【文档说明】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21)页,4.276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ac623d9c5f9b051ece5d5bbef8aeeb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1学年第一学期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地理学科试题命题:巍山高中宏达高中审题:楚门中学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学号和姓名;考场号
、座位号写在指定位置;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3名航天员的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太空。在轨飞行三个月后,于9月17日13时30分许,回舱在内蒙古的东风着陆场安全降落,本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选择在6月发射,是因为酒泉()A.夏季风沙少,可选发射机会多B
.夏季白天长,有利跟踪观测C.夏季气温高,有利对流加速D.夏季太阳高度大,有利太阳能利用2.“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选择在内蒙古着陆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A.地势平坦开阔、人烟稀少B.多晴朗天气,大气能见度高C.河湖等水域面积少,便于搜救D.纬度高
,地球自转线速度小【答案】1.A2.D【解析】【1题详解】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冬春多风沙,不利于航天发射,6月处于夏季,当地风沙少,对航天发射干扰少,可选发射机会多,A符合题意;航天器的跟踪观测一般不采用可见光形式,因此
夏季白天长对发射影响不大,排除B;夏季气温高、对流加速,对发射的有利作用不明显,甚至是不利因素,排除C;航天器的太阳能板可调节角度,夏季太阳高度大的有利作用不明显,排除D。故选A。【2题详解】我国内蒙古
高原地面坦荡,视野开阔,人口相对稀少,特别是其西部地区人烟稀少,以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天气少,多晴朗天气,能见度高,地表河湖等水域面积少,这些条件有利于着陆安全、便于搜救,是“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
舱选择在内蒙古着陆的原因,ABC不符合题意;返回舱着陆地点的选择与地球自转线速度关系不大,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星发射基地建设的条件:纬度条件:纬度低,线速度大,航天器的初始速度大,节省燃料,降低发射成本。气候条件:气候干燥,降水少,多晴朗天气,
大气稳定。地形条件:开阔平坦,相对周围地区地势较高。交通条件:交通便利,便于仪器和设备的运输。安全条件:人口稀少,以保证安全。“轻舟虽晚,终回家国”孟晚舟女士于加拿大温哥华(49°13'N,123°06'W)当地时间(夏令时)9月24日15:27起飞,北京时间9月25日21:51抵达深圳
宝安国际机场。下图为飞机飞行线路图,完成下面小题。3.关于图中飞行线路选择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飞行航线为最短线路B.北极地区平流层高度低,利于飞行C.经过陆地上空多,利于飞行安全D.避开西风带,有利于飞行安全4.飞机飞行时间为()A.6小时24分B.15小时
24分C.18小时24分D.22小时24分【答案】3.B4.B【解析】【3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飞行航线并不是两地之间的大圆劣弧段,飞行方向也不符合两地之间最短线路特征,A错误;图中显示,飞行线路中有
大段位于北冰洋上空,北极地区对流层相对较弱,平流层高度低,飞行容易进入稳定的平流层飞行,B正确;经过陆地上空多,并不会比在海洋上空飞行安全,C错误;图中显示,飞行路线并没有避开西风带,如果途中需要避开西风急流的影响,可以抬升飞行高度,不必绕
道北冰洋上空,D错误。故选B。【4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飞机于加拿大温哥华(49°13'N,123°06'W)当地时间(夏令时)24日15:27起飞,当地夏令时比当地区时提早一个小时,即此时应为西八区24日14:27,经计算可知,此时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应为
25日6:27,飞机于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25日21:51抵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则飞行时间为15小时24分,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点睛】时间间隔计算:某事项在甲地的开始时间T1,经过一段时间T2,该事项在乙地的结束时间T3,计算这种时间间隔的方法
:把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划为同一地点的时间即可。5.读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和风向图,①~⑥处的箭头表示风向,从季风的形成原因看,图中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风向是()A.①②B.②⑤C.③⑥D.③⑤【答案】
D【解析】【详解】图中①、④分别是东亚地区的冬季风和夏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这两种季风的主要原因,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直接关系不大;②是南亚地区的冬季风,这是在强大的亚洲高压控制下形成的东北季风,成因主要是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直接关系不大;北半球冬季时,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形成西北季风,即图中③,因此③直接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北半球夏季时,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
越过赤道右偏形成西南季风,即图中⑤,因此⑤直接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图中⑥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赤道低气压带之间的东南信风,成因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关联度不大。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下图中P地常年受西风影响,Q地季节性受西风影
响,P、Q两地西侧均为海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P地近地面的风向和常见的天气状况是()A.西南风气温日较差小B.西北风气温年较差大C.东南风降水季节差异明显D.东北风天气晴朗7.关于Q地植被描述,正确
的是()A.夏季盛叶,冬季落叶B.树干高大,有板状根C.叶子坚硬,叶片不大D.湿季葱绿,干季枯萎【答案】6.A7.C【解析】【6题详解】P、Q两地西侧均为海洋,因此两地均位于大陆西岸地区。材料信息表明,P地常年受西风控制,因此P
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应位于40°~60°之间,由此判断,P地所在区域的纬度由南向北递增,应位于北半球,北半球的西风应为西南风,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当地应全年温和,气温日较差较小,A正确,BCD错误。故选A。【7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Q地受季节性西风影响,
因此Q地应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适合常绿硬叶林生长。由于Q地冬季温和湿润,当地典型植被一般冬季不落叶,A错误;由于地中海气候降水不多,且季节分配不均,一般不会有雨林植被的板状根,B错误;由于当地夏季炎热干燥,为了抑制蒸腾,当地植被一般叶子坚硬(有腊层),叶片不
大,C正确;由于Q地夏季(干季)比冬季(湿季)的热量充足,植被正常生长,不会枯萎,D错误。故选C。【点睛】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度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和西风带(冬)交替控制;夏季高温干燥,冬季
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带影响;全年温和湿润。读“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8.与东非草原上野生食草动物南北长途迁徙关系最为密切的()A.①B.②C.③D.④9.图中与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热带雨林气候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A.①B.②C.③D.④的【答案】8.A9.D【解析】【8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①②③④表示低纬环流圈,①表示赤道低气压带上升气流,②表示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高空气流,③表示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下沉气流,④表示从副热带高气压吹向赤道低气压带的
信风带。东非草原上野生动物南北长途迁徙主要是为了食物,逐水草移动。给东非草原带来降水的主要是①赤道低气压带。A选确,BCD错误。故选A。【9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主要是因为马达加斯加岛地处低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大,获得太阳辐射热量多
,气温高;东部地处来自印度洋的湿润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马达加斯加岛东部附近有马达加斯加暖流经过,起到增温增湿作用。因此,图中①②③④中与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热带雨林气候形成密切相关的是图中④东南信风。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气压带分别
以0°,30°,60°,90°这几条纬线为中心,向南北大体延伸各5-10个纬度。从赤道向两极依次为赤道低气压带(1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各1个),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各1个)和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各1个)。读
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0.按岩石的成因分,与图中煤层属于同一类型的是()A.花岗岩B.大理岩C.石灰岩D.板岩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为背斜构造,B为向斜构造B.B地向下能钻探到煤层C.A为修建隧道选址的良好构造D.A地下是良好的储水构造【答案】1
0.C11.D【解析】【10题详解】煤层是在沉积过程中形成,按成因类型划分,煤层属于沉积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按成因类型划分,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大理岩和板岩属于变质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11题详解】读图可知,A处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应为
向斜构造,B处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应为背斜构造,选项A错误;图中B地为背斜,煤层向上拱起,向下不能钻探到煤层,选项B错误;A处为向斜,地下水汇集,是良好的储水构造,但在此修建隧道容易出现透水事故,且岩层不稳定,因此不是修建隧道选址
的良好构造,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故选D。【点睛】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中心老两翼新),常成为山岭,但其顶部受张裂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凹陷(岩层中心新两翼老),常成为山谷或盆地,但其槽部因挤压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易成为山岭。墨脱公路工程于2011年竣工。中国唯一不
通公路的县——墨脱县实现了公路通达。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2.关于墨脱县通公路最晚的原因,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交通需求不足B.资金条件不足C.自然条件恶劣D.科技条件落后13.青藏高原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其主导区位因素是()A.海拔较低,温度较高B.地形平坦
,交通便捷C.临近河流,水源充足D.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答案】12.C13.A【解析】【分析】【12题详解】看图可知,该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公路需要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情况复杂,地质灾害多,自然条件恶劣,C正确。墨脱县因雪山阻隔而
与外界沟通很少,交通特别不便,交通需求特别强烈,A错误。该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但公路为国家所投资,资金不足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我国对公路的建设和维护的技术水平已经很高,居世界前列,D错误。故选C。【13题详解】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聚落主
要分布在河谷地区,主要是因为河谷地带,海拔较低,温度较高,适合人类生存。A正确。地形平坦,交通便捷;临近河流,水源充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也是河谷地区的区位优势,但不是主导因素。BCD错误。故选A。【点睛】青藏高原的人口、聚落大多呈带状分布
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这是因为高原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发育于其上的深切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两岸泥沙淤积而成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所以聚落多呈带状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读南美洲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4.下列说法中,
与R河流域气候类型形成无关的是()A.北、西、南三面地势较高,开口向东B.受赤道低气压的控制C.河网密布,水系发达D.信风从大西洋带来湿润的水汽15.R河未能塑造出宽阔的河口三角洲。其原因最可能是()①海潮顶托作用强
②上中游地区森林水土保持作用强③河口地壳的上升④河口泥沙被沿岸洋流向西北搬运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14.C15.D【解析】【14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R河河流干流自西向东流,南北两侧支流众多,北、西
、南三面地势较高,开口向东,有利于信风从大西洋带来的湿润水汽深入内陆,该地纬度位置较低,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ABD相关性较高,不符合题意;该地区气候的成因与河网密度相关性较小,C无关
,符合题意,所以选C。15题详解】R河未能塑造出宽阔的河口三角洲,其原因最可能是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作用强,②正确;海潮顶托作用强,泥沙沉积,利于形成三角洲,①错误;水往低处流,不能表示河口地壳抬升,且河口地壳抬升也会使得河口地势起伏更小,流速缓慢,应
该是有利于三角洲的形成才对,③错误;河口泥沙被沿岸洋流向西北搬运,导致河口三角洲不明显,④正确。所以选D。【点睛】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时,因流速减低,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成的冲积平原。三角洲形成的基本条件主要取决于河口地区水流变化的基本规律。因此,
河流、海洋构造、气候和流域自然地理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深刻地影响着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和形态类型。无风带是指无盛行风向,气流以垂直运动为主的地区。图示为“7月无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该地区7月盛行风
向。读图完成小题。16.下列关于甲、乙无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A.天气状况基本相同B.形成原因相同C.气流垂直运动不同D.气候特征相同17.下列关于丙、丁盛行风向的说法正确的是()A.丁地盛行风可能影响我国的
西南地区B.丙地盛行风越过赤道,形成东南信风C.丁地盛行风强弱与夏威夷高压有关D.丙地盛行风作用下沿岸形成地中海气候【答案】16.C17.A【解析】16题详解】甲位于赤道附近,因受热膨胀上升形成赤道低气压带,气流以垂直运动为主,形成赤道无风带,上升气流【【容易成云致雨,受
其控制下形成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乙位于30°附近,因受重力下沉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以垂直运动为主,形成无风带,下沉气流不易成云致雨,受其控制下形成高温干燥的气候特征,因此甲、乙两风带天气状况、气候特征不同,形成原因不同,气流垂直运动方向不同,ABD错误,C正确。故选C。【17
题详解】北半球夏季时,由于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形成丁地的西南季风,西南季风对我国西南地区影响明显,A正确;图中显示,丙地处于北半球低纬度,盛行东风信风,东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
的影响向左偏,形成西北风,B错误;丁地西南风来自印度洋,而夏威夷高压位于太平洋,因此丁地盛行风强弱与夏威夷高压关系不大,C错误;丙地东北信风对于沿岸地区为离岸风,往往形成干旱的气候,而地中海气候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与东北信风直接关系不大,D错误。
故选A。【点睛】四类气压带形成的原因:赤道低气压带——赤道地区大气受热膨胀上升所致;极地高气压带——极地地区大气冷却下沉所致;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上空向南北分流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南北纬30°附近的高空积聚,受重力下沉所致;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在南北纬6
0°附近相遇,辐合上升所致。18.北半球晨线与昏线交点E点,E点纬度的年变化示意图,E点纬度变化与下列现象对应正确的是()A.E点从①到②时,杭州的昼长逐日变长B.E点从③到④时,北京的昼夜差值变小C.E点从④到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D.E点位于①③时,全球昼夜平分【答案】B【解析】【详解】北
半球晨线与昏线交点E点,就是纬度圈与晨昏圈的切点,E点可能是出现极昼,也可能出现极夜,E点从①到②时,直射点可能南移,也可能北移,因此杭州的昼长可能逐日变长,也可能逐日变短,A错误;相同道理,E点从④到⑤时,太阳直射点可能向北移动,也可能向南移动,C错误;E点位于①、③时,E点纬度为66.5
°,则直射点的纬度应为23.5°(回归线),全球各地昼夜差异最大,D错误;E点在③点时,纬度为66.5°,直射点纬度为23.5°,北京的昼夜差值最大,E点④时,直射点在赤道,北京昼夜平分,昼夜差值最小,因此E点从③到④时,北京
的昼夜差值变小,B正确。故选B。读北半球阿留申群岛附近略图,完成下面小题19.图中阿留申群岛的宏观地形和板块边界的类型分别是()A.海岭生长边界B.岛弧消亡边界C.海岭消亡边界D.岛弧生长边界20.关于阿留申群岛附近甲气压中
心出现的月份和成因说法正确的是()A.1月气温低,气流下沉而成B.7月气温高,气流上升而成C.1月被陆地上冷高压切断而成D.7月被陆地上热低压切断而成【答案】19.B20.C【解析】【19题详解】图中阿留申群岛呈弧形分布在太平洋边
缘,应是太平洋板块俯冲至大陆板块之下,大陆板块隆起形成的岛弧,板块边界类型属于消亡边界,而海岭往往分布在大洋中间,又称大洋中脊,处于生长边界,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20题详解】阿留申群岛附近甲气压中心称为阿留申低压,北半球冬季时,气压带和风带南移,副极地低气压带南移至此纬度带,
被强大的大陆冷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在太平洋上保留而形成阿留申低压,因此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点睛】板块张裂地区(生长边界)常形成裂谷、海洋、海岭(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大洋中脊等);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地区(消亡边界)往往形成高大山脉和高原(如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阿尔卑斯山等);
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的地带(消亡边界)常形成海沟,以及山脉或岛弧(如太平洋西部的海沟—岛弧链、美洲西岸的山脉)。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构造等高线是指在地质图上某一岩层顶部海拔相同点的连线,其可以直观地反映岩层的形态。下图示意某地地形等高线和构造等高线的分布。读图完成小题。21.图中区域的构造地貌最可能
为()A.背斜谷B.背斜山C.向斜谷D.向斜山22.图示区域地貌的形成表明该地发生过()①地壳的水平张裂②地壳的剧烈下凹③地壳的水平挤压④强烈的外力侵蚀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21.A22.D【解析】【21题详解】图中地形等高
线凸向高处,应为山谷,排除BD;图中构造等高线凸向低处,表明岩层面向上隆起,应为背斜,A符合题意,排除C。故选A。【22题详解】根据前题判断可知,该地构造地貌为背斜谷,背斜往往是水平挤压运动导致的岩层向上隆起变形,背斜顶部多张裂,容易被外力侵蚀形成谷地,
因此当地背斜谷的形成表明该地发生过地壳的水平挤压、强烈的外力侵蚀,不能表明发生地壳水平张裂和剧烈下凹,③④符合题意,①②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点睛】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中心老两翼新),常成为山岭,但其顶部受张裂易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凹陷(岩层中心新两翼老),常成为山谷或盆地,但其槽部因挤压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易成为山岭。23.下图在北半球5000米的等高面上,图中等值线是该等高面与对应近地面的垂直气压差值线(只考虑温度因素),近地面不考虑地形起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
对应近地面此刻是阴雨天气B.乙对应近地面可能是冬季海洋C.此时F点风向为北风D.近地面甲地温度比乙地要低【答案】C【解析】【详解】一般情况下,气压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读图可知,甲地高空与近地面气压差值小,则高空应为高气压,近地面应为低气压,垂直气流以上升为主,只考虑温度因素,根据热力环流的原
理判断,甲地近地面气温较高;乙地高空与近地面气压差值大,则高空应为低气压,近地面应为高气压,垂直气流以下沉为主,只考虑温度因素,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判断,乙地近地面气温较低,因此D错误;乙地气流下沉,则不易成云致雨,A错误;冬季海洋降
温慢,气温较陆地高,而乙地气温较低,B错误;F点位于5000米高空,高空甲地气压高于乙地,F点水平气压梯度力由西指向东,水平气流在北半球向右偏转90°(忽略摩擦力)形成北风,C正确。故选C。下图中N点为北
极点,A地此刻太阳方位位于正北且高度为16.5°,B点位于赤道此刻太阳高度角为68.5°。读图完成小题。24.则A地12个小时后的太阳高度角约为()A.29.5°B.23.5°C.19.5°D.26.5°25.此日过后一个月内,下列判断可能
发生的是()①晨昏线与地轴夹角持续变大②晨昏线与地轴夹角持续变小③晨昏线与地轴夹角先变小后变大④晨昏线与地轴夹角先变大后变小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24.D25.D【解析】【24题详解】A地位于北极点附近,此刻太阳位于正北,表明A地此时处于午夜0时,
此时A地太阳高度为16.5°,表明当地此时出现极昼现象,则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图中显示,AB两点位于一个经线圈上,此时B应为正午12时,此时其太阳高度即正午太阳高度,即赤道上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8.5°,由此计
算可知,太阳直射纬度为21.5°N,且此时直射点与A点处于同一个经线圈上,A点太阳高度与直射点太阳高度相差73.5°,即两地在经线圈的弧度差为73.5°,由此推算出A地的纬度为85°N,则A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为63.5°,A地12个小时后进入正午,其正午太阳高度角应约为
90°-63.5°=26.5°,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25题详解】前一题分析可知,图示日期太阳直射纬度为21.5°N,由此推算,该日期可能是6月14日或6月30日。如果是6月14日过后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远离赤道)后向南移(靠近赤道),晨昏圈
与地轴的夹角先变大后变小;如果是6月30日过后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持续向南移动(靠近赤道),晨昏圈与地轴的夹角持续变小。由此判断,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点睛】太阳直射点靠近赤道时,晨昏圈与地轴夹角变小,太阳直射点远离赤道时,晨昏圈与地轴的夹角变大。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5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平潭岛,坐落于福建东部沿海,东临台
湾海峡,平潭岛传统聚落大多为石头厝,石头厝是对石砌墙体建筑的特殊称谓,石头厝窗户较小,岛上土壤层较薄,地表大多花岗岩裸露。材料二:左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右下图为平潭岛石头厝建筑景观图。的(1)图中甲、乙分别代表________和________。岩浆来源于地球内部的____
__圈层。(2)图中①②③④中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有_______,③表示_______。(3)石头厝建筑材料按岩石成因分属于_______,该岩石变质后会形成_______。(4)根据石头厝建筑特点,推测
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答案】(1)①.岩浆岩②.变质岩③.地幔(2)①.①③④②.变质作用(3)①.岩浆岩②.片麻岩(4)大风天气多;台风等恶劣天气多发。【解析】【分析】本题以平潭岛及岩石物质循环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
题,涉及岩石圈物质循环,自然环境整体性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评价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结而成,故甲为岩浆岩,由图可知:沉积岩通过③形成乙,故③是变
质作用,乙是变质岩。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软流层,软流层又位于上地慢上部,因此岩浆来源于地球内部的地幔圈层。【小问2详解】根据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可知:①是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②是外力作用,③是变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④是重
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故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有①③④,③表示变质作用。【小问3详解】由材料可知:地表大多花岗岩裸露,再根据岩石的分类可知:花岗岩属于岩浆岩,花岗岩变质后会形成片麻岩(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变质形成的)。【小问4详解】由材料可知
:石头厝窗户较小,且平潭岛坐落于福建东部沿海,东部沿海地区多台风,故窗户较小是为了抵档台风等恶劣天气的侵害;石头厝是由花岗岩岩石砌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花岗岩质地坚硬,故用来建造房屋可抵御大风破坏和海水侵蚀。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广东肇庆市(23°N,112°E)的七星岩仙女湖畔,有一座长达1000多米的天然石山,酷似一尊卧佛。每年都有几天,在太阳下山时,可见到太阳徐徐从卧佛口中落下,形成“卧佛含丹”的地理
奇观,见下图。该地主管部门将每年的10月3日(太阳直射约2.5°S)定为“卧佛含丹”节。(1)绘制10月3日肇庆市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图。(要求:图中注明日出、日落位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数值。)(2)“卧佛含丹
”节,“驴友”小王正在湖畔观赏这一地理奇观,此时,他的人影朝向_______,该日后一个月内,人影在地面上的旋转角度变________,当地昼夜长变化情况为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______。(3)
小王准备回去后向其他“驴友”推荐这一奇观,并带领他们来观赏。当下一次出现“卧佛含丹”现象时,在什么日期前后,并说明理由。【答案】(1)(2)①.东北②.小③.昼变短夜变长④.小(3)3月11日前后;关于冬至日对称,两者日出日落景观相同。【解析】【分析】本题以广东肇庆市卧佛含丹景象为材料设
置试题,涉及太阳式运动轨迹,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0月3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2.5°S,太阳直射南半球。此时,全球除极昼极夜范围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当地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
向。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H=90°-纬度差可得,10月3日这一天肇庆市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4.5°。绘图如下: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卧佛含丹是在太阳下山时,太阳徐徐从卧佛口中落下。此时恰逢日落前后,太阳位于西南方位,因此小王
人影朝向东北。10月3日一月后即11月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逐渐向南移动,该地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小,昼逐渐变短,夜逐渐变长,太阳一天中在天空中转过的角度变小,则人影在地面上的旋转角度变小。【小问3详解】根据所学知识,
当10月3日,卧佛含丹节这一天看到这一景观,下一次出现卧佛含丹景象时间为3月11日前后。结合所学知识,当同一地点不同日期出现相同景观,说明此时昼夜分布状况相同,日出日落方位相同,应关于二至日对称,因此,10月3日,卧佛含丹节这一天关于冬至日对
称时间为3月11日前后。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魔鬼城”,是典型的雅丹地貌。甘肃敦煌垄岗状雅丹地貌,属于古罗布泊的一部分,长达十几公里的垄岗和沟槽相间排列,上百组垄岗状雅丹地貌绵延几十公里,气势宏伟,犹如大规模的舰队
组合排列,被称为“西海舰队”。材料二:格库铁路是一条客货共线的电气化铁路,被誉为“大漠新丝路”,线路全长1206公里,总投资376亿元。右下图为格库铁路及周边区域略图。材料三:传统的棉花采收是人工从棉株上把棉花摘下来,
再除去棉花上的杂物,费时费力,机械化采收【可以大大节省人力。新疆棉花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79%,近年来,新疆棉花采收的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1)垄岗的走向为_______;简述“西海舰队”景观形成的地质过程。_______(2)分析格库铁路设计为客货共线的原因。(3)图示地区棉花主要分布在____
___(地貌名称)。从劳动力角度,说明新疆棉花实施机械化采收的原因。_______【答案】(1)①.西北—东南②.高山上的冰雪融水与降水曾形成水量丰沛的河流与湖泊,大量碎屑物质随着流水在河底、湖底堆积并慢慢固结;其次,当河湖因干旱而消亡,厚厚的沉积物便会露出;接着,在
长年累月的大风吹拂下,坚硬的泥岩层发生崩裂,暴露出来的沙土层被水和风带走,逐渐演变为凹槽状;最后,大风对裂隙不断进行剥蚀,沙土层慢慢形成风蚀沟谷和洼地,被留下来的坚硬的岩石则形成孤岛状的、大小不一的长条形土墩,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
凹地(沟槽)地貌。(2)当地人口、城镇少,市场需求量小;客货共线可降低建设成本。(3)①.冲积扇②.传统的棉花采收需要大量劳动力,而新疆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机械化能解决上述问题。【解析】【分析】本题以雅丹地貌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交通区位因素,雅丹地貌形成,农业区位
因素分析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评价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雅丹地貌形成主要外力作用在于风力侵蚀,该地貌位于甘肃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该地盛行风为西北-东南走向,因此,受风力侵蚀,垄岗走向与盛行风风向平行,因此垄岗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结合所学知识,该
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包括:该地区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使得本地区存在湖泊和河流,大量碎屑物质随流水在河流和湖泊底部沉积;随着河流湖泊的干涸,厚厚的沉积物裸露,在大风的吹拂之下,坚硬的泥层发生崩裂,暴露出来的
沙土层被水和风带走,逐渐演变成凹槽状,随着风力侵蚀的不断加剧,该地形成风蚀沟谷和洼地,逐渐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堆和风蚀凹地,即西海舰队。【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甘肃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我国西
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人口稀疏,城镇数量较少,对交通的市场需求量较小;因此,将客货共线设计可以降低成本。【小问3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因此,本地区农业大多发育于山前冲积扇地区或绿洲地区。新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
口稀少,劳动力短缺,而传统棉花采摘需要大量劳动力;同时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机械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29.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云南省区域略图,云南省西部地区为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材料二:下表为昆明市气温(℃)和降水(mm)资料统计数据。月份1月2月3月4
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气温9121518202121201916129降水254252972166165190132842516(1)该省喀斯特地貌广布,简述该地貌形成的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2)影响云南省夏季降水的主导风向是________,并简要说明其形成过程。_______
(3)从昆明出发去香格里拉旅行一般采用航空运输,简要分析其原因。(4)简述昆明气温季节变化特点,并分析成因。【答案】(1)地质条件:在温暖的浅海地区,经化学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后经地壳抬升作用形成陆地,
再经流水侵蚀作用形成;气候条件:形成在温暖湿润的气候区。(2)①.西南风②.从印度洋吹来温暖湿润的气流,遇到云贵高原众多山地阻挡,水汽抬升液化形成降水。(3)云贵高原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从昆明到香格里拉,航空运输
速度快需时短,高效快速。(4)昆明气温季节变化小,四季如春;夏季虽然太阳高度较大,但降水多阴雨天多,且地势较高,温度不高;冬季降水少晴天多,且地处低纬度,太阳高度较大,温度较高。【解析】【分析】本题以云南地理特征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
自然环境整体性,喀斯特地貌,交通的区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读图分析能力,综合思维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地质条件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先是外力沉积,在温暖的浅海地区不断沉积形成沉积岩;再是内力抬升,地壳运动导致该地形成陆地;最后是外力侵
蚀,在流水侵蚀作用下,石灰岩被溶蚀形成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地貌。温暖湿润的气候有利于流水溶蚀作用发生,形成喀斯特地貌。【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云南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影响,从印度洋带来丰沛水汽,云南多山,水汽遇山地抬升,气温降低,水汽液化,形成地形雨。【小问3详解】根据所学知
识,昆明到香格里拉,穿越横断山区,山高谷深,陆路交通极为不便,而航空运输不受地形的影响且速度快时间短,航空运输最合适。【小问4详解】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气温季节变化小,冬不冷夏不热,四季如春。夏季虽然获得太阳高度较大,
但降水多,阴雨天气多,且地势高,气温不会太高;地处纬度低,且冬季晴天多,光照充足,温度不会过低。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