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知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x,共(27)页,3.474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a04312bac0a21fe1492e42b9da053d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四)浙江卷生物学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4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
分)1.生态系统存在信息传递。下列叙述不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是()A.求偶炫耀B.心猿意马C.花香引蝶D.老马识途【答案】B【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详解】A、求偶
炫耀属于行为信息,A正确;B、心猿意马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传递信息,B错误;C、花香引蝶属于物理信息,C正确;D、老马识途属于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D正确。故选B。2.蓝细菌是地球进化过程中出现较早的自养微生物,在地球从无氧转变为有氧环
境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火星上有水、CO2等物质,蓝细菌能够利用火星资源,成为“火星荒者”,从而为火星移民创造条件,使火星成为人类未来的“第二家园”。下列关于蓝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蓝细菌,其代谢类型是自养厌氧型B.把地球
上的蓝细菌迁徙到火星上,该蓝细菌只能进化成另一个物种C.蓝细菌细胞内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利用火星上阳光、水和CO2进行光合作用D.蓝细菌能成为“火星荒者”的原因是在物质和能量代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答案】B【解析】的【分析】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叶绿体等众多细胞器,但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够
进行光合作用。【详解】A、地球最早没有氧气,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蓝细菌,其代谢类型应该是自养厌氧型,A正确;B、物种是一定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蓝细菌不是一种生物,是一类生物,迁徒到火星上,可能进化成多个物种,B错误
:CD、火星上有阳光、水和CO2,蓝细菌细胞内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所以能进行光合作用,实现由无机物到有机物的转变,把光能转化成可以利用的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C、D正确。故选B。3.在这个奶茶、甜品泛滥的时代,多数人逐渐养成长期高糖摄入的饮食习惯,高糖摄人不仅会导致肥胖
和糖尿病,还容易导致焦虑症和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日常饮食中最离不开的调料油、盐,如果油过量摄入会增加高血压、血脂异常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而高钠更是高血压患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为此提出减控“糖油盐”,为健康加分的理念。下列相关叙述
正确的是()A.葡萄糖被称为细胞内的“生命燃料”,摄取高糖饮料有利于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B.油属于脂质,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在内质网形成C.胆固醇属于脂质,既是组成细胞膜的成分,又能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Na+能维持细胞外液
的渗透压,如果Na+的获取量过少会导致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变大【答案】B【解析】【分析】血糖的升高会刺激下丘脑的感受器进而通过神经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但同时血糖的升高也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分泌的增多: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
泌②促进糖类的氧化的分解③促进血糖转化为肝糖原、肌糖原④促进糖类转化为脂肪、非必需氨基酸。血糖降低,刺激下丘脑和胰岛B细胞,而下丘脑也会通过神经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会促进储能物质向血糖的转化,进而提高血糖。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从而促进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②反馈调节: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含量时,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相应的分泌活动。【详解】A、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被称为“生命燃料”,适量摄取糖类有利于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摄取过多
会患糖尿病等,A错误;B、油属于脂质,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主要在内质网合成的,被称为甘油三酯,B正确;C、胆固醇属于固醇,为脂类化合物,是动物细胞膜的成分,还能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C错误;D、Na+能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如果Na+的获取量过少,会导致细胞外液中Na+的浓度降低,
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变小,D错误。故选B。4.自噬是细胞在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利用溶酶体,降解自身受损、变性的大分子物质或者细胞器。对更新某些细胞器、清除病原体、保障细胞代谢、维持细胞稳态有重要作用。下图是细胞自噬的过程图,相
关叙述错误的是()A.a是内质网,能形成自噬体的双层膜,b为高尔基体,能形成溶酶体B.溶酶体与自噬体的融合现象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经溶酶体处理后的产物一部分留在细胞内,另一部分被排出体外D.衰老的线粒体被清除后,会导致细胞供能不足而诱发细胞凋亡【答案
】D【解析】【分析】1、溶酶体的功能:溶酶体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式细胞的“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1)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2)细胞膜的功能特点:细胞膜具有选择
透性。【详解】A、由题图可知,a是内质网,能形成自噬体的双层膜,包裹衰老的线粒体,b为高尔基体,能形成溶酶体,A正确;B、溶酶体的膜与自噬体的膜属于生物膜,它们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B正确;C、经溶酶体处理后的产物一部分能为细胞提供原料,另一部分代谢废物被排出
体外,C正确;D、被溶酶体清除的是衰老的线粒体,不是正常的线粒体,因此衰老的线粒体被清除后不会导致细胞供能不足,更不会导致细胞凋亡,D错误。故选D。5.如图是某细胞膜的结构及物质进出细胞的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该图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特点B.该图体现了蛋白质具有运输、识别、催化和信息传递的功能C.水的运输方式为扩散,不会通过a或b的方式运输D.c、d运输是细胞最重要的吸收和排出物质方式【答案】C【解析】【分析】
1、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具有流动性;(2)蛋白质分子镶嵌或贯穿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3)细胞膜上的一些蛋白和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叫做糖被,糖蛋白具有润
滑、保护和细胞表面的识别作用;(4)细胞膜表面还含有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成的糖脂。2、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1)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2)细胞膜的功能特点:细胞膜具有选择透性。3、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
顺浓度梯度运输,都不需要细胞膜提供能量,因此属于被动运输;借助载体蛋白浓度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细胞提供能量的运输方式,成为主动运输;蛋白质和多糖等有机大分子,由于分子太大,靠转运蛋白无法运输,他们进出细胞则通过胞吞或胞吐。【详解】A
、图是某细胞膜的结构及物质进出细胞的示意图,图中c和d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a和b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特点,A正确;B、图中的载体蛋白具有运输功能,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受体具有识别和信息传递作用,酶具
有催化作用,B正确;C、水的运输方式有自由扩散,也可以通过水的通道蛋白进行协助扩散,即可以通过a或b方式运输,C错误;D、c、d为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是细胞最重要的吸收和排出物质方式,D正确。故选C。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研究发现,在常氧环境下,肿瘤细胞能够大量摄取葡萄糖,但所产生的丙酮酸并不经过氧化磷酸化(物质在体内氧化时释放能量合成ATP的反应),而是在细胞质中酵解形成大量乳酸,这一发酵型糖代谢现象称为瓦氏效应;而肿瘤细胞可以通
过调节细胞表面的氢离子载体的数量,及时把肿瘤细胞内的氢离子运出,避免癌细胞因高糖酵解造成乳酸堆积而引起酸中毒。而限制肿瘤细胞葡萄糖摄入能抑制有氧糖酵解,导致细胞产能减少,从而激活对能量敏感的腺苷酸活化蛋
白激酶(AMPK)。大量研究表明,AMPK的激活会促进脂肪酸氧化和糖酵解,从而增加ATP产生;AMPK具有多种功能:调控细胞生长和增殖、建立和维持细胞极性、调节动物寿命、调节生物节律等;AMPK最主要的功能是
可以感受细胞内ADP/ATP比值的变化并激活,通过调控能量产生和消耗过程的平衡来维持机体能量状态稳定,是细胞内的“能量感受器”。6.下面关于肿瘤细胞呼吸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瓦氏效应是指肿瘤细胞进行了无氧呼吸产生了大量乳酸和少量的ATPB.葡萄糖在肿瘤细胞的细胞质中进行糖酵解形成大量乳
酸,导致肿瘤细胞酸中毒C.丙酮酸氧化磷酸化是一个放能反应,场所是线粒体,能产生大量的ATPD.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正常细胞产生的ATP大于肿瘤细胞产生的ATP7.下面关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叙述正确的是()A.AMPK是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只在肿瘤细胞中合成B.
AMPK的激活会促进脂肪酸氧化和糖酵解,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C.AMPK的激活增加了ATP产生,促进了肿瘤细胞的分裂D.AMPK在核糖体合成,活化后可激发一系列反应来恢复细胞内能量平衡【答案】6.B7.D【解析】【分析】1、癌细胞:细胞受到致癌
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的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2、癌细胞的主要特征:①无限分裂增殖:永生不死细胞;②形态结构变化:扁平的成纤维细胞癌变球形;③细胞物质改变:如癌细胞膜糖蛋白减少,细胞粘着性降低,易转移扩散;癌细
胞膜表明含肿瘤抗原,肝癌细胞含甲胎蛋白等;④正常功能丧失;⑤新陈代谢异常:如线粒体功能障碍,无氧供能;⑥引发免疫反应:主要是细胞免疫;⑦可以种间移植。【6题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肿瘤细胞大量摄取葡萄糖,产生的丙酮酸在细胞质中酵解形成大量乳酸,无氧呼吸产生少量的AT
P,A正确;B、葡萄糖在肿瘤细胞的细胞质中进行糖酵解及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形成大量乳酸,而肿瘤细胞表面氢离子载体的数量明显增多,使肿瘤细胞不会因高糖酵解活性造成堆积而引起酸中毒,B错误;C、丙酮酸氧化磷酸化在线粒体内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产生大量的ATP,是一个放能反应,C正确;D、肿瘤
细胞的糖酵解是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产生ATP,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正常细胞进行的有氧呼吸,产生的ATP远远大于癌细胞产生的ATP,D正确。故选B。【7题详解】AD、AMPK是一类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其不仅在肿瘤细胞中合成,还能在正常细胞中合成,AMPK活化后可激发一系列反应来恢
复细胞内能量平衡,A错误,D正确;B、AMPK的激活会促进脂肪酸氧化和糖酵解,消耗的葡萄糖增多,产生的ATP不多,能量的利用率降低,B错误;C、AMPK的激活会促进脂肪酸氧化和糖酵解,增加了ATP产生,可以为肿瘤细胞的分裂提供能量,C错误。故选D。8.下列关于细胞的分裂、分化、衰
老和死亡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都是正常的生命活动B.早期胚胎干细胞经过基因的选择表达形成神经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分化C.多细胞个体能通过凋亡来清除衰老的细胞和感染病原体的细胞,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D.衰老会导致细胞膜
的通透性增大,细胞内的酶活性降低,代谢速率减慢【答案】D【解析】【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速率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诼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解】A、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都是正常的生命活动,是细胞生命历程中不可缺少的过程,A正确;B、分化是基因选择表达的过程,早期胚胎干细胞经过基因的选择表达形成神经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分化,B正确;C、凋亡
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多细胞个体当细胞衰老或感染病原体时可以通过凋亡来清除,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C正确;D、衰老会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效率降低,细胞内的大多数的酶活性降低,代谢速率减慢,D错误。故选D
。9.下图为动物成纤维细胞的培养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动物细胞培养时需要加入动物血清等物质B.③到④分瓶前常用胃蛋白酶处理C.定期更换培养液可以清除代谢产物D.培养时需要置于95%空气加5%CO2的混合培养箱中培养【答案】B【解析】【分
析】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剪碎组织——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中(原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用酶分散为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
入培养液(传代培养)——二氧化碳培养箱。【详解】A、动物细胞培养液需要加入葡萄糖、氨基酸等必要成分,同时还需要加入动物血清,A正确;B、③到④分瓶前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B错误:C、定期更换培养液可以清
除代谢产物,防止有害代谢产物积累,C正确;D、动物细胞培养时需要置于95%空气加5%CO2的混合培养箱中培养,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D正确。故选B。10.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的叶片中所提取的一种代谢产物
,可用有机溶剂(乙醚)进行提取。下列关于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生产青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选取黄花蒿分生组织作为外植体更易得到愈伤组织B.从愈伤组织中提取青蒿素不理想,可能与相关基因表达有关C.加入大量生长素可能不利于生长,不能提高青蒿素产量D.诱导愈伤组织期间需要每日给予适当时间和适当强
度的光照【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是指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培养在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上,给与适宜的营养条件,诱导其形成完整植株的技术。其主要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详解】A、分生组织分裂旺盛,适宜作为外植体进行诱导培养,A正确;B、从愈伤组织中提取青蒿素不理想,
可能是相关基因没有表达,B正确:C、生长素对脱分化和再分化具有调节作用,但不能直接提高青蒿素产量,C正确:D、诱导愈伤组织期间不需要光,后续培养过程中,需要光照诱导叶绿素生成,D错误。故选D。11.由同一个受精卵经过分裂、分化可以形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产生这些不同
细胞的原因是因为不同细胞中合成一些彼此不同的特殊蛋白(“奢侈蛋白”);除了这些“奢侈蛋白”以外,几乎所有细胞中合成的蛋白质都是一些生活必需蛋白(“持家蛋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是在分裂的基础上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
能发生了稳定性差异的过程B.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和呼吸酶都属于“奢侈蛋白”C.同一个体不同细胞中含有不同的“奢侈基因”D.“奢侈基因”不是细胞生存必需的基因,“持家基因”是细胞生存必需的基因【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
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其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详解】A、细胞分化是在分裂的基础上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了稳定性差异的过程,A正确;B、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属
于“奢侈蛋白”,呼吸酶属于“持家蛋白”,B错误;C、一个体不同细胞中含有的基因相同,只是由于基因选择表达而合成了不同的“奢侈蛋白”,C错误;D、奢侈基因和持家基因都是细胞生存必需的基因,D错误。故选A。12.图1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部分时期的分裂模式图,其中甲→乙表示有丝分裂
的部分分裂图,乙→丙→丁表示减数分裂的部分分裂图;图2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其中B处发生了受精作用。结合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乙细胞可表示精原细胞,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B.若丁细胞中M为常染色体,则N为Y染色体C.图1中的甲、乙、丙、丁分别对应图2中的⑥、①
、①、②D.图2中A、C分别表示减数分裂、有丝分裂【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1,甲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产生的乙细胞是精原细胞,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是初级精母细胞,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是次级精母细胞
;分析图2,A发生的是减数分裂,B是受精作用,C是受精卵的有丝分裂。【详解】A、由题图1可知,甲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细胞质均分,说明是初级精母细胞,则乙细胞是精原细胞,A正确;B、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
次分裂,M和N为非同源染色体,若M为常染色体,N可能为Y染色体,也可能为其他染色体,B错误;CD、题图2中,A、B、C分别表示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①可以表示减数分裂Ⅰ的前、中、后期以及处于减数分裂Ⅰ之前间期的精原细胞,对
应图1的乙和丙,②可以表示减数分裂Ⅱ的前、中期,对应图1中的丁,③可以表示减数分裂Ⅱ的后期,⑤可以表示有丝分裂的前、中期,⑥可以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对应图1中的甲,CD正确。故选B。13.遗传造就生命延续的根基,变异激起进化的层层涟漪;探究遗传变异的分子机制,为人类健康增
添新的助力。下列关于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三种变异方式B.基因突变一定能改变基因的长度、增加基因的种类,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基因重组能形成多种基因型,是高等生物
前后代之间以及子代之间的差异的主要来源D.染色体变异的结果会引起生物个体内基因数目的增加或减少或排列顺序的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叫作基因突变。【详解】A、生物的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
异,A正确:B、基因突变中的碱基对的增添会使基因的长度变长,碱基对的缺失会使基因的长度变短,碱基对的替换不会引起基因的长度变化,但基因突变一定能增加基因的种类,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C、基因重
组能够将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形成多种基因型,是高等生物前后代之间以及子代之间差异的主要来源,C正确;D、染色体的变异包括染色体数目的改变和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其中染色体数目的改变会引起基因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引起基因数目
的增加、减少和基因的顺序的改变,D正确。故选B。14.科学家研究某区域中新迁入的某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入的变化曲线(如图1),以及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图2)。结合图形判断,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1的曲线a段表示该种群为“J”形增长,在c段该种群表现为增长型B.图1的曲线b段和de段都表示该种群数量减少,其减少的机理相同C.图1的de段和图2的CD段变化的含义相似D.图1的e点和图2中的D点表示该种群数量最小【答案】C【解析】【分析
】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t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λt,模型中各参数的意义: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详解】A、由图1
可知,a段λ=2,且恒定,因此a段表示该种群为"J"形增长,c段λ=1,因此c段该种群表现为稳定型,A错误;B、曲线b段种群数量仍然不断增加,de段种群数量不断减少,其二者变化的机理不同,B错误:C、图1中的de段λ小于1,种群数量减少,图
2中的CD段R小于1,种群数量也减少,故两段曲线变化的含义相似,C正确;D、图1中的f点和图2中的E点表示该种群数量最小,D错误。故选C。15.中国民间有一句谚语"春捂秋冻,有益健康"。下列最能揭示这句话的机理
的是()A.春天多穿衣服防倒春寒,秋天少穿衣服预防秋后热,就不会生病B.春捂有利于保温,秋冻增加散热,保证了机体体温的恒定不变C.提高机体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D.采取措施保持体温的恒定【答案】C【解析】【分析】“春捂秋冻、有
益健康”是一条保健防病的谚语,其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详解】由于人们在冬天已经习惯了多穿衣服,到了春天如果把衣服脱得太多,就会不适应气候变化而容易着凉得病,有的人一到秋天就赶紧穿上许多衣服,甚至过早地穿上棉衣
,这种做法不好,因为过早地穿上棉衣,就会使身体得不到对冷空气的锻炼,使防寒能力降低,不利于人体功能的调节。所以春捂秋冻是提高机体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故选C。16.阿尔茨海默病主要表现为患者逐渐丧失记忆和语言等
功能受损(如迷路)。从人脑的高级功能的角度分析,该病产生的机理是()A.大脑内某些特定区域的神经元大量死亡,导致该部位的高级功能丧失B.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C.躯体运动、语言、学习和记忆等是脑的高级功能D.阿尔茨海默病可以通过诱导神经细胞的分裂来治疗【答案】A【解析】【分析】
学习是个体后天与环境接触、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变化的过程。记忆是学习的认知侧面,一般分识记、保持和重现三个过程。【详解】A、阿尔茨海默病是大脑内某些特定区域的神经元大量死亡,导致该部位的高级功能丧失,A符合题
意;B、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大脑皮层约有140多亿个神经细胞,B不符合题意:C、大脑皮层上的语言、学习和记忆以及情绪等高级功能,提高了人类主动适应环境的能力,C不符合题意;D、神经细胞已分化,很难诱导其分裂,即使移植了其他的神经细胞,其功能也不能恢复,D不符合题意。故
选A。17.下图是某人在寒冷环境中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图,其中物质甲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物质乙是促甲状腺激素,物质丙为甲状腺激素。结合图示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体现了下丘脑具有调节作用,还具有分泌功能B.图中体现了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具有分级调节和反
馈调节的特点C.刺激A点,电流表会发生方向相反的两次偏转D.物质甲在血液中能定向运输到垂体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下丘脑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TRH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释放激素TSH,TSH促
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到一定程度,可负反馈调节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TRH和TSH的作用,该过程包括分级调节机制和负反馈调节机制。下丘脑可通过神
经调节调节肾上腺,使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储存于垂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可增加释放量,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详解】A、题图中下丘脑可分泌了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说明有分泌功能,能
参与激素调节,下丘脑可通过神经调节作用于毛细血管,说明有神经调节的作用,A正确;B、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又影响两类促激素的分泌活动,因此具有反
馈调节的特点,B正确;C、刺激A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过程中,在电流表的两侧先后接收到了电信号,因此电流表会发生方向相反的两次偏转,C正确;D、物质甲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随血液流经全身各处,不能定向运输到垂体细胞,但能与垂体中的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D错误
。故选D。18.在研究生物变异的现象中经常涉及到“单体与单倍体”、“三体与三倍体”的相关知识,其中单体是指二倍体生物细胞中缺失1条染色体,而三体是指二倍体生物细胞中多了1条染色体。若某二倍体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为2n,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二倍体生物的单体可用2n—1来表示B.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C.二倍体生物中的三体可用2n+1来表示D.三倍体个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联会出现紊乱,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答案】B【解析】【分析】单倍体是
具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凡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均称为单倍体。体细胞中可以含有1个或几个染色体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雄蜂也是单倍体,仅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是单倍体。【详解】AC、单体是指控制相同性状的某对染色体缺失一条染色
体的个体,即某一对同源染色体少了1条染色体,可用2n-1来表示;三体指某一对同源染色体多了1条染色体,可用2n+1来表示,AC正确;B、单倍体是由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可能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也可能含有2个或多个染色体组,B错误;D、三倍体西瓜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这是由
于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D正确。故选B。19.植物种子从发芽、生长、开花到瓜熟蒂落似都有一套程序在控制。科学研究发现,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是由植物激素进行调控,同时植物的生长发育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
物激素主要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B.西红柿摘下未熟,喷洒乙烯利后很快变熟,说明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C.植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需要多种激素共同调控,既体现协同关系,又体现拮抗关系D.增加脱落酸的含量能够有效诱导黄瓜的花芽分化形成雌花,提高了黄瓜的产量【答案】D【解析】【分
析】植物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详
解】AC、植物激素主要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它们共同参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既体现协同关系,又体现拮抗关系,AC正确;B、西红柿摘下未熟,喷洒乙烯利后很快变熟,说明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B正确;D、决定器官的生长、发育,往往不是某种激素的绝对含量,而是不同激素的相对含量,
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高,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D错误。故选D。20.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下列关于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B.“S”形曲线属于数学模型C.血糖平衡的调节图属于概念模型D.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子代
性状分离比属于概念模型【答案】D【解析】【分析】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模型构建是生物学教学、研究和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模型的形式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等。【详解】
A、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能直观反映DNA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特征,A正确;B、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S”形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能定性表示某些生物数量的变化规律,B正确;C、血糖平衡的调节图是以图形、文字、符号组成的流程图属于概念模型,揭示了血糖平衡调节
的过程和负反馈调节的机理,C正确;D、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子代性状分离比属于数学模型,D错误。故选D。21.大树杜鹃是一种高大乔木,林下凋落物厚,种子难以散布到土壤基质层,在自然环境中发芽率很低,幼苗生长缓慢,要生长很长时间才能开花。大树杜鹃植株耐寒能力弱,在-2℃环境下会死亡,幼树
死亡率高。下列哪项叙述不是导致大树杜鹃濒危灭绝的因素()A.林下凋落物厚影响了根的呼吸,阻碍了对营养物质的吸收B.大树杜鹃幼苗生长缓慢,发育周期长,成熟时间晚C.大树杜鹃植株耐寒能力弱,在—2℃环境下会死亡,幼树死亡率高D.大树杜鹃繁殖能力弱,自然环境中
发芽率很低【答案】A【解析】【分析】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
【详解】A、大树杜鹃的树干高大,林下凋落物厚,不会影响根的呼吸,而且能为大树杜鹃提供营养物质,不是导致大树杜鹃濒危灭绝的因素之一,A错误;B、大树杜鹃幼苗生长缓慢,要生长很长时间才能开花,说明大树杜鹃发育周期长,成熟时间晚,是导致大树杜鹃濒危灭绝的因素之一,B正确;C、大树杜鹃植株耐寒能力弱
,在-2℃环境下会死亡,幼树死亡率高,是导致大树杜鹃濒危灭绝的因素之一,C正确;D、大树杜鹃繁殖能力弱,林下凋落物厚,种子难以散布到土壤基质层,在自然环境中发芽率很低,是导致大树杜鹃濒危灭绝的因素之一,D正确。故
选A。22.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至2021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我国已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结合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方法采用了随机取样法B.我国人口老龄化产生
的原因是性别比例失调导致出生率低C.现阶段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由增长型转变成衰退型D."三孩政策"有利于提高出生率,减缓老龄化速度【答案】D【解析】【分析】年龄结构的种类有增长型、衰退型和稳定型。【详解】A、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方法对全国现有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一次全项调查登
记,A错误;B、我国人口老龄化产生原因不仅有性别比例失调、出生率太低,死亡率低等生态因素,还有其他社会因素,不只是性别比例失调导致的,B错误;C、现阶段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属于稳定型,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的话,将变成衰退型,C错误;D、“三
孩政策”提高了出生率,能减缓老龄化的速度,D正确。故选D。的的23.蓝莓酒以蓝莓为原料酿造,富含花青素、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被称为“液体黄金”,适量饮用能够养颜瘦身、延缓衰老、提高智力等;在蓝莓酒酿造过程中由于操作不慎,
有的蓝莓酒转化成蓝莓醋,而蓝莓醋也具有养颜护肤、降压降脂以及改善记忆力等功效。下面关于蓝莓酒和蓝莓醋的叙述错误的是()A.参与蓝莓酒和蓝莓醋发酵的微生物来自蓝莓果实表面上的酵母菌和醋酸菌B.蓝莓酒酿制的原理是蓝
莓中的糖类通过酵母菌的无氧呼吸生成了酒精C.蓝莓酒转化成蓝莓醋是因为醋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乙酸D.酿制的蓝莓酒和蓝莓醋由于含有蓝莓果皮细胞中的花青素等而呈现不同颜色【答案】C【解析】【分析】果酒的发酵主要是利用酵母菌无氧呼
吸产生酒精,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兼性厌氧型,果醋发酵主要是利用醋酸菌无氧呼吸产生醋酸,醋酸菌的代谢类型是厌氧型。【详解】A、参与蓝莓酒和蓝莓醋发酵的微生物来自蓝莓果实表面的酵母菌和醋酸菌,不需要接种,A正确;B、酵母菌能进行无氧呼吸,在无氧的条件下,能把糖类分解成酒精和CO2,B正
确;C、醋酸菌是有氧呼吸菌,蓝莓酒转化成蓝莓醋是因为醋酸菌在有氧的条件下,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转变为乙酸,C错误:D、蓝莓果皮细胞中的液泡内含有花青素等多种色素,在酿制的过程中,这些色素进入了蓝莓酒和蓝莓醋中,呈现出不同的颜色,D正确。故选C。24.PCR技术是
对体内DNA复制过程的模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CR技术用到的引物为人工合成的两段短RNAB.延伸时,引物与模板链结合,在TaqDNA酶作用下开始合成子链C.扩增DNA片段的起点和终点由模板决定D.PCR技术可用于医学诊断、法医鉴定、古
生物学研究及亲缘关系鉴定等【答案】D【解析】【分析】1、PCR反应需要在一定的缓冲溶液中才能进行,需提供DNA模板,分别与两条模板链结合的2种引物,4种脱氧核苷酸和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同时通过控制温度使④DNA复制在体外反复进行。2、扩增的过程是:目的基因DNA受热变性后解
为单链,引物与单链相应互补序列结合;然后以单链DNA为模板,在DNA聚合酶作用下进行延伸即将4种脱氧核苷酸加到引物的3端,如此重复循环多由于的延伸后得到的产物又可以作为下一个循环的模板,而每一次循环后
目的基因的量可以增加一倍,即成指数式扩增(约为2”,其中n为扩增循环的次数)。每次循环般可以分为变性、复性和延伸三步。【详解】A、PCR技术用到的引物为人工合成的两段短的单链DNA,A错误;B、退火时,引物与模板链结合,在TaqDNA酶作
用下开始合成子链,B错误;C、扩增的DNA片段的起点和终点由引物决定,C错误;D、PCR技术可用于医学诊断、法医鉴定、古生物学研究及亲缘关系鉴定等,D正确。故选D。25.下图是一个苯丙酮尿症家族系谱图。已知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
/1000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的遗传方式与血友病相同B.图中除Ⅲ-2外,其他人对于该病的基因型均能确定C.Ⅱ-3与Ⅱ-4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101D.若Ⅲ一2与致病基因携带者婚配,则生
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6【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图可知,I-1和I-2生出一个患病女儿(Ⅱ-3),“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该病的遗传方式是隐性病,如果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女病父子病”,女儿(Ⅱ-3)患病,其父亲I-1应患病,但由于系谱图中I-1未患病,因此说明该病是常染色
体隐性遗传病。【详解】A、由题图可知,I-1和I-2生出一个患病女儿(Ⅱ-3),说明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而血友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B、设该病相关基因为A、a,则Ⅲ-1和Ⅱ-3的基因型为aa,可推出除I-2、II-4外,其他人的基因型均为Aa,而I-2、I-4
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B错误;C、由人群中P(aa)=1/10000,可知a基因频率为1/100,则人群中P(AA)=(99/100)2,P(Aa)=(2×99×1)/10000,由此推知Ⅱ-4的基因型为Aa的可能性为P(Aa)=2/101,其与Ⅱ-3(aa
)再生一个患病小孩的概率=(2/101)×(1/2)=1/101,C正确;D、Ⅲ-2(1/3AA或2/3Aa)与致病基因携带者(Aa)婚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2/3×1/4×1/2=1/12,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26.
三江源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三江源曾是水草丰美、湖泊星罗密布、野生动植物种群繁多的高原草甸区,被称为生态和生命的“净土”。由于多
种自然和人为的因素破坏,使整个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已经发生明显的恶化。为了更好的保护“三江源”,造福人类,我国已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三江源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该湿地主要具有蓄洪防旱、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作用,这体现了湿地生态系统的_____
_____价值。(2)三江源地区的群落分为__________生物群落和陆地生物群落,其中陆地生物群落又分为荒漠生物群落、草原生物群落和__________生物群落,影响陆地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3)由于多种自
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使三江源的苔原群落和半荒漠群落相互转化,说明人类的活动影响了演替的__________。(4)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__________。【答案】(1)间接(2)①.水域②.森林③.水分④.温度(3)方向
和速度(4)生物多样性【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小问1详解】湿地主要具有蓄洪防旱、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作用,这体现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即间接价值。【小问
2详解】三江源地区的群落分为水域生物群落和陆地生物群落,根据地域分布、群落特点以及生物特点将陆地生物群落分为荒漠生物群落、草原生物群落和森林生物群落。影响群落类型的主要因素:水分和温度等。【小问3详解】天灾人祸等因素的影响,正在影响群落的演替,使三江源的苔原群落和
半荒漠群落相互转化,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的方向和速度进行。【小问4详解】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7.玉米、高粱等一些起源于热带的植物(C4植物),其光合作用过程和一般植物(C4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不同,C4植物叶肉细胞的
叶绿体固定CO2的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化酶(简称PEP化酶)与CO2的亲和力强于C4植物叶绿体内固定CO2的酶,具体代谢途径如图甲所示。在某光照强度和适宜温度下,图乙表示光合作用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图丙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增长率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
)图甲中固定CO2的场所包括__________由于含有__________提高了CO2的利用率。(2)图乙中b点表示的含义__________当影响环境因素都调整到最适条件,则b点会向_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3)分析图乙中的bc段、
cd段和de段在不同的CO2浓度的条件下,对CO2的吸收量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从CO2与PEP结合的角度分析)。(4)图丙中__________点的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此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
__;图丙的CD段相当于图乙的__________段。【答案】(1)①.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和维管束鞘细胞中的叶绿体基质②.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化酶(或PEP化酶)(2)①.光合作用消耗的CO2全部来自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CO2(真正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②.左(3)CO2浓度较低与PEP结合速
度小,CO2浓度升高与PEP结合速度加快,PEP化酶量是一定的,CO2与PEP结合速度达到饱和(4)①.E②.光照强度③.cd【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概括出
两个方面:一方面把简单的无机物转化成复杂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这是物质的转化过程;另一方面是在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的同时,把光能转变成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这是能量的转化过程。【小问1详解】由题图可知,图甲中固定CO2的场所包括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和维管束鞘细胞中的
叶绿体基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化酶(简称PEP化酶)与CO2的亲和力强于C3植物叶绿体内固定CO2的酶。【小问2详解】图乙中b点表示的含义是CO2的补偿点,光合作用消耗的CO2全部来自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CO2(真正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当影响环境因素处于
最适条件,光合作用效率会提高,b点会向左移动。【小问3详解】乙图中的bc段、cd段和de段在不同的CO2浓度的条件下,对CO2的吸收量不同的原因是bc段由于CO2浓度较低,CO2固定的速度低,CO2的吸收量少,cd段随着CO2浓度的
增加,CO2与PEP结合速度加快,CO2的吸收量快速增加,de段由于PEP化酶量是一定的,CO2与PEP结合速度降低,CO2的吸收量减少。【小问4详解】图丙中E点的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因为到E点增长率
为0,所以光合速率达到最大,由题干可知,此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图丙的CD段增长速率相当,相当于乙图的cd段,在乙图中cd段斜率相同。28.小番茄品种“红樱”的红色与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受基因A、a控制。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母
本植株结出果皮和种子颜色的遗传规律,相关实验如下:甲组:红果雌×黄果雄杂交,F1种子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色:黄色=1:1,果皮的表型为红果。乙组:红果雌×红果雄杂交,F1种子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色:黄色=2:1,果皮的表型为红果。(1)红果属于
__________性状,黄果属于__________性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组,理由是__________。(2)基因A和a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3)该“红樱”中雌性植株上的果皮均为红色,原因是___________。(4)用遗传图解
描述乙组杂交实验中F种子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色:黄色=2:1的原因____。【答案】(1)①.显性②.隐性③.乙④.红果雌×红果雄杂交,F的种子中出现黄色,因此红果为显性(2)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3)果皮是由红色小番茄花的子房壁发育而来,它的颜色由母本的基因型决定(4)【解析】【分析】由乙组的实验
可知亲代都是红果,,F1种子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色:黄色=2:1,说明红色为显性,黄色为隐性。【小问1详解】由乙组实验可知,红果雌与红果雄杂交,F1种子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色:黄色=2:1,说明红色为显性,黄色为隐性。【小问2详解】基因A和a为等位基因,其本质区
别是碱基的序列不同。【小问3详解】果皮是由红色小番茄的花中的子房壁发育而来的,它的颜色由母本的基因型决定。【小问4详解】29.回答下列(一)、(二)小题:(一)下面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配制的培养基,将马铃薯去皮切块,加水煮沸一定时间,过滤得到马铃薯浸
出液。在马铃薯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蔗糖和琼脂,用水定容后灭菌,得到M培养基。回答下列问题:(1)在马铃薯浸出液中含有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水、碳源、__________、生长因子等,向马铃薯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蔗糖的原因是__________。(2)若用M培养基分离酵母菌或霉菌,需要在培养
基中加入青霉素,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加入青霉素能分离酵母菌和霉菌的机理是__________。(3)若用M培养基分离土壤中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需要用___________替代M培养基中的碳源,同时要加入刚果红染料,已知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
和纤维素水解后的生成物发生这种反应。接种土壤浸出液后,经培养发现培养基中会出现以这些细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产生透明圈的原因是__________。(4)若用M培养基生产谷氨酸,需要调整培养基中的碳氮比,研究
发现,培养基碳氮比为4:1时,菌体大量繁殖,谷氨酸积累__________;当培养基碳氮比为3:1时,菌体繁殖受到抑制,谷氨酸产量则__________。(二)单克隆抗体被广泛用作诊断试剂,在多种疾病的诊断和病原体鉴定中发挥
重要的作用。下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示意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5)过程①加的促融剂是__________,只考虑两两融合则①有__________种融合形式。(6)在HAT培养基中能生存的细胞是_____
_____,该培养基为__________。(7)过程③用96孔板培养和筛选杂交瘤细胞,具体方法是__________,筛选的原理是__________,筛选的结果是既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又能无限繁殖的杂交瘤细胞。(8)单克隆抗体的最大优点是__
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若制备能诊断新冠病毒的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盒,则注射抗原A为______。【答案】(1)①.氮源、无机盐②.增加碳源,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能量(2)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生长,对真菌无作用(3)①.纤维素②.
纤维素被分解,不能与刚果红形成红色复合物而呈现透明圈(4)①.少②.大量增加(5)①.聚乙二醇(PEG)②.3(6)①.杂交瘤细胞(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细胞)②.选择培养基(7)①.每一个孔中只接种一个杂交瘤细胞②.抗原-抗体杂交(8)①.纯度高,可大量制备,在应用
时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②.灭活的新冠病毒【解析】【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用特定的抗原免疫,从小鼠的脾中得到能产生特定抗体的B淋巴细胞→诱导与培养好的骨髓瘤细胞融合→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在该培养基上,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
的细胞都会死亡,只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才能生长→对选择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将抗体检测呈阳性的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大规模培养或者注射小鼠腹腔中增殖→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
取大量的单克隆抗体。【小问1详解】在马铃薯浸出液中含有微生物生长的营养物质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蔗糖是二糖,增加碳源,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能量。【小问2详解】用M培养基分离酵母菌或霉菌,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生长,对真菌无作用,在该培养基中酵母菌
或霉菌能正常生长。【小问3详解】用M培养基分离土壤中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需要用纤维素为唯一的碳源,由“已知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纤维素水解后的生成物发生这种反应”可知,培养基中加入刚果
红染料后,纤维素和刚果红形成红色复合物,经培养发现培养基中会出现以这些细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产生透明圈的原因是纤维素被分解,产物不能与刚果红形成红色复合物而呈现透明圈。【小问4详解】用M培养基生产谷氨酸,需要调整
培养基中的碳氮比,碳源主要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能量,培养基碳氮比为4:1时,菌体繁殖加快,谷氨酸合成减少;培养基碳氮比为3:1时,菌体繁殖受到抑制,有利谷氨酸合成,使谷氨酸的产量大量增加。【小问5详解】过程①加的促融剂是聚乙二醇。只考虑两两融合则①有骨髓瘤细胞-骨髓瘤细胞融
合、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融合、骨髓瘤细胞-B淋巴细胞融合,共3种融合类型。【小问6详解】在HAT培养基中,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骨髓瘤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成的细胞、B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成的细胞都不能生存,能生存的是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杂交瘤细胞
。该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小问7详解】过程③用96孔板培养和筛选杂交瘤细胞,具体方法是每一个孔中只接种一个杂交瘤细胞,保证合成的抗体是一种抗体,筛选的原理是抗原-抗体杂交,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具有既能产生特异性抗
体,又能无限繁殖的特点。【小问8详解】单克隆抗体的最大优点是纯度高、可大量制备,在应用时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若制备能诊断新冠病毒的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盒,则注射抗原A为灭活的新冠病毒。30.糖尿病是一类
由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引起的、具有明显异质性的慢性高血糖症及其并发症所组成的综合征,分为I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I型糖尿病即胰岛β细胞大量破坏,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抵抗并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以高血糖高血脂为显著特点。糖尿病患者往往会引起内环境稳态失调,对机
体造成伤害,甚至危及生命。科学工作者为了治疗糖尿病研发了一种新型降血糖的X药物,可口服、可注射。为探究X药物的治疗效果,科学工作者制备了I型糖尿病模型鼠、型糖尿病模型鼠和正常模型鼠。请利用上述材料,设计实
验探究X药物对哪种糖尿病疗效更好。(1)实验步骤:第一步:对模型鼠分组,I型糖尿病模型鼠分为A1组和A2组,Ⅱ型糖尿病模型鼠分为B1组和B2组,正常模型鼠为C组,并对5组小鼠进行测定血糖浓度。第二步:5组小鼠在相同条件下用相同的正常饲料饲喂,再
分别对实验组______处理,对对照组__________处理。第三步: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各组小鼠的血糖浓度。(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系,并将药物对两种糖尿病都有治疗效果的各组小鼠血糖浓度变化用曲线图表示在坐标系中____。(3)分析与讨论:①若测定的A1组小鼠的血糖浓度比A2、B2、B
1组小鼠的血糖浓度都低,且__________,说明X药物对I型糖尿病模型鼠治疗效果更好。②若测定B1组鼠的血糖浓度比A2、B2、A1组小鼠的血糖浓度都低,与C组鼠的血糖浓度类似,说明X药物对__________治疗效果更好。③若测定的__________与C组鼠的血糖浓度类似,比
A2、B2组小鼠的血糖浓度都低,说明X药物对I型和Ⅱ型糖尿病模型鼠都有治疗效果。【答案】(1)①.A1、B1组模型鼠注射适量的一定浓度的X药物②.A2、B2和C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2)(3)①.与C组鼠的血糖浓度类似②.Ⅱ型糖尿病模型鼠③.A1和B1组小鼠的血糖浓度
【解析】【分析】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是保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条件,血糖平衡的调节途径有激素调节和神经-----体液(激素)调节,当人体的血糖调节失衡后会引起多种疾病,其中糖尿病在生活的中发病率较高,对人体危害比较严重。【小问1详解】根据第一步把模型鼠分为5组,实
验组A1、B1,对照组A2、B2和C组,实验组需要注射适量的一定浓度的X药物,对照组需要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各组小鼠的血糖浓度;比较5组小鼠的血糖浓度的大小。【小问2详解】若X药物对两种糖
尿病都有治疗效果,以血糖浓度为纵轴,时间为横轴,则各组小鼠血糖浓度变化为。【小问3详解】题干已经知道X药物有降血糖作用,可能出现3种情况,一种情况是B1组鼠的血糖浓度比A2、B2、A1组小鼠的血糖浓度都低,与C组鼠的血糖浓度类似,说明X药物对I型糖尿病模型鼠治疗效果更好:第二种情况是测定的B
1组鼠的血糖浓度比A2、B2、A1组小鼠的血糖浓度都低,与C组鼠的血糖浓度类似,说明X药物对Ⅱ型糖尿病模型鼠治疗效果更好;测定的A1和B1组小鼠的血糖浓度与C组鼠的血糖浓度类似,都比A2、B2组小鼠的血糖浓度都低,说明X药物对I型和Ⅱ型糖尿病模型鼠都
有治疗效果。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