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八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教学情况反馈检测)生物试题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1 页
  • 大小 768.500 KB
  • 2024-09-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八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教学情况反馈检测)生物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八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教学情况反馈检测)生物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八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教学情况反馈检测)生物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8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3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八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教学情况反馈检测)生物试题.doc,共(31)页,768.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9f97dbd684a68619ab78bcf1f65eff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9级线上教学情况反馈检测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种遗传现象中,不属于性状分离的是()A.F1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B.F1的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C.花斑色茉莉花

自交,后代中出现绿色、花斑色和白色三种茉莉花D.黑色长毛兔与白色短毛兔交配,后代均是白色长毛兔【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性状分离概念的理解。【详解】性状分离是指在F1自交产生的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选项A、B、C均属于性状分离。选项D中,从颜色上看,黑×白→白,从毛长度上看,长×短→长,子代均表现相对性状中的一种性状,不出现性状分离,D符合题意。故选D。2.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等位基因之间分离,非等位基因之

间必须自由组合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C.F2的3:1性状分离比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D.检测F1的基因型只能用孟德尔设计的测交方法【答案】C【解析】【详解】A、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A错误;B、杂合子与纯

合子基因组成不同,表现型可能相同,如AA和Aa都是显性,B错误;C、F1产生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时,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C正确;D、检测F1的基因型可用自交法和测交法,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遗传实现和遗传规律,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3.某种品系的鼠毛灰色和

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杂交实验,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结果,由此推断不正确的是杂交亲本后代杂交A灰色×灰色灰色杂交B黄色×黄色2/3黄色、1/3灰色杂交C灰色×黄色1/2黄色、1/2灰色A.杂交A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可说明亲本是纯合子B.由杂交B可判

断鼠的黄色毛基因是显性基因C.杂交B后代中黄色毛鼠既有杂合子,也有纯合子D.鼠毛色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表格:杂交B中,黄色×黄色→后代出现灰色,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黄色相对于灰色为显性性状(用A、a表示

),且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杂交A中两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杂交C后代分离比为1:1,属于测交,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据此答题。【详解】纯合子能稳定遗传,根据题意“科学家做了大量的实验”可说明子代数量足够多,故杂交A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可说明亲本为纯合子,也可以根据杂交组合B判断灰色

为隐性性状,故亲本均为纯合子,A正确;由杂交B中出现性状分离可判断鼠的黄色毛基因是显性基因,B正确;杂交B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后代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应为AA(黄色):Aa(黄色):aa(灰色)=1:2:1,即黄色:灰色=3:1,

而实际黄色:灰色=2:1,这说明显性纯合致死,即杂交B后代中黄色毛鼠只有杂合子,C错误;根据表中杂交实验结果可知,鼠毛色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后代分离比推断这对相对性状

的显隐性关系及各组亲本的基因型,这需要考生熟练掌握后代分离比推断法:(1)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杂合子;(2)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亲本一定是测交类型,即一方是杂合子,另一方为隐性纯合子;(3)若后代只有

显性性状,则亲本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4.下列细胞为生物体的体细胞,所对应生物体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的是(不考虑交叉互换)()A.B.C.D.【答案】C【解析】【分析】要出现9:3:3:1的分离比,需要两对基

因杂合的个体自交,并且这两对基因要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能自由组合。【详解】A、该生物体两对基因虽然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但一对是显性纯合,因此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3:1,A错误;B、该图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不是3:1,B错误;C、该图中A、a和C、c2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9:3:3:1,C正确;D、图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自交后代的

性状分离比不是1:2:1,D错误。故选C。5.下图表示的是某种蝴蝶纯合亲本杂交产生的1355只F2代的性状,对图中数据进行分析,做出错误的判断是A.绿眼:白眼接近于3:1;绿眼是显性性状B.紫翅:黄翅接近于3:1,紫翅是显性

性状C.眼色和翅型的遗传均遵循基因的分离规律D.眼色和翅型的遗传一定遵循自由组合规律【答案】D【解析】【详解】A、根据题意分析,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一代自交,产生的子二代中绿眼:白眼接近于3:1;说明

绿眼是显性性状,A正确;B、紫翅:黄翅接近于3:1,说明紫翅是显性性状,B正确;C、眼色和翅型的遗传均遵循基因的分离规律,C正确;D、控制眼色和翅型的基因可能在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两对性状的遗传不一定遵循自由组合规律,D错误。故选D。6.已知A与a、B与

b、C与c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A.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B.表现型有4种,aaBb

cc个体的比例为1/16C.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8D.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遗传概率计算。后代表现型为2x2x2=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2x1/2x1/2=1/8。Aabbcc个体的比例

为1/4x1/2x1/4=1/32。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4x1/2x1/2=1/167.如图是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图中8号个体是杂合子的概率是()A.11/18B.4/9C.5/6D.3/5【答案】D【解析

】【分析】根据遗传系谱图推测,“无中生有”是隐性,“无”指的是父母均不患病,“有”指的是子代中有患病个体;隐性遗传看女病,后代女儿患病而父亲正常则为常染色体遗传。因此,该单基因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系谱图显示,

1号和2号正常,其女儿5号却是患者,据此可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相关的基因用R和r表示,则1号和2号的基因型均为Rr,进而推知6号的基因型为1/3RR、2/3Rr,产生的配子为2/3R、1/3r。因4号患者的基因型为rr,7号正常,所以7号的基因型为Rr,产生的配子为1/2R、1/2

r。综上分析,正常的8号可能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RR:Rr=(2/3R×1/2R):(2/3R×1/2r+1/2R×1/3r)=2:3,即8号是杂合子的概率是3/5,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遗传系谱图的判断及概率的计算,根据遗传系谱图及题干中的条件,准确的判别患

病类型是解题的关键。8.小麦的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无芒(B)对有芒(b)为显性。将两种小麦杂交,后代中出现高秆无芒、高秆有芒、矮秆无芒、矮秆有芒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1∶3∶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TTBb×ttBBB.TTBB×ttBbC.TtBb×ttBbD

.Ttbb×ttBB【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两种小麦杂交,杂交后代表现型为高杆无芒、高杆有芒、矮杆无芒、矮杆有芒,且比例是3:1:3:1.逐对分析分析后代高杆:矮杆=1:1,说明亲本是Tt×tt;有芒:无芒=3:1,说

明亲本是Bb×Bb.所以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TtBb×ttBb。故选C。9.蜗牛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占1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1,则F1中A基因的频率和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A.30%、1

4%B.30%,21%C.70%、21%D.70%、42%【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

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概率。【详解】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aa)占15%,则有条纹(Aa)占30%,因此A基因的频率=AA基因型频率+1/2×Aa基因型频率=55%+1/2×30%=70%;a的基因频率=1-70%=

30%;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l,根据遗传平衡定律,A和a的基因频率不变,即A的基因频率=70%,Aa的基因型频率=2×70%×30%=42%。故选D。10.一段原核生物的mRNA通过翻译可合成一条含有12个肽键的多肽,则此mRNA分子至少含有的碱基个数(不考虑终止密码)及合成这段多

肽需要的tRNA个数,依次为A.3612B.3913C.1339D.1236【答案】B【解析】【分析】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翻译过程中,mRNA中每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不考虑终止密码),所以经翻译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数目是mRNA碱基数目

的1/3,是DNA(基因)中碱基数目的1/6(不考虑DNA中转录后不对应氨基酸的序列)。即DNA(或基因)中碱基数:mRNA上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1。【详解】由题意一条含有12个肽键的多肽可知:其含有的氨基酸数目为13,在翻译过程中存在氨基

酸数:mRNA中碱基数=1:3的关系(不考虑终止密码),故mRNA分子至少含有的碱基个数为13×3=39个,tRNA作为运输氨基酸的工具,一个tRNA只能运输一个氨基酸,故需要13个tRNA。综合以上分析,A、C、D错误,B正确。故选B。11.报春花的花

色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显性基因A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质合成黄色锦葵色素的代谢过程,但当显性基因B存在时可抑制其表达(如图),现选择AABB和aabb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

,F1自交得F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F1的表现型是白色B.F2中的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6种C.黄色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D.F2中黄色∶白色的比例是3∶13【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文和

题图可知,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b,白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B_、aabb和A_B_。【详解】A、AABB和aabb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的基因型为AaBb,由分析可知F1的表现型是白色,A正确;B、F1自

交得F2,F2中的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7种: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和AaBb,B错误;C、当不存在B基因而存在A基因时个体开黄花,即黄色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C正确;D、根据F2中A_B

_(白色):A_bb(黄色):aaB_(白色):aabb(白色)=9:3:3:1,可知F2中黄色∶白色的比例是3∶13,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根据题

干信息推断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现用纯种黄颖燕麦与纯种黑颖燕麦杂交,F1全为黑颖,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燕麦颖色由一对等

位基因控制B.F2中非黑颖个体有6种基因型C.F2中杂合子的黄颖个体占1/2D.F1测交的后代表现型比为2∶1∶1【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其中性状分离比可以改写成9:3:3:1,由此可以推断,燕

麦颖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F1个体是双杂合子,纯种黄颖燕麦与纯种黑颖燕麦亲本为aaBB和AAbb。【详解】A、据上分析可知,燕麦颖色由

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错误;B、F2中的基因组成表现型可以写出A_B_:A__bb:aaB_:aabb=9:3:3:1,其中aaB_为黄颖,aabb为白颖,因此非黑颖有3种基因型,aaBB、aaBb、aabb,B错误;C、F2中杂合子的黄颖个体的基因型

为aaBb,占1/4×1/2=1/8,C错误;D、由题意可知,F1个体是双杂合子,基因型为AaBb,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B:Ab:aB:ab=1:1:1: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

1:1,其中AaBb和Aabb为黑颖,aaBb为黄颖,aabb为白颖,比例为2:1:1,D正确。故选D。13.某一植物体内常染色体上具有三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D和d),已知A、B、D三个基因分

别对a、b、d完全显性,但不知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独立遗传。某同学为了探究这三对等位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做了以下实验:用显性纯合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杂交得F1,F1同隐性纯合个体测交,结果及比例为AaBbDd:AaBbdd:aabbDd:aabbdd=l:1:1:1,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A、B

在同一条染色体上B.A、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C.A、D在同一条染色体上D.A、d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答案】A【解析】【分析】显性纯合子即AABBDD,隐性纯合子即aabbdd,F1的基因型为AaBbDd,若三对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测交后代有8种基因型;若三对基因位于

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测交后代有4种基因型;若三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测交后代有2种基因型。【详解】由上分析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BbDd,测交后代中AaBbDd:AaBbdd:aabbDd:aabbdd=l:1:1:1,说明F1可

以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即ABD:ABd:abD:abd=l:1:1:1,说明三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即AB在一条染色体上,ab在一条染色体上。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根据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即可确定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进而确定三对基

因的位置关系。14.现用山核桃的甲(AABB)、乙(aabb)两品种作为亲本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选项正确的是测交类型测交后代基因型种类及比例父本母本AaBbAabbaaBbaabbF1乙1222乙F11111A.正

反交结果不同,说明该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F1自交得F2,F2的表现型比例是9∶3∶3∶1C.F1花粉离体培养,将得不到四种基因型的植株D.F1产生的AB花粉50%不能萌发,不能实现受精【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正反交结果均有四种表

现型,说明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项错误;正常情况下,双杂合子测交后代四种表现型的比例应该是1:1:1:1,而作为父本的F1测交结果为AaBb:Aabb:aaBb:aabb=1:2:2:2,说明父本F1产生的AB花粉有50%不能完成受精作用,则F1自交得

F2,F2的表现型比例是7:3:3:1,故B项错误,D项正确;根据前面分析可知,F1仍能产生4种花粉,所以F1花粉离体培养,仍能得到四种基因型的植株,C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题干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

学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15.下列各项的结果中,不可能出现3:1比值的是()A.15N标记的DNA在14N培养液中复制三次,子代中不含15N的DNA与含15N的DNA数量之比B.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黄色圆粒豌豆(YyRR)杂交

子代的性状分离之比C.三肽形成过程中所需的氨基酸数和形成的肽键数之比D.动物的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第二极体与卵细胞的数目之比【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DNA复制、自由组合定律、减数分裂。对多肽的认识误区:多肽的命名是以形成多肽的氨基酸个数来命名的

,而不是以肽键的个数来命名。【详解】15N的DNA在14N培养液中复制三次,共得到8个DNA分子,其中不含15N的DNA分子有6个,与含15N的DNA数量之比为3∶1,A正确;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黄色圆粒豌豆(YyRR)杂交,子代黄色圆粒与黄色皱粒的比例为3∶1,B正确;三肽形成过程中需要

3个氨基酸,形成2个肽键,C错误;动物的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3个第二极体和1个卵细胞,D正确。16.已知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让纯种的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杂交,F1全是长翅。F1自交

(指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产生F2,将F2的全部长翅果蝇取出,让其雌雄个体彼此间自由交配,则后代中长翅果蝇占()A.2/3B.5/6C.8/9D.15/16【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则其

产生的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去掉其中的残翅果蝇,则剩余的长翅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3AA、2/3Aa,A的基因频率为1/3+2/3×1/2=2/3,a的基因频率为1/3,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后代中AA

占2/3×2/3=4/9,Aa占2×2/3×1/3=4/9,aa占1/3×1/3=1/9,因此后代中长翅果蝇占4/9+4/9=8/9,C正确。17.基因A、B、C分别控制酶1、酶2和酶3的合成,可将一原本无色的物质转变为黑色素,即无色物质1→酶X物质2→酶Y物质3→酶黑色素。则基因型为A

aBbCc的两个个体交配,出现黑色子代的概率为()A.1/64B.3/64C.27/64D.9/64【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基因A、B、C与它们的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无色物质1→酶X物质2→酶Y物质3→酶黑色素,而酶1、

酶2和酶3的合成分别受A、B、C控制,所以黑色的基因型为A_B_C_。【详解】由题意分析已知要出现黑色子代,就要保证黑色素的形成,即酶1、2、3都存在时,其基因型为A_B_C_.现AaBbCc×AaBbCc,先将三对基因分开考虑:①Aa×Aa,显隐性比为3:1,显性(A_)比例为3/

4;②Bb×Bb,显隐性比为3:1,显性(B_)比例为3/4;③Cc×Cc,显隐性比为3:1,显性(C_)比例为3/4。再将三对一起考虑,三个条件都要满足,所以黑色(A_B_C_)出现的概率为3/4×3/4×3/4=27/64。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分析图表、获取信息及预测表现型概率的能力。18.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是显性,让纯种红果植株和黄果植株杂交得F

1,F1再自交产生F2,淘汰F2的黄果番茄,利用F2中的红果番茄自交,则F3中RR、Rr、rr三种基因型的比例是A.4:4:1B.3:2:1C.1:2:1D.9:3:1【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F2代中的显性个体1/3RR和2/3Rr分别自交,其中纯合子不分离,杂合

子2/3Rr自交后F3=2/3(1/4RR+2/4Rr+1/4rr)=2/12RR+4/12Rr+2/12rr,再加上1/3RR,所以F3代RR、Rr、rr分别是6:4:2=3:2:1,B正确,ACD错误。故选

B。19.基因型为Aa的某植株产生的“a”花粉中有一半是致死的,则该植株自花传粉产生的子代中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A.3:2:1B.2:3:1C.4:4:lD.1:2:1;【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Aa的植物产生的A和a两种精子和卵细胞的比例均为1:1,又由于“产生的a花粉中有一半是致死的”,因此产生的卵细胞A:a=1:1,而精子的种类和比例为A:a=2:1。【详解】根据分析可知,由于“

产生的a花粉中有一半是致死的”,因此产生的卵细胞为1/2A、1/2a,而精子的种类和比例为2/3A、1/3a。因此该个体自交,后代基因型为AA的比例为1/2×2/3=1/3,Aa的比例为1/2×1/3+1/2×2/3=1/2,aa的比例为1/2×1/3=1/6。因此,

该植株自花传粉产生的子代中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2:3:1,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正确理解“产生的a花粉中有一半是致死的”,准确分析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是解题关键。20.依据中心法则,若原核生物中的D

NA编码序列发生变化后,相应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变,则该DNA序列的变化是A.DNA分子发生断裂B.DNA分子发生多个碱基增添C.DNA分子发生碱基替换D.DNA分子发生多个碱基缺失【答案】C【解析】【详解】A、DNA

分子发生断裂,会引起相应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改变,A错误;BD、DNA分子发生多个碱基增添、DNA分子发生多个碱基缺失均会引起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改变,B、D项错误;C、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DNA分子发生碱基对替换后,编码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可能不发生变化,C项正确

。故选C。【点睛】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后,转录形成的密码子发生改变,进而可能导致基因表达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突变后转

录形成的密码子可能与原来的密码子编码同一种氨基酸,因此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蛋白质的改变。21.下列不属于基因重组的是A.四分体中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而互换B.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重组C.精子与

卵细胞中染色体上基因的组合D.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答案】C【解析】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而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A错误;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发生组合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精子与卵

细胞在受精时染色体上基因的组合不属于基因重组,C正确;基因重组是指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D错误。22.如图是某种高等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

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带有的基因)。图中不可能反映的是()A.图甲细胞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重组B.图乙细胞由于完成DNA复制解开双螺旋容易发生基因突变C.图丙细胞中1与2的片段部分交换属于基因重组D图丙细胞表示发生自由组合【答案

】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乙→甲表示有丝分裂,乙→丙表示减数分裂。甲中着丝点分裂,移向细胞一极的染色体中含有同源染色体,所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所以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详解

】A、图甲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故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A错误;B、图乙细胞处于间期,由于DNA复制解开双螺旋,容易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导致基因突变,B正确;C、图丙细胞中1与2属于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片段部分交换属

于基因重组,C正确;D、图丙细胞表示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非同源染色体发生自由组合,D正确。故选A。23.囊性纤维病是由于控制CFTR蛋白的基因异常引起的,该实例说明()A.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

性状B.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C.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共同调控生物的性状D.基因和性状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详解】

人类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缺失3个碱基对,导致CFTR蛋白缺少一个氨基酸进而使蛋白质结构改变,使人患有囊性纤维病。该实例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对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判断、获取结论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24.下图为中心法则及其发展的图解,①~⑤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中心法则及其发展是由克里克提出的B.①⑤过程都

需要DNA聚合酶的参与C.图中生理过程只有①②④⑤运用到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④⑤过程一般发生在某些RNA病毒的复制过程中【答案】D【解析】【分析】20世纪60年代,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已基本搞清,克里克将其概括

为“中心法则”,其要点是:遗传信息由DNA传递到RNA,然后由RNA决定蛋白质的特异性,蛋白质是生物体性状的体现者。逆转录病毒以RNA为模板,反向的合成单链DNA,逆转录现象发现后,中心法则得到修改,认识到遗传信息从DNA到RNA的传递,在一定场合下还有相反的过程。【详解】A、

中心法则最早是由克里克提出的,后续科学家对其进行补充发展,A错误;B、①为DNA复制,⑤为逆转录,都在合成DNA,①需要DNA聚合酶的参与,⑤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B错误;C、图中生理过程①②③④⑤都运用到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③中mRNA的密码子与tRNA的反密码子发

生碱基配对,C错误;D、④为逆转录,⑤为RNA复制,分别发生在逆转录病毒和自我复制型病毒的复制过程中,D正确。故选D。25.有关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转录和翻译都可发生在线粒体内B.转录和翻译的原料分别是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C.一个密码子只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只由一种

tRNA转运D.转录和翻译的模板分别是DNA的一条链和mRNA【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

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2、tRNA具有专一性,即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特定的tRNA来转运;3、密码子的特点:(1)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2)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详解】

A、线粒体中含有少量的DNA分子,也含有核糖体,因此转录和翻译过程都可以发生在线粒体内,A正确;B、转录和翻译的原料分别是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B正确;C、一个密码子只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几种tRNA转运,C错误;

D、转录和翻译的模板分别是DNA的一条链和mRNA,D正确。故选C。26.如图①②③表示了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③是翻译过程,方向是从b到aB.每种氨基酸可由不止一种tRNA来转运C.①②③也能在线粒体、叶绿体及原核细胞中进行D.一条mRNA可与多个核糖体结合

,多个核糖体共同合成一条多肽链,提高了翻译的速率【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①过程为DNA复制,②过程为转录形成RNA的过程,③为翻译过程,需要mRNA、rRNA和tRNA的参与。翻译形成的蛋白质可与rRNA结

合形成核糖体。【详解】A、先与mRNA结合的核糖体中合成的肽链最长,据此可判断,转录时核糖体沿mRNA的移动方向是从a到b,A错误;B、除了甲硫氨酸和色氨酸只有一个密码子外,其余的每种氨基酸都有几个密码子,而tRNA上

的反密码子能够与它所搬运的氨基酸的密码子互补配对,所以每种氨基酸,有的只能由一种tRNA来转运,有的可由多种tRNA来转运,B错误;C、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分子能进行复制,其上的基因也能表达,原核细胞中也存在DNA分子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C正确;D、一条mRNA可与多个核糖体结合,多个核糖体

可同时合成多条多肽链,加快了翻译的速率,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复制、转录和翻译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7.下图表示某细

胞内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X表示某种酶,请据图分析,下面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X为RNA聚合酶,该酶主要存在于细胞核B.该图中最多含5种碱基,8种核苷酸C.过程Ⅰ仅在细胞核内进行,过程Ⅱ仅在细胞质内进行,图示中X和核糖体的移动方向相同D.b部位发生的碱基配对方式可有T-A、A-U、

C-G、G-C【答案】C【解析】图Ⅰ表示转录过程,其中a为DNA分子,b为DNA模板链,X为RNA聚合酶。转录主要在细胞核内进行,因此RNA聚合酶主要存在于细胞核,A正确;该图中含有DNA分子和RNA分子,因此最多含5种碱基(A、C、

G、T、U)和8种核苷酸,B正确;Ⅰ为转录过程,主要在细胞核内进行;Ⅱ为翻译过程,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进行,图示中X和核糖体的移动方向相同,C错误;b部位表示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形成mRNA的过程,发生的碱基配对方式可有T

-A、A-U、C-G、G-C,D正确。28.已知某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GAU,它所转运的是亮氨酸,那么决定此氨基酸的密码子是由下列哪个碱基序列转录而来?()A.GATB.GAUC.CUAD.CTA【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

GAU,则对应个mRNA上的密码子是CUA,那么决定此氨基酸的密码子是由DNA上的GAT转录而来的。故选A。29.下列甲、乙分裂过程中产生配子时发生的变异分别属于A.基因重组,不可遗传变异B.基因重组,基因突变C基因突变,不可遗传变异D.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答案】D【解析】甲图中的“

a”基因是从“无”到“有”,属于基因突变;乙图中的A、a、B、b基因是已经存在的,只是进行了重新组合,即基因重组。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考点定位】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30.下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中两条染色体及部分基因。下列选项所示的结果不是

染色体变异产生的是()A.B.C.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与细胞中的染色体相比,少了基因b和C,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缺失,故A正确;与细胞中的染色体相比,一条染色体上的D基因移到了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易位,故B正确;与细胞中的染色体相比,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都不变,只是b基因变成了B基因,是基因突变形成的,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故C错误;与细胞中的染色体相比,同一条染色体上基因顺序发生改变,属于染色

体变异中的倒位,故D正确。考点:本题结合细胞中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图,考查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31.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③中的基因片段2由基因片段1变异而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①

②都表示易位,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B.图③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C.图②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图中4种变异能够遗传的是①③【答案】C【解析】图①显示:两条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此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

裂四分体时期,其变异类型属于基因重组,图②的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相互交换片段,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A错误;观察并比较分析图③中的基因1和基因2的碱基序列可知,基因2较基因1少了一对碱基:A—T,因此这种变化属于基因突变中的碱

基对的缺失,B错误;图④中“环形圈”的出现,是由于两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上面一条多了一段或是下面一条少了一段,因此属于染色体结构中的缺失或重复,而图②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C正确;图中4种变异都属于可遗传变

异,都能够遗传,D错误。【点睛】本题通过模式图考查学生对可遗传变异的来源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准确区分①②两图中的染色体是否为同源染色体并找出其变化的结果,找出图③中基因1和基因2在碱基序列上的区别,明确图④中“环形圈”出现的原因,据此判断变异

的类型。本题的易错点在于没有把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易位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的本质区别而错选。32.一只突变型的雌果蝇与一只野生型雄果蝇交配后,产生的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2:1,且雌雄个体之比也为2:1,这个结果

从遗传学角度可作出合理解释的是()A.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显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雌配子致死B.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显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雄性个体致死C.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隐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雄性个体致

死D.X染色体片段发生缺失可导致突变型,且缺失会导致雌配子致死【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后代雌雄个体之比为2:1,性状表现在雌雄个体间有差异,因此确定该变异为X染色体上的突变,并且可能含有

该突变基因的雄性个体致死。因此此处只需再判断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即可。【详解】A、若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显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雌配子致死,假设突变基因为D,则杂交组合为XDXd×XdY,由于XD配子致

死,子代为1XdXd(野生):1XdY(野生),A错误;B、若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显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雄性个体致死,假设突变基因为D,则杂交组合为XDXd×XdY,子代为1XDXd(突变):1XdXd(野生):1XDY(突变):1X

dY(野生),由于XDY致死,因此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2:1,且雌雄个体之比也为2:1,B正确;C、若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隐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雄性个体致死,假设突变基因为d,则杂交组合为XdX

d×XDY,由于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雄性个体致死,则子代全为XDXd(雌性),C错误;D、若X染色体片段发生缺失可导致突变型,且缺失会导致雌配子致死,假设发生缺失X染色体为X0,则杂交组合为XX0×XY,雌配子

X0致死,故子代为1XX(野生):1XY(野生),D错误。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时,首先根据后代表现型的比例确定该突变发生在性染色体上,然后利用假设带入的方法逐一分析。33.鸟类的性别是由Z和W两条性染色体不同的组合形式决定

的,家鸡的羽毛芦花(B)对非芦花(b)为显性,这对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请设计一个杂交组合,单就毛色便能辨别出雏鸡的雌雄()A.芦花雌鸡×芦鸡雄鸡B.芦花雌鸡×非芦花雄鸡C.非芦花雌鸡×芦花雄鸡D.非

芦花雌鸡×非芦花雄鸡【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即雌鸡为ZW,雄鸡为ZZ。由于鸡的毛色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由Z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设用A和a基因表示,雌鸡基因型为:ZBW(芦花)

、ZbW(非芦花);雄鸡基因型为:ZBZB(芦花)、ZBZb(芦花)、ZbZb(非芦花)。【详解】芦花雌鸡和芦花雄鸡杂交后,雄鸡和雌鸡均出现芦花,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A错误;芦花雌鸡(ZBW)和非芦花雄鸡(ZbZ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ZBZb、ZbW,即

雄鸡全为芦花鸡,雌鸡全为非芦花,B正确;非芦花雌鸡(ZbW)和芦花雄鸡(ZBZ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ZBZb、ZBW,即后代全为芦花鸡,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C错误;非芦花为隐性性状,因此非芦花雌鸡和非芦花雄鸡杂交后代全为非芦花,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D错误。故选B。34.果蝇的红眼基

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bbXrY。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B.F1代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1/8C.

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1/2D.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bb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若双亲的基因型为BbXRXR和BbXrY,则子一代中没有白眼残翅雄果蝇,故双亲的基因

型只能为BbXRXr和BbXrY.白眼残翅雌果蝇基因型是bbXrXr,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复制形成姐妹染色单体,DNA含量加倍,基因组成是bbbbXrXrXrXr,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同源染色体分离,形成两个细胞,DNA含量减半,基因型bbXrXr。【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亲本中红眼长翅果蝇的基

因型为B_XRX-,白眼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了BbXrY,F1代出现白眼残翅雄果蝇(bbXrY),说明亲本中红眼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A正确;B、Fl代出现长翅果蝇的概率是3/4,,出现雄果蝇的概率为1/2,,所以出现

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4×1/2=3/8,B错误;C、亲本雌果蝇产生的配子中的1/2含Xr,亲本雄果蝇产生的配子中也有1/2的含Xr,C正确;D、白眼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在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基因加倍,初级卵母细胞的基因组成为bbbbXrXrXrXr,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次级

卵母细胞的基因型为bbXrXr,D正确。【点睛】本题关键要能根据F1中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bbXrY推出亲本的基因型。35.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用一对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子一代中出现白眼果蝇,让子一代红眼雌雄果蝇随机交配,理

论上子二代果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是()A.3:1B.5:3C.7:1D.13:3【答案】C【解析】【分析】伴性遗传指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自然界中由性染色体决定生物性别的类型,主要有XY型和ZW型,XY型在雌性的体细胞内,

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在雄性的体细胞内,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详解】用一对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子一代中出现白眼果蝇,说明亲本为XBXb、XBY,子一代红眼雌果蝇为1/2XBXB、1/2XBXb,雌配子的比例为XB∶Xb=3∶1,子

一代红眼雄果蝇为XBY,雄配子的比例为XB∶Y=1∶1,子一代红眼雌雄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子二代果蝇中白眼的比例是1/4×1/2=1/8,红眼为7/8。因此红眼与白眼的比值为7∶1。故选C。36.下图表示长期用一种农药后,害

虫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变异类型,是选择的原始材料B.A→B的变化通过生物与无机环境斗争的结果C.B→C是逐代积累加强的结果D.农药对害虫抗药性变异的定向选择,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答案】D【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种群是生物

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由题可知种群中存在很多变异类型,是选择的原始材料。在开始使用该农药时,害虫通过生存斗争,具有抗药性的

少部分个体存活下来,后来由于抗药性逐代积累加强,使害虫的种群密度不断增加。【详解】A、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变异类型,其中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的原始材料,A正确;B、生存斗争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使用农药后,抗药性强的变异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而抗药性弱的变异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B正

确;C、使用农药后,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农药的长期选择,使得害虫抗药性逐渐加强,C正确;D、农药对害虫抗药性变异的定向选择使具有抗药性的害虫增加,D错误。故选D。37.下

列有关实验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B.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C.沃森和克里克在探究DNA结构时利用了物理模型构建的方法D.验证基因在染色体上的

实验证据是萨顿蝗虫细胞观察实验【答案】D【解析】【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T2噬菌体侵染细菌

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3、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4、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

上。【详解】A、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了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A正确;B、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这样DNA和蛋白质彻底分开,因此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

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B正确;C、沃森和克里克在探究DNA结构时利用了物理模型构建的方法,C正确;D、验证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是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

、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38.下图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的流程图,有关该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A.实验中噬菌体是用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标记的B.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

,32P标记的是大肠杆菌的DNAC.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若搅拌不充分,上清液中的放射性会降低D.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降低上清液的放射性【答案】C【解析】【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

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噬菌体是病毒,只能用活细胞培养,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A错误;B、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B错误;C、35S标记的噬菌体侵

染实验中,若搅拌不充分,含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会随大肠杆菌进入沉淀物中,从而导致上清液中的放射性降低,C正确;D、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增强上清液的放射性,D错误。故选C。39.若以1分子含500个碱基对的DNA(不含放

射性)为模板,在含15N的环境中进行复制n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DNA复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B.子代DNA中,两条链均含有15N的DNA分子有(2n-1)个C.细胞内DNA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和核糖体中D.复制过程中,需要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答案】A【解析】【分析】1、D

NA复制的场所:主要在细胞核,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2、DNA复制的特点:(1)边解旋边复制;(2)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3、.DNA分子复制的计算规律(1)已知DNA的复制次数,求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的DNA分子数或所占的比例:一个双链DNA分子,复制n次,形成的子

代DNA分子数为2n个。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不管亲代DNA分子复制几次,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的DNA分子数都只有两个,占子代DNA总数的2/2n。(2)已知DNA分子中的某种脱氧核苷酸数,求复制过程中需要的游离

脱氧核苷酸数:(1)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核苷酸m个,则该DNA复制n次,需要该游离的核苷酸数目为(2n-1)×m个。(2)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核苷酸m个,则该DNA完成第n次复制,需游离的该核苷酸数目

为2n-1×m个。【详解】A、DNA复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A正确;B、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子代DNA中,两条链均含有15N的DNA分子有(2n-2)个,B错误;C、细胞内DNA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发生,C错误;D、复制过程中,需要以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D错误。故选A。40.下图为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据图判断错误是()A.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同源染色体B.①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有8条染色体,染色单体为0条C.④细胞分裂形成精细胞或第二极体D.③细胞为有丝分裂中期,

有8条染色单体,8个DNA分子【答案】C【解析】【分析】图示分析:①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⑤处于分裂间期。【详解】A、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两对同源染色体,A正确;B、①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有8条染色体,染色单体为0

条,8个DNA,B正确;C、根据图②细胞质均等分裂可知属于雄性动物,故④细胞分裂形成精细胞,C错误;D、③细胞为有丝分裂中期,有8条染色单体,8个DNA分子,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41.下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

,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1)甲图表示的过程是_________,乙图表示的过程________。(2)乙过程的模板是_________(填A或B链),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所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___。(3)甲过程的场所是__

_______,需要的模板是_______,运载氨基酸的工具是________,有_________种。以③中已知序列为模板翻译后的产物是__________肽(不考虑终止密码子),翻译过程中需要____________个tRNA来运载。(4)DNA分子复制需要___________

______酶,转录需要______________酶。【答案】(1).翻译(2).转录(3).A链(4).细胞核(5).核糖核苷酸(6).核糖体(7).mRNA(8).tRNA(9).61(10).四(11).4(12).DNA聚合酶和解旋酶(13).RNA聚合酶【解析】【分析】图甲表示

翻译过程,①表示tRNA,②表示核糖体,③表示mRNA,图乙表示转录过程,④表示DNA分子。【详解】(1)甲图中核糖体和mRNA结合,表示的过程是翻译。乙图合成mRNA,表示的过程是转录。(2)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乙过程的模板是A链,进行的场所是细胞核,所需要的原料是4种

游离的核糖核苷酸。(3)甲过程(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需要的模板是mRNA,运载氨基酸的工具是tRNA,有61种。由题图可知③(mRNA)中已知序列有12个碱基,mRNA上每3个相邻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为一个密码子,该已知序列含4个密码子

,决定4个氨基酸,所以以其为模板翻译后的产物是四肽(不考虑终止密码子)。根据mRNA上的密码子和tRNA上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可知需要4个tRNA来运载。(4)DNA分子复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点睛】本题结合基因表达示意图考

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过程、条件及产物并进行相关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2.设小麦的高产与低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AA为高产,Aa为中产,aa为低产。小麦抗锈病(B

)对不抗锈病(b)为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以高产不抗锈病与低产抗锈病两个纯种品系为亲本培育高产抗锈病小麦品种的过程图。试回答:(1)通过步骤①→②获得的高产抗锈病小麦品种基因型有________种,育种原理

是_____________。(2)步骤④是______________,步骤⑤中最常用的药剂是____________。(3)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的____________(填步骤代号)。(4)经步骤⑥(人工诱变)处理获得的小麦品种不一定是高产抗病类型,这是因为诱发突

变具有_________________,而且突变频率________。(5)与“①→②→③”途径相比,通过“①→④→⑤”途径育种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答案】(1).2(2).基因重组(3).花药离体培养(4).秋水仙素(5).①②③④(6).不定向性(7).很低(8).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②③是杂交育种,①④⑤是单倍体育种,⑥是诱变育种。【详解】(1)通过方法①→②获得的高

产抗病小麦品种基因型有AABB和AABb两种,杂交育种原理是杂种子一代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基因重组。(2)步骤④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步骤⑤中最常用的药剂是秋水仙素,其作用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3)基因重组发

生在图中的①②③④过程的减数分裂过程中。(4)由于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所以经步骤⑥(人工诱变)处理获得小麦品种不一定是高产抗病类型。(5)与“①→②→③”途径相比,通过“①→④→⑤”途径育种具有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的优点,因为通过单倍体育

种获得的植株一定是纯合子,它能够稳定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点睛】本题考查育种相关知识,答题关键在于掌握各种育种方法的原理、过程和优缺点等知识。43.下图为某家族患两种病的遗传系谱(甲种病基因用A、a表示,乙种病的基因用B、b表示),Ⅱ6不携带乙种病基因。

请回答:(1)甲病属于________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在_________染色体上,乙病属于______________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在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2)Ⅱ4和Ⅱ5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Ⅲ7和Ⅲ9结婚,子女中同时患有两种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只患有甲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只患有乙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隐(2).常(3).隐(4).X(5).AaXBXb(6).AaXBXb(7).1/24(8).7/24(9).1/12【解析】【分析】Ⅱ3和Ⅱ4均不患病,但他们的女儿Ⅲ8患甲病,则甲病属于隐性遗传病。隐性看

女性患者,Ⅲ8患甲病,但其父亲Ⅱ3不患病,说明甲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在X染色体上。因此,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5和Ⅱ6均不患病,但他们的儿子Ⅲ10患乙病,则乙病属于隐性遗传病。又因为Ⅱ6不携带乙种病基因,故乙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在常染色体上。因此,乙病为伴X隐性遗

传病。【详解】(1)由分析可知,甲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2)Ⅰ1为乙病患者,带有b基因的X染色体会传递给他们的女儿(Ⅱ4和Ⅱ5)。Ⅲ8患甲病,其中一个a基因来自Ⅱ3,另外一个a基因来自Ⅱ4。因此,Ⅱ3和Ⅱ4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Y和AaXBXb。Ⅲ

9患甲病,其中一个a基因来自Ⅱ5,另外一个a基因来自Ⅱ6。因此,Ⅱ5和Ⅱ6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Xb和AaXBY。(3)由于Ⅱ3和Ⅱ4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Y和AaXBXb,则Ⅲ7的基因型是1/3AAXBY或2/3AaXBY。由于

Ⅱ5和Ⅱ6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Xb和AaXBY,则Ⅲ9的基因型是1/2aaXBXB或1/2aaXBXb。Ⅲ7和Ⅲ9结婚,子女中同时患有两种病的概率是2/3×1/2×1/2×1/4=1/24,只患有甲病的概率是2/3×

1/2×(1-1/2×1/4)=1/3×7/8=7/24,只患有乙病的概率是(1-2/3×1/2)×1/2×1/4=1/12。【点睛】识记几种常见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运用口诀判断系谱图中甲、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进行计算相关概率。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305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