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2021年八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模拟试题(十)-全解全析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24.387 KB
  • 2025-02-2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山东省济南市2021年八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模拟试题(十)-全解全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山东省济南市2021年八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模拟试题(十)-全解全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山东省济南市2021年八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模拟试题(十)-全解全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山东省济南市2021年八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模拟试题(十)-全解全析.docx,共(7)页,24.387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8d16ad3bd73bea913656fe0bb66a67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济南市2021年八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模拟试题(十)全解全析1.【答案】C【解析】血液循环途径包括两条:体循环和肺循环。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

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动脉将富含养料和氧气的血液送到身体各器官的毛细血管网,与组织细

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养料和氧气供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这样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可见人体内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有两个,一个是肺周围毛细血管,一个是组织细胞周围

的毛细血管。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流经头部、心脏和下肢的组织细胞后,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2.【答案】C【解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

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

含有的物质是水、无机盐、尿素。3.【答案】C【解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亚纲”这一分类单位,比纲小,比目大,因

此分类地位应处于纲与目之间。故选C。4.【答案】A【解析】A、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选择较大的光圈,然后左眼对准目镜注视,右眼睁开,用手翻转反光镜,对向光源,这时从目镜中可以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A正确;B、对光过程中,光强时用平面镜,光较弱时用凹面镜.B错误;C、顺时

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可使镜筒下降;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C错误;D、换高倍镜后,看到的物体变大,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就变少,D错误.25.【答案】B【解析】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

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A错误;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B正确;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C错误;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植物人的脊髓已经受损,D

错误。6.【答案】A【解析】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A正确;生物的性状是由DNA分子上的基因控制的,染色体在生物体细胞内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成单数,基因也是单数不成对。因此基因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在生殖细胞中是成单不成对,B错误;一对基因中,可能都

是隐性的,也可能都是显性的,或者一个显性一个隐性,C错误;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小片段叫做基因,D错误。7.【答案】C【解析】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

,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如青蛙等,如龟、扬子鳄等爬行动物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C正确。8.【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蝗虫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

态发育,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B正确。9.【答案】C【解析】转换器上有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转换它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转动细准焦螺旋可使显微镜镜筒小幅度的上升或下降,当找到物像但不清晰时,应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显微镜的视野中

成的像是倒像,将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装片;转动遮光器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与调节物像大小无关.10.【答案】D【解析】大豆根部的根瘤菌可以提高土壤肥力,玉米可以利用这种肥力。根瘤菌能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并将空气中的氮还原成氨供植物营养,研究表明根瘤菌接种剂能大量减

少化肥的使用量,改善农产品品质,使农产品达到AA级绿色食品要求;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无任何不良副作用,不构成重金属污染;施用成本只有化肥的十分之一,根瘤菌剂还具有培肥地力,一块地中轮流种植玉米和大豆可以减少肥料的使用而不减产。故选D。11

.【答案】D【解析】药物可以改变身心机能及治疗疾病,A正确;是药三分毒,要都带有一定的副作用,B正确;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的处方才可购买,C正确;并非越贵的药效果越好,要根据病情需要,3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D错误。12.【答案】B【解析

】同一品种的小麦在水肥条件不同的环境里,所结子粒的饱满程度不同,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13.【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可以将人类传染病分为四类: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

病和体表传染病,细菌性痢疾属于消化道传染病,故选D。14.【答案】B【解析】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山上水中,用肺呼吸,四肢游泳或跳跃,心脏二心房一心室。青蛙是两

栖动物,因此幼体和成体的差别最大;鲤鱼、家兔、家鸽分别是鱼类、哺乳类、鸟类,幼体和成体的形态差别不大。15.【答案】C【解析】有性生殖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由于有性生殖的后代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精

子和卵细胞分别携带父本和母本的遗传物质,所以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16.【答案】B【解析】青蛙的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其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蝌蚪→幼蛙→青蛙,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

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属于两栖动物.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两栖动物的定义,注重基础,题目较易.17.【答案】C【解析】生态农业能够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能量多级利用,增加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污染小或无污染,可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从而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可见选

项C不是生态农业的优越性,C符合题意。18.【答案】A【解析】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

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19.【答案】D4【解析】本题探究鲫鱼“浮头”的原因,题目有唯一变量﹣﹣水中的含氧量.故一个中加适量河水,另一个加等量煮沸后冷却的河水(

除去水中的氧气),同时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我们不能取得鱼数量过少,且鱼的大小、活力要相当.故选:D20.【答案】C【解析】人体细胞中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女性每个体细胞应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为22对+XX。21.【答案】C【解析】A、大

气圈的上层,不属于生物圈的范围,A不符合题意;B、大气圈中的生物主要集中于下层,即与岩石圈的交界处.鸟类能高飞数千米,昆虫以及一些小动物可被气流带至高空,甚至在22000米的平流层中还发现有细菌和真菌.限制生物向高空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氧、缺水、低温和低气压.大气圈中

的生物主要有昆虫、鸟类、翼手类、漂浮在空中的细菌等微生物;B不符合题意;C、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在这一圈层内,有郁郁葱葱的森林,一望无际的草原,绚丽

多彩的奇花异草,还有五颜六色的昆虫,种类繁多的飞禽走兽,以及大量的细菌、真菌.岩石圈也是人类的“立足点”.可见生物种类最多的圈层是岩石圈的上层,C符合题意;D、水圈的大部主要指的是海平面150米以内,150米以下无光,不适合生物的生存,但也有少量的生物,D不符合题意.22.【答案】D【解析】

甲乙一端无螺纹为目镜,丙丁有螺纹为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的体积越大.若要在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最大,应

选用放大倍数大的目镜和物镜,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短目镜乙和长物镜丙.A、甲和丁:10×10=100;B、乙和丁:16×10=160;C、甲和丙:10×15=150;D、乙和丙:16×15=240.23.【答案】D【解析】A、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

存空间,还包括在它周围的各种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A错误.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的意思是,靠近水边的楼台因为没有树木的遮挡,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发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反映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B错误.

5C、让生活污水渗入地下会污染土壤,C错误.D、湖北洪湖的撒围,大九湖的湿地恢复表明人类对生物圈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D正确.24.【答案】A【解析】女性生殖系统包括:输卵管、卵巢、子宫、阴道。其中主要的生殖器官是卵巢,它的

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25.【答案】A【解析】A、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由图可知:该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有阳光、空气和水,等等;生物成分:生产者﹣绿色

植物,消费者﹣蝉、螳螂、黄雀、蛇,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因此,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故A正确;B、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食物链起始环节是生产者,以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箭头方向

指向捕食者.如图示中的食物链: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蛇.故B错误;C、细菌属于分解者,不可能与蝉之间的关系构成竞争关系,故C错误;D、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

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在该生态系统中蛇的级别最高,它的体内积存铅最多.故D错误.26.【答案】(1).农作物(2).人(3).细菌(4).真菌(5).光(6).农作物→猪→人(7).递减(8).人【解析】试题分

析:生态系统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量消耗最少的食物链就是最短的一条食物链;该生态系统,大大提高了对能量的利用效率。(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和非生物两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

动物),分解者(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农作物是生产者,猪、鸡、人、蝎是消费者,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人起决定作用的因素;(2)食物链是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每条食物链都必须从生产者开始,不包括分解者,如

图所示中一条捕食食物链是:农作物→猪→人;(3)该生态系统,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该生态系统所有生物所需的能

量最终来自太阳能,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4)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铅、汞、铜等重金属和某些杀虫剂,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如果在

农作物上喷洒农药DDT(DDT难以分解),会随食物链在各营养级生物体内不断积累,那么体内积存DDT最多的生物会是最高营养级即人。627.【答案】(1).肺动脉(2).肺静脉(3).静脉(4).动脉(5).氧气(6).血液(7).二氧化碳(8).肺泡(9).静脉(10).

动脉(11).静脉(12).动脉(13).血液(14).组织细胞(15).组织细胞(16).血液【解析】首先要学会识图,图示人体进行呼吸全过程的模式图。a代表进入人体的气体,b代表从人体排出的气体,可以推知,a是氧,b是二氧化碳。B、E过程都有双向箭头,这说明进行着气体交换,根据图示的形态、位

置可推断,B处代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E处代表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由此可推知:A是肺动脉、C是肺静脉、F是体动脉、D是体静脉。(1)根据分析可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一端连通A肺动脉,另一端连通C肺静脉。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从

外界到肺泡内的气体氧气浓度高于肺泡毛细血管内的,毛细血管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内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故氧气由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去,二氧化碳由毛

细血管扩散到肺泡中去。所以A内流动的是静脉血,C内流动的是动脉血,在肺泡这一部位发生的气体交换过程是:a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b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2)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一端连接D体静脉,另一端

连接F体动脉。在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由肺泡内气体交换后含氧丰富的动脉血被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处,由于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氧,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故组织细胞内的氧浓度低于毛细血管内的,二氧化碳高于毛细血管内的,根据气体扩散作用原理,毛细血管中的氧扩散到组

织细胞内,组织细胞的二氧化碳扩散到毛细血管中。所以D内流动的是动脉血,F内流动的是血液血,在组织内发生的气体交换过程是:a由血液扩散到组织细胞中,b由组织细胞扩散到血液中。28.【答案】(1)鳍翅(或2对翅)翼(2)肌肉(骨骼肌)外骨骼关节(3)表面积【解

析】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总起来说都与其结构特点相适应,运动方式有游泳、飞行、行走等,动物的运动一般具有积极的意义,如利于捕捉食物、躲避敌害等;图中1口,2鳃,3鳍,4翅,5翼,6胸肌,7肱二头肌,8关节。(1)动物的运动有许多不同形式.如①鱼类可依靠尾部

的摆动和3鳍的协调作用游泳;②昆虫的运动器官有翅,适于飞行,还有足,适于跳跃;③鸟类的前肢进化成了5翼,可自由飞行,后肢适于行走、奔跑或攀援等;(2)动物的运动器官有许多共同的结构特征,如①多具有发达的肌

肉,能为运动提供动力;②多具有牢固的支持和附着结构,如昆虫体表的外骨骼,鸟类的龙骨突,人体四肢的骨骼;③多具有便于灵活运动的分支和节点,如蝗虫足分节,人的四肢有许多8关节;(3)动物的运动器官与生存环境形成了很好的适应,如大多数鱼类的鳍、鸟类的翼、昆虫的翅、都具有较大的表面积,有利于划

水游泳或扇动空气飞行。29.【答案】(1)侧线(2)哺乳(3)鱼类(4)鸟类爬行类爬行类【解析】(1)泡泡属于鱼类,鱼身体的两侧各有一条侧线,其主要作用是感知水流测定方向,为7鱼的感觉器官。(2)哺乳动物的特点是胎生哺乳,文中提到的大海怪能够用乳汁哺育后代,它应该属于哺乳动物。(3)鱼类生活

在水中,体表有鳞片,用鳃呼吸。所以阿酷是一只海马,海马体表有鳞片,用鳃呼吸,应该是鱼类。30.【答案】(1)①(2)嫁接接穗形成层(3)有利于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解析】(1)无性生殖是不经过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从本质上讲,是由体细胞进行的繁殖就是无性生殖。用

种子繁殖是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因此,图中表示的无性生殖方式是图①。(2)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的技术叫做嫁接。接上去的芽或枝叫做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做砧木。可见嫁接中无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过程,属于无性繁殖。图①中的a

、b分别表示接穗和砧木,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因此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3)图①与图②相比,其优点是有利于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31.【答案】(1)3;镜臂;7;镜座(2)1;粗准焦螺旋;

2;细准焦螺旋(3)遮光器;14;反光镜(4)5;载物台;通光孔;左眼【解析】如图所示:显微镜的结构为:7镜座;6镜柱;3镜臂;4压片夹;5载物台;2细准焦螺旋;1粗准焦螺旋;8目镜;9镜筒;10转换器;11物

镜;13遮光器;12通光孔;14反光镜.(1)在取用显微镜时,为了防止显微镜脱落下来摔坏显微镜,正确的方法是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镜座.(2)转动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可以升降镜筒,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降幅度大.转动细准焦螺旋时,使

镜筒升降幅度很小.(3)遮光器和反光镜是显微镜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4)在用生物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要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央.在观察时,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