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3 页
  • 大小 51.034 KB
  • 2024-10-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0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共(13)页,51.03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8741c82eaecac5926c9e512b0d87b4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连云港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儒家的天下观不是人对世界本然样态的无条件接受,而是来自自然向人文的生成。《周

易·贲卦》讲:“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种“天文”与“人文”的分野,也是先秦道家、阴阳家与儒家天下观的差异所在。《礼记·礼运》讲:“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

正是讲儒家的天下建基于人道并对其进行人文(审美)再造的特性。所谓儒家的天下体系,是以人文之美彰显价值的体系。按照其圣王谱系,黄帝、尧、舜之后的接续者是周公,他一方面通过制礼作乐使中国远古人文命脉制度化,另一方面则开启了中国传统政治的礼乐传统。至

此,所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命题,则被具体化为以礼乐重塑一个美好世界的问题。在现代学术话语中,礼乐是一个与文明、文化、政治制度产生广泛关联的概念,但在根本意义上,它却是一个美学问题。礼,在个体层面涉及

人行为的雅化,在社会层面涉及群体行为的仪式化,在礼器层面涉及器具审美,均具有美和艺术的意义;乐则是诗歌、音乐、舞蹈的综合形式,其审美属性自不待言。以此为背景,自西周以降,传统中国对于民族和国家的定位贯穿了以美为核心的精神。据此理解中国传统的天下观,人文之美作为

礼乐的同义语,明显成为文野、夷夏之别的最重要标志,所谓“用夏变夷”则无非是将儒家崇尚的礼乐之美从中央之地向四方不断推展。由于有预在的人文价值观和礼乐制度作为先导,儒家所讲的天下,不是它“原本是什么”,而是“应该是什么”;不是自然世界,而是人文世界

。相关的人文实践,则首先是以中邦、四海、九夷、八蛮规划为天下勾勒轮廓,然后是圣王“治天下”“教天下”以及士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种种努力。按照儒家的规划,这种努力主要分为四种,即礼、乐、刑、政。但是在礼乐

刑政之间,礼和乐具有优先性。中国社会自西周始,就建立了体系化的礼乐教育制度,一种基于礼乐人文教化的天下格局也就自然形成。到战国时代的思孟学派,将礼乐内化,从心性的深度重建人与天下的关联。如《礼记·大学》:“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

下平。”这样,个体心性的诚敬,就成为士人最终通达天下责任的起点。孔子之后,儒家做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为这种被人道限定的礼乐补天道,从而予了它更完备的形式。它在内在心性与外在天地之间拉开了一个张力空间,使意诚、心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形成一个上

通下达的连续过程。在这个过程之内,它一方面化自然为人工,化禽兽为人类,化蛮夷为华夏,化野蛮为文明,体现了可贵的实践品格;另一方面,它强调“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就此而言,儒家为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念注入了有为精神和理想主义格调,使相关的人文和审美之思超越了认知,

成为一种为人而在的价值。(摘编自刘成纪《论中国美学的天下体系》,有删改)材料二:“天下”观是中国人的卓越文化创造,是中华文化最有气象、最具格局的文化建构。“天下”,包括了古人所知的人类整体,代表着已知的全部文明世界,即“天下一体”。如《尚书·立政篇》

所谓“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小雅·北山》宣称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就典型地说明了中国文化对“天下”的这种认识。早期的世界各民族普遍把自己居住的地方看作是整个世界的中心,但是由这种“自我中心意识”发展为“普天之下”的理念,并由此产生独特的政治文化理念,如“大一统”意识等,则是中国

文化所独有的。商朝时期,“天下”已经是一个相当完备的概念。商人将天下分为“四方”和“中央”两个部分,形成中国人“天下”观的基本要素。秦汉之后,夏、商、周三代松散的天下“共主”局面,为大一统的政治体制所取

代,“天下”观逐渐贯彻到政治理念中。经过隋唐、宋、元、明、清各朝代,中国传统的“天下”观理念及其所形成的政治统治秩序日臻完善。这其中,儒家“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等观念,道家“抱一为天下式”等主张,法家“为天下治天下”等观点

,墨家“一同天下之义”等思想,莫不以治天下为对象来构建学说,为实现天下“太平”“大同”提供着思想支持。中国人称理想的世界是天下“为公”与“大同”。在古人眼里,“天下”不只是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政治概念,很早就确立“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观念。如《吕氏春

秋》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万民之主,不阿一人。”“天下为公”的认知,成为中华文化天下观的重要基石。《礼记·礼运》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描绘了人类理想生活与秩序图景。无论是“天下为公”,还是

“世界大同”,都反映了中国人历来主张“天下一家”的深厚情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已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古代的大同理想,在当今的最新表达就是“中国梦”“世界梦”;古代的协和万邦、万国咸宁、天下一家,在当今的最新表达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

书记多次指出: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携手共圆世界梦。可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结晶。(摘编自王杰《中国文化中的天下观》,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3分)A.儒家在进行圣王“治天下”“教天下”以及士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种种人文实践活动时,礼乐具有优先性,其中贯穿了以美为核心的精神。B.西周建立了基于礼乐人文教化的天下格局,战国时代的思孟学派对此作出重建,把个体心性的诚敬作为士人通达天下

责任的起点。C.不同于早期世界其他民族的“自我中心意识”,中国文化则发展为“普天之下”的理念,并由此形成了独有的“大一统”等独特的政治文化理念。D.“天下”的概念在商朝时期就已经出现,在夏、商、周天下“共主”的局面取代大一统的政治体制后,“天下”观逐渐贯彻到政治理念中。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儒家的天下观建立于人道并对其进行人文再造,儒家的天下体系是以人文之美彰显价值的体系,其“天下”不再是个地理世界,而是个人文世界。B.儒家的人文实践主要规划为礼、乐、刑、政四种,推崇圣王“治教天下”以及士人“以天下为己任”,往往以传

统的人文价值观和礼乐制度作为先导。C.中华文化建构出最有气象最具格局的“天下”观,缘于中华文化莫不以治天下为对象来构建学说,为实现天下“太平”“大同”提供着思想支持。D.正是心怀“天下一家”的情怀,中国人民有了

“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也才有了今天的“中国梦”“世界梦”。3.材料一中说“传统中国对于民族和国家的定位贯穿了以美为核心的精神”。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其论据来支撑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左传·定

公十年》孔颖达释“华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B.《礼记·少仪》云:言语之美,穆穆皇皇;朝廷之美,济济翔翔;祭祀之美,齐齐皇皇;车马之美,匪匪翼翼;鸾和之美,肃肃雍雍。C.《礼记·乐记》: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所以

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D.《礼记·乐记》: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此之谓德音。德音之谓乐。4.概括材料二的论证思路。(3分)5.在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下,两则材料所阐述的“中国的天下观”有什么积极意义?(4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

,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复活(节选)列夫·托尔斯泰【故事背景: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在狱中见面后,决定为她提出上诉,经典狱长同意在办公室里再次与玛丝洛娃见面。玛丝洛娃请求聂赫留朵夫帮助被诬告为纵火犯的明肖夫母

子,并拒绝了聂赫留朵夫的求婚。但聂赫留朵夫坚持帮助玛丝洛娃,打算将玛丝洛娃调到医院工作;同时找到明肖夫了解情况。为此他求助副省长玛斯连尼科夫,征得其同意后第三次到监狱会见玛丝洛娃】有一种迷信流传很广,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固定的天性:有的善良,有的凶恶,有的聪明,有的愚笨,有的热

情,有的冷漠,等等。其实人并不是这样的。我们可以说,有些人善良的时候多于凶恶的时候,聪明的时候多于愚笨的时候,热情的时候多于冷漠的时候,或者正好相反。但要是我们说一个人善良或者聪明,说另一个人凶恶或者愚笨,那就不对了。可我们往往是这样区分人的。这是

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人好像河流,河水都一样,到处相同,但每一条河都是有的地方河身狭窄,水流湍急,有的地方河身宽阔,水流缓慢;有的地方河水清澈,有的地方河水浑浊;有的地方河水冰凉,有的地方河水温暖。人也是这样。每一个人都具有各种人性的胚胎,有时表现这一种人性,有时表现那一种人性。他常常变得面目全非,但

其实还是他本人。有些人身上的变化特别厉害。聂赫留朵夫就是这一类人。这种变化,有的出于生理原因,有的出于精神原因。聂赫留朵夫现在就处在这样的变化之中。在法庭审判以后,在第一次探望卡秋莎以后,他体会到一种获得新生的庄严而欢乐的心情。他决定不再抛弃她,也没有改变同她结婚的决心,只要她愿意的

话,然而现在这件事却使他感到痛苦和烦恼。在走访玛斯连尼科夫后的第二天,他又坐车到监狱去看她。典狱长准许他同她会面,但不在办公室,也不在律师办事室,而是在女监探望室里。典狱长虽然心地善良,但这次对待聂赫留朵夫的态度不如上次热情。聂赫留朵夫同玛斯连尼科夫的两次谈话显然产生了不良后果,上级指示典狱长

对这个探监人要特别警惕。“见面是可以的,”典狱长说,“只是有关钱的事,请您务必接受我的要求……至于阁下写信提出要把她调到医院里去,那是可以的,医生也同意了。只是她自己不愿意,她说:‘要我去给那些病鬼倒便壶,我才不干呢……’您瞧,公爵,她们那帮人就是这

样的。”他补充说。聂赫留朵夫什么也没回答,只要求让他进去探望。典狱长派一个看守带他去。聂赫留朵夫就跟着他走进一间空荡荡的女监探望室。玛丝洛娃已经在那里。她从铁栅栏后面走出来,模样文静而羞怯。她走到聂赫留朵夫紧跟前,眼睛不看他,低声说:“请您原谅我,德米特里·伊凡维奇,前天我话说得不好。”

“可轮不到我来原谅您……”聂赫留朵夫想说,但没有说下去。“不过您还是离开我的好。”玛丝洛娃补充说,用可怕的目光斜睨晚了他一眼。聂赫留朵夫在她的眼睛里又看到了紧张而愤恨的神色。“究竟为什么我得离开您呢?“就该这样。”“为什么就该这样?”她又用他认为愤恨的目光

瞅了瞅他。“嗯,说实在的,”她说。“您还是离开我吧,我对您说的是实话。我受不了。您把您那套想法丢掉吧。”她嘴唇哆嗦地说,接着沉默了一下。“我这是实话。要不我宁可上吊。”聂赫留朵夫觉得,她这样拒绝,表示她因为他加于她的屈辱恨他,不能饶恕他,但也夹杂着一种美好而重要的因素。

她这样平心静气地再次拒绝他,这就立刻消除了聂赫留朵夫心里的种种猜疑,使他恢复了原先那种严肃、庄重和爱怜的心情。“卡秋莎,我原先怎么说,现在还是怎么说他特别认真地说。“我求你同我结婚。要是你不愿意,现在不愿意,那么,我继续跟着你,你被发送到哪里,我也跟到哪里。”

“那是您的事。我没有别的话要说了。”她说,嘴唇又哆嗦起来。聂赫留朵夫也不作声,觉得说不下去了。“我现在先到乡下去一下,然后上彼得堡,”他终于镇定下来说。“①我将为您的事……为我们的事去奔走。上帝保佑,他们会撤销原判的。”“不撤销也没有关系。我就算不为

这事,②也该为别的事受这个罪……”玛丝洛娃说,他看见她好容易才忍住眼泪。“那么,您看到明肖夫了吗?”她突然问,以此来掩盖自己的激动。“他们没有犯罪,是吗?”“我想是的。”“那个老太婆可好了。”她说。聂赫留朵夫把从明肖夫那儿打听到的情况都告诉了她。他问她还需要什么,

她回答说什么也不需要。他们又沉默了。“哦,至于医院的事,”她忽然用那斜睨的眼睛瞅了他一眼,说,“要是您要我去,那我就去。酒我也不再喝了……”聂赫留朵夫默默地瞧了瞧她的眼睛。她的眼睛在微笑。“那很好。”他只能说出这样一句话来,说完就同她告别了。“是啊,是啊,她简直换了一个人了。”聂赫留朵夫想他消

除了原来的种种疑虑,产生了一种崭新的感觉,那就是相信爱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选自《复活》第一部59章,有删改)文本二: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

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中,除了对

现实的无情批判以外,还热切宣扬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与“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以河

流的复杂多变作比喻来说明人性不是固定不变的,交代出聂赫留朵夫的变化,也预示着下文玛丝洛娃会有所改变。B.典狱长对聂赫留朵夫转述玛丝洛娃的话,表现了典狱长对在押囚犯缺乏真正的关注与同情,也反映出玛丝洛娃不想接受

聂赫留朵夫的帮助。C.玛丝洛娃虽然身陷牢狱,遭受拆磨,但她仍然请求聂赫留朵夫想办法帮助明肖夫母子,这也体现出玛丝洛娃内心良善的一面。D.玛丝洛娃对聂赫留朵夫始终以“您”相称,在表示礼貌的同时也显示她对聂赫留朵夫刻意地保持一定的距离,对他仍然怀有怀疑、愤恨之意。7.下

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在描述玛丝洛娃与聂赫留朵夫会面场景时,主要借助人物心理活动展开,既灵活直接地体现人物性格,充分坦露人物的内心世界,又有力地推动了情节发展。B.小说写二人对话进行比较顺畅,既交代了二人关系、情感的变化,又增强了读者独

特的情感体验。C.小说前半部分作者主要采用议论和概述的方式,交代聂赫留朵夫的基本情况,与后文二人会面场景的描述相辅相成,让整个故事重点情节凸显。D.小说始终从聂赫留朵夫的视角来写玛丝洛娃眼睛,如“眼睛不看他”“可怕的”“在微笑”等,在表现玛丝洛娃转变的同

时揭示了聂赫留朵夫的内心世界。8.省略号具有表情达意功能,文中两句画波浪线中的省略号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何作用?(4分)9.如何理解文本二所评价的托尔斯泰主义中“勿以暴力抗恶”与“道德自我完善”的观点?请

结合文本一的内容加以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

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

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

欲擅权,纷乱诸事。”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注】,

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

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改动)【注】受釐

: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釐,胙肉,祭过神的福食。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B.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C.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D.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诸子百家: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儒、道、法三家影响最深远。B.正朔:谓帝王年号。古代帝王易姓受命,必改正朔;故夏、殷、周、秦及汉初的正朔各不相同。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

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D.太傅:官名。古代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一,位次于太师。文中长沙王太傅是没有实权的职位。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

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C.贾谊才华横溢,详细答复询问。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后,表示很久不见贾谊,以为贾谊能够进步很

多,但没有料到贾谊不如往昔,于是只是任命贾谊做梁怀王的太傅。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4分)(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4分)14.贾谊途经湘水时为什么要凭吊屈原?(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

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9分)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注解】斛斯山人:复姓斛斯的隐士。松风:古琴曲,

即《风入松曲》,此处也有歌声随风而入松林的意思。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首两句中的“暮”和“归”两字表明,直到天色已晚,诗人这才踏上归途。B.三四句意思是说,诗人看到青翠的山岭被夜色笼罩,油然而生苍茫寥廓之感。C.“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两句

中,“入”和“拂”两字赋景物以人的情态。D.这首诗虽然写的是探访友人的琐事人情,但却依然表现出李白诗歌朗俊豪爽的风格。16.有人认为本诗不同于一般的田园诗写田园风景,另有深意,请作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共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

部分。(1)李白怀才不遇,不满现实。在《将进酒》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愤激之情,并将之化作豪放的行乐之举,排遣忧愁,反抗现实。(2)《春江花月夜》中诗人用典故来表现夫妇之间不能互通音信的痛苦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新华社武汉记者陈健曾在一篇通讯稿中,援引《秦风·无衣》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大江南北各界群众

守望相助共同战役的感人情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立志“振兴中华”的孙中山先生,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旗帜,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引领大批革命党人和爱国志士推动革命浪潮,结束了统治中国几

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___________!”此后,中国先进分子和中国人民接受革命洗礼,继续顽强地探寻救国救民道路。更重要的是,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___________的大

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中国近代史就像接力跑,一步跨一步地走来、一棒接一棒地跑好,一个始终不变的主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找到___________中国人民前进的正确道路和坚强力量。

辛亥革命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功,但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由于没有找到解决中国前途命运问题的正确道路和领导力量,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历史与实践恰恰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前进的坚强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___________就能实现的,必须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英勇奋斗。今天,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局面,必然会面对各种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

大阻力、重大矛盾,必须把责任扛在肩上,以不畏艰险的勇气、奋发有为的锐气,把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把握世界发展大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孙中山先生曾说:“中国如果强盛起来,我们不但是要恢复民族的地位,还要对于世界负一个大责任。”无论何时

,中国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积极力量,不仅需要安定团结的国际环境,而且需要和平稳定的国内环境。过去,中国和中华民族已经为人类和平作出了伟大贡献;现在及未来,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也必将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

献。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界碑改天换地引领锣鼓喧天B.界碑开天辟地带领敲锣打鼓C.里程碑改天换地带领锣鼓喧天D.里程碑开天辟地引领敲锣打鼓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中国

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积极力量,无论何时,不仅需要安定团结的国内环境,而且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B.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积极力量,无论何时,不仅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而且需要安定团结的国内环境

。C.无论何时,中国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积极力量,不仅需要安定团结的国内环境,而且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D.无论何时,中国都是促进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积极力量,不仅需要安定团结的国内环境,而且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20.概括辛亥革命的进

步性表现在哪些方面?(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一个以“幽默搞笑”为标志、以“冒犯的艺术”自居的娱乐形式,探索自己的边界很重要,外部的宽容态度和宽松环境也很

重要。相较而言,中国的脱口秀节目还在萌芽生长阶段。当下普通网民所熟悉的外国脱口秀演员,如“崔娃”、黄阿丽等,其所涉猎的各种话题囊括了社会、财经、情感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是,电视节目有其特殊性,它的大众传播媒介属性,意味着表演者个人输出的观点仍然承

担着一部分构建社会公共价值的责任,它们在迎合观众的同时也在引导着观众。也就是说,①___________,共同决定着脱口秀未来如何发展。在报道中,上海的脱口秀审核机制得到了肯定。“剧本库”审核模式对存量演出内容经核对后免审,只审核增量演出内容,缩短了演出审批的周期。倘若用学术式

的观点来审视,脱口秀不单单是一种喜剧幽默形式,②___________。譬如何广智和徐志胜对贫穷和长相的自嘲,呼兰对加班文化和中年危机的吐嘈,周奇墨对生活中平凡小事笑点的挖掘,包括婚恋、男女话题等,都是一种回应现实关切、解构传统观念、消解精英主义的尝试。

当然,我们不能期待喜剧幽默会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多大的助力,但至少,它能让普通人在自嘲与反思的过程中得以倾泻情感、释放压力,在笑声中安抚自己,重拾对抗生活重压的勇气。21.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

同的一项是(3分)()A.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B.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C.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16个字。(6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10月1日,辽宁有网友向警方举报一辆张贴日本国旗和军旗、“支那制造”“武运长久”辱华字样的私家车,行驶在街头。车主张某被警方查获时,竟表示不知道“支那制造”“武运长久”为何意。盘锦警方向其解释并表示:“你伤害

的是全中国人民的感情,不抓你对不起全国人民。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1.D(D项,应该是“夏、商、周三代松散的

天下‘共主’局面,为大一统的政治体制所取代。)2.C(“中华文化莫不以治天下为对象来构建学说,为实现天下‘太平’‘大同’提供着思想支持”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过于绝对。)3.C(不能体现“美”与“民族和国家的定位”的关系。)4.(6分)①首先,提出观点:指出“天下”观是中国

人的卓越文化创造,是中华文化最有气象、最具格局的文化建构。②接着,阐释中国传统的“天下”观理念及其所形成的政治统治秩序日臻完善的过程③最后,指出天下“为公”与“大同”反映了中国人历来主张“天下一家”的深厚情怀,以及其在当今的最

新表达。(评分标准:1点2分)5.(4分)①主张“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以人文价值观和礼乐制度作为先导,以礼乐重塑世界,启发我们要将人文礼乐之美向世界推展,为世界的发展贡献自己优秀的思想文化。②主张“天下一家”,有利于破除自私狭隘,让世界求同存异,平等相待,和平团结,共创“天下大同”的世界。

③强调修齐治平,有利于当代青年胸怀天下,树立远大抱负,为世界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基于材料言之成理即可,1点1分,2点3分,3点4分)6.D(“对他仍然怀有怀疑、愤恨之意”错)7.C(A主要借助人物对话展开;B二人对话谈话进行不下去,时而陷入沉默;D“始终从聂赫留朵夫的视角”错)8.(

4分)①处为说话的断断续续。写出了聂赫留朵夫思想跳跃的过程,表现他想与玛丝洛娃结婚的决心,将与她共克人生困难。②处为说话中的沉默。写出了玛丝洛娃对自己过去行为的反思,体现了她自我的回归,人性的渐醒。(评分建议:4分,每点2分

)9.(6分)①玛丝洛娃由原来排斥、拒绝聂赫留朵夫变得接受他并愿意改变自己,是“勿以暴力抗恶”的宽恕精神使她的人性复苏,精神觉醒。②聂赫留朵夫在玛丝洛娃面前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并力图通过赎罪的方式获得“道德自我完善”,他经过返归和自我完善精神使灵魂获得了新生。③托尔斯泰借这两个人物宣扬一种属于

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评分建议:6分,每点2分)10.C11.B正朔:谓帝王新颁的历法。12.C文意理解错误。“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意为:“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超过他

了,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13.(1)(4分)(他们)就诽谤贾谊说:“贾谊是洛阳的人,年纪轻,学识浅,只想揽权任事,必定会使各种朝事复杂混乱。”(短、判断句、擅权、纷乱各1分;不补主语扣1分,共4分)(2)(4分)贾生多次上奏谏章,说有的诸侯封地很大,甚至连接数郡,不合

乎古代的制度,可以逐渐消减他们的封地。(1句1分,共4分)14.(3分)①两人命运相似,都是被小人谗毁而被国君疏远,被贬远方。②对屈原的深切痛悼,就是对自身处境的伤感。③借凭吊屈原表达内心的愤恨不平。(1点1分,共3分。意对即可。)15.B16.(6分)这首诗除了写山中的美景令人神怡,还写

了主客之间深厚的友谊,隐含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以及对世俗机心、虚名蝇利的鄙弃。(评分建议:1点2分,共6分。意对即可。)17.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岂日无衣,与子同袍18.D19.C20.(5分)①制度上:结束中国的君主专制

;②思想上:传播民主共和的理念;③实践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1点2分,2点3分,3点5分,意对即可。)21.B22.(6分)①创作的尺度和审核的尺度②它还带有对社会现实的观照和反思(评分建议:1句3分,共6分。意对即可。)23.(60分)

作文参照2021全国新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一、审题(一)材料:材料共两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事件是车主车贴有辱华字样。第二部分是警方阐释抓捕理由。(二)任务:“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要求写作时不能脱离材料立

意,要抓住事件的本质:辱华车贴的车主是对历史伤痛的遗忘,是对历史耻辱的淡薄,是历史、民族的虚无主义,都是对民族情感的极大伤害,是对公序良俗、法律底线的赤裸挑战。“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尽可能从一个角度立意,不要面

面俱到。二、附例文一篇:铭记历史,守山河无恙辽宁某车主因贴有辱华字样的车贴被举报,却声称不知何意,何其之悲哀。決決华夏,从历史的枪炮中,从幼稚走向成熟,迎来如今之盛世,却有人戏看历史,笑谈耻辱,无知亦可悲。生逄盛世,每个人都应以史为鉴,铭记

那段残忍黑暗的历史。真是如今之伟大时代,以高度的敬意、崇高的奉献和真诚的热爱,将自己投入复兴之征程。当历史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使用辱华车贴,是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虛无主义的侵蚀,是对那段历史岁月的不屑

与忽视。“支那”讽刺,中国人软弱无能无用,“武运长久”叫嚣武装斗争的长久兴盛,不解其意却擅自使用,是身为华夏儿女的耻辱与悲哀,是对中华民族的侮辱与不敬!不解其意就滥用辱华字样,究竟是因无知,还是因为蒙尘的心灵?借着无知而掩盖心灵的变质,贴有辱华字样,却仍在街

头大摇大摆?这既是道德的沦丧,也是人性的扭曲。辱国毁国者,可恨可耻,国之上下,不可容其恣意妄为。辽宁车主之举伤害的一是全国人民之感情。今难忘,最可爱的人于鸭绿江边拼死搏杀,守护正义,保卫家国;今难忘,中国红军二万五千个艰难跋涉,赢得伟大转机;今难忘,抗日战争中无数人

民英雄舍生取义,为国捐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们留下的誓言,而铭记历史,接续奋斗,是我们应承担的责任。在时代的主旋律之下,此种行为是对中华民族的最大挑衅,是对留在历史中的烈士尊严的践踏。辱华之风应扼杀在摇篮中

,个人应以诚挚的爱国之情,捍卫民族的荣誉与尊严,铭记历史,不忘耻辱,以此鞭策当下之自己,艰苦奋斗,迎接挑战。学校和社区还要加强对群众的爱国教育,警惕历史虚无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网络媒体应科普相关知识,发挥正向引导的作用。历史有记忆,有温度,有情感,不可被任意拔弄,以致捍卫民族尊严价值底线,不

放过在历史的伤疤和民族情感上使坏的每一个直接的间接的施暴者。铭记历史,赤诚爱国,守山河无恙,岁月依旧。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