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榆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6 页
  • 大小 1.015 MB
  • 2024-09-1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吉林省通榆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吉林省通榆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吉林省通榆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3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吉林省通榆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共(16)页,1.015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81ebbc6a666f19888a1e0fd3c135af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吉林省通榆县第一中学高三期中考试试题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

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1+必

修2第一至四单元+选修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费孝通认为,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实际上是把权力按地域分散到了分封贵族们

的手中,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分封制下,各层有各层的政权。费孝通旨在强调分封制A.推动了西周社会转型B.稳定社会秩序,扩大西周统治区域C.打破了血缘纽带关系D.促使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2.秦朝御史大夫作为御

史府的最高长官,本职是“典正法度”“举劾合法”,不仅可以代表皇帝纠劾内外百官,而且可以司察丞相合法,弹劾丞相。秦始皇规定丞相位缺,御史大夫迁其位。这说明秦御史大夫A.负责郡县两级官员监察B.成为皇权专制的工具C.承担中央日常监察工作D.位高而且权重于丞相3.唐朝科举制下,各地皆有选才到中央应试的机

会,而且寒门子弟亦可“怀牒自列”,自由报考,地方官及贵族相对于汉代的察举制而言,较难操纵选举,也没有“人门兼美”一类的附加条件。这说明唐代科举制A.选才呈现公平开放的特色B.保障了吏治的清明与高效C.取士标准出现多样化趋势D.促使决策机制走向专业化4.公元1274年,因伐宋设置荆湖行省,由伯

颜以中书左丞相领行省事,“所属并听节制”。渡江之后,对江南大片土地,元朝廷自然地采取了设置行省的办法。到后期,江南反抗不断,元政府规定,核定行省官制、定行省官迁调之法。据此可知,行省的变迁A.具备临时军事性质B

.强化了事权和责任C.依据山险作为标准D.分割了中央行政权5.下面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中央政治结构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实现了中枢权力的相互制衡B.体现了清代行政机构对皇权的制约C.反映了清朝的皇帝集权体制D.说明了清朝中枢机构职责不断健全6.太平天国政权建立后

,废蟒袍,服龙袍,妇女穿着有圆领紧身阔下摆长袍,并在腰间系一红色或绿色绸绉,将衣襟开在左边,下摆开叉;同时,她们多着大脚裤、天足、布鞋。太平天国这些习俗A.体现了对清廷的反叛B.旨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C.充满

低级的审美情趣D.导致传统服饰制度崩溃7.近代列强发动的某次战争使清政府付出庞大的赔款,并丧失多项国家主权。华北大乱之际,东南各省督抚自行宣布中立,从此中央政府权威低落,汉族权臣抬头。这一战争A.导致清政府完全沦为列

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使中国革命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C.推动了中国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基本形成D.促使民主共和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8.1926年,民国上下正在讨论废除领事裁判权一事,忽传前国务总理熊希龄因经济纠纷在上海遭到租借公廨传唤。一向主张废除领事裁判权的上海律师陈

霆锐会同外国律师古沃代理此案。此案引起举国大哗,激发了民众对治外法权的憎恶,促进了领事裁判权的废除。这一案件A.影响了中国近代外交观念B.加速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政治分野C.改变了当时的社会价值观D.一定程度影响当时民意和政治选择9.1931年,罗家伦在回忆录中称“原来准备5月7日率领群众在天安门

外举行游行示威...一个意外打乱了原定计划。这次集会形成了一个决定,决定第二天(即5月4日)联合各校同时行动。”关于这则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作者亲身经历说明该史料完全可信B.回忆录纯属文学作品毫无历史价值C.材料属于参考价值极

高的原始史料D.该材料有待于用其他史料相互印证10.有学者指出,这次会议在严厉评判党内“左”倾错误的同时,并没有对个人进行斗争,而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让犯错误的同志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提高其分辨是非的能力。会议的这一做法A.重新唤醒了中共

党内的民主意识B.利于革命汲取教训,团结了同志C.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D.体现实事求是精神,明确了思想11.下图是关于1938年日军在中国进行的某一会战的局部作战计划路线。以下对此次会战说法正确的是A.是抗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的重要标志B.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来的首次大

捷C.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D.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12.下表是我国政治协商制度建立的过程,这体现了政治协商制度A.灵活适度的原则B.因时而变的特征C.重视历史的传承D.扩大了民主范围13.1958年,中国驻挪威大使徐以新的夫人陆红抵达奥斯

陆后,从9月12日到10月20日,通过家庭拜访、私人宴会等方式与30多位挪威政要、社会名流以及驻挪威的外国使团成员建立联系。这说明,当时我国的外交工作A.具有形式上的灵活多样性B.凸显革命外交的特点C.受到“左”倾思想

的影响D.主要目的是加强沟通14.1975年8月30日,主持中国科学院工作的胡乔木在恢复科学院哲学和社会科学部(即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报告中提出,必须要为哲学和社会科学注人新的活力,政治伦理不能代替科学,应重视自然科学的发展。据此可知,恢复中国社会科学院主要是因为A.改革开放急需新兴科技人才B.部

分领导对“文革"错误有所认识C.“文革”中邓小平再次被打倒D.思想界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5.1982年到1991年,中国红十字通过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帮助,积极谋求与台湾红十字组织合作,协助中央政府处理海峡两岸间

查人传信、探亲访友、家人团聚、处理海滩事件、见证遣派等人道事务。中国红十字会这一做法A.实现了两岸“直通B.践行了“一国两制”的构想C.达成了“九二共识”D.打破了两岸长期隔绝局面16.契约是罗马法的一种重要形式。文书契约是由

家长登记账簿而发生效力的契约,它的缔结虽然不像要式口约那样采取一问一答的特定方式来进行,但当事人合意的内容只有载人各自的家庭收支簿并取得债务人的认同后,方为有效。这说明罗马法A.注重公民自我道德自律B.实现了

公民财产权的平等C.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D.由当事人自行抉择和裁定17.英国新政体兼有民主制、贵族制和君主制三大要素,其灵感的源头自然还是古希腊、罗马的混合政体思想,形式还是13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传统形式,但其实质内容却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说明英国新政体A.借鉴古代政体思想

赋予新内涵B.以法律条文规定三权分立政体C.消除了君主政体的消极性因素D.体现了政治斗争中的妥协智慧18.有学者指出,我们今天看到的美国,既有集权又有分权,既高度集权又高度分权,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很难把两方面平衡起来。美国能做到既统

又分是因为A.宪法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B.实行了总统共和制的行政体制C.建立了良性的权力运行机制D.采取了三权分立与制衡的原则19.威廉●李卜克内西曾说:“当达尔文对自己的研究作出结论并把它交给社会界评论时,有好几个月我们(威廉●李卜克内西与马克思)除了谈论达尔文和他发展的革命力量外,便什

么都不谈了。”由此推之,马克思A.尊崇科学家挑战权威的斗争精神B.力图推动社会改良运动的发展C.欲将历史观建立在进化论基础上D.重视自然科学成果的社会意义20.1922年4月,列宁在《政论家短评》中已经看出,苏维埃俄国

要与世界上“一些比较先进的,比我们富庶千百倍,在军事上强大千百倍的国家”并存。这种并存同时也意味着苏俄必须“单干”,即单独在一个落后国家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说明俄国十月革命A.走工农相互结合的道路B.倡导新体制的转换C.冲破世界主流政治道路D.促进了社会的转

型21.有学者指出,美国在二战后不可一世的经济地位和鼎盛的国力在全世界无人匹敌;苏联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在战后也有很大程度的提升,更值得一提的是苏联在战后的全面扩张大大刺激了美国的神经。这说明A.美国战后战略目标发生转移B.大国间均势和利益冲突导致

冷战C.美苏确立了世界霸权的地位D.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变23.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拒绝了苏联提出的在以削减战略核武器和中程核武器方面做出让步换取美国停止实施战略防御计划的建议,致使美苏军备谈判长期徘徊不前。美国的做法A

.导致美苏争霸失控B.源自中美联合抗苏C.引发美欧关系恶化D.意在拖垮苏联经济24.下图为美国与其他资本主义大国在联合国事务中的一致表决外的投票一致率(单位:%)。这反映了A.资本主义阵营开始走向分化B.美国积极寻求与大国的合作C.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D.美国与

欧洲之间的盟友破裂25.据记载,秦统一后将原六国的许多大工商业者迁徙到边远地区,但这些人凭借其技术、经营手段和财力又很快在当地发展起来。这说明当时A.秦朝政府严格限制工商业B.抑商政策缺少执行的力度C.边远地区商品市场较活跃D.私营工商业仍有发展空间2

6.下面是嘉峪关地区出土的魏晋时期的“耕种”画像砖。此画像砖反映了当时A.男耕女织生产方式的形成B.集体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C.农业耕种体系的完善D.犁耕技术的日益成熟27.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集中了民间手工业的主要优势资源,来自社会下层、由政府征召的民间各类工匠成为官营手工业

中所谓“经典造物”的主要创造者。由此可知,官营手工业A.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B.具有垄断经营特征C.高水平工匠来自民间D.工艺制作水平较高28.两宋时期,“有钱则买,无钱则卖”“版图更易,田税转移”“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土地“买卖之柄归于民”之类记录,

屡见不鲜。这反映出当时A.土地私有化的扩大B.经济结构发生变化C.农民赋税负担减轻D.政府经济权威丧失29.在传统社会中,士农工商这种排序被认为天经地义,但在“三言”“二拍”中,这种观念却遭到唾弃...读书人不想皓首穷经,干脆“凑些资本,买办货物....“而今的世界,有什么正经?有了钱,百事可做

。”这一现象A.表明理学思想不再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B.说明传统四民界限已完全被打破C.反映经济发展对传统价值观念造成冲击D.是封建小农经济逐步解体的反映30.明末清初徽商经营木材、茶叶、典当、盐等,走南闯北十分活跃,其富可敌国。但其经营的商品非主要生活用品,更少生产资料。徽商的

这种经营活动A.加快了小生产家庭耕织的分离B.促进了市场经济的近代化转型C.根源于政府对市场交易的规范D.反映出明清经济发展的内向化31.随着地理大发现和航海探险的深人发展,需要探险人具有科学的头脑、理性的分析、广博的知识、娴熟的技巧和技术,需要适宜的探险工具需

要航海技术的改进等。由此推知,新航路的开辟A.得益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B.促进了欧洲理性主义广泛传播C.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D.启迪了人文主义的产生和发展32.18世纪中期,西班牙官员曾报告:“(加勒比海港地区)白人被划分为欧洲人与克利奥尔人(土生白

人。...还有些白人生活状况也比较糟糕,因为他们有印第安人血统。但是如果没有人知道这个秘密,那么身为白人的自负感依然能帮助他们应对各种灾难。”这表明A.种族隔阂难以逾越B.欧美文明的冲突与交融C.奴隶贸易已经绝迹D.西班牙已成为殖民霸主33.1789~1860年期间,巴黎举办了四次国际

工业博览会,用当时法国内务大臣的话来说,是“法国工业家向全世界显示了自由国家中的自由人民的优越性”。这反映了当时A.法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B.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相结合C.工业革命在法国的发展D.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最终形成34.下表为1843年英国财富分配状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英国社会财富的流动性较大B.英国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动.C.阶级矛盾导致人们生活水平下降D.工业革命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35.20世纪初,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说:“大规模生产,就是把动力、准确性、经.

济性、系统性.连续性和高速运转等原则集中地运用到制造一种产品....用最低限度的成本,大量生产出按标准化设计、标准化工艺和标准化材料制造的有用商品。”这反映出美国A.机器大工业开始起步B.经济组织高度科学化C.汽车制造领先于世界D.工业产品日趋单一化36.下表

是1900~1901年英、德、法、美四国总人口中城市人口的比重。对该表提供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英国城市人口高于其他三国B.德国工业增长率远高于美法C.城市化与工业增长率成正比D.四国工业化发展状况不平衡37.下表为1840年前、1894年国产粮食商品量、值估计。据此可以推知

,此时期中国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明显提高B.农业原料被外国资本主义掠夺C.传统的自然经济渐趋于解体D.国产粮食的减产导致粮价上涨38.1880年,上海机器织布局成立,章程指出:“事虽由官发端,一切实由商办,官场浮华习气,一概芟除”。同时经李鸿章奏

准,“十年以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据此可知,上海机器织布局A.阻碍了近代纺织业发展B.垄断了中国纺织品市场C.利于推动洋务企业进一步发展D.走上独立自主与创新发展道路39.晚清时期出现了一种独特的经济现象,产自中国内地的某些产品如土糖、烟草、甘蔗等往往运往香

港,再打着洋货的招牌运回国内销售。这一现象客观上说明了A.广大民众普遍的崇洋媚外心理B.中国经济呈现半殖民地特征C.中国土货质量低劣、缺乏竞争力D.列强利益驱动下的经济投机40.下表是近代中国国内市场商品情况。据此推知,这一时期中国A.帝国主义

列强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B.实业救国已经成为国民的社会共识C.关税主权恢复助推了民族经济发展D.民族企业的经营环境得到一定改善41.下表呈现了中国近代后期城市化发展的状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中国A.城市化未引起社会关注B.缺乏城市化的物质基础C.民国时期研究结论失实D.城市化受阻于政治环

境42.下图是1948年9月1日《生活报》上刊登的一幅漫画<《唯我独存》。漫画内容是在中国市场上,大量充斥着“中国造”的棺材业和琳琅满目的美国商品。漫画意在说明A.《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推动市场繁荣B.官僚资本的压迫导致民族工业陷入困境C.国民政府为

自身考虑大肆出卖国家经济利益D.国统区成为美国的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43.1953年8月28日,中共中央号召全党、全国人民通过厉行节约,坚决削减军事、经济、文教、行政等一切可以推迟的事业拨款,精减军政机构,节约行政经费,节约粮食。这一做法旨在A.积累工业建设资金

B.进行国民经济恢复C.遏制铺张浪费现象D.支援抗美援朝战争44.到1956年春,在农业初级社的优越性尚未发挥出来的情况下,又掀起了小社并大社、初级社转高级社的热潮。该现象反映出A.中国经济建设的道路仿照苏联模式B.民众急切改变农业落后面貌C.国家积极配合“大跃进”运动的开展D.农业社会主

义改造弊端严重45.1981年6月,在中央政治局领导下,经过一年多的起草、讨论、修改,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新时期创造的新鲜经验

。该决议A.营造了改革发展的良好环境B.开启了中国特色民主建设历程C.提供了改革开放的法律依据D.巩固了市场经济体制创建成果46.下图为美国智库兰德公司不同时代研究中国的出版物结构图。图中数据反映了1946~1980年1981~2003年A.新时期中美关系紧

张,军事内容增多B.改革开放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新中国初期的主要任务在外交方面D.中美建交前,台湾问题不受关注47.1984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提到“厂长(经理)有权对职工进行奖惩,包括给予晋级

奖励和开除处分”,“厂长有权给特殊贡献的职工晋级....这部分工资开支计人成本。”这一规定A.加强了中央对经济的领导B.拉开了我国经济改革的序幕C.有利于增强城市经济活力D.促进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48.下面是我

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结构示意图(单位:%)。该图可以说明,这一时期的中国A.国民经济结构不均衡性较明显B.对外贸易中出口结构不合理C.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占比例较大D.高新技术的创新力仍显不足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第49题25分,第50题12分,第51题15分,共52分。)49.阅读材

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在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有了大的发展,民族间的交流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但民族关系仍然紧张。整个秦汉时代,民族关系的热点和焦点在北方,特别是与匈奴的关系。秦以前,西南夷地区基本上处于缓慢发展状态之中,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才初步开始设立郡县治理西南少数

民族。平城之战后,汉朝对内采取休养生息之策,对外采取了缓和的政策,于是有了和亲。即便匈奴出兵犯边,汉也尽量维护和亲的局面,没有发生大的战争,使汉朝有了几十年休养生息的客观外部环境。汉武帝为了断匈奴臂,派张骞出使西域,加深了汉武帝对西南少数民族的认识,最终设立益州等郡

进行管理。两汉时期的西北民族关系十分复杂。汉明帝死后,西域各民族的势力壮大,汉章帝调整了对待西域的民族政策,一度有所收缩。但是,到了汉和帝时,开始打击匈奴,治理西域。——摘编自王文光《秦汉时期民族关系互动述论》材料二1949年新中国成立,翻开了中国

民族政策发展历史的新篇章。新中国将历史遗留下来的歧视或侮辱民族的称谓、地名等分别予以禁止、更改、封存和收管。通过派慰问团,组织参观团和访问团,团结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等形式消除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195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纲要》,对民

族自治地方的组成、类型、区域界线、行政地名、名称等问题作了具体规定,从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后,全国人大颁布有关法律,增加一些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内容。1990年新设少数民族教育

补助专款,主要用于少数民族基础教育。1992年我国实行沿边开放战略,国务院将内蒙古、广西、云南、新疆等省的部分地区列为沿边开放城市。——摘编自王铁志《新中国民族政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时代特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及民族

互动的作用。(1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表现。(6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民族关系的认识。(5分)5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西方的英国工业革命起源学说有两大“漏洞”,一是把工业革命理解为一场纯经济的变

革,忽视这场变革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现象及其实质;二是把历史发展归结为少数人的创造,认为只有那些所谓的“天才人物”才能左右历史发展的进程。我们倡导“从下往上看”英国工业革命的起源,把历史研究的着眼点首先定位于广大的劳动人民,然后往上看整个社会和国家在工业革

命前的变革....英国工业革命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个新时代的伊始。——摘编自杨杰《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一工业革命对环境的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

材料中的观点,持有论据,论据充分,表述清晰。)5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迫于洋务事业发展的人才需要,洋务派开始了对传统教育的改革。洋务派从1862~1895年共创办了26所学堂。大致包括三类:第一类是培养翻译人才,设在京师及各地的外国语言文字学

校,如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等。这些学校以招收科举正途人员为主,学习的语言有英、法、德、俄等国语言,并兼学西方历史、地理及科技。第二类是在洋务企业内开办的培养制造和驾驶等专门技术人才的专业技术学校,有代表性的是上海江南制造局及附设的机械学校等。第三类是培养军事技术人才的军事学校,如

天津水师学堂、广东水陆师学堂等。1872年~1875年,洋务派选派了四批优秀学童共120人赴美留学,开创了我国近代官派留学的先例。1887年江南御使陈秀莹上奏建议将数学科列为科举考试科目,明习算学人员可以量予科甲出身。清政府采纳了这一

建议,第一次将“西学”与“中学”同考。——摘编自李绮《晚清教育改革的历史考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派教育改革的局限性。(9分)通榆一中高三期中考试试题●历史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

则1.D考查西周的分封制。根据题干,“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实际上是把权力按地域分散到了分封贵族们的手中,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体现了分封制促使权力分散,周天子的权力未能实现高度集中,因此未能形成中央集权统治,故选D项。A.B.C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2

.B考查秦朝的政治制度。材料指出秦御史大夫“代表皇帝纠劾内外百官”“司察丞相合法,弹劾丞相”,可以在“丞相位缺,御史大夫迁其位”,这说明秦御史大夫其实是皇帝专制统治的有力工具,故选B项。御史大夫管理下另一部分御史负责郡县两级官员监察,也叫监御史、郡御史,主要职责是监察郡守等人的

行政事务,故排除A项;掌控中央日常监察工作的是御史大夫管理下部分御史的职责,排除C项;秦御史大夫虽是“三公”之一,但位次低于丞相和太尉,排除D项。.3.A考查科举制。材料体现的是科举制下的考生不再受到门第限制,可以自由报考,说明科举制有利于社会公平和社会阶层的流动,故A项正确。

唐朝时期的科举制,并不一定能保障吏治的清明与高效,排除B项;科举制的标准是考试成绩,多样化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中主旨,故排除。4.B考查元朝的行省制。结合材料中“因伐宋设置荆湖行省”“所属并听节制”到后来“核定行省官制”等信息可知,说明元代行省由原先的临时派遣的军事性质

,转变为地方行政长官,强化了对事权和责任的明确,故选B项。A项属于变迁以前的状况,故排除;C项是行省制设立划分的依据和标准,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均排除。5.C考查清代君主专制统治。根据题干图片可知,内阁、六部、军机处都是皇帝之

下的中枢机构,设置的目的是为皇权集中所需,故选C项。A项在图片中未能反映,故排除;内阁和军机处在清代都不属于正式的行政机构,且对皇权不具有制约作用,故排除B项;题干并未反映清朝中枢机构职责不断健全,故排除D项。6.A考查太平天国运动。从材

料可以看出,太平天国政权建立后进行的服饰、释放天足的革命明显是针对清朝的专制制度,体现了太平天国对清廷的反叛和对汉朝服饰制度的继承,故选A项。材料只是对中国部分传统文化的继承的表现,而不是目的,排除B项;C项不符合材料信息,D项夸大了对材料的理解,故排除。7.A考查八

国联军侵华战争。根据题干,战争使清政府“付出庞大的赔款”“华北大乱”“中央政府权威低落,汉族权臣抬头”,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这一战争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选A项。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一直是反侵略求民主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未发生根本转变,故排除B项;辛

亥革命推动了近代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的形成,使民主共和的思想逐渐深人人心,故排除C.D两项。8.D考查近代中国外交及反侵略。结合材料中“民国上下正在讨论废除领事裁判权一事”、“一向主张废除领事裁判权的上海律师陈霆锐会同外国律师

古沃代理此案”,此案‘激发了民众对治外法权的憎恶,促进了领事裁判权的废除”等信息可知,在当时治外法权讨论如火如荼的时候,前国务总理熊希龄受到外国法律的审判,使中国民众产生极大憎恨,再加上上海律师陈霆锐推波助澜的作用,民众的爱国心被唤醒,这体现了当时的这一案件在一定程度起到了影响当

时民意和政治选择的作用,故选D项。A项近代外交观念与材料无关,排除;政治分野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社会观念也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9.D考查五四运动及史学理论。虽然回忆录当事人是历史的亲身经历者,但是记录难免有遗漏或者偏颇,史料的价值与可信程度都

需要考证,故D项正确。“作者亲身经历说明该史料完全可信”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传记文学虽然是文学内容,但是作者往往是事件经历者,记述内容具有一定历史价值,故B项错误;原始史料是可考据的,是不经主观臆断或添加删减所

存在的能反映历史真实的材料,而回忆录不属于原始史料,所以C项说法错误。10.B考查遵义会议。根据题干,“会议在严厉评判党内‘左’倾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与遵义会议有关,且“也没有对个人进行斗争,而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让犯错误的同志认识到自己的

错误”,这一做法既有利于革命汲取教训,又有利于团结革命同志,故选B项。A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遵义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了成熟,但这不是材料的主旨,故排除C项;题干中“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

”确实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但是材料并未涉及明确思想,故排除D项。11.A考查武汉会战。根据材料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军此次作战的主要目标是武汉,以及题干的时间是1938年,故这场战役是武汉会战,武汉会战既是抗战以来时间最长、波及范围最广的战役,又是歼敌最多的一场战役,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

有生力量,是抗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的重要标志,故选A项。抗战全面爆发后的首次大捷是平型关大捷,排除B项;台儿庄战役发生在武汉会战之前,C项错误;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狂妄计划的战役是淞沪会战,D项错误。12.

B考查政治协商制度。结合材料中的时间线索和历史发展特征可知,从旧中国到新中国对于政治协商的职责和历史地位的界定在不断深化,表明政治制度不断深化,这是随时代变化的结果,故选B项。其余三项与表格中的史实不符,故排除。13.A考

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根据材料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驻挪威大使的夫人通过多种较为个人化的途径加强了与西方国家的联系,体现了外交工作的灵活与多样,具有实效性,故A项正确。革命外交是以激进的形式和手段开展外交活动,这一形式下的外交活动更多地体

现国家意识形态,而材料展示的外交方式是外交官夫人以常见的聚会来建立联系,方式相对灵活多样,因此属于务实外交,故B项错误;虽然这一时期国内“左”倾思想有所加剧,但材料体现不出外交活动受到“左”倾思想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活动虽加强了外交沟通,但是外交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服务国家利益的需要,故D

项错误。14.B考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曲折。材料背景为“文革”期间周恩来的“调整”和邓小平复出后的全面整顿,实质是部分领导人对“文革”错误有了正确的认识,并因此逐步纠正“文革”错误,故B项正确。此时中国并未开始改革开放,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项;C项是强调“邓小平再次被打倒”这个“

左”倾现象,与题意不符,故排除;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在1978年5月,排除D项。15.B考查祖国统一大业。20世纪80年代初,党中央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大力推动了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大陆与台湾地区关系的发展,故选B项。A

项实现是在2008年;C项发生在1992年;D项发生于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均排除。16.C考查罗马法。结合材料中的“虽然不像要式口约那样采取一问一答的特定方式来进行”“当事人合意的内容只有载人各自的家庭收支簿并取得债务人的认

同后,方为有效”等信息说明,文书契约仍注重形式,故选C项。道德自律与材料无关,属于口头契约精神,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公民财产,故排除B项;罗马实行法律至上,D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17.A考查英国的民主政治。

“根本性变化”指的是英国政体内部权力重心的转移,即由国王转向议会,英国新政体是对古代政体思想的全新运用,故A项正确。英国政体并不是典型的“三权分立”,B项错误;C项中的“消除”说法过于绝对,与题意不符;D项“政治斗争中的妥协智慧”不是材料的主旨,

故排除。18.C考查美国的民主政治。根据材料,该学者认为美国既做到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又做到中央放权,结合所学知识,这是1787年宪法在中央与地方关系方面成功之处的表现,中央与地方分权与制衡的成功之处,这是因为美国政治体制建立了良性的权力运行机制的

原因,故选C项。A项只是解释了“统”,却没解释“分”,故排除;B.D两项不符合“美国能做到既统又分”的原因,故排除。19.D考查马克思主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发展离不开19世纪自然科学研究的大发展,再根据材料“除了谈论达尔文和他的发现的革命力量外

,便什么也不谈了”可知,马克思关注的是进化论对社会变革的重大意义,即进化论能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提供更可靠的科学依据,故D项正确。A项的迷惑性较大,马克思对进化论的关注虽然表明了他对达尔文在自然科学领域干预

挑战权威精神的赞扬,但马克思关注的重点在于达尔文的发现的“革命力量”,也就是进化论的社会影响,故排除;马克思主义强调的是社会主义革命,而不是社会改良,故B项错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故C项错误。20.C考查俄国十月革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前俄国经济、社会、政治

相对落后,俄国成为当时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集合点,最终爆发了十月革命,列宁强调俄国革命将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为主流的世界政治体系中找到与之不同的道路,故选C项。道路选择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体制无关,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社会转型,排除D项。21.B考查美苏冷战。根据题干,二战后美国和苏联的

实力得到大增,加之“苏联在战后的全面扩张大大刺激了美国的神经”,这说明美苏冷战爆发的原因之一是美苏间力量的均势以及国家间利益的冲突,故选B项。二战后美国的战略目标一直在欧洲,并未发生转移,故排除A项;C项不符合史实,

故排除;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巨变的标志是1991年苏联的解体,故排除D项。22.A考查欧洲--体化。根据材料可知,欧洲主权国家与欧盟机构都在强调其政策的合法性,这一现象必然导致成员国和欧盟机构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产生矛盾,致使欧洲一体化面临严峻挑战,故A项正确。材料展示的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欧洲秩

序问题,并未涉及国际秩序,故B项错误;任何时候独立国家的主权神圣不可侵犯,这是当今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故C项错误;欧洲一体化进程虽然面临困难与挑战,但符合欧洲整体的发展利益,是欧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故D项错误。23.D考查美苏冷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这样做,意在迫使苏联

与之进行军备竞赛从而拖垮其经济,故D项正确。美国拒绝苏联的建议,只是“致使美苏军备谈判长期徘徊不前”,并没有导致美苏矛盾激化而使争霸失控,故A项错误;美国这样做与中美联合对苏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美欧并没有因美国这一做法关系恶化

,故C项错误。24.C考查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根据表格可知,资本主义其他几个大国与美国投票一致率在下降,体现了这些国家逐渐摆脱美国的控制,故C项正确。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才开始,A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B、D两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排除。25.D考查秦朝经

济。材料反映了秦统一后工商业一度受到打击,但很快在一些地方又发展起来,说明当时私营工商业仍有发展空间,故D项正确。材料信息说明秦朝政府远迁原六国工商业具有打击六旧势力的目的,而不是限制其经营工商业,无法说明严格限制工商业,故A项错误;尽管秦朝实行抑商政策,但并非不让工商业发展,就

是在重税抑商下工商业仍在发展,因而不能说明执行力度不够,B项错误;材料说明是被迁人通过努力经营工商业后,当地市场才活跃起来,并非一开始当地市场就活跃,C项错误。26.C考查牛耕技术。图片反映了魏晋时期北方嘉峪关地区从耕、种到耱的完整的耕种程

序,这说明了农业耕种体系的完善,故C项正确;图片没有反映“女织”的信息,排除A项;图片不能说明集体生产,一些大家族的耕种或农民的互助耕种都可能出现在图片中,排除B项;中国古代犁耕技术成熟的标志是唐代曲辕犁的出现,排除D项。27.D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依据材料

“官营手工业集中了民间手工业的主要优势资源”“成为官营手工业中所谓‘经典造物’的主要创造者”可知,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集中了民间优秀工匠,生产了很多“经典造物”,这说明官营手工业的工艺制作水平很高,故D项正确。材

料体现不出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世界地位,故A项错误;B项材料体现不出,排除;C项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材料本意,故排除。28.A考查宋朝经济。土地买卖,地权更易,权归于民,土地私有权受到尊重,故A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贫民丧失土地,固然可免交田

税,但最终会以地租等方式重新落到其头上,故C项错误;土地买卖流转权力“归于民”,但政府依然通过税收等方式控制经济,故D项错误。29.C考查明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材料表明,明后期,在文学作品“三言”“二拍”中,传统四民观念遭到唾弃,出

现读书人弃文从商以及读书人追求金钱的现象,与传统的价值观念相违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明朝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传统价值观的冲击,故选C项。明后期商业的发展,对传统价值体系造成了一定冲击,但是并没有

动摇理学的主流地位,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完全”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封建小农经济逐渐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故排除D项。30.D考查明清时期的商帮。材料说明徽商的商品经营仍然是传统的商业经营活动,这种商品流通、市

场交换仅是自然经济的调节和补充,反映出明清经济发展的内向化,不具备近代市场经济的外在张力,故D项正确,排除A.B两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政府对包括徽商在内的商人及商业的规范,故C项错误。31.C考查新航路开辟。据材料信息“需要探险人具有科学的头脑、理性的分析、广博的知识、娴熟的技巧和

技术,需要适宜的探险工具、需要航海技术的改进等”可知,这一切都向科学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可见地理大发现和航海探险的进行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故选C项。A.B、D三项均与材料主旨和题意不符,故排除。32.B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

响。加勒比地区白人被分为不同等级,并保持了“自负感”,说明欧洲与美洲间的文明的冲突与隔阂,而“有些白人”“有印第安人血统”,通婚又势必伴随着文明的交融,故B项正确。通婚使拉美种族隔阂并非“难以逾越”,故A项错误;材料关注的是白人,并不能说明黑人奴隶

贸易不存在,故C项错误;16世纪后期,西班牙丧失殖民霸权,故D项错误。33.C考查工业革命的扩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法国的经济确实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特别是某些工业部门的发展更为显著。四次工业博览会的举办就是其工业发展的伟大成果,故

C项正确。当时世界制造业中心是英国,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的结合,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D项错误。34.D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根据

题干可知,19世纪,英国的高产者和中产阶级人数虽然少,但占有的财富却比体力工人多得多,工业的收人远高于农业,可知财富分配的不均,这都是由工业革命引发的,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不出社会财富的流动性大,排除A项;B、C两项所述不能体现材料的主旨,故排除。35.B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福特提倡的“

大规模生产”,体现了垄断组织内部生产组织的高度科学化,故B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机器大工业已经开始起步,故A项错误;缺乏各国汽车工业的比较,无法判断美国汽车制造业的世界地位,故C项错误;工业生产的专业化,不能理解为国家经济“单一化”,故D项错误。36.D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化在一

定时期能够促进城市化的发展,通过表格可以看出这四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不一致,故D项正确。表格展现的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一种比例关系,不是城市人口的数量,故A项错误;通过表格可以看出德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于美法,但不是远高于美法,故B项错误;表格展现的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

比例关系,这不能表明城市化与工业增长率成正比例关系,故C项错误。37.A考查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分析表中信息可知,与1840年前相比,1894年中国粮食的商品量、商品值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这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粮食生产的商品化程度有了提高,故A项

符合题意。仅凭粮食生产的商品量和商品值,无法推断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排除B项;农产品的商品化有利于自然经济的解体,但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标志是耕织分离、纺织分离,排除C项;表格中国产粮食的商品值增长了两倍多,但并不能据此得出国产粮食减产的结论,排除D项。38.C考查洋务运动。上海机器织

布局一方面尽力避免官场腐败的干扰,另一面依靠政府获得特别专利权,这种经营发展理念利于推动洋务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所述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纺织业的发展,但上海机器织布局本身即属于近代纺织业

,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不断加大对华棉纺织品倾销,洋务企业在与西方竞争中处于劣势,故B项错误;洋务企业始终没有摆脱对中外反动势力的依赖,没有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故D项错误。39.B考查中国近代的经济。材料中的土制产品运往香港,再打着洋货的招牌运回国内销售,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中

国土制货物赋税过重,商人为了追逐更高的利润,为逃避赋税,把货物运往香港以洋货招牌运回国内销售,反映了洋货赋税低,中国经济主权逐渐沦丧,中国经济呈现半殖民地特征,故选B项。A、C、D三项与材料无关。40.D考查近

代中国经济。结合表格数据和所学知识可知,1890~1920年,中国国内商品市场总值持续增长,这主要得益于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及其颁布了有利于民族企业发展的法令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民族企业面临的国内外环境

都有所改善,故D项正确。这一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西方列强只是在一战期间放松对华侵略,故A项错误;B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故排除;中国收回关税主权是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故C项错误。41.D考查近代中国的城市化。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特别

是日本侵华战争和国民党发动内战,阻碍了近代经济发展,制约了城市化进程,故D项正确。材料所列文献表明城市化引起相应关注,故A项错误;我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产生与发展,为城市化奠定物质基础,故B项错误;民国前期,民族工商业发展较快,城市化率确有一定提高,故C项错误。42.

C考查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从题干来看时间是“1948年”,根据漫画和所学知识,从漫画“美国商品”在中国“唯我独存”以及“中国造”的棺材业等信息来看,漫画意在说明国民党为自身利益大肆出卖国家经济利益,故C项正确。A项《中美友好条约》的签

订推动市场的繁荣,不符合当时中国的时代特征,故排除;官僚资本的压迫导致民族工业陷人困境和国统区成为美国的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只是反映了漫画的一部分信息,不全面,故排除B.D两项。43.A考查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材料强调1

953年8月28日,中共中央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实行节约运动,联系所学可知,这与当时即将进行一五计划有关,旨在为工业化建设提供建设资金,故A项正确。1952年国民经济已经得以恢复,故B项错误;C项是现象,不符合“旨在”设问考查的本质要求;1953年7月美国签署了《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议》,故D项

错误。44.B考查建国初期的三大改造。材料中“又掀起了小社并大社、初级社转高级社的热潮”反映出,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工作过粗、急躁冒进的倾向,反映了民众急切改变农业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故B项正确。“小社并大社、初级社转

高级社”与苏联模式无关,故排除A项;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而题干时间是1956年,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D项夸大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存在的问题,故排除。45.A考查新时期中国经济。中共是执政党,中共中央的正确决议

有利于营造改革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故A项正确。新中国建立前后,中共即开始了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故B项错误;中共决议不是“法律”,故C项错误;1992年开始,我国才开始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而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46.B考查中国的改革开放。改

革开放后,兰德公司研究经济比例大幅增长,这与我国以经济建设为重心密切相关,故选B项。1979年中美建交后,两国关系曾较为密切,A项错误;建国初期主要任务是巩固政权,C项错误;台湾问题涉及祖国的统一大业,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问题,D项错误。47.C考查新时期城市的经

济体制改革。国务院发布规定,向厂长(经理)放权,完善企业内部奖惩制度,这有利于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故C项正确。规定旨在减少政府对企业经营的直接领导,故A项错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故B项错误;规定只涉及国有企业改革,无法体现“经济结构调整”,故D项错误。48.D考

查现代中国经济。由图中数据可知,在我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中,机电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不断增加,其他种类的不断减少,但机电产品相对来说出口率占比相对较高,而高新技术占比较低,说明中国高新技术的创新能力仍显不足,故D项正确。仅凭图片信息不能得出A.C两项结论,故排除;仅凭图片反映的工业制成品出

口结构不能得出我国对外贸易中出口结构的不合理,故B项错误。49.(1)特点:以汉族为中心的统-多民族共生;民族关系矛盾与和谐并存;汉匈关系占民族关系的主导;民族之间通过出使与和亲方式实现融合;秦汉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行政管理。(8分,

任答四点即可)作用: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与经济的发展;促使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流;加速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但是长期的民族战争,不利于秦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6分,任答三点即可)(2

)表现:从名称等方面消除民族隔阂,疏通民族关系;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颁布法律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对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给予政策倾斜;进一步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6分,任答三点即可)(3)认识:认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相互尊重,团结少数民族

,国家才能保持长治久安、统一及变得强大。(5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50.示例:观点:英国率先具备并促成了“现代化环境”的形成。(2分)论述:首先,英国的农业革命奠定英国现代化的基础,主要表现为:改革传统的土地关系,变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

制,使土地资本可以以资本的形式投人始创;改造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革新农业生产技术,建立能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农场经济;将大批附着于土地的农民“解放”出来,使之成为为工业提供劳动力的工资劳动者。其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

了一个体制开放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占统治地位的政府。新的政府推出一系列法规和政策,直接干预经济,促使一种适应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的现代化环境的形成。土地立法、议会圈地、海外掠夺、殖民战争和国债制度等都是新政府在工业革命前直接参与建立资本主义现代化环境的重要内容。(10分)51.(

1)内容:引进西式教育,开办新式学堂;改革传统办学模式与教学内容;派遣留学生出洋留学;改变科举考试的内容。(6分,任答三点即可)(2)局限性:其不是主动与自觉进行的改革,其大多出于洋务运动在外交、军事、经济上的直接需要而被迫进行的;改革内容肤浅、狭隘

,缺乏全面深人的规划与推进;其具有按部就班、不求其速的特征。(9分,言之成理即可)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666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