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考点强化文言文专项复习》专题02 文言文阅读体裁:序跋类(原卷板)

DOC
  • 阅读 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9 页
  • 大小 45.395 KB
  • 2025-01-2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考语文二轮考点强化文言文专项复习》专题02 文言文阅读体裁:序跋类(原卷板)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语文二轮考点强化文言文专项复习》专题02 文言文阅读体裁:序跋类(原卷板)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语文二轮考点强化文言文专项复习》专题02 文言文阅读体裁:序跋类(原卷板)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7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考语文二轮考点强化文言文专项复习》专题02 文言文阅读体裁:序跋类(原卷板).docx,共(9)页,45.395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80088ac47d2911a6bac9e14dfbfdf0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专题02文言文阅读体裁:序跋类一、文言文阅读(2020·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高三一模)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海舶三集》①序(清)刘大櫆①乘五板之船,浮于江淮,滃然云兴,勃然风起,惊涛生,巨浪作,舟人仆夫失色相向,以为

将有倾覆之忧、沉沦之惨也。又况海水之所汩没,渺尔无垠,天吴睒晹,鱼鼋撞冲,人于其中,萍飘蓬转,一任其挂罥奔驰,曾不能以自主,故往往魄动神丧,不待樯摧橹折,而梦寐为之不宁。顾乃俯仰自如,吟咏自适,驰想于沆瀣之墟,寄情于霞虹之表,翩然而藻思翔,蔚然而鸿章著,振开、宝之余风,仿佛乎杜甫

、高、岑之什,此所谓神勇者。!②余谓不然。人臣悬君父之命于心,大如日轮,响如霆轰,则其于外物也,视之而不见其形,听之而不闻其声。彼其视海水之荡潏,如重茵莞席之安;视崇岛之峌当前,如翠屏之列、几砚之陈;视百灵、怪物之出没而沉浮,如佳花、美竹、奇石之

星罗于苑囿。歌声出金石,若夫风潮澎湃之音,彼固有不及知者,而又何震慴恐惧之有?③翰林徐君亮直先生以康熙某年之月日,奉使琉球,岁且及周,歌诗且千百首,名之曰《海舶三集》,海内之荐绅大夫莫不闻而知之矣。后二十余年,先生既归老于

家,乃命大櫆为之序。(选自《古文观止》)(注)①《海舶三集》是徐葆元奉使琉球时所作诗集。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A.焉B.耶C.矣D.耳2.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写出了诗作者对大海的不了解和不在意。B.肯定诗作者胆气雄起,能承受风涛之大。2C.赞美

诗作者为诗,心无外物,不惧风涛。D.表明了作者对诗作文辞铿锵优美的褒扬。3.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①段中的画线句。4.本文作为一篇诗序,评论诗歌的角度独特,请结合全文内容对此进行分析。(2020·广东南海中学高一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

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

。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

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冕屡应进士..举,不中。叹曰:“此童子羞为者,吾可溺是哉?”竟弃去。或遇奇才侠客,谈古豪杰事,即呼酒共饮,慷慨悲吟,人斥为狂奴。北游燕都..,馆秘书卿泰不花家。泰

不花荐以馆职,冕曰:“公诚愚人哉!不满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禄仕为?”即日将南辕,会其友武林卢生死滦阳,唯两幼女、一童留燕,伥伥无所依。冕知之,不远千里走滦阳,取生遗骨,且挈二女还生家。冕状貌魁伟,美须髯,磊落有大志,不得少试以死,君子惜之。(选自宋濂《王冕传》)5.下列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A.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B.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C.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D.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6.对下列各句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的一项是()A.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出游B.俟.其欣悦,则又请焉(《送东阳马生序

》)等待C.或牵牛来责蹊.田(《王冕传》)践踏D.馆.秘书卿泰不花家(《王冕传》)寓居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加冠,古代男子到二十岁时在宗庙中举行束发戴帽的仪式,

表示他已经成年。B.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的统称。C.进士,中国古代科举考试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即会试及第者。D.燕都,或称燕京,即今日北京之别称,原为燕国都城

,后为元明清三代都城。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门人弟子填其.室(《送东阳马生序》)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善假于.物

也(《劝学》)C.伥伥无所.依(《王冕传》)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D.泰不花荐.以馆职(《王冕传》)作师说以.贻之(《师说》)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冕与宋濂均是

少年好学。宋濂因家贫只好借书遍观,并虚心向同乡前辈求教;王冕则在家人支持下入4寺庙苦读。B.王冕率真放达。他母亲想回故里,他就自己穿戴着古式的衣冠跟在母亲的车后,引来孩童围观讪笑,他也跟着笑。C.王冕慷慨仗义。当他听说朋友卢生死在滦阳,他就不远千里赶去

,取回卢生的骸骨安葬,并收留了朋友的两个幼女。D.王冕胸有大志但未实现。他相貌魁伟,有副美髯,为人磊落有志向,可惜还未实践就去世了,很多人为之叹息。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2)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3)此童子羞为者,吾可溺是哉?11.从选文来看,宋濂与王冕在从师问学的经历上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2020·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高一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

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

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5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

,错误的一项是()A.足以极.视听之娱极:穷尽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B.列坐其次.次:旁边向.之所欣向:过去,以前C.不能喻.之于怀喻:明白临.文嗟悼临:面对D.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致:大致虽趣.舍万殊趣:趣味1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禊事,古

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它和乐、射、御、书、数一起被称为“六艺”。C.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D.古人常

用“天干”(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兰亭集序》中用“癸丑”来纪年,指永和九年。1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虽是书序,作者却借题发挥,从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表达

了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探求。B.在生死观方面,作者感到人事在变、历史在发展,由生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因此要及时行乐。6C.本文语言或骈或散,骈散间行,各得所长;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D.综观全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行文也随其感情的变

化而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具有波澜起伏之美。1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16.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子游问孝。子曰: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2020·天津和平区·耀华中学高一月考)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八阵图序[明]候方域余友贾生开宗,年逾五十,老矣。负奇,好大言,嗜酒,不拘绳墨。常自许得为宰相,当一年平寇,三年可尽撤诸塞上兵。里人大笑,以

为病狂。乃感惯,着《八阵图》数千言。余则独有取焉,而.为之序曰:呜呼!今天下之隐忧,盖在于文臣之望浅,而武担之志骄,不知其所终矣。陆贾有云:“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夫为相,不必读书,身先险阻

,策合群力,能不忌害人之功者,名相也;为将,不必善骑射,粗知古今,遇大变而不挫者,名将也.。今天下急,急论将哉。汉祖之明不难于拜坛下而难其所拜者韩信国庐之信不难于斩宠姬而难于识孙武而任之。天下而有韩信、孙武

,宜使之专制千里,岂当更有开府①位其上,中贵②观军容,掣其肘也?天下而无韩信、孙武,又何取于诸将而群委之以旌节..,倚之若长城也哉?今天下宣蓟握重兵,豫楚多元帅,而鸣镝在郊,堠火且.连未央。然则收其所为旌节,撤其所为长城,即外患不靖,内忧不灭,而国家省金钱之费,人民免首功之惨,亦未始非勿

药而愈.病也。余所以终愿今天子之右文而左武也。虽然,今之以文臣任武事者,朝则枢府,藩则抚军。吾皆得而见之矣,大约多历年所而得之。又或以盘错之地,狡利者善避,更授钝者;此其胸中岂异伍卒?而则使诸大7将肩蟒围玉,相与拜跪之。固宜为其所轻,而日有愤噪之变也。虽日推毂③

铸印..,于以称曰:文饰则得矣,勘乱则未也。呜呼!叶公好龙而龙至,燕王市.马而马来,我国家地广人众,而倜傥非常之略寂焉先闻,将果无人言之耶?抑无人用之耶?岂天未悔祸而人未厌乱耶?又岂人之.建功立业各有其时,而急者不可以缓,缓者不可

以急耶?何贾生之且老而尚托于其言也?[注]①开府:封建时代,公卿所设的能自任官史的机构。②中贵:指受皇帝宠信的宦官。③推毂:推车前进,比喻推荐人才。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亦未始非勿药而愈.病也愈:更加B.又何取于诸将而群委之以旌节..旌

节:军权C.虽日推毂铸印..铸印:委以官职D.燕王市.马而马来市:买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而.为之序曰小学而.大遗B.遇大变而不挫者,名将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C.堠火且.连未央犹且.从师而问焉D.

又岂人之.建功立业各有其时则群聚而笑之.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汉祖之明不难/于拜坛下而难/其所拜者韩信圈阎之信不难/于斩宠姬而难/于识孙武而任之。B.汉祖之明不难于拜坛下而难其所拜者/韩信/阖闾之信不难/于斩宠姬而难/于

识孙武C.汉祖之明/不难于拜坛下/而难其所拜者韩信/阖闾之信/不难于斩宠姬/而难于识孙武而任之。D.汉祖之明/不难于拜坛下/而难其所拜者/韩信/阖闾之信/不难于斩宠姬/而难于识孙武820.下列对文中内容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绳墨,本指木工用绳染墨在木材上

弹印直线,古代一般用它比喻规矩、法度。古代还将法度称为“三尺”,因为古时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B.本文中的《八阵图》是一篇谈及军事的长文,与杜甫那首赞美诸葛亮的同名五绝不同。C.汉祖、阖闾与韩信、孙武在本文中分别代指明君与贤臣。D.鸣镝

(响箭)、堠(古代晾望敌情的土堡)火在文中均指长城上的报警设备。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贾开宗身怀奇才,好谈国家大事,喜欢喝酒,不受俗礼约束,经常得意地说自己做宰相时,在一年内平息了寇乱,三年全部撤掉边塞

驻军。B.作者认为,如今以文臣的身份来担任武事,虽然天天举荐人才委任将领来支持他,只能说好名声得到了,平息骚乱却没有做到。C.作者认为,天下如有韩信、孙武这样的人才,就应当给他权力,让他统辖广大的地区,而不应再让开府来管辖他,让宦官作监军来牵

制他。D.本文是为其好友贾开宗的老而不见用鸣不平,而更大篇幅是论述天下致乱的重要原因“文臣望浅,武臣志骄”。2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夫为相,不必读书,身先险阻,策合群力,能不忌害人之功者,名相也。②余所以终愿今天子之右文而左武也。2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今之以文臣任武事者”这种情况出现的两个原因。9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741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