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考点帮》考点33 化学计算(解析卷)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9 页
  • 大小 258.220 KB
  • 2025-04-1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中考科学考点帮》考点33 化学计算(解析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中考科学考点帮》考点33 化学计算(解析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中考科学考点帮》考点33 化学计算(解析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中考科学考点帮》考点33 化学计算(解析卷).docx,共(29)页,258.22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7c97c0bafc58660da331b932e035cd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考点33化学计算1一、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注意点认真细心: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相对分子质量要准确;代入化学方程式中计算的相关量必须是纯净物质的质量。要注意反应中的条件,如“充分反应”“完全反应”“恰好反应”“足量

”“过量”等关键性词语,以作出正确判断。2.有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计算化学方程式能表达出多种量的关系,这些关系都是解答相关化学方程式问题中隐含的已知条件,这些条件都可以作为计算时的“桥梁”,是整个计算题的基础和依据。3.不纯物的计

算化学方程式中所表示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指纯净物,不纯物质不能代入方程式进行计算。遇到不纯物质时,需要将不纯物质换算成纯净物质的量,才能代入方程式,按质量比进行计算。计算关系为:纯净物的质量=不纯物的质量×纯净物的质量分数。4.有关无数据计算题计算题需要数据,但有许多化学计算题缺少数据

甚至无数据,这就需要假设数据。假设数据也有技巧,否则会使计算变得复杂。巧解方法:(1)如果题目中只有百分含量的数据,则应该假设百分数分母代表的物质为100g;(2)如果题目中什么数据都没有,则应该根据某一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来假设数据。1.取

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放入大试管中,充分加热直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则剩余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为()A.10.1%B.27.5%C.30.6%D.44.2%【答案】C【解析】设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质量为316g,生成二氧化锰的质量为x,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y,2KMnO4△K2MnO4+MnO2+O2↑3168732316gxy316316g=87x=32y,x=87g,y=32g,MnO2%=87g316g-32g×100%≈30.6%。2.在一定质量的某NaCl溶液中

加入足量AgNO3溶液,所得AgCl沉淀质量等于原NaCl溶液质量的1/4。则原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A.40%B.30%C.20%D.10%【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可知,AgCl沉淀质量×4=原NaCl溶液质量,假

设AgCl沉淀质量为一定值,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的质量比即可计算出NaCl的质量。设生成AgCl的质量为a,设NaCl的质量为x,NaCl+AgNO3===AgCl↓+NaNO358.5143.5xa58.5x=143.5a

,x=58.5a143.5,原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58.5a143.5×4a×100%≈10%。3.[2018·达州]取一定质量的碳酸钙,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氧化钙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其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3∶14,那么该

固体混合物中氧化钙和碳酸钙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取该固体混合物25.6g,加入溶质质量分数10%的稀盐酸219g,恰好完全反应。将所得溶液蒸发、结晶,最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答案】7∶2533.3

【解析】氧化钙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其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3∶14,即12∶56。由化学式可知,含12份质量的碳元素的碳酸钙中氧元素的质量为48份质量,碳酸钙的质量为100份质量,则氧化钙中氧元素的质量为(56-48)=8份质量,含8份质量的氧元素的氧化钙为56÷2

=28份,故固体混合物中氧化钙和碳酸钙的质量比为28∶100=7∶25。稀盐酸与碳酸钙和氧化钙反应都生成氯化钙,219g10%的稀盐酸中溶质质量为219g×10%=21.9g。21.9g的氯化氢中氯元素的质量为21.9×35.535.5+1=21.3g,含氯元素21.3g的氯化钙的质量为21.3

g÷2×35.540+2×35.5=33.3g。4.(2018九上·绍兴月考)为了测定某氢氧化钠固体中是否含有碳酸钠(不含其他杂质),现用纯氢氧化钠与其进行对比实验如下:①称取纯氢氧化钠和待测氢氧化钠各mg分别配成25.0g溶液,均滴加酚酞试液2~3滴。②把

12.0%的盐酸逐滴加入实验①配成的两种溶液中,当酚酞试液刚好由红色变为无色(溶液呈中性)时,纯氢氧化钠配成的溶液消耗盐酸n1g,待测氢氧化钠配成的溶液消耗盐酸n2g。(1)若m=2.73g,n1=n2=

20.8g,则待测氢氧化钠配成的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若m=2.73g,n1=20.8g,n2=19.7g,则待测氢氧化钠配成的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答案】(1)因为纯氢氧化钠和待测氢氧化钠各mg,所用盐酸

的质量n1=n2,则证明待测氢氧化钠中不含碳酸钠,则待测氢氧化钠配成的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2.73g/25.0g×100%=10.9%(2)据题意n1>n2,可知待测氢氧化钠中含有碳酸钠.设NaOH的质量为x,Na2CO3的质量为(2.73-x),

根据方程式得x=2.16g则待测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16g/25.0g×100%=8.64%【解析】根据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能与盐酸发生反应分析,利用氢氧化钠与碳酸钠分别与盐酸反应的质量关系计算,根据溶质质量分数为溶质质量与溶

液质量之比分析。5.[2018·绍兴义乌]实验室有甲乙两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学习小组为了研究其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电子秤示数单位为克)(1)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为红色,说明反应后溶液呈____性。(2)上述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

为____g。(3)计算甲瓶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4)某同学另取10g乙瓶中的固体样品,用100g15%的稀硫酸按同样方法进行实验,他认为不管固体样品变质程度如何,稀硫酸加入后,都不需要使用石蕊试液,请计算说明他做出此判断的原因。【答案】酸2.2(3

)设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Na2CO3+2HCl===2NaCl+H2O+CO2↑10644x2.2g106x=442.2g,x=5.3g,Na2CO3%=5.3g10g×100%=53%。(4)假设10g固体样品全部为氢

氧化钠,则需要消耗的稀硫酸质量为y,2NaOH+H2SO4===Na2SO4+2H2O809810gy×15%8010g=98y×15%,y≈81.7g<100g,假设10g固体样品全部变质,则需要消耗的稀硫酸质量为z,Na2CO

3+H2SO4===Na2SO4+H2O+CO2↑1069810gz×15%10610g=98z×15%,z≈61.6g<100g,所以用100g15%的稀硫酸进行此实验,稀硫酸一定过量,故稀硫酸加入后不需要加石蕊试液。【解析】(1)紫色石

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80.00g+90g-167.80g=2.2g。6.(2020·湖州)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组成,小明称取了9.3克粉末,向其中加人100克7

.3%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完全逸出(忽略其他物质逸出),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7.1克。用pH试纸检测溶液呈中性。(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2)这包白色粉末的成分为________。(3)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

小数)【答案】(1)2HCl+Na2CO3=2NaCl+CO2↑+H2O(2)氢氧化钠和碳酸钠(3)解:设固体粉末中含碳酸钠x克,与碳酸钠反应消耗HCly克,同时生成NaClz克:2HCl+Na2CO3=2NaCl+CO2↑+H2O36.5×210658.5×244

yxz100+9.3-107.1解得:x=5.3(克)y=3.65(克)z=5.85(克)设固体粉末中含氢氧化钠a克,与盐酸反应后生成NaClb克HCl+NaOH=NaCl+H2O36.54058.5100×7.3%-3.65

ab解得:a=4(克)b=5.85(克)因为固体总质量为9.3克,等于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质量和,所以固体中无氯化钠。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5.85+5.85107.1×100%=10.9%【解析

】(1)根据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分析;(2)根据溶液呈中性,说明盐酸全部反应,再由方程式计算出若盐酸全部与碳酸钠反应消耗碳酸钠质量,由固体总质量判断氢氧化钠的存在分析;(3)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能与

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通过方程式计算出氯化钠质量,再计算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分析。【解答】(1)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氯化钠和水,所以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方程式为2HCl+Na2CO3=2NaCl+CO2

↑+H2O;(2)加人100克7.3%的稀盐酸充分反应,所得溶液呈中性,盐酸中溶质质量为7.3克,设盐酸全部与碳酸钠反应时消耗碳酸钠质量为x2HCl+Na2CO3=2NaCl+CO2↑+H2O73106

7.3gx73:106=7.3g:xx=10.6g,而固体总质量为9.3克,说明还含有其它与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钠,白色粉末的成分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7.(2019·桐乡模拟)兴趣小组同学对某工厂产生的含少量硫

酸的废水进行抽样检测:用烧杯取一定量的废水,逐渐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氢氧化钡溶液,当用去氢氧化钡溶液171g时,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得滤液268.67g。(废水视为溶液,废水中其它物质不与氢氧化钡反应,过滤时滤液没有损失。)(1)实验中,同学们是如何判断恰好完全反应的?(

2)该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多少?(3)用图像可以较直观地表示某些量的变化,试画出烧杯中溶液质量变化的大致图像。【答案】(1)解:当观察到沉淀不再产生时,就恰好完全反应。(2)解:设废水中硫酸的质量为x,生成的硫酸钡的质量为y.H2SO4+B

a(OH)2=BaSO4↓+2H2O98171233x171g×1%y98𝑥=171171𝑔×1%;171171𝑔×1%=233𝑦x=0.98g,y=2.33g该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0.98g/(268.67+2.33-171)g×100%=0.98%(3)

如图所示:或【解析】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钡的质量计算中废水中所含硫酸的质量;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由滤液的质量与滤出沉淀的质量和减去所加入的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即可得到所取废水样品的质量;最后利用溶液中溶质质

量分数计算公式计算废水中所含硫酸的质量分数。【解答】(1)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由白色沉淀硫酸钡生成,如果观察到沉淀不再产生时,就说明恰好完全反应;二、有关化学式的计算(一)根据化学式的计算1.求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是指化学式中各原子相对原子质

量的总和。在计算的过程中应注意化学式前面的数字(系数)与相对分子质量及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与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关系是“相乘”不是“相加”;若计算结晶水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化学式中间的“·”表示的是“相加”不是“

相乘”。例:CuSO4·5H2O的相对分子质量=64+32+16×4+5×(1×2+16)=160+5×18=250。2.求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以化合物AmBn为例。A、B元素的质量比: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例:计算氧化铁Fe2O3中铁元素和氧

元素的质量比。Fe∶O=(56×2)∶(16×3)=112∶48=7∶3。3.求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中任一元素的质量分数可以用下式计算: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00%。混合物中某物质的质量分数=某物质的质量

混合物的质量×100%。(二)确定化学式的计算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求化学式将各元素的质量分别除以其相对原子质量,得到的商之比即为相应的原子个数之比,继而确定其化学式。例:某硫的氧化物中S、O元素的质量比为2∶3,确定硫的氧化物的化学式。S、O原子个数比为232∶316=1∶3

,所以化学式为SO3。2.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求化学式已知某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和相对分子质量,可确定该化合物中各原子个数之比,进而确定其化学式。例:某铁的氧化物中Fe%=70%,确定其化学式。可设该氧化物化学式为FexOy,则Fe%=56x56x+16

y×100%=70%,解得x∶y=2∶3,则其化学式为Fe2O3。3.根据化合价确定化学式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利用这一点可确定化合物中各元素原子个数比。1.(2019·台州)高氯酸钾(化学式为KClO4)是烟花中常用的氧

化剂,可增加烟花的亮度。高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A.-7B.-1C.+5D.+7【答案】D【解析】在KClO4中,K的化合价为+1价,O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正负化合价的和为0得到:+1+x+(-2)×4=0,那么高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故D正确。2.某金属氧化物的组成为

MO,如果在其氯化物中金属的化合价与该氧化物中的化合价相等,则该金属氯化物的组成为()A.MClB.MCl2C.M2ClD.M2Cl2【答案】B【解析】根据金属氧化物组成的化学式为MO,可判断M的化合价为+2价,氯离子的化合价为-

1价,所以其氯化物化学式应为MCl2。3.[广州中考]N(NO2)3是科学家近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燃料。下列关于N(NO2)3的说法正确的是()A.N(NO2)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2B.N(NO2)3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2∶3C.N(NO

2)3中总共有3个N原子和6个O原子D.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214×2+16×6×100%【答案】A【解析】N(NO2)3的相对分子质量=14×4+16×6=152。N(NO2)3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4)∶(16×6)=7∶12。N(NO2)3由分子构成,而不是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每个N(NO2)3分子中含有4个N原子和6个O原子。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414×4+16×6×100%。4.有一种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可以给饮用水消毒,该消毒剂可表示为RO2。实验测得该氧化物

中R与O的质量比为71∶64,则RO2的化学式为()A.CO2B.NO2C.SO2D.ClO2【答案】D【解析】根据元素质量比例可算出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5,从而推出R为Cl元素。4.有5.85gNaCl样品(其中含少量下列一种盐),已知氯元素的质量为3.59g,则可能混入

的盐是()A.KClB.FeCl2C.MgCl2·6H2OD.AlCl3【答案】D【解析】5.85g纯净的NaCl含氯元素的质量为3.55g,故样品中的杂质所含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应大于NaCl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通过计算,KCl、FeCl2、MgCl2·

6H2O和AlCl3所含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8%、56%、34%和80%,NaCl所含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7%。只有AlCl3所含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NaCl。6.我国科学家发现用含硒(Se)化合物亚硒

酸钠能消除掉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亚硒酸钠中的硒元素为+4价,氧元素为-2价,则亚硒酸钠的化学式为()A.Na2SeO3B.Na2SeO4C.NaSeO3D.Na2SeO2【答案】A【解析】亚硒酸钠中的硒

元素为+4价,氧元素为-2价,钠为+1价。根据化学式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把三种元素的化合价代入公式中,等于零的即正确。7.由硫化亚铁(FeS)和溴化亚铁(FeBr2)组成的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6.2%,则溴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72.6%B.27.4%C.34.3%D.36.3%【答案】C【解析】利用相对原子质量间的数量关系,以5个S代替2个Br完成转化:FeBr2―→FeS·4S。因FeS的质量分数为46.2%÷5688=72.6%,则4S的质量分数为1-72.6%=27.4

%,故Br的质量分数为27.4%×54≈34.3%。8.由NaHS、MgSO4、NaHSO3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则该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32%B.64%C.44%D.84%【答案】C【解析】用相对原子质量间的数

量关系,以1个Mg代替1个Na和1个H完成转化:NaHS→MgS、NaHSO3→MgSO3。从MgS、MgSO4、MgSO3三种化合物的化学式看,它们有共同的部分“MgS”,并且都有如下对应关系:Mg~S,其质量对应关系为24~32,即当S%=32%时,Mg%=24%。所以该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

量分数为1-32%-24%=44%。9.[2018·苏州]一定质量的某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2.2gCO2和1.8gH2O,另取3.2g该有机化合物在O2中完全燃烧,消耗4.8gO2,该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A.C2H4

B.CH4OC.CH4D.C2H4O【答案】B【解析】由有机化合物燃烧生成2.2gCO2和1.8gH2O可求得有机化合物中C原子和H原子的个数比为1∶4。若为C选项,3.2g的CH4完全燃烧消耗的氧显然大于4.8g,不符合题

意。3.2g的CH4O完全燃烧恰好消耗4.8g的O2。10.[湖州中考]1886年,法国科学家莫瓦桑第一次制得了氟的气态单质,并确定其化学式为F2。它几乎可以与所有金属直接化合,且在化合物中氟几乎都呈-1价。(1)F元素属于____元素(选填“金属”或“非金属”)

。(2)科学家还用Xe(氙气)和PtF6首次合成了含稀有气体元素的化合物XePtF6,其中PtF-6为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原子团,XePtF6中Pt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答案】非金属+5【解析】(1)F的名称是氟,带“气”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2)PtF-6为带

一个单位负电荷的原子团,且在化合物中氟几乎都呈-1价,设Pt元素的化合价为x,由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带电荷数,可得:x+(-1)×6=-1,则x=+5。11.某晶体是一种结晶水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26

,化学式可用CxHyOz·nH2O来表示。取12.6g该晶体,100℃加热失去结晶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9g,又测得在无水物CxHyOz中,碳、氢、氧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6.7%、2.2%、71.1%,通过计算确定该晶体的化学式。【答案】晶体的化学式为C2H2O4·2H2

O。【解析】由题意可知,结晶水的质量为12.6g-9g=3.6g,从化学式(CxHyOz·nH2O)求算含水量算式为H2O%=nH2OCxHyOz·nH2O=18n126=3.6g12.6g,解得:n=2,CxHyO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2×18=90,C%=xCCxHyOz=

12x90=26.7%,x=2,H%=yHCxHyOz=y90=2.2%,y=2,O%=zOCxHyOz=16z90=71.1%,z=4,晶体的化学式为C2H2O4·2H2O。12.有4.6g某有机物,在充足的O2中完全燃烧,只能生成

CO2和H2O,将产生的气体先通过浓H2SO4,浓H2SO4的质量增加了5.4g,再通过碱石灰,碱石灰质量增加8.8g。已知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50,试确定该有机物的化学式。【答案】C2H6O【解析】使浓H2SO4增重5.4g的为H2O,使碱石灰增重8.8

g的为CO2。则该有机物含C元素:8.8g×1244=2.4g,含H元素:5.4g×218=0.6g,2.4g+0.6g=3g<4.6g,所以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O元素。设该有机物分子式为CxHyOz(x、y、z均取正整数)CxHyOz+O2―→xCO2+y2H2O12x

+y+16z44x9y4.6g8.8g5.4g(12x+y+16z)4.6g=44x8.8g=9y5.4g解得:y=3x,x=2zx,y,z的具体值无法确定,因此对二式进行讨论:当z=1时,x=2,y=6,C2H6O(相

对分子质量46<50,合理)当z=2时,x=4,y=12,C4H12O2(相对分子质量92>50,不合理)所以该有机物化学式为C2H6O。三、有关溶液的计算有关溶液的计算中要准确分析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最基本的质量关系是: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溶液质量。1.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知识拓展】1.计算时溶质必须全部溶于溶剂中且

不与溶剂发生反应。若溶质没有全部溶解,则溶质的质量只计算溶解部分。2.若溶质与水发生反应,则须计算出反应后溶解在水中的产物质量,如6.2gNa2O溶解在水中,其溶质应为NaOH而不是Na2O。3.若溶质带有结晶水,其结晶水应作为溶剂

水的质量计算,如25gCuSO4·5H2O溶解于一定量水中时,溶质质量为16g而不是25g。2.有关溶液浓缩与稀释的计算溶液稀释加水稀释——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加稀溶液——混合后溶质质量是浓、稀溶液的溶质质量的和溶

液浓缩加溶质蒸发溶剂——蒸发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加浓溶液——混合后溶质质量是浓、稀溶液的溶质质量的和3.有关溶液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化学计算时,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要以溶质质量列比例,而不能直接

用溶液质量或体积列比例。1.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t℃的KNO3溶液100g蒸发掉10g水,析出6g晶体,再蒸发5g水,又析出3.5g晶体,则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是()A.6gB.60gC.70gD.80g【答案】C【解析】在一定温度下,将t℃的硝酸钾溶液第一次蒸发10g水,析出6

g晶体,相比较于第二次蒸发5g水,析出3.5g晶体,第一次析出的晶体较少。说明溶液在第一次蒸发过程中变成了饱和溶液,第二次是以饱和溶液的比例析出晶体的。所以要按第二次的实验数据计算溶解度:3.5g5g×100g=70g。2.将100g10%的某固体物质M溶液,分别进

行下列操作,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蒸发掉10g水,无晶体析出B.加入10g10%的M溶液C.加入10g固体M,并使之完全溶解D.加入10g水【答案】C【解析】100g10%的某固体物质M溶液蒸发掉

10g水(无晶体析出),其质量分数为10g/90g≈11.1%;加入10g10%的M溶液后溶质质量分数仍为10%;加入10g固体M,并使之完全溶解后的质量分数为20g/110g≈18.2%;加入10g水后其溶质质量分数变小。3.t℃时,NaNO

3的溶解度是25g,现向盛有200g10%NaNO3溶液的烧杯中,加入30gNaNO3固体,则此时烧杯中()A.溶液质量是230gB.溶质质量是50gC.溶剂质量是170gD.溶质质量是45g【答案】D【解析】t℃时原NaNO3溶液中m(NaNO3)=200g×10%=20

g,m溶剂=200g×90%=180g。设溶液达到饱和时,需加入NaNO3的质量为x,25g100g=20g+x180g,解得x=25g。此时Na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45g,溶剂的质量仍为180g,溶液总质量为225g。4.[2018·益阳]如表是NaCl、NH4Cl在

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020406080溶解度(g)NaCl35.736.036.637.338.4NH4Cl29.437.245.855.265.6(1)以上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___________。(2)40℃时,将40.6gNaCl

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使之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g。(3)20℃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__________。【答案】NH4Cl136.626.5%【解析】(2)40℃时,NaC

l的溶解度是36.6g,40℃时,将40.6gNaCl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使之溶解,最多能溶解36.6g,则所得溶液的质量为36.6g+100g=136.6g。(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

0g×100%。20℃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0g36.0g+100g×100%≈26.5%。5.如图所示是浓盐酸试剂瓶标签的部分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10%的稀盐酸200g,需要这种浓盐酸的体积

约为____mL(精确到1mL)。(2)某固体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部分变质,取该固体10g,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生成气体的质量为2.2g,试通过计算说明:该固体中未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是多少克?【答案】47

(2)固体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会吸收空气中的CO2而变质为Na2CO3。设10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Na2CO3+2HCl===2NaCl+H2O+CO2↑10644x2.2g106x=442.2

g,x=5.3g,固体中未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0g-5.3g=4.7g。【解析】(1)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则m浓×36%=m稀×10%,ρ浓V浓×36%=m稀×10%,1.18g/cm3×V浓×36%=200g×10%,V浓≈47cm3=47mL。1.在FeO、F

e2O3和CaCO3的混合物中,已知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6%,则CaCO3的质量分数可能是()A.10%B.25%C.30%D.35%【答案】B【解析】假设混合物共100g,设混合物中只有FeO和CaCO

3,则含Fe56g,则与Fe结合的O质量为16g,CaCO3的质量为100g-56g-16g=28g,故CaCO3质量分数为28%;同理若混合物中只有Fe2O3和CaCO3,则含Fe56g,与Fe结合的O质量为56g×16×356×2=24g,CaCO3的质量

为100g-56g-24g=20g,CaCO3的质量分数为20%,所以CaCO3的质量分数介于20%~28%之间。2.[2018·荆州]将乙酸(CH3COOH)和葡萄糖(C6H12O6)溶于水得到混合溶液,测得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1-9aB.

1-8aC.12aD.8a【答案】A【解析】乙酸(CH3COOH)、葡萄糖(C6H12O6)、水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均为2∶1,则将乙酸(CH3COOH)和葡萄糖(C6H12O6)溶于水得到混合溶液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

比为(1×2)∶(16×1)=1∶8。测得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a,则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a-8a=1-9a。3.实验室有一包含杂质的碳酸氢钠样品100g(杂质不含钠元素,受热不变化),其中钠元素质量分数为

23%。180℃时,将样品加热一段时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87.6g,则分解的碳酸氢钠占原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2NaHCO3△Na2CO3+H2O+CO2↑)()A.33.6%B.40%C.47.3%D.60%【答案】B【解析】设样品中碳

酸氢钠的质量分数是x,则100g×x×2384=100g×23%,解得x=84%。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100g×84%=84g。设分解的碳酸氢钠的质量是y,则根据2NaHCO3△Na2CO3+H2O+CO2↑可得:2NaHClO3~反应前后固体的差量2×84

2×84-106=62y100g-87.6g=12.4g2×8462=y12.4g,y=33.6g,分解的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33.6g84g×100%=40%。4.(2016·温州)在天平两边的托盘上各放一个

质量相等的烧杯,并分别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的稀盐酸,天平平衡。若向左盘烧杯中加入100g碳酸钙,充分反应后,要想使天平重新平衡,应向右盘烧杯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①56gZn和Fe2O3的混合物②100gMgCO

3和Al的混合物③84gMg和Fe的混合物④100gBaCO3和Cu的混合物A.①③B.②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设左边烧杯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44100gx100100𝑔=44𝑥x=4

4g左边烧杯的质量增加量为:100g-44g=56g,也就是说右边烧杯的质量增加量也为56g天平才能保持平衡.①Zn会放出气体Zn~H2,Fe2O3不会,所以增重54g~56g之间,不包括54g和56g,不能使天平平衡.②都能放出气体,若全是MgCO3的话只增重

47.6g,若全是Al的话增重88.9g,所以混合物可能达到增重56g,天平保持平衡.③中若都是Mg的话Mg~H2,100g的镁生成氢气的质量是84𝑔×224,所以增重84g–-84𝑔×224=77g;若全是Fe的话Fe~H2,

84g–-84𝑔×356=81g,所以不可能达到56g的平衡点.④中BaCO3会放出气体,Cu不会,所以都是BaCO3的话100g–-100𝑔×44197=77.6g,增重的量是大于56g的,最后算出

来也达不到56g.5.(2019·宁波模拟)烧杯中盛有MgSO4和HCl的混合溶液100.0g,向其中逐滴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滴加的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对应溶液中溶质是MgCl2B.

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7.1%C.b-c段是MgSO4与Ba(OH)2反应D.0-a段产生的沉淀是BaSO4与Mg(OH)2【答案】B【解析】向其中逐滴滴加Ba(OH)2溶液,因为碱和酸先进行反应,所以开始一段时间

内应该是HCl与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当HCl完全反应后,MgSO4与Ba(OH)2反应生成BaSO4和Mg(OH)2沉淀;当MgSO4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MgCl2再与Ba(OH)2反应

生成Mg(OH)2沉淀,据此进行解答。【解答】A.在0~a阶段,反应如下:Ba(OH)2+2HCl=BaCl2+2H2O,BaCl2+MgSO4=BaSO4↓+MgCl2;因此a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是MgCl2和Ba(OH)2,故A错误;B.根据图像可知,当加入100gBa(OH)2溶液时产生

BaSO4沉淀23.3g,设Ba(OH)2溶液中溶质质量为x,根据:Ba(OH)2→BaSO4↓171233x23.3g171233=𝑥23.3𝑔那么:x=17.1g;Ba(OH)2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7

.1𝑔100𝑔×100%=17.1%,故B正确;C.b-c段的反应为:𝑀𝑔𝐶𝑙2+𝐵𝑎(𝑂𝐻)2=𝐵𝑎𝐶𝑙2+𝑀𝑔(𝑂𝐻)2↓,故C错误;D.0~a段产生的沉淀是BaSO4,故D错误。6.[

2018·广安]某材料只含金属镁和铝,课外小组为测定该材料中Mg的含量做了如下实验:取102g材料完全溶于盐酸得到溶液,将溶液分成两等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NaOH固体,NaOH固体与溶液中产生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则该材料中Mg的质

量分数为()[查阅资料:Al(OH)3沉淀可以和NaOH反应生成无色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NaOH===NaAlO2+2H2O]A.23.53%B.42.65%C.21.32%D.47.06%【答案】D【解析】生成的氢氧化铝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的总

质量是136g,当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时,氢氧化铝沉淀与氢氧化钠反应,沉淀的质量减少。由图可知与氢氧化铝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为40g。设生成的氢氧化镁质量为x,则生成的氢氧化铝质量为136-x,Al(OH)3+NaOH===NaAlO2+2H2O7840136-x40g78136-x=404

0g,x=58g,设参加反应的镁质量为y,生成的氯化镁质量为z,Mg+2HCl===MgCl2+H2↑2495yzMgCl2+2NaOH===Mg(OH)2↓+2NaCl9558z58g24y=95z=5858g,y=24g,z=95g,样品中镁的质

量分数为24g÷(102g/2)×100%≈47.06%。7.A、B、C为三种元素的符号,A、B2-、C+三种微粒都具有10个核外电子,A的元素符号为____,C2B的化学式为____,B元素与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写出一种即可)。【答案】

NeNa2OH2O(或H2O2)【解析】A不带电荷,所以A为原子,核外有10个电子,则A为10号元素氖(Ne)。B2-是B得到2个电子后形成的离子,该离子核外电子数也为10,所以B为8号元素氧(O)。C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C+,其核

外电子也为10,所以C为11号元素钠(Na)。8.[2018·益阳]我国科学家屠呦呦由于成功提取出青蒿素,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试计算:(1)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2)青蒿素中,各元素质量的最简整

数比为m(C)∶m(H)∶m(O)=____。【答案】28290∶11∶40【解析】(1)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1×22+16×5=282。(2)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

)=90∶11∶40。9.(2019·杭州)据报道,“火星快车”号探测器在火星大气层中发现了一种二氧化碳分子,它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16O18O(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代表该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1)18O中的质子数是________中子数是________(2)相同分子数的C1

6O2和C16O18O.分别与足量CaO化合全部转化为CaCO3,生成CaCO3的质量前者________后者(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答案】(1)8;10(2)小于【解析】根据氧原子质量数分析

,根据左上角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大则原子实际质量大。(1)18O为氧原子,质子数是8,中子数为16-8=10;(2)C16O18O中氧原子质量大于C16O2,所以分别与足量CaO化合全部转化为CaCO3,生成CaCO3的质量C16O2小于C16

O18O。10.(2019·绍兴)下表是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温度/℃010203040溶解度/克13.320.931.645.863.9(1)1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____

____克。(2)20℃时,将10克硝酸钾加入40克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3)如图是硝酸钾溶液的变化情况,请写出一种可采用的操作方法。(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20.9(2)20%(3)方法一:设要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x。100克×10%

+x=(100克+x)×25%x=20克答:可向烧杯中加入20克硝酸钾。方法二:设蒸发水的质量为y。100克×10%=(100克-y)×25%y=60克答:可蒸发60克水。【解析】(1)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9

克,则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20.9克;(2)2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克,将10克硝酸钾加入40克水中,只能溶解12.64克,所以将10克硝酸钾加入40克水中能全部溶解,所得溶液

溶质质量分数为10g10g+40g×100%=20%;11.实验室有一瓶未开封的浓盐酸,部分标签如图所示。求:(1)这瓶浓盐酸中溶液的质量为多少克?(2)若用这瓶浓盐酸来配制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需量取浓盐酸的体积是多少毫升

?水的体积是多少毫升?【答案】590g45.8mL146mL【解析】(1)这瓶浓盐酸中溶液的质量:m=ρV=1.18g/mL×500mL=590g。(2)稀释溶液时,溶质质量不变。则m浓×37%=200g×10%,m浓≈54g,m水=200g-54g=146

g,需取浓盐酸的体积:V浓=m浓ρ浓=54g1.18g/mL≈45.8mL,需加水的体积:V水=146mL。12.(2020·天台模拟)2020年的新春出现了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我国多地采用一天两次

高空雾炮进行杀菌消毒(如图),所用的主要消毒液是84消毒液。它是由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制得,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1)次氯酸钠中钠、氯、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2)制备次氯酸钠的化学

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X,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_。(3)市售的84消毒液必须经过稀释才能使用,其标签如图所示。现需配制0.2%浓度的消毒液2000kg,需要该消毒液多少千克?加水多少千克?【答案】(1)1:1:1(2)H2O(3)设需要该消毒液的

质量为m2000千克×0.2%=m×25%m=16千克加水质量=2000千克-16千克=1984千克【解析】(1)由次氯酸钠的化学式可知,次氯酸钠中钠、氯、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1;(2)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

不变,由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原子种类和个数为:氯2、钠2、氢2、氧2,反应后为:氯2、钠2、氧1,则X中含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化学式为H2O;13.(2020·嘉兴)“84消毒液”是一种常用含氯消毒用品,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使用时,可根

据实际需求进行配比,并规范使用,以防引发危险。(1)“84消毒液”中的有效氯来自次氯酸钠,计算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2)现需要5L有效氯浓度为500mg/L的稀溶液,选用有效氯浓度为50000mg/L的某品牌“84消毒液”进行配置,需加水多少升?(忽略混合前后溶液

体积的变化)(3)“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混合使用,因为“84消毒液”里的次氯酸钠与洁厕灵里的盐酸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氯气对人体有害,不同浓度氯气对人体的影响如表所示。浓度(mg/m3)对人体的影响3000可立即麻痹呼吸中枢,导致瞬间死亡120-170极为危险,会引起急性肺水肿及肺炎40-

60在1小时内便可致人严重中毒通过计算分析,在10米3密闭空间里,若将1.49克次氯酸钠与盐酸完全反应,产生的氯气会对人体造成怎样的影响?(次氯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2HCl=NaCl+Cl2↑+H2O)【答案】(1)Cl%=𝐶𝑙𝑁𝑎𝐶𝑙𝑂×100%=35.57

4.5×100%=47.7%(2)5L×500mg/L=V浓×50000mg/LV浓=0.05LV水=V稀-V浓=5L-0.05L=4.95L(3)设1.49g次氯酸钠与足量盐酸混合后产生氯气的质量为xNaClO+2HCl

=NaCl+Cl2↑+H2O74.5711.49gx74.51.49𝑔=71𝑥x=1.42g氯气浓度:1.42𝑔10𝑚3=0.142g/m3=142mg/m3查表可知,氯气浓度在120mg/m3-170mg/m3之间,所以此时极为危险,会引起急性肺水肿及肺炎。【解析】(

1)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与化学式式量的比值;(2)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根据溶质质量=溶液体积×溶液浓度列出方程,计算出需要消毒液的体积,最后将前后溶液的体积相减就是需要加水的体积;(3)写出次氯酸与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然后根据次氯酸的质量计算出生成氯气的质量,最后用氯气的

质量空气的体积计算出氯气的浓度,与表格信息对比即可。【解答】(1)次氯酸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𝐶𝑙%=𝐶𝑙𝑁𝑎𝐶𝑙𝑂×100%=35.574.5×100%=47.7%;(2)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得到:5L×500mg/L=V浓×50000mg/L;解得:V浓=0

.05L;那么需要加水的体积:V水=V稀-V浓=5L-0.05L=4.95L;14.(2019·台州)某同学进行硫酸铜晶体(化学式为CuSO4·5H2O)的制备和生长实验,配制了某温度时的硫酸铜热饱和溶液,静置、冷却到室温,观察晶体的生

长,如图。(1)能判断原硫酸铜溶液已饱和的方法是。A.观察颜色,溶液蓝色较深B.溶液冷却,有蓝色晶体析出C.蒸发少量水,有蓝色晶体析出D.加人硫酸铜晶体,晶体质量不变(2)现称取49克无水硫酸铜溶于水,配成150克某温度时的热饱和溶液,再

冷却到室温,共析出50克硫酸铜晶体,请计算该室温时硫酸铜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答案】(1)D(2)析出CuSO4溶质的质量为:𝑚晶体×𝐶𝑢𝑆𝑂4𝐶𝑢𝑆𝑂4·5𝐻2𝑂=50g×160250=32g溶液中剩余CuSO4溶质的质量为:49g-

32g=17g溶液的质量为:150g-50g=100g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质质量=17𝑔100g=0.17=17%答:该室温时硫酸钢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7%【解析】(1)在一种溶液中加入某种溶质,如果溶质的质量不减少,说明溶液已经达到饱和;(2)硫酸铜晶体中含有硫酸铜

和水,首先用晶体质量×硫酸铜晶体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计算出晶体中硫酸铜的质量,再用前后硫酸铜质量之差计算剩余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然后用原来溶液质量减去硫酸铜晶体质量计算出声音溶液的质量,最后再计算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解答】(1)只有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晶体后,晶体的质量不再减少,才

能说明硫酸铜溶液已经饱和,故选D。(2)析出CuSO4溶质的质量为:𝑚晶体×𝐶𝑢𝑆𝑂4𝐶𝑢𝑆𝑂4·5𝐻2𝑂=50g×160250=32g溶液中剩余CuSO4溶质的质量为:49g-32g=17g溶液的质量为:150g-50g=100g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质质量=17�

�100g=0.17=17%答:该室温时硫酸钢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7%15.(2020·越城模拟)某有机物样品一定含C、H元素,可能含O元素,如图是用燃烧法来确定其组成的实验装置:在电炉加热时用纯净氧气氧化管内样品,并用氧化铜将有机物中的碳元素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最后根据产物的质量

确定有机物的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1)a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2)F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3)若去掉B装置,对________元素的测量结果无影响;(4)准确称取1.12g样品,经充分燃烧后,D装置增重1.44g,E

装置增重3.52g,则该有机物样品中所含的元素为________。【答案】(1)H2O2(2)防止空气中的CO2在E被吸收从而干扰实验(3)C(4)C、H【解析】1、由题意可知,此实验主要通过A产生的氧气与样品反应,全部生成水和二氧化碳,D装置吸收水蒸气,E装置吸收二氧化碳,根据D、E装置得

到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来确定有机物的组成;2、实验中空气中的成分不能进入干扰水和二氧化碳质量的测定;3、B装置的浓硫酸主要是吸收A装置中带出的水蒸气的,去掉后水蒸气的质量偏大,引起H元素质量偏大,不影响C元素的测量;4、计算出水中含有的H元素和二氧化碳中C元

素的质量,与样品质量比较可确定有机物中含有的元素。【解答】(1)实验中样品要于氧气反应,所以A装置是制取氧气的装置,用液体和固体混合制取氧气的,液体应该是H2O2;(2)F装置接NaOH溶液,NaOH溶液易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所以接F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CO2在E被吸收从而干扰实验;(3)B装置的浓硫酸主要是吸收A装置中带出的水蒸气的,去掉后水蒸气的质量偏大,引起H元素质量偏大,不影响C元素的测量;(4)D装置吸收生成的水蒸气质量为1.44g,E装置吸收生成的

二氧化碳质量为3.52g有机物中H元素的质量为:1.44𝑔×2𝐻𝐻2𝑂=1.44𝑔×218=0.16𝑔有机物中C元素的质量为:3.52𝑔×𝐶𝐶𝑂2=3.52𝑔×1244=0.96𝑔C和

H元素的总质量为:0.16g+0.96g=1.12g,所以样品只含C、H元素,不含O元素。16.(2020九上·衢州期中)赤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小明取干燥赤铁矿石样品15g,用如图所示实验来测定其中氧化铁的质量(矿石中的杂质不发生化学变化),氧化铁与氢气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2Fe+3H2O。(1)实验时,加热前要先通一会儿氢气,其目的是________。(2)完全反应后,继续通入氢气直至乙装置完全冷却。小明测得丙装置反应前后质量增加3.6g,则该赤铁矿石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有多少?(计算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3

)其他同学认为小明的方式会导致氧化铁质量分测量结果存在误差,比较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________。【答案】(1)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点燃时发生爆炸(2)解:设氧化铁的质量为xFe2O3+3H2△2Fe+3H2O16054x3.6g160𝑥=54

3.6𝑔X=10.7g答:该赤铁矿石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10.7克(3)测量值大于真实值甲装置中产生的氢气带有水蒸气,丙装置中增重的质量包含了这部分水蒸气。【解析】(1)可燃性气体内如果混入空气,那么受热后很容易发生爆炸

,先通入一段时间的氢气,可以排出装置内的空气,防止氢气在点燃酒精灯时发生爆炸。(2)丙中浓硫酸会吸收生成的水,因此它质量的增加量就是生成水的质量,利用氧化铁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氧化铁的质量即可。(3)由于氢气是通过锌和稀硫酸的反应制取的,因此肯定会带出部

分水蒸气,从而使丙中测出水的质量偏大,导致实验测量结果偏大,据此分析解答。17.(2020·宁波模拟)设计方案是实验探究的保证,感悟方法是探究的根本目的。某合作学习小组开展了如下探究。【实验目的】检验氢氧

化钠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1)从组成上看,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属于碱,所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如果在它们的水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都能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但由于电离出的Na+和Ca2+不同,所以性质也有不同。设计实验时可加入能电离出CO32﹣的试剂,利用CO32﹣与Ca2+结

合产生白色沉淀这一特殊现象予以检验。实验操作现象结论方案一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通入CO2出现白色沉淀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钙方案二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滴加Na2C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2)【设计方案并实验】写出方案二中出现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方法感悟】在检验物质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据此选择加入恰当的试剂,最后根据不同现象得出结论。(3)【定量研究】某氢氧化钠样品中混有氯化钠,为测定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称取10g该样品,加入54g水完全溶解后,缓慢加入稀盐酸,同时测定溶液的p

H,当pH=7时,刚好用去10%的稀盐酸73g。计算:①将200g质量分数为38%的浓盐酸稀释成10%的稀盐酸,需要加水多少?②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4)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1)溶液由无色变红色(2)Na2CO

3+Ca(OH)2=CaCO3↓+2NaOH(3)①m浓×A%=m稀×a%200g×38%=(200g+m水)×10%m水=560g②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NaOH+HCl=NaCl+H2O4036.558.5x73g×10%y40:x=36.5:

(73g×10%)x=8gNaOH%=8g/10g×100%=80%(4)设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36.5:(73g×10%)=58.5:yy=11.7gNaCl%=(11.7g+10g-8g)/(10g+54g+73g)×100%=10%【解析】(1)根据碱性

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分析;(2)根据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可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分析;(3)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及方程式计算方法分析,由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代入方程式中计算出氢氧化钠质量,从而计算

氢氧化钠质量分数;(4)由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代入方程式中计算生成氯化钠,再计算出混合物中氯化钠,最后由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计算生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分析;【解答】(1)碱的溶液都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2)方案二中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可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18.(2018·绍兴)实验室有甲乙两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学习小组为了研究其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电子秤示数单位为克)(1)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为红色,说明反应

后溶液呈________性。(2)上述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________克.(3)计算甲瓶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4)某同学另取10克乙瓶中的固体样品,用100克15%的稀硫酸按同样方法进行实验,他认为不管固体样品

变质程度如何,稀硫酸加人入后,都不需要使用石蕊试液,请计算说明他做出此判断的原因.【答案】(1)酸(2)2.2(3)设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则Na2CO3+2HCl=2NaCl+H2O+CO2↑10644x2.2克106:x=44:2.2克,x=5.3克

Na2CO3%=5.3克/10克=53%(4)假设10克固体样品全部为氢氧化钠,则需要消耗的稀硫酸质量为y2NaOH+H2SO4=Na2SO4+2H2O809810克y×15%80:10克=98:(y×15%)

y=81.7克<100克假设10克固体样品全部变质,则需要消耗的稀硫酸质量为ZNa2CO3+H2SO4===Na2SO4+H2O+CO2↑1069810克z×15106:10克=98:(z×15%)z=61.6克<100克所以用100克15%的稀硫酸进行此实验,稀硫酸一定过量,故稀硫酸加入后不需

要加石蕊试液。【解析】该题主要是结合NaOH变质情况的探究实验,综合考查了化学反应之后溶液的分析与计算;【解答】(1)紫色石蕊试剂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而题目中石蕊变红色,说明是酸性溶液;故答案为:酸;(2)由图可知,实

验过程中使用电子天平,而气体的质量则是反应前后变化的质量;所以反应前的总质量为:80g+90g=170g;而反应后总质量为:167.8g;所以气体质量为:170g-167.8g=2.2g;故答案为:2.2;(3)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都是来自变质产生的碳酸钠,知道二氧

化碳气体的质量,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即可;故答案为:设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则Na2CO3+2HCl=2NaCl+H2O+CO2↑10644x2.2克106:x=44:2.2克,x=5.3克Na2CO3%=5.3

克/10克=53%;⑷该题是为了验证不管固体样品变质程度如何,稀硫酸加人入后,都不需要使用石蕊试液;采取极限情况分析即可;即固体样品没有变质只有NaOH和完全变质只有碳酸钠,计算100克15%的稀硫酸是否过量,如果两种情况均过量则该同学的观点是对的,反之是错误的;故答案

为:假设10克固体样品全部为氢氧化钠,则需要消耗的稀硫酸质量为y2NaOH+H2SO4=Na2SO4+2H2O809810克y×15%80:10克=98:(y×15%)y=81.7克<100克假设10克固体样品全部变质,则需要消

耗的稀硫酸质量为ZNa2CO3+H2SO4===Na2SO4+H2O+CO2↑1069810克z×15106:10克=98:(z×15%)z=61.6克<100克所以用100克15%的稀硫酸进行此实验,稀硫酸一定过量,故稀硫酸加入后不需要加石蕊试液。获得更多资源请扫

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8206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