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知识点19 生态系统 2021年高考备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增分练(重点知识点+真题练).doc,共(10)页,513.752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6f1fb3851c959c6359c6af5ac3e959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知识点19生态系统组稿:审稿:★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㈠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第一营养级必须是生产者切记: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能进入食物链(网)㈡一种生物可在食物网中占不同的营养级生态系统
的能量流动1.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2.来源(源头):阳光起点:①是从生产者固定了太阳能开始的;②流动的路径是沿食物链上的营养级由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流动;③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
级递减;④流动规律:由前一级传递到高一级的效率是10%~20%。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使更多的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3.总能量: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4.消费者,分解者都利用有机物。它们的区别是:消费者利用的是活的生物体内新鲜的有机物分解者利用的是尸体,粪便,落叶中的有机物。经济效益物质利用率
增加(多级利用)生态农业:环境能量利用率增加(因为分解者释放的能量也被人类利用)注意:能量传递效率不增加,增加的是利用效率。★生物多样性概念: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
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价值①直接使用价值:药用价值,工业原料,科研价值,美学价值。②间接使用价值: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③潜在使用价值:我们对大量野生生物
的使用价值还未发现、未研究、未开发利用的部分。间接价值大于直接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最有效.如自然保护区)、易地保护(有益的补充)真题训练:(2019全国Ⅱ卷第6题)1.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
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
者为金字塔形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2020北京卷第12题)2.常规稻作指田间仅种植水稻,稻蟹共作指利用稻田养蟹。水稻田为河蟹提供了栖息场所,河蟹可通过取食稻田害虫,减轻稻田虫害,河蟹的粪便可以作为肥料利于水稻生长。与常规稻作相比,从生态学角度对稻蟹共作模式的分析,错误的是(
)A.使水稻和河蟹之间建立合作关系B.使水稻和河蟹之间的能量循环流动C.改变了稻田群落的物种组成D.改变了稻田中食物网的结构(2020山东卷第10题)3.为加大对濒危物种绿孔雀的保护,我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促进了绿孔雀种群数量的增加。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A.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促进了绿孔雀间的基因交流B.提高出生率是增加绿孔雀种群数量的重要途径C.绿孔雀成年雄鸟在繁殖期为驱赶其他雄鸟发出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D.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是保护绿孔雀的有效措施(2020全国Ⅲ
卷第6题)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和氮循环等过程。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消费者没有参与碳循环的过程B.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C.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D.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
之间主要以2CO形式循环(2018全国Ⅰ卷第29题)5.(10分)回答下列问题:(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
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分解者通过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2018全国Ⅱ卷第31题)6.(11分)大
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回答下列问题:(1)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
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__________。(2)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食物网只有三个营养级的某生态系统中,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即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假定该反转不是由于顶级肉食性动
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3)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产生
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______(答出两点即可)。(2020全国Ⅱ卷第38题)7.植树造林、“无废弃物农业”、污水净化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措施。回答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问题:(1)在植树造林时,一般认为,全部种植一种植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与混合种植
方式所构建的生态系统相比,按照种植一种植物方式所构建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___。抵抗力稳定性的含义是___________。(2)“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利用生态工程的原理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模式,其做法
是收集有机物质。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料,再施用到农田中。施用有机肥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答出3点即可)。在有机肥料的形成过程中,微生物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些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组分中的________。(3)在污水净化过程中,除发挥污水处理厂的作用外,若要利用生物来回收污水中的铜、镉等金属元素,请提供一个方案:_______________。(2020北京
卷第16题)8.增绿促流“复活”河水——治理凉水河凉水河位于北京城南,全长约68公里,流域面积六百多平方公里。随着时代的变迁,凉水河流域从农田、村庄逐渐演变为都市,河流也经历了水源、灌溉、行洪、排水的功能转变。到本世纪初,凉水河干支流共有排污口1
031个,其中常年排污口705个,是北京城区最大的排水河道。2000年左右,有人形容凉水河“水色像墨汁一样,还没走近,就能闻到臭味”。治污的努力一直在进行。2003年位于城区西部的首座污水处理厂(吴家村污水处理厂
)开始运行,将模式口、鲁谷一带约18平方公里的生活污水尽数消纳。之后几年,卢沟桥、小红门污水处理厂相继建成运行。到2013年,凉水河流域的污水日处理能力已达112万立方米。2016年10月,凉水河流域第10座污水处理厂(槐房再生水厂)投入使用,使得凉水河流域的污水处理能力达到了229万立方米。净
化后的再生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极大降低,重新注入河道,使其清水长流。到2018年底,有了足够的污水处理能力,沿岸排污口得以封堵,凉水河沿线再无污水入河,真正实现了还清水于凉水河。让河水流动起来,有利于防止水质下降。有了清水入河,张
家湾闸、马驹桥闸、新河闸均在2014年实现了开闸运行,让清浅的河水能够自由地顺流而下。一些河段修建了蜿蜒的河底子槽,把宽阔的大水面束窄成小溪流,进一步提高了河水流速,增强自净能力。有关专家和设计团队沿河开辟了深潭浅滩,围绕凉水河形成湖泊、湿地、溪流、滩涂、林地等多样化的生境。河中的清水已在公益
西桥附近汇成一片18公顷的湿地,为市民增添了休闲、娱乐、锻炼等好去处。凉水河洋桥河段作为进一步改善水质的试验河段,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造。浅水处栽植了荷花、芦苇、菖蒲等多种植物,河岸上栽种了桧柏、棣棠、紫薇等树木。
硬邦邦的混凝土边坡被敲碎了,换成以碾碎的植物干枝制成的柔性生态护坡,细小的水生植物种子可以在此生根,鱼卵也有了繁育之所。(1)污水处理厂若要大幅度降低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最可能利用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2)根
据文中信息,在洋桥河段进行生态治理的具体措施中,能降低河水中N、P含量的主要是__________。(3)经过生态治理,当“鱼在水中游,鸟在林中戏”的景象再次呈现时,洋桥河段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食物链的增加或重新出现。理由是:因为
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4)要维护洋桥河段新建的人工生态系统,从社会环境因素考虑应避免__________(举两例)等行为发生;在不改变该河段群落中物种组成的前提条件下应采取________
__(举一例)等措施,以避免该生态系统水体的水质再次遭到破坏。(2020山东卷第24题)9.(9分)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通过禁止或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大有机肥的应用,对土壤生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某土壤中部分生物类群及食物关系如图所示,三种农业模式土
壤生物情况如表所示。(1)土壤中的线虫类群丰富,是土壤食物网的关键组分。若捕食性线虫为该土壤中的最高营养级,与食细菌线虫相比,捕食性线虫同化能量的去向不包括___________。某同学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其判断依据是___
________。(2)取样深度不同,土壤中生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由表中数据可知,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最高的农业模式为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3
)经测定该土壤中捕食性线虫体内的镉含量远远大于其他生物类群,从土壤生物食物关系的角度分析,捕食性线虫体内镉含量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4)植食性线虫主要危害植物根系,研究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后土壤中植食性线虫的数量减少,依据图中信息分析,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__。(2020天津卷13题)10.(10分)鬼箭锦鸡儿(灌木)和紫羊茅(草本)是高寒草甸系统的常见植物。科研人员分别模拟了温室效应加剧对两种植物各自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见下图。据图回答:(1)CO2浓度和温度都会影响光合
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CO2转变为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体现了植物在生态系统________和________中的重要作用。(2)本研究中,仅CO2浓度升高对两种植物的影响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仅温度升高对两种植物的影响分别为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3)两个实验的C2T2组研究结果表明温室效应加剧对两种植物各自生长的影响不同。科研人员据此推测,在群落水平,温室效应加剧可能会导致生活在同一高寒草甸中的这两种植物比例发生改变。为验证该推测是否成立,应做进一步实验。请给出简单
的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推测成立,说明温室效应加剧可能影响群落________的速度与方向。(2020全国Ⅲ卷第31题)11.(9分)假设某种蓝藻(A)
是某湖泊中唯一的生产者,其密度极大,使湖水能见度降低。某种动物(B)是该湖泊中唯一的消费者。回答下列问题:(1)该湖泊水体中A种群密度极大的可能原因是(答出2点即可)。(2)画出该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3)假设该湖泊中引入一
种仅以A为食的动物(C)后,C种群能够迅速壮大,则C和B的种间关系是。(2018全国Ⅲ卷第32题)12.(10分)下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生活垃圾中的(填“有机物”或“无机物”),生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属于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
的作用是(2)根据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若要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在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可概括为3个方面,即(3)有机肥在土壤中经分解、转化可产生NO3-,通常植物根系对NO3-的吸收是通过完成的。知识点19生态系统1.A2.B3.D4.A5.(1)协
同进化(或答共同进化)(2)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6.(1)生产者固
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大部分都损失了,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较少(2)甲对顶级肉食性动物的恐惧程度比乙高,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后甲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3)大型肉食性动物捕食野猪;野猪因恐惧减少了采食7.(
1)低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或不受损害的能力(2)改善了土壤结构;培育了土壤微生物;实现了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分解者(3)种植能吸收这些金属元素的水生植物,再从植物中回收金属8.(1)分解者(2)在浅
水处栽植荷花、芦苇、菖蒲等多种植物(3)有;鱼和鸟都是消费者,若该生态系统中没有它们的捕食对象,它们是无法生存的;该生态系统中必定存在它们的捕食对象,即建立了新食物链或恢复了原有食物链(4)排污、钓鱼、随意放生;及时清除生长过多的水生植物,清理植物残体、枯枝落叶9.(1
)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土壤是由各类土壤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2)垂直有机农业生物组分多,食物网复杂程度高(3)镉随着食物链的延长逐渐积累(4)长期施用有机肥后腐生细菌增加使食细菌线虫增加,引起捕食性线虫增加,植食性线虫因被大量捕食而减少,减少量多于其因植物根
系增长而增加的量10.(1)物质循环能量流动(2)促进两种植物生长抑制鬼箭锦鸡儿生,促进紫羊茅生长(3)将紫羊茅与鬼箭锦鸡儿种在一起,比较温室效应加剧前后相对生物量的变化演替11.(1)①该湖泊中N、P等元素过多②湖
泊中以蓝藻为食的消费者(B)数量过少(2)(3)竞争12.(1)有机物将动植物遗体及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2)分解者的分解效率,生活垃圾的成分,分解者的培养条件。(3)主动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