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百师联盟(山东卷)2021届高三上学期12月一轮复习联考(四)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x,共(16)页,241.80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6c6522d9c583b00260917f3522adde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百师联盟(山东卷)2021届高三上学期12月一轮复习联考(四)生物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细胞具有一定的结构,这些结构和其功能相适应。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骨架对维持真核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起重要作用B.人体成熟红细胞核孔数目的减少使核质间物质交换的效率降低C.真核细胞内的线粒体会因不同部位需求能量的变化而发生移动D.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中可能有纤维素或蛋白质等物质2.植物
生长调节剂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下列相关叙述符合实际的是A.茄子,尖椒开花期连逢阴雨,可喷洒适宜浓度的NAA防止减产B.适宜浓度的2,4-D可用于清除农田中的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C.为使瓜果提早上市,可先对瓜果喷施脱落酸,然后进行套袋处理D.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芦苇
、水稻等作物能增加经济效益3.种群是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河边的柳树、青草分属两个种群,它们都是进化的基本单位B.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的分布是均匀的或随机的C.每个种群都可以根据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
预测其数量的变化D.种群是由具有特定关系的个体组成的整体,具备个体不具有的特征4.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形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形增长(如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曲线乙表示蒙古兔种群增长曲线,E点后种群中衰老个体的
数量将基本维持稳定B.图中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数量增长最快C.若曲线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因为其中有死亡的醇酵母菌个体D.K值具有物种特异性,所以东方田鼠的种群增长曲线在不同环境下总是
相同的5.调查种群密度在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描述中与实际不符的是A.调查种群密度常用估算的方法,如样方法、灯光诱捕法、标志重捕法等B.麦田里蚜虫分布不均,取样数值偏差太大,不宜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C
.调查褐家鼠的种群密度时,可用标志重捕法,所做标记不应影响其被捕几率D.用血细胞计数板统计酵母菌种群密度时,只计数小方格内的菌会使数据偏小6.下表所示为研究人员对某地区长毛兔种群进行调查的数据结果。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亚A.调查该长毛兔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标记
物不能轻易脱落B.根据以上数据判断,该长毛兔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C.该种群性别比例在不同组别明显不同,说明调查数据失真D.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除种群特征外,还有环境因素7.下图表示草原上某草原兔种群数量的变化(K表示种群在无天敌时的环境容纳量)。草原兔天敌
在某时间点迁入该草原,请判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食物、空间、气候、天敌等因素会引起K值的改变B.据图判定,天敌迁入的时间点最可能是d点C.天敌使草原兔生存阻力加大,不利于它的进化D.有天敌时,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将在K1~K2之间8.亚洲鲤鱼是美国人对青鱼、草鱼、鳙鱼、鲢鱼、鲫鱼及
鲤鱼等原产亚洲的鲤科鱼类的通称。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自中国引进亚洲大鲤鱼,目的是控制池塘里过多的浮游植物和微生物,改善水质。亚洲鲤鱼的适应性较强,随着数目的增多,已危害当地生态环境。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的
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引进外来物种就会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B.亚洲鲤鱼在美国天敌稀少才造成灾害,所以引进外来物种时要同时引人它的天敌C.亚洲鲤鱼跟美国南方池塘的原生鱼类争夺食物和空间,造成本地物种的大量死亡D.解决外来物种入侵最
好的办法就是充分发挥当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9.长瓣兜兰姿态美观,花形优雅,为观赏花弃之上品,其花瓣基部长有形似蚜虫的小突起,能吸引昆虫前来助其传粉。某种雌性食蚜蝇(其幼虫以蚜虫为食,雌蝇一般会将卵产在蚜虫的附近)受长瓣兜兰花瓣基部突起吸引,也会前来产卵,但长瓣兜兰不能为食蚜蝇幼虫提供营养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长瓣兜兰和蚜虫、食蚜蝇幼虫和蚜虫之间都是捕食关系B.食蚜蝇将卵产于长瓣兜兰,其幼虫寄生在长瓣兜兰花瓣处C.长瓣兜兰给食蚜蝇传递物理信息,促进了食蚜蝇种群的繁衍D.食蚜蝇对产卵地的选择、长瓣兜兰突起的形成都是进化的结果10.群落的结构广义上包括群落的
种类组成、物种的数量特征、物种多样性,种间关系以及群落内生物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分化或配置。根据以上信息及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春天草原返青,秋天草木枯黄,这些都不属于广义群落结构的范畴B.农田、鱼塘、园林等群落结构
的形成过程中,人为因素起着重要作用C.当群落演替到顶极群落时,群落的种间关系、空间结构保持相对稳定D.群落的结构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处于动态变化中11.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正确的是A.土壤中的小动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作用,形
成一个群落B.在不同时间对同一地块取样,调查结果一般不会有区别C.实验时不能忽略不知名称的小动物,应记录它们的特征D.对活动能力较强的土壤小动物,应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12.为调查某池塘的鲫鱼数量,调查人员进行了捕捞,第一次捕获鲫鱼108条,第二次捕获94条,其中18
条有标记。调查人员根据以上数据估算的结果和实际数量相比出现了很大偏差。以下分析判断正确的是A.两次捕获的样本太小,导致估算数据小于真实数据B.若第二次捕获引起鱼死亡,会直接影响估算的结果C.根据以上数据能准确判断该鲫鱼种群的数目变化趋势D.两次捕捞所用鱼网应相同,网眼太大会降低估算数据"清沟冷
冷流水细,好风习习吹衣轻。四邻蛙声已合合(象声词),两岸柳色争青青。以下对A.流水、清风、蛙和柳树都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B.水声、风声、蛙声、柳色都能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C.黑斑蛙分布不一、杨柳高矮不同都体现了群落的空间结构D.诗中
鸣蛙青柳带来的美感是生物多样性价值的体现14图甲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单位为103kJ/(m²˙y)】流动过程示意图,、AB、C、D代表不同类型的生物;图乙表示该区域发生大规模火灾后某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中A、B、C、D组成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
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渠道B.甲图中所含食物链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占自身同化能量的比值为16.7%C.图乙AB段决定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食物短缺造成出生率降低D.据图乙分析,工作人员及时采取了就地保护措施,为图乙所示生物提供了生存机会15.农业的创新发展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
途径。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培育推广高产抗逆新品种,有利于提高农田产出,提高效益B.大量喷洒农药除虫、除草,减小了劳动强度,应该一直坚持C.收割玉米时,秸秆直接粉碎还田,提高了人们对能量的利用率D.多种作物混种,
农田可脱离人们的干预,有效提高产量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它们之间可通过协同、拮抗等方式共同实现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如图表示GA(赤霉素)、ETH(乙烯)CTK(细胞分裂素)和IAA(吲哚乙酸)的关系("+"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GA、CTK和IAA通过协同作用共同促进植物生长B.GA可通过抑制IAA氧化酶的活性来降低IAA浓度C.IAA作用的两重性可
能与ETH有关D.束缚态IAA能维持植物体内IAA含量的相对稳定17.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有着一定的结构和功能,能维持一定的稳定性。下列叙述中正确A.赤狐听觉灵敏,能捕食1米积雪下的田鼠,离不开物理信息的传递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以负反馈调节为基础的自我调节能力密切相关C.营
养结构越简单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低,恢复力稳定性越高D.保护森林就是要控制人类活动对它的干扰,使其结构与功能相协调18.某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渐形成的,该湿地由近水边到岸边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湿地核心区等区域,如下图1所示。研究人员统计了近水缓冲区和湿地核心区的植物盖度
(表示植被的茂密程度),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根据题意判断,该湿地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B.近水缓冲区群落能代表湿地核心区群落形成的早期状况C.芦苇在该湿地的分布体现了该湿地群落水平
结构上的差异D.人类的活动加速了该湿地群落向陆地群落演替的进程19.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低碳经济越来越成为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经济模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容易引
发温室效应B.岩石圈碳酸钙中的碳可直接参与碳循环,大气中的CO2能被同化进入生物群落C.碳循环中,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大气的途径只有微生物的呼吸作用D.缓解温室效应的方法包括节能减排、开发利用新能源、保护环境、植树造林等20..下丘脑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和内分泌调
节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下列有关判断有误的是A.寒冷刺激直接作用于下丘脑使其分泌激素作用于甲状腺,进而使机体增加产热B.下丘脑参与血糖平衡调节时,体现了激素调节的反馈调节和分级调节的特点C.内环境渗透压升高可刺激下丘脑某部位产生兴奋并沿神经传至大脑皮层引起渴觉D.下丘脑既能分
泌激素,也能调节体温、节律和水盐平衡等生命活动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题,共55分。21.(8分)"放牧促进"是指一种食草动物的放牧活动能改善另一种食草动物的食物供应的现象。非洲的塞伦盖蒂草原拥有大量的不断迁徙的有蹄类食草动物,进食时它们对草的部位选择不同,斑马主要吃草
的茎和鞘,几乎不吃叶子,角马则吃鞘和叶子,汤姆森瞪羚则吃前两者未吃的牧草和两者吃剩的牧草。实验分析发现,牧草茎含大量木质素,蛋白含量低;而叶则相反,蛋白质的比例较高。另据调查表明,草被角马采食过后,反而生长地更快,使产量增高。在角马
迁走后的一个多月,汤姆森瞪羚迁入,它们喜欢集中在原来角马吃食过的地方吃草,对未被角马采食过的草地不感兴趣。结合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以上信息中最能体现"放牧促进"的事例是∶。(2)上述食草动物的采食行为,这有利于_____(选填"减
弱"或"增强')它们对食物的竞争。(3)斑马不是反刍动物,它的胃结构简单体积庞大,一天中需要采食大量牧草,根据题中信息分析,原因是。(4)根据以上信息判断,食草动物吃草必定会导致草地生产力降低的观点是_(选填"错误
"或"正确")的。这启示我们,对生态环境的利用、开发要。22.(12分)藏羚羊是中国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在海拔3700~50米的青藏高原,主要以禾本科和莎草科的植物为食,天敌有狼、棕熊、鹰、秃鹫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种群密度是
种群最基本的_特征,要较准确地估算藏羚羊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2)从保持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我国保护藏羚羊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多样性和多样性(3)某研究团队对甲、乙、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图中Ⅰ、Ⅱ、Ⅲ、Ⅳ分别对应大(5~8龄)中(3
-5龄),小1~3龄)幼(0~1龄)四个年龄等级(藏羚羊最长寿命8年左右)。则图1中甲的年龄结构组成类型为,预测此后一段时间___(选填"甲""乙"或"丙")种群藏羚羊数目将保持增长。(4)某草原中藏羚羊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R=出生率/死亡率)如图2,据图分析,曲线a~b段藏
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为(选填"增加"或"减小"),c~d段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为(选填"增加"或"减少")。除题图中因素外,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内部因素还有___等。为更好地保护藏羚羊的种群数量,请提出保护藏
羚羊的合理化建议∶__(至少答出两项)。23.(12分)休闲农庄以生态农业为轴心,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等各种产业相互依存,构成互为资源的、完善的循环经济产业系统。图甲是某生态系统结构简图,图乙是能量流经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
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分解者分别是____(2)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鱼、蟹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____,C表示__,原本散失掉的能量____(用字母表示)经过沼气池发酵得以被人类利用。(3)图甲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4)农业生产中通常不会直接
将禽畜粪肥施用到土地中,而是常用沼渣沼液给作物施肥,原因是_(写出两条)。(5)该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具有的优点有_24.(11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会产生深远影响,不合理的干预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甚至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而合理干预可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生态系
统的稳定性。科研人员对"人类旅游对某自然风景区生态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研究。请回答问题∶(1)风景区内的植被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2)生态系统是___的统一整体,其功能是_。(3)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恢复风景区的自然景观,专家提出要进行垃圾分
类。除此之外,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你还可以提出哪些举措恢复风景区的自然景观?__(至少一项)。(4)通过以上信息,试从群落演替的角度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_。25.(12分)已知果蝇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体色黄色(B)对黑色(b)为显性,翅型长翅(C)
对残翅(c)为显性,刚毛(D)对截毛(d)为显性。已知红、白眼性状和刚、截毛性状伴性遗传。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有人认为,XY型性别决定就是XY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共同决定性别类型。这种说法__(
选填"正确"或"错误"),加以解释为_(2)当基因型为BbCc的两只果蝇进行杂交时,子代出现了黄色长翅∶黄色残翅∶黑色长翅∶黑色残翅=5∶3∶3∶1的特殊分离比,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答出两点)。
(3)若让某白眼截毛雌果蝇与纯合的红眼刚毛雄果蝇进行杂交,子一代中雄果蝇表现为白眼刚毛,雌果蝇表现为红眼刚毛。这一结果说明___。试写出该杂交的遗传图解。百师联盟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四)新高考卷生物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1.B【解析】
细胞骨架是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具有维持细胞形态,可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作用,A正确;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B错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所以它形成
的囊泡中有纤维素,动物细胞的高尔正确2.A【解析】授粉时节,连遇阴雨天会影响传粉,对只需要收获果实而不需要种子的作物来说,喷施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如NAA,可有效避免减产,A正确;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利用高浓度2,4-D作除草剂,
可抑制农田中的双子叶杂草,B错误;喷施脱落酸不能催熟,C错误;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用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芦苇、水稻等植物,可使植株增高,对芦苇而言会增加收益,但对水稻而言,植株过高,植株易倒伏,经济效益不会增加,D错误。3.D【解析】柳树、青草包括多个物种,不是种群,A错
误;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的分布有多种类型,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等,B错误;有些种群没有性别比例,C错误;种群由个体组成,组成种群的个体不是简单的加和,个体之间通过多种关系形成整体,具备了个体不具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等,D正确。4.A【
解析】若曲线乙表示蒙古兔种群增长曲线,E点后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基本相等,衰老小,C点之前种群数量较少,环境阻力较小,B错误;通过镜检统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原因可能是取样时没有混匀等,酵母菌个体死亡会使镜检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高,C错误;种群数量受环境变化影响,生存条件不同时,环
境容纳量不同,种群增长曲线也会有区别,D错误。5.B【解析】调查种群密度时,除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用逐个计数的方法外,多用估算的方法,针对不同的种群,可用样方法、灯光诱捕法、标志重捕法等,A正确;小麦蚜虫活动能力差,活动空间小,可采用样方法调查,确定样方时要随机取样,保证样方
的代表性,B错误;标志重捕法成立的前提是动物两次被捕几率相等,所以标记时尽量做到不影响动物的生存机会,C正确;用血细胞计数板统计酵母菌密度时,应统计小方格内的菌和相邻的两条边线及顶角上的菌体,只统计小方格内的菌会使数据偏小,D正确6.C【解析】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记物
脱落,会导致结果出现偏差,A正确;根据题中信息,长毛兔幼年组和亚成年组有65只,成年组有32只,前者大于后者,属于增长型种群,B正确;性别比例在动物的不同年龄段有区别是正常现象,不能据此判断数据失真,C错误;环境因素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从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
D正确。7.A【解析】环境容纳量(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受食物、空间、气候,天敌等因素的影响,A正确;d点时种群数量已经减少且环境容纳量降低,说明阻力在d点之前已加大,所以最可能是在d点之前天敌已入侵,B错误;天敌和草原兔在捕食和被捕食的过程中共同进化,C错误;天敌入侵一段时
间后,野兔的种群数量在K2~K3之间波动,因此有捕食压力时野兔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在K,~K;之间,D错误8.C【解析】很多时候引人外来物种是必要的,但在引入以前对其利弊要充分评估,对其带来的生态影响要做好充分的防范,避免盲目引入,A错误;亚洲鲤鱼在美国泛滥的原因主要是其适应性强,当地几乎没有
天敌也是重要原因,但引入外来物种的天敌要考虑其可能不只捕食引入的物种,而捕食当地的原有物种,带来更大的损失,B错误;外来物种的危害主要就是跟当地物种争夺食物和空间,影响当地物种的生存,破坏生物多样性,C正确;解决外来
物种人侵的办法,只发挥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不够的,还要考虑间接价值等,D错误。供营养,两者不是寄生关系,B错误;雌性食蚜蝇看到长瓣兜兰花瓣基部形似蚜虫的小突起前来产卵,这个过程中长瓣兜兰给食蚜蝇传递了物理信息,但此
信息的传递并没有促进食蚜蝇种群的繁衍,C错误;食蚜蝇将卵产于蚜虫处,长瓣兜兰形成形似蚜虫的突起,都是生物的适应性特征,是经长期进化形成的,D正确。10.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春天草原返青,秋天草木枯黄,这是群落在时间上的配置,属
于广义群落结构,A错误;人为因素对农田、鱼塘、园林等群落起到重要的影响,B正确;C正确;由于环境要素的影响以及群落内各种因素的变化,群落的结构是动态变化的,D正确。11.C【解析】土壤中的小动物虽包括很多物种,但没有涵盖土壤中所有生物,它们既不是一个种群,也不是一个群落,A错
误;同一地块中的土壤中小动物,在不同时间取样,结果会有不同,B错误;统计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对于不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C正确;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D错误。12.
D【解析】两次捕获的鲫鱼数量较小,存在偶然性,会使实验误差较大,但不能确定估算数据小于真实数据,A错误;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的鱼部分死亡,只要将死亡个体包括在内,仍可按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计算,不会影响算结果,B错误;根据题干提供数据能估算鲫鱼当前的种群数量,因为没有性别比例及年
龄结构方面的数据,不能判断该种群的数目变化趋势,C错误;若捕鱼用的渔网网眼太大,会有部分鱼不再估算范围内,导致种群密度的估算值偏小,D正确13.D【解析】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选项中流水、清风、蛙都不是生产者,A错
误;水声、风声、蛙声、柳色都属于物理信息,信息能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是概括而言,并不代表任何一种物理信息都能影响,B错误;群落的空间结构是群落中的不同种生物在空间的分布,黑斑蛙的分布位置、杨柳树的高矮分
别是同一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不是群落的空间结构,C错误;蛙声合合,柳色青青,一动一静,一声一景,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正确14.B【解析】据图分析,A为生产者,B和D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食物链(网
)中一般不包括分解者,A错误;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16+2=18【103kJ/(m²·y)】,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18×100%=16.7%,B正确;AB段表示火灾后该动物数量骤减,决定其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死亡率和迁出率,C错误;据图乙"野外回放"可知,对该生物采
取了易地保护,D错误。15.A【解析】高产抗逆新品种的推广,有利于提高农田的产量,提高效益,A正确;大量使用农药,导致生物的抗性增强,而且污染环境,不可持续,B错误;秸秆直接还田,能量的利用率并没有提高,C错误;即使作物混种,农田的抵抗
力稳定性依然不高,依然离不开人们的影响干预,D错误。16.ACD【解析】由图分析知,GA,CTK和IAA均可促进生长,三者表现为协同作用,A正确;GA能抑制IAA氧化酶的作用,进而抑制IAA分解成氧化产物来提高IA浓度,B错误;IAA浓度升高会促进ETH的合成,抑制生长,IA
A两重性与ETH有关,C正确;束缚态IA与IA能相互转化,因此束缚态IAA具有平衡植物体内IAA水平的作用,束缚态的IA对维持植物体内IAA的浓度有重要作用,D正确。17.ABD【解析】1米深的积雪阻碍了赤狐的视力,也阻断了化学物质的传递,赤狐耳较大,听觉灵敏,能发现积雪下的猎物,靠的是声音传
递,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而负反馈是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正确;营养结构越简单的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往往就越低,而恢复力稳定性的高低除和自身营养结构有关
外,还和自然环境因素有关,C错误;保护森林,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是要控制人类对它的干扰,保证其结构与功能的协调,D正确。18.D【解析】根据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定义,结合题干信息"某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渐形成的"可以判断该湿地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A正确;近水缓
冲区所处的环境是河流的泥沙环境和湿地核心环境之间,可以代表湿地核心区群落形成的早期状信息及题图无法得出"人类的活动能加速该湿地群落向陆地群落演替的进程"的结论,D错误。19.AD【解析】近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化石燃料大量
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的CO2浓度增加,引发温室效应,A正确;岩石圈碳酸钙中的碳不能直接参与碳循环,碳循环时,碳主要以CO,的形式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B错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都能释放CO2,C错误;减缓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
烧、节约能源、开发利用新能源、保护环境、植树造林等,D正确。20.AB【解析】寒冷刺激使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传递至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然后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再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机体组织细胞加
快物质氧化分解,增加产热,A错误;血糖调节体现了明显的反馈调节特点,没有体现出分级调节的特点,B错误;内环境渗透压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兴奋并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上行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C正确;调节水盐平衡、节律、体温的主要中枢在下丘脑,D正确。21.(8分)(1)角马采
食草地后,改善了汤姆森避羚的食物供给(2分)(2)减弱(1分)(3)斑马的食物营养价值低(且斑马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较差),需通过大量吃草来补偿(2分)(4)错误(1分)适度,合理,协调好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分)【解析】(1)根据题
意,角马采食草地后,改善了汤姆森瞪羚的食物供给,这是放牧促进。(2)三种动物取食时选择草的不同部位,这样有利于减弱它们对食物的竞争。(3)根据题意分析,斑马主要吃草的茎和鞘,食物的营养价值低,斑马不是反刍动物胃简单而大,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较差,因此需通过大量吃草来补偿。(
4)结合以上分析可知,过度放牧和停止放牧都会破坏草原,因此对生态环境的利用,开发要协调好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的开发和利用,但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22.(12分)(1)数量(1分)标志重捕法(1分)(2)遗传
(基因)(1分)物种(1分)(3)衰退型(2分)丙(1分)(4)增加(1分)减少(1分)迁入率和迁出率(1分)减少对藏羚羊的猎杀、保护藏羚羊栖息地、控制藏羚羊天敌数量、加强保护野生动物法制宣传等(2分)【解析】(1)种群密度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藏羚羊是动物,活动范围比较大,活动能力比较强,要调查其种群密度最合适的方法是采用标志重捕法。(2)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保护藏羚羊的
目的主要在于保护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3)分析柱形图可知∶图中Ⅰ、Ⅱ、Ⅲ、Ⅳ分别对应大、中、小、幼四个年龄等级,甲种群I>Ⅲ,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乙种群各年龄段的数目大致相等,属于稳定型种群,丙种群Ⅲ>Ⅳ>Ⅱ>Ⅰ,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4)由图分析,当藏羚羊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大于1
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藏羚羊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多;当藏羚羊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小于1时,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藏羚羊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少。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内部因素除题图中因素外还有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减少对藏羚羊的猎杀、保护藏羚
羊栖息地,控制藏羚羊天敌数量、加强保护野生动物法制宣传等都能更好的保护藏羚羊数量。23.(12分)1)农田中的植物(1分)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写"土壤中的微生物"也可以给分)(1分)(2)鱼、蟹同化的能量(1分)鱼、蟹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1分)a(2分)(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单向流动也得分)(2分)(4)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将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后,能被作物直接吸收(2分)(5)物质循环利用;能量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2分,合理的两项答案
即可给分)【解析】(1)农田中的作物、蔬菜可以固定太阳能,属于生产者;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分解粪便等,属于分解者。(2)已知A是摄入量,B就是同化量,A到E就是粪便量,D是呼吸消耗的能量,C是用于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F是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原本散失的能量包括ab两部分,但动物粪便到了沼气池,被微生物分解后释放的能量可以被人类用于取暖、发电等,但b是动物呼吸释放的能量,在这里没有被人类利用,(3)虽然在此生态系统中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但
仍不可能改变能量流动的特点。(4)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将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如果直接施用粪便,需要土壤中的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需要时间较长。(5)生态农业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能量的
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24.(1分)(1)生产者(1分)(2)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2分)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2分(3)合理补种本地物种;减少人们对风景区的干扰(其余合理答
案也得分,3分)(4)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3分)【解析】(1)风景区内的植被属于生产者。(2)生该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功能。(3)恢复风景区的举措可考从两方面
考虑,一是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如合理补种本地物种,增加物种丰富度,提高营养结构复杂程度;二是减少人们对环境的干扰。(4)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会产生深远影响,不合理的干预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甚至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例如土地荒
漠化。合理干预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例如生态农业的建立。可见,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25.(12分)(1)错误(1分)X与Y上的基因不都参与性别的决定(2分)(
2)F中有两种基因型的个体死亡,且致死的基因型为BCC和BBC;基因型为BC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不能受精)(答全得4分,答出一种情况得2分)(3)控制刚毛、截毛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控制红、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2分)(3分,基因型、表现型、符号各1分)【解析】(1)
XY型性别决定是指雄性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条异型性染色体,雌性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条同型性染色体。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决定性别,如果蝇的红、白眼基因。(2)当基因型为BCc的两只果蝇进行杂交时,子代出现了黄色长翅∶黄色残翅∶黑色长翅∶黑色残翅=53∶3∶1的特殊分离比,可推测果蝇体色
与翅型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正常情况下,BCc的两只果蝇进行杂交,子代出现4种类型且比例为9(1BCC.2BBCc,2BCC,4BbC)∶3(1CC,2bCc)∶3(1
BBe、2Bke);1(Mxc)根据子代出现4种类型且比例为5∶3∶3∶1,推测原因可能是∶若是某两种基因型致死,进一步分析可知应是基因型为BBCc和BCC的个体死亡;若雄性或雌性个体中的某种配子致死,例如基因组成为BC的雄配子或雌配子不能参与受精,则会让黄色长翅的比例下降4/1
6,而出现黄色长翅∶黄色残翅∶黑色长翅∶黑色残翅=5∶3∶3∶1的异常分离比。(3)让某白眼截毛雌果蝇与红眼刚毛雄果蝇进行杂交,子一代中雄果蝇表现为白眼刚毛,雌果蝇表现为红眼刚毛。据此推断控制刚毛,截毛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控制红、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若考虑这两对相对性状
,亲本的基因型为X"X"和X"Y",则子一代果蝇的基因型为X"x"和x"Y"。遗传图解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