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共(11)页,701.37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6aba41a14cdec21b1d9cfca00d8a83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重庆八中高2022级高二(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第3题、第5题、第11题、第16题、第17题各3分,其余题各2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1.《孟子》在评价孔子时曾说:“孔子进以礼,退以义,得之不得曰有命。”这表明先秦儒家主张A.与人相比,天最尊贵B.与天相比,人是中心C.命运面前,有所作为D.顺应自然,无为而治2.董仲舒认为,天意要大一统,皇帝受命
于天,各封国的王侯又受命于皇帝,大臣受命于国君;家庭关系上,儿子受命于父亲,妻子受命于丈夫。这一思想A.冲击了男尊女卑秩序B.迎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C.贯彻了敬天法祖观念D.强调血缘关系的重要性3.魏晋南北朝的士大夫流行“清谈”
,即不问现实政治,只讨论玄妙哲理,在行为上纵酒、不拘礼节,这股风潮一直持续到唐初。此种历史现象A.严重阻碍文学艺术发展B.说明佛道思想已是社会主流C.对儒家思想有双重作用D.导致社会道德水平严重滑坡4.学者研究发现,
由朱子开始,宋代的陆象山、明代的王阳明等,所有划时代的大思想家皆出自南方。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对有清一代的思想和学术具有深远影响的先觉者,亦同样是南方人。这说明南宋以后A.儒学在北方走向衰落B.南方人决定中国思想的动向C.理学发展成官
方哲学D.中国的文运大势在南不在北5.古代中国科技著作往往以“经”命名,如医药学的《黄帝内经》、《难经》、《本草经》,数学的《算经十书》,还有天文经、星经、茶经、水经等,在编写方式上也往往模拟经学的注
解方式。这反映了古代科技著作A.趋同化B.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C.经学化D.成为儒学发展的附庸6.梁武帝曾描述一幅书法作品:“疾若惊蛇之失道,迟若渌水之徘徊。缓则鸦行,急则鹊厉,抽如雉啄,点如兔掷。乍驻乍引,任意所为。或粗或细,随态运奇。”以下最符合这一描述的是A.
《仇锷碑》B.《会稽刻石》C.《松风阁》D.《自言帖》7.北宋绘画理论家韩拙在《山水纯全集》中认为,绘画创作要“明乎物理,度乎人事”,笔墨运用要“循乎规矩格法,本乎自然气韵”。这反映了当时山水画创作A.深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影
响B.反映理学思想的理念C.符合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D.追求写实的绘画风格8.不同的时代其文学的主流形式也有不同。下表信息可以说明A.不同地域流行不同的文学形式B.不同的文学形式之间互相影响时期两汉唐朝宋朝元朝明清文学形式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小说摘引群窈窕之华丽,嗟
内顾之所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我见了女子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C.我国文学发展呈现出平民化趋势D.小说是最受人们欢迎的文学形式9
.阅读下图,推动图一向图二转变的关键性人物是A.泰勒斯B.普罗塔哥拉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10.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从不同方面刻画了同一过程。”“同一过程”是指A.反对罗马教会的神权统治B.批判教会对
人性的束缚C.人文主义向理性主义转变D.推动资本主义萌芽发展11.1555年,《奥格斯堡和约》规定,德意志各地诸侯有选择自己的宗教的权利,从而确立了“谁的国家信仰谁的宗教”的原则,这是德意志的新教诸侯终于战胜旧教诸侯
的结果。据此可推知,德意志宗教改革A.“教随国定”使新教取得合法地位B.结束了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C.推动德意志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D.肯定了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12.洛克认为,“一个国家只能存在一种最高权力,那就是立法权,
而这个国家的其他权力都必须从属于立法权”。孟德斯鸠认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由此可见,两人学说的最大差异在于A.立法权由何种机关行使B.孟德斯鸠更加强调自由C.权力之间是否互
相制约D.是否赞成君主掌握权力13.1859年,《物种起源》出版,它全面阐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成为一部可以和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相媲美的伟大著作。这两部著作A.相继颠覆了宗教神学地位B.为人们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C.
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形成D.适应了自由资本主义的时代需求14.在19世纪的美国人看来,向西扩张既是美国的命运,也是上帝赋予美国人的责任。当时的哈德逊画派将美国西部描绘成杳无人烟的荒野,荒野之上的森林、草原、河流和山脉是上帝留给美国人的无主之地。由此可见,该
画派的作品A.体现现实主义流派的艺术特征B.描绘出美国西进运动的真实原因C.意在宣扬天赋人权的启蒙思想D.体现了宗教色彩与浪漫主义特征15.下表反映了清末民初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这一时期思想界1865年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
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1894年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1903年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1913年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
万不会维持。”A.反侵略逐渐成为共识B.对西方的学习不断深入C.盛行崇洋媚外的风气D.提倡学习西方政治制度16.1861年,冯桂芬提出乡董制度,各乡设立自治公所,乡董由民众直接投票选举产生,任期三年。“其有异绩殊誉,功德在闾里者”可以连任,任期内“有过者随时黜之”。乡董主要调停、
裁决民间争端,但不能行使地方官吏的职权。这一构想A.体现了中西融合的观念B.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C.附和了中体西用的思想D.旨在完善权力制衡体系17.新文化运动时期,王国维以近代西方实证科学方法“证史”,充分利用新
发掘的资料,如殷墟甲骨文、敦煌文书等,将它们与古器物、古文献资料相互印证,写出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周制度论》等史学名著。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开创了现代史学研究的新天地。作为个例,这可以说明新文化运动A.完全否定了传统史学观B.促进青年民族觉悟高涨C.促进了学术思想的解放D.促成了
文化的全面转型18.十月革命的消息传到中国,孙中山在《民国日报》发表文章“吾人对此近邻的大改变,不胜其希望也”,并提出“以俄为师”的口号。1923年8月,孙中山派出由蒋介石率领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访问苏联,考
察军事、政治和党务。这表明国民党A.正式与中国共产党合作B.以实现人民民主专政为己任C.革命指导思想不断丰富D.彻底放弃了效法美国的观念19.1963年9月3日,毛泽东在同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代表团的谈话中指出:“过去我们就是由先生把着
手学写字,从1921年党成立到1934年,我们就是吃了先生的亏……特别是1934年,使我们遭到了很大的损失。从那之后,我们就懂得要自己想问题。”这段话意在强调A.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是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B.中国的革命与建
设应排除所有外来因素的影响C.遵义会议是党探索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的起点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必由之路20.1980年3月,邓小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苏联搞社会主义,从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
算起,已经六十三年了,但是怎么搞社会主义,它也吹不起牛皮。我们确实还缺乏经验,也许现在我们才认真地探索一条比较好的道路”。邓小平意在说明A.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B.中国应该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C.社会主义建设要结合本
国国情D.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体上是失败的二、材料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其中21题15分,22题12分,23题15分,24题13分)21.(15分)儒学的一个显著特质是政治与伦理合二为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孔子通过对“德”的阐发重建礼的合法
性。……在尽可能维护周礼的前提下,儒家的“德礼体系”对周礼之精神进行了重新解释,改变了周礼以血缘、出身为标准分配社会资源和权力的原则,以内在之“德”取而代之,作为人能够配享礼乐的前提条件。周礼本来只施
行于贵族阶层,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孔子却“有教无类”,不但将包括周礼在内的礼乐文化传播给社会上的各个阶层,而且主张对民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按照周礼之“亲亲”原则,官员任用、人才选拔皆举“亲故”,孔子却主张
“举贤才”,最大程度地倡扬“贤贤”之原则。……可以说正是经过儒家的一番改革和重新阐释,德才成为礼的内在精神实质,礼治才成为德治的同义词。——王海成《德礼与道法:先秦儒、道“治道”的形成及异同》材料二董仲舒的尊君和大一统主张,最直接地反映了汉武帝时代中央集权帝国的政治需求。具体化为伦
理道德,便是“三纲”,以及“五常”。三纲五常对于整合社会不同阶层的价值观,对于农业社会人们的安身立命,提供了一个可资利用的行为规范和心灵归依。董仲舒认为儒家经典《春秋》包含了万事万物兴衰的道理,规范了政治秩序、人伦道德
。他把《春秋》的微言大义系统化,神化孔子和《春秋》,使儒学走上了宗教化的道路。——樊树志《国史概要》(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德治”对周代“礼治”的发展。(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新儒学中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
8分)2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和西方科学理论成果累加增长曲线(摘编自金观涛等《文化背景与科学技术结构的演变》)提炼图中信息(任选一个时间段或整体),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合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23.(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一近代知识分子不幸生活在一个内忧外患相交织的时代……从传统文化背景走出来的他们带有深深的传统烙印,勉力经世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自觉充当“社会良心”的角色,忧患意识又促使他们自觉入世,来自西方的冲击带给他们新的视野和人生体验。如曾
国藩、康有为等人,作为近代不同阶段上层知识分子的代表,从学术理论到个体人格的参与,从治经到探讨治国之术的递变,都反映了他们忧时匡世之心。——摘编自于淑敏《从人名符号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材料二“西化”的基本要义是向西方学习,即通过学习西方……以使自己达到如西方一样的先进社
会状态。从“西化”到“全盘西化”到“与国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正是通过这种互相之间取长补短的借鉴和对话,中国得以在近代化的历史中探寻到一条出路。——摘编自郑丽平《“全盘西化”思潮:一种现代化视角的解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知识分
子“入世”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西化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8分)24.(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欧洲经典建筑简介建筑名称及图片建造时间建筑风格及特点[德国]科隆大教堂1248年始建哥
特式建筑(流行于12-16世纪的欧洲)。科隆大教堂占地8000平方米,最高处约157米。教堂内部空间挑高又加宽,高塔直向苍穹,四壁装有描绘圣经人物的彩色玻璃,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情
感,被誉为哥特式教堂建筑中最完美的典范。[意大利]维琴察圆厅别墅1552年建成文艺复兴式建筑(流行于15-17世纪的欧洲)。维琴察圆厅别墅四面均用同样的大台阶通向户外,门廊装饰罗马式廊柱。建筑简洁大方,各
部分比例均称,构图严谨,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给人一种纯洁、端庄和高贵的美感,也有诗情画意。[意大利]圣卡罗教堂1641年建成巴洛克式建筑(流行于17-18世纪的欧洲)。圣卡罗教堂是位于罗马的天主教堂,建筑立面的
平面轮廓为波浪形,中间隆起,基本构成方式是将文艺复兴风格的古典柱式曲线化,同时添加一些经过变形的建筑元素,例如变形的窗、壁龛和椭圆形的圆盘等。教堂内部结构几乎没有一条直线,装饰主要以大理石和金箔为主,显示出天主教会的财富与权势。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3-17世纪欧洲建筑流行风格的演变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思想原因。(13分)重庆八中高2022级高二(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1—5:CBCDC6-10DBCCB11-15ACBDB16-20ACCDC21.(1)(共7分,任答3点即可得7分)用内心德行取代血缘出身,
为礼治提供合法性;倡导学术下移,传播礼乐文化;把道德和礼制结合起来,教化民众;贤德取代血缘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2)(共8分,任答4点即可得8分)积极影响:政治:适应了汉代维护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的需要。经济:推动古代小农经济
发展社会:整合社会的价值观念,有利于社会道德教化消极影响:维护君主专制,维护封建等级制度推动儒学走向神学化22.【答案】示例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5世纪左右西方科学理论成果优于中国中国(先秦—魏晋)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逐渐建立发展,科技为政治服务的色彩浓
厚,通讯技术、军事技术、体现皇权威严的皇宫建筑技术等发达,忽视理论建设。经济上,小农经济确立并占据主导地,封闭落后的小农经济不足以为科学理论研究提供充足的物质支持。思想上,中国科学的发展受儒学影响深远,科学研究的重
要动机就是满足国计民生和社会生活的需要,使得古代中国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而理论建设相对缺失。西方(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政治上,古希腊时期的民主政治为科技文化的繁荣奠定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经济上,奴隶制工商业发
展为科学理论研究奠定了经济基础,繁荣的商业贸易也刺激了人们探索发现的精神。思想上,西方人文精神起源中饱含对科学理性的追求,自然哲学的发展,亚里士多德等希腊先哲的研究都推动了科学理论的发展。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科学理论发展为西方近代科学的产生奠定基础。古代中国和西方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科学理论的发
展存在较大的差异,进而影响了中西方历史发展的进程。(选择公元5世纪-11世纪左右,公元12世纪—19世纪左右,或整体作中西方科学理论发展的比较并进行合理论述也可。)23.(1)原因: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实,内忧外患的
刺激;受传统儒学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知识分子自身的责任担当意识;受西方先进思想的影响。(7分)(2)作用:政治:促进民主制度代替封建专制制度,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经济: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民族
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文化:西方先进科技和文化传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马克思主义传播给中国革命指明新的方向;社会生活:传统陋习不断被废止,平等、自由等观念融入新式生活方式中(8分)24.演变特点:复古化;世俗化;自由化。(6分)思想原因:文艺复兴运动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发扬;人文主
义思想传播;宗教改革进一步削弱天主教会权威;天主教会为应对宗教改革的冲击,利用艺术征服人心。(每点2分,四点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