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浙北G2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7 页
  • 大小 1.304 MB
  • 2024-10-2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浙江省浙北G2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浙北G2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浙北G2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4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浙江省浙北G2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x,共(27)页,1.304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67c7783710231a83d30e43f9e1b435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浙北G2期中联考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生物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试卷和答卷。试卷5页,答卷1页,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本卷的答案必须做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3.请用钢笔或水笔将班级

、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分别填写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4.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

错选均不得分)1.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和比赛期间需要监测一些相关指标,下列指标中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呼吸酶B.尿素C.载体蛋白D.胃蛋白酶【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等组成

,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细胞内的成分也不属于内环境。【详解】A、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错误;B、尿素是代谢产物,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正确;C、载体蛋位于生物膜上,不属于内环境成分,C错误;D、胃蛋白酶位于胃液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故选

B。2.孕妇怀孕期间,身体浮肿的原因之一是胎儿从母体获得大量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母体血浆蛋白减少,从而导致()A.组织液回渗到血浆速率降低B.淋巴生成的速率降低C.淋巴循环受阻D.血浆渗入淋巴液的速率降低【答案】A【解析】【分析

】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之间的关系:1、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毛细血管壁有一定的通透性,正常情况下除血细胞和大部分血浆蛋白外,其他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2、淋巴液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毛细淋

巴管的功能是回收组织液,组织液中的一些物质一旦进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液,经过淋巴循环汇入血浆。3、淋巴液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也是单向的,淋巴液在左右锁骨下静脉处流入血浆。【详解】A、胎儿从母体中获得大量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会造成孕妇血浆中蛋白质含量

降低,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回渗速率降低,血浆中水分流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水肿,A正确;B、血浆渗透压降低,会导致组织水肿,组织液中的一些物质进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液,故淋巴液生成的速率加快,B错误;C、淋巴液经过

淋巴循环汇入血浆,淋巴循环并不会受阻,C错误;D、淋巴液能在左右锁骨下静脉处流入血浆,但血浆不能直接渗入淋巴液,D错误。故选A。3.下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①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B.二氧化碳浓

度大小关系是③>②C.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图中的②D.图中④的大分子可以流入⑤【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提供细胞赖以生存的条件,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组成,各组成成分之间能进行一定程度的物质交换。【详解】A、由图可知,图

中①为毛细血管壁细胞,其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A错误;B、由图可知,③为组织细胞,②为组织液,二氧化碳由细胞产生,从细胞经内环境排出体外,且由高浓度往低浓度运输,所以,二氧化碳分压大小关系是③>②,B正确;C、皮肤烫伤后,出现的水泡

内液体主要是组织液,②为组织液,C正确;D、图中④是淋巴液,⑤是血浆,淋巴液中的大分子可以流入血浆,D正确。故选A。4.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激素可以调节内环境稳态,也可以调节新陈代谢B.胰岛素的分泌受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这一调控轴的调节C.下丘脑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活

动相互联络的枢纽D.雄激素可以促进骨密度增加,增加蛋白质的合成【答案】B【解析】【分析】1、血糖调节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是升血糖的激素。2、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详解】A、激素起调节作用,可以调节内环境稳态,也可以调节新陈代谢,一般与受体结合传递信息,不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的物

质代谢和能量代谢,A正确;B、胰岛素的分泌受血糖及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的调节,不受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这一调控轴的调节,B错误;C、下丘脑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活动相互联络的枢纽,C正确;D、雄激素可以促进骨密度增加,增加蛋白质的合成,D正确。故选B。5.小鼠甲状腺的内分泌机能受机体内、

外环境因素影响,部分调节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TRH遍布全身血液,并定向作用于腺垂体B.低于机体生理浓度时的TH对TRH和TSH的分泌起促进作用C.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元的增殖、分化,以及突起和突触的形成D.给小鼠

注射抗TRH抗体后,机体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答案】B【解析】【分析】1、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

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2、甲状腺激素是胎儿和新生儿脑发育的关键激素。甲状腺激素促进神经元的增殖、分化,以及突起和突触的形成。在胚胎发育和婴幼儿时期,得到必要的甲状腺激素才能保证大脑正常发育。如果得不到,过了这个时期再

补给甲状腺激素,大脑也不能恢复正常。【详解】A、下丘脑分泌的TRH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与腺垂体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即定向作用于腺垂体,A正确;B、机体TH的浓度偏低,则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

作用减弱,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会增多,B错误;C、甲状腺激素是胎儿和新生儿脑发育的关键激素。甲状腺激素促进神经元的增殖、分化,以及突起和突触的形成。在胚胎发育和婴幼儿时期,得到必要的

甲状腺激素才能保证大脑正常发育,C正确;D、给小鼠注射抗TRH血清抗体后,TRH不能作用于垂体,最终导致甲状腺激素减少,机体产热减少,从而使机体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D正确。故选B。6.使用20V电压刺激某神经元轴突,使用多个灵敏电位计测出轴突各处的膜电位并制图。如图表示该轴突

的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神经系统中,神经冲动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B.同一时间细胞膜内侧Na+浓度,a处小于b处C.图中从左至右的过程表示动作电位形成和恢复的过程D.若改为30V电压刺激,a点高度、电位计偏转角度均不变【答案】D【解析】【分析

】神经冲动的产生: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

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详解】A、在神经系统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是电信号,A错误;B、据图可知,a处主要发生钾离子外流,是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是在

发生动作电位Na+内流后产生的过程,而b处维持外正内负的静息状态,所以a、b两处的间细胞膜内侧Na+浓度a大于b,B错误;C、结合图示箭头方向可知,图中从左至右的过程表示静息电位的恢复和形成过程,C错误;D、a点是动作电位的峰值,主要与细胞

内外的钠离子浓度差有关,故若改为30V电压刺激,a点高度、电位计偏转角度均不变,D正确。故选D。7.研究突触间作用关系时,进行如图1实验,结果如图2、3.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轴突1释放的递质为兴奋

性神经递质B.轴突1、2释放的递质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C.轴突2释放的递质抑制轴突1产生兴奋D.轴突1释放的递质能引起轴突2和神经元M发生电位变化【答案】D【解析】【分析】1、分析图甲,有2个突触轴突2与轴突1之间为一个突触,轴突1和细胞体构

成一个突触。2、图3的电位差值小于图2,所以图3情况下轴突1释放的神经递质量减少,导致Na+内流减少,电位差变化小。【详解】A、轴突1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引起Na+快速流入神经元M,使神经元M产生兴奋,故轴突1释放的递质为兴奋性神经递质,A正确;B、通过图2和图3可知,刺激轴突1可以起M形成动作电位

,刺激轴突2后再刺激轴突1,则M电位比图2降低,则可说明即轴突1、2释放的递质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B正确;C、通过图2和图3可知,刺激轴突1可以起M形成动作电位,刺激轴突2后再刺激轴突1,则M电位比图2降低,轴突2释放的递质抑制轴突1产生兴奋,C正确;D、轴突1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作用

于神经元M,不能作用于轴突2,D错误。故选D。8.如图为膝跳反射的示意图,其中a、b、c、d为神经元,e表示结构。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适宜强度刺激a后也能完成膝反射B.膝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C.适宜强度刺激神经元a,抑制性中间神经

元b没有动作电位D.该反射属于条件反射【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如图为膝跳反射的示意图,图中a为传入神经元,b是中间神经元,d以及c所在的神经元为传出神经元。【详解】A、反射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刺激神经元a,反射弧不完整,不属于反射,A错误;B、膝反射的

神经中枢位于脊髓,B正确;C、适宜强度刺激运动神经元a,抑制性中间神经元b也能检测到动作电位,此后神经元b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C错误;D、膝跳反射不需要高级中枢参与,是先天就有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D错误。故选B。9.如图

表示一健康成人的排尿反射过程示意图,膀胱壁有牵张感受器和逼尿肌等,尿道侧有尿道括约肌。当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尿排出,反之则不排尿。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脊髓,大脑皮层有控制排尿的高级反射中枢,能产

生尿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大脑尿意产生的信息传导路径为膀胱感受器→⑤→脊髓排尿中枢→①→大脑皮层B.图中膀胱受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副交感神经促进膀胱排空C.成人排尿活动受脊髓和大脑皮层的共同支配,体现了

分级调节的特点D.排尿时逼尿肌收缩会刺激膀胱壁牵张感受器,使逼尿肌持续收缩,体现了负反馈调节的特点【答案】D【解析】【分析】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脊髓的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调控。据图分析:⑤是传出神经,④是传入神经。【详解】A、图中的

⑤所在神经纤维上有神经节,由此判断⑤为传入神经元,由此可知大脑尿意产生的信息传导路径为膀胱感受器→⑤传入神经→脊髓排尿中枢→①上行传导束→大脑皮层,A正确;B、图中膀胱受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副交感神经使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

舒张,完成排尿过程,促进膀胱排空,B正确;C、成人排尿活动同时受到脊髓低级神经中枢和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支配,体现了分级调节的特点,C正确;D、排尿时逼尿肌收缩会刺激膀胱壁牵张感受器,使逼尿肌持续收缩,体现了正反馈调节的特点,D错误。故选D。10.恒温动物能够在一定范围内随外界温度变化调整自

身产热和散热,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一个人从0℃冷库中到35℃室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0℃环境中,骨骼肌战栗是非条件反射B.35℃以上出汗成了皮肤唯一有效的散热机制的的C.35℃环境中,血管舒张是通过神经调节来完

成D.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在下丘脑形成冷觉和热觉【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与散热处于动态平衡状态;(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

: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在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详解】A、寒冷环境时发生的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是一种非条件反射,可增加产热量,A正确;B、35℃以上出汗是唯一有效的散热机制,B正确;C、下丘脑通过自主神经系统作

用于血管,使血管舒张或收缩,因此血管舒张是通过神经调节来完成,C正确;D.、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而冷觉和热觉要在大脑皮层形成,D错误。故选D。11.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一种主要由肠道L细胞产生的激素。其受体激

动剂(GLP-1RA)是近年来的新型降糖药,能激活GLP-1受体,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并能够抑制肝糖原转化成血糖,延缓胃排空,通过中枢性的食欲抑制减少进食量。从而发挥降低血糖、减肥

等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GLP-1需通过血液的运输作用于靶器官B.使用GLP-1RA的个体,胰岛B细胞对血糖的敏感度更低C.GLP-1RA降低血糖的机理涉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D.GLP-1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时发挥拮抗作用

【答案】B【解析】【分析】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具有微量、高效、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特点。由题意可知,GLP-1可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有降低血糖、减肥等作用,而胰高血糖素作用为升血糖,二者为拮抗作用。【详解】A、GLP-1作为激素,其通过体液(包含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特

点,A正确;B、GLP-IRA能激活GLP-1受体,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故使用GLP-1RA的个体,胰岛B细胞对血糖的敏感度更高,B错误;C、GLP-IRA能激活GLP-1受体,以葡萄糖浓度依

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说明与体液调节有关,通过中枢性的食欲抑制减少进食量,说明与神经调节有关,C正确;D、GLP-1可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有降低血糖、减肥等作用,而胰高血糖素作用为升血糖,二者为拮抗作用,D正确。故选B。12.人工催化鲤鱼产卵采用注射垂体提取物,而不是

直接注射性激素的方法,理由A.垂体提取物中含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使性腺发育和生殖细胞形成B.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只能口服不能注射C.过多的性激素会抑制鲤鱼下丘脑和垂体的相关功能,最终使性腺退化D.垂体提取物中含有生长激素,可以使鲤鱼生长加快,提前进入繁殖期【答案】C【解析】

【分析】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而性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性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性激素的分泌。【详解】A、垂体可以分泌促性腺激素,能促使性腺发育和生殖细胞形

成,A错误;B、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可以口服,B错误;C、如果直接注射性激素,过多的性激素会抑制鲤鱼下丘脑和垂体的相关功能,最终使性腺退化,C正确;D、垂体提取物中含有生长激素,但生长激素是促进生长的,不会使鲤鱼提前进入繁殖期的,D错误。故选C。13.下列关于糖皮质激素的叙述,

正确的是()A.糖皮质激素可以降低血糖B.垂体细胞有糖皮质激素的受体C.糖皮质激素可以引起心跳加快、竖毛肌收缩等D.长期焦虑和紧张可引起糖皮质激素分泌减少、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答案】B【解析】【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糖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

H),促糖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作用于垂体,使垂体释放促糖皮质激素(ACTH),促糖皮质激素(ACTH)作用于肾上腺,使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糖皮质激素(GC)分泌减少,进

而维持激素含量的稳定。【详解】A、糖皮质激素可以使血糖升高,A错误;B、下丘脑分泌促糖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糖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作用于垂体,使垂体释放促糖皮质激素(ACTH),促糖皮质激素(ACTH)作用于肾上腺,使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

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糖皮质激素(GC)分泌减少,进而维持激素含量的稳定,B正确;C、肾上腺素可以引起心跳加快、竖毛肌收缩等,C错误;D、糖皮质激素分泌后,会抑制T细胞等淋巴细

胞的活化和细胞因子的释放,长期焦虑和紧张可引起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机体免疫功能降低,D错误。故选B。14.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组成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布最广的免疫器官是淋巴结,淋巴结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B.尿液以较低的pH和冲洗作用使多数病原体无法在尿道中生

存,这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青霉素能杀死多种细菌,属于特异性免疫D.免疫活性物质包含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都由免疫细胞产生【答案】B【解析】【分析】免疫系统的组成:①免疫器官:脾脏、胸腺、骨髓、扁桃体等;②免疫细胞:吞噬细胞

、淋巴细胞(T、B);③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等。【详解】A、分布最广的免疫器官是淋巴结,淋巴结是免疫器官的一种,免疫器官中骨髓是免疫细胞生成的场所,A错误;B、尿液以较低的pH和冲洗作用使多数病原体无法在

尿道中生存,属于保卫机体的第一道防线,这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正确;C、青霉素能杀死多种细菌是药物治疗,不属于免疫反应,C错误;D、免疫活性物质包含抗体(浆细胞产生)、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溶菌酶(大多数细胞均可产生)等,不

一定都由免疫细胞产生,D错误。故选B。15.如图为人体感染细菌后体内发生的免疫机制模式,图中大写字母表示细胞,小写字母表示物质,数字表示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A为抗原呈递细胞,B为辅助性T细胞

,F为B淋巴细胞B.图中a为细胞因子,c为抗体,每种细菌只能被一种抗体识别C.细胞D受到抗原的直接刺激便开始分裂分化D.图中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细胞A和G【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可知,图示过程为体液免疫过程,A为吞噬细胞,B为成熟的细胞毒性T细胞,C为

细胞毒性T细胞,D为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E为辅助性T细胞,F为B淋巴细胞,G能产生抗体,故为浆细胞,H为记忆B细胞,a、b均为细胞因子,c为抗体。【详解】A、图中A为吞噬细胞(抗原呈递细胞),可以呈递抗原,B为成熟的细胞毒性T细胞,F为B淋巴细胞,可以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

A错误;B、图中a为细胞因子,c为抗体,每种细菌上有多种抗原,因此可能被多种抗体识别,B错误;C、细胞D为记忆T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可以迅速分裂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C错误;D、图中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细胞B(成熟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细胞C(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D(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E(辅助性T淋巴细胞)、细胞F(成熟的B细胞)和细胞H(记忆B细胞),不能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细胞A(吞噬细胞)和G(浆细胞),D正确。故选D。16.甲、乙、丙

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从三组小鼠中各取一半分别输入T淋巴细胞,发现甲组免疫功能恢复正常,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另一半输入造血干细胞,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A.甲组胸腺被破

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丙组骨髓被破坏C.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D.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答案】A【解析】【分析】1、细胞免疫:细胞毒

性T细胞识别到被感染的宿主细胞后,增殖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靶细胞接触,将靶细胞裂解。2、体液免疫:病原体可以直接和B细胞接触,树突状细胞作为抗原呈递细胞,可对抗原进行加工、处理后呈递至辅助性T淋巴细胞,

随后在抗原、激活的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双信号刺激下,B淋巴细胞活化,再接受细胞因子刺激后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和病原体结合。【详解】参与体液免疫的淋巴细胞有T细胞和B细胞,参与细胞免疫的细胞有T细胞,甲组仅有体液免疫,输入造

血干细胞后,其细胞免疫功能也没有恢复,说明其骨髓正常,破坏的是胸腺;乙组输入造血干细胞后,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说明其胸腺正常,缺少造血干细胞,被破坏的是骨髓;丙组输入造血干细胞后,特异性免疫功能仍没有恢复,说明其骨髓和胸腺都被破坏了,因此,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A正确,BCD错误。故选A。17.研究人员发现病原体感染机体后,会导致白色脂肪组织中储存大量记忆T细胞,在机体受到再次感染时,可以发起快速强力的记忆应答反应,这表明白色脂肪组织除了储存能量,还是机体免疫

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某同学利用克隆属A和B进行如图所示实验验证白色脂肪组织中储存有记忆T细胞的结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抗原1和抗原2具有完全不同的空间结构,但都能引起小鼠发生特异性免疫B.实验鼠B不

患病可能与移植的脂肪组织中的记忆T细胞有关C.白色脂肪细胞虽然与免疫防御有关,但不属于免疫细胞D.实验鼠A产生记忆T细胞需要辅助性T细胞参与【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实验鼠A注射抗原1,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的记忆T细胞会储存在脂肪组织中,将脂肪组织移植到实验鼠B中,当其感染病原体(抗原

2)时会发生二次免疫反应因而不患病。【详解】A、实验鼠A注射了抗原1,使得脂肪组织中含有记忆细胞,将记忆细胞移植到实验鼠B,当注射抗原2,不患病,说明记忆细胞也能识别抗原2,即抗原1与抗原2应该是同一种抗原,A错误;B、实验鼠B不患病可能与移植的脂肪组织中的记忆T细胞有关,记忆T细胞快速增殖分化,

从而发生特异性免疫,B正确;C、白色脂肪细胞虽然与免疫防御有关,但不属于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是指T细胞、B细胞、吞噬细胞等参与免疫的细胞,C正确;D、实验鼠A产生的记忆T细胞是由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而成,该过程需要辅助性T

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参与,D正确。故选A。18.艾滋病是一种后天获得的免疫缺陷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发,潜伏期长达数年。HIV的模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HIV通过表面蛋白来识别辅助T细胞表面的受体侵入细胞/B.HIV侵入人体后

辅助T细胞迅速大量减少导致免疫力低下C.HIV逆转录酶是在宿主细胞的DNA指导下合成的D.HIV的遗传信息以半保留复制方式传递给子代【答案】A【解析】【分析】HIV为RNA病毒,潜伏期长达数年,HIV的遗传物质

是RNA,属于逆转录病毒。【详解】A、HIV通过表面蛋白可以特异性识别辅助T细胞表面的受体,并侵入细胞,A正确;B、HIV潜伏期长达数年,HIV侵入人体后,刚开始,免疫系统正常,辅助T细胞并不会迅速大量减少,B错误;C、宿主细胞并不含有指导逆转录酶合成的DNA

,逆转录酶是HIV自带的,C错误;D、HIV为逆转录病毒,通过其RNA逆转录为DNA再合成子代病毒的RNA,其遗传物质是RNA,为单链,半保留复制为DNA复制的方式,D错误;的故选A。19.从如图所示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单侧光照引起

生长素分布不均B.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上胚轴切段的尖端C.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D.生长素能促进上胚轴切段生长【答案】D【解析】【分析】1.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

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对于无关变量的控制,通常是相同且适宜。2.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为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发生在器官的幼嫩部位,在成

熟部位进行的是非极性运输,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转移,该过程不受光照的影响。【详解】A、分析图示实验,实验的自变量为琼脂块中是否含有生长素,因变量为上胚轴切段是否生长。实验中虽有单侧光,但未

能证明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A错误;B、实验中上胚轴切段没有尖端,未能证明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B错误;C、实验中未设置上胚轴切段倒置的实验组,因此不能证明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C错误

;D、实验自变量为琼脂块中是否含有生长素,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放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的切段生长,放置空白琼脂块的切段不生长,证明生长素能促进上胚轴切段生长,D正确。故选D。【点睛】20.唐代诗人曾用“先

春抽出黄金芽”来形容早春茶树发芽的美景。茶树经过整形修剪,去掉顶芽,侧芽发育成枝条。研究表明,外源多胺能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要消耗细胞释放的能量B.生长素主要在顶芽合成,细胞

分裂素主要在根尖合成的C.施用适宜浓度的外源多胺能促进侧芽发育D.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对侧芽的生长都起促进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顶端优势:植物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部位,并且侧芽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比顶芽强,所以就会抑制侧

芽的生长,表现为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去掉顶芽,没有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则侧芽生长素浓度降低,并在细胞分裂素作用下发育成枝条。【详解】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释放的能量,A正确;B、生长素主要

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而细胞分裂素合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B正确;C、从题干中“外源多胺能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和“去掉顶芽,侧芽在细胞分裂素作用下发育成枝条”的信息,可推知多胺具有解除顶端优势的作用,因而多胺有利于侧芽发育,C正确;D、高浓度的生长

素对侧芽生长起抑制作用,D错误。故选D。21.察两个关于生长素作用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乙图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DE段,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BD段B.若乙图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BD段,则Ⅱ处的生长素浓

度可能在F点以下C.生长素对Ⅰ、Ⅳ处的生长起促进作用,生长素对Ⅱ、Ⅲ处的生长起抑制作用D.若乙图中Ⅲ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AB段,则Ⅳ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EF段【答案】B【解析】【分析】1、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

浓度抑制生长。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根对生长素浓度最敏感,其次是芽,再次是茎。2、分析图乙:由于重力的作用,使生长素浓度Ⅰ处<Ⅱ处,Ⅲ处<Ⅳ处;但是由于根对生长素浓度更敏感,Ⅱ处浓度高导致该处生长受抑制,而茎的Ⅳ处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反而更快。即根的向地性能够体现

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茎的背地性未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详解】A、由于重力的作用,Ⅰ处的生长素浓度低于Ⅱ处的生长素浓度,但Ⅰ处生长快,若乙图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DE段,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应高于E点,A错误;B、若乙图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BD段,

Ⅱ处的生长素浓度高于Ⅰ处,并且生长速率比Ⅰ处慢,因此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F点以下,B正确;C、生长素对Ⅰ、Ⅳ处的生长起促进作用,生长素对Ⅱ处的生长起抑制作用,但是Ⅲ处生长素浓度较低,没有抑制作用,只是促进作用

较弱,C错误;D、若乙图中Ⅲ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AB段,Ⅳ处的生长素浓度应高于B点,并且生长速率也高于Ⅲ处,则Ⅳ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BD段,D错误。故选B。2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达尔文通过向光性实验证明了苗尖端产生了一种“影响”并向下传递B.波森·

詹森的实验证明了苗尖端向下传递的是一种化学物质C.拜耳提出了单侧光导致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的不均匀分布D.温特最早命名了生长素【答案】A【解析】【分析】1、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

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2、鲍森•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3、拜尔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4、温特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

长是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造成的,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1931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液中分离出具有生长效应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详解】A、达尔文认为胚芽鞘出现向光弯曲是因为胚芽鞘

尖端向下传递了某种影响,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A错误;B、鲍森•詹森在胚芽鞘的切面上放一个琼脂片,再将切下的尖端放上,并给予单侧光照射,植物弯向光源生长,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某种影响为一种化学物质,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B正确;C、拜尔切去胚芽鞘尖端并将

尖端放回切面的一侧,在黑暗中生长一段时间,发现胚芽鞘弯向放尖端的对侧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即拜尔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C正确;D、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

种化学物质。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温特将其命名为生长素,D正确。故选A。23.春化作用是指某些植物(如冬小麦)在生长期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低温后才能开花的现象。Vrn基因是抑制冬小麦开花的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低温可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从而调控植物的生命活动B.秋冬前冬小麦Vrn基因的表达水平较低C.春化作用是越冬植物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机制D.春天补种的冬小麦只会长苗不会结果【答案】B【解析】【分析】春化作用一般是指植物必须经历一段时间的持续低温才能由营养生长阶段转入生殖阶段生长的现象,我们把

这一现象称为春化作用。例如来自温带地区的耐寒花卉,较长的冬季和适度严寒,能更好的满足其春化阶段对低温的要求。低温处理对花卉促进开花的作用,因花卉的种类而异。【详解】A、春化作用是指某些植物(如冬小麦)在生长期需

要经历一段时间的低温后才能开花的现象,而Vrn基因是抑制冬小麦开花的基因,据此可推测低温的影响使得Vrn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进而促进了冬小麦的开花,据此可推测低温可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从而调控植物的生命活动

,A正确;B、秋冬前冬小麦Vrn基因的表达水平应该较高,接受低温处理后该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B错误;C、春化作用帮助植物度过低温逆境,是越冬植物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机制,对于植物适应生存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C正确;D、若春季播种冬

小麦,因为未经历一段时间的低温处理,未发生春化作用,可能只长茎叶不开花或延缓开花,最终表现为只会长苗不会结果,D正确。故选B。24.为研究生长素(IAA)和细胞分裂素(CTK)的作用特点及其对植物体生长的影响,研究小组对正常生长且生理状况一致

的①、②、③三组某植株幼苗分别进行如下处理:①组:对照组不做处理;②组:去除顶芽;③组:顶芽涂抹能影响生长素运输的三碘苯甲酸。实验处理第5天后②、③组侧芽开始萌发并在第9天后快速生长,在实验的第0、6、10天分别检测各组侧芽处的生长素(

IAA)和细胞分裂素(CTK)的含量,结果如图甲和乙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涂抹三碘苯甲酸和去除顶芽均可抑制生长素运输,促进侧芽萌发B.持续降低的内源生长素含量有利于该植株侧芽的萌发与生长C.IAA与CTK的比例可调控侧芽的萌发与生长,增大该比例有利于

侧芽生长D.推断三碘苯甲酸同时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素从顶芽往侧芽运输的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甲、乙可知,与第6天相比第10天植株体内的生长素含量增加,同时第9天后植株快速生长,这说明植株侧芽生长需要更多的生长素;生长

素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低于对照组,细胞分裂素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高于对照组,这说明去除顶芽和顶芽涂抹三碘苯甲酸都能促进侧芽生长,而三碘苯甲酸可抑制生长素的运输,从而降低侧芽处生长素的含量,增加细胞分裂素的含量。【详解】A、由分析可知,涂抹三碘苯甲酸可抑制生长素运输,促进侧芽萌发,

而去除顶芽并不是抑制生长素的运输,是减少生长素的产生,A错误;B、通过图甲分析可知,在第10天时植株体内的生长素含量比第6天的多,这说明侧芽生长需要的生长素增多,则持续降低的内源生长素含量不利于该植株侧芽的萌发与生长,B错误;C、由图甲、乙

分析可知,侧芽萌发时,IAA含量降低、CTK含量增多,IAA/CTK的比值减小;侧芽快速生长时,IAA含量增多、CTK含量降低,IAA/CTK的比值增大,因此IAA与CTK的比例可调控侧芽的萌发与生长,增大该比例有利于侧芽生长,C正确;D、由图甲、乙分析可知,三碘苯甲

酸可抑制生长素的运输,从而降低侧芽的生长素浓度,增加细胞分裂素的含量,但是由题干信息和结果不能推断出三碘苯甲酸同时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素从顶芽往侧芽运输的作用,D错误。故选C。25.下图表示光照持续时间以及暗期用不同光照(第3、4组分别用白光和红光,第5组先用红

光再用远红光)打断对植物开花的影响。据图可知下列相关分析合理的是()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光照处理及光照持续时间B.红光打断黑暗周期抑制短日照植物开花,可被远红光逆转C.短日照植物在日照时间少于临

界值时开花D.植物感受光周期刺激的部位在茎尖或者叶腋处【答案】B【解析】【分析】不同植物开花所需的日照长度是不同的,有的植物开花必须大于一定的日照时数(长日照植物),这个一定的日照时数称为临界日长;短日照植物的日照时数短于临界日长时,如果缩短日照长度则可提早开花,长日照植物在超过临界日长时则光照

越长开花越早。【详解】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光照、不同的光照处理、光照或黑暗的持续时间,A错误;B、由第4条和第5条信息中可知,红光打断黑暗周期短日照植物不开花,再加入远红光,短日照植物开花,B正确;C、由

第3条信息可知,当日照时间少于临界值时,短日照植物也未开花,故短日照植物必须是日照时间少于临界值,且必须连续黑暗,才可以开花,C错误;D、由题干信息不能得到植物感受光周期刺激的部位,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26.人工肾能部分替代真正的肾脏起作用。患者的血液在中空纤维

中向一侧流动,一种称为透析液的水溶液在中空纤维外向相反方向流动。血液中的小分子废物通过血液透析膜(中空纤维壁)进入到透析液中。血液从患者臂部或腿部的血管通路流入人工肾,经过人工肾得到净化后,又流回静脉(

见下图)。(1)人工制造的血液透析膜模拟了生物膜的____特性。(2)为了防止某些盐类等有用物质随着废物离开血液,透析液中的酸碱度和渗透压(溶液浓度)应与____中的基本相同,后者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的含量有关。透析液和血液以相反的方向运动的

意义:____。(3)血浆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说明内环境的稳态是____的。体检时,通过检查血浆的____两方面来预示机体是否处于健康状态。(4)内环境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①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____。【答案

】26.选择透过27.①.血液##血浆②.无机盐(和蛋白质)③.增加血浆和透析液的浓度差,有利于透析28.①.相对的②.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29.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解析】【分析】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调节活动,共同维

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包括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小问1详解】透析型人工肾中的血液透析膜模拟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这体现了生物膜的功能特性。【小问2详解】人工制成血液透析膜是半透膜,主要是透析血液中的尿素

,所以透析液中的酸碱度和渗透压均应与正常血液中的基本相同;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主要是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含量有关;透析液和血液以相反的方向运动的意义是:增加血浆和透析液的浓度差,有利于透析。【小问3详解】血浆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

化范围,说明内环境的稳态是相对的;通过检查血浆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pH等)两方面来预示机体是否处于健康状态。【小问4详解】内环境的作用是: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是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7.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启动三条调节途径:①血糖直接作用于

胰岛B细胞;②血糖作用于下丘脑,通过兴奋迷走神经(参与内脏活动的调节)支配胰岛B细胞;③兴奋的迷走神经促进相关胃肠激素释放,这些激素作用于胰岛B细胞。(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______调节。(2

)当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存在着不同的调节途径,这与胰岛B细胞的多种受体有关。根据题干信息,可被胰岛B细胞受体识别的信号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个)。(3)适量运动有益健康。一些研究认为太极拳等运动可提高肌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在

胰岛素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该激素能更好地促进肌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降低血糖浓度。(4)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答案】(1)神经—体液调节(2)葡萄糖、神经递质、(相关胃肠)激素(3)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4)激素等是通过体液运输的、作用时间比较长,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等【解析】【分析】血糖平衡调节:1、人体正常血糖

浓度:0.8~1.2g/L(低于0.8g/L:低血糖症;高于1.2g/L: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2、人体血糖的三个来源:食物、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三个去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蛋白质等。【小问1详解】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

兴奋体现了神经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可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浓度下降,体现了体液调节,故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小问2详解】由题干信息可知,血糖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故葡萄糖是被胰岛B细胞受体识别的信号分子;兴奋迷走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

则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作为信号被胰岛B细胞受体识别;相关胃肠激素释放出来可作用于胰岛B细胞,故相关胃肠激素可作为被胰岛B细胞受体识别的信号。【小问3详解】胰岛素可降低血糖浓度,其作用机理是促进肌细胞加

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小问4详解】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部分,则体液调节的特点有激素通过体液运输,由于需要运输到全身各处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故作用时间比较长、作用范围较广泛。【点睛】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

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28.人接触辣椒后,往往产生“热辣辣”或“烫口”的感觉,即把辣椒刺激和热刺激产生的感觉等同起来。在口腔或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中,存在对辣椒素敏感的受体——香草酸受体

,它们能被辣椒素或较高温度刺激激活。请回答下列问题:(1)吃辣椒后,辣椒素会与____结合,使感受器产生兴奋,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___形式传导。当兴奋传至____使人产生热痛的感觉。(2)夏天吃辣味火锅时人们会在大汗淋漓的同时面部发红,原因是

在下丘脑的____中枢作用下汗腺分泌加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以此增加____。此时人们常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吹低温空调和喝大量冷饮,在低温刺激下人体产生的肾上腺素和激素X增加;大量饮水导致激素Y分泌减少。激素X和激素Y的分泌均受下丘脑的调节,如图是下丘脑和垂体示意图,激素X的分泌与下丘脑___

_(A,B)处细胞有关,激素Y的分泌与下丘脑____(A,B)处细胞有关。激素Y作用部位是____。【答案】(1)①.(香草酸)受体②.神经冲动/电信号/局部电流③.大脑皮层(2)①.体温调节②.散热③.B④.A⑤

.肾小管和集合管【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在口腔或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中,存在对辣椒素敏感的受体--香草酸受体,所以人吃辣椒后,辣椒素会与香草酸受体结合,进行信息传递。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

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小问1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吃辣椒后,辣椒素会与香草酸受体结合,使感受器产生兴奋,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或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当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热痛的感觉。【小问2详解】夏季吃辣味火锅时人们会大汗淋漓同时面部

发红,原因是在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参与下汗腺分泌加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以增加散热;此时人们常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吹低温空调和喝大量冷饮,在低温刺激下人体产生的肾上腺素和激素X增加(甲状腺激素),以促进机体增加产热;大量饮水,会导致内环境渗透压降

低,引起激素Y(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甲状腺激素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均受下丘脑的调节,其中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与下丘脑B处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有关,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与下丘脑A处的神经内分泌细胞有关。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

器官是肾小管和集合管。29.恶性肿瘤往往先向淋巴结初始转移形成淋巴结转移瘤,再经淋巴结实现远端转移。科学家开展实验探索肿瘤初始转移的机制以及淋巴结转移对远端转移的影响。(1)正常情况下,原位瘤细胞转移至淋巴结会激

活NK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前者非特异性杀伤瘤细胞,后者则在辅助T细胞分泌的____的作用下,经____过程产生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瘤细胞。(2)将原位瘤细胞FO和淋巴结转移的瘤细胞LN6等量接种于同一健康小鼠体内进行研究,过程如

图。①已知FO和LN6的增殖能力无显著差异,图中结果说明____向淋巴结转移的能力更强。②红绿荧光蛋白检测可能存在差异,为排除这一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需增设一组实验,大致思路为____。(3)原位瘤细胞发生淋巴结转移后诱导机体释放的TGF-

β增多,TCF-β能促进调节性T细胞的增殖,加强后者对辅助T细胞的抑制作用。科研人员将不同类型的瘤细胞混合DT毒素(可清除调节性T细胞)接种于小鼠体内,检测瘤细胞的远端转移率为0。综合上述相关信息,请推测淋巴结转移可____(促进/抑制)远端转移。【答案】(1)①.细

胞因子②.分裂(增殖)分化(2)①.LN6②.对FO转入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对LN6转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重复上述实验(3)促进【解析】【分析】细胞免疫过程为,被病原体(如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被病原体(如病毒)感

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同时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

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小问1详解】辅助性T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加强免疫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在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下,经分裂(增殖)分化过程产生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

裂解肿瘤细胞。【小问2详解】①由图可知,每组小鼠的红色荧光细胞的百分比都比绿色荧光蛋白细胞的百分比高,FO和LN6的增殖能力无显著差异,图1结果说明LN6向淋巴结转移的能力更强。②为排除红绿荧光蛋白可能

存在的检测差异干扰实验结果,需增设一组实验,大致思路为对FO转入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对LN6转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重复上述实验。【小问3详解】据题意“原位瘤细胞发生淋巴结转移后诱导机体释放的TGF-β增多,TCF-β能促进调节性T细胞的增殖,加强后者对辅助T细胞的抑制作用”可知调

节性T细胞抑制辅助T细胞的作用。又根据“将不同类型的瘤细胞混合DT毒素(可清除调节性T细胞)接种于小鼠体内,检测瘤细胞的远端转移率为0”可推测,没有调节性T细胞时,辅助性T细胞可以抑制住瘤细胞的远端转移率。综合以上分析,瘤细胞发生淋巴结转移后,调节性T细胞作用加强,抑制辅助性T细

胞的作用,从而促进瘤细胞远端转移。30.露蕊乌头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但自然条件下其种子的萌发率极低。现以露蕊乌头种子为实验材料,设计一系列实验,探究赤霉素(GA)浸种对露蕊乌头种子破眠及萌发生理特性的影响。材料与用具:大小一致且饱满的露蕊乌头种子,不同浓度的GA溶液,蒸馏

水,滤纸,培养皿等。(要求与说明:培养过程中条件适宜,溶液配制及指标测量的具体操作不做要求)(1)为探究露蕊乌头种子萌发的最佳条件,开展实验一:①实验思路:将露蕊乌头种子在不同浓度的GA溶液中浸泡24小时

,然后置于垫有湿润滤纸的培养皿中,每皿放置若干粒。将所有培养皿分别置于不同条件下培养,共培养8天。第8天,统计各皿中_____,计算发芽率。②实验结果:浓度(mg•L﹣1)发芽率%条件012525050075010001

500光照7.013321.342.375.391.689.6黑暗24.331.733.061..789.795.794.0③实验结论:_____。.(2)为了进一步探究露蕊乌头种子的萌发机制,开展实验二:选取实验一中最佳

浸种条件测定萌发过程中第1、3、6天可溶性糖的含量(可溶性糖可满足种子萌发生长所需的营养)。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GA组萌发第1天没有显著差异,第6天差异最显著。请设计一个坐标,用柱状图表示上述实验结果_____。(3)分析与讨论:①种子萌发过程中,培养皿需垫湿

润滤纸,作用是_____。②种子萌发作用中与GA互相拮抗的植物激素是_____。③研究发现,种子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的活性提高而可溶性糖含量下降,请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答案】(1)①.发芽的种子数②.在设置的实验组别中,黑暗、10

00mg·L-1GA溶液(或者750~1500mg·L-1GA溶液)浸种为露蕊乌头种子萌发的最佳条件(2)(3)①.保证种子萌发时所需的水分,又不至于水分过多发生烂根现象②.脱落酸##ABA③.在α-淀粉酶的作用下淀

粉水解成可溶性糖的含量小于种子萌发过程中可溶性糖的消耗量【解析】【分析】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脱落酸:合成部位:根

冠、萎蔫的叶片等主要生功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小问1详解】①本实验要探究赤霉素(GA)浸种对露蕊乌头种子破眠及萌发生理特性的影响,自变量为不同浓度的GA溶液,因变量为发芽率,发芽率=发芽的种子数/全部种

子数×100%,需要在第8天,统计各皿中发芽的种子数,然后计算发芽率。②据表格可知,随着GA溶液浓度的升高,发芽率先增加后减少,与光照条件相比,相同GA溶液浓度下,黑暗条件下发芽率更高,表中黑暗、1000mg·L-1GA溶液(或

者750~1500mg·L-1GA溶液)浸种为露蕊乌头种子萌发的最佳条件。【小问2详解】据题意可知,本实验要进一步探究露蕊乌头种子的萌发机制,测定萌发过程中第1、3、6天可溶性糖的含量,自变量为处理天数,因变量为可溶糖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GA组萌发第1天没有显著差异,第6天差异最显著,因此

坐标图为:【小问3详解】①种子萌发过程中,培养皿需垫湿润滤纸,作用是保证种子萌发时所需的水分,又不至于水分过多发生烂根现象。②赤霉素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脱落酸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因此在种子

萌发作用中与GA互相拮抗的植物激素是脱落酸。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