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5 页
  • 大小 120.000 KB
  • 2024-10-1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2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精准解析】.doc,共(15)页,120.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645002fe10d0d37338d2defb9aaa6d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一部叙事体世界历史》中指出,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范

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作者认为嬴政最大的贡献在于A.废除了分封制B.实行郡县制C.建立了皇帝制度D.开创了大一统格局【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和“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拥有整个中华

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说明秦朝开创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次根据问题找到秦王嬴政的最大贡献,那么从材料意思可得统一是其最大的贡献,D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的地方制度,秦朝实行的是郡县制,材料没有涉及,A项错误;郡县制是秦朝的地方制度,有利于加强中

央集权,但不材料没有涉及,B项错误;皇帝制度是秦朝的开创性制度,但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2.周武王病死后,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据此可知,周公推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A.进行有效统治B.推翻商朝政权C

.发展西周经济D.扩大周朝疆域【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推行有效统治。故答案为A项。B项此时商朝政权已经被推翻,排除;C项发展西周经

济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根据所学知识扩大周朝疆域不符合题意,排除。3.立于宗庙的先王神主,称之为“示”。大小“示”的祭祀规格与仪式有所不同,成为区别血缘亲疏的标记,维护着等级秩序……从兄弟之间到父子之间的权力世袭继承,逐步成为国家权力运作的核心。与材料描述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

B.内外服制度C.禅让制D.宗法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同一宗族内部,大小宗(示)体现血缘亲疏,享受不同的祭祀规格与仪式,规范权力在父子间世袭继承的制度是宗法制,D项正确;分封制是管理地方的制度,与材

料内容不符,A项错误;材料内容与内外服制度不符,B项错误;禅让制并不区别血缘亲疏,不是父子之间的权力世袭继承制度,C项错误。4.唐朝科举制开设科目繁多,除秀才、明经、进士等,还涉及军事、历史、数学、法律等领域。到了

宋朝中期,科举科目仅剩进土一科,专注于考查儒家经义。明清时期,考试科目与内容基本沿用旧制,思想不能超出程朱理学,形式限制为八股文。由此可见,科举制的发展A.加速社会阶层流动B.强化封建君主专制C.推动社会公平公正D.提高官员文化

素质【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信息是,科举制开设科目逐渐减少,直至八股取士,科举制走向僵化。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适应了统一思想的需要,强化了君主专制,故B正确;材料信息不是强调科举制对社会阶层流动、对社会公平公正和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的作用,故ACD

错误。5.下表是西汉不同时期存在的诸侯王。西汉分封的诸侯王前后发生变化的主要目的在于公元前202年时存在的诸候王楚王韩信、梁王彭越、准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藏茶、韩王信、衡山王吴芮公元前195年时存在的诸侯王齐王刘肥、楚王刘交、吴王刘济、代王刘恒、准南王刘长淮阳王刘友、梁王刘恢、赵王刘如

意、燕王刘建A.消除地方分裂割据的基础B.确保皇权传承稳固C.实践郡国并行的治国方略D.扩大王朝统治疆域【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公元前202年存在的诸侯王主要是与刘邦打天下的异姓王,到公元前195年全部变为同姓王,出现的原因是刘邦晚年剪除异姓王

,分封同姓王,目的是确保刘家天下能够永传后世,即确保皇权传承稳固,故选B;不管是异姓王还是同姓王都是分裂割据的基础,A错误;材料本身体现的是就是郡国并行制的变化,并非是实践,C错误;从材料的分封诸侯王,不能体现扩大王朝统治疆域

,D错误。6.清朝雍正年间,始设军机处。军机大臣根据旨意,草拟文书。上谕形成后,不经过内阁,由军机处直接发给有关官员。这表明军机处A.参与国家的机要事务B.机构十分简单C.是中央一级行政机构D.直接统领六部【答案】A【解析】【分

析】【详解】材料“军机大臣根据旨意,草拟文书”说明军机处参与国家重要机密事务,A正确;材料并没有说明军机处的机构简单,B错误;军机处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C错误;军机处并不是直接统领六部,D错误。【点睛】军机处最大特点

是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地处内廷,办事效率高。7.秦朝设丞相,唐朝增加宰相人数,明朝废丞相,清朝设军机处。这些变化反映的实质是A.中央集权的加强B.君主专制的强化C.丞相制度的改革D.地方权力的增大【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

】根据题干可以看出,由分割丞相权力到废除丞相,反映了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故B项正确。题干现象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故排除AD。C项,丞相制度的改革最终目的在于加强皇权,故排除。8.秦代设郡,郡的最高长官是郡守;置县,县视其大小置“令”或“长”。秦朝的郡

守、县令(长)A.相互独立且牵制B.由皇帝直接任免C.经地方推荐产生D.有封地可以世袭【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故答案为B项;郡守对下督责所属各县,与县令不是相互独立且牵制的关系,排除A项;郡守、县令由皇帝任免,排除C项;郡守和县令没有封

地,不能世袭,排除D项。【点睛】秦朝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按地域划分郡县。郡县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世袭,从而由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贵族政治。9.雅典民主政治“黄金时代”的执政者是()A.伊斯科奈斯B.梭伦C.克利斯提尼D.伯里克利【答案】D【

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因此D正确,ABC排除。故选D。10.雅典公民大会对国家事务拥有最高决策和管理权,选举政府官员、决定战和、制定和修改法律、决定财政

开支,包揽了一切政事。这主要体现了A.主权在民原则B.轮番而治原则C.法律至上原则D.权力制衡原则【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雅典公民大会对国家事务拥有最高决策和管理权,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故选A;轮番而治是指用抽签形式产生管理者,管理国家事物,是每个公民享有管理权,不符合题意,排除

B;C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点睛】11.梅因在《古代法》中写道:“无论是为了罗马的利益,还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将外国人所获得的法律保护完全剥夺。”在古罗马,外国人获得法律保护是得益于A.《十二铜表法》的颁布B.公民法的形成C.万民法的

推行D.自然法的影响【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实行了万民法。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的所有自由民。材料“外国人获得法律保护”是得益于万民法的颁布,D正确;《十二铜表法》的颁布主要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法律,主要是罗马公

民,A错误;公民法主要适用于罗马公民,B错误;自然法属于法律理念,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D错误。”12.高毅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一立宪君主制,并以此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

桎梏的绝对君主制。”为英国“全新的政体”提供法律保障的是()A.《1787年宪法》B.《权利法案》C.《1871年宪法》D.《独立宣言》【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权利法案

》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B正确;AD与美国有关,排除;C与德意志帝国有关,排除。故选B。13.杰斐逊(1743年—1826年)等美国政治家们提出,在美国可以实行“双重分权”机制,既实现国家权力系统之间的横向分权,又实现中央与地方之间的

纵向分权。这一思想在美国制度设计中体现为A.三权分立与联邦制B.总统制与两院制C.共和制与总统制D.三权分立与民主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实现国家权力系统之间的横向分权”可知,1787年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总统,立法权属于国会,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的原

则,材料“实现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纵向分权”可知,1787年宪法规定中央政府具有大的权力,地方各州保留一定的权力,体现了联邦制,A项正确;美国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总统制并不能反映分权,并且材料内容没有体

现两院制,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美国制度设计中的三权分立原则与联邦制,不能体现共和制与总统制,C项错误;民主制主要指人民当家做主,民主是由民众定期普选产生,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民主制,D项错误。14.“威廉和玛丽虽有承维王朝之资格,他们被邀来英国,还是要经过一个选举的程序。君权既非神授

而实由于民授,则国王之权利与义务势必需要新的调整”。材料旨在说明A.英国国王经由选举产生B.议会控制了国王的权力C.国王权力来源发生变化D.光荣革命具有宫廷政变的性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君权既非神授而实由于民授

,则国王之权利与义务势必需要新的调整”可知由于国王权力来源的变化,国王的权力和义务也随之进行了调整,故选C;英国的国王经议会确立,世袭产生,排除A;材料主要反映了国王权力来源的变化,没有体现议会对国王权力的控制,不能体现光荣革命的性质,排除BD。1

5.近代法国政局变动频繁,1789~1875年,出现过君主立宪国家、民主共和国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这反映了A.共和之路艰难曲折B.启蒙思想日益深入C.政治体制不断完善D.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1789~1875年,法国先后

出现过君主立宪国家、民主共和国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等,这说明法国民主共和道路的曲折和艰难,故选A;军事帝国和复辟王朝等都不是启蒙思想的主张,排除B;复辟王朝的出现是政治体制的倒退,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共和政

体的最终确立,D项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16.俾斯麦因领导德意志统一战争成为德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和偶像,1890年因与皇帝威廉二世在外交政策上发生分歧,被威廉二世解除首相职务,正式下野。根据材料可知A.德意志君主立宪名存实亡B

.威廉二世此举违反了宪法规定C.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尖锐D.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被威廉二世解除首相职务,正式下野”并结合所学可知,德国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

帝负责,皇帝有权解除宰相职务,故选D;俾斯麦下野不意味着德国政体的变化,排除A;根据宪法,德国皇帝有权力解除宰相的职务,排除B;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两者之间的矛盾并不尖锐,排除C。17.有人形容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这是一个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

联邦。这个比喻意在表明德国A.由普鲁士主导B.君主立宪制确立C.近代化尚未开启D.经济发展落后【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德意志的统一是由普鲁士领导,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的,因此普鲁士在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中占据主导。材料中“大猛兽”就是指普鲁士,故A正确;材料说明的是德意志的

国家管理体制,不是政治体制,排除B;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说明近代化已经开启,排除C;材料不能说明德意志经济发展落后,排除D。故选A。18.晚清时期,外国人在中国犯法不受中国法律制裁,清廷无法管制外国人在华的违法行为。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A.鸦片战争

之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C.甲午战争之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外国人在中国犯法不受中国法律制裁,清廷无法管制外国人在华的违法行为”是指外国人在中国享有治外法权,这一制度破坏了中国的司法权,这项规定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的《

南京条约》附件中提出,A正确;B、C和D的时间都没有第一次鸦片战争早,排除。19.《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它反映了A.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B.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C.先进的中国人救亡图存的思想D.太

平天国运动的革命性质【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53年,太平天国运动制定并颁布了以解决土地问题为核心的《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

斗争的思想结晶,故A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提出绝对平均的思想,体现了其落后性,无法反映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是以洪秀全为首的一次农民起义,不属于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故C选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废除封建

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主要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不能反映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性质,故D选项错误。20.“《南京条约》并未结束中国人和欧洲人之间的摩擦……因此1856年再次爆发战争就不奇怪了……中国遭受的第三次失败是最为耻辱的,因为这次是败在邻近小国的手下…

…两支军队发生冲突,8月,双方正式宣战,中国军队又轻易被击溃。”其中“第三次失败”使得中国A.丧失了领事裁判权、居住及租地权等特权B.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巡查贸易”C.签订《马关条约》开放沙市、

重庆等商埠D.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国遭受的第三次失败是最为耻辱的,因为这次是败在邻近小国的手下”,结合所学可知,第三次失败指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故C正确

;《南京条约》附件,使中国丧失了领事裁判权、居住及租地权等特权,故排除A;签订《望厦条约》,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巡查贸易”,故排除B;《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排除D。21

."致远”舰在中国是一个赫赫有名的名字,其事迹在当时欧洲也是极受褒赞。甲午中日战争中,与“致远”舰的悲壮历史有关的战役是A.平壤战役B.黄海大战C.辽东战役D.威海卫战役【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海战,"致

远”舰管带以身殉国,故排除D,选B;AC是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的陆战,不符合题意,排除。22.一位西方历史学家在评论近代中国时说到:到了这个时候,“它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

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了。致使中国沦落到如此地步的相关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可得出是指清政府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与《辛丑条约》有关

,D项正确;ABC项还没有到达这种程度,排除。23.在袁世凯复辟帝制时,“北洋三杰”之一的段祺瑞曾对袁进行劝诚,称:“南方寸步不让者,乃国体问题,正因如此,我们不能授人以柄”,“国体变更必将引起人心浮动,一隅有变,牵动

全局,说不定又要酿成大乱,后果难堪设想!”这说明A.袁世凯损害了北洋集团利益B.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民众的民主意识有较大提高D.段祺瑞等信奉三民主义【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国体变更必将引起人心浮动”,这说明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故B项正确;袁世凯代表着北洋集团利益,故A项错误

;C项错在“较大提高”;此时还没有三民主义,故D项错误。24.“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

破坏,中国就亡了!”因“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而引发的历史事件是A.维新变法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中“外交大失败”是指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国家把中国山东割让给日本,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直接导致国内五四运动的爆发,D正确;直接导致维

新变法运动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A错误;义和团运动是抗击八国联军,B错误;辛亥革命与材料中“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的信息不符合,C错误。25.毛泽东说:“一九二七年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

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里用得着中国的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首先点燃的“星星之火”是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D.红军长征【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井冈山革

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C项正确;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目标仍然是大城市,没能为中国革命打开新的局面,AB两项错误;红军长征之前,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已经发展成了燎原之势,D项错误。26.某史书记述说,这是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但十二个政治局委员只有六个参加,五个政治局候

补委员倒有四个参加。这次会议使毛泽东返回政治局的权力核心。据此判断,这次会议应该是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洛川会议D.七届二中全会【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从材料中的“这次会议使毛泽东返回政治局的权力核心”等信

息来看,这次会议应该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故答案为B项;八七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排除A项;洛川会议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各项具体政策,排除C项;七届二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工作重

心由农村到城市的转移,排除D项。27.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的战役是A.台儿庄战役B.平型关大捷C.百团大战D.忻口战役【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战役,故选C项;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一次重要战役,排除A;

平型关大捷是在太原会战中八路军的一次伏击战,排除B项;忻口战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要战役,排除D项。故选C。28.1871年3月,巴黎公社公社采取一项措施:没收逃亡厂主的工厂,交工人合作社管理;对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实行监督。这表明A.巴黎公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公社政权具有无产阶级性质C.资本

主义私有制被彻底废除D.无产阶级完全控制法国政权【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政权,“没收逃亡厂主的工厂,交工人合作社管理;对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实行监督”体现了无产阶级经济上采取的措施,故选B;材料反映的是无产阶

级经济上采取的措施,无法体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排除A;C表述太绝对,错误;巴黎公社只是一个城市政权,没有完全控制法国政权,排除D。【点睛】29.美国新闻记者约翰·里德在其采访录《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中真实记录了“亲眼所见的一段剧变

的历史”。其中有“反对政府”“反对战争”“要和平”“要面包”“要土地”“分婉之前的阵痛,正在生育出一个新的世界”等内容。此书反映的是A.北美独立战争B.法国大革命的爆发C.中国维新变法运动D.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答案】D【解

析】【详解】由材料“要和平”“要面包”“要土地”“正在生育出一个新的世界”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描述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选D;美国独立战争是北美十三州殖民地的革命者反抗英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战争,其并未提出“要面包

”“要土地”的要求,排除A;法国大革命旨在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其并未提出“反对战争”的要求,排除B;维新变法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推动中国政治制度的转变,其并未提出“反对政府”的要求,排除C。30.1917年11月,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针对俄国

民众最关心的问题,采取的措施是A.宣布推翻罗曼诺夫王朝B.发动武装起义C.组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D.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十月革命的背景可知当时俄国广大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是获得“和平”与“面包”,《和平法令》宣布俄国退出一战,为赢得和平提供了

条件,《土地法令》实现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满足了农民生存的需要,故D正确;推翻罗曼诺夫王朝是二月革命,排除A;十月革命发动武装起义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排除B;组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是1903年,排除C。故选D。二、材料

题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

军,皆属违法。……材料二第十一条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和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收使节。第十二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第十八条皇帝任命帝国官吏,有创制法律之权。材料三请回答:(1)材料一、二各出自哪一国的什

么政治文献?两段材料所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异同?(2)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政治制度?该图反映出这种政治制度的什么原则?请指出图中的权力中心在哪里?【答案】(1)出处:材料一出自英国的《权利法案》;材料二出自德国的《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宪法)异同:异——英国国王权力

受到限制,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同——都实行君主立宪制。(2)国家:美国。原则:三权分立、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原则。权力中心:总统。【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可

得出,这出自英国的《权利法案》;根据材料二“……皇帝任命帝国官吏,有创制法律之权”,可得出,这出自德国的《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宪法)。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两国都实行君主立宪制,但英国国王权力受到议会限制,而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2)根据材料三可知,材料三反

映的是美国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可知,这种政治制度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约平衡”的原则,权力中心在总统。32.阅读材料,结合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从1840年开始,未打开中国的大门,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

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遭受严重践踏,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中。——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材料二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

态势。——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三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军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

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的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摘自《中国抗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1)近代史上,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哪两场侵略战

争直接相关?(2)中国人民在近代—百多年来的哪一次反侵略战争中取得了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3)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抗战的特点。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答案】(1)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抗日战争(3)特点:国共两党

合作抗日;两大战场相互配合。评价:①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②抗战胜利促进了民族觉醒和唤起了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③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④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⑤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战略

配合作用;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近代史上,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两场侵略战争直接相关,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在近代—百多年来的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3)根据材料二“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

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可知,中国抗战的特点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日;两大战场相互配合。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可知,从国内、国际角度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666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