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八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9 页
  • 大小 260.773 KB
  • 2024-09-2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安徽省黄山市八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黄山市八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黄山市八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6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安徽省黄山市八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精准解析】.docx,共(19)页,260.77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5dab3343425de27f116931ea6873b0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黄山市“八校联盟”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齐民要术》载:“(汉)武帝以赵过为搜栗都尉,教民耕

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材料所指的农具:A.方便除草培土,保持土地肥力B.用于开沟播种,提高劳动效率C.便于深耕碎土,节省人力畜力D.可以防旱排涝,增加粮食产量【答案】B【解析】

依据题干“教民耕植,其法三犁共一犁,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可知,描述的农具是兼具耕作和播种功能,结合所学可知,耧车是兼具耕作和播种的工具,故B项正确;ACD项都不符合播种农具,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教民耕植,其法三犁共一犁,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的分析理解,结合汉

代耧车的功能解答即可。2.《旧五代史·食货志》中有诏令言明:“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铜镜收入成为政府主要财源B.官营产品可以流向民间市场C.商品交易不受官府直接监管D.铜镜只能在东京铸造和销售【答案】B【解析】【分析】【详

解】由材料“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可知,政府是允许官营产品在民间市场中买卖的,故选B;材料并未说明铜镜售卖对于政府赋税收入的影响,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商品交易不受官府直接监管是在宋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D项与材料“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

”的描述不符,排除。3.下表文献中关于唐朝的叙述,表明当时出处叙述内容《清异录》有刁萧者,携一镜……背有字曰:碧金仙,大中九年十二月铜坊长老白九峰造《三水小牍》钜鹿郡南和县街北有纸坊,长垣悉晒纸《乐府杂录》文宗朝有内人郑中丞,善琵琶……郑尝弹小忽雷,偶以匙头脱

,送崇仁坊南赵家修理,大约造乐器悉在此坊,其中二赵家最妙A.手工业分工越来越细密B.城市中的坊市界限已打破C.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D.一些城市出现手工业作坊【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材料信息中的镜、纸、琵琶

等手工业品均由专业作坊制造,而这些手工作坊又受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而产生,故选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手工业分工,也无法体现坊市界限已打破,排除AB;材料没有涉及官营手工业的情况,无法体现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排除C。4.在西汉社会中,“以末致财”的大商人,虽然家资数千万

乃至万万,但仍须“用本守之”。这一现象A.打击了商人的经商热情B.加速了农民的破产流亡C.抑制了地方的割据势力D.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仍须“用本守之”的观念会导致商人在发财致富后,会将大量资金用来购买土地,这会造成

土地兼并现象,从而加速农民的破产流亡,故选B;“用本守之”的观念只是导致商人的投资方向发生转移,不会打击他们的经商热情,排除A;大商人“用本守之”后,容易成为大地主,这会造成地方势力的扩大,排除C;土地兼并现

象的加剧不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因此材料中的现象是不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毕竟农民才是政府税收的主体,排除D。5.从隋至元“大运河线路的延长以及从人字形到南北贯通的一字型的改变,不仅从空间上拉近了中国南北的距离

,更从国家战略格局上促进了传统经济格局和政治地缘格局的改变”,由此可知,大运河的发展A.解决了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B.带动沿岸出现新的生产关系C.影响了古代政治中心的转移D.连接南北区域促进文化趋同【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大运河线路……更

从国家战略格局上促进了传统经济格局和政治地缘格局的改变”,可见大运河沟通南北交流与发展,促成古代政治中心的转移,故C符合题意;大运河的开通主要是为了缓解南北交通运输压力,无法解决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大运河带动沿岸的新的生产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不同地域的

文化差异性不可能因为大运河而趋同,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6.元朝政府在各港口设置市舶司,并出资设立“官本船”其做法是由官府建造海船,发给本钱,“选人入番贸易诸货”,贏利朝廷得七成,商人得三成。此举A.禁止了民间贸易的发展B.催生了新的经济因素C.

开启了“海禁”政策之先河D.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答案】C【解析】【详解】元朝在各港口设立的市舶司,对外贸实行全面控制,它不但是管理机构,而且直接买卖商品或经营对外贸易,此举成为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海禁”政策的先河,故选C;材料没

有涉及民间贸易,排除A;新的经济因素指资本主义萌芽,结合所学可知,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排除B;元朝官府全面控制对外贸易,不利于中外经济交流,排除D。7.明清时期的中外贸易,中国长期顺差,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见下表),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时期

流出地区流入(亿两)16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欧洲、日本、菲律宾3.717世纪中期—19世纪初期欧洲、日本、菲律宾12.318世纪初期—18世纪末期英国0.09A.中国经济发达领先于世界各地B.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商

品经济发达C.海禁对中国商人和外国商人政策差异D.新航路开辟对中西方贸易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从表格可以看出,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海禁政策严格限制中国对外贸易,而对外国商人的限制比较

少,这说明海禁对中国商人和外国商人政策差异,故C项正确;到18世纪末期,由于英国开展工业革命,中国经济落后于英国了,排除A;中国古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由材料中“日本”“菲律宾”来看,无法体现新航路的开辟,排除D。8.明末马铃

薯传入中国。最初仅有达官显贵方能享用,由专司蔬菜种植的“菜户”筛选、培育。清代中叶中国人口骤增,马铃薯迎来了第一个种植高峰,开始走向平常百姓。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A.农民注重种植经济价值高的作物B.马铃薯不适合中国人的饮食口味C.传统的经营模式不利于物

种交流D.封建国家忽视农作物品种的引进【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专司蔬菜种植的“菜户”筛选、培育…马铃薯迎来了第一个种植高峰,开始走向平常百姓”可知马铃薯从明末传入中国后直到清代中叶才出现种植高峰,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模式的自给自足和封闭性

阻碍了马铃薯的快速推广,故C项符合题意。A项,材料未体现经济价值角度对人们扩大种植马铃薯的影响,排除。B项,题干未涉及人们的饮食喜好影响对人们马铃薯的选择,排除。D项,材料中未提及封建国家对农作物引进的态度,排除。9.哥伦布的发现成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这样说的

理由是地理大发现A.加快了工业文明的传播B.拓展了欧洲的世界市场C.开启了人类全球化进程D.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发现美洲,加强了世界各地区的联系,开启了人类全球化进程,C项正确。哥伦布发现美洲时,西方国家还没

有开展工业革命,排除A。材料强调哥伦布发现美洲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应该从全球化的角度考虑而不是从欧洲的角度考虑,排除BD。10.在1636年到1637年间,荷兰出现了一股争相求购郁金香的热潮,导致郁金香价

格急速上升,当时很多人变卖家财,参与到投机郁金香上。到1637年后期,郁金香泡沫破裂,很多人蒙受巨大损失,引发了历史上第一次金融危机。这反映出当时的荷兰A.资本主义发展影响人们的投资观念B.与东方经济往来日

益频繁C.经济的泡沫化引发世界市场的波动D.民族主义推动了国花种植【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人们为了追逐高额利润争相求购郁金香,结合所学知识,17世纪荷兰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使得人们注重的投资、最求利润意识增强,投资观念发生变化,故A项正确;材料

无法体现“与东方经济往来日益频繁”,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荷兰出现了一股争相求购郁金香的热潮”,无法体现世界市场的波动,故C项错误;材料表明争相求购郁金香是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并非“民族主义推动了国花种植”,故D项错误。点睛:本

题考查荷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荷兰出现了一股争相求购郁金香的热潮,导致郁金香价格急速上升,当时很多人变卖家财,参与到投机郁金香上”的解读与分析,结合荷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解答即可。11.马克思说:“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

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巨大的城市”的形成。主要基于A.商业革命,贸易中心转移B.农民失去土地,被迫流向城市C.工业革命,生产力巨大发展D.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地位的确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巨大的城市”的

形成,主要因为工业革命产生,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故C项正确。商业革命发生在新航路开辟之后,与材料强调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不符,排除A。B项也是城市化发展的原因,但主要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

。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确立了统治地位,而材料强调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排除D。12.下图呈现的变化反映了1771—1841年间英国粮食价格变化(1800年=100)A.工业革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C.自由主义准则影

响不断扩大D.英国农业经济呈现衰退趋势【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粮食贸易日益国际化,粮食价格逐渐趋于稳定,这与图中英国粮食价格在1821年前后的变化趋势一致,故选B;材料只是说明了英国粮食价格的变化,这与产业结构调整并无太大关联,

排除A;自由主义准则主张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由此粮食价格的波动会加大,这不符合材料中粮食价格变化的趋势,排除C;粮价的逐渐走低说明的是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非衰退,排除D。13.下表是1750—1913年部分国家人均工业化程度(英国1

900年人均工业化程度为100)。由表格可知,这一时期德国英国加拿大美国日本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1750年810—4787——1800年81659766——1860年1564721743451913年8511546126203277A.工业化缩小了各地的经济发展差距B

.亚非拉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基本停滞C.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工业化的发展D.英国是工业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中国、印度的人均工业化水平虽有下降,但没有停滞,巴西、墨西哥还在增长,

德国、英国、加拿大、美国、日本的人均工业化水平在增长,C项正确;材料说的是1750—1913年一些国家人均工业化程度,反映不出工业化缩小了各地的经济发展差距,排除A项;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中国、印度的人均工业化水平虽

有下降,但没有停滞,巴西、墨西哥还在增长,排除B项;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工业化发展速度超过英国,排除D项。14.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

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下列属于后者的发明是①蒸汽机②汽车③汽船④电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

由“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和“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可以判断出科学技术与科学理论知识紧密结合,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③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不符合题意;②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

明成就,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和“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然后判断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就即可。

15.上海机器织布局在筹办过程中,李鸿章根据一些官绅的建议,向清政府奏请准予“酌定十年之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此举A.制约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C.抵制了外商在华势力的扩大D.改变了中国传统的经济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

信息可知,该规定只许官商合办,不允许私人办企业,这显然限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A选项正确;这体现了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限制,不能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B选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对外商在华势力的

抵制,C选项错误;材料中清政府抑制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不能体现中国传统经济政策的改变,D选项错误。故选A。16.以下为晚清“单位面积农产量指数”统计表:年份指数年份指数1821-18301001871-1880801831-1840921881-1890801841

-1850921991-1900781851-1860871901-1911781861-187082——摘自王建朗和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上述表格反映的状况A.缘于列强的经济侵略B.不利于近代工业发展C.显示重农抑商合理性D.表明精

耕细作的终结【答案】B【解析】【详解】通过图表数据看出,晚清单位面积农产量指数呈下降趋势,结合所学可知,农业是工业的基础,农业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晚清农业发展滞后不利于近代工业发展,故B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列强的经济侵略造成晚清单位面积农产量指数下降,排除A;重农抑商不利于工商

业发展,不利于社会进步,C错误;D表述太绝对,也不符合史实,排除。17.1937年,国民政府中央经济行政机构编制由3684人减至1561人,精简率达58%。原来分属于政府和军队的经济机构,基本上归口在经济部、交通部和财政部之下,最后又受国防最高委员会领导。这一调整旨在A.适应全面抗战的需

要B.优化政府机构的职能C.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D.规范经济管理的模式【答案】A【解析】【详解】原来分属于政府和军队的经济机构,基本上归口在经济部,交通部和财政部之下,最后又受国防最高委员会领导,适应了全面抗战的需要,标志着国民

政府战时经济领导体制的形成,为战时统制经济的实行提供了制度保证,故A正确;国民党调整中央经济行政机构主要目的是适应抗战形势的需要,优化政府机构的职能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材料表明国民党实行战时统制经济,这一定程度上压制了民族工业,C

错误;国民党调整中央经济行政机构主要目的是适应抗战形势的需要,“规范经济管理的模式”不是主要目的,排除D。18.1945年9月27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将法币与汪伪政权货币的兑换率定为1:200。历史学家黄仁宇曾回忆说,他从昆明飞上海前领取了薪俸,一下飞机就发现手中的法币突然成了硬

通货,在重庆只能购买2根油条的法币,到了上海竟可以在上好的酒楼摆上两桌酒席。这说明A.沦陷区国民财富迅速缩水B.政府抑制全国法币发行C.上海法币大量回流到重庆D.官僚资本遭受沉重打击【答案】A【解析】【详解】材

料提到,日寇投降不久,上海法币(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突然成了硬通货;在重庆只能购买两根油条的法币,到了上海竟可以在上好的酒楼摆上两桌酒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寇投降不久,上海物资奇缺,同时由于道路破坏,法币也奇缺,导致暂时性的通货紧缩。国民党政府大量增加法币以应急,大量的法币充盈市场,物价

为之飞速上涨,法币信用自此开始丧失,故A项正确;国民党政府大量发行法币,故B项排除;材料说明上海出现暂时性的通货紧缩,无法体现上海法币大量回流到重庆,排除C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官僚资本,排除D项。19.1953年,苏联对我国“一五”计划提出一些建议,例如:要十分注意

农业的发展,不仅要大量生产质量好、价格低的农机具和肥料,还要保证工业品对农村的供应,发展城乡物资交流等。基于此,我国对“一五”计划作了较大的调整。这一调整A.推动了农业专业化的实现B.避免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C.有利于工业化举措的完善D.实现了国民经济结构的

均衡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苏联对我国“一五计划”的建议主要集中于工业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强调工业品要保证农村的需要,这有利于工业化措施的完善,故选C;材料信息与农业专业化无关,排除A;结合所学可知,我国没有避免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

,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这一调整的效果,排除D。20.邓小平在1962年7月指出:“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铰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

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用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这说明当时A.摆脱了“左”倾错误的束缚B.隐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萌芽C.中央下放农村经济管理权力D.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铰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表明当时已经隐含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萌芽。B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才摆脱左倾错误,A错误;材料只是体现了邓小平同志的改革思想,不能说明当时中

央下放权力,C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在1982年之后开始推行,时间不符,D错误。故选B。21.下图所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轴,其中,对空白的三个时间曾经发生的事件解读正确的是A.①实行了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经济政

策和政治制度B.②带动了珠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C.③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增长D.以上三个事件都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表现【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中国经济

的快速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增长,③正确,故选C;1980年我国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实行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经济政策,政治制度与其他地区一样,是社会主义制度,①错误,排除A;1990年我国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带动了长江三

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②错误,排除B;①②③都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措施,不属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排除D。22.1978年下半年,广东出现“逃港”高潮,仅8月就达6709人,逃出1814人,1979年春节后又出现“逃港”现象。这一现象直接影响

了A.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C.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D.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答案】C【解析】材料中“逃港”现象的发生,反映了广东和香港在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距,是深圳特区设立的直接原因,C符合题意;

材料与经济体制的改革无关,AB不正确;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提出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D不正确。23.民国初年,《采菲录》记载:“天足萌秀之际,因放足而致夫妻反目者、翁姑虐待者,时有耳所闻。旧有缠足之妻,多成弃妇;纤小之足,每致离婚。”这说明A.近代社会民众的习俗变迁异常缓慢B.妇女缠足习俗具有深

厚的社会基础C.社会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冲突的局面D.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引发社会大变革【答案】C【解析】【详解】民国以来,政府大力移风易俗,近代中国社会民众的习俗变迁显著,排除A;材料中“旧有缠足之妻,多成弃妇;纤小之足,每致离婚”说明存在对缠足习俗面临挑战,说明妇女缠足习俗的社会基础正在动摇,排除

B;由材料中对放足存在不同的态度,说明社会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冲突的局面,故选C;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时间不符,而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大变革,排除D。24.《申报》自1873年6月中旬开始通过各地信局招徕通商码头之外的零散订户,声明“不拘多少,数张或十余张均可”。至

1875年3月,《申报》更雄心勃勃、大张旗鼓地进京销售报纸,同年3月9日《申报》头版刊发了进京销售报纸的广告。这说明《申报》A.采用饥饿营销策略B.具有现代市场意识C.推动了广告业发展D.在全国设立代销处【答案】B【解析】“大张旗效地进京销售报纸

,同年3月9日《申报》头版刊发了进京”说明《申报》头版刊发具有拓宽市场的意识,属于现代商业市场信息,B正确;A中饥饿营销策略不符合材料主旨;C中推动广告说法错误;D中全国说法范围广。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共三题,共52分,第25题20分、第26题16

分、第27题16分25.中国工商业的发展有其特殊的规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鸦片战争前,经过长期的生产竞争,纺织、农产品加工、陶瓷等行业的生产向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日益集中,形成某一行业、某种产品

、甚至某一生产环节的专业区,不少地区还排斥了其他地区的同类生产。在纺织业、农产加工业、矿业等十几个主要行业中,多数属于与人们日常衣食住行直接相关的,矿业又有很大部分用于生活日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手工业与粮食生产的结合,手工业与经济作物生产的结合

,乡村作坊工业的发展及其与农业的结合。——摘编自方行《中国古代经济论稿》材料二开埠通商以后,列强商轮、军舰停靠于中国口岸者渐多,这些轮船的维护、修理使本地手工业者获得了大宗生意,而在维修外国轮船的过程中传统手工业者也学到了新式技术,使传统手工业有

了质变为新式工业的契机。在上海一带,原本存在着锻铁、铜锡器制造、木船修造等工具制造类手工业,外资船厂兴起后,在修造过程中寻求一些手工业作坊代锻代制机器零件,这些手工业作坊有的就转化为了早期的本土机械企业。——严鹏《战略性工业化的曲

折开展:中国机械工业的演化》材料三毛泽东说:“资本家赞成社会主义改造,敲锣打鼓,那是因为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来,工人群众又在底下顶他们,逼得他们不得不这样。”陈云讲话指出:对资本家和平赎买,应该推广定息的办法。“所有的资方实职人员,应该全部安置”。1956年,公私合营工业

企业的总产值比全行业公私合营前的1955年增加了32%。——高化民《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评析》(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前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上述特点的形成对社会经济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上海一带”出现的一家近代民族机械企业及其创办人,并分析中国早期机械工业出现的

时代背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掀起的原因,并简述“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的成功之处。【答案】(1)特点:手工业地域化专业生产;与民生密切相关;农村手工业与农业的广泛结合。影响:促进了手工业产品的流通;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稳固了小农经济,不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2)机械企业及创办人:发昌机器厂、方举赞(或孙英德)。时代背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近代手工工场的发展;船舶修理市场的催生;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或答“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洋务运动的开展。(3)原因: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推动;农业集体化的推进;工人阶级的力量强大;民族资产阶级的爱国情怀;符合实际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方式。成功之处:和平方式将私人资本主义改造成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

资产阶级改造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解析】【分析】【详解】(1)特点:依据材料一中“形成某一行业、某种产品、甚至某一生产环节的专业区”、“在纺织业、农产加工业、矿业等十几个主要行业中……矿业又有很大部分用于生活日用”、“普遍存在手工业与粮食生产的结合……

乡村作坊工业的发展及其与农业的结合”等信息结合所学可概括得出鸦片战争前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影响:依据材料一中信息及对特点的作答结合所学从有利于手工业产品的流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稳固了小农经济,不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等方面分析其影响。(2)机械企业及创办人:结合所学

可列举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虹口创办的发昌机器厂。时代背景:依据材料二中“……这些轮船的维护、修理使本地手工业者获得了大宗生意”、“原本存在着锻铁、铜锡器制造、木船修造等工具制造类手工业”、“外资船厂兴

起后……”等信息结合所学从外资的入侵、近代手工工场的发展、市场的催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和洋务运动的开展等方面分析其时代背景。(3)原因:依据材料三中“……那是因为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来,工人群众又在底下顶他们,逼得他们不得不这样”、“对资本家和平赎买,应

该推广定息的办法。‘所有的资方实职人员,应该全部安置’”等信息结合所学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推动、农业集体化的推进、工人阶级的力量强大、采取符合实际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方式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爱国情怀等方面分析其原因。成功之处:依据材料三中“所有的资方实职人员,应该全部安置”

、“1956年,公私合营工业企业的总产值比全行业公私合营前的1955年增加了32%”等信息结合所学从和平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和资产阶级被改造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等方面说明其成功之处。26.阅读下列

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从今天广东出发,可达东南亚和南亚。汉在徐闻县南七里(今广东徐闻县),置左右侯官管理。汉武帝时有外国使者来进献,汉武帝派译长带上黄金和丝绸出海,到这些国家交换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两宋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

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

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材料二处于新航路和商路中心的英国是早期拓殖、奴隶贸易和争夺海外市场的主要国家,它先后打败西、荷、法,树立了海上霸权、商业霸权和殖民霸权。18世

纪60年代,成为“日不落帝国”。它拥有的殖民地之广、市场之大,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世界殖民霸主地位就此确立了。有几种条件决定了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但如此广阔的市场、廉价原料产地和对商品的大量需求,无疑是其首先开

展工业革命的强劲动力。——摘编自杨子坤《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史概要》材料三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保持传统出口优势……注重制度建设和规则保障……加强对走出去的宏观指导和服务……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抓紧制定战略规划,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建设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海上通道互联互通建设,拉紧相互利益纽带。——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2月)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与近代世界市场开拓的异同。(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

知识,简述中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意义。【答案】(1)两宋路线比汉朝更发达(航行更远,线路更多);政府重视海外贸易,管理越来越规范;手工业产品出口种类增多;民间外贸日益发达。(2)同:均加强世界联系,传播先进文明。异:“丝绸之路”中,中国处于主动地位,大多为和平交往方式,

各种文明和谐发展,文明传播多为自然辐射,但始终没能促进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世界市场以西方国家为中心,各国通过武装拓殖,争夺霸权,以武力输出西方文明,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转型。(3)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中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进

一步深化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有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新时期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中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本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解析】【详解】(1)根据“两宋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

……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得出两宋路线比汉朝更发达(航行更远,线路更多);根据“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得出政府重视海外贸易,管理越来越规范;根据“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得出手工业产品出口种类增多;根据“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

”得出民间外贸日益发达。(2)同: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二者均加强了世界联系,传播了先进文明。异:可从“丝绸之路”大多为和平交往方式,没能促进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世界市场以武力输出西方文明,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转型等分析回答。(3)根据材料和所学,

可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深化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有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等角度分析总结。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关于瘟疫传播的原因,在秦以前,大都认为是鬼神作崇

,所以用傩逐疫。东汉张仲景认为气候不正常是疫病传播的原因,即“瘴气说”。隋代医学家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疫”是具有传染性的。明末医学家吴又可亲自参与了崇祯年间的疫病救治,在《温疫论》中指出瘟疫是由

天地间的“杂气、异气、疠气”所致,不同的气导致的疾病不同,已认识到传染病有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两条途径。中医也提出的一些防治瘟疫的经验方法,例如,在大寒大湿之年要小心瘟疫,防止戾气从口鼻而入,隔离病患,服用疏利祛邪的药物等。——李今庸《中国古代对疫病的认识与

防治》材料二14至17世纪中期,伦敦先后爆发过20多次大小瘟疫。面对最初的黑死病疫情,教皇亲自设计弥撒驱逐瘟疫,教会则通过教堂担负起医疗救治的责任。为了防控疫情,1518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来隔离措施在全国逐渐合法化和制度化。政府严禁疫区人员流动,以防止疫情扩散。

政府还规定严禁暴尸街头,死者必须深埋;限制出入病疫区。许多地方当局还规定有传染嫌疑的房屋及家具要通风熏蒸、曝晒消毒,并向民众普及医学和公共卫生知识。英王对疫病重灾区免除征税,同时发布公告严控伦敦城内的屠宰活动,禁止污血流入街道或泰晤士河。随着疫病的

扩散,政府进一步制定卫生法规,管制医药行业,推进医疗的正规化进程,并新建或重建多家医院。城市也开始设置清道夫清扫街道。到了16世纪,关注公共健康成了欧洲各大城市普遍的现象。这些医学上的变化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卫生革命”。——摘编自魏晨光《从黑死病反观1

4—17世纪英国的社会生活和医疗状况》等材料三建国初期,中国疾病谱以传染病为主,公共卫生服务就显得更加重要。1952年,美军对我国东北、青岛等地投放细菌武器,中央人民政府发起反对美帝细菌战的防疫运动,在全国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到1959年,爱国卫生运动取得巨大成就。天花

、鼠疫、霍乱等烈性传染病基本绝迹,血吸虫病、丝虫病、钩虫病、疟疾等几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也得到了有效的防治。——摘编自江宇《治病即治国:爱国卫生运动和新中国的国家治理》(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对瘟疫认识与防治的发展。(2)根据材料二并结

合所学知识,简述14—17世纪英国应对疫情措施的背景并说明“卫生革命”的意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我国能够有效防治疾病的原因。【答案】(1)认识:对瘟疫传播原因的认识从鬼神作崇到多气说;逐步了解瘟疫具有传染性以及其主要传染途径:提出防治瘟疫的方法

;对瘟疫的认识逐渐科学、理性。(2)背景:宗教观念的影响;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封建王权的发展。意义:促进城市化发展;提高公民卫生意识;推动医疗技术进步,促进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立。(3)新中国的建立;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国家集中力量,发挥制度优势;医疗卫生事

业的进步;广泛发动群众,全民动员。【解析】【详解】(1)认识:根据“在秦以前,大都认为是鬼神作崇”“瘴气说”得出对瘟疫传播原因的认识从鬼神作崇到多气说;根据“‘疫’是具有传染性的”“认识到传染病有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两条途径”得

出逐步了解瘟疫具有传染性以及其主要传染途径;根据“中医也提出的一些防治瘟疫的经验方法”得出提出防治瘟疫的方法等。(2)背景:根据“教皇亲自设计弥撒驱逐瘟疫”得出宗教观念的影响;根据“向民众普及医学和公共卫生知识”得出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根据“政府严禁疫区人

员流动,以防止疫情扩散”得出封建王权的发展。意义:促进城市化发展;提高公民卫生意识;推动医疗技术进步,促进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立。(3)根据“建国初期”得出新中国的建立;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发起反对美帝细菌战的防疫运动”得出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根据“在全国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得出广泛发动群众,全民动

员;还可从根据制度优势、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等角度分析总结。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