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精准解析】.doc,共(18)页,106.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5d323d4b74e7141d23b9c9149a84b7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田家炳高中2019----2020学年度下半学期期中高一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政府政策的引导B.国家统一的完成C.
生产工具的进步D.家庭手工业的出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农业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有两个,一个是生产关系,另一个就是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改进对于耕作
方式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2.据记续载,宋代时,“陈、许、颖、亳等州,止因去秋一次水灾,(农户)遂致骨肉相食,积尸满野”。这说明小农经济A.具有保守性B.缺少防灾意识C.具有脆弱性D.有自给自足
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特征,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去秋一次水灾”,从而导致“(农户)遂致骨肉相食,积尸满野”,从中不难得出小农经济的脆弱性特征,C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A项“保守性”,材料信息无从体现,排除;B项
明显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本身属于小农经济的特征,但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发展·小农经济及其特征3.古代欧洲称中国为Seres,现代英文称中国为China。据说这与中国传统手工业闻名于世有关。你认为与之相关的传
统手工业是A.青铜业、冶铁业B.制瓷业、棉织业C.丝织业、制瓷业D.造纸业、制瓷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Seres(希腊语)赛里斯(指中国人)、丝国(中国),指向丝织业;China(拉丁语)中国、瓷器,指向制瓷业。故选C。考
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丝织业·制瓷业4.《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丁业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D.生产方式落后
,效率较低【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不算工本”意在强调中国古代家庭手丁业生产成本较低,是自给自足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与农业相结合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家庭手丁业是面向家庭而非面向市场,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生产方式落后
,效率较低方面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5.据《三辅黄图》载,秦汉时期的长安各市平面皆成方形,四面设肆(店铺),供商贾列肆货卖之用,四面各设一门,供交易出入。由此可见,当时A.城市商业较为发达B.士商地位完全平等C.国家鼓励货殖功利D.
重农抑商观念废弃【答案】A【解析】从材料“四面设肆(店铺),供商贾列肆货卖之用,四面各设一门,供交易出入”中可以看出当时城市中商业比较发达,故A项正确;秦汉时期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故BCD项错误。6.“宋
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在这场“商业革命”中A.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B.形成区域性大商帮C.广泛使用金属货币白银D.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商业革命”在宋朝主要表现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弥补了
铜钱不足、携带不便等问题,加速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其他国家出现纸质货币提供了经验,D项正确。宋代的商品经济还未发展到货币占据主导地位的状态,排除A。明清时期形成区域性大商帮,排除B。C项是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排除。综上所述,本题答
案为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宋朝商业革命”,运用所学知识可知是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产生。【详解】7.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
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答案】D【解析】宋代“不抑兼并”,地主占有大部分土地,自耕农成为兼并的对象,判断D项正确。北宋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排除A;宋代土地兼并激烈,排除C;B项是土地兼并的结果之一,材料无法体
现。【考点定位】必修二·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8.有历史研究者认为,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租佃制经营方式推广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
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近代化在经济上的发展主要指的是工业化,即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明清时期关于“近代的前夜”的描述指的是当时的资本主义萌芽,而“计日受值”正是对这一经济现象的
具体描述,故选C;租佃制是战国以来,随封建生产方式而出现的一种封建生产关系形式,它不符合近代化的定义,排除A;手工技术的进步不能体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毕竟历朝历代的手工业技术都是在不断进步的,排除B;白银作为货币的大量流通,只能反映商品经
济的发展,不能体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排除D项。9.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满载美国货的“中国皇后号”帆船,经过长途航行到达中国后,又把中国土特产带回美国,中美贸易从此开始。到达中国后该货船最有可能停泊的城市是()A.泉州
B.广州C.南京D.上海【答案】B【解析】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处于清朝前期,当时中国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允许在广州十三行对外贸易,故选B;ACD不符合史实,故排除。点睛:新课程的课标要求中,关于历史史实是最需
要学生通过记忆来掌握的,其他的诸如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意义、影响和经验教训、启示之类的东西都离不开史实,而这些东西都是史实推论或者概括总结得出的,所以在新课标的要求之下,识记的任务只有史实,结论性的东西都不用死记硬背了,等于减轻了考生的记忆负担,但是
需要明确的是,历史学科其他能力的要求在新课标下等于提高了,需要考生提高到一定程度才可以从容应对高考。同时,即使是识记的知识,也不会考查直接的死记硬背,而是考查在新情境下能否灵活运用。这一题考查闭关政策下,允许对外贸易的城市,只要熟悉闭关政策
就不难作答。10.孙承泽在《春明梦余录》中说:“今天下自京师达四方,无虑皆用白银……一切中外公私或取给焉。”这一现象出现于A.汉代B.唐代C.元朝D.明朝【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实行一条鞭法,规定使用
白银来交税,故D项正确;明以前没有普遍使用白银,故ABC项排除。所以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白银的使用11.15世纪的欧洲,是一个“充满饥渴”的欧洲。这使他们走上发现新世界之路。这种“饥渴”产生的根源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奥斯曼帝国威胁到东西方之间陆路贸
易通道的安全C.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D.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基督教【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欧洲对外殖民扩张的根源所在,故A项正确;BCD都是原因,但不属于根源,排除。12.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
茄、玉米、甘薯、辣椒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引起“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市场的形成B.亚洲人口的膨胀C.“商业革命”的
影响D.工业革命的开展【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主要说美洲的作物传入亚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这一现象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所引发的“商业革命”。故C项符合题意。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20世纪初,此时是明末,时间不符,故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并没有提到人口膨胀的问题。故B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明末
大致是17世纪初,工业革命是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时间不符,故D项说法不符合题意。13.欧洲的地名与其他地区的地名非常相似,如荷兰有西兰省,大洋洲有新西兰;法国有奥尔良,美国有新奥尔良。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殖民扩张的结果B.地理环境相同C.世代友好交往D
.历史背景相同【答案】A【解析】荷兰有西兰省,大洋洲有新西兰;法国有奥尔良,美国有新奥尔良都属于殖民宗主国在殖民地命名,是殖民扩张的产物,A正确;B、C和D均和材料中信息不相符。14.有人认为三角贸易是欧洲的发展史
,非洲的血泪史,美洲的拓荒史。欧洲从中得到了金银,为下一步的发展积累了资本;非洲人口大减,陷入落后深渊;美洲得到开发,为其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三角贸易A.标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B.客观上推动了非洲现代化发展C.加剧了世界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D.为欧洲工场补充了更多劳动力【答案】C【解析】【详解】三角贸易导致非洲人口减少,美洲得到开发,欧洲积累了资本,说明这一贸易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C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
革命之后,排除A;三角贸易导致非洲人口大量减少,不利于其现代化,排除B;大量黑奴进入美洲而非欧洲,排除D。15.下列发明首先“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由来已久的依赖”的是A.电动机B.蒸汽机C.纺纱机D.内燃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由来已
久的依赖”和结合设问要求“首先”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蒸汽机被大量使用,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人类进入“蒸汽时代”,B项正确。电动机和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不是首先“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由来已久的依赖”,排除AD。
纺纱机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动力机器,排除C。16.17世纪至19世纪,英国爆发了以圈地运动、机械化、良种培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业革命,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粮食产最大增的同时分流出大盆农业剩余劳动力。英国的农业革命A.
推动了民主政治不断完善B.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C.使农业保持了在经济中的主体地位D.不利于城市化的进程【答案】B【解析】据材料“17世纪至19世纪,英国爆发了以圈地运动、机械化、良种培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业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圈地运动等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劳动力等条件,故
B选项正确;英国的农业革命与民主政治的完善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故A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问题,故C选项错误;大批农民进入城市成为工人,这有利于城市化的进程,故D选项错误。故选B。17.《悲惨世界》是由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于1862年发表的一部
长篇小说。在这部小说中你不可能看到A.人们乘坐火车外出旅行B.主人公凭借创办工厂当上市长C.许多新兴工业城市崛起D.有钱人乘坐飞机在巴黎上空俯瞰美景【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详解】通过题干中的时间“1862
年”可知此时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莱特兄弟发明的,故D在1862年不能看到,故D正确。ABC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排除。【点睛】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1、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丰富了物质生活。
2、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对立的两大新兴阶级——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3、极大地增强了资产阶级的力量,使资产阶级逐渐战胜封建势力,掌握政权。无产阶级逐渐觉悟,他们要改变自己受剥削、受压迫的命运,开
始起来进行斗争。4、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城市化开始兴起。5、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客观上把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了世界各地,改变了世界面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18.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A.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领域B.科学与生产
结合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D.自然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与技
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故D项正确;AC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排除;B表述没有D准确,排除B。19.19世纪末,许多国家成为某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的生产国,如:埃及生产棉花,巴西种植咖啡和橡胶,智利出产硝酸盐、铜,玻利维亚生产锡等。这种现象A.有利于当
地民族工业的发展B.反映出殖民地经济越来越孤立于世界市场C.是资本输出导致的国际分工D.有利于抵制外来经济侵略【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输出即对外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加强了欧美投资国与资金接受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工业国在生产领域内的投资,也引导了资本输入国的
生产方向。许多国家成为某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的生产国,导致国际分工的加强,故C正确。这种现象不利于当地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A;反映出殖民地经济越来受世界市场的影响,排除B;不有利于抵制外来经济侵略,排除D。故答案选C。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国际分工20.19世纪中期,
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是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②近代工业开始出现③资本主义萌芽产生④小农经济完全破产A.①②B.③④C.②⑧D.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
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产生,近代工业开始出现,故①②正确;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故③排除;“小农经济完全破产”说法过于绝对,故④排除。故选A,排除BCD。21.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
有人说它是”有心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是指A.生产技术和新的思想文化B.国家富强和新的经济因素C.资本主义和新的工业企业D.经济体制和新的政治制度【答案】B【解析】洋务运动时期“有心栽花”是指其目的,即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实现富国强兵;
“无心插柳”指的是无意发展资本主义,因为资本主义发展会冲击封建统治;所以这里的“花”和“柳”应该指的是B;A错在了“新的思想文化”,C错在了“资本主义”,D与洋务运动的史实完全不符,故排除ACD。22.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
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那么这一社会经济现象的实质是A.传统棉织业的发展B.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C.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D.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答案】C【解析】从“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可见传统丝织业的衰败,故排除A;材料没有
商贸中心变化的信息,故排除B;从“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可知在西方廉价商品的冲击下,传统手工业破产,这正是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中国人使用大机器投资工业生产,故排除D。23.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中存在着外商企业、
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等几种近代企业。这些企业的共同点是A.由私人投资兴办B.采用机器设备生产C.都设于通商口岸D.都是资本主义企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外商企业是鸦片战争之后最先在通商口岸出现的采用机器生产的外国人兴办的企业,洋务企业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由洋务派兴办的采
用近代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民族工业是由地主、商人、官僚等投资的采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故选B;其它选项都不是共同点,故排除。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外商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比较24.1914—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新一轮的实业投资热,
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两次工业浪潮都()A.动摇了专制王朝的统治B.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C.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D.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至90年代清
政府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是在西方国家基本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进行的;“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1914~1924
年间中国又兴起一轮投资实业的热潮,两次工业化浪潮均与外部国际环境密切相关,故B项正确;1914~1924年中国实业投资的发展是因为帝国主义忙于一战而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和“发展实业”“实业救国”思想的鼓舞以及群众性爱国运动的共同作用,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是清政
府的自救运动,并未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及推动政治体制的变化,故CD两项错误,排除【详解】25.1955年底,我国原有私营工业8.88万户,职工131万。1956年内,通过实行公私合营、转入地方国营工业、划入手工业改造等方式
。除870余户私营工业未接受改造,其余99%的私营工业都已完成改造。由此可知我国A.私营经济已不存在B.工业化目标已基本实现C.社会经济不断发展D.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题干显示我国通过公私合营,99
%的私营工业成为国营工业,说明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D正确;尚有870户私营工业未接受改造,A排除;一五计划在1957年完成,初步奠定了我国工业化基础,工业化目标尚未实现,排除B;C与题无关,排除。26.从1961年1月到1963年6月两年半的时间里,在我国共
有2600多万城镇人口被搞精简回乡或下乡,其中包括近2000万职工。其直接因素是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结果B.国民经济政策调整的结果C.“二五”计划建设的需要D.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结果【答案】B【解析】1961年,实行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精简职工、城镇人口和压缩建设
规模,充实了农村劳动力,故B正确;A不是造成材料现象的直接因素,排除;材料时间“1961年5月”,第二个五年计划是从1958-1962年,C错误;知青上山下乡是在“文革”期间,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2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伟大跨越。到2
1世纪初,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这一跨越的关键性决策出自于A.中共“八大”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答案】D【解析】【详解】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的变化,提
出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但是当时我国确立的是是计划经济体制,排除A。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但没有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排除B;中共“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但没有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排除C;中共“十四大”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D。28.由于满族妇女不缠足,清政府多次下令废除缠足,但屡禁不止。19世纪末20世纪初,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其原因有①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②民族工业的不断发展③外国传教会和维新人士的倡导④民国政府的法令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妇女不缠足运动体现了思想解放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原因主要有:西方民
主平等思想的影响,外国传教会和维新人士的倡导促进思想解放;民族工业的不断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民国政府的法令推动习俗近代化,①②③④正确,故选D。29.严冬季节,美国一个煤矿工人家庭的母子有这样一段对话——子:“家里为什么不生火?”母:“因为我们买不起煤。”子:“为什么买不起?”母:“因为
你父亲失业了。”子:“父亲为什么失业?”母:“因为煤生产得太多了。”这反映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是A.生产供不应求B.生产相对过剩C.社会化大生产与私有制的矛盾D.工人生活困难【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了煤矿工人因为煤生产太多而失业,这反映了生产
与销售的矛盾造成的生产相对过剩,B正确,排除A;C是资本主义社会根本矛盾,而非此次经济危机的特点,排除C;D是现象描述,而非特点,排除。30.当代西方工人阶级的成分趋向多元化、复杂化,“蓝领”工人进一步减少,出现了“白领
”“灰领”“金领”“敞领”“粉领”等称谓,代表工人阶级的不同分层。这一变化说明A.科技革命影响社会结构的调整B.西方社会发生了根本变化C.国家干预导致阶层成分多元化D.社会流动呈现出增强趋势【答案】A【解析】当代西方工人阶级的成分趋向多元化、复杂化,而不再是蓝领、白领这么简单的分化
,说明新科技革命的形势下,社会分工更加多元了,所以影响到了社会结构变化,故选A;BC不符合史实,故排除;题干体现的是社会阶层的分化,而不是流动,故排除D。二、非选择题(共三题,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
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清代御窑仅6座。(1)材料一中提到的“官窑”“民窑”各属于什么经营形态
的手工业?它们各有什么功能?材料二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到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从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
解挑纹嫁不得。”可见一斑。一直到不久以前,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出现手工业世代传习的特点?材料三明清时期,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手工业产品
大量增加,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3)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特点?【答案】(1)经营形态:官窑:官营手工业;民窑:民营手工业。功能:官窑的功能是为政府生产瓷器。民窑的功能是生产民用瓷器。(2)原因
:官府的立法保护及对手工业者的干涉;手工业市场狭小,手工业劳动者为防止技术竞争而采取自卫措施。(3)新特点:民营(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地区性分工更加明确,手工业生产专业化;私营手工作坊或工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解析】【详解】(1)经营形态:根据所学
知识可知,古代手工业分为三种经营形态,其中官窑属于官营手工业,民窑属于民营手工业。功能:根据材料“官窑……为完成上贡任务”可知,官窑视为政府生产瓷器。根据材料“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可知,民窑主要生产民用瓷器。(2)原因:根据材料“官方
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可知,官府的立法保护及对手工业者的干涉;根据“祖传秘方”并结合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自身特点得出市场狭窄,与手工业者利益相关等原因。(3)新特点:依据材料三“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可知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依据材料“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商业
市镇大量涌现”可知地区性分工更加明确以及手工业生产专业化;依据材料“匠有常主,计日受值”可知手工工场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顺治二年(1645年),颁布了剃发令,规定“京城内外限旬月,直隶各省地方,至部文到日亦限旬月,尽令剃发。遵依者
,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蒋良骐《东华录》卷五材料二盖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去满洲之形状,举此累赘恶浊烦恼之物,一朝而除去之,而后彼之政治乃可得而尽革也。——张枬《论辫发原由》材料三60年光阴荏苒,中国女性的发式变化越来越丰富,从建国之初流
行的长长、粗粗的系着红绳或者彩带的麻花辫,经过了齐耳短发的“刘胡兰头”……到如今兼容并包、变化多样、与世界时尚同步的各种美丽发型。中国女性越变越美丽,发型成为女性打造自我魅力的重要的一环。——《中国女性60
年发型变迁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在头发问题上有哪两种不同的认识或做法?有何相同之处?(2)据材料三,建国后中国女性发型变化的趋势是什么?说明促使这一变化的原因。【答案】(1)认识:剃发留辫就是归顺清王朝;剪辫就是支
持排满革命。相同:将辫子问题政治化。(2)趋势:由单调到丰富多彩,由从众到个性化,与世界时尚同步。原因:社会的开放,经济的发展,思想的自由,社会生活水平提高。【解析】【分析】【详解】(1)认识:据材料一“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
逆命之寇,必置重罪”、材料二“盖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去满洲之形状”可知,剃发留辫就是归顺清王朝;剪辫就是支持排满革命。相同:从材料一二来看,两者都将辫子问题政治化。(2)趋势:根据材料四“从建国之初流行的长长、粗粗的系着红绳或者彩带的麻花辫,经过了齐耳短发的‘刘胡兰头’……
到如今兼容并包、变化多样、与世界时尚同步的各种美丽发型发型成为女性打造自我魅力的重要的一环”,即可概括出建国后中国女性发型变化的趋势是由单调到丰富多彩,由从众到个性化,与世界时尚同步。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改革开放后中国在社会开放、经济发展、思想以及百姓生活水平角度回答。33.西方
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美国发生危机期间,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
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材料二: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材料三:(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
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请回答:(1)根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采取了哪些福利政策?(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答案】(
1)措施: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措施);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2)积极作用:救济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儿童利益。(3)原因:挫伤工作积极性(惩勤助懒);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重负);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贫
困增加;社会不满。(4)角色:福利制度的决策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福利支出的承担者。【解析】【详解】(1)措施:材料一中提到了男人、妇女和孩子面临经济危机时的处境,再结合所学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可知其采取的福利政策有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进行
直接的救济;还有兴办公共工程,实行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对失业、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进行保障。(2)积极作用:由“月收入”等和“实际收入”一栏比较可以看出,月收入少的,各种福利相对较多,而纳税较少,所以英国福利政策带来的第一个作用是缩小了贫富差
距;还有就是“儿童津贴”一栏里的数字不管收入高低,都是一样的,说明其作用是保证儿童的福利。(3)原因:由材料二中的福利政策和材料三中的“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可以看出,虽然其政策缩小了贫富差距,但是它有可能会起到奖勤罚懒的作用,最终会挫伤人们的工作积极性,这样对经济发展
也不利;由材料三中的“(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可看出,福利支出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由材料三中的“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和“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
救济方面花更多的。(4)角色:根据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政府是为了解决社会贫富分化比较严重和经济危机等问题,而采取的福利政策,同时也是政府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情况分别减少了福利支出,所以政府是福利制度的决策者和调整者;同时福利支出也
由政府来拿,所以还是福利支出的承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