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10.1《兰亭集序》课件41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共(41)页,2.813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59f652ceedaeba921573767a44b1e7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集序王羲之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二日,五十一岁的王羲之(当时任会稽内史)邀请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他们做曲水流殇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
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最为有名,它被后世评论者誉为“行书第一”,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样的面貌呢?古人评价:“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我们
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只可惜,我们看到的只是临摹本,其真迹已经失传。据说被唐太宗李世民带到地下了。唐人冯承素摹本,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
绍兴)。为官至右军参军,世称王右军。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自以为学得不差。后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锺繇等名家书法,又在洛阳看到蔡邕写的石经及张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于是遍学众碑,从此书艺大
进。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书圣。王羲之简介羲之其书王羲之在书法上是个革新家,他的书法圆转凝重,全然突
破了隶书的笔意,被后代尊为“书圣”。王羲之作品的真迹已难得见,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摹本。王羲之楷、行、草、飞白等体皆能,如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等。行楷《兰亭序》最具有代表性。行楷《兰亭集序》(局部)行楷《黄庭经》墨迹
(唐临本)行书《姨母帖》行书《丧乱帖》(唐摹本,现藏日本帝室。)羲之其事(1)袒腹东床晋代大士族郗鉴欲与王氏家族联姻,就派了门生到王家去择婿。王导让来人到东厢下逐一观察他的子侄。门生回去回报说:“王氏
的诸少年都不错。他们听说来人是郗家派来选女婿的,个个神态矜持。只有一个人在东床上袒胸露腹地吃东西,好像不知道有这回事一样。”郗鉴听了,说:“这就是我要找的佳婿。”后来一打听,知道那人是王羲之,就把女儿嫁给了他。因为这个典故,后
来人们就把“东床”作为女婿的美称,或称呼他人的女婿叫“令坦”。《晋书·王羲之传》载:“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王羲之为之感动,边派人去集市买来几把扇子,取出随身带的笔墨在扇上挥毫,一一题款落印。然后对老婆婆说
:“老人家,你为我斩杀了心爱的大白鹅,我很是过意不去,请把这几把扇子拿到市上,卖上几串钱,算是我对你的补偿吧。”(2)鹅池绍兴的兰亭,现在是书法圣地。兰亭布局,以曲水流觞为中心,四周环绕着鹅池、鹅池亭、流觞亭、小兰亭、玉碑亭、墨华亭、右军祠等。王羲之听说山阴有一位道士养了十几只好鹅,就特地跑到道
观去欣赏,并且不惜重金,希望道士把鹅卖给他。但是无论王羲之如何请求,道士就是不肯。后来道士说:“若你帮我写一部《道德经》,我就把鹅送给你。”王羲之听了,非常高兴,说:“这有什么困难,你为何不早说?”立刻进道观写字,完成后才欢欢喜喜地赶着这群鹅回家。(3)以书换
鹅“君民碑”“父子碑”“祖孙碑”——兰亭三绝过鹅池边的三折石桥,绕过土阜,便到了小兰亭。亭内有石碑一块,上刻“兰亭”二字,为清康熙帝的手书。此碑字经无数游览者.抚摸而稍平,因此这碑被称为“君民碑”。文革中,兰亭遭到了
破坏,此碑被砸成三截。虽经修补,仍可见破损痕迹,其中“兰”字缺尾,“亭”字缺头,但古韵犹存。君民碑相传王羲之当年在会稽做官,一天正当他兴致勃勃在书写“鹅池”两字时,刚写完“鹅”字,皇帝圣旨送到,他只好搁笔去跪接圣
旨,他儿子王献之顺手提笔一挥,续写了一个“池”字。这两字“鹅”瘦“池”肥,这块碑成为书法史上著名的“父子碑”。父子碑右军祠后面是“御碑亭”。御碑亭为八角双重,原为木结构建筑,五十年代倒塌,1983年重建,
亭高12.5米。亭内御碑高6.8米,宽2.6米,碑厚20公分,为我国最大的古碑之一。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手书的《兰亭集序》,碑的背面是乾隆皇帝游兰亭时写的一首七律《兰亭即事》。祖孙两位皇帝的作品刻于同一石碑,人称“祖孙碑”,这在国内绝无仅有,说它是国宝并不为过。祖孙碑‖文体知识《兰亭集序》是一篇序
言。“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序言,有“自序“他序”“书序”“赠序”等。从三段中各自找出一个最能概括作者情感的字。整体感知——诵读癸()丑、会()稽()、修禊()事、激湍()、流觞()、骋()怀、趣()舍、嗟()悼、彭殇guǐx
ìkuàijītuānshāngchěngqūshāngjiē()乐痛悲记叙抒情实写虚写作者在第一段写了什么?按什么思路写的?时间、地点、事由、人物、环境、活动、天气、感受。兰亭集会时间: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地点:会稽之兰亭事件:修禊事
也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环境: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活动: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一觞一咏畅叙幽情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感受: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乐人众: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地胜: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事趣:流觞曲水,一觞一咏时美:天朗气清,惠风
和畅兴雅:仰观俯察,游目骋怀澄怀者眼里的自然看山,言其峻,舍其翠观竹,言其修,舍其绿写水,言其清,舍其碧——高洁脱俗的情怀、美好自由的心灵“山水”是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精心塑造的人格精神或人格理想的标尺。当我们在现实中受到尘世生活缰绳枷锁束缚之时,“山水”便成为我们心灵世界的最后皈依。在这个意义
上,本文之“乐”,固然在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更在于兰亭雅集这样一种简洁、宁静的诗意人生的逼真呈现——这才是作者“乐”之根源。崇山峻岭修竹茂林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山水虚灵化了;晋人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山水
情致化了。”——宗白明确:“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人生就是这样永无止境地追求满足而又不断地厌倦,既充满了快乐又充满了无尽的烦恼,怎能不感慨万分。“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往昔的盛会已化为历历在目的往事,过去曾有的欢乐,已如流水向东而去,这真是“胜景
不常,胜筵难再”,这怎能不让人黯然神伤。“况修短随化……”:况且人寿命的长短,要听凭造化,无论寿命是长还是短,其结果是殊途同归。自然是自在、自足的,而人生需要外在的事物来满足。自然是永恒的,人生却如此短暂且欲望无尽,而且更多时候是“心想而事不成”,这样,“人生的矛盾”又是绵绵无尽的。作者在对
死亡的观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痛。诵读第2段:王羲之缘何而“痛”?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谈玄悟道;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归隐山林;王羲之所处时代是“天下名士,少有全者”的时代,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正如王
羲之在文中写的:“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他们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但时光飘忽,人生短促,即使明了“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也无法摆脱“死”给内心带来的煎熬。此处之“痛”,痛在人生无常,欢乐
短暂。这是一个真正的乱世。……宏谋远图不见了,壮丽的鏖战不见了,历史的诗情不见了,代之以明争暗斗、上下其手、投机取巧,代之以权术、策反、谋害。……何晏,玄学的创始人、哲学家、诗人、谋士,被杀;张华,政治家
、诗人、《博物志》的作者,被杀;潘岳,与陆机齐名的诗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美男子,被杀;谢灵运,中国古代山水诗的鼻祖,直到今天还有很多名句活在人们口边的横跨千年的第一流诗人,被杀;范晔,写成了煌煌史学巨著《后汉书》的杰出历史学家,被杀;……这个名单可以开得很长。置他们于死地的罪名很多,而能够
解救他们、为他们辩护的人却一个也找不到。对他们的死,大家都十分漠然,也许有几天曾成为谈资,但浓重的杀气压在四周,谁也不敢多谈。……——余秋雨《遥远的绝响》魏晋诵读第3段:王羲之缘何而“悲”?明确:作者为什么“悲”,与他的人生观有着密切的关系。佛教、
道教徒总是把生死看得很虚无、很超脱,他们“一生死,齐彭殇”,可我们不是神仙道人,是血肉之躯,要珍惜生命,士大夫当“兼济天下”,去实现自己的抱负。正因为对生命是如此的珍惜,因此,我“悲”古人,因为我对生命的体验和古人对生命的体验是何其相似;我
亦“悲”后人,“后之观今,亦由今之视昔”,后人读我的文章,犹如我读古人的文章一样,他询问古今,发出悲叹。这里的“悲”不同于上一段的“痛”,是对个体之痛的理性思考,是由己悲人,更加深刻感人。一死生、齐彭殇庄子主张“齐物我
、齐是非、齐生死、齐贵贱”,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庄子将生死等同看待,认为生未必乐,死未必苦,因此不乐生,不苦死,不以得而荣,不以失而辱。补充资料你如何看待王羲之的人生观?作者不为玄学家们的论凋所蔽,阐明他的生死观,是他
性格旷达的表现;但他毕竟生活在国势日衰的东晋时期,士大夫们大多意志消沉,不求进取,对他也不能说没有影响,因此文中出现了低沉的调子,例如以“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说死,这是难以苛求的。修禊事也茂林修竹况修短随化列坐其次丝竹管弦之盛俯察
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足以极视听之娱夫人之相与附:重点实、虚词古代的一种风俗高长旁边,水边热闹繁多用来……的原因动词,穷尽交往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有的人;会
面面对;明白,懂得所以;动词,看作一样动词,看作相等“犹”,如同,好像对;这一词多义信信可乐也明智而忠信忌不自信愿陛下听之信之夫夫人之相与悲夫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副词,实在,真。形容词,守信,讲信用。动词,相信。动词,信任。句首语气词,表示将发议论。古今异义列坐其次古:其,代词;次,处所。今
:居于次一等的。或取诸怀抱古:胸怀抱负。今:胸前。亦将有感于斯文古:这次集会的诗文。今:文雅。词类活用:①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觞一咏足以极视听之娱②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死生亦大矣觞:喝洒。贤:有才有德之人。少:少者;长:长者。大:大事。极:穷尽。③
意动用法:1)齐彭殇为妄作2)一死生为虚诞看作相等看作一样特殊句式1、判断句1)死生亦大矣。2)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3)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2、省略句1)引(之)以为流觞曲水。2)悟言(于)一室之内。3、状语后置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当
其欣于所遇4、定语后置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成语、词语崇山峻岭:高而险峻的山岭。流觞(曲水):古人每逢农历三月上巳日于弯曲的水渠旁集会,在上游放置酒杯,杯随水流,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杯把酒喝下,叫做流觞。游目骋怀:舒展眼力,开畅胸怀
。放浪形骸:行为放纵,不受世俗礼法的束缚。情随事迁:思想感情随着情况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参考:群贤毕至、天朗气清、感慨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