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重庆市万州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共(21)页,68.63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574d52b94fc0232623eb5ba54c4df8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2021学年上期高2020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命题人:眭朝帝审题人:谭庆华注意: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
学形态。生态是我们赖以生存生活的基础,是人的生活之需、生存之要、生命之本,是与生命活动和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自然背景。文学是人学,文学距离人自身最近,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是文学表达的重要内容,而生态文学很好地体现了这些特征。生态文学可以深入反映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
推动社会反思,承担起文学反映现实、抚慰人心、启发思考的社会责任。在中国,生态文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古代的生态文学作品主要以诗歌和散文为主。从《诗经》《楚辞》对自然景物特别是植物细致而生动的描写,到山水田园诗,以及陶渊明的名篇《桃花源
记》,都可以说是古代的生态文学。古人所写的一系列景物记、游记等,从战国时的《山海经》到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从唐代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到明代的《徐霞客游记》,这些记述山川河流、游历感悟,描写花鸟虫鱼、动物植物和大千世界的作品,构成了中国古代生态文学的基本面貌
。从中国古代生态文学的理论背景看,其繁荣兴盛与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有着密切关联。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以和为贵、和谐共生、美美与共等哲学思想,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积淀,也是中国传统思想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构成了中国生
态文学的哲学和美学基础。在今天,推动中国生态文学的发展,继承这些宝贵的思想和文学遗产十分必要。中国生态文学具有独特性,其描写的题材和内容纷繁复杂、形式多样,尤其是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环境优化美化的文
学作品越来越多,涌现出环境保护文学、水文学、植物文学、动物文学等,蔚为兴盛。由于存在生态环境破坏和自然资源滥采等现象,反映生态问题的报告文学也随之出现。徐刚的《伐木者,醒来》、陈桂棣的《淮河的警告》、叶多多的《一个人的滇池保卫战》,都旨在
揭示生态毁坏以及水资源、大气和河流污染的危害。生态文学还包括描写树木花草的植物文学、以动物作为主角或描写对象的动物文学。在动物文学里,动物小说一枝独秀,从姜戎的《狼图腾》到杨志军的《藏獒》都曾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而在儿童文学中,沈石溪和黑鹤等人的动物小说,拥有广泛的少儿读者
。为江河湖海洋等“泛生命体”作传是生态文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徐刚的《长江传》,哲夫的“江河三部曲”以及王若冰的《渭河传》等。在中国,生态文学是基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而勃兴的一种文学样式。生态文学注重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美美与共的美学思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和自然万物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新发展理念为中国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保障。对生态保护、绿色发展这些主题的表现,自然而然地成为生态文学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使命,由此我们看到了许多正面描写生态
文明进步的文学作品。生态属于全人类,生态文学是可以被全人类读者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一种文学样式。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和中国样本,可以丰富和充实世界生态文学宝库。今后,中国生态文学应继续沿袭参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创作出更多体现绿色发展理念,反映绿色中国、美丽中国建设成
就,赞美绿水青山,讴歌美好生活的作品。同时,生态文学也应继续致力于鞭挞那些肆意滥杀野生动物、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劣行为,推动人们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变革,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摘编自李朝全《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材料二中外
生态文学源于对生态问题的关切。生态文学以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批判穷奢极欲,探究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其永恒的主题,揭示生态危机的人性与文化根源则是其终极目标。生态危机本质上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而生态文明则是人类
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是超越工业文明的共生文明,其中要义是回归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生态文学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的关系,发出的是人类“诗意地栖居”的心灵诉求,其核心就是要恢复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关系,对危及人类生存的
种种困境给予审美的解答,以期通过对话的方式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生态伦理之父”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指出“大地共同体的所有成员应当是平等的,人类应当放弃征服者的角色,对每一个大地成员保持尊重乃至敬畏”。很显然,生态文学的创作与传播有助于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基
础。生态文学在关注人类生存、探究人性危机、谋求人类合作及构筑人类共同价值基础等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觑。因此,人类应树立生态世界观,从生态学角度来把握世界的总体联系和发展规律。在中西文化间,生态思想资源是互
相交叠的,尤其在生态伦理方面,这在中西生态文学及相关著述中有着极为丰富的表征和阐述。如史怀泽在《文明的哲学:文化与伦理学》中提出“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思想,将伦理学范畴由人类扩展到自然界所有生命。我国古代也一向重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天人合一”“和合共生”等哲学理念和智慧已内
化于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这在古代叙事文学、隐逸文学和当代书写中均有着丰富的呈现。(摘编自王玉明、冯晓英《生态文学的当代价值》)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人合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包括道法自然、以和为贵、和谐共生、美美与共等理念
。B.文学的社会责任是反映现实、抚慰人生、启发思考,重要理念是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生态文学是文学的一个分支。C.曾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狼图腾》《藏獒》等动物小说,一度在生态文学中一枝独秀、异彩纷呈。D.作者引用史怀泽“敬畏生命”的思
想,是为了证明与中国“天人和一”“和合共生”等理念一致。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要研究中国先秦的生态文学,可以借助《诗经》《楚辞》等重要的文学资源。B.生态伦理学之父提出的“大地伦理”理念,核心就是人与自然界的其它生命
是平等的。C.中国古代生态文学的哲学与美学基础,就是指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D.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包括生态危机、人对自然的穷奢极欲以及人类成为自然征服者的角色等。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论证结构严谨,提出生态文学这一概念后,从历史发展、理论背景、
题材内容等方面突出了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B.材料一运用了例证法,作者列举《诗经》《楚辞》《山海经》《小石潭记》等作品,展示了生态文学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写作内容。C.材料一最后一段采用了归谬法,通过鞭挞滥杀野生动物、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劣行为,倡导生态文
学反映绿色中国、美丽中国建设成就。D.材料二采用了引证法,借利奥波德的相关表述,指出生态文学追求恢复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通过对话重构二者的和谐关系。4.请结合材料一、二的内容,简要分析生态文学与生态文明的不同。(4分)5.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简要分析“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的内涵。(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深造白龙涛义盛泰,虞城最大的百货行。老板任蕴清有件宝物,是努尔哈赤戴过的一枚鹿骨扳指。上海双线胶鞋厂老板朱友航用五万双胶鞋来换,任蕴清眼皮未抬:“祖传之物,岂可交易!”朱友航笑哂:“侬
这个门槛精①,当成命根子了?”任蕴清真正的命根子是独子任志明。明少爷原在河南大学就读,因参加反日游行,被任蕴清拉回家中,专事经商。初见明少爷,他身穿英国呢料西装,脚蹬德国爱顿皮鞋,修长的手指将算盘拨拉得噼啪作响。朱友航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俊朗的少爷。“我认作干儿如何
?侬亏不了。我在教育部里有相熟的,可为小赤佬②申请官费留学。”朱友航将茶饮尽,“去国外留学深造,以明世界大势。”“外寇纵横,夷族错落,还是伏处深居,经商置业为好。”任蕴清叹息一声,关掉了留声机。“虞城仄狭地界能做甚大事?”朱友航鼓凸双眼,“做生意也要到上海滩闹腾闹腾。”
任蕴清闭了眼,不再理会。晚饭后,两位故交杀完一盘棋,夜幕就拉上了。任蕴清将一把铜锁交与管家,继续下棋。不大会儿,楼上传来茶盏破碎的声音。管家下楼,将一把钥匙交给任蕴清,附耳道:“老爷,明少爷歇了。”朱友航一脸骇然,将棋盘拨拉到地上,骂道:“任老
胖,侬腐朽愚钝至极!”说罢拂袖而去。虞城沦陷,市民和溃军潮水般南逃。任蕴清竖起门板,关门歇业,几十号人躲在商行里屏声敛气,听风望雨。一日,明少爷立窗前南望,目睹日伪罪行,旋即回到柜台,一把将算盘摔得珠子四散。任蕴清将茶盏用力一蹾,瞥向儿子,却碰到了两道寒光。晚上,他亲自
给儿子的卧房上了锁。日伪给义盛泰摊派了一万双胶鞋两千匹洋布的任务,一个月期限。自虞城沦陷,朱友航就一次也没来过,任蕴清愁得满嘴燎泡。明少爷自荐到上海购买胶鞋和布匹。是夜,任蕴清向楼上走去。儿子房间里灯火忽闪,任蕴清愣了一下神,推门进去,明少爷慌忙将
一卷《中华民国现势图》塞到枕下。“走哪条线?”“……”“去时,可走陇海线到连云港,再乘船到吴淞口,购货后原路返回,万不可走南京、芜湖水路途经皖南地界,那里正闹新四军哩。”“……”“切记!”任蕴清被儿子凌厉的目光蜇了一下,他稍作踌躇,从袖筒里拿出一个紫檀木盒,递给儿
子。明少爷迟疑了一下,接过来,打开,一枚包浆浑厚的鹿骨扳指静静地躺在盒底。他扑通跪地,泪流恣肆,重重地磕了两个响头。“交与朱友航。”任蕴清喉结耸动一下,“可换五万双胶鞋和若干布匹。”言罢,任蕴清起身向门外走去。在门口,他犹豫了一下,抓起铜锁向楼下走去。翌日一早,明少爷带
领管家出城而去。任蕴清站在窗前,眼望南方,倏然,两滴清泪夺眶而出。半月后的一个傍晚,管家踉踉跄跄奔进义盛泰,长跪不起。“老爷,明少爷他——”管家头在地上磕得咚咚作响。“莫慌,细细说来。”任蕴清将管家搀起。“前日途经芜湖,明少爷让我去操办饭食
。回来,明少爷和货都不见了。”任蕴清身子晃了一下,立住,眼里亮光闪闪,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爬上嘴角。他招呼来众人,分发了银两和物什,携老伴儿出城而去。1965年劳动节,虞城西大街的供销社家属院里来了一个干瘦的上海老头儿。他打听
到了任蕴清的家,小心翼翼地敲门。门开,任蕴清仔细打量眼前的不速之客。“任老胖,我是朱友航。”“朱猴子?”任蕴清一把抓住客人的手,急忙吩咐老伴儿沽酒备肴。饭桌上,任蕴清给朱友航斟满酒,说:“朱兄,多年未见,来,干一杯。”朱友航环顾一周,说:“明少爷呢?快让干儿过来陪我喝酒。”任蕴清岔开话说:“
这些年,朱兄一直在上海?”“No,no,上海沦陷后,我随儿子去了美国,他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五年前,我们举家回国,儿子去了大西北搞科研——去年那朵蘑菇云,就有儿子的功劳。”朱友航一脸得意。“儿子有出息!”任蕴清挑起大拇指。朱友航转身从包里拿
出了一个紫檀木盒,推到任蕴清面前,说:“物归原主。”任蕴清打开盒子,鹿骨扳指的光让任蕴清眼里霎时起了雾。“明少爷到上海第一天就认我做了干爸,我可是给了干儿双倍的货哟,他几时从上海回的虞城?”任蕴清身子晃了一下:“在芜湖,他带着胶鞋和布匹奔了新四军……”
朱友航一脸惊讶地说:“哎哟,那可不得了了,干儿现在在哪里高就?”“……”“最小是个团长了吧?侬赶快让他过来陪我喝酒。”任蕴清端起一杯酒,站起来,走到身后的一个拉了宝石蓝幔子的橱窗前,哗一下拉开幔子:一帧黑白照片里,身
着戎装的明少爷笑得很灿烂,鲜红的烈士证将他的脸映衬得红彤彤的。“留在朝鲜了。”任蕴清将酒泼洒在地上。朱友航泪水夺眶而出,浑身颤抖不已,他颤颤巍巍地站起来,挺直腰板,举起右手,庄重地敬了一个军礼。(注)①门槛
精:精于算计之人。②小赤佬:上海方言,小子,是长辈对晚辈的爱称。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少爷一身英国呢料西装、德国爱顿皮鞋的装扮,显现他注重仪表,养尊处优,和下文写他投身新四军形成反差。B.小说的背景设置在抗日战争和建国初两个特殊
时期,讲述了任、朱两个家庭在国家的紧要关头深明大义报效祖国的故事。C.明少爷自荐去购买物资,但对父亲询问和指点路线均沉默以对,不作回应,是因为对父亲一直幽禁他心怀怨恨。D.任蕴清和朱友航虽为好友,却在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上有很大不同,但最终二人
因共同的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而冰释前嫌。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扳指”是小说中的重要物象,它不仅串联了故事情节,“谈扳指、换物资、还扳指”,而且还有深刻的象征意义。B.小说中有两次特写明少爷的眼神,“两道寒光”“凌厉的目光”,
这目光中有他对父亲不问国事、只顾一己安危的不满。C.小说结尾处用对话补充交代了诸多人物的结局,使多个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同时更好地凸显了小说的主题。D.小说语言风格独特,既有如“侬”“小赤佬”等富于地域色彩的日常口语,也有如“外寇纵横,夷族错落”这样典雅整饬的古语。8.小说写任蕴清对儿子由
“锁”到“不锁”的过程,表现了他心理上发生的哪些变化?请简要说明。(4分)9.小说的标题“深造”内蕴丰富,试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
言文,完成11-15题。(20分)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九月己酉,上面定勋臣爵.邑.。于是诸将争功,纷纭不已。淮安王神通曰:“臣举兵关西,首应义旗,今房玄龄等功居臣上,臣窃不服。”上曰:“玄龄等运筹帷幄,坐安社稷..,论功行赏,固宜居叔父之先。叔父,国之至亲,朕诚
无所爱,但不可以私恩滥与勋臣同赏耳!”遂皆悦服。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闰三月,壬申,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得良
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
得失。有上书请去佞臣者,上问:“佞臣为谁?”对日:“臣居草泽,不能的知其人,愿陛下与群臣言,或阳怒以试之,彼执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顺旨者,佞臣也。”上曰:“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君自为诈,何以责臣下之直乎!朕方以至诚治天下,卿策虽善,朕不取也
。”上神采英毅,群臣进见者,皆失举措;上知之,每见人奏事,必假以辞色,冀闻规谏。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如虞世基等谄事炀帝以保富贵,炀帝..既弑,世基等亦诛。公辈宜用此为戒,事有得失,毋惜尽言!”(节选自《通
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B
.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C.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D.尝谓
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爵邑,指爵位和食邑。《礼记·王制》中记载了公、侯、
伯、子、男五等爵位。万户侯即拥有食邑一万户的侯爵。B.社稷,是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祀的土地神和五谷之神。后来用作国家的代称,在“执干戈以卫社稷”中即是此意。C.炀帝,是隋朝皇帝杨广的谥号。谥号是古代人死后,按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炀、幽为恶
谥,文、灵为美谥。D.少师,官名,春秋时楚国设置,为辅导太子的官员。北周以后多沿置,与少傅、少保合称“三少”,多为大官的加衔。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宗认为,
选用人才如同选用器具一样,取其长处就可以了。大臣推荐人才,应该担心自己不能识别人才,而不应该诬蔑当代的人。B.太宗即位后确定诸将功劳,李神通认为自己在关西起兵,首先响应,功劳最大。而太宗认为房玄龄等人运筹帷幄,功劳应该在李神通之
上。C.太宗认为自己的弓箭优良,但是造弓的工匠却指出这些都不是好弓。太宗从这件事情当中悟出了道理,于是多次接见官员,询问民情与施政情况。D.太宗的神采英武刚毅,大臣见他时手足失措。于是太宗每次见人奏事,都对他们和颜悦色。他也要求大臣们以前人为戒,敢于直言。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叔父,国之至亲,朕诚无所爱,但不可以私恩滥与勋臣同赏耳!(2)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14.曾巩在《唐论》中说:“(太宗)有天下之材,又有治天下之效。”太宗身上的哪些品质使他能够开创“贞观之治”?请根据材
料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注]杜甫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幸不折来伤
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注】本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末,当时安史叛军气势正盛,国事艰难。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裴迪送客时看到早梅开放,想念杜甫并寄赠一首诗,本诗是杜甫对裴迪的答谢之作。B.首联将裴迪与
何逊相比,赞美裴迪的咏早梅诗,表达对裴迪和他所赠之诗的推崇。C.颔联紧承“动诗兴”,具体写裴迪送客的情形,寄寓了作者对裴迪没有自由的同情。D.颈联表达庆幸之意,庆幸裴迪没有折梅寄来,要不然诗人面对折梅一定会感慨万千。16.尾
联中说“朝夕催人自白头”,是什么催诗人“白头”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诗经》“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在表情达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2)古人有许多写洞庭湖壮阔景象的诗句,杜甫在《登岳阳楼》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3)杜牧《阿房宫赋》中,运用比喻与对比,对秦王朝暴虐敛财的行径、穷奢极欲的生活进行质问的两句是:“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
0题。(9分)盛唐之后,经历大历、建中一段诗歌创作相对薄弱的时期,到了贞元、元和年间,唐诗又掀起第二次高潮,,名家荟萃。除直接继承杜甫现实主义传统的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等“新乐府”诗派诸家外,还有以横放奇
险闻名的韩愈、孟郊及其追随者,有借山水以抒怀的柳宗元,有善写政治讽刺诗的刘禹锡和以瑰丽惊艳、想象奇美著称的青年诗人李贺,“或平或奇,或高深或雄直,,各成壁垒”(方南塘《辍锻录》),中唐诗坛百花竞放、争艳斗妍。不过,中唐诗坛难以见到盛唐那种和谐局面,它突出地呈现了的倾向。这既是安史之乱之后
,集中统一受到破坏、社会趋向纷纭复杂、思想文化更加在诗歌创作中的反映,同时也是诗人们在盛唐高峰之后,自觉地从多方面寻找出路、追求创新的结果。由于中唐诗人从观念到实践的求新求变,使中唐诗歌大放异彩,成为重要的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转折点。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
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人尽其才旗鼓相当多样化五花八门B.人才辈出半斤八两多元化五光十色C.人尽其才半斤八两多样化五光十色D.人才辈出旗鼓相当多元化五花八门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中唐诗人从
观念到实践的求新求变,中唐诗歌大放异彩,成为重要的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转折点。B.由于中唐诗人从观念到实践的求新求变,中唐诗歌大放异彩,成为重要的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转折点。C.中唐诗人从观念到实践的求新求变,使中唐诗歌大放异彩,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重要转折点。D.由
于中唐诗人从观念到实践的求新求变,使中唐诗歌大放异彩,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重要转折点。20.下列各句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B.黄鹤之飞尚
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C.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6分)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
最受瞩目的机器人应用市场。作为智能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高端应用,手术机器人会不会有朝一日取代医生呢?现实中,医生已经感受到来自手术机器人的压力。不过,现在说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手术机器人虽然更灵活、更精准
,但是还不能完成所有外科手术。另外,手术机器人要普及还需要跨过两道关。首先是普及中的费用关。与传统手术相比,机器人手术会多花上千元至数万元不等。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推广普及机器人来做手术,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机器人会不会
乱挥刀?”“万一程序被黑客入侵怎么办?”更重要的是,现在手术机器人仍需医生操作,因为真正给患者安全感的还是操作机器的医生。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5分)2020年“中国航天日
”启动仪式于4月24日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在启动仪式上公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将依次编号。据介绍,该名称源
于屈原长诗《天问》,体现了探索自然和宇宙空间的文化传承,寓意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而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一
首歌脍炙人口,无数的人们耳熟能详,无论在哪里,它常在我耳边轻轻回响……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
有和平的阳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读了上述文字,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1.B2.C3.C4.(1)概念不同,生态文学是
文学形态,重点是潜移默化,以文学的形式引导人们反思;而生态文明则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形态,是一种思想倡导。(2)内容不同,生态文学是形象地反映社会现象,生态文明则是一种理性思维、共生文明。5.(1)中国生态文
学历史悠久,以中国传统的哲学与美学为基础。(2)中国生态文学题材与内容具有独特性,既有环境保护的文学,又有批判生态破坏的文学。(3)中国生态文学服务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其使命是表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新发展理念(命运共同体)、生态保护、绿色发展。【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
料内容的能力。A.“包括道法自然、以和为贵、和谐共生、美美与共等理念”错误,根据“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以和为贵、和谐共生、美美与共等哲学思想”可见,这些概念是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C.“一度在生态文学中一枝独秀、异彩纷呈”错误,生态文学还包括描写自然的散文等。D.“是为了证明
与中国‘天人和一’‘和合共生’等理念一致”错误,作者引用史怀泽的观点,只是想说明“生态伦理方面,这在中西生态文学及相关著述中有着极为丰富的表征和阐述”。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C.“就是指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错误,应为部分有关生态方面
的哲学思想与优秀传统文化。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方法的能力。C.“归谬法”说法错误,表述不当,“归谬法”指通过断定与论题相矛盾的判断(即反论题)的虚假来确立论题的真实性的论证方法,而此处证明的并非论题虚假,论题是从前面论述顺理成章地推论出的,应该是道理论证
。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多个信息异同的能力。根据材料一“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生态文学可以深入反映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推动社会反思,承担起文学反映现实、抚慰人心、启发思考的社会责任”可知,生态文学是文学形态,重点是潜移默化,以文学的形
式引导人们反思;根据材料二“生态文明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是超越工业文明的共生文明,其中要义是回归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可知,生态文明则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形态,是一种思想倡导。根据材料一“这些记述山川河流
、游历感悟,描写花鸟虫鱼、动物植物和大千世界的作品,构成了中国古代生态文学的基本面貌”“中国生态文学具有独特性,其描写的题材和内容纷繁复杂、形式多样”“生态文学是基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而勃兴的一种文学样式。生态文学注重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美美与共的美学思想”可知,生态文学是形象地反映社会现象
;根据材料二“生态文学的创作与传播有助于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基础……人类应树立生态世界观,从生态学角度来把握世界的总体联系和发展规律”“在中西文化间,生态思想资源是互相交叠的,尤其在生态伦理方面”可见,生态文明是一种思维,是共生文明。【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
的能力。抓住关键词“生态文学”“中国表达”,在材料一筛选关键信息;“在中国,生态文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古代的生态文学作品主要以诗歌和散文为主……都可以说是古代的生态文学……这些记述山川河流、游历感悟,描写花鸟虫鱼、动物植
物和大千世界的作品,构成了中国古代生态文学的基本面貌”“从中国古代生态文学的理论背景看,其繁荣兴盛与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有着密切关联。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以和为贵、和谐共生、美美与共等哲学思想……它们构成了中国
生态文学的哲学和美学基础”可知,中国生态文学历史悠久,以中国传统的哲学与美学为基础。“中国生态文学具有独特性,其描写的题材和内容纷繁复杂、形式多样,尤其是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环境优化美化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多,涌
现出环境保护文学、水文学、植物文学、动物文学等,蔚为兴盛”“由于存在生态环境破坏和自然资源滥采等现象,反映生态问题的报告文学也随之出现……揭示生态毁坏以及水资源、大气和河流污染的危害”可知,中国生态文学题材与
内容具有独特性,既有环境保护的文学,又有批判生态破坏的文学。“在中国,生态文学是基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而勃兴的一种文学样式……人和自然万物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新发展理念为中国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保障。对生态保护、绿色发展这些主题的表现
,自然而然地成为生态文学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使命”可知,中国生态文学服务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其使命是表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新发展理念(命运共同体)、生态保护、绿色发展。6.B7.A8.①任蕴清对儿子的
态度发生转变,由反对儿子抗日到支持儿子投身救国。②任蕴清的家国观念发生转变,由只图自保到国土沦陷、难以自保后决意有所作为。9.①指在学问上进一步的提升,如文中所说“去国外留学深造”。②指年轻一辈的自我砥砺。明少爷和朱家儿子都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放弃优渥的生活条件,放弃更多学业上的
深造机会,为国家大义而英勇投身,这是更有价值的深造。③老一辈在时代大潮的洗礼下不断升华精神境界,支持儿子报效祖国,也是深造。【分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和下文写他投身新
四军形成反差”错,并未形成反差。无论穿什么,明少爷都是那个爱国的明少爷;C.“是因为对父亲一直幽禁他心怀怨恨”错,文中任蕴清嘱咐儿子走哪条路,不要跟新四军碰上,“任蕴清被儿子凌厉的目光蜇了一下”,更多的是对父亲只图自保的不满并决心离开
;D.“最终二人因共同的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而冰释前嫌”错,二人在教育孩子上的理念不同,谈不上“前嫌”,且这一矛盾早已不存在。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分析有误,“扳指”没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文中只是说它是任蕴清祖传的,能换五万双胶鞋。故选A。8.本
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任蕴清锁儿子,是因为怕儿子去抗日,“明少爷原在河南大学就读,因参加反日游行,被任蕴清拉回家中,专事经商”,任蕴清认为“外寇纵横,夷族错落,还是伏处深居,经商置业为好”,“一日,明少爷立窗前南望,目睹日伪罪行,旋即回到柜台
,一把将算盘摔得珠子四散。任蕴清将茶盏用力一蹾,瞥向儿子,却碰到了两道寒光。晚上,他亲自给儿子的卧房上了锁”;而不锁儿子是因为“日伪给义盛泰摊派了一万双胶鞋两千匹洋布的任务,一个月期限。自虞城沦陷,朱友航就一次也没来过,任蕴清愁得满嘴燎泡”,当陷入绝境之后,任蕴清明
明知道儿子“自荐到上海购买胶鞋和布匹”其实是想为新四军置办,但他还是答应了,并暗示儿子路线“去时,可走陇海线到连云港,再乘船到吴淞口,购货后原路返回,万不可走南京、芜湖水路途经皖南地界,那里正闹新四军哩”
,还把祖传的扳指给了儿子,儿子也明白了父亲的心意,含着泪磕头,任蕴清“在门口,他犹豫了一下,抓起铜锁向楼下走去”,这次他没有锁儿子。“锁”意味着任蕴清反对儿子抗日,“不锁”意味着任蕴清支持儿子投身救国;这一变化更意味着任蕴清的家国观念发生转变,由只图自
保到国土沦陷、难以自保后决意有所作为。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深造”的本意是“在学问上进一步的提升”,文中有“去国外留学深造,以明世界大势”,就是这个意思;“深造”的深层含义,指的是年轻一辈的自我砥砺。如明少爷“原
在河南大学就读,因参加反日游行,被任蕴清拉回家中”,后来在任蕴清的支持下“带着胶鞋和布匹奔了新四军”,最后牺牲在朝鲜战场上,“一帧黑白照片里,身着戎装的明少爷笑得很灿烂,鲜红的烈士证将他的脸映衬得红彤彤的”;又如朱
友航的儿子,“上海沦陷后,我随儿子去了美国,他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五年前,我们举家回国,儿子去了大西北搞科研——去年那朵蘑菇云,就有儿子的功劳”。明少爷和朱家儿子都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放弃优渥的生活条件,放弃更多学业上的深造机会,为国家大义而英勇投身,这是更有价值的深造;“深造”也指老一
辈在时代大潮的洗礼下不断升华精神境界,如任蕴清开始反对儿子抗日,后来在看清日本侵略者的真面目之后,暗中支持儿子抗日,报效祖国;如朱友航,本是一介商人,上海沦陷后随儿子一起去了美国,后和儿子一起举家回国,为儿子参与了建设祖国而自豪。这是老一辈人的“深造”。
10.D11.D12.A13.(1)叔父是皇族的至亲,我对您确实没有什么吝惜的,但是不能凭借私情胡乱地与有功之臣同等封赏。(2)君主,是水的源头;群臣,是水的支流。使源头混浊却希望支流清澈,是不可能的事。14.①不徇私情,公平公正。②访求贤才,不拘一格。③体察民情,
虚心纳谏。④以诚治国,反对诈术。【分析】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他曾对公卿说:“人想要看见自己的形体,一定要借助于镜子;君主想知道自己的过错,必然要善待忠正耿直的大臣。如果君主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大臣阿谀逢迎,顺从旨意,君主就会失去国家,大臣又
岂能独自保全!“其形”作“见”的宾语,不能断开,且“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与“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是对称句式,排除AB;“其君愎谏自贤”与“其臣阿谀顺旨”句式对称,应分别单独成句,排除C。故选D。1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C.“炀、幽为恶谥,文、
灵为美谥”错误,“灵”,“乱而不损曰灵”,乱指的是胡作非为,损是指没有把国家毁掉,为恶谥。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B.“李神通认为自己……功劳最大”错误,李神通只是认为自己的功劳超过了房玄龄等人,并没有说自己的功
劳最大。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1)“叔父,国之至亲”是判断句式;诚,确实;爱,吝惜;以,凭借。(2)“君,源也;臣,流也”是判断句;浊,使动用法,使……浑浊;而,表示转折。14.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信息和鉴赏人物形象的能
力。题干要求简要概括“太宗身上的哪些品质使他能够开创‘贞观之治’”,可以由原文分析。由“玄龄等运筹帷幄,坐安社稷,论功行赏,固宜居叔父之先。叔父,国之至亲,朕诚无所爱,但不可以私恩滥与勋臣同赏耳!”可知,唐太宗不徇私情,公平公正。由“上令封
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唐太宗访求贤才,不拘一格。由“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
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上知之,每见人奏事,必假以辞色,冀闻规谏”可知,唐太宗体察民情,虚心纳谏。由“君自为诈,何以责臣下之直乎!朕方以至诚治天下,卿策虽善,朕不取也”可知,唐太宗以诚治国,反对诈术。参考译文: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季八月甲子(初九),太宗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即
皇帝位。九月己酉(二十四日),太宗与群臣当面议定开国元勋的爵位食邑。于是各位将领纷纷争功,议论不止。淮安王李神通说:“我在关西起兵,首先响应义旗,现在房玄龄等人的功劳却在我之上,我内心不服。”太宗说:“房玄龄等人运筹帷幄,安定了大唐江山,论功行赏,功劳本来就应该在
叔父之上。叔父是皇族的至亲,我对您确实没有什么吝惜的,但是不能凭借私情胡乱地与有功之臣同等封赏。”于是大家都心悦诚服。太宗令封德彝荐举贤才,很长时间没有荐举一个人。太宗质问其原因,封德彝答道:“不是我不尽心竭力,而是现在没有奇才!”太宗说:“君子用人如用器物,各取其
长处。古时候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君主,难道是从别的时代去借人才的吗?正应当担心自己不能识别人才,怎么能诬蔑整个时代的人呢?”封德彝羞惭地退下。闰三月,壬申(二十日),太宗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朕得到十几张好弓,自认为没有能超过它们的,最
近拿给做弓箭的弓匠看,他说:‘都不是好材料。’朕问他原因,弓匠说:‘木料的中心部分不直,所以脉纹也都是斜的,弓力虽强劲但箭发出去不能走直线。’朕这才醒悟到以前对弓箭的性能分辨不精细。朕以弓箭平定天下,而对弓箭的性能还
没有能完全认识清楚,何况对于天下的事务,又怎么能遍知其理呢!”于是下令在京五品以上官员,轮流在中书内省值夜班,多次接见他们,询问民间百姓疾苦和政治得失。有人上书请求除去奸佞之人,太宗问:“奸佞之人是谁?”回答道:“臣身居草野,不能确切知道谁是
奸佞之人,希望陛下对群臣说话的时候,有时假装恼怒加以试探,那些坚持道理、不屈服于压力的,便是耿直的忠臣;畏惧皇威、顺从旨意的,便是奸佞之人。”太宗说:“君主,是水的源头;群臣,是水的支流。使源头浑浊却希望支流清澈,是不可能的事。君主自己使用诈术,又如何能要求臣下耿直呢!朕正以至诚之心治理天下
,你的建议虽好,朕不采用。”太宗的神情、风采英武刚毅,众位大臣进见他时,都手足失措。太宗知道后,每次见人上朝奏事,都要对他们和颜悦色,希望听到规谏之言。他曾对公卿说:“人想要看见自己的形体,一定要借助于镜子;君主想知道自己
的过错,必然要善待忠正耿直的大臣。如果君主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大臣阿谀逢迎,顺从旨意,君主就会失去国家,大臣又岂能独自保全!像虞世基等人对隋炀帝阿谀奉承以求保全富贵,炀帝被杀后,世基等也难免一死。望你们以此为戒,每件事的得失,都要不惜畅所欲言!”15.C1
6.①思念友人。从诗歌的颔联可以看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②暮年之伤。诗人由“伤岁暮”而引发人到暮年的感伤。③思乡之愁。诗人唯恐梅花会引发乡愁,实际上表达了自己羁旅思乡的愁绪。④忧国忧民。国家正处于战乱的困境,诗人面对动荡的现实
感伤时世,忧国忧民。【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及情感主旨的把握能力。C项,“寄寓了作者对裴迪没有自由的同情”错误,诗歌颔联是说在这样的时候,单是看到飞雪就会想起故人,思念不已,
何况你去东亭送客,更何况又遭遇到那恼人的梅花,要你不想起我,不思念我,那怎么可能?所以,颔联表达的是与故人心心相印的情谊以及对故人的思念之情。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回答是什么催诗人“白头”的,可从诗歌内容入手,分析作答。①思念友人。颔联“此时
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是说在这样的时候,单是看到飞雪就会想起故人,思念不已,何况你去东亭送客,更何况又遭遇到那恼人的梅花,要你不想起我,不思念我,那怎么可能?颔联想象裴迪对着雪中梅花想到诗人,表达的是与故人心心相印的情谊以及对
故人的思念之情。②暮年之伤。颈联中“幸不折来伤岁暮”一句中的“伤岁暮”三字,表现了诗人的人到暮年的感伤。③思乡之愁。“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是说幸而你未折梅寄来勾起我岁暮的伤感,要不然,我面对折梅一定会乡愁撩乱、感慨万千的。可见颈联还体现出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情绪。④忧国忧
民。尾联“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表达一年一度梅花开放,时间流逝,诗人渐渐白发,体现出对时光流逝,自己年华老去的感慨。结合注释“时值安史之乱”,可见诗人离开家乡是因为安史之乱不得不漂泊他乡,这些愁绪都是由时代背景决定的,诗人面对动荡的现实感伤时世,忧国忧民。综合以上分析,
可知思念友人、暮年之伤、思乡之愁、忧国忧民是诗人“白头”的主要原因。17(1)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3)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18.D19.C20.A【分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处,
人才辈出:形容人才一批接着一批地出现。人尽其才: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此处指人才接连不断出现,而非强调每个人都能在社会中各尽其用,故选“人才辈出”。第二空处,旗鼓相当: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半斤八两:指不相上
下,实力相当,多作贬义。此处语境没有贬义,故选“旗鼓相当”。第三空处,多元化:一指由单一向多样发展,由统一向分散变化;二指多样的,不是集中统一的。多样化:倾向于向同类别中的多种样式发展。多元化倾向于往不同方向发展,此处语境是指中唐诗坛突出地呈现了往不同方向发展,故选“多元化”。第四空处,
五花八门:原指“五花阵”与“八门阵”,古代兵法阵名,后用作比喻各行各业的暗语,现常比喻事物繁多,变化莫测。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这里形容思想文化,故选“五花八门”。故选D。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划横线句子“由于”
“使”成分赘余,使句子缺少主语;“重要的”修饰“转折点”,语序不当,应该把“重要的”放在“转折点”前,并去掉“的”。A.成分残缺,在第二句前加“使”;“重要的”语序不当,应该把“重要的”放在“转折点”前,并去掉“的”。B.“重要的”语序不当,应该把“重要的”放在“转折
点”前,并去掉“的”。D.“由于”“使”成分赘余,使句子缺少主语。故选C。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例句比喻,把“诗坛”比喻成“百花”。A.比喻、夸张;把“浪花”比喻成“白雪”;陡峭的石壁笔直的插入到云
层当中,运用夸张的手法。B.拟人、夸张;猿猱欲度愁攀援,赋予猿猱人的思想“愁”,运用拟人的手法;黄鹤飞的多高啊,它尚且不能过去,运用夸张的手法。C.互文、借代;主人和客人下马,主人和客人在船,运用互文的手法;“管弦”代指音乐,运用借代的手法。D.双关,“莲”同“怜”,怜爱。
故选A。21①.手术机器人将完全取代医生还为时尚早②.其次是患者心理关③.还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接受222020年4月24日“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仪式上公布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是“天问一号”、任务标识“揽星九天”。23【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审题】本题是材料作文
。阅读题目中的材料,要学会把握关键信息,材料为《我的祖国》中的三章歌词。第一章,抓住“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辽阔的土地”“明媚的风光”分析,从描摹祖国的大好河山入手,选取典型的事物,勾画出了一幅祖国美丽富饶、人民安
居乐业的美好画卷。激发起我们强烈的爱国热情。第二章,抓住“英雄的祖国”“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等分析,其实,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千千万万奋斗的青春身影。突出强调了青年一代把责任担当、砥砺奋斗汇进国家民族的“大梦想”,不断奋斗,创造属于自己也属于时代的华彩篇章。英雄的人民早就英雄的祖国。第三章
,结合“强大的祖国”“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等分析,世界和平,一切那么美好,我们要珍惜和平,但也绝不怕战争,如果谁要破坏和平,必将要他粉身碎骨。珍惜和平和美好,常怀感恩之心,感恩前辈的付出和牺牲等。题干要求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可以歌颂那个时代青年的努力、奋斗、拼搏、进取
等,也可以表达对那个时代青年的感激之情等。当然也可以有别的立意。比如表达新时代青年心怀祖国、奋勇拼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等。【立意】1.青春与汗水;2.平凡与伟大;3.青年要砥砺奋斗;4.珍惜和平;5.常怀感恩之心;
6.我爱我的祖国等。例文珍惜和平,致敬英雄那个时代的青年:你们好!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70年前,中华民族历经2年零9个月的浴血奋战,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现在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的时代,而我们这美好的生活从何而来呢,我想,是
你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从心底感激你们,是你们的负重前行,才有我们今天的阳光静好。我们要不忘初心,珍惜和平,致敬英雄!和平来的不易,是多少仁人志士不懈的努力,是多少烈士用鲜血染红了国旗。你们是抗战历史的见证人。
中国人民在历经磨难后浴火重生,摆脱了列强的欺辱,脱离了内部的战乱,建立起崭新的国家,开始现代化建设的征程。在你们的青年或者少年时期,遭遇了空前的国难,但年少的你们没有犹疑地参加了烽火连天的岁月,加入到了轰轰烈烈的抗战中,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危急关头的担当,见证了中国人民在苦难中的奋争
,见证了侵略者的残忍与猖狂,见证了中国军民的顽强与坚忍。你们是中华民族崇高精神的典型承载者。你们勇于担当时代的重任。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绵延不绝,是因为一代代人的努力创造和忠心的保护。每一个时代都会赋予人们当代的责任。当国难当头,你们勇敢地担当起了时代的重任,走向战场,成为
中华民族的中坚力量。生死存亡的考验,显现出了你们的英雄本色。你们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是对祖国和人民的满腔热爱。在苦难中不退缩,在生死决择时不含糊,在战斗中不畏惧。面对强敌,没有动摇信念,
没有对胜利失去信心,保持了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无数的战士牺牲了,但他们精神永存。70年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处于又一个关键时期。伟大的抗战精神昭告我们:万众一心,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敢于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不仅能击败任何外来侵略,而且
必将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平是宁静,是财富,是幸福。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中,世界才会美好,国家才会发展,人民才会安全幸福,孩子才会快乐无忧。生在21世纪的美好时代,我们也应该居安思危,“吃水不忘挖井人”,不忘初心,致敬英雄。珍惜和平,弘扬你们的
精神,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此致!敬礼!一个新时代的青年学生2021年10月9日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