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语文课时作业(必修上册)期末自测卷.docx,共(11)页,39.64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54429f908966ee294f1a33a4f1b63c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期末自测卷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艺术乡建要尊重乡村的现实并以地方性知识为根基,融会乡村的历史、信仰、礼俗、民艺等要素,重塑乡村文化的生活样态、行为习惯和
空间形态,并以多主体联动的方式构建乡村共同体,推动乡村文明的复兴。其实现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培育乡村文化主体性。农民是乡村建设中最重要的主体。主体性意识缺失和对在地文化脉络及传统缺少认可,是当下艺术乡建面临的重要问题。艺术乡建的首要任务就
是激活乡村文化的主体性,提升农民对乡村价值的自觉和认同。这正契合了“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的基本原则,以艺术性手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逐渐解决农村主体性缺位的根本问题。第二,修复与赓续民间信仰。民间信仰集中反映着乡村社会中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人与世界之间的和谐共处与情感关联,并关系着乡村礼俗秩序、道德规范的实现。修复乡土信仰,重建精神家园是艺术乡建的根本要求。第三,传承与发展地方性知识。在地性的知识经验是地域性文化脉络和传统的表现形态。艺术乡建的关键就是要梳理、凝练地方性传统的知识谱系,并在此基础上重塑适应乡
村发展态势和顺应农民诉求与意愿的文化生态。第四,重塑乡土场所精神。聚落形态的乡村是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生活场域。艺术乡建的重要任务之一即是克服乡村空间改造中模式化和同质化的问题,重塑乡村空间的精神性内涵,使之成为接续乡村文化样式的场所。新时代中国艺术乡建把握乡村的发展态势,推动乡
村的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是促进农民主体意识的养成,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艺术乡建的深入发展积极地影响着农民文化心理结构的积淀和主体性人格的养成,进而促动农民自觉地将乡村文化纳入中华文化的核心范畴中。其次是促进乡村传统文
化的现代转化,凸显乡村文明的时代价值。艺术乡建深入发掘着乡村中地方性知识蕴含的思想观念和符号性意义,并在其与现代社会需求和时代精神的契合中,实现乡村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呈现乡村文明的现代价值。最后是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助推乡
村美好精神文化需要的满足。艺术乡建紧扣乡村振兴战略丰富乡村文化生活的要旨,以温和的方式熔铸锻造乡村文化样式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并在时代精神氛围中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精神文化的需求,塑造人们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摘编自屈行甫《新时代艺术乡建的价值导向与实现路
径》,中国社会科学网)材料二中国社会科学网:事实上,艺术乡村建设仍然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如何进一步完善其协作性、互动性,凸显地域性、创新性,以使乡村更美好,是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就您自己的实践而言,当前艺术乡村建设还有哪些问题和不足?您对此有什么好的建议?贺
景卫:关于“美丽”的建设很容易陷入形式主义和技术主义的局限当中,所以,今天的艺术乡建首先面临的还是在地性和主体性问题。我们团队以文创设计介入乡村建设,最终输出的是产品,但事实上,是具有文化附加值的产品,在创造价值的
过程中,我们对知识主体,也就是村民以及村落文化是十分尊重的,我们扎根乡村进行深入调查,当然,这也是为了解决在地性问题。为此我们也有一些务实的策略。首先是价值共创,共创发生在乡村文化价值传递以及村民主体身份价值建立的过程中,没有文化价值和身份价值的发生与传递,整个乡村振兴的底层价值逻辑
就无从实现。我们成立了“大岭村共创工作团队”,邀请了包括村民、村委以及当地文化的其他研究者在内的其他相关群体,形成一个多方协作的模式共同寻找文化创意点,也就避免了艺术家或者某一单一群体介入乡村建设的主观性。在这样一种合作模式下,我们围绕村落“人、文
、地、景、产”五类资源开发主题,开发出“开门大吉”“鳌游大岭”“黄大仙”“大岭村龙舟饭”“岭龙”“鱼跃龙门”等一系列量身定制的文创产品,通过艺术设计的美学吸引力创造热点和话题,但最终目的还是要重建文化根脉,让文化“活”起来。其次是事件介入。文化是
需要传播,身份更是需要认可的。通过一系列的文化艺术活动串联在地居民、创意群体、社会大众,共同去塑造一个基于地域文化的在地创意行动。我们针对大岭文化举办了很多特色艺术活动,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这一系列的艺术行动是一种系统性的驱动,是由内向外的持续性活化路径,集结了社会各界的创意力量形成的一个
创意产业链,更是乡村与外界互动的再生工具,这个过程中,不仅充分尊重在地价值,其主体性价值也在一个和谐持续的环境中得以实现。(摘编自李永杰《用艺术乡建激活乡村——访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贺景卫》,中国社会科学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
正确的一项是(3分)()A.激活乡村文化的主体性,提升农民对乡村价值的自觉和认同是艺术乡建的首要任务,这一任务契合“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的基本原则。B.地域性文化脉络和传统的表现形态是在地性的知识经验;梳理、凝练地方性传统的知识谱系是艺术乡建的关键,由此可重
塑文化生态。C.实现乡村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呈现其现代价值,比深入发掘乡村中地方性知识蕴含的思想观念和符号性意义更重要。D.团队以文创设计介入乡村建设,最终输出的是具有文化附加值的产品,其间尊重村民以及村落文化,可避免团队介入乡村
建设的主观性。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则材料都谈到了在地性和主体性,论述时一个运用理论,一个结合实例。B.艺术乡建符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可以塑造人们全新的情感和精神世界。C.要重建文化根脉,让文化“活”
起来,寻找到文化创意点是特别重要的。D.特色艺术活动可形成系统性的驱动,可成为乡村与外界互动的再生工具。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材料一论述的“新时代艺术乡建的实现路径”的一项是(3分)()A.在乡村中的乳业企业的奶牛生产基地中植入亲子儿童园
项目,使人们亲近自然和土地。B.将乡村儒学讲堂、公共祠堂和民间道堂三堂合一,实现道德、礼仪和信仰有机结合。C.围绕客家历史文化,梳理其间的曲折变化,勾勒百年客家历史文化建构的知识谱系。D.艺术乡建过程中,艺术家走进农村,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并邀请农民参与乡建。4.纽约城市大学教授克莱尔·
毕晓普曾说:“艺术家不再是某一物件的唯一生产者,而是情境的合作者和策划者。”这种理论也适用于艺术乡建,请结合材料二对这一理论加以分析。(4分)答:5.与普通的乡村建设相比,艺术乡村建设有何特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
面的文字,完成6~9题。守岁梁子里岭南的除夕夜,来得别样的早。沁人的寒意仍沉睡在早晚的湖面,春的气息便悄然而至了。阳光冲破重重的云层,暖暖地照射在岭南的院落里,逗留在高高的墙瓦上。下午时母亲没有去田里干活,趁着天气晴好,把父亲刚买回来的猪肉切条腌好,挂在门前的长竹竿上晾着。闲散的鸡
群,从角落里钻了出来,三三两两地跑了过来,堆挤在阳光的墙角边上,沐浴着这暖暖的午后冬阳。母亲收拾了石磨盘上沾着的旧米浆,把石磨推杆高高地挂起,便等着来年的春节了。午后的阳光透过天井,斜斜地射入了墙角边上的水缸里,在清澈的缸底叠起层
层的光影来。母亲把水勺探入平静的缸水时,缸底下的光影便环环地荡漾开来,涌动着古色的缸瓦壁面,无意间,却扰乱了这梦境般的一泓清水。忙过之后,母亲便取来粽叶过了一遍水,把浸泡着的糯米捞起,掺入少许的腐乳,便开始包起粽子来。我在一旁,帮着把切好的猪肉条匀入糯米堆里,再盖上一小勺的糯米,母亲把
粽叶折上,利索地系好,放入了一旁的竹篓里堆放着。熬粽子是一个漫长的苦差活,包好的粽子装进锅里,小火慢慢地熬着。趁闲着的功夫,天气晴好的晌午,家里便会烧上一锅锅的热水,洗起了年夜澡来。岭南的习俗里,大年初一是
梳洗不得的,会把一年里的福气清洗掉。这时母亲便拿出攒了一年的茶子油,在阳光沐浴的庭院里洗梳起头发来。这是一年里最惬意的时候,梳洗过后,邻里的婶子们也坐了过来,大家来到了树荫底下,拿出针花线,修理起了脸毛来。这时的我们,早已躲进厢房胡同里,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正玩得尽兴时,村
子的四周陆续地响起供饭时的炮竹声,孩子们便悄然地躲回了屋子里,村子上突然地清冷了下来。赶回家时,红红的烛火闪闪地跳在了节日的氛围里。晚饭后,母亲把锅里的稀饭捞起,装进了泔水桶里,这是为耕牛留的年夜饭。母亲来到牛栏前时,耕牛已显得躁动不安了,躲在黑暗
的牛棚里来回地走动着,当我们进入棚子时,耕牛方才安静了下来。天色正渐渐地暗了下去,闪闪的烛火跳入了阑珊的夜色里,带走了一年里最后的惆怅。忙活了一天的我们,便早早地躺到了床上。夜里,母亲又要起来,给锅里正熬着的粽子加水。母亲找来了一块准备好的大木头,塞进锅底,封住了灶煻口,小火慢慢地熬着过夜。
我们仍没有睡意,都在等待着子夜那一刻的鞭炮声响起,那时我们便可以向着父母和爷爷讨喜钱了。望着窗外时,爷爷水井屋里的灯火还在。想着想着,便沉沉地睡了过去,夜半里被远处传来的鞭炮声惊醒,我跳了起来。父亲看
了看墙上的钟表,说还早着呢。我有些许的失望,久久地没能再睡去,父亲问起了我有什么新年的愿望。我迟疑了一会,想了想,便怯怯地对着父亲说,来年了,去上学的时候,我也要一个像显全那样的贴着红五角星的书包。父亲思
索了一下,默默地点了点头,我便安然入梦了。夜里,做起了梦来。梦见我们正排队守在爷爷的水井屋前,向爷爷讨着喜钱。爷爷往我的口袋里塞上了喜钱,我向着爷爷说了一大通的祝福语,临了,我又返了回来,爷爷在我的头顶上轻轻地敲了一下。第二天一大早在梦里被炮竹声惊醒,起来看时,门前的纸红铺满了一地,哥哥们早
已把地上的残炮捡光,消失在了胡同巷子里,我埋怨起了父亲来。这时,爷爷正坐在水井屋前的台阶上,招呼着我。我兴冲冲地跑了过去,还没来得及把祝福语说出来,爷爷已把喜钱塞进了我的口袋里,刚想着要走,忽然间又想起了什么,便回过身来。爷爷笑呵呵
地在我的头顶上轻轻地敲了下去,这是爷爷给我行的带顶礼。守了一个冬日,耕牛似乎嗅到了春的气息,躁动不安起来,在牛栏里不停地走动着。父亲叫来哥哥,试着把牛牵了出去。我跟了过去,耕牛似乎感受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在春日的阳光下颤颤地发抖着,久久地迈不开腿脚,迟疑了一阵,在哥哥的
牵引下,一步一步地走向了田野。经过了一个冬日的酝酿,空旷的田野上长满了一畦畦的野草。耕牛还没有从冬日的漫长里缓过劲来,低着头,慢慢地啃食着田埂上的青草,任着草叶上的露水沾湿了柔软的毛发。这时,一阵轻风吹过,耕牛习惯性地甩了甩脖子,一时觉察没了绳索的牵绊,突然地嗅喘起来,继而发了
疯似的向着阳光底下跑了过去,在田野上肆意地来回跳跃着,最终逃到了远方,在原野上撒起了欢来。中午,鞭炮紧密的噼啪响塞满了村落的上空。一年一度的拜春社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母亲挑上了一篮子的阉鸡和酒,恭恭敬敬地摆在了社公前。祈求上苍保佑我们一年里的收成吧,母亲说完,斟下
了一轮的酒。当斟足了三轮,把酒洒下地面之后,我听到了母亲在祈求着我们快长高快长大,读书识字。回来时,刚好碰上了牧牛归来的哥哥,正坐在牛背上,吹着泥埙。相逢在了正好的年纪里,出去时沐着春阳,归来时仍是少年……(中国作家网)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
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包粽子、煮粽子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有的地方也有除夕包粽子、煮粽子的习俗。B.年夜饭后,母亲还把锅里的稀饭捞起,为耕牛留“年夜饭”,说明耕牛在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有很重要的地位。C.“我”大年夜里做梦,梦见爷爷在“我”的
头顶上轻轻地敲了一下,第二天爷爷果然笑呵呵地敲了“我”的头顶,这纯属巧合。D.母亲挑上了一篮子的阉鸡和酒去祭拜社公,祈求着我们快长高快长大,读书识字。这是当地的一种民俗,我们不能完全将其当成封建迷信。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写母亲用茶子油梳洗头发
、“我”想要贴着红五角星的书包等情节,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也表现出物资匮乏年代人们对美的追求。B.初一一大早,“我”起来就埋怨父亲,因为父亲没给“我”喜钱,而爷爷给了“我”喜钱。这里通过对比,表现出父亲和爷爷的不同。C.文章花了大量篇幅进行环境描写
,非常生动地描绘出了农村生活场景,表现出了“我”对家乡的喜爱,更表达了“我”对家乡的眷恋,表现力很强。D.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材料顺序、线索安排合理,语言质朴但不失优美。8.画波浪线句写耕牛撒欢的场景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9.结尾句“相逢在
了正好的年纪里,出去时沐着春阳,归来时仍是少年……”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含意?(6分)答: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德行:颜渊,闵子骞。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子贡问曰:“何如斯可
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节选自《论语·先进》《论语·子路》)材料二昔者,陈成恒相齐简公,欲为乱,惮齐邦鲍、晏,故徙其兵而伐鲁。鲁君忧也。孔子患之,乃召门人弟子而谓之曰:“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
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颜渊辞出,孔子止之。子路辞出,孔子止之。子贡辞出,孔子遣之。子贡南见吴王,谓吴王曰:“今万乘之齐,私千乘之鲁,而与吴争强,臣切为君恐。且夫救鲁,显名也,而伐齐,大利也。义在存.亡鲁,勇在害强齐而威申晋邦者,则王者不疑也。
”吴王曰:“子待吾伐越而还。”子贡曰:“不可。君以伐越而还,即齐也亦私鲁矣。且大吴畏小越,如此,臣请东见越王,使之出锐师以从下吏,是君实空越,而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悦,乃行子贡。子贡东见越王,越王问曰:“此乃僻.陋之邦,大夫乃至于此?”子贡曰:“今夫吴王有伐齐之志,
君无惜重器,以喜其心,毋恶卑辞..,以尊其礼,则伐齐必矣。彼战而不胜,则君之福也。彼战而胜,必以其余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其骑士锐兵弊乎齐,重器羽旄尽乎晋,则君制其敝,此灭吴必矣。”越王大悦。吴王果兴九郡之兵,而与齐大战于艾陵,大败齐师,陈兵不
归,果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僇其相。故曰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霸越,是也。(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内传陈成恒》)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
黑。(3分)诸A侯B有C相D伐E者F尚G耻H之I今J鲁K父L母M之N邦O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四方,文中指四方诸侯之国,与成语“四方之志”的“四方”意思不相同。B.存,指保存,与《短歌行》中“枉用相存”的“存”字意思相同
。C.僻,指地处偏远,与《琵琶行》中“浔阳地僻无音乐”的“僻”字意思相同。D.卑辞,指谦卑的言辞,“卑”与《送东阳马生序》中“非天质之卑”的“卑”字意思不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齐国的宰相陈成恒想兴兵作乱,但又忌惮齐国有鲍氏、晏氏,
转而调遣军队去攻打鲁国,鲁国的国君很担心,孔子也为此忧心忡忡。B.子贡出使吴国,希望吴王能出兵救鲁,讨伐齐国以获得大利,吴王答应等讨伐越国回来后去救鲁,子贡认为到那时鲁国早就亡国了。C.子贡出使越国,劝说越王多方讨好吴王,以坚定吴王讨伐齐国的决心,认为齐晋同时出兵一定会击败吴军,越国就可借机
灭掉吴国。D.吴王大举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后又继续与晋国军队作战,结果为晋军所败。越王乘机兴兵渡江攻打吴国,成就了灭吴称霸的功业。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万乘之齐,私千乘之鲁,而与吴争强,臣切为君恐。译文:(2)彼战而不胜,则君之福也。彼战而胜,必以其余兵临晋。
译文:14.鲁国危难时,孔子的学生颜渊、子路(季路)、子贡先后请求出使,孔子只同意子贡出使,这是什么原因?(3分)答:(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春日梓州登楼【注】(其二)杜甫天畔登楼眼,随春
入故园。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厌蜀交游冷,思吴胜事繁。应须理舟楫,长啸下荆门。【注】这首诗写于公元763年,此时史朝义被平定,安史之乱结束。梓州,在四川东北部。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是在写登楼远望所看到
的满园春色,以及诗人想离开蜀地的心情。B.“定”是对客观形势的介绍,“存”是表明对国家形势发展的乐观判断。C.“冷”与“繁”、“厌”与“思”构成鲜明对比,写了诗人许多经历。D.尾联是诗人的想象,两句连接紧密,一气贯注,诗人的感情也达到高潮。16.本诗与写于公元7
68年的《登岳阳楼》都是杜甫的登高之作,但表达的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现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态度的句子是:,。(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却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3)古人常常感慨花草木叶的荣或枯(兴或衰),借此来寄托感
情,这在古诗词中也经常出现,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大雪兆丰年”是一句流传很广的农谚,意思是冬天下几场大雪,是①。这不仅是先民农业生产的经验总结,而且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一是大雪能为
越冬作物保暖。“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在北方一些地区,三九寒天,最低温度可达零下十几摄氏度左右,而松软的积雪阻挡了冷空气不再侵入,保护作物安全过冬。二是大雪能为土壤补充养料。“冬雪消除四边草,来年肥多虫害少”,
雪中含有丰富的氮化物和硫化物,氮的含量为同体积普通水含量的4至5倍。积雪融化后,可以起到很好的施肥作用。三是雪在融化时可以冻死害虫。“大雪半融加一冰,来年病虫发生轻”,积雪融化时会从土壤中吸收许多热量,②,可把土壤表面与作物根茬里的害虫和虫卵冻死。四是③。“雪多下,麦不差”,
冬春时节,我国北方地区雨水稀少。雪融化而成的水留在土壤里,能够缓解开春旱情,而且经过冰冻的雪水,会促进植物的新陈代谢,对春耕播种及越冬作物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答: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答:20.谚语常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劳动人民的智慧。选文中多次引用谚语,请任举一例对谚语的特点加以说明。(4分)答:(二)语言文字
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地名,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地上的诗篇。它们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民族认同的重要媒介。景观的文化意义,它不仅是强烈的视觉经验,而且是持久的心理体认;不仅是一时的观光感受,而且是历史的集体记忆
;不仅是文献的书写记录,而且是鲜活的情感脉动;不仅是历史的过往痕迹,而且是民族的灵魂寄托。屈原创造了湘水,谢灵运创造了永嘉,王勃创造了滕王阁,王维创造了辋川,杜甫创造了草堂,东坡创造了赤壁,黄公望创造了富春江。如果没有这些人物,没有这些著名的艺术家、文学家,那
些地名很可能就是一个①的地方而已。一方面,诗人把他们的感情和意念投入到特定的景观之中,使景观成为活生生的人的生命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景观也将历代诗人的生命记忆和所思所想不断保存、增殖,不断进行再生产。如今,随着科技发
展和城市建设的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需要用心和珍视。静下心来,停下脚步,仔细地去品味地名里的厚重内涵,那每一座山、那每一条河流、那每一条大街小巷以及它们所包含的那些前人的智慧、故事、情感、记忆、想象。从中国的文学地名中,铭记那些不
可磨灭的人与事,铭记那些③的精神风范。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答:22.有人认为,若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删去,其表达会更简洁精练;也有人认为不可删去。请说出不可删去的两条理由。(4分)答: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家乡总在牵动着我们的情思:名山大川、寻常巷陌、小桥人家……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在这里经历鲜活的体验,留下生命的印痕,有许多难以割舍的记忆。家乡文化是我们个体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托,家乡的各色人物、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独特的风
俗习惯和历史文化,都承载着丰富的情感。习近平说:“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乡愁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离开了这个地方会想念这个地方。”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感受家乡文化生活现状、参与家乡文化建设,这是语文学习的应有之义,也是
当代学生应该担负的责任。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家乡人物(风物)的关注与认识,融入你对家乡文化的思考与情感。要求: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