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784.339 KB
  • 2024-09-2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docx,共(7)页,784.33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537d50651972f6c2e38b9cc3c7a259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级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时量:7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为2023年中国邮政发行的《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邮

票,图案文物为龙山文化晚期的朱书扁壶,壶身有两个用朱砂写的字符。该朱书文字的价值在于能够()A.佐证中华文化起源较早的特色B.揭示当时已具备国家初始形态C.证实陶寺遗址是尧帝都邑所在D.推动长江流域汉字起源的研究2.春秋战国几百年间,所谓“先秦游士无宗国”的局面形成,下表内

容是史籍中明确记有出生宗国和活动国的著名人物统计情况(部分)。这从侧面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人物孙武伍子胥吴起公孙(商)鞅张仪吕不韦李斯宗国齐楚卫卫魏卫楚主要活动国吴吴楚秦秦秦秦A.户籍制度尚未确立B.贵族政治趋向瓦解C.诸侯国努力招揽人才D.士阶层队伍日益壮大3.根据《竹书纪年》记载,西周孝王

曾攻打西边的游牧民族犬戎,犬戎臣服于周,并固定为西周王朝提供马匹,后来他们的首领非子受周天子分封,建立秦国。从这段历史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秦国最初并非中华民族的一部分B.华夏族形成是多元融合的历史过程C.秦灭六国是华夏

文明衰退的体现D.中华文明最初起源于陕西西部地区4.武帝时,御史大夫寮舍设于宫门之内,武帝常引为内朝官,以至于御史大夫张汤“每朝奏事,语国家用,日晏,天子忘食,丞相充位,天下事皆决于汤”。这一做法()A.扩大了西汉王朝的统治基础B.平衡分配了中枢权力C.使政治和权力结

构发生变异D.提高了中枢决策效率5.三国时期的田庄,多以屯、营等编制单位或堡、寨等建筑外观来命名;东晋南朝时期的田庄则多称为别墅、田园。这一变化客观上反映出()A.政局的稳定性有所加强B.士族势力受到削弱C.大土地所有制继续发展D.商品经济发展迟滞6.两税法首先从唐

朝廷的直辖地开始实施,接下来是听命于中央的藩镇进而向其周边推广。固定税目和税额使藩镇很难随意地扩大征税的范围。这使得在赋税收入方面,中央占据了优势地位。材料表明两税法的实施()A.取消了租庸调和杂税B.减轻了

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起到抑制藩镇的作用D.保证了农民有充分的生产时间7.佛教传入中国后,僧侣们把印度语中的“达摩”翻译成“道”,把印度语中的“涅槃”翻译成“无为”。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佛寺从布局到建筑本身的阁楼、密檐、雕墙粉壁等都发展成了中国的民族形式。悬空寺的最高处为“

三教殿”,殿内正中供奉的是如来佛祖,佛祖右手边(南侧)为老子,左手边(北侧)为孔子。这反映出()A.佛教呈现本土化趋势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C.儒佛道互相吸收融合D.社会动荡急需儒学复兴8.宋仁宗下诏将原有的门下省改为谏院,此时的谏

院已然成为另一个最高监察机构,与御史台共同运作。宋真宗下诏:“官曹涉私、措置失宜、冤滥未伸,并仰谏官奏论。”这表明()A.谏院具有独立的监察权B.台谏制度利于专制集权C.北宋消除了官员的腐败D.谏院利

于纠正皇权失误9.辽夏金元注重政治制度建设。下表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选项制度建设评价A辽:南北面官制体现因俗而治的特点B西夏:仿宋制设立尚书令完成国家独立的关键所在C金:猛安谋克制学习中原文化的典范D

元:行省制军政大权集中易导致地方割据A.AB.BC.CD.D10.有学者指出,两宋时期,由封建国家通过赋役制直接剥削广大农民,变为私人地主直接剥削广大农民。农民起义一般只反地主不反朝廷,造成了宋朝没有形成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反映

了宋代()A.强化集权有效预防了内部动乱B.租佃制的实施影响了社会矛盾C.养兵募兵政策稳定了社会治安D.政府轻徭薄赋缓和了阶级对立11.元代行省区划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

”局面。这一局面A.继承了秦汉以来的地方行政区划原则B强化了地方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C.促进了各族人民政治经济与文化交流D.为行省在全国的定型奠定了基础12.朱元璋认为,明王朝要“与远迩相安于无事,以共享太平之福”,强调“际天所覆,皆朕赤子”。记载其言行的《皇明祖训》中有“不征之国”15个:“安南、

占城、高丽、遇罗、琉球、西洋、东洋及南蛮诸小国”。这可用以说明明初()A.注重维护朝贡体系B.郑和下西洋的效果初步显然C.推行对外开放政策D.对外交往坚持平等友好原则13.清康熙后期,采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经纬度测绘技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测绘,绘成《皇舆全览图》;乾隆时期绘成更为完整详细的全国地图《乾

隆内府舆图》。清朝还进行了三次全国地理总志《大清一统志》的编纂,各级地方政府也有定期编修地方志的任务。这主要反映了()A.清朝政府的治理能力全面提升B.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基本奠定C.中央和地方的联系进一步加强D.西学东渐的风潮已经初步兴起14.康熙年间,江南等地出现的包买商开设

“账房”或“行号”,这种“账房”或“行号”拥有大量的织机和原料,或自行设机督织,或将织机、原料分给小机户为其生产,在账房周围有众多的小机户及织工受其支配。账房的出现说明了()A.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B.生产出现明显的分工C.人身依附关系

的强化D.新型经营模式的发展15.埃及人把他们的洪水之神看做是“它的到来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喜神,但在苏美尔人眼里,他们的洪水之神尼诺塔是一位恶毒的神。同样是大河文明,对洪水之神却有截然相反的看法,这说明()A.生产力水平高低导致文明不同

B.古代文明基本独立发展C.地理环境差异影响文明的发展D.各文明区域之间联系少16.《汉谟拉比法典》规定:伤害阿维鲁(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或骨头,必须遭受同样损害的惩罚;伤害穆什根努(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或骨头,只需赔

偿一明那(合505克)银子;伤害奴隶的眼睛或骨头只需向奴隶主赔偿奴隶身价的一半。这体现出该法典().A.旨在保护私有财产安全B.恪守了同态复仇原则C.注重维护社会等级秩序D.呈现出灵活务实的特征17.在罗马共和国,执政官的职责是统领军队,指挥作战,但必须建立在公民大会和元老院

支持的基础之上。同时,公民大会有权对执政官缔结的条约或其他举措加以同意或否决。元老院虽然大权在握,但也不敢忽视公民大会与执政官的权力。由此可见,当时的罗马()A共和政体有利于激发其强大活力B.实行直接民主

政治C.通过分权制衡保障人民主导地位D.贵族完全控制政权18.古代美洲印第安人长期使用石制工具,而金属器则用于宗教与装饰;农作物种类很多,却只有玉米产量和种植最为突出,其他农作物均处于较低水平;天文历法虽然精确,但简陋车辆却无法造出。这反映了古代美洲()A.民众温饱问题基本解决B.文

明发展呈现不平衡性C.城市道路建设明显落后D.已全面落后于亚非文明19.西欧中世纪后期,一些城市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等方式得到一定的自由和自治权利。如保障人身自由和贸易自由,批准城市自治,减免赋税劳役,授

予初级和高级司法审判权等。由此可见,西欧的城市自治运动()A.推动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B.导致封君封臣制度的彻底瓦解C.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D.导致市民人身依附关系的加强20.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占据了通往东方的最有利航线,香料的定价权从威尼斯转向了里斯

本。此后,意大利的银行家族纷纷来到里斯本设立分行,争相为里斯本的远航计划提供贷款。这些状况()A.加速了价格革命的爆发B.促进了葡萄牙资本主义的发展C.促进了商业革命的进程D.揭开了西欧早期殖民扩张序幕21.中世纪画家经常使用黑色、

灰色颜料绘制圣母;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则使用金色、红色、蓝色和绿色颜料绘制圣母。下图左图为14世纪意大利画家巴尔纳巴·达·摩德纳的《圣母子》;右图为15世纪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持康乃馨的圣母》。据此可知()A.色彩的变化体现出

社会心态的变化B.题材的变化反映天主教权威的下降C.人文主义的观念从市民阶层中萌发D.城市自治提升了贵族阶层审美情趣的.的22.卢梭认为,如果单单依靠理性,就可以建立起牢固的道德基础的话,那么科学与艺术的进步应该是更有助于使风俗日趋纯朴才对,但是现实情况却不是如此。在卢梭看来,良心才是圣

洁的本能,才是使人的天性善良和行为合乎道德的基础。卢梭的认识()A.指出了欧洲启蒙运动的明显局限B.反映出启蒙思想家的普遍追求C.体现出法国资产阶级的终极理想D.意在维系法国农村的淳朴风俗23.在1787年的制宪会议上,“没有人触动奴隶制,人们知道如果废除奴隶制,很多州就不

会承认联邦政府。所以,美国是一个自由和奴隶并存的联邦,美国不仅保护了自由,也保护了奴隶制。据此可知,美国制宪会议()A.致力于实现国家统一B.背弃了启蒙思想内核C.肯定了奴隶制的价值D.带有明显的妥协色彩

24.1856年,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提出了著名的“托克维尔之问”,即法国大革命没有在最专制保守的路易十四时代爆发,反而在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近代化程度提高后的路易十六时代爆发。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对“托克维尔之问”比较合理的解释是()A.路易十四时代封建制仍在长升期B.普法战争激

化了法国社会矛盾C.路易十六时代法国处于革命高潮D.资本主义发展壮大了革命力量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25题18分,26题16分,27题18分,共52分。25.回望历史发展,粮食革命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水稻(占城稻)被广泛引进之后,适合种植的江南地区终于确立了经济中心的地位,“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就诞生于这一时期。……宋代人口出现急速增长的趋势,开国初年,全国人口约5000万人,到200年后的公元1200年已

经超过1亿,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亿级人口的庞大帝国。发生在10世纪的这场“粮食革命”,对中国历史演进的意义非同小可。从此之后,统治者失去了对外进行土地和人口掠夺的“刚性需求”,与汉唐相比,宋人的“血性”明显不足,“弱宋”之论由此而生。这一

特征投射在社会制度上,就是国家的成长路径不由自主地趋于内生化,“稳定”的意义第一次决定性地大于“扩张”,其后的制度变革均以此为思考起点。——选编自吴晓波《浩荡两千年》材料二史料内容史料来源“五谷皆种,以玉黍(即玉米)荞麦为最,稻获次之。”道光年间陕西《留坝厅志》“于潜、临安、余杭三

县,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光绪《孝丰县志》卷三《水利志》“山中多包谷之家,取包谷煮酒,其糟喂猪,一户中喂猪十余口,卖之客贩,或赶赴市集。”(清)严如熤陕鄂川《三省边防备览》卷十一“外来之人租得荒山,即芟尽草根,兴种

番薯、包芦(玉米)、花生、芝麻之属,弥山遍谷,到处皆有。”同治十三年(1874)《湖州府志》番薯“扑地传生,一茎蔓延至数十百茎,节节生根,一亩种数十石,胜于种谷二十倍”。(明)王象晋《群芳谱》“邑境山多田少,居民倍增,稻谷不足以给,则

于山上种包谷、洋芋、荞麦、燕麦或蕨蒿之类。深林剪伐殆尽,巨阜危峰,一望皆包谷也”。(清道光二十一年)袁景辉《建始县志》(1)阅读材料一,概括10世纪的这场“粮食革命”带来的影响。结合所学,从军事角度列举北宋时期追求“稳定”的措施。(2)外来粮食物种的传入引发了我国历史上又一次

“粮食革命”。请充分提炼材料二提供的史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写一则历史小短文。(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地方行政体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它的好坏关系到王朝的兴衰。在对地方如何治理的问题上,

历代统治者花了不少的功夫,力图达到“内外相制,轻重相权”的局势,使地方易于中央控制,以求封建统治长治久安。——摘编自张创新《中国封建社会地方行政体制比较研究》材料二明太祖朱元璋废除行省后,改为布政使司,掌管一省的民政和财政。同时,设置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司法,设置都指

挥使司掌管军政。三司互相不统属,各司其职。明代中期又开始临时派出巡抚、总督处理地方事务,因事而设,事毕而撤,进一步将权力收归中央。——据白钢主编《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宋、元控制地方的主要举

措。(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地方行政制度与元代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在历史上的作用。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三教合祀是将孔子、佛祖、老君圣像并列奉祀于問一庙宇空间的信仰实践形式,其历史起源可追溯至

唐代中后期。早期三教合祀庙宇的修建者主要是僧人,这些僧人在修持佛法的同时也熟习儒、道经典,他们认为儒、道与佛在具体教法方面虽有高下之分,但本质上都与佛法相通、有利于普渡众生,故可共同尊崇。早期佛教固有的“一佛二弟子”造像传统为三教合祀庙宇的修建提供

了图像学基础,并逐渐形成“以佛居中、老君居左、孔子居右”的圣象位次模式。三教合祀庙宇具体名称包括“三教道场”、“三教院”等佛教类名称。唐代统治者在尊奉儒家正统的同时,将佛道视为辅翼教化的有力手段,对于儒释道三教都予以认可、扶持。到了宋代,社会上普遍形成“三教一

致”、“三教同归”的思想氛围。三教合祀也充分契合了普通民众对提高祈愿“灵验性”的关切及“多多益善”的淳朴观念,因此得到民间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摘编自王群韬《三教合祀庙宇考源——“佛教中国化”的信仰实践视角》材料二:1536年,宗教改革后的瑞士将宗教的管辖权收回本国

管理,日内瓦完全成为加尔文实现其宗教理想的试验场。在政教合一的共和体制下,加尔文对市政厅的谕旨得到了完全的执行,其中也就包括于1541年颁布的、对瑞士钟表业产生最为直接影响的《教会法令》和《限制奢侈法》,它们极大地打击了首饰业。随着教徒与日俱增,新教教堂在各地雨后春笋般建立,仅在法国的加尔文

教派就有着约2150所教堂、约100万名教徒。尽管它们不需要奢华的礼器,但这些教堂仍需要大量的钟表来报时。16世纪中期,日内瓦成了新教徒的避难堡垒,吸引了全欧洲新教徒的资金。这些钱除了用于宗教改革外,也促进了钟表业的发展。加尔文赋

予新教伦理节俭、勤勉等商业美德,这与资本主义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社会财富的积累。随着宗教改革的深入,社会时间观念增强,制表匠对制表工作产生了无限的热爱和坚定的信仰,这种执着的工匠精神给瑞士人带来巨大的

财富。——摘编自马丁《欧洲宗教改革与瑞士钟表业的崛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三教合祀庙宇特点,并分析其出现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教改革在瑞士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并说明其影响。的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