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第1~3章)02(全解全析)(人教版2019)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7 页
  • 大小 2.048 MB
  • 2024-10-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人教版2019,第1~3章)02(全解全析)(人教版2019)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人教版2019,第1~3章)02(全解全析)(人教版2019)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人教版2019,第1~3章)02(全解全析)(人教版2019)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4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4.00 元
/ 1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人教版2019,第1~3章)02(全解全析)(人教版2019).docx,共(17)页,2.048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50851aae68be859d1e1f5858cc5cfa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模拟卷02(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

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第1章~第3章第二节(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6.难度系数:0.65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日照金山”是指在太阳高度低、光照很弱的晴天,太阳光近似垂直照射雪山,出现的山体

一面金光灿灿、蔚为壮观的景象。贡嘎山(如图)位于四川省西部,是大雪山的主峰,常年冰雪覆盖。某游客于10月1日清晨拍摄到贡嘎山日照金山的景象。完成下面小题。1.拍摄该日照金山照片时镜头朝向()A.偏南方向B.偏北方向C.偏东方向D.偏西方向

2.不考虑天气因素,下一次在同一时刻同一位置拍摄日照金山的日期为()A.3月13日B.4月9日C.6月10日D.8月5日【答案】1.D2.A【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游客于10月1日清晨拍摄到贡嘎山日照金山的景象,10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但靠近赤道,此时,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日出

、日落方位接近正东、正西。该日日出时日照金山出现在西北方位,接近正西,因此,拍摄该照片时镜头朝向偏西方向,D正确,ABC错误,故选D。2.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判断,下一次太阳在同一时刻同一位置日照金

山的日期,应与国庆节关于冬至日12月22日(或夏至日6月22日)对称,为次年3月13日左右(或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应与10月1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相同),A正确,BCD错误,故选A。重庆来福士坐落于长江与嘉陵江交汇之处的朝天门广场附近,又名“朝天扬帆”,于2019

年9月6日开业。距地面250米高的水晶连廊,外观类似手风琴,成为重庆的网红地标。图为渝中半岛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来福士开业当天至国庆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日出方位东北B.白昼时间变短C.日落时间推迟D.正午太阳高度变大4.根据水晶连廊折叠结构示意图,判断铝板的主要功能是()

A.提供足够采光条件B.便于俯瞰两江美景C.减少透光调节温度D.打造重庆网红地标5.渝中半岛西侧趸船栈桥普遍短于东侧,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东侧流量大,栈桥长B.西侧流量小,栈桥短C.东侧水较浅,栈桥长D.西侧水较浅,栈桥短【答案】3.B4.C5.C【解析】3.来福士开业当天至国庆节(201

9年9月6日~10月1日),太阳直射点南移且由北半球移向南半球,在此过程日出方位先东北后东南,A错;白昼时间变短,B对;日落时间提前,C错;正午太阳高度变小,D错。故选B。4.根据材料信息“距地面250米高的水晶连廊,外观类似手风琴,成为重庆的网红地标”提示,水晶连廊,外观类似手风琴,成为重庆的

网红地标,而不是由于水晶连廊折叠结构使其成为重庆网红地标,D错;距地面250米高的水晶连廊便于俯瞰两江美景,而不是由于水晶连廊折叠结构便于俯瞰两江美景,B错;读左图,水晶连廊折叠结构包括铝板和玻璃,其中玻璃可提供足够采光条件,而铝板的主要功能是减少透光调节温度,A错C

对。故选C。5.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渝中半岛西侧为嘉陵江右岸,为侵蚀岸,所以水较深,栈桥短,渝中半岛东侧为长江左岸,为堆积岸,所以水较浅,栈桥长。综上所述,渝中半岛西侧趸船栈桥普遍短于东侧,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东

侧水较浅,栈桥长,C对D错;读右图可见,趸船栈桥一端放置在岸边斜坡上,另一端放置在趸船上,其长短主要取决于岸边水深,流量不是影响栈桥长短的主要因素,AB错。故选C。中国传统复合灰浆由胶凝材料、填料、添加物组成。其中胶凝材料通常由碳酸盐岩烧制而成。糖水灰浆是我国东

南沿海某地传统复合灰浆,其胶凝材料由蚝壳烧制而成,其他材料包括河砂、糯米、红糖等。当地居民发现,该地河砂含盐量较高,需用淡水清洗后使用,否则因天气变化,建筑物易受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糖水灰浆的胶凝材料采用蚝壳烧制,是因为当地

较缺乏()A.砂页岩B.花岗岩C.玄武岩D.石灰岩7.过去,当地直接使用河砂作为填料修建的建筑物容易受损。建筑物受损多发生在()A.2月B.6月C.10月D.12月【答案】6.D7.B【解析】6.由材料可知,“胶凝材料通常由

碳酸盐岩烧制而成”,而糖水灰浆的胶凝材料采用蚝壳烧制而成,说明当地缺少碳酸盐岩,从而改用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来替代该物质。选项中,只有石灰岩属于碳酸盐岩,D正确,排除ABC,故选D。7.当地河砂含盐量较高,直接使用会腐蚀建筑

材料,进而导致建筑物受损。6月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降水较多,空气湿度大,河砂中的盐分会加速腐蚀过程,导致建筑物受损,而2月、10月和12月降水相对较少,对建筑物的破坏较小,B正确,ACD错误。故选B。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洋山河大峡谷的溶洞内,有一

枚“荷包蛋”石笋(图)。黄澄澄的“蛋黄”为水中的硫化物沉淀,由中心向周围颜色越来越浅,与外围的碳酸钙“蛋清”融为一体。经专家考察发现,这枚“荷包蛋”是被流水侵蚀后留下的石笋根部,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为独特的洞穴地质奇观。据此完成下

面小题。8.“蛋黄”颜色由中心向周围的变化说明()A.洞底渗出的水从中心向周围流,含碳酸钙逐渐增多B.洞底渗出的水从周围向中心流,含碳酸钙逐渐减少C.洞顶滴落的水从周围向中心流,含硫化物逐渐增多D.洞顶滴落的水从中心向周围

流,含硫化物逐渐减少9.形成这枚“荷包蛋”的地质过程可能是()A.流水侵蚀石笋变矮→流水沉积形成石笋→硫化物沉淀形成蛋黄B.流水沉积形成石笋→流水侵蚀石笋变矮→硫化物沉淀形成蛋黄C.流水沉积形成石笋→硫化物沉淀形成蛋黄→流水侵蚀石笋变矮D.

硫化物沉淀形成蛋黄→流水沉积形成石笋→流水侵蚀石笋变矮10.“荷包蛋”石笋的形成说明()A.溶洞内水汽较为充足B.气候干湿状况发生变化C.可溶性岩石较为单一D.地下水酸碱性发生变化【答案】8.D9.C10.D【解析】8.石笋为喀斯特

沉积地貌,是从洞顶滴落的水沉积而成,排除AB;“蛋黄”为硫化物沉淀,说明洞顶滴落的水中含硫化物,水由中心流向周围,颜色越浅说明硫化物含量越少,D正确,C错误。故选D。9.由材料中“这枚‘荷包蛋’是被流水侵蚀后留下的石笋根部”可知,其形成过程为先由流水

沉积作用发育石笋;之后含有硫化物的地下水继续在石笋处滴落,其中硫化物在继续在此沉淀;之后流水侵蚀该石笋使其变矮,最后留下一个根部最终使该地貌形成。C正确,ABD错误。故选C。10.该石笋的形成需要地下水从洞顶滴落,其中的物质不断沉积而形成,而根据材料可知,“蛋黄”为

硫化物沉积,而部分硫化物呈酸性,外围的“蛋清”为碳酸钙物质,在同样的位置,沉积的物质出现了差异,说明地下水酸碱性发生了变化,D正确。溶洞内水汽充足只能说明溶洞的环境湿润,但不能直接导致“荷包蛋”石笋的形成,A错误;气候干湿状况变化不一定能形成如此独特的景观,B

错误;可溶性岩石较为单一也不是形成“荷包蛋”石笋的关键因素,C错误。故选D。新西兰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貌类型多样,其南岛西部沿海有一处著名地质景观“薄饼岩”,它是由硬石灰岩和软砂岩堆叠形成数以百计的多层区域,沿着悬崖沟壑垂直形成,形似层层薄饼,故而得名。图1

为“薄饼岩”景观图,图2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图3为新西兰位置示意图,据北完成下面小题。11.新西兰东侧板块边界附近的海底地貌最有可能为()A.海岭B.海沟C.裂谷D.峡谷12.从岩石成因看,“薄饼岩”所属岩石类型为()A.甲B.

乙C.丙D.丁13.推测“薄饼岩”地貌景观形成的地质过程是()A.板块张裂一岩浆喷出一冷却凝固一海水侵蚀B.浅海沉积一固结成岩一地壳抬升一海水侵蚀C.岩浆喷出一冷却凝固一地壳抬升一变质作用D.板块碰撞一地壳抬升一海水沉积一固结成岩【答案】11.B12.A13.B【解析】11.新西兰

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东侧太平洋板块向下俯冲到印度洋板块以下,形成海沟,西侧印度洋板块一侧受挤压隆起抬升形成新西兰南北二岛及岛上的海岸山脉,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由材料“石灰岩和软砂岩堆积形成数以百计的多层区域,沿着悬崖

沟壑垂直形成,形似层层薄饼,故而得名”可知,“薄饼岩”属于沉积岩,由图可知,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即甲为沉积岩,A正确,BCD错误。故选A。13.据图及材料“由硬石灰岩和软砂岩堆叠形成数以百计的多层区域,沿着悬崖沟壑垂直形成,形似层层薄

饼”可知,薄饼岩是海相沉积岩,故其形成先要经历浅海沉积,再经历固结成岩;目前,薄饼岩位于新西兰南岛西海岸,出露海面,说明固结成岩后,经地壳抬升使该地层出露海面,再遭受海水侵蚀,最终形成现在的景观。综合上述分析可知,B正确,ACD错误。故选B。灌丛沙堆是在风力作用下,风沙流中碎屑物质被

灌丛阻挡拦截后,在灌丛内部及周围发生沉降堆积形成的风积生物地貌类型。图示意新疆和田河下游典型胡杨沙堆、柽柳沙堆沿盛行风方向不同部位平均粒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造成两类沙堆顶部平均粒径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风速B.植被形态C.地势起伏D.沙源15.与胡杨沙

堆相比,柽柳沙堆()A.迎风坡粒径差异小B.阻沙效果好C.背风坡粒径差异小D.平均粒径大【答案】14.B15.A【解析】14.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胡杨和柽柳的植被形态不同,对于风的阻碍作用不同,风速下降的

速率不同,导致顶部平均粒径出现差异,B正确;两沙堆都是位于和田河下游,风速不会出现明显差异,A错误;无法判断两沙堆地势起伏和沙源的相对信息,CD错误。故选B。15.沙堆的迎风坡,风速受植被的阻碍作用较弱,沙堆粒径受植被影响较小,在迎风坡两沙堆粒径差异小,A正确;根据

图示信息可知,胡杨沙堆的平均粒径大于柽柳沙堆,胡杨沙堆的阻沙效果更好,B错误;背风坡风速受植被影响较大,两种沙堆植被形态差异较大,对风速影响较大,粒径差异较大,C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柽柳沙堆的平均粒径更小,D错误。故选A。读我国某河流附近地质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

面小题。16.据图判断,图中谷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河流侵蚀和冲积形成B.受挤压向下拗陷形成C.断裂下陷形成D.风力侵蚀和沉积形成17.目前图中各地沉积作用最明显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答案】16.C17.D【解析】

16.读图可知,图中谷地两侧有断层分布,谷地所在岩块断裂下陷形成谷地,B错误,C正确;河流侵蚀和冲积促进了谷地的形成,但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图中谷地形成与风力侵蚀和沉积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17.地势低平的地方有利于沉积作用。读图可知,甲、乙、丙均位于

基岩山地或黄土台地,地势较高,容易被侵蚀,ABC错误;丁位于谷地内部,地势较为低平,沉积作用最明显,D正确。故选D。山岳冰川常发育在中、低纬度的高山地带。冻结在冰川体内的各种碎屑物随着冰川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冰川谷缓慢地向下移动。在宽阔的冰川谷地,冰川体消融的前端常形成由众多碎屑物堆积形成的冰碛垄及

发育出辫状水系。下图是山岳冰川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与河流三角洲相比,冰碛垄堆积物()A.颗粒较小B.粗细混杂C.大小均匀D.定向排列19.在任一条冰碛垄的形成过程中,气候()A.逐渐变冷B.逐渐变暖C.反复升降D.相对稳定20.冰川消融区的前端常发育出辫状水系的原因有()①冰川消

融量较小②冰川消融具有季节性③冰川谷比较宽阔④冰川谷地势比较陡峭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18.B19.D20.C【解析】18.结合所学知识,河流沉积物是河流携带物质在流动的过程中,由于流速减小,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而形成的,

具有明显的分选性。而冰川沉积的物质具有以下特点:皆由碎屑物组成;大小混杂,缺乏分选性,经常是巨大的石块或细微的泥质物的混合物,AC错误,B正确;碎屑物无定向排列,扁平或长条状石块可以呈直立状态,无成层现象,绝大部分棱角鲜

明,有的角砾表面具有磨光面或冰擦痕,D错误。故选B。19.一条冰碛垄的形成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该时期内冰川在同一区域融化后冰碛物大致在同一位置堆积而成,因此形成过程中气候持续稳定,D正确;而气候变化则会使冰川的融化量变得不稳定,造成堆积物位置不稳定,不利

于形成冰碛垄,ABC错误。故选D。20.辫状河道形成的最主要条件是流量很不稳定,含沙量大且粒度粗而不均一。冰川消融区的前端因冰川消融具有季节性而使得流量不定,冰川消融区释放出大量粒度粗而不均一的砂砾,再加

上冰川谷比较宽阔,对汛期水流的约束小,因此很容易形成辫状水系,②③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冰川消融量较小不利于辫状水系的发育,①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切变线是温度水平变化小,两侧存在风向突变的线。江

淮切变线是夏季停滞于我国江淮流域及其附近地区,造成梅雨期暴雨的代表性天气系统。下图是夏季某时段我国江淮流域及周边地区850百帕等压面高度分布图(单位: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梅雨期暴雨出现的大致位置在()A.①虚线B.②虚线C.③虚线D.④虚

线22.江淮切变线能造成梅雨期暴雨的主要原因是()①大气环流强②空气湿度大③空气剧烈辐合上升④地形的显著阻挡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21.B22.C【解析】21.“切变线是温度水平变化小,两侧

存在风向突变的线。江淮切变线是夏季停滞于我国江淮流域及其附近地区,造成梅雨期暴雨的代表性天气系统”,图中850百帕等压面高度值最小的是1430,在②虚线东北侧为低值中心,这说明该低值中心处的等压面凸向低海拔气压较高地区,反映出该处气压较低,为区域的低压中心,而②虚线附近的等值线弯曲幅度大

且凸向高值,说明该处气压值较低,判断为低压槽线,低压槽附近的冷暖气流易辐合,所以在低压槽线附近两侧存在风向突变,形成切变线,B正确;其他虚线处并不在低压槽附近,不会形成切变线,A、C、D错误。故选B。22

.据上题分析得知江淮切变线与低压槽重合,低压槽处空气剧烈辐合上升,有利于形成降水,③正确;江淮地区地势相对平坦,缺少地形阻挡气流形成准静止锋的条件,④错误;形成暴雨必须空气中有充足的水分,这说明梅雨期空气湿度大,②正

确;大气环流强,即:夏季风强,不利于形成江淮准静止锋,①错误。②③正确,故选C。赤道辐合带(ITCZ)是南、北半球两个副热带高压之间气压最低、气流汇合的地带,其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强度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印度洋ITCZ的季节移动是我国西南地区降水的主要原因。图1为印度洋及周边地区

某季节日均降水量示意图,图2为1979~2017年ITCZ中心强度与平均水平的偏离状态示意图(强度>0,说明高于平均水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图示季节为南半球的()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4.ITCZ靠近赤道时,南、北半球气流从两侧向中心辐合,其气流主要来自()A.极地东风带B.

南、北信风带C.南、北西风带D.赤道低压带25.与1991年相比,2017年我国西南地区()A.山火发生频率较高B.易发滑坡、泥石流C.大气对流运动强烈D.河流水位普遍偏高【答案】23.D24.B25

.A【解析】23.由图1可知,图示区域降水主要集中在赤道以北地区,而南半球降水区域较少,说明赤道辐合带(ITCZ)位置靠北,即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南半球此时为冬季,ABC错误,D正确。故选D。24.当赤道辐合带(ITCZ)靠近赤道时,其位置大致与赤道低压

带重合,而南、北两侧分别为东南信风带与东北信风带,故其气流主要来自南、北信风带,ACD错误,B正确。故选B。25.由图2可知,印度洋ITCZ强度2017年较1991年弱且强度小于0,根据其强度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可知,2017年西南地区夏季降水较1991年减少,说明大气对流运动减弱,故2017年强降水

减少,地表径流减少,滑坡、泥石流减少,河流水位下降,夏季持续高温、晴朗天气多,山火发生频率高,BCD错误,A正确。故选A。第Ⅱ卷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广东某学校

的学生,于2022年6月15日至8月15日到左图区域的A地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地理考察活动。据下图回答问题。(1)简述6月15日至8月15日考察期间,A地昼夜的变化情况。(4分)(2)广东的同学某日20:30到达A地时天空依然明亮

,而自己的家乡已华灯初上。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此现象。(4分)(3)请帮助该同学完成A地此时段内正午物影变化示意图。(2分)【答案】(1)此期间,A地昼长夜短;6月15日至6月22日,昼渐长,夜渐短;6月22日,昼最长;6月22日至8

月15日,昼渐短,夜渐长。(4分)(2)A地比上海纬度高,此时夏季白昼时间更长;A地位于上海的西面,日落时间更晚。(4分)(3)(2分)【分析】本题以正午物影的变化统计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到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日影变化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1)

6月15日至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北移,昼渐长,夜渐短;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昼最长,夜最短;6月22日至8月15日,太阳直射点南移,昼渐短,夜渐长;此期间,太阳直射点始终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2)6月15日至8月15日北半球是夏季

,纬度越高昼越长,A地比上海纬度高,白昼时间更长;上海位于东八区,A地位于东五区,时间相差3小时,日落时间更晚。(3)A地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物影一年四季都应该朝偏北方向;6月22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此

时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太阳高度已经达到最大值,物影应该此时最短。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雷暴是指在大气不稳定时发生的局地性强对流天气,常伴有强烈的阵雨或暴雨,有时伴有冰雹和龙卷风。在冷、

暖气团交汇界面上发展起来的雷暴称为锋面雷暴。2023年4月4日,受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团的共同影响,江西省自北向南经历了一次区域性降水过程,8:00南昌市受锋面影响开始出现雷暴天气。下图示意4日8:00江西省及其周边地区风向和风力。(1)

用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制出锋面,并解释该锋面形成的原因。(6分)(2)分析锋面在此次南昌雷暴天气形成过程中的作用。(6分)【答案】(1)作图如下:(注意:南昌市位于锋线上或靠近锋线的锋后,锋面是冷锋,向南运动)北方干冷空气南下,风力大,势力强;与西南

暖湿气团相遇,暖湿气团被迫抬升,形成冷锋。(6分)(2)锋面过境时,大气层不稳定;冷暖气团交汇,暖湿气团被迫抬升;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进一步抬升空气,促进强对流的形成,引发雷暴天气。(6分)【分析】本题以江西省及其周边地区风向及

风力示意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锋面、雷暴天气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详解】(1)据"4月4日,受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团的共同影响,江西省自北向南经历了

一次区域性降水过程"分析,锋面自北向南运动,是北方干冷空气南下,而且南下的冷空气风力大,势力强盛,与西南暖湿气团相遇,暖湿气团被迫抬升,形成降水,从而形成冷锋。8:00南昌市受锋面影响出现雷暴天气应该是冷锋过境时。结合图中偏北风、偏南风(西南暖湿气团)画出锋面位置如下

:(2)读题干"雷暴是指在大气不稳定时发生的局地性强对流天气,强烈的气流抬升会带来短时间的强降水"判断,雷暴形成需要不稳定的大气环境,且伴随强烈的上升气流,锋面过境时,锋面附近温差较大,气压差大,大气层不

稳定;冷暖气团交汇,暖湿气团被迫抬升,可以形成上升气流;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空气受热进一步抬升空气,促进强对流的形成,形成不稳定的大气环境,形成雷暴天气。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当CO₂浓度下降时,碳酸氢钙

溶液将沉淀出碳酸盐沉积物。当CO₂浓度上升时,碳酸盐沉积物将溶解,上述可逆反应过程可表示为:32322Ca(HCO)CaCOHOCO++广西西北部的巴马县地下洞穴——水晶宫有一小洞口与外界相通,洞内有较

厚桽杂石灰㟧块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其主要观赏景观是洁白无暇的次生化学沉积物。自2007年以来,洞内修建游览线路,增设光源,吸引了大量游客。某研究团队在水晶宫设置8个监测点,发现近年来洞穴内CO₂浓度发生了变化,景观受到了一定影响。下左图为洞穴次生化学

沉积物成景耦合系统构成示意图,下右图为2006、2009年水晶宫CO₂随洞道变化曲线统计图。(1)洞内有较厚实力石灰量砾石块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推测其形成的主要处力作用。(2分)(2)简述地表径流进入洞穴内形成钟乳石的自然地理过程。(6分)(3

)分析近年来洞内CO₂浓度较高的原因。(4分)(4)说明开发后洞穴内小环境变化对主要景观的影响。(4分)【答案】(1)主要的外力作用类型:流水搬运、流水沉积、重力崩塌。(2分)(2)地表径流下渗至土壤和岩层裂隙中;地下水(在下渗过程中)溶解土壤中的(C

O2和碳酸盐岩岩层,(形成富含钙和碳酸氢根离子的地下水);水体沿岩石裂隙在洞穴顶部渗出形成水滴;(水体环境温度与气压变化,造成CO2逸出,)滴水发生化学沉积形成自洞顶向下生长的钟乳石。(6分)(3)洞顶滴水、流水中碳酸钙沉淀时释放出CO

2;近年来游客较多,呼出大量CO2,洞穴较封闭,与洞外空气交换少。(4分)(4)洞内CO2浓度升高,洞穴内碳酸钙沉积物被溶蚀;洞内增设光源,原有景观上生长低等植被,美观度下降。(4分)【分析】本大题以喀斯特地貌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

喀斯特地貌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素养。【详解】(1)当地位于广西,属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流水作用明显,该地沉积物由流水搬运至此堆积形成;

洞内受重力影响,岩土崩塌。(2)当地属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且当地可溶性岩石广布,地表径流下渗至土壤和岩层裂隙中;地下水(在下渗过程中)溶解土壤中的CO2和碳酸盐岩岩层,使得该地地下水富含钙和碳酸氢根离子;岩石中的水

体沿岩石裂隙在洞穴顶部渗出,形成水滴;由于水体环境温度与气压产生变化,使岩层中的CO2逸出,滴水发生化学沉积,自洞顶向下生长的钟乳石由此形成。(3)受流水溶蚀影响,洞顶滴水越来越多,流水中碳酸钙沉淀时释放出CO2;近年来游客较多,呼出CO2较多,又因为洞穴较封闭,空气不流通,与洞外

空气交换少;故洞内CO₂浓度较高。(4)据图可知,开发后吸引了大量游客,使得该洞穴洞内CO2浓度升高,洞穴内碳酸钙沉积物被溶蚀;洞内增设光源,光照条件得以改善,原有景观上生长低等植被,美观度下降。29.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受河道宽度、阻碍物或河水顶托等影

响,河流流速下降时,河流泥沙淤积易形成江心洲,武昌鹦鹉洲为典型的江心洲。明朝时,长江武汉河段洪水泛滥,武昌鹦鹉洲逐渐消失(下图)。材料二:明成化二年(1466)以前,汉水下游为网状水系格局,汉阳府以南为主要入江口,此时汉口地区河网纵横,地势低洼,洪涝灾害多发,人口

稀少,汉水航道无法直达长江。明成化二年(1466)后,汉水主河道逐渐改为由汉阳府北侧入江,汉阳府南侧河道逐渐淤积,汉江逐渐由网状河道变为北侧单一河道入江,汉阳府北侧汉水水量增加,汉口地区快速发展。材料三:长江进

入武汉段河面逐渐变宽,至龟蛇二山处,江面突然收缩,对长江河流流速影响明显。明以前,长江主泓(河流中较大流量流经地)位于汉阳一侧,明中叶(1506左右),长江主泓逐渐右偏至武昌一侧。(1)从流速角度说明明朝以前武

昌鹦鹉洲形成的有利条件。(4分)(2)结合材料分析明朝时武昌鹦鹉洲逐渐消失的原因。(4分)(3)从城市建设和交通航运等角度分析汉水河道变化对汉口发展的有利影响。(4分)【答案】(1)长江武汉河段河道变宽,流速变慢;龟蛇二山处江面变窄,不利于江水下泄,上

游来水抬高,鹦鹉洲周边长江流速变慢;汉水逆流汇入长江,顶托长江,长江流速减慢,便于长江泥沙沉积。(4分)(2)汉水主河道改向北侧于武昌鹦鹉洲下游注入长江,汉水泥沙来源减少,汉水对武昌鹦鹉洲周边长江顶托作用减弱,长江泥沙沉积减少;洪水泛滥,对武昌

鹦鹉洲冲刷加剧;长江主泓右偏至武昌一侧,对鹦鹉洲冲刷加剧,鹦鹉洲逐渐消失。(4分)(3)汉水来水量增加,下蚀增强,河道加深,汉水由网状水系变为单一河道入江;汉口附近河网洼地逐渐淤塞成片,陆地面积增大,利于城市建设;汉水航道延长至长江汉水交汇处,利于汉口航运和商

业发展。(4分)【分析】本大题以“长江武昌鹦鹉洲”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流水文、地貌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关键能力和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详解】(1)武昌鹦鹉洲属

于江心洲,是由于河流流速变慢沉积形成;根据所给材料信息“受河道宽度、阻碍物或河水顶托等影响”可知,河道宽度影响流速:长江武汉河段河道变宽,流速变慢;阻碍物影响流速:龟蛇二山处江面变窄,不利于江水下泄,上游来水抬高,鹦鹉洲周边长江流速变慢;河水顶

托影响流速:汉水逆流汇入长江,顶托长江,长江流速减慢,便于长江泥沙沉积。(2)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武昌鹦鹉洲逐渐消失”从“河流冲淤角度”即“冲大于淤(冲增强,淤减弱)”和“淤”减弱(泥沙来源减少、沉积作用减弱)角度进行分

析;从“淤”减弱角度看,汉水主河道改向北侧于武昌鹦鹉洲下游注入长江,汉水泥沙来源减少,汉水对武昌鹦鹉洲周边长江顶托作用减弱,长江泥沙沉积减少;从“冲”增强角度看:洪水泛滥,对武昌鹦鹉洲冲刷加剧,泥沙被洪水侵蚀;根据图片所示

,长江主泓右偏至武昌一侧,对鹦鹉洲冲刷加剧,鹦鹉洲逐渐消失。(3)根据所学知识,水系及主河道变化对汉口的有利影响包括:航运条件的改善、城市用地的扩展等;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汉水主河道改为北侧入江”使汉口河道来水量增加,下蚀增强

,河道加深,汉水由网状水系变为单一河道入江;汉水航道延长至长江汉水交汇处,使交通更加便利,利于汉口航运和商业发展;汉口附近河网洼地逐渐淤塞成片,陆地面积增大,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利于城市建设。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