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十四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三调考试(校内)生物试卷 【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9 页
  • 大小 827.500 KB
  • 2024-09-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河北省衡水市十四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三调考试(校内)生物试卷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北省衡水市十四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三调考试(校内)生物试卷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北省衡水市十四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三调考试(校内)生物试卷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6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3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河北省衡水市十四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三调考试(校内)生物试卷 【精准解析】.doc,共(39)页,827.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4f87c0fb1b78b0ad33c1b80295fe66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三调考试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基于对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原理的理解判断,下列各项无法..通过质壁分离实验证明的是()A.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B.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C.成熟的植物细胞能进行渗透吸水D.水分子可以通过通

道蛋白进入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既发生了质壁分离。【详解

】A、只有活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死细胞是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的,所以通过质壁分离实验可以判断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A正确;B、质壁分离发生的内因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大,B正确;C、质壁分离及其复原实验中,成熟

的植物细胞具有大液泡,能进行渗透吸水,C正确;D、通过该实验无法证明水分子可以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D错误。故选D。2.酶对细胞代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下列关于酶的作用特点及本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不能脱离生物体起作用B.酶只有释放

到细胞外才起作用C.所有的酶其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D.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答案】D【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

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详解】A、酶在生物体外,环境适宜也可以起作用,A错误;B、酶在细胞内外均可以起作用,B错误;C、绝大部分酶其化学本质都

是蛋白质,少部分酶是RNA,C错误;D、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D正确。故选D。3.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它在跨膜运输物质时离不开ATP的水解。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B.离子通过离子泵

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C.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答案】D【解析】【分析】1、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例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不需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2、分析题文: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详解】A、离

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B、离子泵的运输类型属性是主动运输,运输方向为逆浓度梯度进行,B错误;C、离子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因此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C错误;D、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阻碍

氧气的运输,导致呼吸速率下降,生成的ATP减少,使主动运输过程减弱,因此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正确。故选D。4.下列关于利用葡萄制作果酒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选用棕色玻璃瓶以防止光照抑制酵母菌发酵B.将葡萄汁装满发酵瓶以保证无氧的发酵环境C.将发酵瓶置于3

5℃的恒温环境中可加快发酵速度D.要给发酵瓶适时排气,后期可延长排气间隔时间【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光照不会抑制酵母菌的发酵,A错误;B、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约1/3的空间,B错误;C、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18

℃~25℃,C错误;D、要给发酵瓶适时排气,后期可延长排气间隔时间,D正确。故选D。【点睛】5.在我国西北地区,夏季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那里出产的瓜果往往特别甜。这是因为A.白天光合作用减弱,晚上呼吸作用微弱B.白天光合作用微弱,晚上呼吸作用强烈C.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

吸作用强烈D.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微弱【答案】D【解析】【分析】1、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①内部因素:主要由遗传物质决定,主要与细胞内的色素的种类和数量以及酶的种类和数量决定。②外部因素:光:在一定的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超过一定范围,光照强度再增加,光合作用

强度不再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在一定的二氧化碳浓度下,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而增加,超过一定范围,二氧化碳浓度再增加,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温度:温度是通过影响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而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水分: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水是化学反应的介质,缺少水分,会导致光

合作用强度下降。矿质元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增大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可提高光合作用速率,但当超过一定浓度后,会因土壤溶液浓度过高使植物吸水困难从而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2、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①温度:温度主要影响酶的活性,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呼吸作用增强;②O2浓度:在O2浓度为零时

,只进行无氧呼吸;O2浓度为10%以下时,既进行有氧呼吸,有进行无氧呼吸;O2浓度为10%以上时,只进行有氧呼吸;③CO2浓度:CO2是呼吸作用的产物,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分析,CO2浓度增加,呼吸速率下降,CO2浓度过大,会抑

制呼吸作用的进行;④含水量:在一定范围内,水的含量增加,呼吸作用增强。【详解】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旺盛,制造的有机物多;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弱,分解的有机物少,因此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

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增多。所以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瓜果特别甜,这是因为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微弱,积累的糖分多。故选D。6.在长跑比赛时,运动员的体内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变化,如机体大量产热、出汗等。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大量产热会使体温急剧升高B.大量产热会使血浆的pH下降C.大

量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D.大量出汗有利于机体体温恒定【答案】D【解析】【分析】1、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2、水平衡调节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3、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

2-等离子有关。【详解】A、运动员剧烈运动过程中产热增加,由于体温调节的作用,散热也会加快,大量产热不会使体温急剧升高,A错误;B、由于缓冲物质的存在,大量出汗不会使血浆的pH下降,B错误;C、由于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大量出汗不会使血浆渗透压降低,C错误;

D、大量出汗增加散热,有利于机体体温的稳定,D正确。故选D。7.乙酰胆碱酯酶可以水解乙酰胆碱,有机磷农药能使乙酰胆碱酯酶失活,则该农药可以()A.使乙酰胆碱持续发挥作用B.阻止乙酰胆碱与其受体结合C.阻止乙酰胆碱从突触前膜释放D.使乙酰胆碱失去与受体结合的能力【答案

】A【解析】【分析】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其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者抑制。【详解】有机磷农药能使乙酰胆碱酯酶失活,使乙酰胆碱发挥

作用后不能被立即分解,持续发挥作用,进而导致下一神经元持续兴奋。综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8.斯他林等在发现促胰液素之后,继续进行研究:把一条狗的小肠粘膜刮下来,过滤后注射给另一条狗,后者在胰液分泌明显增加的同时,血压还骤

然下降。下列推测或叙述合理的是()A.本实验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的清水B.胰液的增加是小肠分泌促胰液素的结果C.该研究说明促胰液素还具有降血压的作用D.滤液中物质的作用效果多样说明激素不具有专一性【答案】B【解析】【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

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第一条狗的小肠黏膜注射到第二条狗体内,引发第二条狗的生理活动发生改变,原因是小肠黏膜内含有相关物质或激素。【详解】A、动物实验的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以

保持细胞正常的生活状态,A错误;B、促胰液素是人由小肠粘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故第二条狗的胰液分泌明显增加可能是小肠分泌促胰液素的结果,B正确;C、小肠黏膜除了能分泌促胰液素,还有多种酶和其他物质,故第二条狗的血压下降不能得出促胰液素具有降血压的

作用,C错误;D、滤液中物质的作用效果多样,可能是多种物质的作用结果,故不能说明激素不具有专一性,D错误。故选B。9.下图是某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曲线近似于S型增长曲线B.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会随环境条件变化而上下波动C

.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最大数量D.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固定不变【答案】D【解析】【分析】1、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称为“S”型曲线。2、在一定的环境中,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

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详解】A、该图中种群数量先增加,后保持相对稳定,近似于“S”型增长曲线,A正确;B、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受气候、食物、天敌等条件影响,会在K值附近波动,B正确;C、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最大数量,又

称环境容纳量,C正确;D、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受气候、食物、天敌等条件影响,会在K值附近波动,D错误。故选D。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都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渠道进行B.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彼此依存,不可分割,不能同时进行C.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可流入下一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利用D.设计“桑基鱼塘”,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和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渠道进行的,A

错误;B、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彼此依存,不可分割,同时进行,B错误;C、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输入到每一营养级的能量,除了一部分用于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外,余下的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而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可流入下

一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利用,C正确;D、设计“桑基鱼塘”,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错误。故选C。1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B.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C.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D.测交后代分离比为1∶1【答案】C【解析】【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F2表现型的比为3:1,属于性状分离,不能体现分离定律的实质,AB错误;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

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配子的比为1:1,C正确;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是现象而不是实质,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

能力。12.下列遗传实例中,属于性状分离现象的是()①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全为高茎豌豆②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有高有矮,数量比接近1∶1③圆粒豌豆的自交后代中,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分别占3/4和1/4④开粉色花的紫茉莉自

交,后代出现红花、粉花、白花三种表现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性状分离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即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

现象。【详解】①高茎(AA)×矮茎(aa)→高茎(Aa),不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①错误;②高茎(Aa)×矮茎(aa)→高茎(Aa):矮茎(aa)=1:1,不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②错误;③圆粒(Rr)×圆粒(Rr)→圆粒(RR、Rr):皱粒(rr)=3:1,符合性状分离的

概念,③正确;④粉色(Bb)×粉色(Bb)→红色(BB):粉色(Bb):白色(bb)=1:2:1,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④正确。故选D。13.已知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如图所示,且三对基因分别单独控制三对

相对性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杂交后代会出现4种表现型,比例为3∶3∶1∶1C.如果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产生配子时没有发生交叉互换,则它只产生

4种配子D.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4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件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由图片可知,A和B、a和b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详解】A、由分析知,

A和B、a和b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B、A/a和D/d位于非同源染色体,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由自由组合定律可知,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杂交的后代会出现4种表现型,比例为3:3:1:1,B正确;C、如果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产生配子

时没有发生交叉互换,则只产生AB和ab两种配子,C错误;D、A和B、a和b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自交后代不会出现9:3:3:1的分离比,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需要学生结合题中图片分析解题。14.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若F1自交,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

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根据上述结果推断,下列正确的是()A.F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子B.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C.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

源染色体上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红花植株的多【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意: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即红花:白花比例接近9:7;又由于“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该杂交相当于测交,得到的子代

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由此可以确定该对表现型由两对基因共同控制,并且A_B_表现为红花,其余全部表现为白花。【详解】A、由分析可知,白花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A_bb、aaB_、aabb,即F2中白花植株基因型有5种,有纯合体,也有杂合体,A错误;B、亲本基因型为AABB×

aabb,得到的F1(AaBb)自交,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B错误;C、由于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有5种,而红花植

株的基因型只有4种,D正确。故选D。15.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I、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B.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

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段(Ⅱ)上C.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D.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示:Ⅰ片段上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隐性基因

控制的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同源区段Ⅱ上存在等位基因,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可能不等于女性;Ⅲ片段是位于Y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Y遗传,患

病者全为男性。【详解】A、由题图可以看出,Ⅲ片段位于Y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无对应的部分,因此若某病是位于Ⅲ片段上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A正确;B、Ⅱ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存在等位基因,B正确;C、由题图可知

Ⅰ片段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对应区段。若该区段的疾病由显性基因控制,男患者致病基因总是传递给女儿,则女儿一定患病,而儿子是否患病由母方决定,C错误;D、若某病是位于Ⅰ片段上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儿子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于母方,因此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

患者,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以性染色体为素材,着重考查学生对伴性遗传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正确解读题图理解Ⅰ、Ⅱ、Ⅲ区段的位置,及各区段的基因的遗传特点,根据具体问题正确写出遗传图解是解题的关键。16.某种动物的

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D)对白色(d)为显性,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基因型为BbDd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为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卷毛白色=3:1:3:1。那么,

个体X的基因型为()A.bbDdB.BbddC.BbDDD.bbdd【答案】B【解析】【分析】后代分离比推断法:1、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杂合子;2、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

性=1:1,则亲本一定是测交类型,即一方是杂合子,另一方为隐性纯合子;3、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亲本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详解】只看直毛和卷毛这对相对性状,后代直毛:卷毛=3:1,属于杂合子自交类型,亲本的基因型为Bb×Bb;只看黑色和白色这一对相

对性状,后代黑色:白色=1:1,属于测交类型,亲本的基因型为Dd×dd。综合以上可知“个体X”的基因型应为Bbdd,B正确。故选B。17.孟德尔在研究中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以下叙述不属于假说的是()A

.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B.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C.F2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性状分离比接近3:1D.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答案】C【解析】【分析】孟德尔针对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提出的假说内容

是: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详解】A.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A不符合题意;B.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

离,属于假说内容,B不符合题意;C.F2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性状分离比接近3:1,属于实验内容,C符合题意;D.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熟记孟德尔假说-演绎法的研究内容,正确判断孟德尔的实验内容、提出的问题、假设内容、

演绎推理内容、检验推理等各个环节是解题关键。18.假如蛙的15个初级卵母细胞和5个初级精母细胞都能够正常进行分裂,并在最大限度内完成受精作用,则最多能够形成的受精卵的数目是()A.20B.15C.10D.5【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卵细胞和精子的形成过程,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基

础知识解决问题。【详解】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15个初级卵母细胞就能形成15个卵细胞;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形成四个精细胞,5个初级精母细胞就能形成20个精细胞,这样在最大限度内完成受精作用,最多能够形成的受精卵的

数目是15,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能记准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形成四个精细胞。19.有性生殖的同种生物前后代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同的,对此起决定作用的过程是()A.有丝分裂B.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C.减数分裂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答案】D【解析】【分析】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经减数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减半,经受精作用后染色体数目就恢复正常。【详解】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

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故选D。【点睛】易混点:有丝分裂是体细胞增殖方式,有丝分裂过程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亲本细胞相同;减数分裂是生殖细

胞增殖方式,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20.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A.复制的两个基因随染色单体分开而分开.B.同源染色体分禽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C.非同源染色体数量

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

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复制的两个基因随染色单体分开而分开,A正确;B、同源染色体分离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B正确;C、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C正确;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非同源染色体

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但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D错误;故选D。21.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为1:1,原因之一是()A.雌配子:雄配子=1:1B.含X染色体的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1:1C.含X

染色体的精子:含Y染色体的精子=1:1D.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含Y染色体的卵细胞=1:1【答案】C【解析】【分析】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其中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只能产生一种含有X染色体的雌配子;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

为XY,能产生两种雄配子,即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且比例为1:1,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雌性个体,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雄性个体,所以群体中的雌雄比例接近1:1。【详解】A、雄配

子数量远多于雌配子,A错误;B、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雄性个体产生的含有X染色体的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1:1,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雌性个体只产生含有X染色体的配子,因此含X染色体的配子多于含Y染色体的配子,B错误

;C、雌性个体只能产生一种含有X染色体的卵细胞,雄性个体产生的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含Y染色体的精子=1:1,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雌性个体,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雄性个体,所以群体中的雌雄比例接近1:1,C正确;D、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

,卵细胞不可能含有Y染色体,D错误。故选C。22.果蝇的灰身基因(B)对黑身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基因(W)对白眼基因(w)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一只纯合黑身红眼雌蝇与一只纯合灰身白眼雄蝇杂

交得F1,F1再自由交配得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2中会产生白眼雌蝇B.F1中无论雌雄都是灰身红眼C.F2中雄蝇的红眼基因都来自F1的父方D.F1中雌蝇都是灰身红眼,雄蝇都是灰身白眼【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

干分析:亲本的基因型是bbXWXW、BBXwY,子一代的基因型是BbXWY、BbXWXw,据此答题。【详解】纯合黑身红眼雌蝇(bbXWXW)和纯合灰身白眼雄蝇(BBXwY)杂交,得F1为灰身红眼果蝇(BbXWY、BbXWXw),F1

自交,F2中BB∶Bb∶bb=1∶2∶1,XWXW∶XWXw∶XWY∶XwY=1∶1∶1∶1,XWY的XW来自于F1的母方,F2中雌蝇全部为红眼,F1中雌雄全部为灰身红眼,ACD错误,B正确,故选B。23.枯草杆菌具有不同类型,其中一种类型能合成组氨酸。将从这种菌中提取的某种物质

,加入培养基中,培养不能合成组氨酸的枯草杆菌,结果获得了活的能合成组氨酸的枯草杆菌。这种物质可能是()A.多肽B.多糖C.组氨酸D.DNA【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是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

成,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详解】基因可以控制生物的性状,而基因位于DNA上。将从这种菌中提取的某种物质,加入到培养基中,培养不能合成组氨酸的枯草杆菌,结果获得了活的能合成组氨酸的枯草杆菌。这说明获得的枯草杆菌中含有能够控制合成组氨酸的基因,所以该物质为DNA

。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24.DNA复制保证了亲子代间遗传信息的连续性。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复制均在细胞核内进行B.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C.1个DNA分子复制1次产生4个DNA分子D.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在解旋酶的作用下合成子链【答案】B【解析】【

分析】DNA分子的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过程:边解旋边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特点:半保留复制。【详解】

A、DNA复制主要在细胞核内进行,A错误;B、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B正确;C、1个DNA分子复制1次产生2个DNA分子,C错误;D、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子链,D错误。故选B。【点睛】25.用人工诱变方法使黄色短杆菌的某基因模板链的部分脱氧核苷酸序列发生如

下变化:CCGCTAACG→CCGCGAACG,那么黄色短杆菌将发生的变化和结果是(可能用到的密码子:天冬氨酸—GAU、GAC;丙氨酸GCA、GCU、GCC、GCG)()A.基因突变,性状改变B.基因突变,性状没有改变C.染色体结构缺失,性状没有改变D.染色体数目改变,性状改变【答

案】A【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导致的基因结构的改变。【详解】对比题中该基因的部分序列可知,基因中CTA转变成CGA,mRNA中相应的密码子由GAU转变成GCU,多肽中相应的氨基酸由天冬

氨酸转变成丙氨酸。因此,黄色短杆菌发生了基因突变,性状也发生了改变。由于只是部分碱基的改变,而且细菌无染色体结构,所以不会导致染色体结构缺失和数目的变化。故选A。26.如图是某二倍体(AABb)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A.甲图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B.乙图表明该动

物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发生基因突变C.丙图表明该动物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交叉互换D.甲、乙、丙所产生的变异一定会遗传给后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题干中甲、乙、丙是同一个二倍体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图,甲图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上基因A与a不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A正

确;B、乙图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染色体上基因A与a不同,没有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的特征,只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正确;C、丙细胞也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基因B与b所在的染色体颜色不一致,则染色

体上基因B与b不同是交叉互换造成的,C正确;D、甲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产生的变异一般不遗传给后代,D错误。故选D。27.如图所示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a含有2个染色体组,图b含有3个染色体组B.如果图b表示

体细胞,则图b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三倍体C.如果图c代表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的体细胞,则该生物一定是二倍体D.图d代表的生物一定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成的单倍体【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由题图可知,a含有4个染色体组,A错误;

b含有3个染色体组,如果b表示体细胞,则该生物可能是3倍体,也可能是单倍体,B错误;c含有2个染色体组,如果图c代表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的体细胞,则该生物一定是二倍体,C正确;d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不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可能是由卵细胞或精子发育而成的单倍体,D错误。【名师点睛】染色体组的概念

是:细胞内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大小、形态、功能各不相同,但是又相互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的一组染色体;判断染色体组数目的方法:根据染色体形态判断:大小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就是几个染色体组;根据基因名称判断,同字母(不论大写和小写)表示的基因有几个,就是几

个染色体组。28.如图为某二倍体植物单倍体育种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中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B.②一般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C.③中秋水仙素抑制着丝点分裂D.④中选到的植株中1/4为纯合子【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植物单倍体育种过

程,首先用纯合的宽叶不抗病植株与窄叶抗病植株进行杂交,得宽叶抗病植株AaBb,取AaBb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包括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和再分化形成单倍体幼苗,其次再用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纯化二倍体(AABB)植株。【详解】①中染色体数目

未发生变化,A错误;②一般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获得单倍体植株,B正确;③中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C错误;④中选到的植株均为纯合子,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单倍体育种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单倍体育种的原理及过程,掌握单倍体育种技

术的相关应用,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29.用质量分数为2%的秋水仙素处理植物分生组织5~6h,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用一定时间的低温(如4℃)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是否也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进行了相关实验设计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本实验的假设是用一定时间的低温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B.本实验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和比较经过不同处理后根尖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C.本实验需要制

作根尖细胞的临时装片,制作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D.本实验可以看到一个细胞完整的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答案】D【解析】【分析】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

,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观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否加倍,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其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用一定时间的低温(如4℃)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是否也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因此可以提出的实验假设是用一定时间的低温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

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A正确;B、根尖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是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B正确;C、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制作根尖细胞的临时装片的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C正确;D、由于在装片制作的解

离步骤中已经将细胞杀死了,所以用显微镜观察时是看不到一个细胞完整的染色体数目加倍过程的,D错误。30.将洋葱(2n=16)放在装满清水的广口瓶上,让洋葱底部接触水面。待洋葱长出约1cm左右的不定根时,

再将整个装置放入4℃环境下继续培养36h,然后取根尖制作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卡诺氏液的作用是使洋葱根尖的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来B.显微镜的视野中可以观察到16、32或64条染色体的

细胞C.显微镜的视野中可以观察到四分体和同源染色体分离现象D.4℃的低温通过抑制着丝点的分裂而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答案】B【解析】【详解】A、卡诺氏固定液适用于一般植物组织和细胞的固定,但是没有解离的作用,不能使洋葱根尖的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来,A错误;B、洋葱体细胞中染

色体数目为16条,则其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为32条,4℃环境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则细胞中最多会出现64条染色体,B正确;C、洋葱根尖只能进行有丝分裂,而四分体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都发生于减数分裂过程中,C错误;D、4℃的低温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而使细胞染色体

数目加倍,D错误。故选B。31.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A.单细胞生物,进行有氧呼吸B.多细胞生物,进行有氧呼吸C.单细胞生物,进行无氧呼吸D.多细胞生物,进行无氧呼吸【答案】C【解析】【详解】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应该是单细胞生物,而整个环境是无氧的,因此进行的是无氧呼吸。C正确,A

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2.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协同进化D.地理隔离【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

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协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详解】生物多样性体现在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

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地理隔离导致种群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要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协同进化形成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正确,ABD错误。故选C。3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表述,错误的是()A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有随机性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只有有利变异才是进化的原材料【答案】D【解析】【分析】现在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详解】A

、不同种群之间的个体,在自然状态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叫做隔离,隔离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出现生殖隔离标志着出现新物种,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A正确;B、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突变和基因重组

都具有随机性,不定向性等,B正确;C、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不断提高,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的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下降,因此,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D、变异具有多害少利性,有害变异和有利变异都

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环境,D错误。故选D。34.关于有性生殖在进化上的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现了基因重组B.提高了繁殖速率C.加快了进化的历程D.丰富了变异的原材料【答案】B【

解析】【分析】无性生殖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亲本直接产生子代的生殖方式。优点是繁殖速度快,有利于亲本性状的保持,缺点是因为子代和母代遗传特性无变化,变异性降低,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降低。有性生殖是指由两

性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可以使后代产生更大的变异,使后代产生新的性状,生活力比较强,更有利于适应环境,有利于种族的繁衍。【详解】A、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A正确;B、有性生殖的繁殖速率没有无性生殖快,B错误;

C、有性生殖使后代有了更大的变异性,从而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因此,能加快了进化的进程,C正确;D、有性生殖使后代有了更大的变异性,丰富了变异的原材料,D正确。故选B。【点睛】35.下列哪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A.随机交配B

.基因突变C.自然选择D.染色体变异【答案】A【解析】【详解】A、随机交配不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A正确;B、基因突变可以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B错误;C、自然选择可以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C错误;D

、染色体变异可以改变种群基因频率,D错误。故选A。【点睛】若一个种群数量足够大,在下列假设成立的情况下,群体的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的频率将世代相传,保持不变,即群体遗传结构处于平衡结构状态中。他们的假设成立

的条件是:(1)有性生殖繁衍,(2)世代相互不重叠,(3)群体规模很大,(4)完全随机交配,(5)没有发生突变,(6)没有出现迁徙,(7)不受自然选择的影响。36.19世纪70年代,10对原产于美国的灰松鼠被引入英国,结果在英国大量繁殖

、泛滥成灾。对生活在两国的灰松鼠种群,可以作出的判断是()A.两者尚未形成两个物种B.两者的外部形态有明显差别C.两者之间已经出现生殖隔离D.两者的基因库向不同方向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隔离,由于地理隔离的存在使处于不同区域内的种群之间由

于地理障碍的原因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同时,不同区域的环境条件不同,对于不同种群的自然选择的作用不同,使处于不同地域的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着不同方向改变,造成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进一步产生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详解】A、由于地

理环境的不同,两者之间可能已经形成两个物种,A错误;B、两者的外部形态不一定有明显差别,B错误;C、两者之间不一定已经产生了生殖隔离,C错误;D、对生活在两国的灰松鼠种群,由于地理隔离,它们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通过自然选择

,生活食性等方面可能发生了明显变化,故原产于美国的灰松鼠被引入英国后大量繁殖,可判断它们朝不同方向进化了,即两者的基因库向不同方向改变,D正确。故选D。37.如图所示的是施用某种杀虫剂以后,昆虫种群发生的改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类个体被淘汰的原因并不是该杀虫

剂未能诱发其产生抗性基因B.抗性基因的根本来源是可遗传变异,②③类个体的抗性基因一定来源于遗传C.若连续使用该杀虫剂,抗该杀虫剂的基因频率会越来越趋近1D.杀虫剂直接选择的对象是昆虫的抗药性或不抗药性的表现【答案】B【解析】【分析】1、初次

施用杀虫剂以后,有大部分昆虫死亡,说明这一部分个体没有抗杀虫剂特性;少部分个体存活,说明这部分个体具有抗杀虫剂特性,即中群内发生过变异,产生了抗药基因。2、杀虫剂只起选择作用,变异发生在选择之前。【详解】A、变异与杀虫剂无关,变异发生在自然选择

之前,①类个体大多被淘汰的原因并不是某种杀虫剂是否诱发其产生抗性基因,A正确;B、抗性基因根本来源是可遗传变异,②③类个体的抗性基因来源于遗传或自发的基因突变,B错误;C、若连续使用杀虫剂,抗性抗该种杀虫剂的基因频率会越来越趋近1,C正确;D、杀虫剂直接选择的对象是昆虫的抗药性或不抗药性的表

现型,D正确。故选B。38.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但是,当气温上升到25.5℃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这说明()A.突变是不定向的B.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C.突变是随机发生的D.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都是有害的【答案】B【解

析】【分析】基因突变的特征:(1)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2)变异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3)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4)多数是有害的,但不是绝对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性状是否适应环境。【详解】

由题意知,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基因突变的有害性),但是,当气温上升到25.5℃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了(有利性),这说明同一种变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于生存能力的影响不同,即基因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故选B。39.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

的是A.不同的限制酶切割形成的黏性末端一定不同B.PCR反应中周期性的温度设置是特定的,与扩增的目的基因和引物无关C.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通常需要大量的目的基因和载体D.质粒上的目的基因都必须整合到受体细胞的

DNA上并表达【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

、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

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

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A、限制酶具有专一性,不同的限制酶切割形成的黏性末端也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A错误;B、PCR反应中周期性的温度可在一定范围内设置,不是特定的,与扩增的目的基因和引物有关,B错误;C、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通常需要大量的目的基因和载体,这样获得基因表达

载体的概率更高,C正确;D、质粒本身也是DNA,也能自我复制,所以进入受体细胞以后,既可以自己进行表达,也可以整合到体细胞的DNA并表达,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基因工程概念及操作过程的理解。40.某抗虫大白菜是运用转基

因技术把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DXT转移到大白菜细胞中培育而成的,这一过程中要进行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根据所学知识推断,作为基因表达载体应具备的结构有()A.目的基因、启动子B.目的基因、启动子、终

止子C.启动子、目的基因、终止子、标记基因D.起始密码子、目的基因、终止密码子、标记基因【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等。1、启动子在基因的首段,它是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能控

制着转录的开始;2、终止子在基因的尾端,它控制着转录的结束;3、标记基因便于目的基因的鉴定和筛选。【详解】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是目的基因,将目的基因插入载体质粒后,要想目的基因得到成功表达,还需要在目的基因前插入启动子,在目的基因后插入终止子,此外为了便于筛选出含有目的基

因的受体细胞,还要求运载体上有标记基因。因此,作为重组载体应具备的结构有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等。故选C。【点睛】41.如图是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植物的示意图.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⑤只要表现出抗虫性状就表明植株发生了可遗传变异B.③侵染植物细胞后,重组Ti质粒整合到④的染色体上C.④的染色体上若含抗虫基因,则⑤就表现出抗虫性状D.②的构建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聚合酶两种酶参与【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工程的工具

酶包括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农杆菌特点:易感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对大部分单子叶植物没有感染力;Ti质粒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需要进行检测和鉴定,才能确定其是否导入或成功表达。【详解】A、⑤只要表现出抗虫性

状就表明抗虫基因表达了,即发生了可遗传变异,A正确;B、③侵染植物细胞后,重组Ti质粒上的T-DNA整合到植物细胞的染色体上,B错误;C、若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含抗虫基因,并不代表该基因就一定成功表达,因此不能确定⑤是否表现出抗虫性状,C错误;D、重组质粒的构建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参与

,D错误。故选A。42.质粒是细菌中的有机分子,下列对其描述,正确的是A.质粒完全水解后最多可产生4种化合物B.质粒能够自主复制C.质粒中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D.质粒是基因工程的工具酶【答案】B【解析】【分析】【

详解】ABC、质粒是一种具有自主复制能力的很小的双链环状DNA分子,不含游离的磷酸基团,完全水解后最多可产生6种化合物:脱氧核糖、磷酸、4种含氮的碱基,A、C错误,B正确;D、质粒是基因工程的工具——载体,不是工

具酶,D错误。故选B。【点睛】43.下表关于基因工程中有关基因操作的名词及对应的内容,正确的组合是()选项供体剪刀针线载体受体A质粒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大肠杆菌等B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DNA连接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质粒大肠杆菌等C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限制性核酸内

切酶DNA连接酶质粒大肠杆菌等D大肠杆菌等DNA连接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质粒A.AB.BC.CD.D【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工程又叫DNA重组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

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2、基因工程的工具:(1)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2)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3

)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详解】供体是指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限制酶能切割DNA分子,是基因的剪刀;DNA连接酶能将DNA片段连接起来,是基因的针线;运载体包括质粒、噬菌体或动植物病毒;基因工程的受体可以是动物细胞、植物细胞或微生

物细胞,但常以大肠杆菌等微生物细胞作为受体。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44.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治疗就是把缺陷基因诱变成正常基因B.基因诊断的基本原理是DNA分子杂交C.一种基因探针能检测水体中的各种病毒D.

原核基因不能用来进行真核生物的遗传改良【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应用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考生既要清楚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的概念,又要区分二者的区别。基因治疗是将目的基因通过载体导入患者受体细胞形成重组受体细胞,体外

培养后再输回患者体内,或将目的基因通过载体直接送入患者体内。前者为体外途径,后者为体内途径;进行基因检测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必需的特异的DNA探针;二是必需的基因组DNA,当两者都变性呈单链状态时,就能进行分子杂交。【详解】A、

基因治疗就是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A错误;B、基因诊断又称DNA诊断或分子诊断,通过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技术,直接检测出分子结构水平和表达水平是否异常,从而对疾病做出判断,利用的原理就是

DNA分子杂交,B正确;C、基因探针是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分子)标记的含有目的基因DNA片段,一种基因探针只能检测水体中的一种或一类病毒,C错误;D、现在很多转基因生物就是用原核生物的基因杂交产生新品种的,比如抗虫棉等,D错误;故选

B。45.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羧酸酯酶(CarE)制剂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②需使用逆转录酶B.过程②利用PCR扩增CarE基因需使用解旋酶和耐高温的DNA聚合酶C.过程③可用NaCl溶液处理大肠杆菌,使之成为感受态细胞D.过程④可利用DNA分子杂交法鉴定目的基因

是否已导入受体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图中过程①表示利用mRNA通过反转录法合成相应的DNA;过程②表示目的基因的获取;过程③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过程④表示通过筛选获得工程菌。【详解】A、过程①表示反转录,需要反转录酶的催

化,A错误;B、过程②表示目的基因的获取,在利用PCR技术对获取的目的基因进行扩增的过程中,不需要使用解旋酶,解旋是通过高温解链实现的,B错误;C、过程③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若受体细胞为大肠杆菌细胞,则需要用CaCl2溶液处理,使之成为感受态细

胞,C错误;D、过程④可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鉴定目的基因是否已导入受体细胞,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并理解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通过操作步骤确定图中各标号表示的生理过程。二、不定项选择题46

.将一个果蝇精原细胞的DNA双链均用15N进行标记,在普通培养基中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一次减数分裂,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前期和减Ⅰ前期15N标记的染色体数不同B.有丝分裂中期和减Ⅱ中期15N标记的染色单体数不同C.减Ⅰ后期和减Ⅱ后期15N标记的DNA分子数不同D.减

数分裂后,该精原细胞所得的子细胞可能均有15N【答案】BCD【解析】【分析】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的一个果蝇精原细胞含有8个核DNA分子,细胞有丝分裂一次,细胞中的DNA复制一次,减数分裂一次,细胞中的DNA分子也复制一次,一个被15N标记的DNA分子在不含15N的培养基

中有丝分裂复制一次形成2个DNA分子。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这两个DNA分子都是一条链含有15N,一条链不含15N,因此有丝分裂结束后,细胞中每个DNA分子都是一条链含有15N,一条链不含15N,即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含有15N;将该细胞在不含15N的原料中再进行一次减

数分裂,每个DNA分子复制形成的2个DNA分子中,1个DNA分子的一条链含有15N,一条链不含15N,另一个DNA分子不含有15N。因此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中有一条姐妹染色单体含有15N,另一条姐妹染色单体不含有15N。【详解】A、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第一次分裂各

时期细胞内每条染色体都含15N,因此有丝分裂前期15N标记的染色体数为8条,减Ⅰ前期15N标记的染色体数也为8条,A错误;B、由于DNA复制一次,形成的两个DNA分子都是一条链含有15N,一条链不含15N

,因此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单体都含有15N,含有15N染色单体数共16条,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Ⅱ中期中含有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中有一条姐妹染色单体含有15N,另一条姐妹染色单体不含有15N,因此含有15N染色单体数共4条,B正确;C、

由分析可知,减Ⅰ后期15N标记的DNA分子数共8个,减Ⅱ后期DNA分子数减半,减Ⅱ后期15N标记的DNA分子数共4个,C正确;D、由分析可知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中有一条姐妹染色单体含有15N,另一条姐妹染色单体不含有15N,减Ⅱ后期含有15N染色单体分离并

形成染色体,若都移向了同一极,则减数分裂结合后所得的子细胞可能均有15N,D正确。故选BCD。47.某昆虫为ZW型性别决定,成虫中有翅(A)对无翅(a)完全显性,控制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或Z染色体上。种群中存在有翅纯合体(基因型ZAW视为纯合体)、有翅杂合体和无翅三种类型。已知种群内某些个体的

Z染色体上存在隐性致死基因,基因型中无此基因的等位基因时胚胎完全致死。若只统计子代的翅型,下列杂交组合中有可能确定出A/a基因所在染色体的是A.有翅纯合体(♂)×有翅纯合体(♀)B.有翅杂合体(♂)×

有翅纯合体(♀)C.有翅纯合体(♂)×无翅(♀)D.无翅(♂)×无翅(♀)【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若A/a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后代雌雄性的表现型情况相同;若A/a基因在Z染色体上,则后代雌雄性应该表现出与性别相关联。【详解】有翅纯合体(♂)×有翅纯合体(♀),无论基因

在常染色体还是Z染色体上,后代雌雄性都表现为有翅,A错误;有翅杂合体(♂)的基因型可能为ZAZa或Aa,有翅纯合体(♀)的基因型可能为ZAW或AA,若在Z染色体上,则后代有翅雄:有翅雌:无翅雌(某些个体的Z染色体上存在隐性致死基因,基因型中无此基因的等位基因时胚胎完全致死)不等于2:1:1,若在常

染色体上,则后代雌雄性都表现为有翅,B正确;有翅纯合体(♂)×无翅(♀),无论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Z染色体上,后代雌雄性都表现为有翅,C错误;无翅(♂)×无翅(♀),后代不会出现有翅,无法判断A/a的位置,D错误。48.某高等动物的毛色由常染

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A对a、B对b为完全显性,其中A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B基因控制黄色素的合成,两种色素均不合成时毛色呈白色。当A、B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进而无法继续

表达。纯合的黑色和黄色亲本杂交,F1为白色,F1随机交配获得F2。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该高等动物白色个体的基因型共有5种,黑色和黄色各有2种B.若F2中黑色:黄色:白色个体之比接近3:3:10,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C.若检测F2中的黑色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将其与白色纯合子杂交D.

若F1减数分裂时两对基因发生了重组,则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答案】ABD【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白色的基因型为A_B_、aabb,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B_,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b,用纯合的黑色和黄色亲本杂交,F1为白色,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

Abb。【详解】A、该高等动物白色个体的基因型共有AABB、AaBB、AaBb、AABb、aabb五种,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A正确;B、若F2中黑

色:黄色:白色个体之比接近3:3:10,即F2的表现型之和为16,是9:3:3:1的变式,说明控制毛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能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C、若检测F2中的黑色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将其与白色纯合子aabb杂交,但白色纯合子还有

AABB,故不能用白色纯合子进行检测,C错误;D、若F1减数分裂时两对基因发生了重组,就会产生多种配子,就丰富了后代的多样性,则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D正确。故选ABD。49.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是一对非常相近的姐妹种,

大约1千万年前起源于亚洲的一个共同“祖先”,但前者比后者具有更强的抗寒能力和抗病能力。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种群是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进化的基本单位B.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遗传信息和基因库完全相同C.染色体变

异可为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进化提供原材料D.人工选择能使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正确;B、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属于不同的

物种,因此他们的基因库存在差异,B错误;C、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其中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C正确;D、人工选择能使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正确。故选B。50.图1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庭系谱图,该基因可能位于图2的A、B、C区段

或常染色体上,下列据图分析不合理的是()A.该遗传病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图2的A区段,因为男性患者多C.无论是哪种单基因遗传病,Ⅰ-2、Ⅱ-2、Ⅱ-4一定是杂合子D.若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

2为携带者的可能性为1/4【答案】ABD【解析】【分析】1、由图1可知,II-1和II-2无病生有一患病孩子Ⅲ-1,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的特点可判断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假设用基因A和a表示)。2、由图2可知,若致病

基因出现在A片段,则患者只有男性,而B段(X、Y同源区段)、C(X特有区段)和常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在男性、女性中均可能出现。【详解】A、图1中Ⅱ-1和Ⅱ-2婚配且两者无病,其后代Ⅲ-1有病,根据“无中

生有”特点即可判断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该致病基因可能位于B、C片段及常染色体,故可能是常染色体遗传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或XY同源区段遗传,A错误;B、由于A区段为Y染色体特有区段,X染色体上无同源区段,若致病基因位于A区段,则患者只有男性,由图1

可知,患者男女都有,B错误;C、该病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X和Y染色体上同源区段的隐性遗传病:若为常隐,则Ⅰ-1为aa,子代中Ⅱ-3患病为aa,则Ⅰ-2表现正常为Aa,Ⅱ-2、Ⅱ-4表现正常且其父亲为

患者,则Ⅱ-2、Ⅱ-4都为Aa;若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Ⅰ-1为XaY,子代中Ⅱ-3患病为XaY,其中Xa来自Ⅱ-2,则Ⅰ-2表现正常为XAXa,Ⅱ-2、Ⅱ-4表现正常且其父亲为患者,则Ⅱ-2、Ⅱ-4都为XA

Xa;若为X和Y染色体上同源区段的隐性遗传病,则Ⅰ-1为XaYa,子代中Ⅱ-3患病为XaYa,其中Xa来自Ⅱ-2,则Ⅰ-2表现正常为XAXa,Ⅱ-2、Ⅱ-4表现正常且其父亲为患者,则Ⅱ-2、Ⅱ-4都为XAXa,综上分析可知,无论

是哪种单基因遗传病,Ⅰ-2、Ⅱ-2、Ⅱ-4一定是杂合子,C正确;D、若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1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XaY,该致病基因来自于Ⅱ-2(XAXa),Ⅱ-1基因型为XAY,因此Ⅲ-2基因型为XAXa或XAXA,且比例为1:1,因此

Ⅲ-2为携带者(XAXa)的可能性为1/2,D错误。故选ABD。第Ⅱ卷非选择题51.新几内亚风仙是风仙家族中的一个新种,其花瓣颜色主要有白色和橙色两种,原产于非洲热带山地,因花色鲜艳现被许多人种植,成为办公室新宠。新几内亚

风仙花瓣颜色的形成机制如下图所示,三对基因独立遗传。请回答下列问题。(1)两株白花纯合植株杂交,后代得到橙色的植株,则亲代的基因型组合为_________。(2)在一基因型为aaBbCc的花芽中,出现了基因型为aaBbcc的部分细胞,由其发育形成的花呈__色,该变异是________的结果。(

3)科研小组根据基因定位确定基因C与c位于细胞中的9号染色体上,且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Cc的植株甲,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甲所示。①为了确定植株甲的C基因是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则F1中有酶2合成与无酶

2合成的植株比例为______,说明C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②以植株甲为父本,无酶2合成的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有酶2合成的植株丙,其染色体组成如图乙所示。分析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____

___________。【答案】(1).aaBBcc×aabbCC(2).白(3).基因突变(4).1∶1(5).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正常与异常染色体未分离,产生基因型为Cc的花粉参与受精作用【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新几内亚风仙的花瓣颜色

受三对基因控制并独立遗传,说明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A抑制B的表达,所以橙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C-,其余基因型表现为白色。9号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缺失了某一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详解】(1)白花纯合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CC

、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橙色植株基因型为aaB-C-,因此白花纯合植株亲本不可能含有A基因,两株白花纯合植株只能是aaBBcc、aabbCC,杂交后代才能出现橙色的植株

,因此亲代的基因型组合为aaBBcc×aabbCC。(2)由于基因型为aaBbcc的部分细胞中缺少C,不能形成橙色物质,所以其发育形成的花呈白色;基因型为aaBbCc的花芽,出现了基因型为aaBbcc的部分细胞,该变异是基因突变的结果。(3)①若C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让植株甲进行自交

产生F1,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Cc个体产生的配子中只有c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F1表现型及比例为有酶2合成的植株(Cc):无酶2合成的植株(cc)=1:1。②父本植株甲基因型为Cc(由①得C基因是

位于异常9号染色体上),无酶2合成的母本植株基因型为cc,杂交产生的F1中,产生了一株植株丙,其基因型为Ccc(图乙),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因此父本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正常与异常染色体未分离,产生了基因型为Cc的花粉(能受精),并与母本(cc)产生基因型

为c的卵细胞受精作用产生了基因型为Ccc的受精卵,从而发育成植株丙(基因型为Ccc的丙)。因此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正常与异常染色体未分离,产生基因型为Cc的花粉参与受精作用。【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据图判断基

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52.已知女娄菜的花色(粉红色和红棕色)受到两对基因控制,如图1所示。在一个女娄菜种群中,只有A基因纯合的花色为粉红色女娄菜,由于b基因突变为B出现了花色为红棕色雄株(基因位置及部分染色体如图2),由于某种原因,该红棕色雄株又恢复为粉红色

雄株,该个体称为回复体H。经科研小组分析,H出现的可能原因有三种:①AA基因突变为aa;②B基因突变为b基因;③B基因所在片段缺失(缺失纯合XOXO,XOY均致死,致死只发生在受精卵发育为胚的过程中)。为了确定回复体H出现的原因,科研小组将发生上述变化的有关材料进行了组织培养,得到了遗传特性与回

复体H一致的个体h。请你利用上述女娄菜种群和h为材料,帮助完善有关杂交实验方案。(1)使用h与______(基因型)女娄菜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观察F1的花色表现型。预测结果及相应结论:若F1女娄菜花色__________,则该回复体H出现

的原因为①;若F1女娄菜花色__________,则该回复体H出现的原因为②或者③。(2)现实验结果排除了原因①,为了进一步确定是原因②还是原因③,该小组利用F1的雌雄女娄菜杂交,观察F2女娄菜的花色表现型。若F2女娄菜花色__________,则该回复体H出现的原因为②;若F2女娄菜花色_

_________,则该回复体H出现的原因为③。【答案】(1).AAXbXb(2).出现红棕色(3).全为粉红色(4).雌株∶雄株=1∶1(5).雌株∶雄株=2∶1【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可以看出,基因A和基因B同时存在时,分别控制酶A和酶B的

合成,才能合成红棕色,即A_XBY或者A_XBX-表现为红棕色,其余情况表现为粉红色。根据题干信息和图2分析,在一个女娄菜种群中,粉红色雄株的基因为AAXbY,由于基因突变,使得其变为红棕色雄株AAXBY,现又由于某种原因,使得该红棕色雄株又恢复为粉红色雄株(回复体H),其原因

可能是AA突变为aa、B突变为b或B基因所在片段缺失。【详解】(1)“h”是通过回复体“H”组织培养获得,“h”基因型应该与回复体“H”相同,属于雄株,要检测回复体“H”出现的可能原因,可使用“h”与AAXbXb女娄菜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观察F1的花色表现型。

若F1女娄菜花色中既出现红棕色,也出现粉红色,则该回复体“H”出现的原因为①且基因型为aaXBY。若F1女娄菜花色全为粉红色,则该回复体“H”出现的原因为②AAXbY或者③AAXOY。(2)若回复体“H”出现的原因为②(AAXbY),其与AAXbXb交配产生F1,F1的基因型有

AAXbY和AAXbXb,F1的雌雄个体交配,产生的F2为1/2AAXbY和1/2AAXbXb,全为粉红色,且雌株:雄株=1:1。若回复体“H”出现的原因为③AAXOY,其与AAXbXb交配产生F1,F1的基因型有AAXbY和AAXbX

O,F1的雌雄个体交配,产生的F2为1/4AAXbY、1/4AAXOY(死去)和1/4AAXbXb、1/4AAXbXO,全为粉红色,且雌株∶雄株=2∶1。【点睛】本题考查了遗传定律、生物变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通过图

解的分析判断各种表现型的基因型;同时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的能力。53.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问题。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种形成、生物多样性发展机制的理论探索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如图是科学家利用果蝇所做的进化实验,两组实验仅喂养食物不同,其他环境条件一致。(1)

第一期时,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蝇属于两个______。(2)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之后,甲箱果蝇体色变浅,乙箱果蝇体色变深。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以此推断,甲、乙品系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体现的是__

__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____。(3)经长时间后,两箱中的果蝇体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用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解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两箱分养造成_______,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变异后,由于___不同,导致__变化,形成两个群体体色的很大差异。【答案】(1).种群(2).物种(或遗传)

(3).由于交配存在同体色偏好,造成两品系果蝇之间发生生殖隔离现象(或虽然交配选择上有体色偏好,但可能依然不影响两者交配的行为与后代的可育性)(4).地理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5).食物的差异与选择(6).

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解析】【分析】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是生物个体的总和,一开始,甲箱和乙箱果蝇虽然同属于一个物种,但是生活在不同区域内,因此分属于两个种群;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之后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具有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说明两个种群之间可能存在生殖

隔离,属于不同的物种;由于两箱分养造成地理隔离,不同种群间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变异后,由于食物的差异与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导致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变化,形成两个群体体色的很大差异。【详解】(1)第一期时

,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蝇是分布在两个区域的,因此属于两个种群。(2)由题意知,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之后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具有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造成两品系果蝇之间可能产生了生殖隔离,属于两个物种,因此甲、乙品系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体现的是物种多样性。(或虽然交配选择上有体色

偏好,但可能依然不影响两者存在交配的行为与后代的可育性,则体现的是遗传多样性。)(3)由于两箱分养造成地理隔离,不同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变异后,由于食物的差异与选择,导致各箱中的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积累变化,形成两个群体体色的很大差异,进而导致果蝇之间交配选择发生偏

好,最终可能形成生殖隔离。【点睛】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内容,对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理解应用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54.铝在土壤中常以铝酸盐的形式存在,可造成土壤酸化而影响植物生长。铝能抑制植物根尖细胞的分裂,抑制根生

长,破坏根组织。部分植物能通过根部细胞膜上的苹果酸通道蛋白(ALMT)将苹果酸转运到细胞外来缓解铝毒。可将ALMT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来培育转基因耐铝植物,请回答下列问题:(1)可以从基因文库中获得ALMT基因,在合成c

DNA的过程中,反应体系内加入的物质除mRNA和ATP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可将ALMT基因插入农杆菌Ti质粒的_________片段中,以便目的基因进入植物细胞。利用该方法导入的目的基因的遗传一般遵循孟德

尔遗传定律,原因是_____________。(3)启动子是___________特异性识别并结合的位点,能调控目的基因的表达。ALMT基因的启动子有两种类型,其中α启动子能使ALMT基因在酸性土壤的诱导下表达,β启动子能使ALMT基因高

效表达而无需酸性诱导。则在获得转ALMT基因耐铝植物时应使用____启动子,不使用另外一种启动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四种脱氧核苷酸(2).

逆转录酶和DNA聚合酶(3).T-DNA(4).T-DNA可携带目的基因,整合并转移到宿主细胞染色体的DNA上(5).RNA聚合酶(6).α(7).β启动子可使植物根细胞持续转运有机酸,导致正常土壤酸化,并影响植物自身

的生长【解析】【分析】试题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

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

;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1)合成cDNA的过程需要mRNA作为模板,脱氧核

苷酸为原料,还需要逆转录酶和DNA聚合酶的催化和ATP提供能量。(2)土壤农杆菌含有一个大型的Ti质粒,在侵染植物细胞的过程中,其中的T-DNA片段转入植物的基因组,所以可将ALMT基因插入农杆菌Ti质粒的T-DNA片段中,以便目的基因进入植物细

胞。由于T-DNA可携带目的基因,整合并转移到宿主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所以利用该方法导入的目的基因的遗传一般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3)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特异性识别并结合的位点,能调控目的基因的表达(转录

)。已知α启动子能使ALMT基因在酸性土壤的诱导下表达,β启动子能使ALMT基因高效表达而无需酸性诱导。由于β启动子可使植物根细胞持续转运有机酸,导致正常土壤酸化,并影响植物自身的生长,因此只能用α启动子,而不能用β启动子。【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3)中启动子的选择,明确β启动子可使植物根细胞持续转运有机酸,导致正常土壤酸化,并影响植物自身的生长,因而不适合作为启动子。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