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2018-2020)中考真题科学分项详解》专题01 水和溶液(化学部分)(解析版)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6 页
  • 大小 338.108 KB
  • 2025-04-1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三年(2018-2020)中考真题科学分项详解》专题01 水和溶液(化学部分)(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三年(2018-2020)中考真题科学分项详解》专题01 水和溶液(化学部分)(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三年(2018-2020)中考真题科学分项详解》专题01 水和溶液(化学部分)(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三年(2018-2020)中考真题科学分项详解》专题01 水和溶液(化学部分)(解析版).docx,共(16)页,338.108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4e7821be0d09ba832fdf7ca9ebb46f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8—2020三年中考01水和溶液一、单选题1.(2020·衢州)一杯热硝酸钾溶液放在桌面上,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少量的晶体析出,如图所示。忽略水的蒸发,下列关于硝酸钾及其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A.溶液质量不变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C.硝酸钾的溶解度

变大D.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答案】B【解析】A.降温后,有少量晶体析出,说明溶质的质量减小,即溶液的质量也减小,故A错误;B.降温后,溶质的质量减小,但是溶剂的质量不变,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可知,溶液

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B正确;C.当温度降低后,硝酸钾有晶体析出,说明原来是不饱和溶液,现在是饱和溶液,那么它的溶解度变小了,故C错误;D.原来的溶液并没有晶体析出,因此它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D错误。故选B。2.(2020·

金华·丽水)现有编号为①、②、③的三个烧杯中均分别盛有100克水,20℃时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6克、56克、76克的同种物质,充分溶解,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①中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②③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若②

中溶液升温到30℃,溶液的质量一定不变D.若③中溶液恒温蒸发,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答案】B【解析】A.①中物质全部溶解,因此①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故A错误;B.②和③中都有未溶的物质出现,那么它们

都是该物质在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因为溶解度相同,所以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B正确;C.若②中溶液升温到30℃,那么该物质的溶解度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那么溶质的质量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所以溶液的质量可能发生

变化,故C错误;D.若③中溶液恒温蒸发,那么蒸发后的溶液依然是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D错误。故选B。3.(2020·温州)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地球上的水通过水循环不断地被利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凝结和降水B.海洋水可

以通过水循环转化为湖泊水C.地表径流水量一定与植物蒸腾量相等D.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海洋水【答案】B【解析】A: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凝结和降水,错误,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

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A错误;B:海洋水可以通过水循环转化为湖泊水,海洋与陆地间的循环为陆地供应淡水,B正确;C:地表径流水量一定与植物蒸腾量相等,错误,地表径流水量要大于植物蒸腾量,地表径流除

了提供给植物的,还有直接蒸发的和最后流入海洋的,C错误;D: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海洋水,错误,人类直接利用的是淡水资源,D错误。故选B4.(2020·绍兴)水是生命之源,有关水说法不正确的是()A.流水是影响地形的外力作用之一B.海洋水是地球上

最大的水体C.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和降水D.人类需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答案】C【解析】A、流水的冲刷是改变地球地形的外力作用之一;故A正确;B、海洋水占地球水总量的96.5%,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故B正确;C、水循环的环节包含了蒸发、降水、

蒸腾、水汽输送、径流;故C错误;D、水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合理;故D正确;故答案为:C。5.(2020·嘉兴)某兴趣小组分别用加溶质和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实验过程中,硝酸钾溶解度的变化情况分别是()A.变大

不变B.变大变小C.不变变大D.不变不变【答案】D【解析】固体溶解度的大小只与溶液的温度高低有关,如果溶液温度不变,那么硝酸钾的溶解度保持不变,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6.(2020·杭州)小金在配硝酸钾

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据此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序号温度/℃水的质量/克加入硝酸钾的质量/克所得溶液的质量/克①1010040120.9②6010040140A.1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0克B.②所得溶液一定是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C

.若通过加热将①中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加热前保持一致D.若将②所得溶液降温至10℃,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答案】D【解析】A.根据①可知,硝酸钾溶解的质量为:120.9g-100g

=20.9g,因此1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20.9g,因此此时它的溶解度为20.9g,故A错误;B.根据②中数据可知,此时硝酸钾全部溶解,没有任何信息能够说明此时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硝酸钾,因此无法确定溶液是否饱和,故B错误;C.若通过加热将①中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那么溶液中溶

质的质量增大了,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可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加热前变大了,故C错误;D.若将②所得溶液降温至10℃,溶质的质量会由40g变为20.9g,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可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故D正确。故选D。7.(2

019·温州)如图,将红砂糖倒入一杯开水中,充分溶解。能作为判断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是()A.砂糖水颜色很深B.砂糖水味道很甜C.砂糖溶解得很快D.砂糖固体有剩余【答案】D【解析】将红砂糖倒入一杯开水中,充分溶解,如果砂糖固体有剩余,说明此时的溶液再也不能溶解砂糖,即

这时的砂糖水是饱和溶液,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8.(2019·杭州)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一③为恒温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可以作出的正确判断是()A

.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B.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C.在③→④过程中,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D.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答案】D【解析】在①→②过程为恒温蒸发,氯化钠的质

量分数会增大,错误;B、在②→③过程中,加热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大,蒸发过程保持温度不变,则溶解度也保持不变,错误;C、在③→④过程中,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错误;D、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正确。故答案为:D。9.(2019·杭州)如图是教材中用

来表示电解水过程的示意图(其中“)分析示意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A.常温常压下水可以发生分解反应B.电解水的最终产物是H、O原子C.H原子是图示微粒中的最小微粒D.O原子只有在通电条件下才能转化为O2分子【答案】C【解析】A、水在通电条件下才可分解,

错误;B、电解水的最终产物是氢分子和氧分子,错误;C、图示为化学变化,H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正确;D、O原子能转化为O2分子不一定是通电条件,错误;故答案为:C。10.(2019·绍兴)表中选项符合如图关系的是()选项甲乙丙丁A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B脊椎动物哺乳类鸟类

两栖类C纯净物溶液悬浊液乳浊液D核反应轻核聚变重核裂变化学反应A.AB.BC.CD.D【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甲包含乙丁丙,乙丙丁之间处于并列关系;A、宇宙包含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银河系包含太阳系、地月系

;太阳系包含地月系;故A不符合;B、脊椎动物包含哺乳类、鸟类、两栖类;而哺乳类、鸟类、两栖类之间处于并列关系;故B符合;C、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是混合物,与纯净物并列;故C不符合;D、核反应包含轻核聚变、重核裂变,但不包含化学反应;故D不符合;故答案为:B。11.(2019·嘉兴)20℃时,把

36克氯化钠放入64克水中,使其充分溶解(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对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溶液是饱和溶液B.溶液中Na=和Cl-个数一定相等C.溶液质量为100克D.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9:2

5【答案】C【解析】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即100克水中最多溶解36克氯化钠,所以把36克氯化钠放入64克水中,氯化钠不能全部溶解,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正确;B、氯化钠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个数比为1:1,则溶液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个数一定相等,正确;C、氯化钠不能全部溶解

,所得溶液质量小于100克,错误;D、溶液为饱和溶液,所以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36:100=9:25,正确;故答案为:C。12.(2019·金华)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丙和丁一定是饱和溶液C.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D.甲和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答案】D【解析】A、甲恒温蒸发20g水,依然没有溶质析出,说明甲之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A正确;B、丙中有晶体析出,说明丙一定是饱和溶液,对丙过滤后形成的丁也是饱和溶液;故B

正确;C、乙是甲蒸发20g水后形成的,溶剂减少而溶质不变,所以乙的溶质质量分数肯定比甲大;故C正确;D、丙是饱和溶液,而甲是不饱和溶液,但两者的温度不同,所以其溶质质量分数有可能相同;故D错误;故答案为:D。13.(2018·宁波)20℃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NaCl,逐渐加入

到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然后分别称量剩余NaCl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实验小组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水的质量/g50505050所取NaCl的质量/g15202530剩余NaCl的质

量/g027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20℃时,50g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18gNaClB.用蒸发的方法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C.第二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25D.相同温度下,NaCl在水里的溶解度与水的质量无关【答案】A【解析】A.20℃时,50gNaC1饱和溶

液中含有18gNaCl,根据第二、三、四组数据可知,50g水中溶解18gNaCl后不能继续溶解,溶液总质量为68g,所以50g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的NaCl的量小于18g,说法错误,A正确;B.用蒸发的方法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蒸发减少溶剂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说法正确,B错误;C.第一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25,第二组溶液中有溶质20g-2g=18g,溶剂50g,所以质量比为18:50=9:25,说法正确,C错误;D.相同温度下,NaCl在水里的溶解度与水的质量无关,溶解度是

指在100g水中的溶质质量,溶剂一定是100g,所以与水的质量无关,说法正确,D错误。故答案为:A14.(2018·杭州)下列操作均在室温下进行,且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则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都发生变化的是()A.将一定量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升温10℃B.将一定量饱和石灰水升温10℃C

.取一定量蔗糖不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蔗糖D.取一定量氯化钠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水【答案】B【解析】A、不饱和溶液升温,则该溶液的溶解度增大,但是没有加入溶质,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会改变;故A错误;B、石灰水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

而降低,所以饱和石灰水的温度升高10℃时,则会析出一部分氢氧化钙晶体,从而导致溶质质量分数降低;故B正确;C、向不饱和的蔗糖溶液中加入蔗糖,溶质质量改变,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但温度没有改变,所以溶解度不变;故C错误;D、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水,是稀释的过

程,溶剂增加,溶质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降低,但温度没有改变,所以溶解度不变;故D错误;故答案为:B。15.(2018·嘉兴)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操作Ⅰ一定是降温B.①与②的溶液质量一

定相等C.①与③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D.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答案】D【解析】A、不饱和溶液到饱和溶液的方法有两种:1、加溶质;2、降温;故A错误;B、体积相等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不可能相等;故B错误;C、①到③的过程中有可能添加了溶

质,然后蒸发了溶剂,③的溶质质量与①的溶质质量无法比较;故C错误;D、②与③是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D正确;故答案为:D。16.(2018·台州)下图为自来水生产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清水池中的水是溶液B.过滤池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C.消毒用的液氯是化合物D.供水系统流出的水是纯净物【答案】A【解析】A、清水中既含有溶剂水,还含有许多溶解的矿物质等溶质,所以是溶液,A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过滤主要是将不溶的物质与水分离,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B说不法正确,不符合

题意;C、液氯是液态的氯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而不是化合物,C说不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供水系统流出的水还是含有许多其它的物质的,应该是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D说不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7.(2018·台州)2018年5月,台州南部湾区引水工程开工,以级

解台州雨部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该工程通过管道,将台州北部水资源向南部输送。该工程改变的水循环环节是()A.降水B.地表径流C.海水蒸发D.水汽输送【答案】B【解析】A、降水是水从天空到达地面的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

;B、地表径流是水从地面的一个地方运送达到了另一个地方,所以该工程改变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故B符合题意;C、海水蒸发是水在海面上变成气态进入空中的过程,故C不符合题意;D、水汽输送是指水在空中的运动过程,故D不符合题

意。故答案为:B18.(2018·温州)某“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结晶情况反映气温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则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樟脑饱和溶液的是()A.甲、乙B.甲、丙C.乙、丙D.甲、乙、丙【答案】C【解析】溶液有晶

体剩余一定是饱和溶液;由图可知乙丙中均有晶体剩余,所以一定是饱和溶液;而甲无晶体剩余则可能是饱和溶液;故答案为:C。19.(2018·金华)20℃时,在各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克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

),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B.20℃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小C.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乙D.升高温度,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答案】A【解析】A、由图

可知,甲丙都晶体剩余,所以甲丙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而乙没有晶体剩余,但有可能恰好饱和,所以乙中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故A正确;B、加入相同质量的溶质,只有乙中完全溶解,所以乙的溶质质量是最大的;故B错误;C、相同质量

的溶剂中加入相同质量的溶质,溶解的溶质越多,溶脂质量分数越大,所以溶质质量分数是:乙>丙>甲;故C错误;D、升温时,如果能够继续溶解溶质则溶脂质量分数会增大,如果溶质不能溶解到溶液中,则溶质质量分数不会增大;故D错误;故答案为:A20.(201

8·金华)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下列不属于水循环主要环节的是()A.蒸发B.径流C.太阳辐射D.水汽输送【答案】C【解析】A、蒸发是补充大气中水蒸气的环节,是水循环主要环节;故A不正确;B、径流是用于补充区域性水资源的环节,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故B不正确;C、太阳辐射是促进水循

环的动力之一,并不是主要环节;故C正确;D、水汽输送是实现不同区域降水的主要原因,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故D不正确;故答案为:C。二、填空题21.(2020·台州)台州甘蔗制糖有着悠久的历史。甘蔗制糖的部分环节为:清洗甘蔗→压榨甘蔗→分离渣汁→蒸发浓缩

→……(1)甘蔗在压榨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_。(2)渣汁的分离与图中的________(选填“A”、“B”或“C”)实验原理相同。(3)糖汁在蒸发浓缩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怎么变化?【答案】(1)物理变化(2)B(3

)变大(或“先变大后不变”)【解析】(1)甘蔗在压榨过程中,只是它的形状和存在状态发生改变,而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属于物理变化;(2)渣汁的分离其实就是将液态的糖汁和固态的渣子分离,因此与过滤操作原理相同,故选图B;(3)糖汁在蒸发浓缩过程中,当没有饱和时,没有晶体析

出,溶质质量不变但溶剂质量减少,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可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当达到饱和后,会不断析出晶体,但是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22.(2020·湖州)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水体进行水分交换的过程。通过水循环,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了密切

的联系。(1)陆地和海洋中的水以蒸发的形式转化为大气水,其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温度和________等因素有关。(2)水体在陆地和海洋之间输送的环节主要是水汽输送和________。【答案】(1)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2)径流(或“地表径流和地下

径流”)【解析】(1)陆地和海洋中的水以蒸发的形式转化为大气水,其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温度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等因素有关。(2)水体在陆地和海洋之间输送的环节主要是水汽输送和径流(或“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23.(2020

·金华·丽水)水的循环示意图中,序号①②③④表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如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序号②表示水循环中的________环节;(2)下列三个地区,水循环最活跃的是(填字母)。A.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B.

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C.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答案】(1)水汽输送(2)C【解析】(1)序号②箭头从海洋上空云层指向陆地上空云层,表示云层由海洋上空进入到陆地上空所以表示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环节;(2)A、冰川广布的南极大

陆,气温低、蒸发弱、降水少水循环不活跃,A错误;B、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沙漠地区缺水,水循环极不活跃,B错误;C、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水资源丰富,森林又能促进水的蒸腾,所以是水循环较活跃的地区,是三选项中最活跃的,所

以选C。24.(2020·绍兴)下表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t1<t2<t3)的溶解度,请回答:温度(℃)t1t2t3物质A(克)36.036.237.3物质B(克)31.636.2110.0物质C(克)0.1650.135

0.076(1)________℃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2)t1℃时,分别取等量的B、C饱和溶液于试管甲、乙中(如图)。将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硝酸铵(不考虑试管中水的变化),有固

体析出的试管为________(选填“甲”或“乙”)。(3)t2℃时,将10克A固体放入4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答案】(1)t2(2)甲(3)20%【解析】(1)由表格中可知,A、B在t2℃时,

溶解度都是36.2g;(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物质B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物质C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B物质的溶解度降低,所以试管甲中有物质析出;(3)t2℃时

,A物质的溶解度为36.0g,所以40g溶剂可以溶解A的质量为:40100×36.0𝑔=14.4𝑔>10𝑔;所以10gA能够完全溶解在40g水中;其溶质质量分数为10𝑔10𝑔+40𝑔×100%=20

%;25.(2019·温州)橘子罐头的生产过程中需要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去除橘络(橘瓣表面白色网状结构)(1)橘络营养丰富,但是其内含有味苦的芦丁。芦丁(C27H30O16)中质量分数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_。(2)去除橘络时,要控

制好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用量,以确保食品安全。某次生产过程中,要配制100千克质量分数为0.3%的氢氧化钠溶液,则需要氢氧化钠固体________千克。【答案】(1)氢或H(2)0.3【解析】(1)芦丁(C27H30O16)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7+1×30+16×16=610;

其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27610×100%≈53.11%;H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30610×100%≈4.9%;O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16610×100%≈42%;那么在这个分子中质量分数最

小的是氢元素。(2)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100kg×0.3%=0.3kg。26.(2019·宁波)图甲是一种稀释瓶,用户可以根据需求用它以一定体积比对原液进行稀释,图乙是它的7种不同比例的稀释方式。小科用该稀释瓶按1:2的比例稀释原液,原液是密度为1.5g/mL、溶质质量分

数为50%的NaOH溶液。稀释过程中,不考虑温度变化和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1)当水加到1:1刻度线时,水对稀释瓶底的压强为p1,当水加到1:2的刻度线时,水对稀释瓶底的压强为p2,则p1________p2。(填“>”“<”或“=”)(2)稀释得到的NaOH溶液的密度为________g/

mL,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计算结果分别精确到0.1g/mL和0.1%)【答案】(1)<(2)1.2;21.4%【解析】(1)当水加到1:1刻度线时比1:2时水的体积小,水对稀释瓶底的压强也小;(2)按1:2的比例稀释原液,取原液体积为v,原液是密度为1.5g/mL、溶质质量分数为50

%的NaOH溶液,稀释得到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5g/mL·V+2v·1g/cm3,=3.5V,则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为1.5g/mL×V+2v×1g/mL3v=1.2g/mL;溶质质量分数为50%×V×1.5g/mL3.5V×100%=21.4%.27.(2018·衢

州)甲烧杯中盛有30℃、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饱和硫酸铜溶液100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不考虑水分蒸发)。(1)乙中溶液________(填“是”、“不是”或“可能是”)饱和溶液。(2)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结果保留一

位小数)。【答案】(1)不是(2)23.8【解析】(1)甲溶液中没有剩余固体,有可能是饱和溶液;升温之后,物质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答案为:不是;丙中溶液质量为:100g+5g=105g;溶

质质量为:100g×20%+5g=25g;溶质质量分数为:25g/105g=23.8%;故答案为:23.8;三、解答题28.(2019·台州)某同学进行硫酸铜晶体(化学式为CuSO4·5H2O)的制备和生长实验,配制

了某温度时的硫酸铜热饱和溶液,静置、冷却到室温,观察晶体的生长,如图。(1)能判断原硫酸铜溶液已饱和的方法是。A.观察颜色,溶液蓝色较深B.溶液冷却,有蓝色晶体析出C.蒸发少量水,有蓝色晶体析出D.加人硫酸铜晶体,晶体质量不变(2)现称取49克无水硫酸铜溶于水,配成150克某温

度时的热饱和溶液,再冷却到室温,共析出50克硫酸铜晶体,请计算该室温时硫酸铜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答案】(1)D(2)解:析出CuSO4溶质的质量为:𝑚晶体×𝐶𝑢𝑆𝑂4𝐶𝑢𝑆𝑂4·5𝐻2𝑂=50g×160250=32g溶液中剩余CuSO4溶质的质量为:49g-32g=

17g溶液的质量为:150g-50g=100g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质质量=17𝑔100g=0.17=17%答:该室温时硫酸钢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7%29.(2019·绍兴)下表是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温度/℃

010203040溶解度/克13.320.931.645.863.9(1)1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________克。(2)20℃时,将10克硝酸钾加入40克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3)如

图是硝酸钾溶液的变化情况,请写出一种可采用的操作方法。(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20.9(2)20%(3)解:方法一:设要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x。100克×10%+x=(100克+x)×25%x=2

0克答:可向烧杯中加入20克硝酸钾。方法二:设蒸发水的质量为y。100克×10%=(100克-y)×25%y=60克答:可蒸发60克水。30.(2018·嘉兴)松线虫病是危害松属植物的一种毁灭性流行病。病原线虫从松树的伤口进入,寄

生在树脂中,大量繁殖后遍及全株,造成水分输送受阻、蒸腾作用降低、树脂合成急剧减少。目前,防治松材线虫主要措施是给松树“注射”一种有效成份是苦参碱的免疫激活剂,注药方法是在松树干基部斜出一个小孔,在小孔上插入药剂瓶(如图),依靠树体自身的输导功能将药液运输到树体各个部

位,达到防治松材线虫病的目的。(1)松树适应性强、分布广,是我国山林植被的主要树种,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松树属于________。(2)为保证药剂输送到树体各个部位,小孔深度至少要到达松树结构中的________。(3)已知每瓶药剂的质量是50克,苦

参碱的质量分数为0.3%,欲利用质量分数30%的苦参碱原液,配制这样的免疫激活剂5000瓶,需要原液的质量是多少?【答案】(1)生产者(2)木质部(或输导组织)(3)设需要原液的质量为mm×30%=50克×0.3%×50000m=25000克

=25千克答:需要原液的质量为25千克。【解析】生产者是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自养生物或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或通过化能合成作用,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给自身的发育生长,也为其

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居于最重要地位。输导组织是植物体中担负物质长途运输的主要组织,是植物体中最复杂的组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由输导组织运送到地上部分。(1)松树是绿色植物,能

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故答案为:生产者;(2)药剂是无机物,而无机物的运输要通过木质部的导管来完成的;故答案为:木质部(或输导组织);(3)用高浓度药剂配置低浓度药剂溶液,就是溶液的稀释问题,稀释过程中,溶质质量是不变的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

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5618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