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案:第四单元第10课短新闻两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系列五) 含答案

DOC
  • 阅读 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33.284 KB
  • 2024-10-1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案:第四单元第10课短新闻两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系列五)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案:第四单元第10课短新闻两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系列五)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案:第四单元第10课短新闻两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系列五)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 已有5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案:第四单元第10课短新闻两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系列五) 含答案.docx,共(5)页,33.28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4a1f35f6f9d09a9f362ee96bebd7da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短新闻两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罗森塔尔导入:有一部曾获得多项奥斯卡奖的电影叫《辛得勒的名单》,真实地再现了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恐怖罪行,我们共同看其中一段(多媒体)。最终这些人被送往一个地方——奥斯维辛集中营,我们要学习另一篇

新闻,题目就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大家知道奥斯威辛是什么地方吗?(学生概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简要介绍:奥斯维辛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年4月)于波兰建立的最大的集中营,曾关押多国的平民、战俘、政治犯,被称为最大的“杀人工厂”。每天都有许多

人(以犹太人居多)被运送到这里作为实验品或是屠杀,然后被投进焚尸炉焚毁,简直惨绝人寰!1945年1月,苏联红军解放了这里,当时获救的人只有7000多人,几乎每人都瘦弱不堪,表情呆滞,甚至精神失常。这里简直就是一座“人间地狱”,一

个犹太人永远的“噩梦”。1947年7月2日,波兰会议通过一项法案,将原址辟为殉难纪念馆,并在周围划定一个默哀区,以此纪念在灾难中不幸死去的无辜者。(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部小波兰省境内,1940年4月27日,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下令

在此修建最大的灭绝人性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二战结束时,整个集中营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营内采用毒气室等各种方法屠杀、虐待囚犯,5个焚尸炉平均每天焚尸1万具。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族的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万。1947年被开辟为国家博物馆。1979年被

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新闻结构划分:标题: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导语:1~3段现在的布热金卡背景材料:4~6段奥斯维辛的地理位置和作为杀人工厂的历史,作者的写作目的主体:7~15段参观奥斯维辛的所见所感结语:16段现在的奥斯维辛这篇新闻的标题很奇怪,作者为什么说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如果没有新闻,作者为什么又会写下这篇新闻?(1)从原文中可以找到的“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2)引申没有新鲜的东西,说明什么?说明奥斯维辛作为杀人工厂残害了很多人的生命是广为人知的,在奥斯

维辛人们看到的、感受到的会是一样的震惊和窒息。既然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这篇新闻呢?“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这里遇难的人们。”

到底是什么所见所感,令作者产生了“不安的心情”,我们还需要跟随罗森塔尔的脚步,去看一看奥斯维辛。我们学的上一篇新闻的主体部分是用时间顺序来写作的,那这一篇新闻的主体,用什么顺序来写的呢?空间顺序作者跟随导游和参观者先后经过了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东西?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都有哪

些反应?经过的地方看到的东西反应1、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雏菊怒放、恐怖、终生难忘2、毒气室、焚尸炉头发、婴儿的鞋子、牢房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3、女牢房“盒子”惊惧万分,长大了嘴,想叫,但是叫不出来4、灰砖建筑庆幸5、长廊照片引人注目、发人深思6、地下室祷告其中,着重体

会2、看到婴儿的鞋子化用鲁迅的话“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纳粹分子的,然而我还不料竟会残忍凶残到这地步”3、塞字非人的对待4、为什么会庆幸?参观者并没有进去过,为什么知道里面的景象会让人羞红了脸?因为“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一

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化用鲁迅的话就是“传言已使人耳不忍闻,惨象尤使人目不忍视”。在所到、所见、反应中,作者的观察重点放在了什么上面?反应记者正是通过观察他们的感受

和反应来感染读者的。写参观者的感受和反应有什么样的好处?明确:更具广泛性,这当中自然也就包含了作者的感受和反应,说明奥斯威辛集中营遗迹召唤起所有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同时,这比直接描写作者所见所感更具有震撼人心的

力量!作者在此时不仅仅是一个参观者,他也是一个记录者,他忠实地记录下自己和参观者的主观感受,突破了新闻写作“客观叙述”、“零度写作”的传统。通过作者融入了情感的记录,奥斯维辛集中营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恐怖、压抑、窒息、绝望、暴力、残忍但是

,在这种黑色的氛围中,文章中却有三段与这种氛围形成强烈反差的描写,像黑暗底色中的突然冒出来的色彩一样刺痛我们的双眼。请找出这三段描写,并分析这种反差的作用和蕴含的作者的情感。(1)“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

在追逐游戏。”如此美好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为什么是“可怕的”?明确:作者用的是反语。因为现在的景象固然美好,却与布热金卡的恐怖的历史不相配,这才有了第二段的四个“不该”。布热金卡曾经是一个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这里应该“永

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才是它最相配的景象。然而作者踏进集中营,却吃惊地发现两种不相称的东西叠合在一起,因此“可怕”。景象的变化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随着惨象被美景代替,人们忘记对这段惨痛历史的记忆。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强烈地表达出了自己对纳粹惨

无人道的行径的无声控诉和对人们忘记历史的担忧。在文章结语也有类似的话,它的作用是什么?内容:进一步强调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鲜事结构:首尾呼应,显得文章首尾连贯,浑然一体。(2)“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身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

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象征了过去纳粹对无辜的人的迫害,生命被摧残的悲剧雏菊花在怒放:象征了生命力的顽强与阳光明媚、绿树成荫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大门附近一样,如果人

们不去了解和铭记雏菊花背后这片废墟的故事,这片代表着纳粹分子犯下罪行的证据将会被掩盖真相的美景所覆盖。(3)“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

,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对摧残鲜活美丽的生命的纳粹的控诉,对绝境之中不泯灭内心对梦想和美好的追求的赞美。普利策奖颁奖词:《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新闻“零度写作”原则,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

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它的发表充分地表现了一个新闻记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为新闻史

不朽的名篇。结束语:余秋雨说过:“人类是需要废墟的,没有皱纹的老祖母是可怕的。”我们不需要战争去营造另一座废墟,但是,我们需要奥斯维辛这样已有的废墟来提醒我们人类不要让历史重演。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

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