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市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学考)试题 含答案【武汉专题】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1 页
  • 大小 175.206 KB
  • 2024-09-0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学考)试题 含答案【武汉专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学考)试题 含答案【武汉专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学考)试题 含答案【武汉专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8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北省沙市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学考)试题 含答案【武汉专题】.docx,共(11)页,175.20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471853bbced4708fe938c96f9590cd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2020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学考)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我国各地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史前文化起源的多元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元谋人、北京人等都

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古人类,想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直接史料,要通过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C.学者推新D.考古发掘2.《三字经》中载:“夏(禹)传子(启),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据此可知,在夏朝出现了A.社会等级制度B.内服外服制度C.王位世袭制度D.财产私有制度3.商代“外服”大都是迫于武力才

承认商王的统治地位的,而西周的诸侯则是周天子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形成的。这表明西周A.专制皇权得到加强B.国家实现了真正统一C.分封对象只限亲族D.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4.周天子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国王),又是天下同

姓(姬姓)的大宗。政治上的共主与血缘上的大宗紧密结合,成为“封建”的精髓。这反映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家国一体B.血缘纽带C.等级严格D.地方分权5.夏、商、周三族始祖与祖先崇拜传统各异,却都是在黄帝建立的大部落联盟中发展起来

的,他们已初步把不同来源的祖先汇聚成以黄帝为始祖的系统,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B.宗族观念逐渐强化C.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D.世袭制度不断延续6.西周末年,井田制已出现瓦解的迹象;春秋中期,“公田不治”现

象已很普遍;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授田制,秦国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废井田,开阡陌”。A.直接导致土地私有制的出现B.促进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壮大C.标志着全新的社会制度诞生D.抑制了大土地所有者的产生7.商代“服国”所管辖的土地

和人民并不是商王赐予的,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授民”“授疆土”,天子由夏商时期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A.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B.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C.成为开拓疆土的

主要手段D.形成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8.商鞅变法之前,秦人夷狄之风颇炽,无华夏的礼乐法度。如此既不利于营造政治合法性,也不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商鞅颁布“分异令”:父子兄弟不可同居共财,而须另立门户,各自谋生;家富出分,家贫出赘,此举A.出于富国强

兵的需要B.是基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C.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D.是为配合“休养生息”政策9.孔子讲“礼”,孟子重“义”,荀子也说“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先秦儒家讲求“礼”“义”的主要目的是A.缓和诸侯纷争B.强

化中央集权C.构建平等社会D.规范社会秩序10.春秋战国时期,儒法两家进行了长期的“德刑”之争和“礼法”之争。最终在战国末期,法家的“刑法”思想占据了治国理念的主导地位。这一结果A.顺应了当时政治形势的需要B.促进了

古代法律体系的成熟C.反映了法治观念已深入人心D.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日趋激化11.商、西周、春秋时期,“士”为贵族阶层。春秋末年以后,“士”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

。“士”的变化A.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B.导致土地私有制出现C.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D.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12.学者弘亿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为后世两千年打下了两个生存基础,思想基础与制度基础。以后的两千

年,中国主要思想皆从这里发源,主要制度皆由此时奠定。据此可知A.百家争鸣推动了官僚政治建立B.中国传统主流思想东周时确立C.百家争鸣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D.各学派在此阶段呈现协调发展13.战国人向往三代的淳朴民风,对自己所处时代的社会风

气不满。韩非子指出,先前“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如今“人民众而货财寡”引起“民争”。韩非子认为民由“不争”到“争”的根源是A.道德品质的变化B.政治制度的变化C.物质条件的变化D.文化修养的变化14.西周的宗室贵族凭借血缘关系可取得世卿世禄的特权。战国时大量

的士因才学受到国君赏识而成为国之重臣,如李悝、吴起和郭隗。这些原本没有世袭特权的士进入高级统治阶层A.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B.有利于官僚制度的形成C.导致百家争鸣局面出现D.表明贵族政治全面崩溃15.据《左传》可知,陈在楚庄王、灵王、惠王时曾

经四度为楚所灭而为“县”,晋在春秋中叶也已较普遍地设置县。最初的县都设在边地,多为国君直属的边地军事重镇,县之长官由国君任命,可以世袭。据此可知,春秋时期A.已普遍推行郡县制B.依据血缘关系授官职C.诸侯重视加强集

权D.官僚政治已初步形成16.下表是《中国军事史》编写组对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爆发情况的统计。该表反映出时期起止时间诸侯国数量变化(个)战争爆发频率(次)没有战争的年数(年)春秋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123—2720390战国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

21年27—1150105A.统一已成为大势所趋B.和平发展占据主流C.富国强兵是时代主题D.战争规模不断扩大17.据史料记载,周天子作为天下的共主,在发布诏令时经常用“朕”作为自称。秦朝统一后,秦始皇也成了天下的共主,自然而然就会延续天子的自称,不同的是,秦始皇对“朕”进行了制度化规定,即只有

皇帝才可以将“朕”作为自称。这反映了A.秦始皇完全继承了西周的制度B.秦始皇进一步强化了君主权力C.秦始皇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D.秦始皇试图使权力具有神秘性18.秦代丞相统领百僚,为文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但无统兵之权;太尉统兵,为武

官之长,但无调兵权,调兵权控制在皇帝手中;御史大夫“掌副丞相”、参与机要、监察百官。秦朝这样安排的根本目的是A.使官员相互配合B.使官员彼此牵制C.保证皇权的独尊D.调动官员积极性19.有学者认为,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才使车同轨、

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推行和落实。这说明A.县制有利于国家政令的贯彻落实B.郡县制在秦朝得到全面实行C.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得以实行的前提D.秦始皇重视政策的全面落实20.秦朝时,诽谤罪的基本内涵是“非上”,即对皇帝人

身或言行的非议。汉武帝时,诽谤罪发展到极致,出现“腹诽”之罪,即“腹诽而心谤”,许多获罪者并非因为捏造事实诽谤皇帝,而是因为直言进谏触怒统治者。诽谤罪发展的根源是A.谏议制B.皇权至上C.监察制D.中央集权21.“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提出恢复分封制的主张,遭

到丞相李斯的反驳。李斯指出,儒生“不师今而学古”,“道古以害今”。为此,他向始皇帝建议,除《秦纪》、医药、卜筮、农书和国家所藏《诗》《书》及百家语外,其他书籍均交官府销毁。材料反映出秦王朝A.深化了统一管理国家体制的认识B.

存在着治国理念的矛盾斗争C.使用暴力手段销毁诸子百家文献D.通过统一思想巩固专制统治22.移风易俗远比军事征服艰难。秦灭六国,以郡县治东方,结果激起东方六国的强烈反抗。西汉立国后,诸侯王与“奉汉法以治”的郡县长官不同,一定程度上从俗而治,缓

和了矛盾。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汉代中华文化尚未出现融合B.从俗而治有助于缓和文化矛盾C.未从俗而治导致了秦的灭亡D.汉承秦制才是长治久安的保证23.西汉之初,煮盐、冶铁及铸钱等手工业允许民间私营。汉武帝于元狩六年、元鼎四年、元封元年,

分别颁布诏令,规定煮盐、冶铁及铸钱等手工业只可官营。这反映出汉武帝时A.手工业的生产技术高超B.经济政策适应政治需求C.私营手工业基本被消灭D.诸侯王势力被成功分解24.儒家在哲学的深度上不及道家,在法理的明确上不如法家,在人类平等相爱的理想上不如墨家,

但它却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文化的主流。这主要是因为儒家A.强调“仁”“礼”,推动了国家的统一B.附生张有教无类,培养了众多学生C.强调以德治国,始终受到统治者重视D.不断发展,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25.汉初歌谣唱道:“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

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这一变化表明A.黄老之学不能适应汉初社会的发展B.儒家思想比道家思想更有利于社会发展C.统治思想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汉代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治国方略的变化26.汉武帝规定,诸

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诸子皆应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所分封地作为侯国,由汉廷定封号。把大的王国分为若干个小侯国,封国越分越小,王侯虽还存在,但只得衣食租税,封土而不治民,封国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与汉郡无异。这一做法A.加强了中央集权B.使分封制

退出历史舞台C.引起了诸侯叛乱D.消除了中央和地方矛盾27.2009年,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的丝绸之路古道荒漠中发现了大片西汉时期的屯田(军人以军事建制垦荒种地)及官署遗址群,遗存包括民居、水渠和防御性建筑。这一发现蕴含的重要历史信息是A.西汉

政府着力保护丝路畅通B.汉代先进生产技术传人西域C.西域与中原的交往始于西汉D.汉政府对西域实行有效管辖28.东汉光武帝虽仍以三公担任宰相,但“以吏事责三公”,加重尚书的职权,正式成立尚书台。尚书令“总领纪纲,无所不统”,三公仅为“备员”

而已。此时的尚书台A.是丞相等三公的下属机构B.是对中朝制的继承和发展C.掌握了国家最高决策权力D.是唐代三省六部制的雏形29.考古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西汉初期的甘肃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陕西濡桥纸和甘肃悬泉纸等。《后汉书》

则记载东汉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蔡伦改进造纸术不可信B.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C.纸是西汉主要书写材料D.造纸术应是由西向东传播30.在我国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工作中,中医的参

与度和广度前所未有,中医治疗新冠肺炎取得了一定疗效。可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借鉴的我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是A.《神农本草经》B.《黄帝内经》C.《伤寒杂病论》D.《本草纲目》二、主观题(共40分)31.(18分)

汉武帝时期,中国的“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局面得到巩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帝国的版图空前扩大,拥有84个郡和18个诸侯国,皇帝无与伦比的地位在很多制度和规范中得以体现,汉朝延续了秦的很多做法。然而,汉朝之所以能够国祚长久,得益于

它善于通过摸索或者以渐进的方式变通秦的举措,而且经常颇不情愿地采用一些新的控制手段。——摘编自[美]陆威仪《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材料二(汉武帝)继位之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设置五经博士,启用好儒术的田蚡为相。田蚡把博士中不治儒学的人一律开除,招聘数百名儒生补充进来。到了西汉末期

,超过三万名儒生进入皇家学术机构。——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1)指出材料一中汉朝延续秦朝的两项政治制度。为了巩固空前扩大的疆域,汉武帝在监察制度方面采取了什么新举措?(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提升儒学地位的措施,并简述这些措施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封

建国家”局面的影响。(6分)(3)两汉时期在文化上也取得巨大成就,请列举三例。(6分)32.秦朝的大一统(12分)材料一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一法度衡石丈尺。——《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嵌始皇廿六年铜诏版铁权(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

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里耶秦简(部分)(湖南里耶秦简博物馆藏)文字:“迁陵铜庭郡”(1)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史料类型,分析它们的史料价值

。(6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6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敗了,武帝成功了。——摘编自顾颉刚

《秦汉的方士与儒生》材料二盖赢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惟秦虽有经营统一之功,而未能尽行其规划一统之策。凡秦之政,皆待汉行之。秦人启其端,汉人竟其绪。——《中国文化史》(1)材料一中秦始皇和汉武

帝“统一思想”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谈谈你对材料中所说的“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的认识。(6分)(2)材料二为什么说“赢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4分)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2020级期中考试

历史答案(学考)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DCDAABBAD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CCBCABCAB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BBDDADBBA二、主观题31.(1

8分)(1)制度:郡县制和皇帝制。(4分)举措: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其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2分)(2)措施: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设五经博士,等。(答出两点即可,4分)

影响: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局面得到巩固。(答出两点即可,2分)(3)史学:《史记》、《九章算术》、《神农本草经》等(6分)32.(12分)(1)史料类型:材料一是文献史料,

材料二是实物史料。(2分)价值:《史记》中记载的秦郡县制和统一度量衡,得到了出土的铜诏版铁权和秦简的印证。文献史料和实物史料的结合有助于历史的研究。(4分)(2)历史意义:秦统一后,在政治上,创立了皇帝制度,地方推行郡县制,其所确立的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在经济上,统一度量衡,有利

于巩固国家统一和经济交流。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6分)33.(10分)(1)事件:“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认识:秦

始皇为维护大一统中央集权统治,采用法家思想,推行严刑峻法。以“焚书坑儒”禁锢人民思想,加快了秦朝灭亡,也为后世提供深刻教训。(2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思想大一统巩固政治大一统。儒学成为官学和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但遏制了

其他思想的自由发展,不利于长远发展。(2分)(2)原因:秦始皇终结了封邦建国体制,开创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帝国的时代。(4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5674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