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政治试题 含解析.docx,共(21)页,54.153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45f79d5beb8522ac3cc9110a39ce7c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西宁市海湖中学2022-2023学年期中考试高一年级政治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2022年9月28日,最新通报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新发现中,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新发现1具古人类头骨化石——郧县人3号头
骨,新发现的“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距今约100万年,处在欧亚大陆古人类近200万年演化历程的中间和关键环节上,是探讨人类东亚出现和发展的重要化石证据,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下列有关郧县人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郧县人生产力水
平低下,使用打制石器②郧县人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但是已经出现了阶级分化③郧县人的发现表明当时的中国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④郧县人生活的基本单位是氏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④:新发现的“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距今约1
00万年,是探讨人类东亚出现和发展的重要化石证据,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这说明郧县人处于新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此时生产力水平低下,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郧县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①④符合题意。②:郧县人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
劳动产品,但是此时没有出现阶级分化,②错误。③:材料体现的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人类才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③错误。故本题选B。2.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发明和使用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产品不断丰富。伴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慢慢解体。原始社
会解体的过程()①是个体劳动取代共同劳动的过程②是生产发展基础上贫富差距缩小过程③是私有制基础上阶级分化的过程④是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的过程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③: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原来以氏族为
单位的共同劳的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变为私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而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逐渐形成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①③正确。②: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②错误。④:始社会解体的过程是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而不是社会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④错误。故本题选B。3.私有制产生的标志()A.土地变成私有财产B.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C.贫富分化加剧D.原始社会逐渐解体【答案】A【解析】【详解】A: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
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原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归家庭私有。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土地也变为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因此A符合题意。BCD
:私有制产生的标志是土地变成私有财产,“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是私有制产生的原因,“贫富分化加剧,原始社会逐渐解体”是私有制产生的影响,B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4.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两者当时所
处的基本国情和社会性质相同②两者的革命任务和革命前途相同③两者最具决定意义的革命领导权不同④所属的革命范畴和结果相同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③: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
、人民幸福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两者当时所处的基本国情和社会性质相同,两者最具决定意义的革命领导权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①③符合题意。②:就革命前途来说,旧民主主义革命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要
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②错误。④: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④错误。故本题选C。5.2021年是辛亥革
命110周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中国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49年,中国实现了伟大飞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资产阶级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②辛亥革命改变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③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谋求解放的斗争有了主心骨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
析】【详解】①:无产阶级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①错误。②: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②错误。③:在马克思列宁主义
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③正确。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
、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④正确。故本题选D。6.下列列举的事件与社会运动相对应的是()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巴黎公社——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③十月革命的胜利——科学社会主义
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共产主义不一定实现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③:根据教材知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①③符合题意。②:巴黎公
社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但没有建立起国家,②排除。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的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挫折,但共产主义的信念不可动摇,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④排除。故本题选B。7.无产阶级反对资
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有哪几种基本形式?()①经济斗争②思想理论斗争③文化斗争④政治斗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②③④:根据教材知识点可知,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理论斗争,不包括文化斗争,故①③④正确,
②错误。故本题选C。8.中共八大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A.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做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B.对“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在党内做
宝贵的经验总结C.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D.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答案】A【解析】【详解】A:中共八大最重要的贡献是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
务做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A符合题意。B: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在党内做宝贵的经验总结,B不符合题意。C: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
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C不符合题意。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的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9.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1
6C初到17C末的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作有()A.莫尔的《乌托邦》B.摩莱里的《自然法典》C.马布利的《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D.圣西门的《太阳城》【答案】A【解析】【详解】A:16C初到17C末的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作有莫尔的《乌托邦》、
康帕内拉的《太阳城》,A正确。BC:摩莱里的《自然法典》和马布利的《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是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作,BC错误。D:《太阳城》是康帕内拉的代表著作,D错误。故本题选A。10.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
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下列现象能体现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有()①许多上班人士抱怨上班坐公交、乘地铁太拥挤②中国实施新冠疫苗全民免费接种③在落后地区,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还比较突出④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某地蔬菜出口受到严重影响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③: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许多上班人士抱怨上班坐公交、乘地铁太拥挤和在落后地区,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
题还比较突出都体现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故①③正确。②④:中国实施新冠疫苗全民免费接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某地蔬菜出口受到严重影响,与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无关,故②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1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下列对“一化三改”的认识正确的有()①“一化”和“三改”紧密联系,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②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③社
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答案】D【解析】【详解】
①④正确,“一化”和“三改“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些均属于对“一化三改”的正确认识故①④正确。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
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故②不选。③: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故③不选。故本题选D。1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基石是()①空想社会主义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③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
动的兴起④莫尔《乌托邦》的发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②: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①②正确。
③: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基石,③排除。④:莫尔是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的观点只是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部分,不能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④排除。
故本题选A。1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就我国农村经济建设运动进行了多次探索,其中1953年农业合作化运动和1978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两次较为突出的代表。对这两次探索理解正确的有()A.所有制
性质完全不同B.都促进了当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经济发展C.后者是对前者的彻底否定D.都属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答案】D【解析】【详解】D:1953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和1978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属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目的在于促进农村生产力的
发展,D正确。A:这两次探索所有制性质相同,都属于生产资料公有制,A错误。B:1953年的农业合作化道路时期,还没有出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经济,B错误。C:后者对前者的辩证否定,C错误。故本题选D。14.某校为迎接2021年国庆,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的演讲比赛,演讲题目为“只有社
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下面可以作为演讲内容的有()①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引下,在党的领导下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②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③把党
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②: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引下,在党的领导下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社会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①②正确。③④: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
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是改革开放之后的内容,说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③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15.油画《开国大典》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天安
门国庆典礼的盛的况,被誉为“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①表明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②使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③使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④为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
了政治前提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表明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故①排除。②④:油画《开国大典》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天安门国庆典礼的盛况,一直被誉为“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为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故②④符合题意。③: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进入新时代,使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接近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故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6.1917年十月革命后诞生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俄。1922年底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简称苏联。以下符合当时的苏俄(苏联
)的社会生活状况的是()①苏联建立前期的快速发展表明当时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②相比较以前的俄国,苏俄(苏联)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③当时苏联的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④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冶铁业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②:材料反映当时的苏联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相比较以前的俄国,苏俄(苏联)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苏联建立前期的快速发展表明当时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了生产力发展
的要求,①②正确。③:当时苏联已是社会主义国家,是社会主义社会,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③错误。④:封建社会,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冶铁业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④排除。故本题选A。17.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
记作出“五个必由之路”重大论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是()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
辑和中国社会历史发展逻辑的辩证统一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将保持稳定不变C.走自己的路,是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D.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逆向型选择题。A: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历史发展逻辑的辩证统一,A正确,不合题意。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与时俱进。将保持稳定不变说法错误,B符合题意。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走自己的路,
是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C正确,不合题意。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D正确,不合题意。故本题选B。18.下列关于党的八大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②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③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
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了规定④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
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①排除。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②不合题意。③④:党的八大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
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1
9.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通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短暂过渡,我国直接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在我国,这一转变的历史必然性是()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③资本主义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
建设的新形势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②④:我国直接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一转变,历史必然性是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
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转变,②④正确。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性因素,①错误。③:个体农业经济不能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③错误。故本题选C。20.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历史
意义有()①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②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苦探索,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④建立了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政府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
析】【详解】①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①③符合题意。②: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而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时期是指1956年至1966年,②与题意不符。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政府,而题干指向社会主义建设时期,④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21.电视剧《觉醒年代》中李大钊同志曾说“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之振兴,而且
我坚信,一百年后的中国,他必会证明我今天的观点,社会主义绝不会辜负中国”。一百年后的今天,哪些证明了此观点()①我国已经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在疫情防控中充分彰显③中国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提供中国方案④实现了全
体人民共同富裕,科技、军事实力不断增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④: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体人
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①④是错误的,排除。②③: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之振兴,社会主义绝不会辜负中国。在疫情防控中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中国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不断为人类做
出更大贡献,提供中国方案,这证明了中国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②③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22..新中国成立初期,文盲率高达80%以上,农村甚至在95%以上。上世纪五六七十年代,新中国先后四次开展扫盲运动,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不仅有效地降低了文盲率,也改变了
一代人的生活和命运,为新中国建设以及各项事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时期的各项建设()A.虽然经历了严重挫折,但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B.实现了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C.彻底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D.主要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答案】A【解析】【详解】A: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虽然经历了严重挫折,但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A正确切题。B:应该是改革开放使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而不是“实现了
”,B错误。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C排除。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属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的范畴,D排除。故本题选A。23.1956年1月15日,
北京各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首都各界20多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会。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其历史意义在于()①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②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③确
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深刻社会变革④完成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故①错误。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故②不符合题意。③④: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其历史意义在于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完成了从生产
资料私有制到公有制生产关系的变革,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故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24.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全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
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三十年以来指的是中国新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②争取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③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
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④三十年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的【详解】①:三十年以来指的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不包括社会主义革命阶段,①错误。②③:为了反对内外敌人,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这说明争取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②③符合题意。④:辛亥
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④错误。故本题选C。25.《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德国思想家恩格斯创作的一部科学社会主义著作,首次出版于1880年,以下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
说法正确的是()①空想社会主义是其理论来源②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是其产生的标志也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石③《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④科学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答案】
D【解析】【详解】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①正确。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②错误。③:《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十月革命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③错误。④:科学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④正确。故本题选D。26.《1844年政治经济学手稿》是创立唯物史观的开始,唯物史观创立的标志是《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完成,以下关于唯物史观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唯物史观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②唯物史观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
史主体作用③唯物史观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④唯物史观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故①错误。②③:依据课本知识唯物史观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唯物史观认为阶级斗争
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故②③正确。④: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故④错误。故本题选C。27.2022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204周年纪念日,也是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发表174周年。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党纲,《共产党宣言》()①论证了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②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③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飞跃④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②:《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
伟大事件,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①②正确。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③排除。④:空想社会主义主张阶级调和,反对
阶级斗争,④排除。故本题选A。28.十六世纪,殖民者们买取一个黑奴的平均成本在两到三英镑左右,而黑奴们被卖出时,售价却高达二十多英镑。一个黑奴中间所赚取的差价,几乎是当时英国一位普通的商人一年利润的一半。这种暴利,让资本家和投机者们丧失了一切道德、法律的
准则,他们前往非洲,进行残忍的“猎奴活动”。资本主义的历史是一部攫取金钱等各种利益的历史。材料说明()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是一个充满掠夺的过程B.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不是一帆风顺的,充满曲折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与社会发展总趋势相背离D.资本家剥削工人没
有秘密可言,是赤裸裸的奴役【答案】A的【解析】【详解】A:根据“资本主义的历史是一部攫取金钱等各种利益的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过程中,进行血腥的资本原始积累,所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是
一个充满掠夺的过程,A选项正确。B:材料中没有涉及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曲折性,B选项不合题意。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符合社会发展总趋势,具有进步性,C错误。D:资本家剥削工人依靠的是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
剩余价值,比较隐蔽,并非没有秘密可言,D选项错误。故本题选A。2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本质()A.无产阶级领导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C.资产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D.无产阶级领导革命夺取政权【答案】A【解析】【详解】A: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A符合题意。B: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B不符合题意。C: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而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C说法错误。D:无产阶级领导革命夺取
政权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本质,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30.它标志着几千年来,生产资料私有制已经基本上被消灭,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它”指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一五计划C.社
会主义改造完成D.改革开放【答案】C【解析】【详解】ABCD:根据教材知识可得,社会主义改造完成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C应选,ABD与题意不符,不选。故本题选C。二主观
题(共两题,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展示着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形象。材料一2022年7月6日,斯里兰卡总理维克勒马辛哈向议会讲话,他严肃地说,“国家已经破产,这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将至少持续至2023年底”。斯里兰卡正在经历数十年
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这个曾经繁荣的国家如今陷入深度经济衰退,食品、燃料和药品等生活必需品严重短缺。斯里兰卡民生物资大涨,加上没有外汇可供进口,日用商品又缺又贵。德国《明镜》周刊称,1800年以来,全球已发生过近230起国
家破产事件。本世纪以来,破产的国家也不在少数,从美洲到欧洲无一幸免。其他欧洲国家,历史上也多次破产。《世界报》称,自1800年以来,德国已经破产了7次,奥地利有7次,西班牙达到8次,葡萄牙为6次,希腊为6次,法国和荷兰各有1次。材料二今天(
10月1日)国庆节,新中国迎来73周年华诞。天安门广场装扮一新,举行2022年国庆升国旗仪式。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有一种骄傲叫中国!这里有可亲可敬的人民,有日新月异的发展,有赓续传承的事业。2022年的中国依旧是让人振奋
的一年: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成功发射谷神星一号遥三运载火箭;北京成功举办冬奥会;中国天宫空间站建成开启崭新载人航天时代;福建号航母下水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稳步向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会有远大前途。(1)结合材料一,运用“资本主义社
会的基本矛盾”的有关知识,简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2)结合材料二,请用“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实践”“美好生活”三个关键词,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会有远大前途。【答案】(1)①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当矛盾尖锐化时,社会生产结构会严重失调,一方面社会生产大规模增长,另一方面工人阶级因资本家的剥削日益贫困化,从而造成社会生产严重过剩。②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
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保证了社会主义基本的政治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
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解析】【分析】背景素材: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和中国日益走近世界
舞台中央考点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小问1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需要运用“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有关知识,简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
。运用课本原理结合材料回答即可。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2022年7月6日,斯里兰卡正在经历数十年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这个曾经繁荣的国家如今陷入深度经济衰退,食品、燃料和药品等生活必需品严重短缺;本世纪以来,
破产的国家也不在少数,从美洲到欧洲无一幸免,根据设问要求简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可联系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教材信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与材料、时政信息相结合。【小问2详解】第一
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需要运用“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实践”“美好生活”三个关键词,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会有远大前途。运用课本原理结合材料回答即可。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
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新中国迎来73周年华诞,从“科学社会主义”角度联想到中国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坚持→可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有效信息②: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成功发射谷神星一
号遥三运载火箭;北京成功举办冬奥会;中国天宫空间站建成开启崭新载人航天时代;福建号航母下水等等从“中国实践”角度联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可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有效
信息③:这里有可亲可敬的人民,有日新月异的发展,有赓续传承的事业。从“美好生活”角度联想到中国人民美好生活的满足程度→可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创造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教材信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成就与材料、
时政信息相结合。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们巩固新政权之后,我们国家的工作重点就转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建设上来。但是我们手中资金有限,而各个经济部门都需要发展,工业基础建设需要资金,农业的发展要求我们要重点投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材料二到1956年底,国家提前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资产阶级已被消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基本解决,几千年的剥削
制度基本结束,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在实践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其重大意义可以说它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一样,是我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和影响的两件大事。(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其内容
是什么?(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什么?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什么?(3)新民主主义性社会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答案】(1)反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内容: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至
于内容概括来说,就是一化三改。(2)特点: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努力努力,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
主的强制劳动下努力劳动的全部产品都跟奴隶主占有很支配,努力组织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3)一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习俗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因素,二是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的开始了对他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三是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
迫切需要之起来,四是国际形式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解析】【分析】背景素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考点考查: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新民主主义性社会
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能力考查:描述与阐释事物、调动与运用知识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小问1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角度。本题考查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的知识,设问指向要求分析材料反映的事件并说明
其内容,属于体现类试题,需要运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的内容知识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可联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
总任务。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和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考生结合教材知识直接回答即可,详解略。【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性社会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考生结合教材知识直接回答即可,详解略。获得
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