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西省临汾市2020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考试(三)理综生物试题【精准解析】.doc,共(14)页,186.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453bacf04054316571f9f5e0d8aa30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临汾市2020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三)理科综合一、选择题1.在有光条件下,小麦叶肉细胞中物质的运输趋势不存在()A.[H]由细胞质基质进入线粒体B.ATP由类囊体膜运至叶绿体基质C.CO2由线粒体基质运向细胞质基质D.需表达的基因由细胞核运输至细胞器【答案】D【解析】【分析】光合作
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图解:【详解】A、有氧呼吸过程中,[H]在线粒体内膜上被消耗,可以由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产生,故可发生[H]由细胞质基质进入线粒体的移动,A正确;B、ATP由光反应产生,提供给暗反应,可以由类囊体膜运至叶绿体基质,B正确;C、光下细胞呼吸
产生的CO2由线粒体基质运向细胞质基质,进一步运输给叶绿体参与光合作用暗反应,C正确;D、基因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故需表达的基因不会由细胞核运输至细胞器,D错误。故选D。2.红霉素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起到抑菌效
果。下列关于红霉素作用机理的猜测不合理的是()A.红霉素可与细菌的核糖体结合,阻断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B.红霉素可阻断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形成肽键的过程C.红霉素可与DNA结合,直接阻断翻译过程D.红霉素可阻断tRNA与mRNA的结合【答案】C【解析】【分析】转录
、翻译的比较:转录翻译时间个体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场所主要在细胞核细胞质的核糖体模板DNA的一条链mRNA原料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20种游离的氨基酸条件酶(RNA聚合酶等)、ATP酶、ATP、tRNA产物一个单链RNA多肽链特点
边解旋边转录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顺次合成多条肽链碱基配对A-UT-AC-GG-CA-UU-AC-GG-C遗传信息传递DNA→mRNAmRNA→蛋白质意义表达遗传信息,使生物表现出各种性状【详解】A、红霉素起到抑菌作用可能是红霉素与细菌的核糖体结合,阻断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可以阻
止遗传信息的翻译,A正确;B、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键进而合成蛋白质,红霉素起到抑菌作用可能是阻断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形成肽键的过程,B正确;C、翻译过程以mRNA为模板,红霉素与DNA结合,不能阻断其翻译过程,C错误;D、蛋白质合成的翻译过程中,tRNA和mRNA结
合,若阻止tRNA和mRNA的结合会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细菌的生长,D正确。故选C。3.在20世纪40年代,DDT开始用做杀虫剂,但若干年后,它的杀虫效果越来越差。对这一现象相关描述错误的是()A.为保护生态环境应使用药效更强的
杀虫剂B.使用DDT会引起害虫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抗药基因的产生既可以由环境因素诱发,又可以自发产生D.在使用DDT前就有抗药性强的害虫个体【答案】A【解析】【分析】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
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
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详解】A、为保护生态环境应采用引入天敌等生物防治的方法,A错误;B、使用DDT后,抗DDT的个体存活下来,会引起害虫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正确;C、基因突
变是不定向的,抗药基因的产生既可以由环境因素诱发,又可以自发产生,C正确;D、在使用DDT前就有抗药性强的害虫个体,只是使用DDT筛选了抗药的存活下来,D正确。故选A。4.关于细胞赖以生活的内环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机体内进行各
种正常代谢的场所B.静脉注射的药物进入组织细胞需要通过内环境C.肝脏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D.动物细胞都必须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答案】B【解析】【分析】1、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合称体液。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含温度、
酸碱度和渗透压。【详解】A、细胞质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A错误;B、静脉注射的药物先进入血浆,再进入组织液,再进入组织细胞,血浆和组织液都属于内环境,故其进入组织细胞需要通过内环境,B正确;C、肝脏细胞
内进行细胞呼吸源源不断的产生CO2,其CO2浓度高于其生活的内环境,C错误;D、单细胞动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D错误。故选B。5.甲生物的元素组成只含有C、H、O、N、P、S;
乙生物具有细胞器,但不具核膜;丙生物具有叶绿体和中心体;丁生物为自养型,但不能利用光能。下面对这四种生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甲生物可直接用培养基培养以便于观察菌落B.乙、丙两种生物都具有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丙是低等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成分D.丁生物利用化学反应提供的能
量合成有机物,属于分解者【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文描述可知:甲生物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为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乙生物为原核生物。丙生物为低等植物。丁生物为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自养型生物。【详解】
A、甲生物为病毒,病毒为寄生生物,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A错误;B、乙生物为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但有核糖体,丙生物为真核生物,具有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错误;C、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丙
生物具有叶绿体和中心体,说明丙生物是低等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成分,C正确;D、丁生物为自养型,但不能利用光能,说明丁生物能利用某些无机物氧化时释放的能量合成有机物,属于生产者,D错误。6.去甲肾上腺素(N
E)由肾上腺髓质细胞分泌时作为激素发挥作用,由支配肾脏的肾交感神经元释放时作为神经递质发挥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NE作为细胞传递信息的分子,可以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B.不同来源的NE作用不同,其分泌量可随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变化C.NE的特异性受体不仅仅存在于
神经细胞,还存在于其它组织细胞D.NE既可作为激素又可作为神经递质,导致兴奋会在突触处双向传递【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文:去甲肾上腺素既是肾上腺髓质细胞分泌的激素,也是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所以既可以参与体液调节,也可以参与神经调节
,但在这两种调节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详解】A、神经细胞分泌的NE为神经递质,可以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A正确;B、内分泌细胞分泌的NE作为激素起作用,神经细胞分泌的NE为神经递质,在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两者作用不同,且其分泌量可随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变化,B正确;C、NE作为神经递
质时特异性受体存在于神经细胞,由肾上腺髓质细胞分泌时作为激素(肾上腺素)还存在于其它组织细胞,C正确;D、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好题干
信息,再结合神经调节的过程和激素调节的特点答题。二、非选择题7.取A、B、C、D、E、F、G七个玻璃瓶培养团藻(如下图所示),在晴朗日的上午十时起密闭,并分别置于距湖水表面的0m、0.5m、1m、1.5m、2m、2.5m、3m的不同深度,
五小时内定时测量瓶中氧气浓度。回答有关问题:(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从能量角度讲,光合作用的本质是_______。(2)实验结果显示,七瓶中只有一瓶内的氧气浓度逐渐下降,此瓶是______,另六瓶中氧气浓度均升高并最后达到稳定,原因是_______。
氧气浓度升高至稳定所需时间最长的是________瓶。(3)实验开始后短时间内,C瓶中团藻叶绿体中的ATP与ADP的比值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E瓶。【答案】(1).光照强度对团藻光合作用的影响(2).将光能转变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3).G(4).起始时团藻净光合强度
大于零,植物吸收CO2释放O2,当CO2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净光合强度等于零(5).F(6).大于【解析】【分析】不同深度的湖水意味着不同强度的光照,故此实验探究光照强度对团藻光合作用的影响。【详解】
(1)据题意可知,该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光照强度下团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变化;从能量角度讲,光合作用的本质是将光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2)氧气浓度下降说明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3m深度光照最弱,故推测为G瓶;密闭瓶中光合作用受二氧化碳量限
制,起始时团藻净光合强度大于零,植物吸收CO2释放O2,当CO2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净光合强度等于零,故氧气浓度升高到一定值后保持相对稳定;在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的六瓶中,2.5m条件下光照较弱,故F瓶氧气浓度升高至稳定所需时间最长。(3)C瓶中光照强度大于E瓶
,光反应强,故实验开始后短时间内,C瓶中ATP/ADP比值大于E瓶。【点睛】注意瓶的密闭条件,密闭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一般为二氧化碳浓度所限制。8.研究发现,某些癌细胞能表达PD-L1,这是一种能与T细胞表
面的PD-1结合的物质,从而让T细胞误认为癌细胞是自身的正常组织细胞。根据这一理论开发出的PD-1抑制剂类药物是一种抗体该抗体能阻断PD-1与PD-L1的结合,使T细胞能正常发挥作用,原理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临床实验证
明,使用PD-1抗体可使癌症患者的肿瘤快速萎缩,这种使用PD-1抗体治疗癌症的方法叫做癌症免疫疗法。由图可知,癌症免疫疗法中癌细胞的清除是通过______(填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完成的。T细胞正常处理癌变细胞
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功能。(2)实验表明: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甲乙两种物质分别为_______。(3)适当运动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原因之一是生长激素
可作用于胸腺,进而促进______成熟。(4)人体接种乙肝疫苗后,一段时间内当乙肝病毒侵染机体时,不易患病,其主要原因是接种疫苗后,______,所以不易患病。【答案】(1).细胞免疫(2).监控和清除(3).淋巴因子、抗原(4).T细胞(5).机体内产生记忆细胞,当乙肝
病毒再次侵染时,记忆细胞识别并进行二次免疫【解析】【分析】免疫疗法的机理:如图所示,癌细胞表面有PD-L1,能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从而逃过T细胞的追杀;科研团队开发出PD-1抑制类药物,能阻断PD-1与P
D-L1的结合,从而使T细胞可以清除癌细胞。【详解】(1)由图可知,免疫系统通过T细胞的攻击杀灭癌细胞是通过细胞免疫完成的。人体免疫系统能够及时消灭机体产生的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2)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
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以物质甲是淋巴因子;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物质乙是抗原。(3)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所以生长激素可作用于胸腺,进
而促进T细胞的成熟。(4)当接种乙肝疫苗后,机体会发生免疫反应,产生记忆细胞,当乙肝病毒再次侵染时,记忆细胞可以识别抗原发生二次免疫。【点睛】本题以与癌症治疗有关的题文信息考查免疫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
分析和综合。9.某种家禽控制长羽/短羽性状的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黑体/灰体性状的基因(B/b)位于Z染色体上,且W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某小组用一只长羽黑体雄性个体与一只长羽黑体雌性个体作为亲本杂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长羽黑体(♂):长羽黑体(♀)
:长羽灰体(♀):短羽黑体(♀):短羽灰体(♀)=4:3:3:1:1。回答下列问题:(1)家禽这两对性状的遗传______(填“是”或“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______
__。(2)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对杂交子代出现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最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用子代长羽黑体雄性与短羽黑体雌性进行随机交配,则子二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________。(3)若某雌性个体发生性反转变为雄性,则该雄性个体与正常雌性
个体交配,后代的性别比例是________(WW个体胚胎致死)。【答案】(1).是(2).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3).AaZBZb、AaZBW(4).含aZB的雌配子致死(5).长羽黑体:长羽灰体:短羽黑
体:短羽灰体=9:3:3:1(6).雌性:雄性=2:1【解析】【分析】长羽杂交后代出现长羽:短羽=5:1,初步分析长羽为显性,有致死现象;黑体杂交后代出现黑体♂:黑体♀:灰体♀=1:1:1,推知黑体为显性。【详解】(1)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故这
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2)亲代雌雄个体杂交后代两对相对性状均出现性状分离,推知亲本均为杂合子,父本:AaZBZb,母本:AaZBW;理论上父母本均产生四种配子,后代比
例之和应为十六份,题干为十二份,推测某一性别某种配子致死,综合题干比例可知,该配子为aZB;子代长羽黑体雄性(1/4AAZBZB,1/4AAZBZb,1/4AaZBZB,1/4AaZBZb)与短羽黑体雌性(aaZBW)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羽黑体:长羽灰体:短羽黑体:短羽灰体=
9:3:3:1。(3)性转雄性为ZW,与正常雌性ZW交配,产生后代ZZ:ZW=1:2。【点睛】探究配子致死问题时,可列出表格进行详细推断;善用拆分法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10.经过多年持续不懈的生态治理,
曾经的毛乌素沙漠,如今已被建设成为“塞上绿洲”。2020年4月22日陕西省林业局公布,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这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请回答下列问题:(1)要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______的种类和数量。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
多,______越复杂,______稳定性就越高。(2)通过治理,许多当年的沙地成为了如今的林地、草地和良田,从群落演替的角度分析说明了______。这种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______的体现。草地上的食草动物,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就会另觅地取食,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
___功能。(3)近年来发现该地区重新出现了狼群,若对其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应使用_______法,在该环境中狼种群增长应符合_______曲线。【答案】(1).生产者(2).营养结构(3).抵抗力(4).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5).水平结构(6).信息传递(7).标
志重捕(8).“S”型【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是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
节能力。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但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3)人类活动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4)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两个方面。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
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是指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光照强度的不同、土壤湿度和盐碱地的差异、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镶嵌分布。(6)生物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7)许多动物活的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常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8)种群经过一定时间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称为“S”型曲线。“S”型曲线形成的原因是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详解】(1)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
的有机物中。太阳能变成化学能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因此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要增加生物多样性,先应增加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2)通过治理,许多当年的沙地
成为了如今的林地、草地和良田,这是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进而说明了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草地上的青草能够为食草动物提供可以采食的信
息。当草地上的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食草动物的个体会另觅地取食,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3)狼的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调查其种群密度应使用标志重捕法。狼所生活的环境中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在该环境中狼
种群增长应符合“S”型曲线。【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对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群落的结构及其演替、生态系统的成分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据此对相关问题进行解
答。【生物一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1.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利用酶来生产产品,不但产量高,品质好,而且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回答下列问题:(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含______酶,能将农业废弃物如秸杆中的纤维素分解成_______而成为新的生产原料。(2)土壤中的圆褐固氮
菌利用自身酶系,可将大气中的N2固定以供农作物利用。实验室人员欲从土壤中筛选固氮菌,所用培养基应缺少______以抑制其它菌的生长,这样的培养基叫做______。植物细胞中含量较多的含氮有机物有______(答出两种)。若对土壤中固氮菌进行计数,可用_______
_法将样本接种于固体培养基,经培养后对菌落数进行统计。(3)固定化酶技术使得酶______以降低生产成本,常用的固定手段是______(答出两种)。【答案】(1).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2).葡萄糖(3).氮源(4).选择培养基(5).蛋白质、磷脂(6).稀释涂布平板(7).能
重复利用(8).化学结合法、物理吸附法【解析】【分析】1.刚果红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样的反应。因此要鉴定纤维素分解菌,可向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染
料,若存在纤维素分解菌,会产生透明圈。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它包含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三种组分,前两种酶能将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能将纤维二糖分解为葡萄糖。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
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解】(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
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故其能将农业废弃物如秸杆中的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而成为新的生产原料。(2)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由于圆褐固氮菌能固氮,因此培养该菌的培养基应缺少氮源以抑制其它菌的生长;这样的培养基叫做选择培养基。蛋
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其组成元素是C、H、O、N等,磷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其组成元素是C、H、O、N、P,植物细胞中含量较多的含氮有机物是蛋白质、磷脂。若对土壤中固氮菌进行计数,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将样本接种于固体培养基,经培养后对菌落数进行统计。
(3)固定化酶技术使得酶既能重复利用又能与产物分离,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由于酶分子比较小,常用的固定手段是化学结合法、物理吸附法。【点睛】本题考查了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分离、固氮菌的培养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生物一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科学家采用转基因体细胞克隆技术获得转基因绵羊,以通过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人α—抗胰蛋白酶,其技术路线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表达载体应当包括______,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常用的酶是______,常用载体有________。(2)核移植的受体应选用
______期卵母细胞,之后通过______(写出一种具体方法)激活受体细胞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3)进行胚胎移植时,胚胎应发育到______阶段,移植的方法有______。为一次性获得多个体,可使用胚胎分割技术,在对囊胚
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要注意________。【答案】(1).启动子、终止子、目的基因(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3).质粒、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4).MⅡ(5).电脉冲、钙离子载体、乙醇、蛋白酶合成抑制剂(6).桑椹胚或囊胚(7).手术法和非手术法(8).将内细胞团
均等分割【解析】【分析】(1)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基因工程的核心)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复制原
点;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筛选出来;(2)动物核移植是将动物的一
个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用核移植的方法得到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原理: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3)胚胎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体内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它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它
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转基因、核移植,或体外受精等任何一项胚胎工程技术所生产的胚胎,都必须经过胚胎移植技术才能获得后代,是胚胎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4)分析题图可知:转基因绵羊涉及的技术手段有转基因技术、核移植、胚胎移植
,据此答题。【详解】(1)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等;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常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常用的载体有质粒、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2)动物细胞的核移植到一个去核的MII卵母细胞中;核移植的过程中,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如电脉冲
、钙离子载体、乙醇、蛋白酶合成抑制剂等)激活受体细胞,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3)进行胚胎移植时,胚胎应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阶段,移植的方法有手术法和非手术法。为一次性获得多个体,可使用胚胎分割技术,在
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点睛】本题结合转基因体细胞克隆技术获得转基因绵羊的过程,将基因工程、核移植和胚胎移植等知识结合在一起,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