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江省杭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精准解析】.doc,共(33)页,533.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421d7261acf722ac2a465473555068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年杭州市高二年级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卷一、选择题1.以下属于优生措施的是()A.产前遗传咨询B.建议低龄生育C.性别选择流产D.禁止高龄生育【答案】A【解析】【分析】优生优育的措施有:婚前体检(婚前体检,
可以发现生殖器官的异常,有利于优生,有利于主动有效地掌握好受孕的时机和避孕方法)、进行产前诊断、提倡遗传咨询、适龄生育、孕妇定期到医院检查身体等。【详解】A、进行遗传咨询,做好婚前检查,可以减少患病孩子的出生,属于优生措施,A正确;B、提倡适龄生育,而不是建议低龄生育,B错误;C
、性别选择流产不属于优生措施,C错误。D、提倡适龄生育,但适龄生育不是建议低龄生育,也不是禁止高龄生育,D错误。故选A。【点睛】2.下列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温室气体的排放使全球的降雨格局变得更有利于农业生产B.碳的氧化物与大气水形成酸雨,破坏陆地和水体生
态平衡C.蝙蝠是许多病毒的宿主,应大量捕杀环境中的各类野生蝙蝠D.生态系统多样性对于人类应对未来的变化具有积极的意义【答案】D【解析】【分析】全球环境问题,也称国际环境问题或者地球环境问题,指超越主权国国界和管
辖范围的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详解】A、温室效应可以改变全球降雨格局,影响农业生产,不一定是有利,A错误
;B、酸雨是指由硫和氮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而形成的酸性产物,破坏陆地和水体生态平衡,B错误;C、大量捕杀环境中的各类野生蝙蝠会破坏生物多样性,C错误;D、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
人类应对未来的变化具有积极的意义,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要求考生识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了解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会引起严重的免疫缺乏病。关于
该病毒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HIV是一种DNA病毒B.HIV侵入宿主细胞并不依赖细胞膜上的病毒受体C.宿主细胞内会发生以RNA为模板的逆转录过程D.HIV的蛋白质不进入细胞参与子代病毒的繁殖【答案】C【解析】【分析】艾滋病的
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1)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
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详解】A、由分析可知,HIV是一种RNA病毒,A错误;B、HIV侵入宿主细胞需要依赖细胞膜上的病毒受体,B错误;C、HIV为逆转录病毒,因此其侵入宿主细胞后,宿主细胞内会发生以RN
A为模板的逆转录过程,C正确;D、HIV的蛋白质进入细胞参与子代病毒的繁殖,D错误。故选C。【点睛】4.某肽链原含120个氨基酸,因基因突变导致该肽链发生下表所示变化。下列解释正确是()突变前MLRIWTL突变后MLSPIWTL氨基酸位置1141151161171
18119120121(注:表中的英文字母是氨基酸的缩写)A.增加了3个相邻的碱基对B.增加了1个相邻的碱基对C.增加了2个相邻的碱基对D.替换了6个相邻的碱基对【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题标分析,某肽链原含120个氨
基酸,因基因突变导致该肽链含121个氨基酸,说明增加了3个相邻的碱基对。【详解】某肽链原含120个氨基酸,突变前某段氨基酸序列为MLRIWTL,突变后氨基酸序列变为MLSPIWTL,多了1个氨基酸,改变了2个氨基酸,说明基因中增加了3个相
邻的碱基对,插入位置在控制氨基酸R的3个碱基对之间。即A正确。故选A。【点睛】5.巨噬细胞消化细菌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处是胞吐,B处是胞吞B.吞噬后,细菌悬浮在细胞溶胶中C.A处的过程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D.B处细菌的细胞膜与巨噬细胞的细胞膜发生融合【答案】C【解
析】【分析】胞吞和胞吐是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该过程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并且需要消耗能量。【详解】A、A处是胞吞,B处是胞吐,A错误;B、吞噬后,细菌被囊泡包裹,而不是悬浮在细胞溶胶中,B错误;C、A
处为胞吞,该过程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C正确;D、B处包裹细菌的囊泡膜与巨噬细胞的细胞膜发生融合,D错误。故选C。【点睛】6.运用人工膜技术制作的携有抗某种癌细胞抗体的磷脂微球体药物如图所示。当药物被注射到
患有癌症的实验鼠血液中一段时间后,检测到癌细胞数量下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微球体上的抗体能识别癌细胞膜上的粘连蛋白B.癌细胞表面有基因突变后产生的抗原蛋白C.癌细胞能无限增殖,所以药物对其没有影响D.大多数致癌因子都不影响DNA的分子结构【答案】B【解析】【分析】1、癌细胞的主要
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2、细胞癌变的原因:(1)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2)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详解】A、微球体上的抗体能识别癌细
胞膜上的受体蛋白,A错误;B、癌细胞表面有基因突变后产生的抗原蛋白,B正确;C、当药物被注射到患有癌症的实验鼠血液中一段时间后,检测到癌细胞数量下降,说明药物对其有影响,C错误;D、大多数致癌因子都会导致基因突变,进而影响DNA
的分子结构,D错误。故选B。7.下列关于糖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的糖都满足Cn(H2O)m的通式B.多糖都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贮能物质C.同一种酶能催化相同分子式的两种二糖的水解D.淀粉、糖元和纤维素都由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答案】D【解析】【分析】元素
类别存在生理功能糖类C、H、O单糖核糖(C5H10O5)主细胞质核糖核酸的组成成分;脱氧核糖C5H10O4主细胞核脱氧核糖核酸的组成成分六碳糖:葡萄糖果糖C6H12O6主细胞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物质二糖麦芽糖
、蔗糖植物C12H22O11乳糖动物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重要的储存能量的物质;糖原(肝、肌)动物【详解】A、不是所有的糖都满足Cn(H2O)m的通式,如鼠李糖的分子式为C6H12O5,A错误;B、并非所有的多糖都是生物
体内重要的贮能物质,如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不属于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B错误;C、酶具有专一性,同一种酶不能催化相同分子式的两种二糖的水解,C错误;D、淀粉、糖原和纤维素为多糖,都是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D正确。故选D。8.高中生物教材中涉及如下实验:①用
本尼迪特试剂鉴定还原糖;②用苏丹Ⅲ染料鉴定植物组织中的脂肪;③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④用碘液鉴定可溶性淀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四个实验中必须要加热的不只有实验①B.①的试剂和③的双缩脲试剂B颜色相同,色深不同C.若对实验③进行水浴加热,实验结果就不会呈现紫色D.实验②和实验④的
试剂里都会用到酒精【答案】B【解析】【分析】1、本尼迪特试剂试剂用于鉴定还原糖,且需水浴加热;2、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
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详解】A、四个实验中必须要加热的只有实验①,A错误;B、①的试剂和③的双缩脲试剂B颜色相同,都是蓝色,但色深不同,B正确;C、若对实验③进行水浴加热,蛋白质会变性失活,但其中
的肽键不会断裂,因此仍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错误;D、实验②的试剂里会用到酒精,作用是洗去浮色,而实验④的试剂里不会用到酒精,D错误。故选B。9.ABO血型遗传平衡的种群中,A型血的人占17%,O型血的人占64%。AB型血的占的比是()A.17%B.2%C.1%D.1
9%【答案】B【解析】【分析】人类ABO血型的相应基因有IA、IB和i三种,IAIA和IAi对应A血型,IBIB和IBi对应B型血,IAIB对应AB型血,ii对应O型血。在ABO血型遗传平衡的种群中,满足等位基因频率之和
为1,即:IA+IB+i=1.等式两边同时平方,(IA+IB+i)2=12。【详解】在ABO血型遗传平衡的种群中,满足等位基因频率之和为1,即:IA+IB+i=1.等式两边同时平方,(IA+IB+i)2=12。设基因频率为:IA=p,IB
=q,i=r,则(IA+IB+i)2=IAIA+2IAi+IBIB+2IBi+2IAIB+ii=p2+2pr+q2+2qr+2pq+r2=1,由题不难得出:r2=0.64,则r=0.8;A型血与O型血之和为:IAIA+2
IAi+ii=p2+2pr+r2=(p+r)2=0.17+0.64=0.81,故:p+r=0.9,p=0.9-0.8=0.1;根据IA+IB+i=1得:IB=q=1-0.8-0.1=0.1。故AB型血的占比为:2IAIB=2×0.1×0.1=0.02=2%。即B正确。
故选B。【点睛】10.dATP是DNA复制所需的四种核苷酸之一。dATP与ATP的区别只在其结构中的戊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dATP有3个高能磷酸键B.dATP可以为复制过程供能C.ATP的水解是吸能反应D.ATP里的戊糖是脱氧核糖【答案】B【解析】【分析】1.ATP的中
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易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所以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2.dATP是三磷酸脱氧腺苷
,dATP与ATP的区别只在其结构中的戊糖。【详解】A、dATP有2个高能磷酸键,一个普通磷酸键,A错误;B、dATP中含有高能磷酸键,可以为DNA复制过程供能,B正确;C、ATP的水解是放能反应,C错误;D、ATP里的戊糖是核糖,D错误。故选B。【点睛】11.某同学“探究酶的专
一性”的活动过程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单位:mL组别1231%淀粉溶液333新鲜唾液1蔗糖酶溶液1本尼迪特试剂222A.该实验的可变因素是底物和酶B.该实验的因变量是溶液颜色变化C.该实验的检测试剂可换成碘-碘化钾溶液D.若组3出现阳性反应,说明蔗糖酶能催化淀粉
水解【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表格数据可知,该实验是探究酶的专一性的实验:做了1~3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底物是淀粉,本尼迪特试剂鉴定是否出现还原糖,借此观察底物是否被分解。【详解】A、本实验的自变量酶的种类,A错误;B、该实验的因变量是淀
粉是否被分解,B错误;C、碘-碘化钾溶液与淀粉变蓝,可以作为检测试剂,C正确;D、若组3出现阳性反应,可能的原因是蔗糖中混有还原糖,不能说明蔗糖酶能催化淀粉水解,D错误。故选C。12.物质M能抑制ATP合成,但对[H]与氧结合形成水的过程无影响。下列推测合理的是()A.物质M对厌氧呼
吸无影响B.物质M对柠檬酸循环的抑制作用最大C.物质M会导致线粒体散失的热能增加D.物质M会抑制钠离子通道蛋白形变的过程【答案】C【解析】【分析】题意分析,物质M能抑制ATP合成,但对[H]与氧结合形成水的过程无影响,表明物质M
影响线粒体内膜的酶催化形成ATP的过程,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详解】A、厌氧呼吸能合成ATP,物质M能抑制ATP合成,说明物质M对厌氧呼吸有影响,A错误;B、柠檬酸循环过程存在氧化磷酸化过程,该过程合成大量ATP,因此物质M对氧
化磷酸化的抑制作用最大,B错误;C、物质M能抑制ATP合成,但对[H]与氧结合形成水的过程无影响,据此推测物质M使线粒体内膜的酶无法催化形成ATP,结果以热能形式散失,因此物质M会导致线粒体散失的热能增加,C正确;D、钠离子通道蛋白形变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因此物质M不会抑制钠离子通道蛋白形变的过程,D错误。故选C。【点睛】13.下列关于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激素能抑制软骨的形成与钙化B.生长激素能增加糖元生成和糖的利用C.呆小病儿童期补给甲状腺激素可恢复大脑功能D.甲状腺激素受体的
合成需经转录和翻译的过程【答案】D【解析】【分析】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生长,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详解】A、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生
长,会促进软骨的形成与钙化,A错误;B、生长激素能减少糖的利用,增加糖元生成,B错误;C、神经系统发育受到的影响是不可逆的,故呆小病儿童期补给甲状腺激素不能恢复大脑功能,C错误;D、甲状腺激素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需经转录和翻译的过程,D正确。故
选D。【点睛】14.新冠病毒侵入呼吸道上皮细胞后,合成结构蛋白和基因组RNA复制完成后,将在宿主细胞内质网处装配生成新的病毒颗粒,并通过高尔基体分泌至细胞外,完成其周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线粒体缺陷型的宿主细胞仍可能发生新冠病
毒的分泌B.蛋白质分泌泡中的新冠病毒的结构蛋白具有生物活性C.新冠病毒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性D.新冠病毒的分泌过程中,囊泡识别了高尔基体膜或细胞膜【答案】C【解析】【分析】题意分析,病毒通过胞吐作用出宿主细胞,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详解】A、病毒通过胞吐作用出宿主细胞,需要能
量,线粒体缺陷型的宿主细胞可由无氧呼吸提供能量,将其分泌出细胞,A正确;B、分泌泡中的蛋白质是由高尔基体加工后的成熟蛋白质,具有活性,B正确;C、新冠病毒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为胞吐作用,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错误;D、新冠病毒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为胞吐作用,分泌过程中,囊泡识别了高尔基
体膜或细胞膜,从而最终将病毒释放到细胞外,D正确。故选C。【点睛】15.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深吸气后肺扩张,位于肺中的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元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肺牵张反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b是传入神经元,人
体要屏住呼吸只受到图中a的调控B.当兴奋传到②的突触后膜时,有“化学→电”信号的转化C.给予肺牵张感受器适宜刺激,该刺激与呼气现象同时发生D.肺牵张反射的反射中枢是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中反射弧由感
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图中与肺牵张感受器相连的b为传入神经,a为神经中枢、b为传入神经、c为传出神经、d为效应器。①与②形成突触。【详解】A、屏住呼吸是主动意识控制的行为,除了受到图中a的调控,还受到大脑皮层高级中
枢的控制,A错误;B、当兴奋传到②的突触后膜时,通过神经递质实现信号的转化,因此可实现“化学→电”信号的转化,B正确;C、给予肺牵张感受器适宜刺激,由于刺激产生的兴奋传递需要时间,因此该刺激与呼气现象不能同时发生,C错误;D、肺牵张反射的反射中枢位于脊
髓,应该是①与②形成突触,D错误。故选B。16.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学生甲遗漏了解离过程,学生乙遗漏了漂洗过程,学生丙和丁装片制作过程完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的实验结果很可能是无法清晰观察到分生区细胞B.乙的实验结果很可能是无法清晰观察
到染色体C.丙观察到的全为呈长方形的细胞,转动物镜可能观察到分裂期细胞D.丁在视野左侧有半个后期细胞,为了便于观察该细胞需向左移动装片【答案】C【解析】【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
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的培
养皿中,染色3-5min。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观察:(1)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
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2)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直接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的既清晰又较亮,直到看清细胞物象为止。【
详解】A、甲遗漏了解离过程,这样细胞不能彼此分离,即相互重叠,因此实验结果很可能是无法清晰观察到分生区细胞,A正确;B、乙遗漏了漂洗过程,而漂洗的作用是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因此其实验结果很可能是无法清晰观察到染色体,B正确;C、丙观察到的全为呈长方形的细胞,可见其取材区域不
对,因此转动物镜也不能观察到分裂期细胞,C错误;D、丁在视野左侧有半个后期细胞,为了便于观察该细胞需要将其移到视野的中央,由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倒像,因此仍需向左移动装片,D正确。故选C。【点睛】17.2020年3月16日,中国科研团队
研制的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首次获批启动临床试验。具体过程是把经过编码决定S蛋白的基因与腺病毒载体DNA连在一起,再在外层包裹腺病毒蛋白外壳,接种到人体,在人体内表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的巨噬细胞将S蛋白都降解
成氨基酸B.多次注射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能产生更多种抗体C.人体的细胞毒性T细胞上有受体直接识别S蛋白D.注射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后人体会产生S蛋白【答案】D【解析】【分析】1.体液免疫过程为: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
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和对人
体细胞的黏附。2.细胞免疫过程:抗原经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给T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T淋巴细胞悔增殖、分化产生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与相应的靶细胞密切接触,进而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
出来,此时体液中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团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详解】A、人体的巨噬细胞可将在自身体内合成的S蛋白降解成多肽,与巨噬细胞的MHC蛋白质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体,移动到细胞的表面呈递出来,A错误;B、多次注射腺病毒载体新冠病毒疫苗能产生更数量的抗体,但是
抗体种类不会增加,B错误;C、人体的细胞毒性T细胞上不能直接识别S蛋白,只能识别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C错误;D、注射腺病毒载体新冠基因疫苗后,腺病毒携带的相关基因会在人体细胞控制产生S蛋白(抗原),D正确。故选D。【点睛】18.在一个经长期随机交配形成的自然鼠群中,黄鼠的基因型为Dd1和D
d2、灰鼠的基因型为d1d1和d1d2、黑鼠的基因型为d2d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只黄鼠杂交,则其子代可能出现4种基因型B.黄鼠和黑鼠杂交,子代出现黄鼠和灰鼠是基因重组的结果C.两只鼠杂交,后代出现3种表现型,则再生一只黄鼠的概率是1/
2D.为鉴定一只雄黄鼠的基因型,最好选择与多只雌灰鼠进行测交实验【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
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2、由题意知:黄鼠的基因型为Dd1和Dd2、灰鼠的基因型为d1d1和d1d2、黑鼠的基因型为d2d2,群体中没有DD个体,可能存在DD纯合致死。【详解】A、黄鼠的基因型为Dd1和Dd2,两只黄鼠杂交,若其基因型为Dd1和Dd2,则子代基因
型有DD(致死)、Dd1、Dd2、d1d2,表现为黄色和灰色2种表现型;若其基因型为Dd1和Dd1,则子代的基因型为DD(致死)、Dd1、d1d1,表现为黄色和灰色2种表现型,同理若其基因型为Dd2和
Dd2,子代的基因型为DD(致死)、Dd2、d2d2,也只有2种表现型,综上分析,子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3种,A错误;B、黄鼠的基因型为Dd1和Dd2,黑鼠的基因型为d2d2,子代出现黄鼠和灰鼠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结果,B错误;C、两只鼠
杂交,后代出现3种表现型,即出现了d2d2,则亲本的基因型为Dd2、d1d2,则再生一只黄鼠的概率是1/2,C正确;D、为鉴定一只雄黄鼠(Dd1或Dd2)的基因型,最好选择与多只雌黑鼠d2d2进行测交实验,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学会根据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判断,解答该题的难点是复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也遵循分离定律。19.基因型为BbEe的某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其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
细胞含有1套遗传信息B.该细胞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BE和BeC.该细胞可能是有丝分裂前期,含0个四分体D.在后期Ⅰ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可能是b、b、E、e【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没有分裂,染色体散乱分布,处于减数
第二次分裂前期。该细胞中含有等位基因Ee,说明其发生过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详解】A、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没有分裂,所以含有2套遗传信息,A错误;B、由于是雌性高等动物细胞,所以该细胞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BE或Be,B错误;C、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不含四分体,C错误;D、该生物的基因型为BbEe,根据该细胞中基因的组合可知,如果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了交叉互换,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是b、b、E、e和B、B、E、e,D正确。故选D。20.某二倍体植物的紫株和绿株由6号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紫株对绿株为完
全显性。用X射线照射紫株甲后,再与绿株杂交,发现子代只有1株绿株(绿株乙),其余全为紫株。为研究绿株乙出现的原因,将绿株乙与纯合紫株丙杂交获得F1,F1自交产生F2(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不影响个体生存,两条同源染色体缺失相同的片段会导致个体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若紫株甲是基因突变导致的,则F1一定是杂合子B.若紫株甲是基因突变导致的,则F2中紫株所占的比例为2/3C.若紫株甲是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的,则绿株乙能产生2种配子D.若紫株甲是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的,则F2中紫株所占的比例为6/
7【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
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题意分析,紫株对绿株为完全显性,假设用H/h表示这对等位基因,紫株的基因型为HH或Hh,绿株的基因型为hh,X射线照射紫株甲,绿株甲可能是基因突变产生的,也可能是染色体变异后产生的。【详解】A、若紫株甲
是基因突变导致的,则其基因型为Hh,绿株乙的基因型为hh,与纯合紫株丙HH杂交获得F1的基因型为Hh,是杂合子,A正确;B、若紫株甲是基因突变导致的,则其基因型为Hh,绿株乙的基因型为hh,与纯合紫株丙HH杂交获得F1基因型为Hh,自交产生F2中紫株所占的比例为3/4,B错
误;C、若紫株甲是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的,则其基因型为HO,绿株乙的基因型为hO,能产生h和O两种配子,C正确;D、若紫株甲是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的,则其基因型为HO,绿株乙的基因型为hO,与纯合紫株丙(HH)杂交获得F1的基因型为1/2Hh、1/2HO,自交可分为2种情况:①1/2H
h自交1/2×3/4H_、1/2×1/4hh;②12HO自交1/2×3/4H_、1/2×1/4OO(死亡),故F2中紫株所占的比例为6/7,D正确。故选B。【点睛】21.真核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①、②、③表示过程,a、b、c表示核糖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表示转录,
RNA聚合酶与基因的起始密码结合使其双螺旋解开B.②表示原始RNA的加工过程,经加工后的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C.③中a、b、c核糖体先后与mRNA结合,共同合成一个蛋白质分子以提高翻译的效率D.③表示翻译,核糖体a、b、c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为
从右向左【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真核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过程,①表示转录,②表示加工剪切,③表示翻译;a、b、c表示核糖体。【详解】A、①表示转录,RNA聚合酶与基因的启动子结合使其双螺旋解开,而起始密码位于mRNA上,A错误;B、②表示原始RNA的加工过程,经加工后形成的
成熟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作为翻译的模板,B正确;C、③中a、b、c核糖体先后与mRNA结合,分别合成3个相同的蛋白质分子以提高翻译的效率,C错误;D、③表示翻译,根据肽链的长短可判断,核糖体a、b、c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为从左向右,D错误。故选B。
【点睛】22.某森林群落中存在一条食物链“草→昆虫→蜘蛛→鸟”,其中蜘蛛摄入的能量去向如下图所示,图中数字代表能量值(J/m2.a),字母代表能量类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⑤/②)×100%代表蜘蛛到鸟的能量传递效率B.图中④+⑤+⑥+⑦的能量值可代表蜘蛛的次级生产
量C.图中③属于昆虫的同化量,但不属于蜘蛛的同化量D.若该森林群落自某年起处于顶极群落,则从该年起⑤+⑥+⑦的能量值等于零【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①表示摄入能量,②表示同化能量,③表示粪便中的能量,④表示呼吸散失的能量
,⑤表示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⑥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⑦表示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详解】A、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量之比,②表示蜘蛛同化能量,而⑤表示被鸟摄入的能量,不是鸟同化的能量,所以不能
用(⑤/②)×100%代表蜘蛛到鸟的能量传递效率,A错误;B、图中⑤+⑥+⑦的能量值可代表蜘蛛的次级生产量,B错误;C、图中③表示蜘蛛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蜘蛛的同化量,而属于昆虫的同化量,C正确;D、达到顶极群落时该食物链还存在,⑤+⑥+⑦的能量值仍大于零,只是能量的输入和输出达到平衡,D
错误。故选C。23.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需对S型细菌进行裂解和离心处理,获得各种化合物B.在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S型菌DNA与活的R型菌混合后,在液体培养基中可观察到两种菌落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结果证明蛋白质外壳未进入细菌,DNA进入细菌并传递到子代噬菌体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保温时间过长可使32P组悬浮液放射性强度变大,搅拌时间过短可以使35S组悬浮液放射性强度变小【答案】B【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与噬菌体
侵染细菌实验的比较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不同点方法不同直接分离:分离S型细菌的DNA、多糖、蛋白质等,分别与R型菌混合培养同位素标记:分别用32P和35S标记DNA和蛋白质结论不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
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体内)相同点①均使DNA和蛋白质区分开,单独处理,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②都遵循了对照原则;③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都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详解】A、在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需对S型细菌进行裂解和离心处理
,获得各种化合物,A正确;B、菌落是在固体培养基中获得,B错误;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结果证明蛋白质外壳未进入细菌,DNA进入细菌并传递到子代噬菌体,C正确;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保温时间过长可使细菌裂解,子代噬菌体释放,导致32P组悬浮液放射性强度变大,搅拌时间过短
导致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不彻底,随着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35S组悬浮液放射性强度变小,D正确。故选B。24.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任何种群的年龄结构都包括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B.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数量时,标志物容易脱落会导
致调查数高于种群实际数量C.沙漠植物种群分布型为随机分布,种群内个体既不互相吸引也不互相排斥D.动物种群的自然增长率是由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答案】B【解析】【分析】1.种群的特征:(1)数量特征(核心问题):①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②出
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③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一般根据年龄结构)(2)空间特征: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3)遗传特征:遗传的单位,繁殖的单位。2.标志重捕法中种群中的个
体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第一次捕获数。【详解】A、种群的年龄结构包括: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A错误;B、标志重捕法中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一次捕获数÷重新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利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藏田鼠的种群密度时,标志物易脱落会导致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含有标记物的个数偏小,进而导致调查结果偏大,B正确;C、沙漠植物争夺水分进行竞争会导致其均匀分布,C错误;D、自然增长率主要由出生率、死亡率决定的,
D错误。故选B。【点睛】25.下图为甲、乙两个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已知甲、乙两个家族个体不含对方的致病基因,家系中无突变发生,6号无致病基因。假设甲病由A、a基因控制,乙病由E、e基因控制。人群中这两种病的致病基因频率均为1/10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病
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甲家族的8号与人群中个体婚配,生育后代患甲病的概率为101/800C.若7号与18号婚配,生育了一位乙病患儿,则生育两病兼患的个体概率为1/8D.若9号与人群中个体婚配,生育后代患甲病的概率为1/
202【答案】B【解析】【分析】1.甲家族中:5、6正常,其儿子患病,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6号不携带相关基因,说明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2.乙家族中:男女都有患病,故排除伴Y,14号患病,其女儿16号正常,故排除伴X显性遗传,15号正常,18患病,从而排除伴X隐性遗传病,故
乙病为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隐性遗传病。【详解】A、甲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隐性遗传,A错误;B、由题意知:人群中甲病和乙病的致病基因频率均为1/100,故男性中XaY的概率=1/100,XA
Y的概率=99/100,甲家族的8号个体的双亲正常,但有患病的弟弟,故其基因型为1/2XAXA、1/2XAXa,与人群中个体婚配,生育后代患甲病的概率为1/100×1/2×1/2+99/100×1/2×1/4=1
01/800,B正确;C、由于甲、乙两个家族个体不含对方的致病基因,7号与18号婚配,生育了一位乙病患儿,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7号的基因型为1/2eeXAXA、1/2eeXAXa,18号的基
因型为EeXAY,两者生育两病兼患的个体概率为1/2×1/2×1/4=1/16,C错误;D、人群中甲病和乙病的致病基因频率均为1/100,则女性中Xa的概率=1/100,XA的频率=99/100,女性中XAXa=2×1/100×99/100=198/10000,XaXa=1/1
0000,9号患甲病,基因型为XaY,与人群中个体婚配,生育后代患甲病的概率为198/10000×1/2+1/10000=1/100,D错误。故选B。【点睛】二、非选择题26.图1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由乔木、草本
植物、蝗虫、蜘蛛和杂食性鸟构成的食物网中,杂食性鸟分别处于第_____营养级。大型真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2)虽然乔木的种子、草本的种子、真菌的孢子都是随机播撒的,但_____的
种群仍基本呈均匀分布。(3)由于乔木的遮挡程度不同,导致了不同区域地表的草本植物、真菌等生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地表生物的这种区域差异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_______结构。研究发现该群落已不再继续演替,即与当地的____
_与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4)图2是图1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甲、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a表示同化量。乙用于生命活动的能量可表示为_____(用图2中字母表示),乙用于生长和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_____(用图2中字母和计算符号表示)。【答案】(1).二、三、四(2
).分解者(3).乔木(4).水平(5).气候(6).b(7).a-b【解析】【分析】动物的同化量等于摄入量减去粪便中的能量即粪便量,各级动物的同化量的去向包括呼吸作用的消耗和用于生长、发育与繁殖的能量。用于生
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的去向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题图分析,图1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关系图,其中草本植物、乔木为生产者,蝗虫、蜘蛛、杂食性鸟为消费者,大型真菌、跳虫为分解者。图2是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
级的能量流动示意图,a表示乙的同化量,e、b分别表示甲、乙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d分别表示甲、乙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一般来说,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足够长的时间内的去路可以有三条:(1)自身呼吸消耗(2)流入下一营养级(3)
被分解者分解。【详解】(1)杂食性鸟以草本植物等生产者为食处于第二营养级,以蝗虫为食处于第三营养级,以蜘蛛为食处于第四营养级。生态系统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图中大型真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2)虽然乔木的种子
、草本的种子、真菌的孢子都是随机播撒的,但乔木的生长需要更多的阳光和养料,故乔木的种群仍基本呈均匀分布。(3)乔木的遮挡程度不同,造成了光照强度的不同,使不同地段上分布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体现了群落具有水平结构。研究发现该群落已不再继续演替,即与当地
的气候与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4)乙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呼吸消耗(用于各项生命活动),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图中a为乙的同化量,b为乙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所以乙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a-b。【点睛】熟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
网的构成以及其中个成分的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能量流动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27.不同浓度戊二醛对某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如图1所示;叶肉细胞内的RuBP的相对含量在夏季中某天24h内(有一段时间乌云遮蔽)的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实验的
因变量是_____,经_____处理的该植物叶绿素含量下降最为明显。(2)图1中与对照组相比,10mgL-1戊二醛处理组滤纸条上有的色素带颜色变浅。变浅的色素带位于滤纸条从下到上的第_____条。每分子叶绿素含有一个Mg2+,可被Cu2+置换。实验室常用含Cu2+的
试剂处理叶片,可形成铜代叶绿素,能长时间保持叶片标本的绿色,其原因是_________。(3)图2中____________点表示乌云遮蔽,光照减弱;_____________点表示夏季中午作物出现午休现象,气温过高导致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D
G段叶肉细胞内三碳酸的相对含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为______;IJ段的RuBP含量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叶绿素含量(2).50mg·L﹣1戊二醛和处理7d(3
).一、二(4).铜代叶绿素比叶绿素稳定(5).C(6).F(7).不断下降(8).缺乏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三碳酸不能被还原生成RuBP【解析】【分析】分析图1:自变量为处理时间和不同浓度的戊二醛,因变量为叶绿素含量,由图可知: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和戊二醛浓度的增大,叶绿素含量不断
降低。分析图2:图2表示叶肉细胞内的RuBP的相对含量在夏季中某天24h内(有一段时间乌云遮蔽)的变化趋势,其中RuBP的相对含量受到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的影响。【详解】(1)由图1纵坐标可知,实验的因变量是叶绿素含量,由柱形图可知,植物叶绿素含量下降最为明显的处理是50
mg•L-1戊二醛和处理7d。(2)根据色素的分离实验的原理可知,叶绿素位于滤纸条的下端,变浅的色素带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位于滤纸条从下到上的第一、二条。每分子叶绿素含有一个Mg2+,可被Cu2+置换成铜代叶绿
素,由于铜代叶绿素比叶绿素稳定,能长时间保持叶片标本的绿色。(3)图2中C点后RuBP的相对含量下降,说明C点表示乌云遮蔽,光照减弱,F点表示夏季中午作物出现午休现象,气温过高导致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DG段叶肉细胞内,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不断增多,但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固定减弱,
导致三碳酸的消耗速率加快,而生成速率减弱,相对含量不断下降,IJ段,由于缺乏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三碳酸不能被还原成RuBP,导致RuBP含量维持在较低的水平。【点睛】本题结合图形,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的过程,识记影响光合速率的
环境因素,能结合图形和所学知识准确答题,难度中等。28.已知某二倍体雌雄同株植物的花色由基因B(b)、R(r)控制,红花(B)对白花(b)为完全显性。R基因为修饰基因,RR与Rr的淡化程度不同,可将红色淡化为白色或粉红色。将一株纯合的红花植株与一株
纯合的白花植株进行杂交实验,其F1全为粉红花植株。F1自交产生F2,F2的表现型及数量:白花植株1399株、粉红花植株1201株、红花植株602株。回答下列问题:(1)该植物花色的遗传符合_____定律
。RR、Rr基因型中使红色淡化为粉红色的是___________。(2)亲代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3)用测交方法鉴定F1植株的基因型,用遗传图解表示____________。(4)若取F2中粉色植株与红色植株杂交,则其子代(F3)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
_______,F3群体随机授粉,F4中白色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答案】(1).自由组合(2).Rr(3).bbRR(4).(5).粉红花∶红花∶白花=4∶4∶1(6).1/6【解析】【分析】题意分析,B_RR、bbR_、bbrr的花色是白色,B_Rr的花为粉色,B
_rr的花是红色;一株纯合的红花植株与一株纯合的白花植株进行杂交实验,其F1全为粉红花植株。F1自交产生F2,F2的表现型及数量∶白花植株1399株、粉红花植株1201株、红花植株602株,白花植株∶粉花植株∶红花植株≈7∶6∶3,是9∶3∶3∶1的变式,因此2对等位基
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基因型是BbRr。【详解】(1)由于子二代的表现型比例7∶6∶3,是9∶3∶3∶1的变式,因此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根据粉色花所占的比例为6/16可知粉色花的
基因型为BBRr、BbRr,故RR、Rr因型中使红色淡化为粉红色的是Rr。(2)亲本一株纯合的红花植株与一株纯合的白花植株进行杂交实验,子一代基因型是BbRr,因此亲本红花的基因型是BBrr、白花的基因型是
bbRR。(3)子一代粉红花的基因型是BbRr,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BR∶Br∶bR∶br=1∶1∶1∶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bRr∶Bbrr∶bbRr∶bbrr=1∶1∶1∶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粉红花∶红花∶
白花=1∶1∶2,遗传图解如下:。(4)子二代中粉色花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BRr∶BbRr=1∶2,红色花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Brr∶Bbrr=1∶2,转化成2个分离定律:B_×B_→8B_:1bb、Rr×rr→1Rr:1rr,粉花植株(B_Rr)∶红花(B_rr)∶
白花(bbRr+bbrr)=8∶8∶2=4∶4∶1;子三代中BB∶Bb∶bb=4∶4:1,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B:b=2:1,自由交配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_∶bb=8∶1,子三代Rr∶rr=1∶1,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R∶r=1∶3,自由交配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RR:Rr:rr=1∶6∶9
,F4中白色植株所占的比例为B_RR+bb__=8/9×1/16+1/9×1=1/6。【点睛】熟知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与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会用分离定律的思路解答足有组合定律的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9∶3∶3∶1的变式分析也是本题的考查点。29.回答下列(一)、(二)小题:(一)甜橙在我国广泛
分布,是一种重要的果品,人们常常利用甜橙制备果酒。回答下列问题:(1)果酒制作的菌种是酵母菌,在分离和纯化酵母菌时对培养基要采用_____灭菌,某同学在对培养基灭菌时,若压力达到设定要求,而锅内并没有达到相应温度,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2)为了选育出耐酒精且能稳定遗传的菌种,需在__
_____浓度酒精的培养基中经过多次培养,随着培养次数的增加,分离出的菌落类型_________,则表示纯度愈高,其遗传基因型较稳定。(3)用移液管吸取培养的酵母菌液时,应用手指轻压移液管的橡皮头,并吹吸三次,目的是_____。利用酵母菌制作果酒的过程
中,发酵液的pH会下降,原因是_________。(4)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度的增加,甜橙的色素分子就会更多进入发酵液,为检测色素分子的含量,可用光电比色法测光密度值,若色素分子含量比较少,则应该选择光程为_____(1cm或2cm)的比色杯在波长为550nm处测定样液和标准溶液。除了光程与波长会
影响光密度值外,还有溶液自身因素如_________也会影响。(二)大苞白山茶是我国的珍稀植物,极具观赏价值。科研人员尝试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对其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回答下列问题:(1)第一种方法:利用带腋芽的茎段经植物组织培养获得完整植株。在该过程中对植物样本进行消毒,可将植物样本先
放入70%酒精中浸泡l0min,再放入5%_________溶液中浸泡5min,并重复一次,最后用无菌水冲洗。消毒后的植物样本要先培养在_____培养基获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更换培养基,在合
适条件下可培养得到幼苗。幼苗在定植前需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即逐渐降低幼苗生活环境中的_____,以使幼苗能适应自然环境。(2)第二种方法:取大苞白山茶的子叶为材料,诱导出愈伤组织,然后培养出完整植株。下图甲、乙、丙、丁为植物
组织培养的不同状态。愈伤组织是由一团_______的细胞组成,甲瓶的愈伤组织经培养后要获得丙培养瓶的结果,培养基中的激素含量为_____。甲瓶的愈伤组织经过培养后获得丁瓶的结果,从细胞水平上分析,在培养过程中细胞发生的变化为__________。从上图实验可得出
的结论为__________。【答案】(1).高压蒸汽灭菌法(2).未将锅内冷空气排尽(3).高(大于15%)(4).愈少(5).使酵母菌在培养液中均匀分布(6).酵母菌细胞呼吸会产生CO2,CO2和水反应后会生成H2CO3(7).2cm(8).溶液浓度是否混合均匀、溶液中其他物质的吸光率(9
).次氯酸钠(10).发芽(生芽)(11).丛状苗(12).湿度(13).未分化(14).细胞分裂素多,生长素少(15).细胞只分裂不分化(16).多种激素的平衡协调作用(它们的相对浓度)控制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解析】【分析】1、实验室常
用的灭菌方法①灼烧灭菌:将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工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此外,在接种过程中,试管口或瓶口等容易被污染的部位,也可以通过火焰燃烧来灭菌;②干热灭菌: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
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和金属用具等,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灭菌;③高压蒸汽灭菌:将灭菌物品放置在盛有适量水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为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一般在压力为100kPa,温度为121℃的条件下,维持15~
30min。2、比色杯的厚度是根据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A=Kbc选择的,其中A是吸光度、K是摩尔吸光系数、b是吸收层厚度、c是吸光物质的浓度。为减少测量误差,要求所测吸光度A控制在0.2-0.8之间
。一般采用控制浓度c的办法来实现,比色杯使用常见的1cm厚度的。如果浓度不好控制时,就改变比色皿厚度b(即溶液的光程),以使A在所需范围内。当样品太少浓度太小时,就采用2cm的比色皿;若浓度太大就用0.5cm的。3、植
物组织培养实验操作步骤:(1)培养基的制作:①配制各种母液:配制母液时,无机物中大量元素浓缩10倍,微量元素浓缩100倍,常温保存。激素类、维生素类以及用量较小的有机物一般按1mg/mL的质量浓度单独配制母液;②配制培养基,称取琼脂、蔗糖、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等组分,依次加入,加蒸馏水定容;③
灭菌,将分装好的培养基连同其他器械一起高压蒸气灭菌。(2)外植体消毒:选取合适的外植体,用流水冲洗后可加少许洗衣粉,用软刷轻轻刷洗,刷洗后在流水下冲洗20min左右。用无菌吸水纸吸干外植体表面的水分,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中摇动2-3次,持续
6-7s,立即将外植体取出,在无菌水中清洗。取出后仍用无菌吸水纸吸干外植体表面水分,放入质量分数为0.1%的氯化汞溶液中1-2min。取出后,在无菌水水中至少清洗3次,漂净消毒液。(3)接种:用体积分数为70%的
酒精对工作台进行消毒,再点燃酒精灯所有实验操作必须在酒精灯旁进行,且器械每次使用后都需要灼烧灭菌。将外植体切成小段接种到锥形瓶中,注意整个过程的无菌操作。(4)培养:接种后的放在无菌培养箱中培养,定期消毒,温
度设置在18-22℃,并且每日用日光灯光照12h。(5)移栽:移栽之前,应打开培养瓶的封口膜,让试管苗在培养间生长几日。然后用清水清洗根部的培养基,将幼苗移植到消过毒的蛭石或珍珠岩等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等幼苗长状后再移栽到土壤中。(6)栽
培:将幼苗移栽后,每天观察记录幼苗生长情况,适时浇水、施肥,直至开花。【详解】(1)果酒制作的菌种是酵母菌,在分离和纯化酵母菌时对培养基要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在高压灭菌锅过程中,若压力达到设定要求,而锅内并没有达到相应温度
,最可能的原因是未将灭菌锅内冷空气排尽。(2)为了选育出耐酒精且能稳定遗传的菌种,需在高浓度酒精的培养基中经过多次培养;随着培养次数的增加,分离出的菌落类型愈少,则表示纯度愈高,其遗传基因型较稳定。(3)用移液管吸取培养的
酵母菌液时,应用手指轻压移液管的橡皮头,并吹吸三次,目的是使菌液和水充分混匀。利用酵母菌制作果酒的过程中,酵母菌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时,均产生CO2,CO2和水反应后会生成H2CO3,使pH下降。(4)根据分析:当色素分子含量比较少,则应该选择光程为2cm的比色杯在波长为550
nm处测定样液和标准溶液;除了光程与波长会影响光密度值外,还有溶液自身因素如溶液浓度是否混合均匀、溶液中其他物质的吸光率也会影响。(二)大苞白山茶是我国的珍稀植物,极具观赏价值。科研人员尝试通过以下两
种方法对其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回答下列问题:(1)可将植物样本先放入70%酒精中浸泡l0min,再放入5%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5min,并重复一次,最后用无菌水冲洗;消毒后的植物样本要先培养在发芽培养基获得丛壮苗;移栽之前,应打开培养瓶的封口膜,幼苗在定植前需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即逐渐降低幼苗生
活环境中的湿度,以使幼苗能适应自然环境。(2)愈伤组织的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故愈伤组织是由一团未分化的细胞组成;甲瓶的愈伤组织经培养后要获得丙培养瓶的结果,观察丙瓶可知,丙瓶中根的生长受到抑制,芽的生长得到促进,故培养基中
的激素含量为生长素含量低、细胞分裂素含量多;甲瓶的愈伤组织经过培养后获得丁瓶的结果,从细胞水平上分析,在培养过程中细胞发生的变化为细胞只分裂不分化;从图中实验可得出的结论为多种激素的平衡协调作用控制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果酒果醋的制作和植物
组织培养的知识要求考生掌握相关知识点,识记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0.已知青蒿素衍生物Art具有抗肿瘤的作用,且随着Art浓度的增加,对海拉细胞集落形成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
用逐渐增强。海拉细胞在培养过程中会出现贴着培养瓶壁生长的特征,集落是指贴壁生长的单个细胞增殖6代以上形成的细胞群体,肉眼可见。海拉细胞培养后,经显色剂处理,在分光光度计上测定波长为490nm的光密度值(OD值),计算细胞抑制率,细胞抑制率=(1-实验组OD
值/对照组OD值)×100%,细胞的半数抑制率简称IC50,即为药物治疗的用药浓度。为验证Art的作用,请完善下列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要求与说明:细胞和集落计数、染色等具体过程不作要求,所用试剂的剂量不作要求,营养均满足要求,各种条件适宜)(1)完
善实验思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将己知细胞密度的海拉细胞悬液,用移液管加入到各个含细胞培养液的培养瓶中,并加入上述溶液,然后置于适宜的环境中培养3周。③__
_________。④各培养瓶用酶液处理集落使细胞分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与处理。(2)预测实验结果_____
______(以坐标曲线图表示实验结果,要求标出IC50的药物浓度):(3)分析与讨论:①Art能使海拉细胞的集落数下降的原因之一是影响其贴壁生长,从细胞水平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②除了上述实验方法外,
测量细胞数量的多少还可用的检测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Art也能促进海拉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细胞衰老时细胞核的特征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③已知细胞初始浓度为200个/
5mL至800个/5mL浓度间,上述实验对照组产生的集落数与细胞初始培养浓度呈线性关系,当细胞初始培养浓度高于800个/5mL时出现线性关系向下偏离现象如下图所示,分析偏离线性关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答案
】(1).将Art从零浓度开始配置成一系列浓度梯度的溶液。(2).对每个培养瓶的集落进行计数,记录数据,并取平均值(3).摇匀并稀释,经显色反应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OD值,并计算细胞抑制率(4).(5).粘连蛋白减少(6).用血
细胞计数板并在显微镜下对海拉细胞进行计数(7).细胞核体积不断变大,核膜不断向内折叠(8).细胞数过多导致出现多个细胞共同形成集落或集落有重叠【解析】【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Art浓度,因变量是海拉细胞集落数和细胞抑制率。根据题干中“青蒿素衍
生物Art具有抗肿瘤的作用,且随着Art浓度的增加,对海拉细胞集落形成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可知,随着Art浓度的增加,海拉细胞集落数逐渐减少,细胞抑制率逐渐增大。【详解】(1)实验思路为:①将Ar
t从零浓度开始配置成一系列浓度梯度的溶液。②将已知细胞密度的海拉细胞悬液,用移液管加入到各个含细胞培养液的培养瓶中,并加入上述溶液,然后置于适宜的环境中培养3周。③对每个培养瓶的集落进行计数,记录数据,并取平均值。④各培养瓶用酶液处理集落使
细胞分散,摇匀并稀释,经显色反应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OD值,并计算细胞抑制率。⑤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与处理。(2)青蒿素衍生物Art具有抗肿瘤的作用,且随着Art浓度的增加,对海拉细胞集落形成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因此Art浓度对海拉细
胞集落形成和细胞抑制率影响曲线图如下:(3)①Art能使海拉细胞的集落数下降的原因之一是影响其贴壁生长,从细胞水平分析,可能的原因是粘连蛋白减少。②除了上述实验方法外,测量细胞数量的多少还可用的检测方法是用血细胞计数板并在显微镜下对海拉细胞进
行计数。细胞衰老时细胞核体积不断变大,核膜不断向内折叠。③细胞数过多导致出现多个细胞共同形成集落或集落有重叠。因此当细胞初始培养浓度高于800个/5mL时会出现线性关系向下偏离现象。【点睛】对于实验题,我们在解答的时候首先要理顺解题思路,弄清实验的原理、实验的方法,以及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
量和无关变量。把握住设计实验时应遵循的科学性原则、对照原则和无关变量等量的原则进行综合分析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