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卷01-备战2021届山东新高考历史之高分必刷卷(解析版).docx,共(13)页,660.544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42116bf67936e4e15b4d94b23f3a46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山东新高考高分必刷卷01一、单选题(每题3分,15题,共计45分)1.有学者指出,“现代国家”所具有的要素,如集中、统一的科层化行政制度管理,中国早就已经具备,比欧洲早了一千八百年。这一判断的史实依据最可能是A.西周时期的分封制B.战国时秦国的县制C
.汉代的郡国并行制D.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答案】B【详解】欧洲“集中、统一的科层化行政制度管理”现象最早伴随15世纪时西班牙、葡萄牙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而出现,据此可知“一千八百年”前的中国大约处于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期,所以材料观点的判断依据最可能是当时秦
国实行的县制,故B项正确;分封制和郡国并行制下的地方独立性较大,AC排除;三省六部制是皇权专制的表现,与材料无关,D排除。故选B。2.宋之前,人们择偶往往强调门第、身份、地位,严格遵从等级规定。而到了宋代,人们择偶则打破“门阀”等
级局限。宋仁宗下令,宗室嫁女时,“择士族之有行义者;敢以财帛为婚,御史台、街司察举之”。这一变迁主要源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B.科举制度的完善C.君主专制的强化D.程朱理学的影响【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因此人们择偶不再局限于“门阀”。仁宗限
制宗室嫁女以财帛为准,恰恰说明当时择偶更看重对方的经济地位,A正确;科举制会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打击门阀,但是不是择偶观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B;君主专制强化与择偶观变化无关,排除C;程朱理学重义轻利,与题干所列择偶观相
反,排除D。3.下表是中国古代医学名著中有关“茶"的记载。据此,能够得出的结论是2A.《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最早记述茶的书籍B.茶叶具有药用保健功能和饮料功能C.汉末社会动荡促成对茶叶保健功能的研究D.茶叶对我国古代医学产生重大影响【答案】B【详解】从材料中“使
人益思”、“治便脓血"、“益意思”、“利小便”、“清头目”等信息可知,茶叶具有药用和饮料功能,B项正确;无法通过材料直接得出最早记述的结论,故A错误;C不符合史实和题意;茶确实对中国医学有影响,但是材料内容强调的是功效,故排除D。4.下表所示为清末至民国时期人们对鸦片战争的认
识。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时间认识清末鸦片战争是中外交往中的一个普通事件民国成立后鸦片战争的主要影响是导致鸦片泛滥,烟毒流于中国1930年前后鸦片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之始,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A.历史评价标准难有定论B.
研究者立场影响其对鸦片战争的评价C.文字史实带有主观因素D.人们对鸦片战争的认知程度逐步深化【答案】D【详解】材料“鸦片战争是中外交往中的一个普通事件”“鸦片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之始,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体现的是人们对鸦片战争的危害认识不断深入,
D正确;历史评价有一定的标准,A排除;B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5.“五四运动本身内在的这一复杂情形,决定了阐释它的话语的多样性。……以五四运动为源头的各大思3想流派在构建自己的‘五四’话语中,都与现实的社会政治斗争、文化思想争辩交织在一起,
因而所谓‘五四’话语和‘五四’传统不仅是对历史的叙述,而且参与现实的实践。”造成材料中这种分歧的因素不包括A.军阀政府提倡尊孔复古B.评论者立场及观察角度C.当时现实社会复杂形势D.五四运动自身的复杂性【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尊孔复古”是袁
世凯统治时期的思想文化特征,1916年袁世凯已经死去,中国处在军阀割据时期,故“尊孔复古”不是分歧的因素,A符合题意;BCD均属于材料中出现分歧的因素,不合题意,排除。故选A。6.新中国建交国家数量柱状图该柱状图反映出A.新中国国际声誉得到极大提高B.新中国致
力于反对霸权主义C.建国初期外交环境逐渐改善D.新中国外交政策得到广泛认同【答案】C【详解】根据数据建国初期很多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体现我们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取得了好的外交环境,C项符合题意;材料只是一部分国家与中国建交,不能叫提高国际声誉,A项不符合题意;建国初期4我们致力于政权
的巩固经济的恢复,B项不符合题意;新中国外交政策只是得到一部分国家认同,不包括帝国主义国家,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7.下表为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对外援助对比。据表可知,中国的对外援助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改革开放后(19
79年至今)援助形式军事援助、物资援助发展授助、人道主义援助援助内容无偿援助无息贷款中小型成套项目比例上升,贴息优惠贷款增加,合资合作、人力资源援助增多援助渠道双边援助双边援助多边援助援助主体政府政府、国际组织、企业、金融
机构、社会团体、个人A.注重追求经济发展权益B.深受意识形态的禁铜C.日益适应国家发展需要D.彰显大国的无私奉献【答案】C【详解】从表中改革开放前后对外援助的对比可以明显看出,改革开放后的对外援助越来越切合实际,由无偿援助到多种援助方式,服务于国内经济建设,适应了当时国家发展需要,C
正确;A项表述与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对外援助不符,排除;B项主要是指改革开放前的援助,排除;D项“无私奉献”与改革开放后的援助不符,排除。8.下表为习近平外交思想一览(部分)。5习近平外交思想A.倾向于增强对国际社会的影响B.借助传统文化树立大国意识C.倾向于对外交政策的根本调整D.借助中国智慧
推动世界共赢【答案】D【详解】材料反映了习近平外交思想多引用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强调共存共赢,这说明习近平外交思想借助中国智慧推动世界共赢,故D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明中国增强对国际社会的影响,而是强调借助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共赢外交,故A错误;材料主要反映的是
共赢外交,而不是大国意识,故B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对外交政策的根本调整,故C错误。9.据史料记载:来自萨拉米的外邦人赫拉克利德斯,因其在公元前330—329年雅典粮食危机中的善举,成为雅典人的“恩人”而被授予“特权外邦人”身份;银行家帕西昂和佛尔米昂因对雅典城邦
的杰出贡献而被授予雅典公民权。这表明A.这段史料不真实,因为外邦人不可能获得雅典公民权B.外邦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获得雅典城邦的认同C.外邦人可以通过参与雅典人的政治生活而融入雅典城邦D.雅典外邦人必须
与公民共同履行城邦的某些义务【答案】B【解析】材料“银行家帕西昂和佛尔米昂因对雅典城邦的杰出贡献而被授予雅典公民权”表明外邦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获得雅典城邦的认同,故B正确;外邦人可以获得公民权,故A错
误;C和D均不是材料主旨。610.近代欧洲存在着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以成文的法典为表现形式,以民法为典型,以演绎为思维特点;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以普通法为基础,以归纳为思维特点。据此可推知A
.地理环境影响了法律体系的特点B.欧洲法律体系都是罗马法的延续C.罗马法具有超越时空的重要意义D.欧洲法律体系并非都源于罗马法【答案】D【详解】材料反映出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在表现形式、思维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大陆法系又称罗马法系、成文法
系,英美法系又称判例法系,受罗马法的影响较小,法律多以判例形式出现,说明欧洲法律体系并非都源于罗马法,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差异,没有反映出这一差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在表现形式、
思维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因此欧洲法律体系都是罗马法延续的观点无法成立,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差异,并非强调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故C项错误。【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大陆法系以成文的法典为表现形式,以民法为典型,以演绎为思维特点;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
,以普通法为基础,以归纳为思维特点”,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11.对以下三次工业革命进程图主旨的准确解读是A.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工业没有突破B.产业突破是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关键C.第三次工业革命以第三产业为主D.
第二次科技革命促使新经济的出现【答案】B【详解】根据三次工业革命的图示可以看出,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有新的工业部门产生,反之,新的工业部门也进7一步推动工业革命的开展,故B正确;A表述太绝对,错误;第三次工业革命后,第三产业、信息产业迅速发展,C错误;新经济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时间不符合题意
,D错误。12.下表是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进程,这反映了时间体系简介1880—1914年金本位体系金银是唯一的信用担保1918—1939年国际金本位制度恢复以黄金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或国际本位货币1944—1973年布雷顿森林
体系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1973—1976年浮动汇率制度过渡时期汇率完全由市场的供求决定,政府不加任何干预1976年至今牙买加体系浮动汇率制度改革、黄金非货币化、扩大信贷额度、增强特别提款权等A.世界经济全球化B.世
界格局多极化C.经济区域集团化D.美国货币霸权化【答案】A【详解】从材料中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等信息可以看出,反映的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和带来的影响,故答案为A项;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尚未形成,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区域性经济组织,不是反映经济区域集团化,排除C项;D项不符
合材料主旨,排除。13.如表为1928年和1932年苏联在农业春播中使用不同播种方式的情况。这反映出苏联A.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影响有限B.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C.农业集体化基础相对薄弱D.工业化发展阻力较大【答案】C【详解】1928年至1932年,苏联农业春播方式中,马拉播种机和拖拉机牵引播种机的播
种方式占比上升,后者上升速度尤其明显,而手播方式虽然在下降,但是占比仍然较高,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基础较为薄弱,C正确;8新经济政策在1924年斯大林执政后逐渐被取消,排除A;通过播种方式无法判断工农业比例结构,排除B;
说明1928年至1932年苏联的工业化水平提升较快,D排除。14.下表为中国一一东盟自由贸易区部分关税削减表,据此可知时间关税税率覆盖关税条目2003年7月WTO最惠国关税税率全部2003年10月中国与泰国果蔬关税降至0%中泰全部果蔬2005年对所有成员
国开始削减关税全部2006年农产品关税降至0%农产品2015年关税降至0%除部分敏感产品外的产品A.中国执行世贸税率标准B.中国急需东盟的产品C.东盟是中国重要的盟友D.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答案】D【详解】材料反
映出中国一一东盟自由贸易区部分关税不断下降,这有利于这一区域经贸往来,有利于地区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中国执行世贸税率标准,A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出中国的需求,需求是双向的,排除B;C项不是主旨,排除。15.2018年以来,世界传
染病横行:刚果(金)埃博拉疫情,印度尼帕病毒,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东呼吸综合症,荷兰脑膜炎疫情全国大爆发,乌克兰、塞尔维亚麻疹,尼日利亚沙拉热疫情,登革热疫情全球泛滥,喀里多尼亚报告1156例、澳大利亚报告285例例、泰国报告13164例新
加坡报告1096例、日本报告46例、巴西报告101863例、墨西哥报告8801例,缅甸发生炭疽疫情。面对世界传染病各国应A.建立新的世界政治秩序B.倡导优胜劣汰适者生存C.相互隔绝限制疫情蔓延D.尽快开展广泛国际合作【答案】D【详解】材料体现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
日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其中疫情在全球范围传播,这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D正确;A与材料无关,排除;BC说法明显错误,排除。故选D。9二、材料分析题(4题,共计55分)16.古建筑遗产在所属历史时期的空间分布
,可以折射出该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的空间与强度。甲、乙、丙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隋唐、宋元、明清)的古建筑遗产空间分布核密度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据陈君子等《中国古建筑遗产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分
别提取甲、乙、丙的古建筑遗产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答案】甲:南北地区的古建筑遗产分布密度都明显增大,南方分布范围扩大,边疆地区的古建筑遗产数量明显增多。这与明清时期多数时间社会安定,经济尤其是
南方经济的长足发展等情况有关;同时,明清时期尤其是清朝,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力度不断加大、开发强度日益提高,人口逐渐向边疆地区迁移,边疆地区遗留下的古建筑遗产逐渐增多。据此判定甲为明清时期。乙:黄河中下游、长江下游、四川盆地等地区的古建筑遗产分布密度都较高。宋元时期经济中心南移完成,
南方地区经济文化水平发展迅速,人们活动较为频繁;这一时期,作为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曾重点统治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政治经济等方面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四川地区受到唐末以来战争影响较小,进
入宋代,四川经济进入高度繁荣时期,这为四川地区大量古建筑遗产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据此判定乙为宋元时期。丙:古建筑遗产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及渭河平原地区。这与隋唐时期政治经济中心处于北方的史实相符;10同时,南方地区的古建筑遗产也有所分布,这是因为隋唐时期人口已经逐渐向南迁移
、经济重心也逐渐向南移动,各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南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遗留的古建筑遗产日趋增多。据此判定丙为隋唐时期。【详解】本题要求根据图示中建筑的分布信息判断历史时期。根据图甲的内容可以看出,南北地区的古建筑遗产分布密度都明显增大,南方分布范围扩大,边疆
地区的古建筑遗产数量明显增多。这与明清时期多数时间社会安定,经济尤其是南方经济的长足发展等情况有关,所以图甲是明清时期;根据图乙可以看出,黄河中下游、长江下游、四川盆地等地区的古建筑遗产分布密度都较高,这主要是因为宋
元时期经济中心南移完成,南方地区经济文化水平发展迅速,宋元时期作为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曾重点统治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政治经济等方面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四川地区受到唐末以来战争影响较小,进入宋代,四川经济进入高度繁荣时期,这为四川地区大量古建筑遗产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由此可知
图乙是宋元时期;根据图丙内容可以看出,古建筑遗产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及渭河平原地区。这与隋唐时期政治经济中心处于北方的史实相符,所以图丙是隋唐时期。17.(2020·合肥一六八中学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与中国巨人赛跑——严复与近代中
国11867年,严复进入近代海防史上第一所海军学校福州船政学堂就读;五年后作为海军军官派遣出洋,曾入英国格林尼茨海军大学学习21880年,严复出任始成立的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31885年开始,为改变官阶太低和不
是科举正途出身的窘境,严复历经九年,四次参加乡试,想博取举人功名,屡试不中41895年以后,严复开始以著述为主的生活,写下了《论世变之亟》《救亡决论》原强》等文章,专门探讨八股经义的危害,主张废八股,讲西学;翻译赫胥黎《天演论》、亚当·斯密《国富论》和孟德斯鸠《法意》。在《天演论》中,“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观点广为流传51909年,严复被清政府授予“文科进士出身”根据材料,谈谈你对严复人生历程的认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答案】【示例】严复的人生历程是晚清中国近代化
曲折历程的反映。严复是洋务运动的受益者。作为中国最早的留学生之一,严复学习近代海军知识并且到英国留学,回国后担任了北洋水师学堂的总教习。但是.当11时封建思想仍然顽固,守旧势力依然强大;严复自身也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所以他仍然坚持
参加科举考试并企图获取功名。这一经历是晚清近代化曲折的反映,也体现出近代先进知识分子面对顽固守旧势力的无奈。甲午战争失败以后,严复彻底放弃了科举考试的念头,全身投人到介绍西方进步学说和对民众的思想启蒙上,翻译了大批近代西方学术著作,反映了他自身思想的成熟和对近代化历程认识程度的加深。【详解】注意结
合表格中的时间和严复的思想历程,来看时代对严复思想演变的影响作用,注意时空特征的构建。严复的人生历程是晚清中国近代化曲折历程的反映。严复是洋务运动的受益者,严复自身也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所以他仍然坚持参加科举考试并企图获取功名,这一经
历是晚清近代化曲折的反映,也体现出近代先进知识分子面对顽固守旧势力的无奈。甲午战争失败以后,严复彻底放弃了科举考试的念头,全身投入到介绍西方进步学说和对民众的思想启蒙上,翻译了大批近代西方学术著作,反映了他自身
思想的成熟和对近代化历程认识程度的加深。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致刘德辉德辉吾弟鉴:自你来信一封已经收到:将信看完,我以全部知道了我是非常高兴,我真领服你,希你要加强工作消灭美帝国主义,兄在家加强提高生产支援前线。现在我们母亲玉体
健康。精神璧铄。比昔年还要好些。家乡在党、毛主席的领导下现在我们真正彻底翻身了,所分的田土房屋,我真高兴。至于秋收工作完全结束了,我将收的稻谷计算亦有六旦有余,至于家庭生活全部解决了,请弟一切不要挂念家庭。母亲和我与汝任
,假是我们家庭生活与生产有困难,已有村上帮助。至于母亲有我孝养侍奉,请弟不要挂念,请你安心抗美援期,你的功劳十分伟大极了。...不有再叙,后信再谈。祝你工作愉快。——兄刘怀钦,一九五二年九月二十九日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五十年代初的中国社会面貌有哪些
史料价值。【答案】12【详解】信息一:根据材料中“一九五二年九月二十九日”和材料以家书格式、内容出现,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材料来源为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亲属给前线战士的家书,其史料价值在于,通过抗美援朝战士及其亲属
的经历,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社会面貌和社会精神,这一家书是研究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的一手史料;信息二:根据材料中“你要加强工作消灭美帝国主义”“兄在家加强提高生产支援前线”可得出的信息为,抗美援朝战争,这一信息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为巩
固新生政权所付出的巨大牺牲,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信息的史料价值在于,可用于研究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美关系和国内政治;信息三:根据材料中“我们真正彻底翻身了,所分的田土房屋”“秋收工作完全结束了,我将收的稻谷计算亦有六旦有余”可得出的信息是,分配土地和农业丰收,这一信息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后,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恢复发展的情况,其史实价值在于可用于研究20世纪50年代,农村土地变革和经济恢复状况;信息四:根据材料中“母亲有我孝养侍奉,请弟不要挂念,请你安心抗美援期”等,可得出的信息是中华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群众积极参军参与农业生产,这一信息反映了
保卫新生政权和投入国家经济建设热情高涨的情况,这一信息的史料价值在于,可用于研究20世纪50年代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综合后面三则具体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封书信的史料价值在于,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状况,它是建国初期社会面貌的一个缩影
。19.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被视为中世纪欧洲向近代转型的两大动力,对欧美以及整个世界都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灵魂称义不因为任何行为,仅由于信仰。……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教徒并
无不同之处,并非自成团体,或是高于其他教徒之上的。……罗马教廷只管信仰上的事,至于财产、金钱、生命等事务应由政府处理,皇权应该名副其实。13——马丁·路德材料二加尔文认为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是他被上帝预定为选民的外在标志。加尔文派的改革自始至终就一直和政治力量紧密结合
。更确切地说,加尔文推行宗教改革的整个过程就是他与日内瓦政府争夺权力的过程。最终他把日内瓦变成了一个政教合一但教权高于政权的城市神权共和国。(1)编写一幕发生在16~17世纪欧洲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欧洲宗教改革的内容;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
辑清晰。)(2)结合宗教改革的内容,说明宗教改革是欧洲向近代转型的两大动力之一。【答案】(1)主题:主题明确,紧扣欧洲宗教改革中新教的教义。对话内容:层次一:对话主题不够突出,观点不够明确,对话不够完整,逻辑不够清晰;层
次二:对话基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观点较明确,对话较完整,逻辑较清晰;层次三:对话紧密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完整,逻辑清晰。(2)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参考宗教改革的意义和影响。【详解】(1)新教教义: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平等思想;政教分离。加尔文:主张先定论;政教合一。(2)内
容参考:该运动打破了天主教的精神束缚,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传播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出现,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和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奠定基础。①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特权,各国王权得到加
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②经济上: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和土地,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文化上:A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B发展本民族文化,各国普遍重视教育,兴办学校,增加
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学习科目,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C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