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 历史.docx,共(6)页,246.57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3740b122d1e0633c0986195fae1122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衡阳市八中2019级高一第8次月考试题历史命题人:孙文斌审题人:龙国安请注意: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答题前,学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
在答卷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的要求。1、王祯在《农书》中认为农业生产的关键在于时宜、
地宜,并详细地论述了开垦土壤、耕种、施肥、水利灌溉、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业操作的基本原则和措施。据此可知,我国古代农业生产A.技术领先世界B.分工日益细化C.结构日趋合理D.注重精耕细作2、文学作品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之一。元稹在《织妇词》中描述道:“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各地
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上述现象最能说明A.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B.手工业专业生产水平提高C.古代手工业技术传承的特点D.民营手工业与市场联系密切3、西晋的傅玄讲道:“夫商贾者,所以伸盈虚而获天地之利,通有无而一
四海之财。其人可甚贱,而其业不可废。”据此判断,傅玄认为政府应A.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维持农商平衡C.抑制私商不抑官商D.贱商而不废商4、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
营、小雇佣劳动,从而出现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这一趋势A.增强了小农经济的韧性B.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提高C.冲击了地主所有制经济D.束缚了农民的人身自由5、读图,下图记载的是一份关于盐井开采的盐业契约。由此可知当时A.盐业专营制度已被彻底打破B.出现了部分近代经
济的特征C.官营企业主动吸纳民间资本D.资本主义萌芽得到迅速发展6、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
民生计皆为所夺矣。”这种情景说明A.洋务运动推动民族工业繁荣B.西方商品涌入冲击自然经济C.资本输出终止中国工业步伐D.中国工业崛起抵制西方侵略7、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洋务派……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心打破
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主要指洋务运动A.发动“商战”,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B.创办新式学堂,改变了封建的文化教育体制C.改革政治体制,开启了君主立宪的民主宪政之门D.开办近代企业,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8、1
896至1911年,中国铁路建设有了较大发展,新建铁路总里程约为此前的20倍,右图呈现了当时铁路投资的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清政府重视修筑铁路B.铁路修筑的资金来源充足C.清政府完全掌握铁路修筑权D.近代商人投资于铁路建设9、随着新兴的娱乐方式——电影进入上海民间,191
1年6月,上海自治公所针对电影的放映,曾明文规定:开设影戏院,必须领有执照,男女观众必须分座,影片不得有淫亵内容,放映时间至迟以夜间12点以前为限,等。这些规定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社会崇洋之风盛行B.移风易俗男女平等C.思想开放与保守并
行D.民国政府规范娱乐业10、在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出现过一个特殊的阶段,被人称为“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是却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促成这一时期“经济奇迹”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B.民国政府实施奖励实业的政策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D.民国
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1、1935年国民政府成立资源委员会,拟制了一份“重工业建设计划”,以湖南、江西、湖北三省为中心,建设一个重工业区,以充实国防力量,促进国家工业化。到1937年,资委会共筹办和整理扩充了21家厂矿或筹备机构。资源委员会推动的工业化建设A.迈出了中国
近代化的第一步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C.企图从经济上封锁中共中央革命根据地D.是对日本加紧侵华的积极应对12、历史信息的解读要注意恰如其分,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B.一五计划期间成就辉煌C.探索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13、1982年,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农业生产责任制。1985年,全国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工作全部结束,许多乡镇还建立了集体经济组织。这A.改变了农村土
地所有制B.调整了农村的产业结构C.实现了农村村民的自治D.利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4、2020年,浦东新区迎来了浦东开发与开放的30周年。从阡陌农田到林立楼宇,从冷僻土地到繁荣都市,从籍籍无名到世界瞩目,浦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浦东开发开放表明中国A.对外
开放向纵深发展B.对外开放的中心发生转移C.全方位开放格局正式形成D.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15、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当时一些欧洲人把武夷茶称为“中国茶”。下
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年份(年)168416891701售价(荷盾)807.752.32A.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B.“商业革命”不断发展C.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价格革命”来势汹汹16、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但到18世纪中期,英国取代荷兰,建立“日不落帝国
”。相较于荷兰,英国的优势主要在于A.政治制度更先进B.海军实力更强大C.工业资本更发达D.地理位置更优越17、据《欧洲五百年史》记载:“在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匀速增长起来的工业产品,约有4/5被国内市场吸收……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40年代,棉纺织品的产
量增长了75倍,但是它的出口量从未超过1/2。”材料表明,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起主要推动作用的是A.国际市场的需求B.国内市场的发展C.圈地运动D.技术积累18、钱乘旦、许洁明在其合著的《英国通史》中写道:“…过去时间以天为
单位,现在以分钟、以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材料重在说明A.科学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B.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C.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D.
火车的发明引发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19、从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工厂中工人的生产率却猛增了55%。这一现象A.凸显了供求关系的不均衡性B.直接导致了失业人数的激增C.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D.反映了美国经济的有序发展20、20世纪30年
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口红效应”首次被提出,即经济不景气时,人们就会转向购买廉价奢侈品,口红虽非生活必需品,却兼具廉价和粉饰的特点,能给消费者带来心理慰藉。同时美国电影因其虚构的美好生活,也成为“口红效应”的受益者之一。这一现象说
明A.经济危机引发精神危机B.危机时刻女性勤俭节约C.人们面对危机能够淡定应对D.胡佛政府刺激消费对策成功21、钱乘旦先生在《寻找他山的历史》一书中称:“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
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旨在“修补资本主义”的措施是A.大力发展垄断组织B.建立社会福利制度C.实施区域合作战略D.构建国际贸易体系22、1928年10月起,苏联开始实施计划经济,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维埃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14倍
。到1940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另外方面,集体化伴随着对富农的镇压,导致农业减产,人民生活困苦,1930-1935年政府被迫在城市实行凭证供应制度。这说明A.斯大林模式导致国民经济结构不合理B.计划经济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C.农业集体化使农民
为工业化付出巨大代价D.排斥市场调节不利于经济发展23、布尔拉茨基在评价赫鲁晓夫时指出:“他谴责了斯大林,但是没有触及专横的政权机构;他批驳个人迷信,但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生育他的体制。”据此可知,赫鲁晓夫改革A.以政治体制改革为重点B.尚未打破原有体制框架C.有效防止了权力
的专横D.彻底消除个人迷信根源24、某国际组织的宗旨是致力于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它成立20余年后,主要借款对象由西欧各国变为发展中国家,它提高了各国购买力,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该组织A.是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B.是法
德以经济合作促政治和解的初次尝试C.以灵活性、渐进性、开放性为重要特点D.建立于1945年,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25、有学者认为:“区域集团化不能孤立地理解为单纯的经济现象……各主权国家形成区域集团的目的之一是发展自身经济,以增强在竞
争激烈的国际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区域集团间的互相合作、互相竞争,使区域集团成为国际关系主体……一些中小国家以集团化的形式和力量,改变着大国主宰国际事务的格局。”据此分析,该学者强调区域集团化A.促进了各成员的经济发展B.促进成员自身经济发展并助推国际关
系民主化C.是实现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D.有助于平等的世界经济新秩序形成第II卷非选择题本卷共3小题,26题24分,27题14分,28题12分,共50分。26.(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自古
就是一个疫病频发的国家,在公共危机应急救援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两汉疫病流行,西汉有11次,东汉有27次。疫病爆发以后,帝王一般会下罪己诏主动承担责任,认为疫病的流行是自己的政事有所欠缺而导致的,并大赦天下、减免赋税、举办大型祈禳仪式。西汉元帝时,关东水灾疾疫,大量流民涌入关内,
元帝诏集转运粮食给流民,并开仓赈济,赐寒衣,保证灾民能有基本的吃穿。东汉和帝永元间,曹褒官为城门校尉,“时有疾疫,褒巡行病徒,为致医药,多蒙济活”。安帝元初间,会稽大疫,政府派“遣光禄大夫将太医循行疫病”,到乡村为老百姓治病。两汉时期,从农村到城市,每逢
疫情严重,患病人增多,政府会因地制宜地腾出一些住宅作为疫病的医院,集中为他们进行治疗,以防止疫病扩散。——摘编自刘滴川《大瘟疫——病毒、毁灭和帝国的抗争》等材料二:晚清时期,以灾荒为代表的灾害性公共危机事件日趋频仍,以瘟疫为代表
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此起彼伏。19世纪六七年代以后,官赈为代表的传统危机应对机制渐趋衰弱,新型商人开始活跃于近代历史舞台。新型商人文化教育程度较高,有着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同时具有“我本同处宇内,有分地无分民”的超越乡土观念的社会意识和爱国
主义情怀。发生重大灾荒时,他们号召社会各阶层人民关注灾区,为灾区人民募捐灾款和物资,义赈逐渐发展成为晚清社会主要的灾荒救济形式。——摘编自姜强《近代江南公共危机与社会应对》等材料三: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局限在自
然灾害和社会事故上。2003年“非典”后,针对危机事件的科研机构纷纷建立,在研究中各有侧重。2005年,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35个与公共危机管理相
关的法律法规。汶川地震时,国内媒体从中央到地方全力以赴地对地震和救灾情况进行了及时、充分、生动的报告,将全国人民的注意力凝聚到抗震救灾上,激发了整个社会强大的救灾合力。——摘编自刘亚光《浅析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发展》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
知识,概括两汉时期应对公共危机措施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公共危机应对机制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公共危机应对机制发展的主要表现,并简要谈谈你从我国历代公共危机应对机制建设中获得的启示。(8分)27.(14分)《走向2
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指出: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道路上有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后的中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
产阶级国家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1921年列宁《论粮食税》材料二: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
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給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鲍盛刚《中国嵘起与中国模式》请回
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所有制的角度看苏联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两国是如何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进行探索的?(6分)(3)从三次改革调整
机遇中,谈谈你对现代经济改革的认识。(2分)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商品、服务、资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通过密切的经济交往与合作,在经济上相互联系和依存、相互竞争和制约达到很高的程度,使全球经济更
具有整体性的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经阶段,然而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当日,墨西哥就爆发了历时十多年的底层抗争运动,“打响了反全球化运动的第一枪”。随即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2019年美国边境修墙、控制移民,2020年英国成功脱欧,反全球化运动愈演愈烈,
“全球化进入了倒车模式”。但也要清楚知道,反全球化并非全球化的对立面,而是全球化的组成部分,大多数“反全球化”势力并非反对全球化本身,而是反对其中不合理、不公正的部分。正如学者庞中英所言,“反全球化是让全球化的脚步走向更加公平、公正、自由的方向。”结合材
料与所学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自行拟定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言之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