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1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课后习题:综合检测题(一).docx,共(10)页,797.27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36803f5e18b84d7f55ec59c40efeb2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综合检测题(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1.图示甲、乙、丙、丁四处,海冰厚度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2.下列城市
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A.葫芦岛B.秦皇岛C.大连D.烟台3.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A.资源量不足B.破坏环境C.成本过高D.市场需求不足解析第1题,气温越低,低温期持续时间越长,海冰越厚。图中四处气温≤-4℃持续时间较长的为甲
、乙两处。与甲处相比,乙处更靠近陆地且位于更封闭的湾部,更易结冰,海冰厚度最大。第2题,图中葫芦岛纬度最高,年平均气温≤-4℃日数最多,且位于更封闭的湾部,海域更为封闭,海水流动性弱,更易结冰,当地海冰厚度最大,故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第3题,开采海冰资源成本过
高,开采难度过大。答案1.B2.A3.C读我国某自然资源空间分布示意图,完成4~5题。4.该自然资源是()A.太阳能B.风能C.森林D.水资源5.影响该自然资源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C.下垫
面D.人类活动解析第4题,由示意图可知,该自然资源在我国的大致分布规律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因此,该自然资源为水资源。第5题,水资源的分布主要受大气环流的影响。答案4.D5.B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建设的大型人工生态林工程。经过
40余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已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014万公顷,工程区的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构筑起绿水青山的生态防线。据此完成6~7题。6.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使得工程区()A.人口合理容量不变B.资源环境承载力降低C.人口合理容量变小D.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7.三北防护林的建设给京津冀地
区带来的主要环境效益是()A.减轻风沙危害B.减轻汽车尾气污染C.减少生物多样性D.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解析第6题,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使得工程区的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得以改善,有利于提高工程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从而使人口合理容量变大。第7题,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因此三北防护林给京津冀地区带来的主要环境效益是减轻风沙危害。答案6.D7.A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及郊区地形图。读图,完成8~9题。8.该城市冬季最有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A.沙尘暴B.水污染C.酸雨D.雾霾9.该城市冬季上述环境问题比周边城市较严重,其
原因可能是()A.降水丰富,水汽充足B.风力较小,大气稳定C.城市绿地面积大D.废水排放量大解析第8题,华北地区冬季盛行西北季风,该城市西北方为山地,阻挡西北风,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因此冬季易形成雾霾。沙尘暴主要在春季;水污染和季节无关;该地冬季降水少,不易形成酸雨。第9题,该城市西北方为山
地,阻挡冬季风,使风力较小,大气稳定,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因此雾霾严重。答案8.D9.B中国粮食形势已从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从2003年到2016年,中国粮食产量由4306.5亿千克增加到6162.5亿千克。但在产
量大幅增长的同时,玉米、稻谷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小麦优质品种供给不足,大豆产需缺口巨大。此外,粮食生产日益向东北等水热条件并不占优势的北方核心产区集中,13个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75%以上,粮食跨区域流通和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
据此完成10~12题。10.上述材料最能反映出我国()A.化肥农药滥用,耕地质量下降B.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C.农业生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D.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增大11.中国粮食流通成本偏高,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要高一倍多,主要原因是()A.玉米
、稻谷库存量大B.粮食生产向水热条件好的地区集中C.产销区距离大,运距远D.粮食进口多,加大运输压力12.目前,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80%,为减少大豆进口,合理的措施为()①对大豆进口实行更严格的配额管理②增加农业补贴,实行大豆收购保护价③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耕地质量④加快土地流转,
培植专业的大豆承包大户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第10题,材料“粮食生产日益向东北等水热条件并不占优势的北方核心产区集中”,说明中国农业生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第11题,粮食产区集中在我国东北等地区
,主消费区与主产区相距较远,导致粮食流通成本偏高。第12题,对大豆进口实行更严格的配额管理与市场经济不相符,①错;增加农业补贴,实行大豆收购保护价,可以调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②对;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耕地
质量不能提高大豆竞争力,降低对外依存度,③错;加快土地流转,培植专业的承包大户,可以提高大豆的市场竞争力,降低对外依存度,④对。答案10.C11.C12.D水资源“农转非”是指农业用水占比下降,非农业用水(包括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用水等)占
比则不断提高的现象。下图为我国2003—2015年水资源农转非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13~14题。13.与海南省相比,广东省水资源农转非程度相对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淡水资源更丰富B.农业生产更落后C.产业结构层次更高D.地表形态更加平坦14.我国水资源农转非程度提高会导致农业()
A.生产规模扩大B.用水效率提高C.用水成本下降D.用水难度下降解析第13题,与海南省相比,广东省工业和服务业更发达,产业结构层次更高,非农业用水量增加更迅速,从而导致广东省比海南省水资源农转非程度相对较高,C正确。第14题,我国
水资源农转非程度提高,不会导致农业生产规模扩大,A错误;为了满足农业用水的需求,会促进农业用水效率提高,B正确;只有加大投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才能满足农业用水需求,从而增加了用水难度,提高了用水成本,C、D错误。答
案13.C14.B牙买加是加勒比海的一个岛国,铝土矿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岛屿北部山地。该国是世界重要的铝土矿生产和出口国,主要出口贸易对象为美国、加拿大和欧盟等。目前矿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采空区的回填复垦。据此完成15~16
题。15.牙买加铝土矿大量出口的主要区位优势有()①储量大,开采成本低②矿山临近海港,海运便利③与主要贸易对象距离近④铝土矿开采冶炼技术先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6.下列植物可以作为牙
买加铝土矿采空区回填复垦的是()A.竹子B.苹果C.棉花D.甜菜解析第15题,牙买加铝土矿大量出口,主要区位优势:储量大,开采成本低,①正确;牙买加是岛国,矿山临近海港,海运便利,②正确;根据材料“主要出口贸易对象为美国、
加拿大和欧盟等”可知,牙买加与主要贸易对象距离近,③正确;该国是发展中国家,冶炼技术水平低,铝土工业不发达,④错误。故A正确。第16题,根据图中纬度可知,牙买加位于热带,采空区位于北部山地,海拔较高,可生长亚热带植物竹子,A正确。答案15.A16.A舟山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位于岙山
岛,其储备的石油主要来源于中东、拉丁美洲和俄罗斯。下图为岙山岛位置图。据此完成17~18题。17.按自然属性分,岙山岛储备的资源属于()A.生物资源B.后天性资源C.矿产资源D.非可再生资源18.在岙山岛建设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的有利条件是(
)A.周边地区原油产量大B.靠近深水良港,海运便利C.建设用地多,地价低D.地理位置隐秘,安全性高解析第17题,由材料“舟山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位于岙山岛”可知,岙山岛储备的资源为石油资源。按自然属性分,石油资源属于矿产资源。第18题,该
地储备的石油主要来源于中东、拉丁美洲和俄罗斯,通过海运方式运输,建设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的有利条件是靠近宁波北仑港,海运便利;石油储备以进口石油为主,周边地区原油产量小;建设用地少,基地应建设在海底;位于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不隐蔽,安全性差。答案17.C18
.B近年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新建了一系列大桥,加快了各地人员、物资的交流。据此完成19~21题。19.连接上海南汇和洋山深水港的东海大桥主要通行()A.旅游大客车B.公交大客车C.集装箱卡车D.水产冷藏车20.杭州湾跨海大桥采用“S”形设计
,使桥梁与航道水流保持基本垂直。这一设计思路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海啸B.赤潮C.潮汐D.寒潮21.苏通大桥是目前已建成的最接近入海口的大桥,它创造了“最深桥梁桩基础”“最高索塔”“最大跨径”和“最长斜拉
索”四项世界纪录。这样设计有利于()A.提高南北陆路运量B.确保“黄金水道”的通航能力C.稳定河口水文特征D.抵御台风侵袭解析第19题,由题干信息可知,东海大桥由上海南汇通往洋山深水港,而洋山深水港主要进行集装箱运输,因此东海大桥主要通行集
装箱卡车。第20题,钱塘江潮水汹涌,桥梁与航道水流保持基本垂直可以减少潮水对桥梁的作用,确保大桥的安全。第21题,由题干信息所示苏通大桥创造的四项世界纪录可以看出,苏通大桥的设计主要考虑坚固性和安全性,
这样设计有利于抵御台风侵袭。答案19.C20.C21.D西伯利亚地区冻土广布,冻土内储存着大量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近年来,西伯利亚冻土地区出现了诸多“天坑”。下图示意“天坑”景观。据此完成22~23题。22.西伯利亚冻土地区的“天坑”增多,带来
的影响可能有()A.破坏地下矿床B.地下水溢流损失C.加剧全球气候变暖D.生物多样性锐减23.推测西伯利亚冻土地区“天坑”的成因是()A.冻土融化,气体逸出B.开发资源,形成矿坑C.抽取地下水,地面沉降D.冻土融化,流水侵蚀解析第22题,西伯利亚冻土地区的“天坑”增多,大量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温
室气体逸出,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第23题,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西伯利亚的永冻土层在逐渐升高的气温下融化,导致冻土内的气体释放出来,在地面下大量积累最终喷发、发生爆炸;冻土层难以开发资源;西伯利亚冻土地区
人口少,地表水较多,不需要抽取地下水;西伯利亚冻土地区气温较低,结冰期长,流水侵蚀较弱,不会形成“天坑”。答案22.C23.A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下图)及产生的影响。据
此完成24~25题。24.对图中所示地区1936—2015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25.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
作为主要依据的是()A.沿海地区的海拔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解析第24题,冰川是地球上淡水的主体,冰雪融水是许多河流重要的补给水源。读图可知,图示地区1936—2015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近乎消
失,年蒸发量先增加后减少,河湖水量也先增加后减少,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故选D。第25题,全球气候变暖,冰川大量融化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的低洼地带。潮汐和洋流等海水的运动受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小,不作为海平面上升的主要依据。故选D。答案24.D25.D二、综合题(共50分)2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土壤盐渍化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国部分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环境问题。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土壤盐渍化的形成过程。(1)指出土壤盐渍化
的形成条件。(2)简述土壤盐渍化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3)试提出土壤盐渍化的防治措施。解析第(1)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壤盐渍化的形成条件:人类不合理的灌溉等;在地势较低处,地下水位上升;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水分蒸发,
盐分在地表积聚。第(2)题,土壤盐渍化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可从对土壤、农作物的生长等方面来分析。第(3)题,土壤盐渍化的防治措施可根据原因来分析:农业发展过程中可采取合理灌溉,采用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实施喷灌、滴灌等;灌溉或雨后,可及时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可采用
地膜覆盖,减少蒸发;还可以种植耐盐碱植物,提高植被覆盖率;等等。答案(1)人类不合理的灌溉,如大水漫灌等;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地势较低,地下水位高。(2)加剧土壤板结,不利于农作物根系的伸展;土壤含盐量较高,不利于农作
物的生长和成活;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造成农业减产。(3)合理灌溉,实施喷灌、滴灌等;及时排水,降低地下水位;覆盖地膜,减少蒸发;种植耐盐碱植物,提高植被覆盖率。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见下图。材料二下表为某年阿姆河、锡尔河水资源总
量及其利用情况。项目阿姆河锡尔河国际上内流河水资源开发上限水资源总量/108米357933630%~40%用水量/108米3489323(1)结合材料一,分析图中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及其原因。(2)结合材料二,简述锡尔河、阿姆河水资源利用问题的不利影响。(3)为缓解咸海急剧萎缩,有人提
议开采地下水替代引河水灌溉棉田。你是否赞同?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从地形对降水影响、河流流量、冰川分布等方面推断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第(2)题,根据表格数据概括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从河流、湖泊、气候、生态环
境等角度分析。第(3)题,赞同可从地下水源丰富、水质和利用地下水的好处等角度分析,不赞同可从地下水不宜过度利用及带来的问题阐释。答案(1)东南部地区。原因:东南部为山地,位于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位于河流上游
,河流径流量大;山地海拔高,高山冰雪融水丰富。(2)水资源过度使用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干涸,荒漠化加剧;由于过度用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湖泊萎缩,含盐量增加;气候更加干旱,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增大,风沙灾害频发;如果农业用水
灌溉措施不当,可能引起土地的次生盐碱化。(3)赞同。该地区地下水较河流水丰富;地下水开采技术相对简单,开采成本较低;浅层地下水含盐量低,可用作棉田灌溉;开采地下水可以避免过度引用河水,避免生态环境恶化。或不赞同。当地降水极少,地下水埋藏深;过度开
采地下水,使水位下降,且当地降水少,地下水补给困难;过量开采地下水可能引发次生盐碱化等生态问题;棉花的蒸腾作用强烈,大量种植极易加剧当地干旱。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碳酸锂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主要靠从盐湖中提取。全球绝大多数盐潮是高铁低锂型,从中提纯
分离碳酸锂的工艺技术难度很大。西藏仲巴县(下图),年降水量192.6毫米,年大风日数172天。该县北部的扎布耶茶卡是世界三大锂盐湖之一,湖水富含天然碳酸锂,只需冷却除杂再蒸发结晶即可提取。目前,该湖碳酸锂年产量仅5000吨,产品需运到甘肃进一步提纯和深加工,盐湖中富含的钾、硼等其他资
源尚未被提取。(1)简述扎布耶茶卡地区提取碳酸锂的有利气候条件。(2)与青藏高原的其他盐湖相比,说明扎布耶茶卡发展锂矿采掘工业的有利条件。(3)针对扎布耶茶卡矿产资源的开采现状,为其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解析第(1)题,由材料“只需冷却除杂再蒸发结晶即可提取”可知,扎布耶茶卡地区
提取碳酸锂的有利气候条件应与低温和强蒸发有关。扎布耶茶卡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夏季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利于形成低温环境。“年降水量192.6毫米,年大风日数172天”说明当地气候干燥,多晴天,太阳辐射强,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第(2)题,“该县北部的扎
布耶茶卡是世界三大锂盐湖之一,湖水富含天然碳酸锂,只需冷却除杂再蒸发结晶即可提取”说明扎布耶茶卡发展锂矿采掘工业的有利条件为锂资源储量大,提锂工艺简单,开采成本较低。第(3)题,图片信息显示当地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落后,远离消费市场。因
此应加强电力、交通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投入,扩大生产规模;深化锂产品加工,提升附加值;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开发,提高盐湖锂矿利用效率;等等。答案(1)(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夏季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2
)锂资源储量大;提锂工艺简单,开采成本较低。(3)加强电力、交通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投入,扩大生产规模;深化锂产品加工,提升附加值;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开发,提高盐湖锂矿利用效率;等等。2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土壤中排放的CO2主要来自生物残体分解和根系呼吸,与土壤温度密切相关。土壤呼吸已成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的重要研究内容。受人类活动干扰,我国东北某山地植被群落发生了逆行演替:红松阔叶林—阔叶杂木林—灌木林—草本。某科研团队于8月份实地监测,并绘制了统计
图(下图)。(1)概括土壤CO2排放量的昼变化规律。(2)推测红松阔叶林土壤CO2排放量峰值高且明显滞后的原因。(3)有人认为,由森林逆行演替为草本,土壤CO2排放量减少,利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试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解析第(
1)题,结合图示可分析出该地区土壤CO2排放量在8时开始上升,在午后升至峰值后开始下降,呈现单峰型。第(2)题,红松阔叶林土壤CO2排放量峰值高主要是因为红松阔叶林生物量最大,土壤中枯枝落叶多,微生物丰富,土壤呼吸排放的CO2多;
8月份红松阔叶林树冠茂密,削弱光照,林下光照较弱,土壤升温比其他植被情况下缓慢,土壤温度高值出现的时间会滞后,土壤CO2排放量峰值出现的时间也会相应滞后。第(3)题,由森林逆行演替为草本,土壤CO2排放量减少不一定能够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现象。因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
的CO2,通过土壤呼吸向大气释放CO2进而参与全球的碳循环,调节全球的碳平衡。与草本植被相比,森林植被群落丰富,能吸收大气中更多的CO2;森林逆行演替为草本,土壤CO2排放量减少,光合作用消耗的CO2也会减少,调节碳平衡的
能力减弱,反而使得温室效应增强,不利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答案(1)先上升后下降(单峰型)。(2)红松阔叶林生物量大,土壤中生物残体或枯枝落叶多,土壤微生物丰富,土壤呼吸排放CO2多;8月份红松阔叶林树冠茂密,林下光照较弱,土壤升温慢。(3)此说法不正确。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
用吸收大气中的CO2,通过土壤呼吸向大气中释放CO2,参与全球的碳循环,有助于调节全球的碳平衡。与草本植被相比,森林植被群落丰富,可以吸收大气中更多的CO2,调节碳平衡的能力强;森林逆行演替为草本,调节碳平衡的能力减弱,吸收的CO2减少,会
使得温室效应增强,不利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