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备战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浙江专用)》考点16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doc,共(11)页,149.065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34885ae01e5d10ada7c7aae6cc201b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考点16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所谓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描绘的内容,把握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分析其深层内涵及社会意义;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对作者对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等的态度进行评价,包括对作者在诗歌中所表现的观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进行评价。
综观近年来的中考语文试卷可知,中考对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考查,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古代诗歌内容、主旨的评价;二是对作者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中考对本考点的
考查形式主要有:1.判断式。如诗(词)中的某词(某句、某联)表达(蕴含、寄托)了什么思想感情等。2.分析式。即在明确诗歌的感情特点的前提下,要求考生结合诗歌中的形象或表达技巧进行分析。3.评价式。就是要求考生针对某人对某诗(词)的评价进行分析评判。考生在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时,必须明确诗歌的表
层意思与深刻含意,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善于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地揣摩思考,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在鉴赏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时,考生须注意理解要全面,评价要全面、准确、客观,不要犯片面性或绝对化的错误。预计2018年中考对该部分的考查会
有所加强,考生应引起重视。1.【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地区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诗歌鉴赏。戏答元珍①【宋】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②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注】①本诗写于欧阳修降职为峡州夷
陵县令时。元珍曾写《花时久雨》一诗给欧阳修,欧阳修为此诗作答。②洛阳:宋仁宗天圣八年至景佑元年,欧阳修曾任洛阳推官。2本诗后四句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情感,请赏析。【答案】五六句(颔联)写诗人在新年的夜晚听到归雁之声,顿生思乡之愁,感叹人生病痛;七、八句(尾联)写想到曾经在洛阳为官,即使现在境遇不佳也不
应该嗟叹,既有自我安慰,又对前途充满乐观(或:七、八句写曾经在洛阳为官,虽然现在境遇不佳不应该嗟叹,但实际上表达的是怀才不遇的无奈和凄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第五、六句,诗人抒写乡愁,感叹人生之短暂。“夜闻归雁”与“病入新年”深刻地反映出了诗人心里的苦闷,贬诸山城兴起
思乡之情在所难免,面对新年又至、物华更新,不免要感慨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第七、八句含蓄地流露出诗人对眼前处境的自我慰藉及对前途充满乐观信念。表面上说他曾在洛阳做过留守推官,见过名扬天下的洛阳名花名园,见不到此地晚开的野花也没有什么可感叹。但“不须嗟”实际上有“大可嗟”之意,因
此才有了这首借“未见花”的寻常小事生发出人生乃至于政治上的感慨。2.【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高照实验学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秋宿湘江遇雨(唐)谭用之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①。秋风万里芙蓉国②,暮雨千家薜荔村。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③谁肯重王孙④。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注】①刘琨:晋代人,当时北方被少数民族所统治,刘琨和好友祖逖胸怀统一大志,他们常常闻鸡鸣而起舞,准备为国家做一番事业。②芙蓉国:湖南因广生木芙
蓉,故有芙蓉国之称。③旅游:指长期旅居他乡。④王孙:这里指游子。本诗蕴含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诗歌既表现了诗人宦游他乡的羁旅之愁(思乡之情),又表现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慷慨不平之气,还表现了
不被理解的悲愤郁闷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通过分析诗词中的关键句或用典的艺术手法即可得出答案。如“乡思不堪悲橘柚”来表达思乡之情。“刘琨”之典是借以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橘柚”之典是说同是橘柚,由于生长之地不同而命运迥异;“渔人”之典强调自己境遇尚且不如流放的屈原。表达了
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心理。所以多种感情混杂在一起,因此要分条阐述。3.【浙江省金华市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古诗阅读。(中吕)阳春曲·春景①(元)胡祗遹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绿窗春睡觉来②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3【注】①中吕:宫调名。阳春曲:曲牌名。春景:曲
题。②觉来:醒来。“谁唤起?窗外晓莺啼”两句的自问自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表现了诗人闲适(悠然自得)、喜悦的心情。【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在这首曲中,作者描绘了十分甜美、令人迷痴的春景:繁花凋谢,却被蜂儿酿成了蜜糖;细雨飘飘,燕子用
它和泥筑成了自己的窝。绿窗春宵,甜梦忽醒,原来是窗外的晓莺在呼唤。在细小的物像中显出大自然复苏后的生机,表现了诗人闲适、喜悦的心情。4.【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九年级中考模拟】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新年作①(唐)刘长卿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
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②,从今又几年。【注】①此诗是刘长卿被贬为南巴尉后新年抒怀之作。②西汉贾谊,文帝时贾谊被谪为长沙王太傅,故称。这首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赏析。【答案】“乡心新岁切,
天畔独潸然”。新年已至,自己与亲人们相隔千里,思乡之心,自然更切;“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诗人有感年华“老至”,反遭贬而“居人下”,悲愤郁积。“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担心滞此难返,十分忧虑。【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首先要读懂诗句:新年来临思乡之心更切,独立天边不禁热泪横流。到了老年被贬居于人下,春归匆匆走在我的前头。山中猿猴和我同度昏晓,江边杨柳与我共分忧愁。我已和长太傅一样遭遇,这样日子须到何时才休?然后通过描写的意象或对诗句的理解分析思想感情。如可从适逢新年,
思乡心切;老年被贬,客居异乡;时光流逝,归期渺茫等角度作答。5.【浙江省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登金陵凤凰台①【唐】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②半落青天外,一水③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①凤凰台:在南京凤凰山。一说天宝年间,李白被逐出长安,到金陵游历时写下此诗。②三山:山4名,在南京市长江边。③一水:指秦淮河。这首诗蕴
含了诗人怎样丰富的思想情感?【答案】诗歌除了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之外,还有个人的不得志及忧国忧民之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本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还有个人
的不得志及忧国忧民之愁。名师点睛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哪些呢?1.忧国伤时。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②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③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④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
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2.建功
报国。①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②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③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④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
祥《过零丁洋》。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⑥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3.思乡怀人。①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又如温5庭筠《商山早行》。②思
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③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④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4.生活
杂感。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②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③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④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⑤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⑥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5.长亭送别。①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②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③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
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1.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鹧鸪天·送叶梦锡陆游家住东吴近帝乡,平生豪举少年场。十千沽酒青楼上,百万呼卢①锦瑟②傍。身易老,恨难忘,尊前赢得是凄凉。君归为
报京华旧,一事无成两鬓霜。【注】①呼卢:古代一种博戏。②锦瑟:琴之美称,此处代指歌女。词人说“恨难忘”,结合诗歌说说他有什么难忘之恨?2.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后面的题目。6清平乐·夜发香港①朱孝臧舷灯
渐灭,沙动荒荒月。极目天低无去鹘,何处中原一发?江湖息影初程,舵楼一笛风生。不信狂涛东驶,蛟龙偶语分明。【注】①光绪三十年,作者出任广东学政,次年,因与总督意见不合,引疾辞官,同年借道香港,取水路北归。本词即作于离开香港之际。“极目天低无去鹘”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3.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
成后面的题目。〔南吕〕四块玉闲适关汉卿意马收,心猿锁。跳出红尘恶风波,槐阴午梦谁惊破。离了利名场,钻入安乐窝,闲快活。〔南吕〕四块玉闲适关汉卿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
是我,争什么!同为“闲适”,这两首元曲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甲】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乙】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甲】【乙】两文都是写边塞内容的。试结合具体语句品析(从修辞、炼字、表现手法等任
意一个角度)两文在思想感情上的不同。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采桑子欧阳修残霞夕照西湖①好。花坞②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西湖月上浮云散,轩槛③凉生,莲芰④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注】①西湖:指颍州西湖。②坞(wù):湖岸
凹入处。③轩槛:长廊前木栏干。④芰(jì):即菱。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1.(浙江省台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古诗阅读。梅[宋]王淇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①,惹得诗人说到今。早梅[南北朝]谢燮迎春故早发,
独自不疑寒。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注释]①林和靖,即林逋,以种梅养鹤自娱,人称“梅妻鹤子”。两首诗都写“梅花”,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82.(浙江省衢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结合内容,比较下面两
首词情感的异同。浣溪沙(宋)晏殊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栏干影入凉波。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浣溪沙(清)屈大均一片花含一片愁,愁随江水不东流。飞飞长傍景阳楼。六代只遗芳草在,三园空有乳莺留。白门①容易白人头。(注释)①
白门:指金陵(今南京),明朝都城。3.(浙江省宁波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请你参与“抓诗题·读古诗”活动,完成小题。(甲)_____望[清]周容独立空庭日没西,归鸦风急翼难齐。故园小阁疏篱外,乌桕梢头各早栖。(乙)_____望[清
]周容万点寒鸦过尽西,一轮斜月向人低。欲追残梦惊回处,黄菊樽前剥蟹脐。追随诗人的目光,你会发现,正是那些富有特征的景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思。请从两诗中任选一首,结合诗句,品味诗人所望之景,体会诗人流露之情。闯关检测
91.从“身易老”“两鬓霜”可见恨岁月匆匆,年华老去;从“一事无成”可见恨抗金不成,报国无门(或功业未成、壮志难酬等)。【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诗歌的情感分析类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
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答。本词中,词的下片写身体容易衰老,心中之恨却难消,举杯浇愁却落得更加凄凉;千里归来只为报国抗金,无奈最后一事无成,却已两鬓斑白。因此,作者既为时光匆匆、年华易老而感伤,也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无奈愤懑。
2.极目远望,希望能看见搏击长空的鹘鸟,一振心神,然而远望近观整个神州大地都看不到一只鹘鸟,哪怕微如发丝的痕迹也没有。表达了词人在仕途失意之时,仍然关心神州大地的忧国情怀。【解析】解答本题,要联系作者、注释、题目,作者朱孝臧我们不是很熟悉,
那就重点关注注释,对本词的写作背景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关注要求赏析的这句话,这句话是说远望近观整个神州大地都看不到一只鹘鸟,表达了作者仍然关心神州大地的忧国情怀。3.相同点:都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在现实社会中不得志的苦闷之情。不同点:第一首表现出作者
对名利虚幻的慨叹,以及跳出红尘的洒脱之情。第二首表现作者对贤愚不分的社会的愤慨和傲岸不屈的慷慨情绪。【解析】由第一首曲中的“离了利名场,钻入安乐窝,闲快活”和第二首曲中的“南亩耕,东山卧”“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可知,两首曲子都表达了对闲适的隐居生活的向
往。联系第一首曲中的“跳出红尘恶风波”和第二首曲中的最后一句话可知,第一首曲子侧重表达要远离俗世的态度,流露出作者在现实生活中不得志的苦闷之情;第二首曲子侧重表达对贤愚不分的社会的愤慨以及傲岸不屈的态度。4.示例:《渔家傲·秋思》:“浊清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运用了心理描写(或典故),
表达了戍边将士功业未成,有家难回的矛盾心理和思乡愁苦之情。“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或外貌描写),表达了戍边将士的思乡愁苦之情。“羌管悠悠霜满地”运用了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凄清悲
凉的气氛,烘托了戍边将士的思乡愁苦之情。《使至寒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苦闷之情。“单”“征”写出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独落寞之情。【解析】本题
考查比较阅读。题干要求通过对修辞、炼字、表现手法等任意一个角度来分析两文在思想感情上的不同。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如范词可分析环境描写,王诗可分析比喻的修辞手法。前者抒发了戍边将士的思乡愁苦之情,后者抒发了
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独落寞之情。总之要读懂诗句,找出运用的表现手法,或了解写作背景,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具体诗句所包含的思想10感情。5.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悠然闲适之情,超凡脱俗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的
能力。做此题要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人感情。这首词,上片描绘载酒游湖时船中丝竹齐奏、酒杯频传的热闹气氛。下片写酒后醉眠船上,俯视湖中,但见行云在船下浮动,使人疑惑湖中别有天地。整首词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悠然闲适之情,超
凡脱俗之情。中考链接1.第一首诗描绘梅花“不染尘埃”和身处“竹篱茅舍”却“自甘心”的形象,表达诗人淡泊名利的志趣(写清高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与世无争等亦可)。第二首诗描绘梅花“故早发”“不疑寒”“畏落众花后”的形象,表达诗人对
梅花不畏严寒、不甘落后的精神品质的赞美(写渴望被人欣赏或怀才不遇亦可)。【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情感。《梅》:“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意思是,不接受尘俗一丝一毫的侵染,虽在竹篱边,茅舍旁,自己也
心甘情愿。“尘埃”,尘土,比喻污浊的事物,犹言尘俗。表达诗人清高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早梅》:“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为了迎接美好的春天的来临,梅花不畏严寒,不惧风霜而早于众花开放。“迎春”二字,回答
了“早发”的原因。“不疑寒”,化入了梅花不怕严寒的坚强性格。“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意思是怕百花开在先头,自己落了后,没有人再来观赏,所以,争先恐后,早早放出了芳香。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梅花人的个性,用“疑”“畏
”等极富于表现心理状态的字眼,生动描写了梅花不怕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巧妙地寄寓了诗人自己怀才不遇、孤芳自赏的情怀。2.示例:晏词用“重帘”“燕”“晚花”“凉波”等意象写环境凄清冷落,“好风”“疏雨”写人孤身独处,表达词人叹息时光易逝,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屈词
用“花”“水”等意象来强化愁情,用“遗”“空”写故国依旧而人事已非,借“白门”与“白头”说故都往事令人愁生白发,表达词人江山巨变后的痛苦。两首词都写“愁”,晏词写的是个人闲愁,屈词写的是亡国之愁。【解析】本题考查诗词鉴赏。两首词都写“愁”,但因为作者不同的人生境遇而有着
不同的内涵。第一首词前五句描写景物重在神情,不求形迹,细节刻画,取其精神密契,不在于锦绣字面的堆砌,而在于色泽与气氛上的渲染,故能把环境写得博大高华,充满富贵气象。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既不是伤春女子的幽愁,又不是羁旅思乡游子的离愁,更不是感时悯乱的深愁,而是
富贵者叹息时光易逝,盛筵不再,美景难留的11淡淡闲愁。第二首词上阙写景,飞写花,与江水,写景阳楼,无一不透着一个“愁”字,其实景本无情,真正“愁”的观景的人。下阙叙事兼抒情。借用“白门”与“白头”说故事往事令人愁生白发“白人头”
,联系写作背景,作者屈大均为明末清初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所以这里的愁是亡国之愁。3.【示例一】甲诗第一句,诗人望着西沉的落日,想到自己独自站在空荡荡的院子里,有一种落寞的感受,流露出忧伤之情。【示例二】甲诗第
二句,诗人望见“归鸦”“翼难齐”,想到乌鸦难归巢,自己也有家难回,流露出故园之思。【示例三】乙诗第一句,西去的“万点寒鸦”引起了诗人凄凉的感受,触发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示例四】乙诗第二句,诗人望见低垂的斜月
,想到月有残缺,人无团圆,流露出对故园的怀念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借景抒情的写法。一切景语皆情语,要结合诗文中写景的句子分析。甲诗“独立空庭日没西,归鸦风急翼难齐”,诗人自己孤孤单单站在空荡荡的院子里,望着夕阳西沉,一种落寞伤感,
一种孤独惆怅的心情油然而生。此时,诗人又望见正归巢的“归鸦”“翼难齐”,风大风急乌鸦难归巢,诗人触景生情,想到自己又何尝不是有家难回,写出了对故园的思念。“故园小阁疏篱外,乌桕梢头各早栖”,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不禁揣想
故园的小阁疏篱外面,乌鸦在乌桕梢头怕是早已栖息了,于是更增添了对故园的思念之情。乙诗“万点寒鸦过尽西,一轮斜月向人低”,西去的“万点寒鸦”给人孤寂寒冷的感觉,看到寒鸦引起了诗人凄凉的感受,触发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而诗人望见渐渐落下去的残缺的斜月,又一次触景生情,想到了人就如这残缺的月亮难以团聚,流露出对故园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欲追残梦惊回处,黄菊樽前剥蟹脐”,诗人多想回到已被惊醒的梦中,重温在故园菊花前饮酒吃蟹的温馨啊,更流露出了对故园思念却难归的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