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测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8 页
  • 大小 2.904 MB
  • 2024-10-1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测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测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测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5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测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18)页,2.904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320f3bc98765973692b246e4031be9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万州二中2023年高三下第三次诊断测试地理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高度角和方位角(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起,在平面上沿顺时针方向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可以用来描述天体

的位置。下图示意甲、乙两地的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甲、乙两地的最短距离约为()A.20000kmB.15000kmC.10000kmD.4000km2.次日甲、乙两地可能()A.最大太阳高度角都增加B.两地的昼长都减小C.正午太阳方位角都增加D.日出方

位角都减小【答案】1.B2.D【解析】【1题详解】据图,根据所学知识,甲地在北京时间6点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乙地在北京时间18点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时地方时为12点,故可计算出甲地经度为150°W,乙地经度为30°E;图中太阳高度角为0时即为日出或日落,故从图中

还可以看出甲地昼长为12小时,乙地昼长大于12小时,可知甲地位于赤道,且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都为70°,故甲乙两地应关于直射点所在纬度对称,根据甲地纬度为0°,可计算出该日直射点纬度为20°N或20°S,乙地

纬度为40°N或40°S;根据材料太阳方位角知识,方位角是指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起,在平面上沿顺时针方向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甲地日出到正午,太阳方位角逐渐减小,正午太阳方位角为0,说明甲地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以此类推,可判断乙

地太阳也是从东北方向升起,正午时太阳在正南方向,正午过后,太阳位于西南,日落时太阳从西北方向落下,说明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说明该日为北半球夏半年,综上可以判断该日太阳直射点纬度为20°N,乙地纬度为40°N;甲地经

度为150°W,纬度为0°,乙地经度为30°E,纬度为40°N;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段,故甲乙两地的最短距离经过北极点,根据经纬网距离计算相关知识,甲地到北极点的距离为90×111千米,乙地到北极点的距离为50

×111千米,故甲、乙两地的最短距离约为15000km,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2题详解】由于当日太阳直射纬度为20°N,所以次日,直射点继续向北运动,甲地最大太阳高度角减小,乙地最大太阳高度角增大,A错误;甲地位于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乙

地昼长会增加,B错误;次日甲地正午太阳依然在正北,乙地正午太阳依然在正南,故两地正午太阳方位角不变,C错误;次日两地日出方向依然在东北,但和前一日相比,日出方位角更偏北,根据日出方位角的概念,日出方位角都减小,D正确。故选D。【点睛】关于太阳方位

问题:北半球夏半年,全球的太阳东北升西北落;北半球冬半年,全球的太阳东南升,西南落;(极昼地区除外)北半球极昼地区的太阳,正北升正北落;南半球极昼地区的太阳,正南升正南落。春秋分这两天,全球的太阳正东升正西落。极点上的太阳,直升直落。3.在太阳系当中,地球以及其他行星围绕恒星太阳自西向东

公转,在地球上以恒星为参照物观测行星在天空中运行的正常路径是由西向东移动的,但由于不同行星的公转速度不同,有时在地球上会观测到行星投影在天球上的位置存在自东向西运动的现象即行星逆行。(图中M表示其他行星,E表示地球,1、2表示观测的依次时间或位置)下

列图中在地球上能看到行星逆行现象的是()A.B.C.D.【答案】A【解析】【详解】我们肉眼看到的行星位置是地球上观测行星视线在天球上的投影位置,由于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和公轨速度不同,从地球上观测行星的位置可能出现向西移动的现象。地内和地外行星均可能出现行

星逆行的现象。本题判断时,可把每幅图中E1到M1画出一条射线,从E2到M2画出一条射线,观测比较两条射线远端位置变化,可发现图B中远端位置(行星视位置)变化方向与行星公转方向不同,发生逆行现象,而图BCD没有这种现象,A明显有

这种现象。故选A。某摄影爱好者在成都甲地拍摄图中宾馆及周边外景时,发现只能逆光拍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摄影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在A.6∶30-7∶30B.10∶30-11∶30C.13∶30-14∶30D.18∶30-19∶305.摄影当天的日出方位是A.正北方B.

正东方C.东北方D.东南方6.摄影当天成都的昼长可能是A.16小时30分B.13小时30分C.10小时30分D.7小时30分【答案】4.D5.C6.B【解析】【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太阳视运动以及昼夜长短变化的相关知识

。【4题详解】宾馆位于甲的西北方,该摄影爱好者在成都甲地拍摄图中宾馆及周边外景时,发现只能逆光拍摄,说明此时太阳位于西北方位,表示时间为北半球夏半年的日落前后,AB错;成都的经度约为104°(识记内容),位于东七区,北京时间13∶30-14∶30,成都当地时间约为12∶30-13∶30,

此时太阳位于成都当地西南方天空,C错;当北京时间为18∶30-19∶30时,成都当地时间约为17∶30-18∶30,正值日落前后,D正确。【5题详解】由小题(1)得知,当天日落西北,为北半球的夏半年,

因此日出东北方,C正确。【6题详解】北半球夏半年,成都昼长夜短,排除CD;成都纬度约为30°N,一年中昼长不可能达到16小时30分(可以参考北京夏至日昼长约为15小时),A错,故选B。【点睛】太阳视运动总结:全球

除极昼极夜地区外,二分日,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北半球夏半年,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冬半年,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2022年6月16日起,和田至若羌铁路(以下简称和若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和若

铁路开通运营后,形成了世界首个沙漠铁路环线——长达2712公里的环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环线。塔克拉玛干沙漠一年有7个月是风季,火车在沙漠中运行,风沙是最大的威胁。为了抵御风沙侵袭,和若铁路在风沙区域修建了“过沙桥”,并应用了智能灌溉技术,确保植被成活率。下图示意环塔里木盆地铁路环线和铁路

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为了从根本上防风固沙,铁路沿线还进行了大量的治沙工程,下列该线治沙工程主要作用对应合理的是()A.草方格沙障——阻沙B.高立式沙障带——固沙C.“过沙桥”——导沙D.乔木植被——固沙8.下列关于和若铁路开通前后,和田到内地的线路最佳选择正确的是()A

.开通前∶和田——若羌——库尔勒——哈密——内地B.开通后∶和田——若羌——乌鲁木齐——内地C.开通前∶和田——若羌——乌鲁木齐——格尔木——内地D.开通后∶和田——若羌——格尔木——内地9.和若铁路没有设计成高速

铁路的主要原因是()A.高速铁路对沿线生态环境的破坏更大B.高速铁路不宜进行货运,普通铁路可以客货兼运,用途更广C.沿线自然条件复杂,建设高铁技术要求高D.沿线风沙会影响高速铁路的运行速度【答案】7.C8.D9.B【解析】【7题详解】草方格沙障其作用是增加了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从而使

得风携带沙尘的能力下降,减小风力侵蚀,有利于固沙作用,A错误;高立式沙障高度大,可以有效减小风速,发挥阻沙作用,从而使得风携带沙尘的能力下降,使沙尘在铁路外围沉积,减少对已建成铁路的掩埋,B错误;利用“过沙桥”为风沙提供通过路径,发挥导沙作用,C正

确;当地水资源缺乏,不适合使用高大的乔木,D错误。综上所述,选C。【8题详解】结合图示,和若铁路开通前,和田到若羌无铁路连通,因此AC错误;开通后和田群众可通过若羌经青海省格尔木后直通内地城市,不必再绕道乌鲁木

齐,D正确。【9题详解】普通铁路可以客货兼运,用途更广,更有利于铁路沿线人流、物流的流通,更好促进经济发展,B正确;铁路建设提高了开放程度,铁路与高铁相比对沿线生态环境的破坏更大,A错误;虽然该铁路环塔克拉玛干沙漠,该地自然条件复杂,沿线风沙大,但是我国的技术、资金可以解决这些困难,因此C

、D错误。故选B。【点睛】交通运输线路在布局时应考虑一下因素:地形地势、地质条件、水文、经济发展、城市分布、人口分布、科技、民族团结、国防需要等。其中,经济因素是决定性因素,自然因素是限制性因素,科技为线路建设提

供保障。淡水湖一般湖中生长繁茂的水草。在秋冬季节,湖中茂盛的水草衰败腐烂之后会释出甲烷等气体。冬季当气温迅速跌落至零下十几摄氏度时,一个个向水面升腾的气泡就会被冰层“捆绑”,人们将有这种现象发生的湖泊称之为“冰泡湖”。俄罗斯贝加尔湖、加拿大亚伯拉罕湖、新疆赛里木湖(下图)

是世界三大冰泡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下列地理现象最有利于新疆赛里木湖出现“冰泡湖”景观是()A.寒潮B.台风C.冻雨D.地震11.结合材料判断“冰泡湖”出现需要的条件是()①纬度高,冬季严寒②当地温度急速降到冰点以下③水中有释放气体的源头④湖泊的积

水面积足够大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10.A11.D【解析】【10题详解】新疆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气候十分寒冷,且降温较快,寒潮有利于形成“冰泡湖”景观,A正确;新疆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台风影响不到,B错误;冻雨多发生在东部地区,新疆降水较少,气候干旱

,且冻雨对湖面结冰影响较小,C错误;新疆地区地质活动较稳定,地震并不会促使该景观的形成,反而释放的的的地热能和地表震动会破坏该景观,D错误。故选A。【11题详解】冰泡湖形成的条件,一是湖底腐殖质丰富,能够分解形成大量甲烷气体,二是湖泊当地气温骤降到0℃以下,故②③

正确;纬度高,冬季严寒是大部分西北和北方地区的共同特点,条件影响效果并不明显,故①错误;湖泊积水面积越大,结冰速度越慢,故④错误。故选D。【点睛】冰泡湖形成的基本条件:1、气温急降,湖泊结冻;2、要有可在水中释放气体的源头;3、湖泊当地温度急速降到冰点以下;4、冰封的速度足够快要超过湖底气泡冲向

水面的速度;5、湖水要保持相对静止,要有充足的矿物质这样气泡就具备被“锁”在冰层之中的条件。下图MQN为晨昏线的一段,Q为中点,MPN为与晨昏线相交的另一段弧,P为中点。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2.若MPN为东西半球分界线,P为太阳直射点,那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北京时间为21时20分②N的地方时为12时③Q日出地方时为6时④M和N位于不同半球,且纬度值相同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13.若MPN为纬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当P位于中纬度时,M和N的经度差最大值可达18

0°B.当P位于赤道时,M和N的经度差是180°C.当太阳直射P时,M和N的经度差可能是90°D.当Q的纬度处于70°~80°时,M和N的经度差可能是90°【答案】12.D13.C【解析】【12题详解】由题目可知,P点为太阳直射点,说明该地为地方时

12点,如果MPN为东西半球分界线,则160°E或者西经20°W为地方时12点。当160°E地方时为12:00点,北京时间是120°E,经度相差40°,时差是2时40分,根据“东加西减”的方法可知,北京时间比160°E晚2小时40分,12时-2小时40分=9时20分。当20°W地方时为1

2:00点,同理,计算可得,北京时间为21时20分,①错误;N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②错误;由材料“MQN为晨昏线的一段,Q为中点”和题干“若MPN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可知,M和N经度差为180°,Q在赤道上,日出

地方时是6时,③正确;M和N分别为南北半球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的点,纬度值相同,④正确。故选D。【13题详解】当P位于中纬度,太阳直射赤道时,M和N经度差最大值可达180°,A正确;当P位于赤道时,不论太阳直射什么纬度,M和N的经度差都是180°,B正确;当太阳直射P时,那么

P的纬度不会超过23.5°,所以最短昼长不可能只有6小时,M和N的经度差不可能是90°,C错误;当Q的纬度处于70°—80°时,昼长或夜长为6小时的某纬线上M和N的经度差可能是90°,D正确。本题选择说法错误的,故选C。【点睛】地方时的计算方法:某地地方

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1°注:东“十”西“一”(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经度差:两地同在东(西)经度,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经度,另一地在西经度,取两数之和,若和大于180°,则用360°减去该和作为经度差。图1为某城市一年中昼长最长的一天正午太阳光线与南坡

不同角度的坡面所成的夹角,其中θ=1°52',图2为该城市某小区楼间距3D模拟示意图,研究发现一年内楼甲落在楼乙的影高不超过h时达到预期最佳效益。该城居民常年不见北极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该市所在地的纬度约为()A.21°34'NB.21°34'SC.25°18'ND.25°18'S15.若

要达到预期最佳效益,楼甲的高度应不超过()A.L+hB.L-hC.L+hD.L-h【答案】14.B15.C【解析】【分析】【14题详解】由该城市常年不见北极星可知,其位于南半球;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长,由

图1可知此时太阳在其南侧,且坡面角为1°52'时太阳高度角最大,故该地纬度为23°26′S-1°52'=21°34'S,B对。故选B。【15题详解】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楼甲影子最长,此时其正午太阳高度角H=90°-(23°26′+21°34'),即45°,故楼甲高度与其影长相等,即L+h,

C对。故选C。【点睛】解答该题需要对太阳高度角的概念非常熟练,理解坡面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时,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与坡面角互余。二、非选择题:第16-19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江厦潮汐电站位于浙江省温岭县江厦港,是我国海洋能开发利用的先驱

者,也是我国第一座潮汐能双向发电站。它利用潮汐形成的落差来推动水轮机,再由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当水从海洋流向水库时进行反向发电,从水库流向海洋时进行正向发电。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江厦电站进行主题为“潮汐电站选址与效益”的实践活动。在与工作人员的交谈中,学生了解到该电站

是利用已建原“七一”塘围垦海涂工程改建而成,大坝的选址要考虑海洋水文、地域地形、泥沙特性、枢纽布置和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图1示意学生绘制的江厦电站位置。图2示意江厦电站景观。下表示意活动当日大门岛和东门村潮位记录(单位:m)。0:003:006:009:0

012:0015:0018:0021:0024:00大门岛5.872.971.794.635.392.570.983865.82东门岛7.184.082.195.096.653.571.304.346.93(1)利用表中数据,参照大门岛潮汐曲线图绘制东门村潮汐曲线图。(2)分析江厦潮

汐电站大坝选址的有利自然条件。(3)指出与水电站相比,潮汐电站的主要优势。【答案】(1)曲线图如下所示:(2)处于海湾中,潮差大,利于储备大量海水;处于海岸相距最窄处,利于建坝,工程量小。(3)无库区淹没,移民及耕地征用建坝等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破坏

小;受地形、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小。【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区域环境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相关知识。(1)曲线图主要根据表中东门村不同时段的潮汐数据进行绘点,继而连接成光滑曲线。(2)有利自然条件主要从潮差大小、海水储量、工程量等方面进行说.明。由图可知,江厦潮

汐电站大坝位于峡湾处,涌浪会形成较大的潮差;水库狭长分布,口小库大,能储存较多海水;口小库大,工程量小,投入较小。(3)优势主要从搬迁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由图可知,潮汐电站没有库区移民,也不会淹没耕地;潮汐电站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较

小,对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强,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小。【详解】(1)根据表中东村不同时段的潮汐数据进行绘点继而连接成光滑曲线即可。如下图所示。(2)潮汐需要利用潮差进行发电,由图可知,江厦潮汐电站大坝位于峡湾,涌浪

形成较大的潮差;水库狭长蓄水面积大坝址位于海岸狭窄处,工程量小。(3)修建水库需要进行库区移民及征用土地潮汐电站利用海湾作为(天然)库区;潮汐利用潮差进行发电,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修建水库会对生态环境有

较大的的影响;水库的选址受地形、地质及气象(水量变化)影响较大,潮汐的变化较小。17.阅读下列关于上海市人口和就业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的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随着城市发展,上海的人口和产业高度集聚。上海市个圈层

人口密度和人口份额变化表所在圈层人口密度(千米/km3)人口份额(%)1990年2000年2005年2010年1990年2000年2005年2010年中心城核心区55.6440.1635.2134.4721.613.110.78.1中心城边缘区18.4920.5120.0322.0532.8

30.927.823.6近郊区1.693.183.565.4323.835.539.143.4远郊区0.850.991.181.6621.820.522.424.9(1)简述上海市就业密度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特征。(

2)分析上海市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3)分析上海市人口和就业密度变化对城市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答案】(1)中心城区就业密度最大,随距离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中心城区就业密度下降,近郊和远郊的就业密度上升(2

)上海人口不断向外围扩散。其原因是:新城(卫星城)的建设;制造业向郊区转移;交通不断发展。(3)有利于缓解中心城区人口和就业的压力;缓解交通压力;缓解环境压力;有利于城市功能区布局更加合理。【解析】【分析】本题以上海市人口和就业的空间分布及

其变化的图表为背景,涉及上海市就业密度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特征、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人口和就业密度变化对城市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思维能力。【小问1详解】根据上海市就业密度分布示意图可知,上海市就业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为中

心城区就业密度最大,随距离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其变化特征为中心城区就业密度下降,近郊和远郊的就业密度上升。【小问2详解】读上海市个圈层人口密度和人口份额变化表可知,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密度与人口份额都下降,而近郊

区与远郊区都上升了,因此可以判断上海人口不断向外围扩散;其产生变化的原因是:随着新城(卫星城)的建设;制造业向郊区转移;近郊和远郊地区的就业和居住环境得到大大改善。随着交通不断发展,促进了城市不同区域的人口流动,使上海人口不断向外围扩散成为了可能。【小问

3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市人口变化和就业密度变化,特别是中心区人口减少,可以缓解中心城区人口和就业的压力,还可以减少到达中心区的人口,从而减轻市中心的交通压力和环境压力;将部分工业或者政府部分职能部分分散,有利于城市功能区布局更加合理。18.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海南潭丰洋湿地位于南渡江西侧,北距海口主城区约30千米。湿地内每年会出现“水退为田、水漫为洋”现象,千百年来形成了“有田种田、靠洋打鱼”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1988年海南建省后,海口市常住人口迅速突破百万,自

然湿地逐渐被开垦为农田、水产养殖场并修建道路、水利工程等,“靠天吃饭”的历史得到改善;2017年湿地升级为省级湿地公园,实施土地整治生态化与湿地保护协同共生的“湿地+特色农业+旅游+自然教育”发展模式。材料二图示意潭

丰洋湿地周边地理环境(1)指出潭丰洋湿地形成于南渡江西侧且面积较大的地形原因。(2)推测“有田种田”农业生产方式的时间安排,并说明理由。(3)材料中阐述该湿地经历了两次农业生产方式变化,第一次是1988年海南建省,第二次是20

17年升级为省级湿地公园。任选一次变化,对产生该变化的理由作出合理解释。【答案】(1)南渡江西侧等高线稀疏,数值小,海拔较低,低地面积较大;多河谷、湖盆等天然洼地,储水空间较大。(2)时间安排:旱季(或11

月~次年4月)。理由:旱季降水少,湿地水位下降,大量低地出露、耕种面积大;旱季时台风、洪涝等灾害少,减少农业损失;雨季时泥沙和营养物质大量沉积,提升土壤肥力。(因果逻辑准确即可得分,理由任答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3)1988年海南建

省:常住人口激增,粮食需求量增大,自然湿地被开垦为农田和水产养殖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产品产量;该地靠近城区,距离市场近,利于产品销售;水利工程的建设增强农业生产对旱涝灾害的承受能力,提高生产的稳定性。(须明确选择时段,否则不得分;因果逻辑准确即可得分,解释部分任

答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2017年升级为省级湿地公园:该地距离城市近,发展传统农业效益较差;市场对高质量和多样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前期农业生产导致湿地生态环境被破坏,生态服务功能被削弱。(须明确选择时段,否则不得

分;因果逻辑准确即可得分,解释部分任答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解析】【分析】本题以潭丰洋湿地的可持续发展为背景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形与湿地形成的关联、气候与水文变化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湿地的可持续发展等

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小问1详解】从图中可看到,与东侧相比,南渡江西侧等高线更稀疏,因此坡度较小的低平土地面积更大;河流、湖泊等水体更多,天然洼地较多,利于蓄水,地下潜水通过火山地貌区地表裂隙涌出、

漫溢和汇流,形成为数众多、大小不一、类型多样的湖泊湿地等。【小问2详解】湿地发挥着生态、调蓄、经济等功能。结合材料可知,潭丰洋湿地所在区域海口为热带季风气候区,其中5至10月为雨季“水漫为洋”(占年降水量的85%),利于发展渔业;11月到次年4月降水少“水退为田”,水位下降,土地出露面积大;

火山岩溶地貌区适宜农业耕种的土地少,因此利用季节性出露的大片土地,可保证较大的种植面积。此时台风较少,发展种植业能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同时,雨季低地被淹没,泥沙和营养物质大量沉积,利于土壤肥力提升,且得到休耕。【小问3详解】本题是开放性题目,可以任选一次变化并作出合理解释。第

一次变化主要强调人口增加带来的农业开发,并说明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条件;第二次变化主要强调可持续发展理念带来的“湿地+特色农业+旅游+自然教育”的发展模式,该模式可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1988年海南建省,大量人口涌入,常住人口激增,粮食需

求量增大,自然湿地被开垦为农田和水产养殖场,可获取更多的土地资源,提高农产品产量;该地靠近城区,距离市场近,利于产品销售;水利工程的建设增强农业生产对旱涝灾害的承受能力,提高生产的稳定性。2017年该地升级为省级湿地公园后开始实施土地整治生态化与湿地保护协同共

生的“湿地+特色农业+旅游+自然教育”发展模式,原因是该地距离城市近,发展传统农业收益较低;随着城市化进程进入后期阶段,市场对农产品的品质和种类要求提高,对高质量和多样化服务的需求增加;前期农业生产导致湿地生态环境被破坏,生态服务功能被削弱,需要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实现湿地生态和经济的可持

续发展。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红树林是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海岸潮间带的一种耐盐植物,是海岸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孟加拉国是世界红树林面积最大的国家,该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库尔纳专区、南部的巴里萨尔专区和

东南部的吉大港专区。图甲示意2016年孟加拉国红树林分布,图乙示意1996~2020年孟加拉国红树林面积变化。(1)说出孟加拉国南部沿海地区利于红树林生长的自然区位条件。(2)与库尔纳专区相比,指出巴里萨尔专区红树林分布特点,并从自然角度

说明原因。(3)指出1996~2020年孟加拉国红树林面积变化的趋势,并分析成因。【答案】(1)高温的热带气候;充沛的雨量;广阔的河口沼泽滩涂等。(2)特点:分布较少,呈零散块状。原因:地势低洼;河口前缘地形较破碎;受

风暴潮、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大等。(3)呈减少趋势。成因:海平面上升,红树林的栖息地缩小;沿海滩涂的开发,挤占红树林的生存空间;极端天气增多,威胁红树林的生长;水质污染,导致红树林死亡等。【解析】【分析】本大题以红树林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世界主要气

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分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湿地及其功能,湿地破坏的主要原因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小问1详解】由图甲示意2016年孟加拉国红树林分布可以看出红树林主要生活在低纬度河口地区,结合地理位置可以推测孟加拉国南部沿

海地区利于红树林生长的自然区位条件为高温多雨的热带季风气候,广阔的河口沼泽滩涂,咸淡水交汇处等。的【小问2详解】由图甲示意2016年孟加拉国红树林分布可以看出与库尔纳专区相比,巴里萨尔专区红树林分布相对较少,呈零散块状。主

要是由于巴里萨尔专区地势低洼,且河口前缘地形较破碎,不利于红树林成片发育;受风暴潮、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大,红树林成片生长受限制等。【小问3详解】由图乙示意1996-2020年孟加拉国红树林面积变化可以看

出整体呈现减少趋势,结合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主要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红树林的栖息地缩小;人类城镇化的扩张,沿海滩涂的开发,挤占红树林的生存空间;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增多,威胁红树林的生长;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的发展造成水质污

染,导致红树林死亡等。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305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