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1届高三下学期5月二轮冲刺新高考信息卷语文试题(四) 含答案.docx,共(15)页,50.09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2fb516ba13e3ca8e8b4e05ce91ea0b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21届高三二轮冲刺•新高考·信息卷语文试题(四)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气象学是人类在生产斗争中最迫切、最需要、最基本的一种知识。人们若不能把握寒
暑阴睛的规律,无论衣食还是住行都会发生问题。远在3000年以前,殷墟甲骨文中,许多卜辞都为要知道阴晴雨雪而留传下来。积累了多年的经验,到周代前半期,我们的祖先已经搜集了许多气象学的经验,编为诗歌,使妇孺都可以传诵。如《诗经》里“相彼雨雪,先集继霰”,就是说冬天下雪以前,必要先飞
雪珠。又如“朝于西,崇朝其雨”,意思是说早晨太阳东升时看见西方有虹,不久就要下雨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铁渐渐普遍应用,生产技术和交通工具大有改进,我们天文学和气象学的知识也大大增加。如二十四节气的确定,分至启闭、定期风
云的记录,桃李开花、候鸟来往的观察,都在这个时期开始了。《吕氏春秋》《夏小正》《礼记·月令》是秦汉时代的作品,但仍不失为世界上最早讲物候的几本书。从西汉以来我们气候知识逐渐地累积,逐渐地增多,这广大宏富的经验留传下来,在民间成为天气歌词,如“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这类
谣谚。到了文人手中,便引入诗章,像苏东坡“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棹风”这类诗句。中国各地方天气谣谚都是从了解自然现象得来,其数目的众多是世界无双的。过去朱炳海先生已搜集各地方天气歌谣,成为专书,但他所搜集的还不过一部分而已。一般地来说,从西汉以来,我们的气象知
识在三方面发展着:观测范围的推广和深入;气象仪器的创造和应用;天气中各项现象的理论解释。在这三方面,我们祖先都有了伟大成就,直到明初,即公元15世纪时代,在气象学的认识上,我们许多地方都是超越西洋各国的
。(摘编自竺可桢《中国古代在气象学上的成就》)材料二:在古人的观念中,气象既是“天”的自然表征,也是“人”的观念塑造,这种超自然的人本理解,为原本自然的万千气象增添了浓郁的神秘色彩和持久的人文属性。在远古时期
,面对变化莫测的气候现象,人们深陷“天人相分”的思维逻辑中,本能、盲目、被动地适应着纷繁多变、循环往复的气象世界。此后,古代先民在克服自然、改造自然、适应自然的长期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人”的能力和“人事”的价值,“天人合一”等观念日益
深入人心,作为“天”的自然表征,气象也由此逐渐被人们认识、把握和利用,并持久影响着历代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在社会层面,“顺天文,授民时”,人们长期利用气象变化的规律和特点发展社会经济,从事农业、牧业、交通、祭祀、水利等活动。同时,面对此起
彼伏、绵延不绝2的气象灾害,历代官民积极抗争,全力应对,利用各种力量抗御气象灾害,并逐步建立了较为务实高效的气象预报制度和灾荒赈济体系。在政治层面,中国古人相信“天文变,世俗乱”“天垂象,见吉凶”,认为天道与人事、天变与政治有着神秘而微妙的关联,凡君臣事天不诚、赏刑不当、忠良未用、奸邪盈朝、
听信谗佞、征敛掊克、靡费天下、刑狱冤滥等,都会上干天和,招致天变。《史记·天官书》谓:“几天变,过度乃占。……太上修德,其次修政,其次修救,其次修禳,正下无之。”汉代董仲舒将其总结为“天人感应”之说,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
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此后,这种“天人感应”“灾异天谴”学说长期成为制约皇权与重塑秩序的政治规范,并与历代王朝的政治命运紧密相连。在文化方面,最突出的表现当为参用阴阳五行解释天气现象,如《大戴札记》以阴阳解释气象:“阴阳
之气各静其所,则静矣。……阳气盛,则散为雨露;阴气盛,则凝为霜雪。阳之专气为雹,阴之专气为霰。霰雹者,二气之化也。”郑玄注《洪范篇》以五行解释气象:“雨,木气也,春始施生,故木气为雨。旸,金气也,秋物成而坚,故金气为旸。燠,火气也。寒,水气也。风,土气也。凡气非风不行,犹金木水火非土不
处,故土气为风。”这些不断积累的气象知识及文化解释,是古代先民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其对气象规律、天人关系等复杂问题的自觉认知和客观书写,不仅反映了古人认识天文、应对气象的理性取向和不断增强的能力,且对今日之气象事业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自古中国以农立国,农业生产依赖天文地理,因而古代
气象记录注重实用,人们习惯将气象信息载诸天文书籍及小说笔记、诗文游记、方志野史等,充分展示了古代先民“求真”的气象智慧和“务实”的书写意识。今天,秉承“稽古振今”的历史使命和学术担当,系统整理、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气象文献,传承气象文化,弘扬气象科学,具有重要的学术
价值和现实意义。(摘编自展龙《中国古代气象智慧及其书写》)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气象学关系到人类衣食住行,我们祖先早就在生产斗争中认识掌握了这门最迫切、最需要、最基本的气象学知识。B.人们在春
秋、战国时期已确定二十四节气,开始了分至启闭、定期风云的记录,对物候的观察有了最早的记载。C.在古人看来,气象既是“天”的自然表征,也是“人”的观念塑造,这是具有浓郁的神秘色彩和持久的人文属性的理解。D.古代先民在逐渐接受“天人合一”等观念之
后,只能本能、盲目、被动地适应纷繁多变、循环往复的气象世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吕氏春秋》《夏小正》《礼记·月令》是世界上最早讲物候的书,证明我国的气象学一直领先于各国。3B.《大戴
礼记》以阴阳解释气象,郑玄注《洪范篇》以五行解释气象,这些对现在气象事业仍有借鉴意义。C.古代小说笔记、诗文游记、方志野史中都有气象信息记录,这是先民注重气象信息与实用相结合的一种体现。D.系统整理、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气象文献,传承气象文化,弘扬
气象科学,具有“稽古振今”的价值和意义。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与气象观察关系不大的一项是(3分)A.相彼雨雪,先集继霰B.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C.朝于西,崇朝其雨D.雨,木气也,春始施生4、请结合材料内容,简
要说明我国古代气象学取得的成就。(4分)5、请简要概括古代气象学在人类社会各方面的作用。(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女舞者[波兰]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她的那位丈夫在剧院开办三个月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了,他看起来明显比她年轻。当她因情绪低落、无名火起、对整个世界充满幽怨而大发脾气的时候,他会对她说:“闲嘴吧,亲爱的。”当她整夜因脊椎疼痛而无助地呻吟时,他会翻过身来,在黑暗中说道:“闭嘴吧,亲爱的。”谁也不清楚他是在什么情况
下离她而去的。或许是一次认真而决绝的争吵,又或许是他已经受够了这4座棚不遮雨、廊窗尽碎、摇摇将倾的危房吧。总之,他消失了。对此,她表现得好像毫不在意。有时,她会请乡村里唯一的那位有车族——农场主从城镇里帮她捎些东西、寄封信,或是代付电费。她会定期收到养老金或伤残抚恤金。她也时
不时地自己进城去药店买些药膏、胶囊和乳液,都是些西方的名牌货。她时常会从村里请个人打扫卫生,其实也没什么可打扫的,因为女主人的起居就像个幽灵一样,轻柔而安静;而且她食量很小,就算吃了什么,也不会弄得杯盘狼藉。她就住在楼上的一间房里,从不涉足其他房间。她从不给自己生火做饭,只吃水果、胡萝卜、杂粮
面包和牛奶麦片。女舞者没对屋子做过任何改动。秋风从破碎的窗予里吹了个通透,裹挟的枯叶,落在了以前饭厅的地板上,那里居然还有青蛙在蹦蹦跳跳。于是,她拿钥匙锁死了通往游廊的门,从此止步。她把大多数时间都花在了舞厅里,在那儿打扫卫生,往天
花板上悬挂漂亮的纸灯笼,给墙壁刷上蓝漆。她要求擦洗舞台木板,然后踩着高跟鞋上去检查木板的强度。她偶尔也会走遍整栋建筑,那时,到处可听见她欢快的节奏和踢踢踏踏的脚步声。交响乐常常从留声机里流淌而出,像异国风情的香水般飘向公园和乡村。夜晚,她会坐在卧室的桌前写信,开头总是这样一句:“亲爱的爸爸!”她从
来都没写完过一封信,她为一封信写了上千个开头。紧闭的箱子里,原本是紫色的墨迹已然暗淡。例如她会这样写:亲爱的爸爸!我买下了一座剧院!这栋漂亮的老房子是本世纪初的建筑,有几间客房和一间采光极好的宽敞餐厅,当然还有最重要的——舞台。爸爸,您能想象得到吗?现在我终于可以去跳我喜欢的每一个角色
了。没错,像我这个年纪的人,舞蹈生涯其实已经结束了,我绝对是有自知之明的,但我舞蹈家的灵魂依旧年轻呀!我有很多计划,我不后悔跟您吵了架,亲爱的爸爸,我想,我们都老了,该和解了。现在最让我遗憾的是,爸爸您再也不能看到跳舞的我了。也许并没有什么主角可以让我饰演,也许是因为脊椎的问题
,我当不上芭蕾舞团的首席女演员,但我已经足够出名了,我跟我的团队在多少舞台上收获了掌声。爸爸您错了,您那时怒气冲天地说我没有天赋,就在我们最后那次见面时。这太不公平了……信又被扔进皮箱里了。搬到这儿两三个月后的第一次演出,她邀请了小镇的居民。那时候她的那位丈夫还在。丈夫亲自挨家挨户派
送这些邀请函,还配上一盒心形巧克力。所有人都应邀而来,连抱着婴儿的妇女也不例外。舞厅已经焕然一新,两盏聚光灯大放异彩,一盏被湛蓝色的吸墨纸包裹着,光线如水波和迷雾般散射,而另一盏则从上方投下光束,在舞台上勾勒出一个明
亮的椭圆。地板上衬着闪闪发光的蓝色箔纸,花园里的草丛和苔藓也被移到舞台上作湖岸布景。抱着婴儿的那位年轻妈妈惊叹不已。当所有人都已落座,从舞台后面传来柔美的音乐声。她无所畏惧地起舞——所有人都为她动作的幅度、舞姿的大胆、跳跃的猛烈而捏一把汗,担心她失去了平衡,摔倒在木地板上。薄纱裙随着
她那修长的大腿起落,总是稍有迟滞,比身体的动作晚一秒,仿佛5是一团发光的白云随身而动。她那双穿着白色紧身连袜裤的腿上似乎没有通常意义上的脚,就像某种以非常规方式行走的存在。而替代了脚掌的肢体尖端,被封在舞鞋的亮点里,轻刷着木质地板,完全不同于人类沉重的脚步,仿佛
是一只猫在舞台上欢跃。她用白色小花编织的银色发髻高高地盘在脑后,脸上的舞台妆浓得让人快要认不出本来面目了,这样的妆容与白色薄纱裙和音乐倒是十分相配,然而看向她的脸时,那副面容就像戴着个惨白色的幽灵面具。一切看起来就是这样。包括她丈夫在内的九个人为
她鼓掌叫好。演出结束后,所有人都得到了橙汁、葡萄汁和小蛋糕,心满意足地回家了。真的心满意足吗?谁知道呢。(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尽管没有说清楚她的丈夫离去的原因,却让读者看
到两个人之间的淡漠和隔阂,表达含蓄,给人以想象空间。B.女舞者会请乡村里唯一有车的农场主帮她做一些生活琐事.请村里人打扫卫生,丈夫离开并未影响她的生活,她并不在意。C.女舞者过着孤独、苦涩甚至是有点凄惨的生
活,但她独特的舞姿,在不动声色中涌动着一股直抵心灵的感染力和冲击力。D.小说前面描写了女舞者的屋子的破败,和后面焕然一新的舞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突出了女舞者的用心带给人的惊叹。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
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的两次语言描写,表现了丈夫对女舞者的坏情绪和身体的痛苦没有丝毫关心的反应,厌烦之情跃然纸上,简洁传神。B.饭厅的地板上竟然有青蛙在蹦蹦跳跳,“她拿钥匙锁死了通往游廊的门,从此止步”,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刻画了女舞者逃避世俗的形象
。C.小说比喻新奇,富于想象力。将从留声机里流淌出的交响乐,比作“异国风情的香水”飘向公园和乡村,表现出女舞者此刻欢快的心情。D.小说以危房为线索,写了并不关心环境和身边的人的女舞者,反而用不同于世人的轻松步伐,演绎对舞蹈的热爱
。情节简单,意味深长。8、小说结尾为什么写道“真的心满意足吗?谁知道呢。”(4分)69、小说详细刻画了女舞者给父亲写信这一细节,请简要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崔衍,左丞伦之子。继母李氏
,不慈于衍。衍时为富平尉,伦使于吐蕃..,久方归,李氏衣弊衣以见伦。伦问其故,李氏称自伦使于蕃中,衍不给衣食。伦大怒,召衍责诟,命仆隶拉于地,袒其背,将鞭之。衍涕泣,终不自陈。伦弟殷闻之趋往以身蔽衍杖不得下因大言曰衍每月俸钱皆送嫂处殷所具知何忍乃言衍不给衣食伦怒乃解由是伦遂不听李氏之谮。及伦卒,
衍事李氏益谨。李氏所生子邻,每多取子母钱,使其主以契书征负于衍。衍岁为偿之,故衍官至江州刺史,而妻子衣食无所余。后历苏、虢二州刺史..。虢居陕、华二州之间,而税重数倍。衍乃上其事。时裴延龄领度支,方务聚敛,乃绐衍
以前后刺史无言者。衍又上陈人困曰:“臣所治多是山田,且当邮传冲要,属岁不登,颇甚流离。旧额赋租,特望蠲减。臣伏见比来诸郡论百姓间事,患在长吏因循不为申请,不诣实,不患朝廷不矜放。有以不言受谴者,未有言而获罪者。陛下拔臣牧大郡,委臣抚疲民,臣所以不敢顾望,苟求
自安,敢罄狂瞽,上干圣览。”帝以衍词理切直,乃特敕度支,令减虢州青苗钱...。迁宣歙池观察使,政务简便,人颇怀之。其所择从事,多得名流。时有位者待宾僚率轻傲,衍独加礼敬,幕中之士,后多显达。贞元中,天下好进奉以结主恩,征求聚敛,州郡耗竭,韦皋、刘赞、裴肃为之首。赞死而衍代其位。
衍虽不能骤革其弊,居宣州十年,颇勤俭,府库盈溢。及穆赞代衍,宣州岁馑,遂以钱四十二万贯代百姓税,故宣州人不至流散。贞元二十一年,诏加工部..尚书。(节选自《旧唐书·崔衍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
项是(3分)A.伦弟殷闻之/趋往/以身蔽衍杖/不得下/因大言曰/衍每月俸钱皆送嫂/处殷所具知/何忍乃言衍不给衣食/伦怒乃解/B.伦弟殷闻之/趋往/以身蔽衍/杖不得下/因大言曰/衍每月俸钱皆送嫂处/殷所具知/何忍乃言衍不给衣食/伦怒乃解/C.伦弟殷闻之/趋
往/以身蔽衍杖/不得下/因大言曰/衍每月俸钱皆送嫂处/殷所具知/何忍乃言7衍不给衣食/伦怒乃解/D.伦弟殷闻之/趋往/以身蔽衍/杖不得下/因大言曰/衍每月俸钱皆送嫂/处殷所具知/何忍乃言衍不给衣食/伦怒乃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吐蕃,亦作吐番,是
中国古代藏族政权。公元7-9世纪存在于青藏高原。B.刺史,是古代官名,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沿用为地方官职名称。C.青苗钱,是唐中叶政府为了筹措官俸,于禾未熟前征收的一种田赋附加税。D.工部,是六部之一,属尚书省,掌管各项工
程、工匠、屯田、水利、赋税等政令。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崔衍孝顺父母,甘愿忍受委屈。继母很不喜欢他,故意穿着破旧衣服,歪曲事实,诬陷他不供给衣食,他宁可受父亲的
打骂也不替自己辩解。B.崔衍友爱兄弟,代其偿还债务。异母兄弟常向人借钱,之后让债主向崔衍讨要,崔衍每年代他偿还,自己一家人却只能满足温饱,没有节余。C.崔衍体恤百姓,敢于为民请命。虢州赋税过多,百姓负担沉重,崔衍不计个人得失,上疏陈述情况,皇帝因此特地下旨,免除当地的青
苗钱。D.崔衍尊重贤才,礼遇宾客幕僚。崔衍礼贤下士,对待幕僚言行举止合于礼仪,从不像他人那样轻慢倨傲。后来他幕府中的士人,大多显赫闻达。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臣所治多是山田,且当邮传冲要,属岁不登,颇甚流离。(4分)(2)衍虽不能骤革其弊,居宣州十
年,颇勤俭,府库盈溢。(4分)14、崔衍在宣歙池观察使任上政绩显著,有哪些原因?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o(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5-16题。8春兴七首(其一)刘基①柳暖花融草满汀,日酣烟
淡麦青青。枝间好鸟鸣求友,水底寒鱼陟负萍。异县光阴空荏苒,故乡蛇豕尚膻腥。感时对景情何极,悼往悲来总涕零。【注】①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曾任元朝官吏,后弃官隐居。这首诗即作于隐居之时。15、下列对这首
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题中的“春兴”并非春日的兴致,而是指本有某种感慨,于春日而发。B.从首联所写的景象和颔联中的“寒鱼”来看,本诗应当作于早春之时。C.诗人身在异地他乡,又值大好春日,更容易感到光阴流逝,一去不返。D.时
事、景物引发的情感没有终极,往事和未来总是难免让人伤悲落泪。16、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试指出并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劝学》中以青蓝、冰水、木、金等一系列比喻
进行论证,得出了“,”的结论。(2)韩愈在《师说》中用来阐述从师标准的语句是:“,____。”(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的诉说“,”,表明被贬之地并非没有音乐,只是难以入耳。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那天下午从九龙驾车回马料水,正是下班时分。大埔
路上,高低长短形形色色的车辆,首尾相衔,时速二十五英里。一只鹰看下来,会以为那是相对爬行的两队单角蜗牛。单角,因为每辆车只有一根收音机天线。不料快到沙田时.莫名其妙地塞起车来,一时单角的蜗牛都变成了独须的病猫,废气暧暧,马达喃9喃,
像集体在腹诽狭窄的公路。熄火又不能,因为每隔一会儿,整条车队又得蠢蠢蠕动,前面究竟在搞什么鬼,方向盘的舵手谁也不知道。载道的怨声和咒语中,只有我沾沾自喜,欣然独笑。俯瞥仪表板上,从左数过来第七个蓝色钮键,轻轻一按
,我的翠绿色小车忽然离地升起,升起,像一片逍遥的绿云牵动多少愕然仰羡的眼光,悠悠扬扬向东北飞逝……那当然是真的:在拥挤的大埔路上,我常发那样的狂想。我爱开车。我爱操纵一架马力强劲反应灵敏野蛮又柔驯的机器,我爱方向盘在掌中微微颤动四
轮在身体下面平稳飞旋的那种感觉,我爱用背肌承受的压力去体会曲折起伏的地形、山势,一句话,我崇拜速度。其实,以运动的速度而言,自诩万物之灵的人类是十分可怜的。18、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的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我…
…我……我不认得字。”阿Q-把抓住了笔,惶恐而且惭愧地说。B.遥望皎洁的明月,我倚枕百般回肠凝想,忽然一念回转,黯然神伤……C.一秒,两秒,十秒,二十秒……火箭飞行正常!紧接着响起了热烈的掌声。D.词人朗声长吟:“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
仰天长啸……”19、对偶具有对称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对偶进行简要分析。(4分)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爱操纵一架这样的机器,它马力强劲,反应灵敏,可快可慢”,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21、下面各句中都有词语使用不
当,请指出并加以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得体。(4分)①他在研讨会上谦虚地说:“我抱着学习心态参加这次会议,就不发表高论了。”②老师对学生说:“感谢你们的抬爱,我会再接再厉,做一名优秀的教师!”③住院的校工看到
同学们送来了水果,感动地说:“你们的礼物我笑纳了。”④小明送我出来,陪着走了好长一段路,终于说:“请留步,恕我不远送了。”10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继第八届海峡青年节2020年8月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后,第十二届海
峡论坛9月18日又在福建省拉开序幕。本届海峡论坛继续以“扩大民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为主题,并积极创新举办形式,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突破疫情带来时空限制等因素的影响,举办各项交流活动。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中科院博士后以辅警身份加入成都高新公
安分局DNA实验室,从事法医物证检验工作。这条新闻近日引发关注,有网友说,“有点浪费人才了”。高学历人才从事普通职业的现象,越来越多,比如清华、北大毕业生扎堆考教师,设计师放弃4万月薪改行成为外卖小哥。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请结合材料写一篇
文章,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112021届高三二轮冲刺•新高考·信息卷语文试题(四)答案1、答案:C解析:A.“我们祖先早就在生产斗争中认识掌握了这门最迫切、最需要、最基
本的气象学知识”错误,文中只是说“搜集了许多气象学的经验”,并没有说“掌握这门知识”。B.“对物候的观察也有了最早的记载”错误,原文说“桃李开花候鸟来往的观察,都在这个时期开始了”,并未说这个时期开始记载。D.根据原文信息,“只能本能、盲目、被动地
适应着纷繁多变、循环往复的气象世界”,不是在具有“天人合一”的观念后,而是在之前。2、答案:A解析:“《吕氏春秋》《夏小正》《礼记·月令》是世界上最早讲物候的书”,并不能证明“我国的气象学一直领先于各国”。3、答
案:D解析:D项是古人用金木水火土来界定气候的属性,与气象观察无关。4、答案:①殷墟甲骨文中保留着许多卜问阴晴雨雪的卦辞。②周代前半期,我们的祖先把气象学的经验编为诗歌广为传诵。③春秋战国时期,确定了二十四节气,有了许多记录和观察。④西汉以来,气候知识和经验形成的天气谣谚数目众多,世界无
双。观测范围、气象仪器和理论解释也有了伟大成就。⑤直到明初,在气象学的认识上,我们许多地方都是超越西洋各国的。(每点1分,答对四点即给满分)5、答案:①人们长期利用气象变化的规律和特点发展社会经济,从事农业、牧业、交通、祭祀等活动。②气象预报制度可
以帮助人们抵御气象灾害。③“天人感应”“灾异天谴”学说长期成为制约皇权与重塑秩序的政治规范。④参用阴阳五行解释天气现象,不仅反映了古人认识天文、应对气象的理性取向和不断增强的能力,且对今日之气象事业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体现中国文化特点。(每点2
分,答对三点即给满分)6、答案:B解析:“她并不在意”错,文中说“对此,她表现得好像毫不在意”,并没有明确说她是否在意。7、答案:D解析:“小说以危房为线索”错误,后面跳舞的情节与危房无关。女舞者“并不关心
环境和身边的人”也不对,她对舞厅的要求很细致,她也给爸爸写信,希望两个人能和好。8、答案:①小说结尾用设问句形式,对人们的“心满意足”表达了质疑,衬托了女舞者内心不曾被人们理解的孤独。②小说的设疑照应了前文。如果是“真的心满意足”,她的丈夫
不会离开她,这样的设疑和他的离开在逻辑上是保持一致的。(每点2分)129、答案:①从内容上看,这一细节彰显了女舞者对父亲的思念。她为一封信写了上千个开头,开头总是这样一句:“亲爱的爸爸!”紫色的墨迹已然暗淡说明时间已久。②从人物形象塑造上看,这一细节彰显了女舞者的内在心理,丰富了人物的
形象。通过女舞者的倾诉,表现了她对舞蹈的执着,渴望得到父亲的理解认可,希望和父亲和解。③深化主题。“信又被扔进皮箱里了”,这些信没有写完也没有寄出,这一细节表明女舞者没有为实现和别人的沟通做出彻底的努力,无法与父亲沟通更衬托了她内心的万千纠结和不被理解、不被关心的孤独。(每点2分)10、答案:B解
析:“蔽”的宾语是“衍”,而非“衍杖”,故应在“衍”后断开。据此排除A、C项。“处”是“送”的宾语中心语,断到下句开头语义不通。排除D项。11、答案:D解析:“赋税”应归属户部,而非工部。12、答案:C解析:“免除当
地的青苗钱”不对。原文是说“令减虢州青苗钱”,“减”是减少之意,不是免除。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答案:(l)我管辖的地方多是山田,又是邮差来往的交通要道,州中连年歉收,百姓很多流离失所。
(“冲要”“不登”各1分,补充出主语1分,句意1分)(2)崔衍虽然不能迅速革除积弊,但在宣州任职十年,很是勤劳俭朴,府库充裕。(“骤”“居”“盈溢”各1分,句意1分)14、答案:①勤于政务,政令简便易行。②精选幕僚,礼遇属吏,得到他们的相助。③同情百姓疾苦,
不搜刮民脂民膏。(每点1分)【参考译文】崔衍,是尚书左丞崔伦之子。继母李氏,对他不慈爱。崔衍任富平县尉时,崔伦出使吐蕃,很久才回来,李氏故意穿着破衣旧服去见崔伦。崔伦问她是何缘故,李氏诉说自从丈夫出使蕃中
,崔衍就不供给她衣食。崔伦大怒,将崔衍召来责骂,命仆人将他按倒在地,脱去上衣,露出肩背,准备鞭打他。崔衍只是哭泣,最终也不为自己辩解。崔伦的弟弟崔殷听说此事,赶紧跑来,用自己的身子遮挡住侄儿,棍子才没法打下去。崔殷于是高声说道:“
侄儿每月的俸禄都送到嫂嫂那里,这是我一清二楚的,怎能如此狠心,竟然说侄儿不供给衣食?”崔伦的怒气这才平息,从此再不听李氏的谗言。等到崔伦去世,崔衍侍奉李氏更加细心。李氏的亲生儿子崔邻,常借很多钱,之后让债主
拿着契据到崔衍那里讨债。崔衍每年替他偿还债务,因此虽然崔衍做了江州刺史,但妻子儿女除衣食之外,没有什么节余。后来崔衍历任苏、虢二州刺史。虢州位于陕、华二州之间,但赋税比其他两州多出几倍。崔衍于是上书朝廷,反映此事。当时裴延龄兼管度支(掌管全
国财政收支的中央官署),正在大肆聚敛,于是用从前历任刺史未曾因此事而进言哄骗13崔衍。崔衍又上奏陈述百姓的疾苦说:“我管辖的地方多是山田,又是邮差来往的交通要道,州中连年歉收,百姓很多流离失所。从前的赋税数额,恳请朝廷予以减免
。我看近来各州各郡论述百姓之事,疾患在于地方长官因循守旧,不替百姓申诉,不核查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不在于朝廷不顾惜宽容。官员有因不进言而受到谴责、贬谪的,没有因进言而获罪的。陛下选拔我执掌大郡,任命我安抚疲困之民,我不敢有所顾虑,但求一己安稳,
因此斗胆罄尽狂妄浅薄之言,恭呈御览。”皇帝认为崔衍的奏章义理恳切率直,于是特地敕谕度支,命令减少虢州的青苗钱。崔衍升任宣歙池观察使,政令简便易行,百姓很感激他。他选择的幕僚,多为杰出之士。当时长官对待宾客幕僚都轻慢倨傲,唯独崔衍言行举止合于礼仪,对他们表示尊崇,幕府中的士人,
后来大多显赫闻达。贞元年间,全国官员喜好进献财物以获取皇帝的恩宠,于是征收苛捐杂税,搜刮民脂民膏,以致州郡百姓消耗净尽,韦皋、刘赞、裴肃就是其中典型。刘赞死后崔衍继任。崔衍虽然不能迅速革除积弊,但在宣州任职十年,很是勤劳
俭朴,府库充裕。及至穆赞接替崔衍,宣州遇上荒年,于是用四十二万贯官钱代替百姓缴纳赋税,因此宣州人不至流离失所,分散四方。贞元二十一年,朝廷下诏加任崔衍工部尚书。15、答案:B解析:“早春”不对。从首联所写的柳绿花红草茂和“麦青青”来看,时间应为仲春。“寒
鱼”固指寒天的鱼,但即便到了晚春,也还有“乍暖还寒”的时候,因此不能以此为据,认为时间是早春。16、答案:①以乐景衬哀情。首联描写春日里的各种美好景象,借以反衬诗人的悲哀之情。②视听结合。颔联分写好鸟在枝上鸣叫的听
觉形象,以及寒鱼在萍间游戏的视觉形象,多角度地展示了春日之景。③比喻。颈联以“蛇豕”喻贪残害人之辈,以“膻腥”喻元统治者造成的恶劣影响,表达了对他们的憎恨之情。④直抒胸臆。尾联写诗人感伤时事,哀悼既往,愁对将来,直接抒发了悲伤之情。(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17、答
案:(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每句1分,有错别字、漏字、增字等情况则该句不给分)18、答案:B解析:B项中的省略号与文中的省略号都表示余意未尽。A项中的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C
项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D项中的省略号表示引文的省略。19、答案:①“废气暧暖,马达喃喃”字数相同,句式整齐,都是主谓结构的小分句。②“废气暧暖,马达喃喃”词性相同,上下句相同位置的词语都是名词或形容
词(“喃喃”此处用来形容马达低沉的声音)。(每点2分)20、答案:①原文为长句,与下文两个长句句式相似,构成排比句,因而富于节奏感,显得感情洋溢,更14能表达出作者对驾车的热爱之情。改句为短句,放在原文中与整个语境很不协调,
破坏了原文的节奏感,减弱了原文的抒情力度。②原句运用比拟,把没有生命的汽车当动物写,形象生动地写出汽车速度可以有丰富变化的特点。改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只是一般介绍。(每点2分)21、答案:①“高论”应改为“看
法”或“意见”。②“抬爱”应改为“鼓励”。③“笑纳”应改为“收下”。④“留步”应改为“慢走”。(4分,每处1分)22、答案:①2020年9月18日,②第十二届海峡论坛在福建开幕,③以“扩大民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为主题,④以“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每点1分,全对给5分。注意:时间、事件、主要内容等均为关键信息,不能遗漏)23、【写作指导】立意参考:①无论什么学历,都需要先解决生存问题。②人才过剩,竞争激烈,任何人
不能自恃学历,都应对自已有清醒定位。③社会管理部门更需引进高素质人才。④国家相关部门应合理引导高素质人才就业。⑤高素质人才从事低端行业,是对社会底层的挤压,同时也是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⑥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这与学历、专业没有太多关系。15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