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河北省唐山市海港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doc,共(38)页,593.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2aff4c73d85a4b59ff59ae15a8e799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唐山市海港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生物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科学研究方法及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和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B.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孟德尔利用类比推理法得出了遗传学两
大定律D.沃森、克里克构建出DNA分子结构的数学模型【答案】B【解析】【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2、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3、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
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A错误;B、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C、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得出了遗传学两大定律,C错误;D、沃森和克里
克运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分子结构,D错误。故选B。2.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CCDd的个体自交后(每对基因独立遗传但是A对a完全显性,D对d完全显性),其后代性状表现的比例接近于A.3:3:1:1B.9:3:3:1C.1:2:1D.3:1【答案】B【解析】
【分析】本题最简单的方法是逐对分析法,即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据此答题。【详解】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并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遗传因
子组成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3:1;遗传因子组成为bb和CC的个体能稳定遗传,其自交后代均表现为显性性状;遗传因子组成为Dd的个体自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3:1;然后再相乘,因此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CC
Dd的个体自交后,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3:1)×1×(3:1)=9:3:3:1,B正确,ACD错误。故选B。3.自然状况下,鸡有时会发生性反转,如母鸡逐渐变为公鸡。已知鸡的芦花、非芦花由Z染色体上的B、b基
因决定。如果性反转芦花公鸡与正常非芦花母鸡交配,并产生后代,已知染色体组成为WW的个体无法存活,则后代芦花鸡中母鸡与公鸡的比例是()A.1:0B.2:1C.1:1D.3:1【答案】C【解析】【分析】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Z表示公鸡,ZW表示母鸡。【详解】性反转
芦花公鸡(ZBW)与正常非芦花母鸡(ZbW)交配,后代情况为ZBZb:ZBW:ZbW:WW=1:1:1:1,又因为WW不能存活,所以后代芦花中母鸡与公鸡的比例是1:1,C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性别决定和
伴性遗传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注意性反转的个体染色体组成是不变的。4.豌豆的花色中紫色对白色为显性。一株杂合紫花豌豆连续自交繁殖三代,则子三代中开紫花的豌豆植株与开白花
的豌豆植株的比例为A.9∶7B.15∶7C.15∶9D.3∶1【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一株杂合紫花豌豆自交,子一代基因型为1/4AA、1/2Aa、1/4aa;子一代自交,子二代基因型为(1/4+1/2×1/4=3
/8)AA、(1/2×1/2=1/4)Aa、(1/4+1/2×1/4=3/8)aa;子二代自交,子三代基因型为(3/8+1/4×1/4=7/16)AA、(1/4×1/2=2/16)Aa、(3/8+1/4×1/4=7/16)aa.由于豌豆的花色中紫色对白色为显性
,所以AA和Aa表现为紫花豌豆,aa表现为白花豌豆。因此子三代中开紫花的豌豆植株和开白花的豌豆植株的比例是(7/16+2/16):7/16=9:7,选A。【点睛】杂合子连续自交子代所占比例Fn杂合子纯合子
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显性性状个体隐性性状个体所占比例1-1/2-1/2-1/2+1/2-5.某种蛙眼色的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表现型蓝眼绿眼紫眼基因型A_B_A_bb、aabbaaB_现有
蓝眼蛙与紫眼蛙杂交,F1有蓝眼和绿眼两种表现型,理论上F1蓝眼蛙∶绿眼蛙为()A.3∶1B.3∶2C.9∶7D.13∶3【答案】A【解析】由题意分析已知蛙的眼色蓝眼是双显性A_B_,绿眼是A_bb或aabb(必须含有bb),紫眼是aaB_.由于蓝眼蛙(A_B_)与紫眼蛙(aaB_)交配,F1
仅有蓝眼(A_B_)和绿眼(A_bb、aabb)两种表现型,故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所以F1蓝眼蛙为AaB_,比例为1×3/4=3/4;绿眼蛙为Aabb,比例为1/4,即F1蓝眼蛙和绿眼蛙的比例为3:1;选A。【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
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名师点睛】自由组合定律的特殊分离比类型题的解题技巧(1)看F2的组合表现型比例,若表现型比例之和是16,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将特殊分离比与正常分离比9∶3∶3∶1进行对比,分析合并性状的类型。如比值为9∶3∶4,则为9
∶3∶(3∶1),即4为后两种性状的合并结果。(3)确定出现特殊分离比的原因。(4)根据特殊分离比出现的原因,推测亲本的基因型或推断子代相应表现型的比例。6.下图A、B是某种雌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细胞处于
图C的b-c段B.B细胞中染色体①上基因B与基因b的分离发生在C图的f-g段C.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均发生在C图e-f段D.f-g段核DNA与染色体数之比为1:1【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A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图B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图C中Od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变化曲线,dg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变化曲线,其中de段表示间期,ef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fg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详解】A、A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的
图像,图C的b-c段表示有丝分裂的前、中、后三个时期,A正确;B、B细胞中染色体①上基因B与基因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对应C图的f-g段,B正确;C、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均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C图的e-f段,C正确;D、f
-g段的前期和中期,核DNA与染色体数之比为2:1,后期和末期,核DNA与染色体数之比为1:1,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及DNA数目变化,理解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本题
重点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进行图文转化的能力。7.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真核细胞中,基因只存在于染色体上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与性状之间也是一一对应的线性关系C.基因的多样性和特异性主要取决于基因中四种脱
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D.脱氧核苷酸是基因的基本单位,基因是DNA的基本单位【答案】C【解析】【分析】1、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3、每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详解】A、真核细
胞中,基因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少数存在于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A错误;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一种性状可能会由多个基因控制,或一个基因可能会影响多个性状,B错误;C、脱氧核苷酸特定的排列顺序决定了DNA(基因
)的特异性;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决定了DNA(基因)的多样性,C正确;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DNA和基因的基本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基因、DNA和染
色体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明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识记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明确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8.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的子代
噬菌体多数具有放射性B.肺炎双球菌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肺炎双球菌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DNA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实验中,用TMVA的RNA和TMVB的蛋白质重建的病毒感染
烟草叶片细胞后,可检测到A型病毒,说明RNA是TMVA的遗传物质【答案】D【解析】【详解】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而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因此子代噬菌体极少数具有放射性,A错误;B、肺炎双球菌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
菌是基因重组的结果,B错误;C、肺炎双球菌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DNA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实验中,用TMVA的RNA和TMVB的蛋白质重建的病毒感染烟草叶片细胞后,可检测到A型病毒,说明RNA是TMVA的遗传物
质,D正确。故选D。9.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有人在两个小桶中分别放了10个、50个玻璃球。下列对他这种做法的评价,你认为正确的是()A.会影响配子出现的概率,从而导致结果误差B.两个桶中玻璃球数量不同,
会影响实验结果C.玻璃球数量少的桶代表雄性生殖器官D.玻璃球数量多的桶代表雄性生殖器官【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控
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而且基因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
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详解】A、两个小桶中的玻璃球数量虽然不同,但只要每个桶内两种颜色球的数量相同就不会影响配子出现的概率,A错误;B、两
个小桶中的玻璃球数量虽然不同,但只要每个桶内两种颜色球的数量相同就不会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C、由于雄配子数量远多于雌配子,因此玻璃球数量少的桶代表雌性生殖器官,C错误;D、由于雄配子数量远多于雌配子,因此玻璃球数量多的桶代表雄性生殖器官,D正确。故选D。【点睛】易错点:B项中,
两桶的球数量虽然不等,但只要满足D:d=1:1即可,即两种颜色的球比例相等。10.用32P标记果蝇精原细胞所有核DNA双链,然后置于31P的培养液中培养。关于该果蝇的精原细胞的一次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两者后
期细胞中,含32P的DNA的含量,前者是后者的两倍B.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两者后期细胞中,含32P的DNA的含量,前者是后者的两倍C.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两者前期细胞中,含32P的DNA的含量相同,染色体数不同D.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两者中期细胞中,含32P
的DNA的含量不同,染色体数相同【答案】A【解析】用32P标记果蝇精原细胞所有核DNA双链,然后置于31P的培养液中培养。依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完成复制后,每个亲代DNA分子经过复制形成的2个子代DNA分子都有1条链被32P标记、另一条链不含有3
2P,所以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两者后期细胞中,32P的DNA的含量相同,B错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使得每个细胞中的DNA含量减半,所以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两者后期细胞中,32P的DNA的含量,前者是后者的两倍,A正确;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一次
分裂两者前期细胞中,32P的DNA的含量相同,染色体数也相同,C错误;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两者中期细胞中,32P的DNA的含量相同,染色体数相同,D错误。【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的掌握情况以及对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
点的理解能力。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染色体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此外,还需与DNA分子复制建立联系,即明确DNA分子经过一次复制后,每个DNA分子均是1条链被32P标记、另一
条链不含有32P。若能将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时期进行准确定位,就会大大提升解答此类问题的效率。(图中2N表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或核DNA的相对含量)11.下列四项描述正确的是()①基因和
染色体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②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③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和人类不同;④配子的多样性和受精的随机性,导致同一双亲后代呈现多样性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1、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发现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摩尔根通
过实验证明了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2、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中ZW为雌鸡,ZZ为雄鸡;而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XY为男性,XX为女性。【详解】①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①正确;②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有的可以控制性别,但是也
有不控制性别的,如控制色盲的基因在X染色体,②错误;③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而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③正确;④由于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加上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导致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④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基因与染色
体的关系及性别决定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探究过程、受精作用的实质和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2.某果蝇种群只有Aa、aa个体,各种基因型个体均能存活,该种群随机交配,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果蝇占5/8
,则该果蝇种群中Aa占A.2/3B.1/2C.1/3D.1/6【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果蝇种群只有Aa、aa个体,经减数分裂可产生A和a两种配子,随机交配后,产生的后代基因型为AA、Aa和aa,其中AA和aa是纯合体,能稳定遗传。【详解】根
据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果蝇占5/8,能稳定遗传的基因型为AA、aa,可设A的基因频率为m,可得2m(1-m)=1-5/8,m=1/4,A的频率为1/4,a的频率为3/4;又果蝇种群只有Aa、aa个体,各种基因型个体均能存活,所以可判断Aa∶aa=1∶1。故选B。13
.在含重氮(15N)培养基中培养多代的细菌转移到含轻氮(14N)培养基中培养相当于复制4轮的时间,则关于细菌DNA组成分析不正确的是A.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B.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C.含有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1/16D.含有14N的
脱氧核苷酸链占15/16【答案】B【解析】在含重氮15N培养基中培养多代的细菌为DNA的两条链均为15N的细菌,转移到含轻氮14N环境中培养复制4轮的时间,由半保留复制特点可知,所形成DNA有16条,一半14N、一半15N的DNA有2条,均为14
N标记的DNA有14条,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A正确。含有14N的DNA分子占100%,B错误。总的脱氧核苷酸链为32条,含有15N的脱氧核苷酸链2条,占1/16,C正确。含有14N的脱氧核苷酸链30
条,占15/16,D正确。14.如图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现流程示意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①是转录过程,它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mRNAB.②过程需要mRNA、氨基酸、核糖体、RNA聚合酶、ATP等C.白化病是基
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而间接控制性状的实例D.②过程中共有64个密码子对应着20种氨基酸【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结合基因的作用与性状表现的流程示意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和产物等基础知识;识记基因控制性状的两种方式,能结合
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详解】①为转录过程,该过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扳、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A错误。②过程是翻译不需要RNA聚合酶,B错误.白化病是基因通过控制酪氨酸酶的合成,进而催化黑色素的合成而间接控制性状的实例,C正确.终止密
码不决定氨基酸,所以②过程中共有61种密码子对应着20种氨基酸,D错误.【点睛】①表示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mRNA的过程;②表示以mRNA为模板,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图中显示基因控制性状的两条途径,即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
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15.如图表示真核细胞中核基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图所示生理过程都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B.甲、乙两图所示生理过程的反应场所相同,所需模板完全相同C
.乙、丙两图表示的是核基因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D.甲、乙、丙三图所示生理过程中,碱基配对情况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详解】A、甲过程需要的酶是解旋酶和DNA聚合酶,而乙过程需要的是RNA
聚合酶,A错误;B、甲图是以DNA分子的两条链分别为模板,而乙图只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故甲、乙两过程所需要的模板不同,B错误;C、乙图为转录过程,丙图为翻译过过程,可表示核基因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C正确;D、甲图为DNA复制过程,碱基配对类型为A-T、G
-C、T-A、C-G,乙图为转录过程,碱基配对类型为A-U、G-C、C-G、T-A,丙图为翻译过程,碱基配对类型为A-U、G-C、C-G、U-A,故甲、乙、丙三图所示生理过程中,碱基配对情况不完全相同,D错误。故选C。16.下列有关
双链DNA的结构和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双螺旋结构以及碱基间的氢键使DNA分子具有较强的特异性B.DNA分子两条链中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C.DNA聚合酶催化两个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之间
的连接D.复制后产生的两个子代DNA分子共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答案】D【解析】【详解】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使其具有较强的特异性,A错误;DNA分子两条链中相邻碱基通过氢键连接,B错误;DNA聚合酶催化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与D
NA链上的脱氧核苷酸之间的连接,C错误;由于每个DNA分子中均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因此复制后产生的两个子代DNA分子共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和复制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17
.关于测交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测定待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B.判断待测个体的显隐性C.验证是否符合分离定律D.推测待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答案】B【解析】【分析】测交是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的交配,可以用于判断待测个体的基因型。【详解】通过测交可测定被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
,A正确;测交可以验证某一个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但不能推测性状的显、隐性,B错误;通过测交可以验证是否符合分离定律,C正确;通过测交可测定被测个体的基因型及其形成的配子类型和比例,D正确。故选B。【点睛】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取决于待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1
8.艾弗里所进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了()①DNA是遗传物质②RNA是遗传物质③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④蛋白质和多糖不是遗传物质⑤肺炎双球菌的性状是由DNA决定的A.①④⑤B.②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⑤【答案】A【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多糖等不是遗传物质。【详解】①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
明DNA是遗传物质,①正确;②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没有证明RNA是遗传物质,②错误;③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③错误;④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蛋白质和多糖不是遗传物质,④正确;⑤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S型菌转化为R型菌,是因为S型细菌的DNA进
入到R细菌的细胞,并成功表达了某些性状,所以肺炎双球菌的性状是由DNA决定的,⑤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要求考生识记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过程、现象及实验结论,能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
查。19.已知神经递质是神经细胞中特有的非蛋白质类化合物,如图为神经递质合成酶基因复制、表达的有关过程。下列相关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①②过程都需要DNA的双链作为模板B.若要提取该基因的mRNA,只能选择神经细胞作为实验材料C.图中①、②、③过程
均发生碱基互补配对D.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答案】A【解析】【分析】DNA复制DNA转录翻译时间细胞分裂的间期个体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场所主要在细胞核细胞质中的核糖体条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ATPRNA聚合酶等,ATP酶,ATP,tRN
A模板DNA的两条链DNA的一条链mRNA原料含ATCG的四种脱氧核苷酸含AUCG的四种核糖核苷酸20种氨基酸模板去向分别进入两个子代DNA分子中与非模板链重新绕成双螺旋结构分解成单个核苷酸特点半保留复制,边
解旋边复制,多起点复制边解旋边转录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依次合成多肽链碱基配对A→T,G→CA→U,T→A,G→CA→U,G→C遗传信息传递DNA→DNADNA→mRNAmRNA→蛋白质实例绝大多数生物所有生物意义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
给子代表达遗传信息,使生物表现出各种性状题图分析,①为DNA复制;②为转录过程;③为翻译过程。【详解】A、①过程以解开的两条DNA链分别为模板进行复制;②过程转录,该过程的模板是双链DNA部分解旋后的一条链,A错误;B、若要提取该基因的mRNA
,只能选择神经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因为该基因在神经细胞中进行了表达,B正确;C、图中①、②、③过程的进行均发生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C正确;D、由题中信息可知,该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了神经递质的合成,即间接控制了生物的性状,D正确。故选A。
20.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如果F2有512株,从理论上推导其中的重组性状应有()A.128株B.48株C.16株D.192株【答案】D【解析】【分析】黄色圆粒豌豆(YYRR)×绿色皱粒豌豆(yyrr)→F1均为黄色
圆粒(YyRr),F1自交得到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Y_R_):黄色皱粒(Y_rr):绿色圆粒(yyR_):绿色皱粒(yyrr)=9:3:3:1。【详解】根据分析可知,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Y_R_):黄色皱粒(Y_rr):绿色圆粒(yyR_):绿色皱粒(yyr
r)=9:3:3:1,其中重组类型(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占3/16+3/16=3/8,已知F2有512株,则其中的重组类型应有512×3/8=192株,D正确。故选D。21.如图是某二倍体高等动物细胞分裂模式图。下列相关
叙述正确的是A.正在进行等位基因分离的细胞有①②④B.①③细胞中染色单体的数量为染色体的两倍C.能发生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细胞有②③D.能在该动物精巢中找到的细胞有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提供信息分析,细胞①中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刚断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
②中同源染色体正要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③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④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刚断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等位基因的分离一般来说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分离,故正在进行等位基因分离的细
胞只有②,A错误。B、①细胞中无染色单体,B错误;C、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能发生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细胞
有②,C错误。D、精巢含有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①②③④都存在动物精巢,D正确。故选D。22.DNA分子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携带的遗传信息最终翻译成的氨基酸如下表所示,则图所示的转运RNA所携带的氨基酸是(
反密码子从携带氨基酸的一端开始读码)()GCACGTACGTGC赖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苏氨酸A.丙氨酸B.苏氨酸C.半胱氨酸D.赖氨酸【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tRNA上的三个碱基(UGC)属于反密码子,与密码子配对,因此密码子为ACG,而密码子是DNA上的模板链转录而来
,因此DNA上模板链是TGC。【详解】由图可知,上的反密码子为UGC,密码子为ACG,分子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携带的遗传信息TGC,对应于苏氨酸。故选B。23.某蛋白质分子由一条含176个氨基酸的肽链构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参与合成该多肽的tRNA最多有61种B.与该多肽合成有关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C.组成该多肽的氨基酸至少有21种D.该多肽的模板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最多有64种【答案】A【解析】【分析】密码子是指mRNA上编码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密码子共有64种,其中
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之前终止信号的作用,因此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只有61种,则参与合成该多肽的tRNA最多有61种。【详解】A、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因此参与合成该多肽的tRNA最多可有61种,A正确;B、该多肽可能
是分泌蛋白,所以参与合成该多肽的细胞器不一定只有核糖体一种,B错误;C、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1种,但组成该多肽的氨基酸不一定有21种,也可以说组该多肽的氨基酸最多有21种,C错误;D、该多肽的模板mRNA上能被翻译的密码子最多有61
种,因为还有3种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不能被翻译,D错误。故选A。【点睛】24.已知一个蛋白质分子由4条肽链组成,连接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肽键共有396个,翻译成这个蛋白质分子的mRNA中的U和C共800个,则转录成mRNA的DNA分子中
,G和A最少共有()A.600个B.1200个C.800个D.1600个【答案】B【解析】【分析】1.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的数目-肽链条数;2.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中DNA中碱基:信使RNA中碱基
:蛋白质中氨基酸=6∶3∶1;3.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
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故DNA分子中A+G=C+T=50%。【详解】根据肽键数=氨基酸的数目-肽链条数,可知该蛋白质分子中的氨
基酸数目=肽键数+肽链条数=396+4=400个,根据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形成的数量关系DNA(或基因)中碱基数∶mRNA上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1,可推测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DNA中含有碱基数至少为400×6=2400个,而G和A含量占整个DNA中碱基含量的一半,即2400
×1/2=1200个。即B正确,故选B。【点睛】25.如图为人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已知WNK4基因会发生突变,导致1169位赖氨酸变为谷氨酸。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甘氨酸:GGG赖氨
酸:AAA、AAG谷氨酰胺:CAG、CAA谷氨酸:GAA、GAG丝氨酸:AGC丙氨酸:GCA天冬酰胺:AAUA.①处插入碱基对G—CB.②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C.③处缺失碱基对A—TD.④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答案】B【解析】【分析】结合DNA双链的碱基及合成的
多肽中氨基酸的密码子可知,该基因转录的mRNA上的甘氨酸的密码子是GGG,赖氨酸的密码子是AAG,谷氨酰胺的密码子是CAG,故WNK4基因转录时以下面一条链为模板。【详解】由题意可知,WNK4基因会发生突变,导致1
169位赖氨酸变为谷氨酸,即基因突变后,引起的结果是多肽中其中一位氨基酸被替换,其他氨基酸不变,故基因发生的突变为碱基对的替换,而不是增添或缺失,若④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则1169位氨基酸仍为赖氨酸,若②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则1169位赖氨酸变为谷
氨酸。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密码子共有64种,其中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反密码子有61种。一种氨基酸可以有一种或多种对应的密码子;一种氨基酸也可以由一种或多种tRNA转运。26.拟南芥细胞中某个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区段插入了一个碱基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根尖
成熟区细胞一般均可发生此过程B.该细胞的子代细胞中遗传信息不会发生改变C.若该变异发生在基因中部,可能导致翻译过程提前终止D.若在插入位点再缺失3个碱基对,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答案】C【解析】【详解】A、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分
裂间期,而根尖成熟区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因此该区细胞一般不会发生基因突变,A错误;B、某个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区段插入了一个碱基对,即发生了基因突变,这可导致子代细胞中遗传信息发生改变,B错误;C、若该变异发生在
基因中部,可能导致突变位点的密码子变成终止密码子,进而导致翻译过程提前终止,C正确;D、若在插入位点再缺失1个碱基对,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D错误.故选C.【点睛】有关基因突变,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改变.2、基因突变发生的
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3、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4、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
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27.下列配子产生的过程不是通过基因重组导致的是()A.基因组成为的个体产生了Ab和aB的配子B.基因组成为的个体产生了Ab和aB的配子C.基因组成为的个体产生了ab和AB的配子D
.基因组成为的个体产生了ABC和abc的配子【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重组是指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
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详解】A、分析图解可知,A和b及a和b基因连锁,因此基因组成为的个体通过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产生了Ab和aB的配子,,aB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此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与题意相符,A正确;B、
基因组成为的个体的A和B及a和b基因连锁,该个体产生了Ab和aB的配子,在产生上述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与题意不相符,B错误;C、基因组成为的个体产生了ab和AB的配子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
合的结果,与题意不相符,C错误;D、基因组成为的个体产生了ABC和abc的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与题意不符,D错误。故选A。【点睛】28.TGF-β1-Smads是一条抑制肿瘤的信号传递途经。研究表明,胞外蛋白TGF-β1与靶细胞膜上的
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转移B.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C.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间向细胞核的信
息传递D.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靶细胞仍能正常凋亡【答案】D【解析】【详解】A、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容易发生扩散和转移,A正确;B、靶基因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靶基因属于抑癌
基因,B正确;C、复合物进入细胞核通过调节基因表达来改变细胞的代谢,C正确;D、由题目所给情景可知,该受体蛋白基因与与细胞癌变有关,不能断定与靶细胞的凋亡是否有关,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重点考查从题目中获取
信息能力,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29.下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分析可知()A.基因1和基因2一般不会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B.图中①过程需RNA聚合酶的催化,②过程不需tRNA的协助C.④⑤过程的结果存
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的不同D.过程①②③表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答案】D【解析】【分析】1、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影响人体内的代谢活动来间接控制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2、分析题
图:过程①是转录,过程②是翻译。【详解】A、基因1和基因2在人体的所有细胞中都同时存在,A错误;B、①是转录,需要RNA聚合酶,②是翻译,需要tRNA携带氨基酸,B错误;C、④⑤过程的结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不同,C错误;D、
过程①②③表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考查了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识记基因控制性状的两种方式、根据题图正确判断图中生理过程及其特点是解题的关键。30.如图所示为雄果蝇染色体图,
据图能得到的结论是()①其配子的染色体组是X、Ⅱ、Ⅲ、Ⅳ或Y、Ⅱ、Ⅲ、Ⅳ②有丝分裂后期有4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有5种不同形态③减数分裂Ⅱ后期有2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有5种不同形态④该生物进行基因测序应选择5条染色体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C【解析】【分析】(1)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及等位基因,如雄果蝇的精子中的一组染色体就是一个染色体组;(2)据图分析可知:细胞的性染
色体组成为XY,为雄果蝇染色体组成图,含有8条染色体、5种不同形态(X、Y、Ⅱ、Ⅲ、Ⅳ)、4对同源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X、Ⅱ、Ⅲ、Ⅳ或Y、Ⅱ、Ⅲ、Ⅳ)。【详解】①配子是个体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
色体自由组合,产生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次级性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后期着丝点分裂,产生配子,故形成的配子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即染色体组成为X、Ⅱ、Ⅲ、Ⅳ或Y、Ⅱ、Ⅲ、Ⅳ,①正确;②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由原来的体细胞中有丝分
裂中期的2N增加为4N,染色体组数由2变为4,暂时加倍,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细胞中的染色体仍为5种不同形态(X、Y、Ⅱ、Ⅲ、Ⅳ),②正确;③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
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虽然含有2个染色体组,但只有4种形态(X、Ⅱ、Ⅲ、Ⅳ或Y、Ⅱ、Ⅲ、Ⅳ),③错误;④对该生物进行基因测序应选择5条染色体(X、Y、Ⅱ、Ⅲ、Ⅳ),④正确。即C正确。故选C。【点睛】31.图中甲、乙两
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个体甲的变异对表型无影响B.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C.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D.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表型无异常【答案】B【解析】
【分析】【详解】个体甲的变异属于缺失,会影响表现型,A错误;个体乙发生的变异是倒位,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呈“十字型”,B正确;含缺失染色体的配子一般是败育的,故其后代一般不会发生性状分离,C错误;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但发生倒位,可
能导致表型异常,D错误。32.关于无子西瓜的培育的说法,错误的是A.用二倍体的花粉为四倍体的植株传粉可获得三倍体的种子B.用二倍体的花粉为三倍体的植株传粉可获得三倍体的种子C.秋水仙素与低温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相同D.三
倍体西瓜的产生是有性生殖,但它本身一般不能有性生殖【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二倍体的花粉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四倍体植株产生的配子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因此用二倍体的花粉为四倍体的植株传粉可获得三倍体的种子,A项正确
;三倍体的植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因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所以用二倍体的花粉为三倍体的植株传粉不能获得三倍体的种子,B项错误;秋水仙素与低温都能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C项正确;三倍体西瓜是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产生,是有性生殖的产物,但因其不能
产生可育的配子,所以它本身一般不能进行有性生殖,D项正确。33.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此育种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的作用原理为染色体变异B.过程③必须经过受精作用C.过程④必须使用秋水仙素
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D.此育种方法选出的符合生产要求的品种占1/4【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可知,图示为单倍体育种,纯种高杆抗锈病的基因型为DDTT,纯种矮秆易染锈病的基因型为ddtt,F1基因型是D
dTt。①表示杂交,②表示减数分裂,③表示花药离体培养,④表示秋水仙素处理的过程。【详解】A、①是杂交过程,原理为基因重组,A错误;B、③是将花药培育为幼苗,属于植物组织培养,不需要受精作用,B错误;C、④过程应该用一定
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幼苗,C错误;D、F1基因型是DdTt,其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DT:Dt:dT:dt=1:1:1:1,该雄配子发育的单倍体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是DT:Dt:dT:dt=1:1:1:1,再用秋水仙
素处理获得纯合的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分别是DDTT:DDtt:ddTT:ddtt=1:1:1:1因此该育种方法可选出符合生产要求(矮秆抗锈病)的品种占1/4,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单倍体育种的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难度不大。34.下图是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流程图(假设四倍体西瓜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分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①涉及的变异是染色体变异B.过程②中四倍体西瓜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1∶4∶1C.过程②获得的三倍体植株中,aaa基因型个体占1/12D
.过程②获得的三倍体植株是可育的【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①过程为用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处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获得四倍体植株;②过程为用该四倍体西瓜和二倍体进行杂交得到三倍体西瓜的种子;将三倍体种子种植后,即可获得
三倍体无籽西瓜。【详解】A、①过程是用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处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获得四倍体植株,依据原理是染色体变异,A正确;B、四倍体植株的基因型为AAaa,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其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4:1,B正确;C、四倍体西瓜A
Aaa产生的配子为AA:Aa:aa=1:4:1,其中aa占1/6,二倍体Aa产生的配子为A:a=1:1,a占1/2,故它们杂交的后代中,基因型为aaa的个体占1/12,C正确;D、三倍体植株由于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
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故高度不育,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图,考查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35.某二倍体生物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8条染色体,下列相
关说法错误的是()A.此生物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B.此生物体细胞内一般有8种形态的染色体C.这8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能构成4对同源染色体D.这8条染色体包含该生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答案】C【解析】【分析】1、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
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2、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1)单倍体: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且高度不育);(2)二倍体、三倍体、多倍体:由受精
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如含两个染色体组就叫二倍体,含三个染色体组就叫三倍体,以此类推.体细胞中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多倍体。【详解】A、该生物是二倍体,所以其生殖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8条染色体,A正确;B、染色
体组内的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不同,所以此生物体细胞内一般有8种形态的染色体,B正确;C、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没有同源染色体,C错误;D、构成一个染色体组的8条染色体包含该生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D正确。故选C。36.导致
遗传物质变化的原因有很多,图中字母代表不同基因,其中变异类型①和②依次是()A.突变和倒位B.重组和倒位C.重组和易位D.易位和倒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①过程的结果导致基因a、b丢失,但多出了一个染色体原来没有过的基因J,因此表示染色体的易位;②过程的结
果导致基因c、d的位置互换,表示染色体的倒位。综上分析,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考点:染色体变异【名师点睛】本题通过模式图考查学生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与已知染色体上基因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为参照,找出①②过程的结果
导致的变化,据此判断染色体变异的类型。本题的易错点在于没有把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易位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的本质区别而错选B。37.兔的毛色黑色(W)与白色(w)是一对相对性状,与性别无关。如图所示两项交配中,亲代兔A、B、P、
Q均为纯合子,子代兔在不同环境下成长,其毛色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兔C和D的基因型相同B.兔C与兔R交配得到子代,若子代在30℃环境下成长,其毛色最可能是全为黑色C.兔C与兔R交配得到子代,若子代在-15℃环境下成长,最可
能的表现型及其比例黑色:白色=1:1D.由图可知表现型是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兔的毛色黑色(W)与白色(w)是一对相对性状,与性别无关,亲代兔A、B、P、Q均为纯合子,可知亲代兔A的基因型为WW、B的基因型为ww,则子代兔C和D的基因型相同,都为Ww,A
正确;兔C的基因型为Ww,根据第二项交配图可知兔R的基因型为ww,C与R交配得子代基因型为Ww和ww,根据D和S在30℃下的表现型,可推出C与R的子代在30℃环境下成长,其毛色为白色,B错误;C与R交配得子代基因型为Ww和ww,若在-15℃环境下成长,根据C和R在3
0℃下的表现型,其毛色最可能的表现型及其比例黑色:白色=1:1,C正确;由图可知相同基因型的个体在不同环境下表现型是不同的,由此得出表现型是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38.下列关于大肠杆菌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从RNA→DNAB.从D
NA→DNA,保证了遗传信息的稳定性C.从DNA→蛋白质,实现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D.从DNA→tRNA,保证细胞内氨基酸的转运【答案】A【解析】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从RNA→DNA只发生在某些病毒侵染宿主
细胞的过程中,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此过程,A错误;从DNA→DNA,即DNA的复制,通过复制,DNA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稳定性、连续性,B正确;从DNA→蛋白质,即基因的表达,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C正确;
从DNA→tRNA,即转录形成tRNA,tRNA具有转运氨基酸的功能,D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要求学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识记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场所、过程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9.某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以“研究××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课题进行调查研究,最好选择调查何种遗传病以及采用的方法是()A.白化病;在周围熟悉的4~10个家系调查B.红绿色盲;在患者家系中调查C.苯丙酮尿症;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D.青
少年型糖尿病;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2)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考点:人类遗传
病的监测和预防40.下图为某家族遗传病系谱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Ⅱ4、Ⅱ5是直系血亲,Ⅲ7、Ⅲ8属于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B.若用A、a表示关于该病的一对等位基因,则Ⅰ2的基因型一定为AAC.由Ⅰ1×Ⅰ2→Ⅱ4×Ⅱ5,可知此病为显性遗传病[D.由Ⅱ
5×Ⅱ6→Ⅲ9可推知此病属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考查遗传系谱中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断及基因型的推断。由于5号、6号患病,其女儿9号不患病,可推断该病的遗传方式
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详解】A、Ⅱ4、Ⅱ5是旁系血亲,,A错误;B、若用A、a表示关于该病的一对等位基因,则Ⅰ2的基因型为AA或Aa,B错误;C、由Ⅰ1×Ⅰ2→Ⅱ4×Ⅱ5,不能判断致病基因的显隐性,C错误;D、由Ⅱ5×Ⅱ6→Ⅲ9可推知此病属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D正确。故选D。二、多选题:
41.根据表中基因1和基因2的表达产物,判断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基因2转录产物翻译产物基因1RNA1血红蛋白基因2RNA2呼吸酶A.人体体细胞中,RNA1和RNA2不可能同时存在B.人体体细胞中,RNA1和RNA2一定同时存在C.基因1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
接控制生物的性状D.基因1和基因2表达过程所需的能量只能由线粒体提供【答案】ABD【解析】【分析】基因控制生物体性状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性状,二是基因通过控制某些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不同细胞中的基因表达具有选择性。基因的表达包括转
录形成mRNA、以mRNA为模板翻译形成蛋白质两个过程。【详解】A、红细胞内能合成血红蛋白和呼吸酶,所以人体体细胞中,RNA1和RNA2可能同时存在,A错误;B、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呼吸酶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细胞中,而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红细胞内,所以人
体体细胞中,RNA1和RNA2不一定同时存在,B错误;C、血红蛋白是一种结构蛋白,说明基因1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C正确;D、基因1和基因2表达过程所需的能量可由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提供,D错误。故选ABD。【点睛】本题结合表中基因1和基因
2的表达产物,考查遗传信息的表达、性状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要求考生掌握基因、性状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明确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42.下图是某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示表示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B.⑤上含有的氨基
酸数目与④上含有的密码子数目是一致的C.参与图示过程的RNA有mRNA、tRNA和rRNAD.如果终止密码子为UAA,则与该密码子配对的反密码子为AUU【答案】AB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真核细胞中遗
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其中①为DNA;②为tRNA,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③为氨基酸;④为mRNA;⑤为多肽链;⑥为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详解】A、该细胞中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说明为真核细胞,A错误;B、终止密码不决定氨基酸,所以⑤上含有的氨基酸数目比④上含有的密码子数目少,B
错误;C、mRNA、tRNA、rRNA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C正确;D、没有与终止密码子配对的反密码子,D错误。故选ABD。【点睛】本题结合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
名称;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过程、条件和产物等,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43.如图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Ⅱ3、Ⅱ7均带有致病基因。相关判断不正确的是()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
传病B.Ⅱ4、Ⅱ6为杂合子的概率均为2/3C.Ⅱ3、Ⅱ4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6D.Ⅲ8产生的配子中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4【答案】C【解析】【分析】Ⅱ6号和Ⅱ7号正常,生出患病孩子Ⅲ9号,又7号带有致病基因,故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A、Ⅱ6号和Ⅱ7号正常,生出患
病孩子Ⅲ9号,又Ⅱ7号带有致病基因,故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B、Ⅱ4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相关基因用A/a表示),Ⅱ6基因型为Aa,B错误;C、由题意可知Ⅱ3基因型为Aa,Ⅱ4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几率为2/3×1/4=1/6,
C正确;D、Ⅱ3基因型为Aa,Ⅱ4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Ⅲ8的基因型及概率为2/5AA、3/5Aa,产生的配子中携带致病基因的几率为3/5×1/2=3/10,D错误。故选C。【点睛】44.根据以
下材料:①藏报春甲(aa)在20℃时开白花;②藏报春乙(AA)在20℃时开红花;③藏报春丙(AA)在30℃时开白花。在分析基因型和表现型相互关系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材料①②可知生物的性状表现是由
基因型决定的B.由材料①③可知生物的性状表现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C.由材料②③可知环境影响基因型的表达D.由材料①②③可知生物的性状表现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答案】ACD【解析】【详解】A.材料①②可知,在外界条件一致
的情况下,生物表现的性状不同,这是由于此时性状的表现受基因型的决定,A正确;B.材料①③可知,生物体的基因型是一致的,但是二者所处的环境温度不同,此时可以说明的是生物的性状是受环境影响的,B错误;C.由材料②③可知环境影响基因型的表达,C正确;D
.由材料①②③可知生物,基因型相同但环境不同的时候性状的表现不同,当环境相同,基因型不同的情况下,生物的性状表现也不同,那么由此可知,生物的性状表现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A、C、D。考点:性状的表现45.基因型为AaXBY的小鼠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
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等位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在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情况下,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A.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B.2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C.2号染色体一定在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D.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答案】C【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
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
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对于性染色体,由于该配子不含性染色体,说明同源的一对性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未分离,两条性染色体进入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因此另一个次级精母细
胞就不含性染色体,产生的精子中也不含性染色体;当然也可能在第二次减数分裂时,性染色体的着丝点没有分裂,使姐妹染色单体都进入同一个精细胞中,另外一个精细胞也就没有性染色体,A错误;B、若2号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则会出现产生的配子中同时出现
Aa,B错误;C、对于2号染色体,两个A基因原本位于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应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随着丝点的分裂而分开,并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若含有A基因的两条子染色体进入同一个配子,则会出现AA型配子,C正确;D、对于性染色体,由于该配子不含性染色体,说明同源的一对
性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未分离,两条性染色体进入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因此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就不含性染色体,产生的精子中也不含性染色体;当然也可能在第二次减数分裂时,性染色体的着丝点没有分裂,使姐妹染色单体都进入同一个精细胞中,另外一
个精细胞也就没有性染色体,D错误。故选C。【点睛】三、非选择题:46.研究者在对小鼠细胞分裂研究的相关实验中发现,蛋白质CyclinB3在哺乳动物减数分裂过程中发挥独特的调控作用。甲为小鼠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部分染色体),乙为小鼠某个细胞发生三个连续生理过程时细胞中染色体条数的变化曲
线,请分析并回答:(1)图乙_________时期(填罗马数字)代表有丝分裂过程,图甲细胞在图乙中所处的时期是___________段内(填字母)。(2)已知小鼠性别决定类型与人类相同,研究小鼠基因组计划时需要测定______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产生图甲细胞
的小鼠的性别是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研究发现CyclinB3缺失的卵母细胞能够形成正常的纺锤体,但同源染色体未分离,说明CyclinB3缺失导致卵母细胞阻滞在_________________时期(填文字)。
【答案】(1).Ⅲ(2).EF(3).21(4).雌性(5).图甲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6).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甲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其
细胞质是不均等分裂的,因此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图乙中Ⅰ表示减数分裂,Ⅱ表示受精作用,Ⅲ表示有丝分裂。【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图乙中Ⅰ阶段为减数分裂,Ⅱ阶段为受精作用,Ⅲ是有丝分裂,图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对应在图乙中的EF段内。(2)家鼠是XY型性别决定的动
物,其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的染色体数量=常染色体总数/2+X+Y,由图乙可知,家鼠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20对共40条,故完成家鼠基因组计划时需要测定38/2+1+1=21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由于图甲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故该细胞为次级卵母
细胞,所以图甲细胞所在家鼠的性别是雌性。(3)根据题意分析,卵母细胞能够形成正常的纺锤体,但同源染色体未分离,说明仍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未能顺利进入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及其规
律性的变化,能够根据同源染色体的有无、染色体的行为、细胞质的分裂等特点判断图甲细胞所处的时期即该细胞的类型,并能够不断图乙中不同数字代表的过程的名称。47.下图表示果蝇体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遗传信息的表达可用图中_____表示。(2)细胞中过程②发生
的场所有_____,催化该过程的酶是_____。(3)若用15N标记某DNA分子,连续进行5次过程①,则子代中含15N的DNA分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能否证明DNA分子进行半保留复制?_____。该过程中打开氢键的酶是_____。(4)a、b为m
RNA的两端,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_____(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若在mRNA的起始密码子之后插入3个核糖核苷酸(即增添3个碱基),合成的多肽链除在甲硫氨酸后多一个氨基酸外,其余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由此说明_____。【答案】(1).②③(2).细胞
核、线粒体(缺一不可)(3).RNA聚合酶(4).1/16(5).能(6).解旋酶(7).a→b(8).一个密码子由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组成(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①表示DNA复制,②表示转录,③表
示翻译,a、b为mRNA的两端。【详解】(1)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可用图中②③表示。(2)②表示转录,果蝇体细胞中转录发生的场所有细胞核、线粒体,催化转录过程的酶是RNA聚合酶。(3)①表示DNA
复制,若用15N标记某DNA分子,连续复制5次,则共产生25=32个子代DNA分子,在这32个子代DNA分子中,有2个DNA分子的1条链有15N标记、另1条链不含15N,其余的30个DNA分子的2条链都不含15
N,因此含有15N的DNA分子所占的比例为1/16,该复制过程能证明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DNA复制开始时,DNA分子首先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叫解旋。可见,在DNA复制过程中打开氢键的酶是解旋酶。(4)a、b为mRNA的两端,一个m
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且先结合的核糖体中合成的肽链最长,据此可知: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a→b。若在mRNA的起始密码子之后插入3个核糖核苷酸(即增添3个碱基),合成的多肽链除在甲硫氨酸后多一个氨基酸外,其余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由此说明一个密
码子由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组成(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点睛】本题考查DNA复制和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解答此题需识记并理解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所需要的场所、模板、原理、能量、酶等知识点,据此依据题图中呈现的信息,明辨图中①
②③所表示的生理过程,进而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48.下面是有关于某二倍体生物的一些遗传性状的描述,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若生物为虎皮鹦鹉,它的羽毛有绿、蓝、黄、白四种,都是稳定遗传。基因A控制黄色羽毛,基因B控制蓝色羽毛,当A和B同时存在,表现为绿色羽毛,aabb表现为白色羽
毛。一个绿色雄鹦鹉和一个黄色雌鹦鹉交配,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3/8黄色鹦鹉;3/8绿色鹦鹉;1/8蓝色鹦鹉;1/8白色鹦鹉。则父本与母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2)若生物为小鼠,其毛色的黄与灰、尾形的弯曲与正常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在毛色遗传中
,具有某种纯合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从鼠群中选择多只基因型相同的雌鼠作母本,多只基因型相同的雄鼠作父本,杂交所得F1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黄毛尾弯曲黄毛尾正常灰毛尾弯曲灰毛尾正常♂2/122/121/121/12♀4/1202/
120①控制小鼠毛色遗传的基因与尾形的基因在遗传的时候遵循_____定律;亲本中母本的基因型是_____。②让F1代的全部黄毛尾正常雄鼠与黄毛尾弯曲雌鼠杂交,F2代中灰毛尾弯曲雌鼠占的比例为_____。(3)若该生物为番茄,有一种三体,其6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比正常的番茄多一条)。三体
在减数分裂联会时,3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任意2条随意配对联会形成一个二价体,另1条同源染色体不能配对而形成一个单价体。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组成二价体的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组成单价体的1条染色体随机地移向细胞的任何一极,而其他如5号染色体正常配对、分离(如图所示),B/b
基因在第6号染色体上。①从变异的角度分析,三体的形成属于_____,设三体番茄的基因型为AABBb,则其产生的花粉可能有的基因型为_________,其根尖分生区一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所得到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②以马铃薯
叶型(bb)的二倍体番茄为父本,正常叶型的三体番茄(纯合体:BBB)为母本进行杂交得到F1,再让F1的三体正常叶型植株与二倍体马铃薯叶型植株杂交得到F2,则F2代植株叶型的表现型及比为_________。【答案】(1).AaBb、Aabb(2)①X②34(或75%)③18(或12.5%)
(3)①AB、Ab、ABb、ABBAABBb②16(2).自由组合(3).AaXBXb(4).1/8(5).染色体数目变异(6).AB、Ab、ABb、ABB(7).AABBb(8).正常叶型∶马铃薯叶型=5∶1【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
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题图分析,若生物为虎皮鹦鹉,它的羽毛有绿、蓝、黄、白四种,都是稳定遗传。基因A控制黄色羽毛,基因B控制蓝色羽毛,当A和B同时存在,表现为绿
色羽毛,则说明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为,A_B_(绿色)、A_bb(黄色)、aaB_(蓝色)、aabb(白色)。一个绿色雄鹦鹉(A_B_)和一个黄色雌鹦鹉(A_bb)交配,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3/8黄色
鹦鹉;3/8绿色鹦鹉;1/8蓝色鹦鹉;1/8白色鹦鹉。则可推测出父本与母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题意并未显示性状与性别的关系,则考虑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情况,结合题意可判断题中亲本的基因型依次为AaBb、
Aabb。(2)①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可知,控制小鼠毛色遗传的基因与尾形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只看正常尾和弯曲尾这一对相对性状,子代雄性个体中正常尾∶弯曲尾=1∶1,而雌性均为弯曲尾,说明弯曲尾相对于正常
尾是显性性状,且控制正常尾和弯曲尾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XBY;只看黄毛和灰毛这一对相对性状,子代雌、雄性个体中黄毛∶灰毛均为2∶1,说明黄毛相对于灰毛是显性性状,且AA纯合时致死,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母本的基因型为AaXB
Xb。②根据亲本的基因型可知,F1代的全部黄毛尾正常雄鼠的基因型为AaXbY,F1代的黄毛尾弯曲雌鼠的基因型为1/2AaXBXB、1/2AaXBXb,二者杂交,要求得F2代中灰毛尾弯曲雌鼠占的比例,首先求得出现灰毛鼠的比例为1/3aa,分析第二对,雄鼠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Xb∶Y=1∶1,
弯曲尾雌鼠群体产生的卵细胞的类型及比例为比例为XB∶Xb=3∶1。所以F2代中灰毛尾弯曲雌鼠占的比例为1/3×1/2×3/4=1/8.(3)①从变异的角度分析,三体的形成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设三体番茄的基因型为
AABBb,根据题意,三体(BBb)在减数分裂联会时,3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任意2条随意配对联会形成一个四分体,另1条同源染色体不能配对。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组成四分体的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另1条染色体随机地移向细胞的任何一极。若BB联会,则产生的花粉的
基因型为AB、ABb;若Bb联会,则产生的花粉的基因型为ABB、Ab或AB、ABb,所以该三体产生的花粉可能有的基因型为AB、Ab、ABb、ABB。其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产生的
子代细胞的基因组成与亲代细胞相同,故该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所得到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b。②由题意,以马铃薯叶型(bb)的二倍体番茄为父本,正常叶型的三体番茄为母本(纯合体BBB)进行杂交得到F1,再让F1的三体正常叶型植株(BBb)与二倍体马铃薯叶型植株(b
b)杂交,该过程为测交,测交能检验三体产生的配子类型,而BBb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BB∶Bb∶B∶b=1∶2∶2∶1,所以得到F2,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bb∶Bb∶bb=1∶2∶2∶1,则F2代植株叶型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叶型:马铃薯叶型=5∶1。【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
合定律的应用、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和染色体变异,意在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计算能力和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