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河南省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3月联考生物试题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8 页
  • 大小 439.500 KB
  • 2024-09-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河南省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3月联考生物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河南省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3月联考生物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河南省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3月联考生物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5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河南省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3月联考生物试题.doc,共(28)页,439.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2373f1fa88c110e219c4cc8e2d022b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二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的“母本去雄”操作的下一步操作是A.父本去雌B.人工授粉C.自花传粉D.套袋【答案】D【解析】【分析】豌豆杂交实验的方法:对母本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再套袋。【详解】豌豆是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

自然条件下只能进行自交,要进行杂交实验,需要进行人工异花授粉,其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故选D。2.下列各图能正确表示分离定律的

是A.B.C.D.【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DD是纯合体,不含等位基因,只能

产生一种配子,所以不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A错误;B、Dd是杂合体,含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产生D和d两种配子,比例1:1,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B正确;C、dd是纯合体,不含等位基因,只能产生一种配子,所以不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C错误;

D、图示表示测交实验,不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D错误;故选B。3.某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DdEe,每对基因均独立遗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个体可产生16种基因型的配子B.该个体自交后代有27种基因

型C.该个体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64D.该个体测交后代中基因型与亲本相同的个体占1/8【答案】B【解析】【分析】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可拆成每对基因的分离定律来解决,分别求每对基因的结果并最后乘积。【详解】A、该个体可产生2×1×2×2=8种基因型的配子,A错误;B、该个

体自交后代有3×1×3×3=27种基因型,B正确;C、该个体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2×1×1/2×1/2=1/8,C错误;D、测交是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该个体测交后代中基因型与亲本相同的个体占1/2×0×1/2×1/2=0,D错误。

故选B。4.下列关于孟德尔的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推测出F1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B.F2的3:1性状分离比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是其实验成功的原因之一D.用纯合高茎和矮茎豌豆作亲本进

行正反交实验,F1都表现为高茎【答案】A【解析】【分析】1.孟德尔杂交实验过程(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2.孟德尔一对

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详解】A、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推测出F1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A错误;B、F2的3:1性状分离比需要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为前提,B正确;C、豌豆为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孟德尔选取了豌豆这一实验材料是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C正确;D、用纯合高茎和矮茎

豌豆作亲本进行正反交实验,F1都表现为高茎,据此他把高茎称为显性性状,D正确。故选A。5.豌豆花腋生和顶生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下表表示三组杂交实验及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实验组合亲本(

性状)组合后代性状及数量花腋生花顶生一花顶生×花顶生0804二花腋生×花腋生651207三花顶生×花腋生295265A.豌豆花的腋生性状是显性性状B.实验一后代中的花顶生豌豆的基因型都是bbC.实验三后代中的花腋生豌豆都是杂合子D.实验二

后代的花腋生豌豆中杂合子所占比例是1/3【答案】D【解析】【分析】题意分析:根据杂交组合二:腋生×腋生→腋生:顶生=3:1,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腋生相对于顶生是显性性状,且亲本的基因型均为Bb;杂交组合一中亲本的基因型均为bb;杂交组合三:顶生×腋生→腋生:顶生=1:

1,属于测交,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bb×Bb。【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豌豆花的腋生性状是显性性状,A正确;B、花顶生为隐性性状,故实验一后代中的花顶生豌豆的基因型都是bb,B正确;C、实验三为测交,其后代中的花腋生豌豆都是杂合子,C正确;D、实验二的亲本基因型均为Bb,其后代中表现

为花腋生豌豆的基因型为BB和Bb,二者的比例为1:2,故其中杂合子所占比例是2/3,D错误。故选D。6.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下列关于果蝇的精原细胞和精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有5种形态B.精原细胞和精细胞都含有Y染色体C.精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精原

细胞的2倍D.精原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只能是精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果蝇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其中有3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雌性的染色体组成为6+XX,雄性个体的染色体组成为6+XY。【详解】A、由分析可知,雄性个体的染色体组成为6+XY,而精原细胞是特殊的体细胞,故

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有5种形态,A正确;B、果蝇的精原细胞中一定含有Y染色体,而精细胞中有的含X染色体,有的含有Y染色体,B错误;C、精细胞是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故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精原细胞的1/2,C错误;D、精原细胞是特殊的体细胞,既可以经过减数分裂

过程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也可以通过有丝分裂过程产生精原细胞,故精原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可能是精细胞也可能是精原细胞,D错误。故选A。7.如图是某哺乳动物个体(24n=)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

一极体B.参与受精作用的精子可能是由乙细胞形成的C.甲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开后分别移向细胞两极D.正常情况下,丙细胞中移向两极的染色体各不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甲细胞表现为均等分裂的趋势,故可知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同时也能确定该动物为雄性,该细

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产生的子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图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图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细胞为体细胞。【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动物为雄性,故乙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A错误;B、乙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为精细胞,故参与受精作用的精子可能是

由乙细胞形成的,B正确;C、甲细胞中有含有4条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姐妹染色单体,细胞中的变化是同源染色体分开后分别移向细胞两极,C错误;D、丙细胞中移向两极的染色体是着色点分裂后产生的子染色体,正常情况下,分开的两条子染色体是

彼此相同的,D错误。故选B。【点睛】熟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明确分裂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8.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型。右图是某种鸡羽毛的毛色(相关基因用B、b表示)的遗传图解,下列相关

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亲代芦花雄鸡产生了两种类型的配子B.B基因是位于Z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C.子代中的芦花雄鸡和芦花雌鸡均为纯合子D.芦花雌鸡与非芦花雄鸡交配,子代中雌鸡均表现为非芦花【答案】C【解析】【分析】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型,

雌性个体含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即含有ZW,雄性个体含有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即ZZ。根据图中所示的杂交结果可知,后代中芦花:非芦花的比例为3:1,但是非芦花只在雌性个体中出现,故此可知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且相关基位于性染色体(Z)上,据此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ZBZb

、ZBW,产生后代的基因型为,ZBW、ZbW、ZBZB、ZBZb。【详解】A、由分析可知,图中亲代芦花雄鸡的基因型为ZBZb,能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A正确;B、B基因是位于Z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B正确;C、子代中的芦花雄鸡的基因型为ZBZB、ZBZb,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C错误;D

、芦花雌鸡的基因型为ZBW,非芦花雄鸡的基因型ZbZb,二者交配,子代中雌鸡的基因型为ZbW,故均表现为非芦花,D正确。故选C。9.在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子代噬菌体DNA合成所需的原料来自亲代噬菌体B.催化子代噬菌体蛋白

质合成的酶来自亲代噬菌体C.亲代噬菌体的DNA进入了大肠杆菌D.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的合成模板是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答案】C【解析】【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细胞外;在T2噬菌体的DNA的指导下,利用细菌细胞

中的物质来合成噬菌体的组成成分。【详解】A、子代噬菌体DNA合成所需的原料来自细菌,A错误;B、催化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合成的酶来自细菌,B错误;C、亲代噬菌体的DNA进入了大肠杆菌,C正确;D、子代噬菌体

的蛋白质的合成模板,是以亲代噬菌体的DNA为模板转录成的mRNA,D错误。故选C。10.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小麦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中含有SC.水稻的遗传物质由

4种脱氧核苷酸构成D.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是DNA或RNA,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NA有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构成。【详解】A、小麦的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B、新型冠状病

毒的遗传物质为RNA,其组成元素中不含有S,B错误;C、水稻的遗传物质是DNA,由4种脱氧核苷酸构成,C正确;D、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故选C。1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DNA分子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分子复制时需要模板、原料和酶,但不需

要能量B.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核DNA分子只复制一次C.DNA分子复制产生的子代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D.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答案】A【解析】【分析】DNA分子复制:DNA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

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DNA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DNA复制意义: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前后代保持一

定的连续性。【详解】A、复制的基本条件是模板、原料、能量和酶,A错误;B、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分子复制一次,分裂一次,B正确;C、DNA分子复制形成的子代DNA分子与亲代是完全相同的,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关系,C正确

;D、DNA复制形成的每个DNA分子由一条母链和新形成的一条子链形成,是半保留复制,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和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2.下列

关于真核细胞内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A.多聚核糖体上合成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不相同B.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可转录出多个mRNA分子C.一种tRNA可转运多种氨基酸D.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中碱基数量是翻译形成的肽链

中氨基酸数目的3倍【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在真核细胞中,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翻译主要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基因表达的本质是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详解】A、多聚核糖体上合成的多肽由于翻译的模板是相同的,故多肽

链上的氨基酸序列是相同的,A错误;B、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含有许多基因,故可转录出多个mRNA分子,B正确;C、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C错误;D、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中碱基数量大于翻译形成的肽链中氨基

酸数目的3倍,D错误。故选B。13.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有荚膜的有毒性,能引起人或动物患肺炎或败血症;无荚膜的无毒性。根据艾弗里和他的同事所做的细菌转化实验,后人做了相似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A~E组中,B、C、E组的小鼠不会死亡B.B组煮沸的目的是

将有荚膜的细菌杀死C.比较D、E两组,能说明DNA是转化因子D.D组出现有荚膜细菌的效率与DNA的纯度无关【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教材经典实验,遗传物质的探索。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

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体内存在着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步骤首先获得35S和32P标记的T2噬菌体,然后再与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然后适时保温后再搅拌、离心,最后通过检

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高低,从而得出结论。【详解】A、A~E组中,A组小鼠中注入的是有毒的肺炎双球菌,所以小鼠死亡;B组小鼠中注入的是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故小鼠不死亡;C组小鼠体内注入的是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故

小鼠不死亡;D组小鼠体内注入的是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的DNA和无毒性的肺炎双球的混合物,由于无毒性的肺炎双球菌在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的DNA的作用下发生了转化,进而导致了小鼠死亡;E组小鼠体内注入的是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的蛋白质和无毒性的肺炎双

球的混合物,结果无毒性的肺炎双球菌没有发生转化,故小鼠不死亡,上述五组实验中死亡的只有A、D两组小鼠,A正确;B、B组煮沸的目的是将有荚膜的细菌杀死,进而研究煮沸的有荚膜细菌的毒性,B正确;C、由于D组加入的是DNA,E组加入的是蛋白质,所以通过

D、E两组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C正确;D、D组出现有荚膜细菌是无荚膜细菌发生转化的结果,其转化效率与DNA的纯度有关,D错误;故选D。14.囊性纤维病患者的一个编码跨膜蛋白的基因发生了

改变,导致跨膜蛋白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异常,最终使患者肺功能严重受损。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发生改变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该实例体现了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C.跨膜蛋白的形成过程经历了转录和翻

译过程D.控制跨膜蛋白合成的密码子位于DNA上【答案】D【解析】【分析】密码子:信使RNA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称为一个密码子,因此遗传密码在mRNA上。密码子有64种,而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个,有3个终止密码不

决定氨基酸。【详解】A、囊性纤维病的致病原因是相关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A正确;B、该遗传病的发生是基因突变后,转运氯离子的载体功能异常导致的,可推测该实例体现了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B正确;C、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

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故可知跨膜蛋白的形成过程经历了转录和翻译过程,C正确;D、控制跨膜蛋白合成的密码子位于mRNA上,D错误。故选D。15.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一个mRNA分子能和多个核糖体结合,同时合成若干条多肽链,结合在同一个mRNA分子上的多个

核糖体形成的似念珠状结构称为多聚核糖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多聚核糖体使每条肽链合成的时间明显缩短B.mRNA能作为翻译的模板C.细胞核内的mRNA通过核孔后才能形成多聚核糖体D.多聚核糖体能使少量mRNA分子迅速合成大量蛋白质【答案】A【解析】【分析】mRNA链可以同时结合好几

个核糖体同时开始翻译,这样可以保证细胞生产蛋白质的高效性。【详解】A、多聚核糖体不能使每条肽链合成的时间明显缩短,A错误;B、mRNA的功能是作为翻译的模板,B正确;C、细胞核内的mRNA合成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进而才能形成多聚核糖体,C正确;D、多聚核糖体能利用少量mRNA

分子为模板迅速合成大量蛋白质,提高了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效率,D正确。故选A。16.下列与基因突变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类癌症的发生与基因突变无关B.基因突变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C.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D.基因突变是生

物变异的根本来源【答案】A【解析】【分析】1.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无限增殖;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细胞易扩散转移。2.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

对的增添、缺失和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通常发生在DNA复制的过程中,基因突变能为生物的变异提供最初的原材料。【详解】A、人类癌症的发生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A错误;B、基因突变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故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B正确;C、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据此可知基因

突变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C正确;D、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新的基因,故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D正确。故选A。17.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A.突变基因都会随着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B.基因突变不一定会改变生物的性状C

.非等位基因随着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而自由组合D.基因重组不能作为生物变异的来源【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原因有:体细胞中某基因发生突变,生殖细胞中不一定出现该基因;基因中某碱基对发生改变而产生隐性基因,隐性基因传给子代为杂合子因此不能表现;不同的密码子可

以表达相同的氨基酸;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时基因改变但性状不一定改变。【详解】A、体细胞中的突变基因不会随着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A错误;B、由分析可知,基因突变不一定会改变生物的性状,B正确;C、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

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C错误;D、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D错误。故选B。18.某基因的中间相同的位置发生了两种类型的突变,突变1为插入了G,突变2为插入了GGG。下列有关这两种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突变1只能改变1个氨基酸序列B.突变

1可能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C.两种突变都会导致转录无法进行D.突变2对性状的影响一定比突变1的大【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突变中碱基增添或缺失的位置不同,影响结果也不一样:增添或缺失的位置在最前端,会引起氨基酸序列

全部改变或不能表达(形成终止密码子);在中间某个位置会造成肽链提前中断(形成终止密码子)或插入点后氨基酸序列改变;在该序列最后则不影响表达或使肽链延长。【详解】A、突变1可能会改变突变位置之后的所有氨基酸序列,A错误;B、由分析可知突变1可能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或插入点后氨基酸序列改变,B正确

;C、两种突变都不会导致转录无法进行,C错误;D、突变2对性状的影响一定比突变1的小,D错误。故选B。19.果蝇的正常翅和缺刻翅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正常翅对缺刻翅为显性。某正常翅雄果蝇和缺刻翅雌果蝇杂交,F1出现了一只缺刻翅雌果蝇,出现该果蝇的原因

可能是基因突变,也可能是染色体片段缺失。某同学欲判断该变异属于哪种类型,下列杂交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各配子活力相同,雄性个体含片段缺失的染色体时胚胎死亡)()A.让该缺刻翅雌果蝇和若干只正常翅雄果蝇杂交,统计后代缺刻翅果蝇所占比例B.让该缺刻翅雌果蝇和若干只正常翅雄果

蝇杂交,统计后代雌雄果蝇比例C.让该缺刻翅雌果蝇和若干只缺刻翅雄果蝇杂交,统计后代缺刻翅果蝇所占比例D.让该缺刻翅雌果蝇和若干只缺刻翅雄果蝇杂交,统计后代雌雄果蝇比例【答案】C【解析】【分析】题意分析:假设控制果

蝇翅型的一对等位基因是B、b,则亲本缺刻翅雌果蝇(XbXb),正常翅雄果蝇(XBY),F1的基因型为XBXb和XbY,F1出现了一只缺刻翅雌果蝇,出现该果蝇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XBXb→XbXb,也可能是染色体片段缺失XBXb→XbO。【详解】A、若让这只缺刻翅雌果蝇(Xb

Xb或XbO)与若干正常翅雄果蝇(XBY)杂交,观察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果子代中正常翅(XBXb):缺刻翅(XbY)=1:1,可知子代中有1/2表现缺刻翅,说明亲本果蝇在形成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由于雄性个体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时胚胎

致死,如果子代中正常翅(XBXb和XBO):缺刻翅(XbY和OY胚胎致死)=2:1,可知子代中缺刻翅比例为1/3,说明亲本果蝇在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缺失,A正确;B、若让这只缺刻翅雌果蝇(XbXb或XbO)与若干正常翅雄果蝇(XBY)杂交,观察子代表现型

及比例:如果子代中正常翅(XBXb):缺刻翅(XbY)=1:1即雌性:雄性=1:1,说明亲本果蝇在形成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由于雄性个体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时胚胎致死,如果子代中正常翅(XBXb和XBO):缺刻翅(XbY和OY)其中OY胚胎致死,即雌性:雄性=2:1,说明亲本果蝇在形成配子时发生

了染色体片段缺失,B正确;C、若让这只缺刻翅雌果蝇(XbXb或XbO)与若干正常翅雄果蝇(XbY)杂交,观察子代表现型及比例:由于无论是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缺失,在统计后代缺刻翅果蝇所占比例都是100%,无法区分

,C错误;D、若让这只缺刻翅雌果蝇(XbXb或XbO)与若干正常翅雄果蝇(XbY)杂交,观察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果子代全为缺刻翅(XbXb、XbY)雌性:雄性=1:1,说明亲本果蝇在形成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由于雄性个体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时胚胎致死,如果子代全缺刻翅

(XbXb、XbO、XbY和OY胚胎致死)即雌性:雄性=2:1,说明亲本果蝇在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缺失,D正确。故选C。【点睛】学会用假设法分析有关基因位置或基因型的判断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0.下

列有关果蝇的染色体、染色体组和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体细胞和生殖细胞都能表达性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C.减数分裂时性染色体未成功分离会形成多倍体果蝇D.果蝇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个染色体组【答案】C【解析】【分析】1一

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2.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这会导致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详解】A、由分析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正确;B、体细胞和生

殖细胞都含有性染色体,故都能表达性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B正确;C、减数分裂时如果性染色体未成功分离,则会形成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配子,该配子受精后会形成染色体数目异常的个体,C错误;D、果蝇是二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导致

染色体数目加倍,故在有丝分裂后期的体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D正确。故选C。21.下列选择的育种方式能够达到育种目的的是()A.用秋水仙素处理正常二倍体幼苗以提高植株的结实率B.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快速获得纯合的植株C.通过不同植株间的杂交和选种,获得

亲本不存在的新基因D.利用射线诱导青霉菌,以定向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答案】B【解析】【分析】秋水仙素作用的机理: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很多,如低温处理,目前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当秋水仙素作用

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继续进行有丝分裂,将来可能发育成多倍体植株。【详解】A、用秋水仙素处理正常二倍体幼苗可能会导致幼苗变为四倍体,但不会提高结实

率,A错误;B、由于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进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故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可快速获得纯合的植株,B正确;C、通过不同植株间的杂交和选种,会实现控制不同性状基因的重新组合,但不会出现新的基因,C错误

;D、利用射线诱导青霉菌,可能从众多的变异类型中定向选择出青霉素高产菌株,但不能使青霉素发生定向变异,D错误。故选B。22.水稻的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能独

立遗传。某实验小组以纯种的抗病无芒植株和感病有芒植株杂交,通过如下两种方案获得纯合的抗病有芒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过程所涉及的原理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B.③过程中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③

过程采用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D.④过程获得的抗病有芒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2/9【答案】A【解析】【分析】1.杂交育种是指利用具有不同基因组成的同种(或不同种)生物个体进行杂交,获得所需要的表现型类型

的育种方法。其原理是基因重组。方法:杂交→自交→选优优点:能根据人的预见把位于两个生物体上的优良性状集于一身。缺点:时间长,需及时发现优良性状。2.单倍体育种是利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获得单倍体植株,再诱导其染色体加倍,从而获得所需要的纯系植株的育种方法。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优点是可

大大缩短育种时间。原理:染色体变异,组织培养方法:选择亲本→有性杂交→F1产生的花粉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诱导染色体加倍获得可育纯合子→选择所需要的类型。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缺点:技术较复杂,需与杂交育种结合,多限于植物。图中①②

③为单倍体育种,图中①④⑤表示杂交育种。【详解】A、①②③过程为单倍体育种过程,该过程所涉及的原理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A正确;B、③过程是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涉及有丝分裂过程,故其中不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B错误;C、因为图中的单倍体高度不育,无种子,故③

过程采用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萌发的幼苗,C错误;D、④过程是基因型为RrBb子一代自交的过程,产生的后代表现型比例为,抗病有芒:抗病无芒:感病有芒:感病无芒=9:3:3:1,其中BBRR所占比例为1/4×

1/4=1/16,故可知抗病有芒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16)/(9/16)=1/9,D错误。故选A。23.下列有关生物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杂交育种都需要通过多代连续自交的方法提高纯

合度B.诱变育种时应选择植物的成熟区细胞作为诱变处理的对象C.单倍体育种的目的是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D.多倍体育种获得的无籽性状可通过无性繁殖遗传给后代【答案】D【解析】【分析】育种类型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原理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染色体数目变异处理方法先杂交后连续自交,选优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处理生物花药离体培养,染色体加倍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优点将优良性状集中到一起能提高突变率,加速育种进程可获得纯合体,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器官巨大,

营养价值高等优良性状缺点育种年限长需处理大量生物材料技术难度大发育迟缓,结实率低【详解】A、若选育的优良类型表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则杂交育种过程中不需要通过多代连续自交的方法提高纯合度,而在子二代中就出现了所需类型,A错误;B、诱变育种时应选择植物的分生区细胞作为诱变处理的对象,因为基

因突变发生在间期DNA分子复制时,而成熟区的细胞不再分裂,B错误;C、单倍体育种的目的是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然后再用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从而快速获得稳定遗传的新类型,C错误;D、多倍体育种获得的无籽性状由于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故可以通

过无性繁殖遗传给后代,D正确。故选D。24.下列不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的是()A.用进废退B.遗传与变异C.生存斗争D.自然选择【答案】A【解析】【分析】1.拉马克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其主要

观点: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来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A、用进废退是拉马克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不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A正确;B、在过度繁殖的基础上出现了遗传与变异,这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与题意不符,B错误;C、生存斗争是达尔

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与题意不符,C错误;D、自然选择是指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这是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核心,与题意不符,D错误。故选A。【点睛】熟知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明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拉马克进化论的区别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25.某同学在学习现代生

物进化理论时构建了以下概念模型,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①表示种群B.②表示基因频率的改变C.③表示自然选择学说D.④表示物种多样性【答案】D【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

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

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详解】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故①表示种群,A正确;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②表示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C、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

物进化理论的核心内容,故③表示自然选择学说,C正确;D、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故④表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一)必考题:26

.如图表示发生在拟南芥植株体内的某些代谢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②过程所需原料为__________。(2)图乙对应图甲中的过程__________(填序号),参与该过程的RNA分子有__________。(3)

若图丙所示DNA的部分碱基发生了变化,其编码的氨基酸可能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4)图丙表示拟南芥的部分DNA片段,若对其进行大量复制后共得到256个相同的DNA片段,则至少要向试管中加入_____

_____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答案】(1).核糖核苷酸(2).④(3).mRNA、tRNA、rRNA(4).一个氨基酸可能对应多个密码子(或密码子的简并性)(5).765【解析】【分析】1.真核细胞中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转录,翻译在细胞质中进行。①为

DNA的复制,②③为转录,④为翻译。2.图乙为翻译过程。参与该过程的RNA有:mRNA、tRNA、rRNA。3.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即使是DNA的部分碱基发生的改变,其编码的氨基酸可能不变。【详解】(1

)图甲中②过程表示转录过程,由于转录的产物是RNA,所以该过程所需原料为核糖核苷酸。(2)图乙表示翻译过程,对应图甲中的过程④,参与该过程的RNA分子有mRNA、tRNA、rRNA,其中mRNA为翻译的模板,tRNA为氨

基酸的运载工具,rRNA与蛋白质组成核糖体,作为翻译的场所。(3)若图丙所示DNA的部分碱基发生了变化,则相应的mRNA的碱基也会发生改变,进而引起了其上的密码子的改变,但由于一个氨基酸可能对应多个密码子(或密码子的简并性),故尽管密码子的改变了,但并未引起其决定的氨基酸的改变

。(4)若复制后共得到256个图丙所示的DNA片段,实际上需要提供的原料是255个DNA片段所需的原料,图丙片段中共有3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所以需要向试管中加入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3×255=765个。【点睛】本题考查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

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内容的能力。27.先天性耳聋(基因为A、a1、a2)、蓝色盲(基因为D、d)是两种单基因遗传病。下图为两家族相关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含A基因的个体听觉正常,家族甲和家族乙的先天性耳

聋的致病基因不同,两家族从第Ⅱ代开始有男女婚配并生育后代。请据图分析回答。(1)先天性耳聋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蓝色盲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2)理论上,人类先天性耳聋患者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Ⅲ1与Ⅱ2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Ⅲ2与

Ⅱ1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3)若Ⅱ2与Ⅱ3再生一个男孩,该男孩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4)若Ⅱ3(不患红绿色盲)与一个先天性耳聋的色觉正常携带者(携带红绿色盲基因和蓝色盲基因)结婚,他们后代中男孩同时患先天性耳聋和全色盲(红绿色盲和蓝色盲)的概率是________。

【答案】(1).常(2).常(3).3(4).2/9(5).0(6).7/16(7).1/16【解析】试题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有遗传方式的判断、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等,明确知识点后梳理

相关的基础知识,然后解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据图可知,II2与II3正常,其后代III2先天性耳聋,说明先天性耳聋是隐性遗传病,又I4是先天性耳聋患者,她生了一个正常的男孩II3,由此排除先天性耳聋

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先天性耳聋是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II2和Ⅱ3表现型正常,生了一个蓝色盲的男孩Ⅲ3,由此可判断蓝色盲是隐性遗传病,I2(女)是蓝色盲患者,却生了一个无蓝色盲的男孩II1,则排除蓝色盲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蓝色盲是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判断出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后,

再根据系谱图的表现型判断各个体的基因型,然后结合各项准确作答。(1)据试题分析可知,先天性耳聋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蓝色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2)先天性耳聋是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是a1、a2,所以患者基因型可能是a1

a1、a2a2、a1a23种。据系谱图分析可知Ⅱ2、Ⅱ3的基因型分别是Aa1Dd、Aa2Dd(或Aa2Dd、Aa1Dd),Ⅲ1关于先天性耳聋的基因型是AA、Aa1、Aa2,其比例是1:1:1,Ⅲ1关于蓝色盲的基因型是DD、Dd,其比例是1:2,所以Ⅲ1

与Ⅱ2(Aa2Dd或Aa1Dd)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3×2/3=2/9。由于家族甲和家族乙的先天性耳聋的致病基因不同,因此Ⅱ1的基因型是a1a1Dd(或a2a2Dd),Ⅲ2的基因型是a1a2DD、a1a2Dd,Ⅲ2与Ⅱ2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0。(3)Ⅱ2、Ⅱ3的基因型分别

是Aa1Dd、Aa2Dd(或Aa2Dd、Aa1Dd),生正常孩子的概率是3/4×3/4=9/16。则该孩子患病的概率是1-9/16=7/16。(4)Ⅱ3的基因型是Aa1DdXBY(或Aa2DdXBY),先天性耳聋的色觉正常携带者的基因型是a1a1DdXBXb(或a2a2DdXBXb),后

代患先天性耳聋的概率是1/2,患蓝色盲的概率是1/4,男孩中患红绿色盲的概率是1/2,所以后代中男孩同时患先天性耳聋和全色盲的概率是1/2×1/4×1/2=1/16。28.马鹿生活在草原上,以各种草、树叶、嫩枝、树皮和果实等为食。请回答下

列有关问题:(1)马鹿种群中有许多不同的相对性状,说明变异具有______________。经研究发现,马鹿等植食性动物有较为发达的盲肠,这是_______的结果,该过程_____(填“是”或“不是”)定向的。(2)马鹿的尾有钝圆和细长两种表现型,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已知钝

圆尾马鹿和细长尾马鹿交配,其后代全为钝圆尾个体。某马鹿种群中的雌雄比例为1∶1,纯合钝圆尾、细长尾马鹿分别占50%、10%,则该马鹿种群随机交配,后代中杂合钝圆尾雄马鹿出现的概率是______。若在一定时期内,细长尾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则说明该种群_

_____(填“有”或“没有”)发生进化。(3)狼是马鹿的天敌,二者进行“军备竞赛”,导致生存能力都有显著提高,这是生物与生物之间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答案】(1).不定向性(2

).自然选择(3).是(4).21%(5).没有(6).共同进化【解析】【分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

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2)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3)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4)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子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子代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即为

显性性状。【详解】(1)马鹿种群中有许多不同的相对性状,这体现了变异具有不定向性。马鹿等植食性动物有较为发达的盲肠,这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的适应性特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因此该过程是定向的。(2)钝圆尾马鹿和细长尾马鹿交配,其后代全为钝圆尾个

体,说明钝圆尾对细长尾为显性。若相关的基因用A和a表示,则依题意可知:在雌雄比例为1∶1的某马鹿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占为50%、40%和10%,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2种,均为70%A和30%a。该马鹿种群随机交配,后代

中杂合钝圆尾(Aa)雄马鹿(XY)出现的概率是2×70%A×30%a×1/2XY=21%。若在一定时期内,细长尾基因(a)频率没发生改变,则说明该种群没有发生进化。(3)狼是马鹿的天敌,二者进行“军备竞赛

”,导致生存能力都有显著提高,这是生物与生物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的结果。【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显性性状与共同进化的内涵,明确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并与基因的分离

定律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进而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29.果蝇的体毛有直毛和分叉毛之分,受基因A、a控制;眼形有细眼与粗眼之分,受基因B、b控制。某科研小组用一对表现型都为直毛细眼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发现其结果与理论分析不吻合,随后又用这对果蝇进行

多次实验,结果都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亲本杂交方式直毛细眼雌果蝇×直毛细眼雄果蝇子一代表现型及比例雄性直毛细眼直毛粗眼:叉毛细眼:分叉毛粗眼=3:1:3:1雌性直毛细眼:直毛粗眼:分叉毛细眼:分叉毛粗眼=5:2:0:0(1)果蝇体毛和眼形的遗

传遵循__________定律;基因A、a的区别是__________。(2)该实验中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不吻合的原因是基因型为BBXAXa或__________的果蝇不能正常发育成活。(

3)用子一代中的直毛粗眼雌果蝇与分叉毛细眼雄果蝇进行多次随机交配,子二代中雌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自由组合(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2).碱基序列不同(3).BbXAXa、BbXAY(4).BBXAXA(5).直毛

细眼:分叉毛细眼:直毛粗眼:分叉毛粗眼=6:2:3:1【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子一代雄性个体中直毛:分叉毛=1:1,而在雌性个体中却没有分叉毛出现,可知控制直毛和分叉毛的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雄性个

体中细眼:粗眼=3:1,而且两种性状在雌性个体中都有出现,可知控制粗眼和细眼的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据此可知亲本基因型为BbXAXa、BbXAY,子一代中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1BB(XaY、XAY)、2Bb(XaY、XAY)、1bb(XaY

、XAY),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1BB(XAXa、XAXA)、2Bb(XAXa、XAXA)、1bb(XAXa、XAXA),进一步分析雌性个体中比例的变化可推测BBXAXa或BBXAXA致死。【详解】(1)由分析可知,果蝇体毛和眼形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分离定律和自由

组合)定律;基因A、a控制的性状不同,说明两个基因中的碱基序列不同(核苷酸序列不同或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2)由分析可知,该实验中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BbXAXa、BbXAY,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不吻合的原因是基因型为BBXAXa或BBXAXA的果蝇不能正常发育成活。(3)子

一代中的直毛粗眼雌果蝇基因型为bbXAXa或bbXAXA,分叉毛细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BBXaY、BbXaY进行多次随机交配,在随机交配的情况下,雌果蝇产生的卵细胞的比例为bXA:bXa=3:1;雄果蝇产生的精子比例为,BXa

:bXa:BY:bY=2:1:2:1,由于只分析雌果蝇,故含Y的精子不做考虑,则子二代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6BbXAXa(直毛细眼)、2BbXaXa(分叉毛细眼)、3bbXAXa(直毛粗眼)、1bbXaXa(分叉毛粗

眼),后代中雌果蝇的表型比为直毛细眼:分叉毛细眼:直毛粗眼:分叉毛粗眼=6:2:3:1。【点睛】学会用分离定律的思路解答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够用伴性遗传的遗传特性分析基因的位置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计算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必备能力。(二)选考题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30.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开展筛选高效分解秸秆的微生物的研究,并利用秸秆生产酒精。请回答下列问题:(1)秸秆的主要有机物成分是__________,微生物能分解秸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___。(2)从森林湿润的落叶层取样后,研究小组的同学将样品添加到含纤维素等的液体培养基中,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确保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要的微生物。(3)将经过__________后的培养样品涂布到

鉴别培养基上,挑选__________上的菌体,因为该微生物的分解能力相对最强。(4)秸秆的主要成分被水解后,可接种__________(填生物名称),并在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的条件下,使其产生较多酒精。

【答案】(1).纤维素(2).微生物能够分泌纤维素酶(3).通过选择培养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4).梯度稀释(5).透明圈直径最大的菌落(6).酵母菌(7).无氧,温度为18~25℃【解析】【分析】选择培养基

是指一类根据特定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理化因素抗性的原理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只允许特定的微生物生长,而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的功能。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属于兼性厌氧生物,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进

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据此可以用酵母菌进行果酒的制作。【详解】(1)秸秆中的纤维素能在微生物合成并分泌的纤维素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据此推测秸秆的主要有机物成分是纤维素,微生物之所以能分解秸

秆是因为微生物能分合成并分泌纤维素酶。(2)从森林湿润的落叶层中富含纤维素,该环境中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数量较多,因此,研究小组的同学从该环境中获取微生物的样品,为了增加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数量,故将样品添加到含纤维素等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富集培养,以确保从样品中能分离到所需要的微生

物。(3)因题目中提到了涂布的接种方法,显然该接种方法的为稀释涂布平板法,故将经过梯度稀释后的培养样品涂布到鉴别培养基上,根据透明圈的大小进行选择,通常挑选透明圈直径最大的菌落上的菌体,因为该微生物的分解能力相对最强。(4)秸秆的主要成分即纤维素被水解后,此时的

产物中富含葡萄糖,根据酵母菌无氧呼吸会利用葡萄糖产生酒精的特点,可以在秸秆水解后的产物中接种酵母菌并给与无氧的环境以获得酒精,为了提高酵母菌发酵的效率,同时可将温度设置为18~25℃,因为酵母菌适宜在该温度条件下生长。【点睛】熟知

酵母菌的生理特性以及分离目的菌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相关的接种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31.某种植物甲的A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富含赖氨酸,科研人员欲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富含赖氨酸的玉米,

提高玉米的营养价值。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植物甲提取相关的__________后,通过逆转录技术合成cDNA片段,利用__________技术扩增目的基因。(2)直接导入的cDNA无法在玉米细胞内正常表达,原因是缺少基因表达载体

的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3)将重组的目的基因导入玉米的薄壁组织,这些细胞可在含__________(填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诱导培养,形成愈伤组织。挑取部分愈伤组织,用__________技术,检测

目的基因是否导入玉米细胞并转录。(4)改造玉米的B基因也可能产生富含赖氨酸的蛋白质,具体的思路是先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其次推测出多肽链中的__________,再在B基因上改造对应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mRNA(2).PCR(3)

.启动子(或终止子)(4).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5).分子杂交(6).氨基酸序列(7).脱氧核苷酸序列【解析】【分析】1.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

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

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2.蛋白质过程的基本途径是: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详解】(1)从植物甲中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为,从植物甲提取A基因的mRNA后,通过逆转

录技术合成cDNA片段,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2)直接导入的cDNA由于缺少相关的启动子(或终止子),故无法在玉米细胞内正常表达,所以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必须包含相关的启动子(或终止子)。(3)将重组的目的基因导入玉米的薄壁组织,将这些细胞在含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培养

基上进行诱导培养,形成愈伤组织。为了检测愈伤组织细胞中的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导入并转录,需要用分子杂交技术来实现。(4)如果对玉米的B基因进行改造也可能产生富含赖氨酸的蛋白质,具体的思路是先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其次推测出多肽链中的氨基酸序列,然后推测出相关的脱氧核苷酸序列,进而根据该序列

对B基因中相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进行改造。【点睛】熟知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及其相关的要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明确蛋白质工程的设计思路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305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