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946.166 KB
  • 2024-11-1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共(7)页,946.16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1c89e69a3f42bd26590f010f18062f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六安一中2025届高三级年级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石家河遗址位于湖北省天门市境内,地处江汉平原北部与大洪山南麓结合处的山前地带,由内城、城壕(护城河)、外

郭城构成,总面积为348.5万平方米,与长江下游的良渚遗址古城规模相当。其持续时间为距今5900年至3800年,是长江中游地区迄今发现的面积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等级最高、附属聚落最多的史前城址聚落。据此可推断石家河遗址()A.出现了国家的雏形B.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见证之一C.开始

形成城市文明D.文化发展程度高于浙江良渚遗址2.老子认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孟子认为“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墨子主张“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韩非子则说“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

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些思想都()A.重视以人为本B.强调自强不息C.崇尚天人合一D.关注现实政治3.《史记·范睢列传》载:“秦之法,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也就是被推举的人有犯罪的行为,保

举者就有了连带的责任。汉初,也有类似的推荐制度,如前196年刘邦下“求贤诏”,要求各地推选“贤士大夫”。吕后时期,诏举“孝悌力田”;文帝时“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并且规定了选拔的方式和标准。秦和汉初的这些

临时性的选拔()A.适应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B.发展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C.为察举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解决了中央与王国之间矛盾4.北魏分裂为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政权后,东魏—北齐大力推行鲜卑化政策,采用胡汉分治、以胡制汉的

统治策略;而西魏—北周则推行“外鲜内汉”的“关中本位政策”,最终灭掉北齐。这反映了()A.文化整合利于国家发展B.民族交融历程艰难曲折C.北周结束分裂实现统一D.异质文化难以协调共生5.三贾(上中下三贾)均市是唐代在全国普遍实行的市场管理制度

,右图为《唐天宝二年(743年)交河郡市估案录文》中三贾均市的例证。这可用来说明唐朝()A.市场商品价格稳定B.政府履行调控职能C.重视度量衡器校正D.市场管理机构完善6.宋代印刷的文献不再局限于儒、佛、道家的经典,史地、方术、诗文、戏曲等书籍大量传布。印刷中心除北宋首都汴梁之外,还有南

宋时期的临安、湖州、福建、苏州诸地。最有可能引发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政府推行防弊之政B.社会阶层流动增强C.科举制度日益发展D.理学成为官方哲学7.右图是《东坡笠屐图》。其文本故事最早的叙事是东坡在儋耳→观闵客草舍—偶得一箬笠戴归

→女小儿皆笑,邑犬皆吠,此后陆续增加了“遇雨”“从农家借箬笠穿屐而回”“东坡向海南友人黎子云借阅柳宗元文集”“东坡看过其笠屐像后自为题咏”等情节。《东坡笠屐图》的故事不断演绎的主要原因是()A.文人通过艺术创作还原真实历史场景B.民众借助历史人物故事表达精神诉求C.理学思想强化了

社会的伦理道德秩序D.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仍根深蒂固8.学者赵现海认为:“明朝内部虽然出现了新时代的因素,但由于自身内敛性的限制,最终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上与近代世界擦肩而过,内敛性是贯穿明朝衰亡的重要因素。”下列史实符合该学者的主要观点的是()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郑和下西洋C.修长城

,行海禁D.隆庆开关9.黄宗羲认为“西人汤若望,历算称开辟,为吾发其凡,由此识阡陌”。他重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对天文、地理、数学等自然科学具有很深的造诣,“实开浙人研治西洋天算之风气”。黄宗羲的言行()A.促使

近代中国自然科学兴起B.提供了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C.凸显其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D.表明学习西学成为社会思潮10.如表为宣统三年(1911年)度支部上奏试办的财政预算岁入表。如表能够解释()项目经常临时项目经常临时田赋46164709两1936636两厘捐43187907两盐茶课税46

312355两官业收入46600899两洋关税35139917两杂收入19194101两16050648两常关税6991145两8524两附加收入捐输5652333两正杂各税26163842两公债356000

0两合计233956655两A.百姓赋役负担十分沉重B.半殖民地社会性质明显C.传统经济结构正在解体D.辛亥革命爆发成为必然11.洋务运动中后期,少数“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发展为独立经营的商办企业。甲午中日战争前后,代表新的生产力的近代产业工人已达到20万人左右。这反映了()A.近代工

业发展加速自然经济解体B.洋务企业实现了向民营企业转型C.自救变革促进晚清社会结构变动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初步发展12.义和团初起,特别是运动转入高潮时,时论是一片骂“匪”喊“剿”声。但经过庚子之殇的惨痛的教训,“国人之迷梦已有渐

醒之兆”。1901年《开智录》发表著名专文《义和团有功于中国说》,指出“义和团之崛起”“出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舆论对义和团运动评价的变化()A.表达了对义和团运动的支持肯定B.体现了清朝政府统治秩序的混乱C.认

识到义和团运动的阶级局限性D.反映了民众反帝爱国意识的觉醒13.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古议院考》称:“泰西各国何以强?曰:议院哉!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同时,他还引经据典指出中国古代也有类似议会的政治思想与制度。梁

启超意在()A.倡导革新启蒙思想B.借助传统减少阻力C.制造舆论实行分权D.抨击专制倡导立宪14.进入20世纪,中国人眼中的“西方美人”形象发生了深刻变化。身处上层社会的贵妇名媛不再受到追捧,取而代之的是英法百年战争中的英雄圣女贞德、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政治家罗兰夫人等。这一变化()A.表

明妇女政治权利提高B.彰显传统婚姻观念崩塌C.体现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源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15.1875—1915年间,近百名中国小说家创作或翻译了一系列作品,书名多直接冠以“少年”一词,如《少年镜》《少年军》《少年场》《少年机械师》等创作以及《少年侦探》《少年军》《少年旅行谭》等译作,该类作品(

)A.启蒙广大民众思想B.唤起社会关注儿童C.响应文学改良思潮D.引进西方文学手法16.如图是民国初年的国产火柴的系列广告,此类广告的大量发行,从侧面反映了()A.广告成为主要营销方式B.反帝爱国斗争高涨C.民族工业占领

外国市场D.火柴企业举步维艰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楚国在春秋时期兼并了许多国家,并且常常于亡国之地设县管理,如楚庄王趁陈国内乱出兵伐之,“因县陈”。以国为县,因而规模较大,且主要分布在楚之边境,驻有重兵,县的长官由楚王直

接任命或随时免调。晋国国内贵族之间兼并导致大批贵族亡宗灭族,取胜了的强宗大族获得了亡族的封邑土地,改邑为县,设县管理,如“魏献子为政,分祁氏之田为七县,分羊舌氏之田为三县”,类似现象在晋国比比皆是。晋、楚两国县制产生的途径虽然不尽相同,但都是在宗族体系土

崩瓦解这一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摘编自王美凤、周苏平、田旭东《春秋史与春秋文明》材料二(始皇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

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摘编自【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辽朝的地方行政单位,实际上只有游牧民族的部族组织和汉人州县两类。第一类为部族组织,部落曰部,氏族曰族,分地而居,合族而处,非城郭以居;第二类为五京及所属州县,五京指上京、中京、东京、西京和

南京,是各自所在地区的行政中心,五京为管理汉人州县事务而建立的,五京地区有着与唐制相似的户籍制度。——摘编自李锡厚、白滨《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第七卷《辽金西夏》(1)根据材料一,指出楚国与晋国“县”的不同。概括这一时期“县

”的设置的作用。(12分)(2)材料二是秦初发生的一次廷议——针对地方管理制度的重要争论。请以李斯的角色进行合理续写。(6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辽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主要特点。综合材料一、二、三,就地方行政制度的

演变谈谈你的认识。(7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1906年姚锡光的一份奏章中,“海权”二字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公文中,其内容为:“现时局日艰,海权日重,欲谋自强之用,非振兴海军,无以外固洋面,内卫各省”,明确出现“海权”一词。1908年严复代拟《筹办

海军奏稿》提出:“必有海权,乃安国势。事处今日,欲以为自强固圉之图,必在筹办海军者。欲立基础、必取新图。早建海权,国振远驭之良策,民受航海之利资。”1920年9月29日《申报》第16版评论道:“一国海权之发达与否,恒视渔业之盛衰为转移。渔业盛,则海权扩张,而国家

之经济力强;渔业衰,则海权退缩,而国家之经济力弱。”1928年《海上权力论》一书由三星印刷局发行,它是近代中国第一部海权论专著,一方面从学理上厘清与辨析了海权的概念和内涵,多视角梳理了民族危机的根源,提出了西方海权“持续侵略”等观点;另一方面,它从国

防观、现代化、民族性等角度,对制约中国海权发展的因素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驳斥了基于误解海权而产生的错误观点,揭示了海权对于保卫主权和构建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据陆烨《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海权探讨》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近代中国海权观变迁表现

和原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近代中国海权观变迁的意义(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评价者评价清廷称赞他是个“器识渊深、才酞宏远”的“草臣”,赞李鸿章一生“力疾从公,未克休息,忠靖之忱,老而弥笃”清流将李鸿章比作宋之秦桧、蔡京和明之严嵩、仇莺

,甚至是比他们更加坏的“奸臣”。说他是个“献媚宫闲”“固宠求荣”“多籍言利”的善迎合的奸臣洋务派称赞李鸿章“谋国忠诚,不摇浮义”,“忠勤爱国,非浅识所能窥测”维新派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是“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革

命派《檀香山新中国报》说李鸿章“实中国之民贼,为爱新觉罗氏一姓一家之人。却为那拉西后一人一己之人”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围绕“李鸿章其人”,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六安一中2025届高三级年级第三次月考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答案BDCABBBC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CCCDBDAB1.【答案】B【解析】据材料“石家河遗址……附属聚落最多的史前城址聚落”可知,石家河发现的规模巨大的城址,揭示了其为新石器时

代晚期长江中游地区迄今发现的面积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等级最高、附属聚落最多的史前城址聚落,被学术界认为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见证之一,故选B项;早期国家雏形的出现表现在邦国都城规模大、有各种礼器、阶级阶层分化明显,形成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强制性力量等,题干仅涉及遗址的规模巨大,不能推断石家河遗址是否出

现了国家的雏形,排除A项;早期国家的城市文明是指人类社会进入复杂社会组织的阶段,通常包括城市、文字、复杂的社会分工和等级制度等特征,题干仅涉及石家河遗址的城址规模大小,不能表明石家河遗址开始形成城市文明,排除C项;题干

材料仅涉及石家河遗址与良渚遗址规模相当,未进行文化发展程度的对比,排除D项。2.【答案】D【解析】据材料,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孟子主张统治者实行仁政,墨子提倡尚贤的主张,韩非子主张实行法治,对人民进行严加管

束,由此可见,这些思想家的主张都是针对现实政治,为统治者提供治国方略,故选D项;老子主张无为而治,韩非子主张法治,不体现以人为本,排除A项;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指自己不懈地努力向上,与材料中思想家的主张不符,排除B项;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观

点,庄子最先提出,指天与人的关系紧密相联,不可分割,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了秦汉时期的有相应的推荐制度,这些推荐制度有相应的选拔方式和标准,有一定的管理规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的临时性选拔为汉代察举制

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选C项;秦汉时期的推举制度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秦汉时期社会关系并没有发生变化,排除A项;九品中正制发展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推恩令的实行有利于解决中央与王国的矛盾,排除D项。4.【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西魏北周推行鲜卑

汉族文化融合,最终灭掉北齐,说明文化整合利于国家发展,故选A项;材料主要强调不同民族政策对国家的影响,与民族交融历程无直接关联,排除B项;材料对比了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采取不同的民族政策的最终结果,强调的是民族政策对政治的影响,而非凸显北周统一问题,排除C项;材料强调民族文化

融合有利于国家发展,“难以协调”说法错误,排除D项。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唐朝实行“三贾均市”制度,通过这一制度对市场进行管理和调控,反映了政府在经济领域的积极作用,故选B项;A项中“稳定”的表述过于夸大化,材料中的制度是为了调控市场,但并不能直接说明市场价格就因此稳

定了,排除A项;材料主要讨论的是市场价格的调控,没有提及度量衡器的校正问题,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虽然体现了唐朝的市场管理制度,但并未详细阐述市场管理机构的设置与完善程度,D项无法从材料中直接得出,排除D项。6.【答案】B【解析】据材料“史地、方术、诗文、戏曲等书籍大量传布”可知宋

代印刷的文献种类和范围明显增加,印刷中心也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南方地区,体现了当时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增强使社会各阶层百姓相关的印刷需求不断扩大,促进了文献印刷种类和地点的增多,故选B项;材料中的印刷包括了民间和官方,并非专指政府行为

,排除A项;方术、戏曲属于市民文化,与科举为代表的士人文化无关,排除C项;理学在南宋时期才成为官方哲学,而且材料中的印刷文献包括了宗教、方术和戏曲为代表的社会各类文化,排除D项。7.【答案】B【解析】据

材料“其文本故事最早的叙事……等情节”可知,《东坡笠屐图》的故事情节不断丰富,且增加了借阅文集、题咏等文人行为,体现一种文人的精神诉求,这体现了民众借助苏轼的故事表达自身的精神诉求,故选B项;据材料可知,后续增加的故事有演绎的

成分,并非真实历史场景,且文人演绎苏轼故事的目的也并非还原真实场景,排除A项;宋代时,理学形成,其思想强化了社会的伦理道德秩序,但苏轼的故事体现的更多是文人精神,并不体现伦理道德,且与力学关系不大,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重视家族背景的

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到宋朝,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改变,“根深蒂固”说法错误,排除D项。8.【答案】C【解析】明朝内部出现的新时代因素应该指的是新的生产关系的萌芽——资本主义萌芽,但其内敛性则是指封闭性和保守性,结合所学可知,修长城是为了对付北方蒙古族的进犯,而行海禁则是为了对付西方殖民者东来,这

都是面对外部冲击消极防御的措施,属于封闭保守的表现,故选C项;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指的是题干所述“新时代的因素”,而不是“内敛性”的表现,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郑和下西洋是开放的表现,体现了主动与外国的友好交往,不

是“内敛性”的表现,排除B项;隆庆开关指的是海禁政策实行一段时间后又放弃这种政策的表现,属于对外的开放政策,不符合“内敛性”,排除D项。9.【答案】C【解析】据材料“他重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很深的造诣”可知,黄宗羲对汤若望等西方传教士传播西方科学的行为

给予很高评价,且他本人积极学习西方自然科学,体现了其不仅重视儒学发展,也重视自然科学,体现了其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故选C项;西学东渐有助于西方科学在中国的传播,但并未促使中国传统科学实现转型,“促使近代中国自然科学兴起”说法错误,排除A项;10.【答案】C【解析】表格中既有田赋、盐茶课税等传

统农业税收,又有厘捐、洋关税等商业税收,显示出经济结构从传统的农业为主向多元化发展,包括商业、工业等。这种多元化的收入来源反映了传统经济结构正在逐渐解体,新的经济成分在崛起,故选C项11.【答案】C【解析】据材料“少数

‘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发展为独立经营的商办企业”可知洋务运动后期的官办和官督商办企业逐渐转为独立商办,这说明洋务运动客观上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孕育了一批早期的无产阶级,故选C项;自然经济的解体主要表现在“‘耕’‘织’分离”“‘纺’‘

织’分离”“农产品商品化”,材料并未体现相关信息,排除A项;官办企业转向独立商办是建立在洋务运动走向破产的趋势下,排除B项;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是在甲午战后,与材料中“洋务运动中后期”“甲午中日战争前后”的表述不符,排除D项。12.【答案】D【

解析】据材料“时论是一片骂‘匪’……‘义和团之崛起’‘出于爱国之心……”可知,舆论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从最初的否定到后面的肯定,认为义和团是爱国的,说明义和团的反帝斗争赢得人们认可,反映了民众反帝爱国意识的觉醒,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国人爱国意识觉醒

对义和团评价也发生了变化,体现了人们对义和团运动的肯定的同时,也隐晦表达了对帝国主义的反对,因此该说法只是表象,并非本质,排除A项;材料是人们对义和团运动的看法,无法体现清朝统治秩序混乱,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的阶级局限

性是指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盲目性、迷信、落后等方面,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3.【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梁启超发表《古议院考》的同时,指出中国古代有类似议会的政治思想与制度,说明在宣传维新思想时,梁启超

借助了古代传统思想,明显是梁启超在为其维新变法思想寻找历史依据,意在减少改革的阻力,故选B项;材料主旨是如何革新,不是倡导革新思想,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梁启超制造舆论的行为,且其主张的是君主立宪而非分权,排除C项;虽然梁启超主张立宪,但材料中他

主要是借助传统来宣传自己的思想,并没有直接抨击专制,排除D项。14.【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20世纪以来,“英法百年战争中的英雄圣女贞德”,“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政治家罗兰夫人”在中国更受追捧,结合

所学可知,20世纪是中国近代史后一阶段,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危机愈发严重,国人追捧西方战争英雄、政治家,体现了国人希望通过向西方学习来寻求救亡图存之道,故选D项;材料主旨是“西方美人”形象在国人眼中的变化,

这个变化更多体现在审美和英雄崇拜上,不能说明妇女政治权利的提高,且“妇女政治权利提高”的说法与中国近代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西方美人”形象在国人眼中的变化,未涉及婚姻观念,排除B项;辛亥革命后,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排除C项。15.【答案】A【解析】据材料“书名多直接冠以‘少年’一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危机加深,面对这种情况,知识分子以少年为喻体,强调青年群体的时代责任,故这类作品有利于启蒙民众思想,增强民族意识,故选A项;据材料“《少年军》《少年场》《少年机械师》……”可知,书名冠

以儿童,而非著作内容强调关注少年儿童,故其无法引起社会对儿童的关注,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掀起了文学改良思潮,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据材料“书名多直接冠以‘少年’一词”可知,1875—1915年间,中国小说家创作或译作书名冠以

“少年”,而非强调其文学手法,排除D项。16.【答案】B【解析】据图片广告中“中国兴”“振兴国货”“还我河山”等字眼可反映当时社会对国产商品的推崇和对国家发展的期望,这种情绪往往与反帝爱国运动相关,民众倾向于支持本国产业,以抵抗外国商品的竞争,故选B项;虽然广告在当时是一种重要的营销手段,但题目

中的信息不足以证明广告是“主要”的营销方式,选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题目中的广告并未提及民族工业已经占领外国市场,且表述不符合史实,当时的民族工业未能真正占领外国市场,更多的是在国内市场上与外国产品竞争,排除C项;广告的大量发行通常是为了推广产品,增加

销量,而非企业困境的反映,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7.【答案】(1)不同:(8分)楚晋诸侯国间军事斗争的结果国内贵族间的兼并的结果规模较大规模较小主要分布在国的边境主要分布在国的内地长官由王任免长官由

强宗大族任免作用:促进了分封宗法制度的瓦解;推动了社会制度的转型;为后世县制提供了借鉴。(4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2)续写:原文参考:“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

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①以周朝的历史为例,指出周初分封众多同姓子弟,但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诸侯间相互攻伐,周天子无法制止,导致天下大乱。②从现实的角度,秦朝已经在部分地区实施了郡县制度,这是客观史实。从

商鞅变法开始,秦国推行县制,增强了国力。③郡县制度的理论优势,更易于中央控制和管理,有利于实现国家的安宁。(6分,言之成理即可)(3)特点:因俗而治,分而治之;学习汉制。(4分,言之成理即可)认识:地方行政制度要适应国情与民情;要顺应时代的发展;

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有利于国家安定。(3分,言之成理即可)18.【答案】(15分)(1)原因: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剧,极大激发了民族意识,西方近代海权思想在中国传播;先进中国人的倡导;五四运动使得中国民族

意识进一步觉醒;清政府挽救统治危机的需要(每个要点2分,共6分)。表现:材料中从“海权”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公文中,到报纸等传播媒体引导舆论,发挥指导、启蒙民众的作用,到《海上权力论》的发表,海权危机引起社会

关注。(3分)(2)国人海权意识的加强有利于救亡图存;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海洋权益;对后世的海权保护提供了重要借鉴。(每个要点2分,共6分)19..【答案】(12分)示例一李鸿章:晚清重臣的复杂历史角色李鸿章,晚清时期的政治家、外交家与军事将领,其历史角色复

杂多面。他既是洋务运动的领军人物,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创办了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局等近代企业,也组建了北洋水师,试图以军事现代化抵御外侮。然而,他同时也是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者,如《马关条约》等,这些条约使中国陷入

了更深的民族危机。李鸿章的外交手腕虽高明,但受限于国家实力和国际形势,往往只能接受屈辱条件。他的决策既有远见卓识,如推动洋务运动,也有失误之处,如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战略失误。其财富积累虽丰厚,却也引发了关于清廉与贪腐的争议。综上所述,李鸿章是晚清历史中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的

历史角色复杂而多面。他既有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贡献,也有在外交上妥协退让的失误。评价李鸿章时,应全面客观地看待其历史贡献与局限性,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位晚清重臣的复杂历史角色。示例二李鸿章:多面评价下的历史身影李鸿章,一位在晚清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其形象在不同历史派别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在

清廷眼中,他是忠诚的臣子,竭力维护皇权稳定;而在清流士人看来,他则因签订不平等条约而被视为“奸臣”,背离了传统士大夫的忠贞与气节。洋务派则高度评价李鸿章为“功臣”,因其推动了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技,促

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对于维新派而言,李鸿章虽未直接参与变法,但其开放思想、尝试改革的举动与维新派有共通之处,被视为潜在的“同志”。然而,在革命派眼中,李鸿章则因维护清朝统治、镇压起义等行径,被贴上“汉奸”的标签,成为革命的对象。这种

极端的评价反映了革命派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新秩序的决心。由此可见,不同的历史派别基于各自的立场和诉求,对李鸿章作出了截然不同的评价。这启示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全面考察其历史贡献与局限性。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305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