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北京专用,选必1第1~14课)(全解全析)(北京专用).docx,共(19)页,1.504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13f8f0d3bedd8749a6d2b5c1ac62f3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模拟卷(北京专用)(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
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1第1-14课。5.难度系数:
0.75。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外服指的是迫于武力臣服于商族的部族,这些部族接受商王的封号,表示对商王
承担义务,商王承认附属国所拥有的土地和臣民。西周的分封制则是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到各地去建立诸侯国。相较而言,西周的分封制()A.加强了中央集权B.强化了君主专制C.推动了文化认同D.淡化了血缘关系【答案】C【解析】结合题干可知,西周分封
制下,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臣下诸侯,不管是王族、功臣还是古代帝王后代都是从周天子处得到赏赐,这样易于形成共同的文化认知,C项正确;西周的分封制和商朝内外服制下,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不够强大,A项不符史实,排除A项;商周时期,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未形成君主专制,
B项不符史实,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分封制建立在血缘关系之上,未淡化血缘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2.史料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从下列史料的信息中可以推断的结论有()公上年(前688年),“我邦,其成,初县”。《史记》鲁哀公二年(前493年),赵简子誓曰:“克敌者,上大夫受县
,下大夫受郡。”。《左传》秦孝公(公元前381年一前338年)年间商鞅变法:“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史记》①地方实行县制萌芽于春秋时期②商鞅在秦国普遍推行县制③郡县制的形成与诸侯争战有关④战国初期普遍推行郡县制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A【
解析】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公上年(前688年),‘我邦,其成,初县’”可知,地方实行县制萌芽于春秋时期,①正确;根据材料“秦孝公(公元前381年一前338年)年间商鞅变法:‘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
三十一县。’”可知商鞅在秦国普遍推行县制,②正确;根据材料“鲁哀公二年(前493年),赵简子誓曰:‘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可知,郡县制的形成与诸侯争战有关,③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得出战国初期普遍推
行郡县制,④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3.如图分别为战国时期秦国的杜虎符和秦朝的阳陵虎符,这两件文物()①反映了政治制度的发展②说明地方将领无任何用兵权③表明了调兵方式的延续④凸显了秦朝太尉的军事权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通过阅读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
秦国的杜虎符和秦朝的阳陵虎符可以用来说明秦国和秦朝的军事制度与军队调度,反映了政治制度的发展,从战国时期的秦国到秦朝统一后,一直用虎符调兵,说明调兵方式具有延续性,说法①③正确,B项符合题意;“凡兴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说
明地方将领拥有五十人以下的调兵权,而秦朝的太尉只是虚职,说法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与之组合的ACD三项。故选B项。4.如图为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出的“丝路一号”古船。该古船出土于汉长安城北渭桥遗址,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木板船,船身长9.71米,宽1.98米,船体大量使用木榫板、木钉并联技
术,这种技术在古罗马时期地中海地区的木船上广泛使用,但在我国乃至东亚尚属首次发现。“丝路一号”古船()①体现了秦汉时期的科技发展水平②反映了秦汉时期对外交往的状况③见证了中国与古罗马的官方往来④说明了秦汉实行鼓励商业的政策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
空是秦汉时期(中国)。该古船大量使用特定的技术,体现了秦汉时期的科技发展水平,①正确;船的建造技术在古罗马地中海地区的木船上广泛使用,而在我国乃至东亚属首次发现,反映了秦汉时期对外交往的状况,②正确;①②正确,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及这艘古船与中国和古罗马官方往来的直接关系,不能得出见
证了中国与古罗马的官方往来的结论,③错误;秦汉时期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而非鼓励商业的政策,④错误;③④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5.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一方面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当官,另一方面也将官吏选拔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上述材料反
映了科举制度()①确立儒学正统地位②选拔了大量人才③促进商业飞速发展④有利于国家治理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答案】B【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②据材料“一方面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当官”可知,科举制选拔了大量人才,符合题意;④据材料“另一
方面也将官吏选拔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可知,科举制下,中央政府掌握了选官权,据所学可知,这样便于政府根据实际需要选拔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有利于国家治理,符合题意,②④正确,B项正确;①材料无法体现科举制确立儒学正统地位,而且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是在
汉武帝时期,题干涉及隋唐时期,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③据材料无法得出科举制与商业发展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6.下列关于《唐律疏议》表述正确的是()①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②在此基础上唐朝又颁布了《贞观律》③法律和儒学结合紧密④后来王朝以此为蓝
本创制自己法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C【解析】本题为组合类单项选择题。时空范围为唐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律疏议》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这一法律体现了法律和儒学结合紧密,成为唐以后王朝法律的蓝本,①③④正确,C项正确
;《贞观律》的基础是《武德律》,而非《唐律疏议》,②错误,排除排除A、B、D项。故选C项。7.《辽史·仪卫志》载:“会同中,太后、北面臣僚国服;皇帝、南面臣僚汉服。乾亨以后,大礼虽北面三品以上亦用汉服。”这反映了()A.汉族服
饰深受欢迎B.辽宋民族交融加强C.辽宋政权长期对峙D.契丹族逐渐封建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宋辽时期中国。辽朝皇帝以及南面臣僚在重大活动中都穿汉服,是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反映出辽宋民族交融
加强,B项正确;辽朝官员穿汉服是在学习汉族制度,并非单纯出于喜爱汉族服饰,排除A项;材料主要讲辽朝官员的服饰,而非宋辽关系,排除C项;封建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仅凭服饰情况不能断定契丹族逐渐封建化,排除D项。故选B项。8.永乐元年
(1403年)明朝重新开放宁波、泉州、广州三个市舶司,并且在这三个市舶司所在地设置宾馆招待外国使节。宁波的宾馆叫做“安远”,泉州的宾馆叫做“来远”,广州的宾馆叫做“怀远”。中外商人在宾馆附近进行有限制的小额贸易。这表明()A.海禁政策被取消推动中外贸易迅猛发展B.明朝与周边国家建立起
平等的外交关系C.明朝在对外关系上致力于维护朝贡体制D.中国的丝织品和瓷器受到西洋诸国欢迎【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明朝重新开放宁波、泉州、广州三个市舶司,并
且在这三个市舶司所在地设置宾馆招待外国使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设置宾馆招待外国使节,允许中外商人在宾馆附近进行有限制的小额贸易,这些都是明朝维护朝贡体制的表现,C项正确;题目中并没有提到海禁政策的取消,只是提到了有限制的小额贸易,无法体现“推
动中外贸易迅猛发展”的结论,排除A项;明朝与周边国家建立起以明朝为主的宗藩外交体系,不是平等的外交关系,排除B项;目中并没有提到中国的丝织品和瓷器受到西洋诸国欢迎程度,无法得出“中国的丝织品和瓷器受到西洋诸国欢迎”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9.中国古代王朝十分重视监察官员的
作风和考核官员的业绩。若为此观点提供证据,可以选择的史实有()①秦汉推行上计制度②隋唐以御史台为监察机构③宋朝取士不问家世④明朝设立了督察院和六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本
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中国古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上计制度是秦汉时期考核官员业绩的重要制度,通过对地方官员政绩的考核来评定其优劣,这体现了对官员业绩的重视,①正确;御史台是隋唐时期的监察机构,负责监督官员的行为和作风,这反映了对监察官员作风的重视,②正确;取士
不问家世是指宋朝在科举考试中不看重考生的家庭背景,而是以才学和能力为主要标准,与官员的业绩和监察官员的作风没有直接关系,③错误;督察院和六科是明朝的监察机构,负责对官员的监督,④正确。结合上述分析可知
,①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③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10.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春秋时期子产“铸刑书”统治者开始用法律治理国家B汉朝制定《九章律》《二年律令》等汉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C唐高宗颁布《永徽律》并进行逐条解释,撰成
《唐律疏议》标志着中华法系的确立D清朝沿袭唐律制定《大清律例》并在乡约上宣讲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A.AB.BC.CD.D【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唐高宗颁
布《永徽律》并进行逐条解释,撰成《唐律疏议》,标志着中华法系的确立,C项正确;春秋时期子产“铸刑书”,不能得出统治者从此才开始用法律治理国家,之前就已经存在法律治理,“铸刑书”只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成文法,排除A项;礼法结合的典范是《唐律疏议》,排除B项;
明朝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不是清朝,排除D项。故选C项。11.如表是中国历史上三位著名人物的言论。其言论意在说明()人物言论商鞅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王安石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谭嗣
同各国变法无不流血而成A.封建势力是阻碍变法的重要因素B.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C.杰出人物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D.改革过程充满着曲折和艰辛【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至近代中
国。根据材料“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各国变法无不流血而成”可知,三位历史人物均认为社会状况变化,治理社会的制度和政策也要相应变化,因此必须通过改革推动社会发展
,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阻碍变法的因素,排除A项;“杰出人物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说法绝对,且违背了唯物史观的原理,排除C项;材料只是说明改革的重要性,没有涉及改革过程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B项。12.1906年,孙中山首先在《民报》上提出“五权
制度”和五权分立学说,其中考试权应由考试机关独立行使。在他看来,考试制度“最为公允”,可避免“盲从滥选”和“任用私人”的弊端,有利于人才的发现和擢用。孙中山这一思想()A.巩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B.彻底清除了晚清时期官僚体制的弊端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奠定了中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基础【
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6年(中国)。根据材料,1906年,孙中山首先在《民报》上提出“五权制度”,其中考试权应由考试机关独立行使,这样就可避
免“盲从滥选”和“任用私人”的弊端,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这就为后来民国的文官的考试制度奠定基础,D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巩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考试制度只是其中一项具体措施,排除A项;彻底清除了晚清时期官僚体制的弊端,该说法过于绝对,考试制
度没有完全清除晚清官制的弊端,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文官制度,没有突出民主共和观念,排除C项。故选D项13.对下表理解正确的是()时间晚清政府机构改革大事记(部分)1901年应西方列强要求,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1903年设立商部主管全国经济发
展,其地位仅次于外务部,位于传统六部之上1906年改户部为度支部,管理银行、借款、财政预算等诸多事务1907年设立统一管理全国海关事务的税务处,但因外国人的破坏没有收回关税主权1911年仿照西方建立责任内阁①清政府推行改革的目的是挽救统治危机②外务部的设立体现了国家的独立
与自主③机构改革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④列强干预中断了清末新政机构改革历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901年至1911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为清朝的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清末新政是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清政府推行改革的目的是挽救统治危机;在此期间,清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机构调整,如设立外务部和责任内阁,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①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外
务部是应西方列强要求而设立的,未体现国家的独立与自主;辛亥革命中断了清末新政机构改革历程。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1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围绕政权建设进行了诸多探索与实践。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提出“无产阶级专政
”“废除资本家私有制”的目标②在各级政权机关工作人员的组成上实行“三三制”原则③经中共中央批准内蒙古自治区成立④规定“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①④③②D.
③①④②【答案】B【解析】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时空是新民主主义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提出“无产阶级专政”“废除资本家私有制”的目标是在1921年的中国共产党一大上;②在各级政权机关工作人员的组成上实行“三三制”原则的提出是在1940年;③经中共中央
批准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是在1947年;④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正确排序是①④②③,B项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15.1949年8月至12月,毛泽东以中央或个人名义发出
多份电报,督促各地尽快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并向中央报告开会情况;他还批复和批转不少地区关于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报告,推广开会经验。以上做法()A.推动了新型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与发展B.保证了人民解放战
争战略反攻取得胜利C.奠定了建立新型人民共和国的理论基础D.标志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1949年(中国)。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毛泽东督促各地尽快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并向中央报告开会情况,还推广开会经验,这有利于推动新型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与发展,A项正确;此时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在1948年已经取得胜利,排除B项;奠定建立新型人民共和国的理论基础是1949年6月毛泽东的《
论人民民主专政》,排除C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排除D项。故选A项。16.秦律规定有人在路上受到伤害,在出事地百步以内的过路行人如不加援救要受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也有关于“见义勇为”的法律条文。这反映出()A.
自秦开始,儒家思想逐渐融入法典,礼法结合B.道德重在引导,法律强调防范,二者无相关性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只能用法律手段来推进D.《民法典》对古代中华优秀法律文化有所继承【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
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秦朝(中国)。秦朝法律引导人民见义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鼓励人们见义勇为,说明《民法典》对古代中华优秀法律文化有所继承,D项正确;秦朝实行“焚书坑儒”的文化政策,儒家思想并未融入法典,排除A项;道德重在引导,法律
强调防范,二者相互补充,存在关联,排除B项;法律手段只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手段之一,排除C项。故选D项。17.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下图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选民证,有汉文、藏文等。与此相关的根本政治制
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中国公务员制度【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
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据材料可知,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选民证,体现的是选举人大代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表现,与此相关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排除
C项;中国公务员制度是在改革开放后逐步建立的,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8.2006年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总则规定:“公务员制度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
本路线,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这表明()A.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建设历程开启B.党管干部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D.干部管理制度开始走上法制化轨道【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
。时空是:当代中国。据材料,《公务员法》总则规定:公务员制度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体现党管干部原则的重要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B项正确;新中国法治建设历程的开启远早于2006年,排除A项;颁布《公务员法》属于新中国干部制度的范畴,而非精神文明建设,排除C
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以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至此,公务员考录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排除D项。故选B项。19.下表说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正在着力于()发布年份文件名称1994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200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6《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2018《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A.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B.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C.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D.培育和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答案】C【解析】通过阅读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四大以来,国家通过多种方式、多个渠道,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说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正在着力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C
项正确;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国家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等不符,排除A项;材料与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无关,排除B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是部分具体内容,并非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20.下列史实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②《陕甘宁边区施政纲
领》③提出“三个离不开”原则④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④③①D.③①②④【答案】B【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当代中国。本题考查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1984年正式颁布实施,
②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③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④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时间先后顺序是②①③④,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
选B项。21.2017年8月7日晚,为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赞歌》在内蒙古乌兰恰特大剧院精彩呈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②内蒙古自治区的组成人员全部来自蒙古族③被1954年《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④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蒙古自治区由汉族、蒙古族、满族、回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朝鲜族等49个民族组成,因此内蒙古自治区
的组成人员全部来自蒙古族的说法错误,②错误,排除ABD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被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①③④说法正确,C项符合题意。故选C项。22.下方为某同学为“放眼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
同体”活动课发言所做的示意图。其中,①-④应填写的内容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对外开放全球治理体系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全球治理体系对外开放C.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外开放全球治理体系D.独立自主对外开放全球治理体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
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所学重视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坚持改革开放的基
本国策,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所以材料中①到④应为①独立自主、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对外开放、④全球治理体系,C项正确;正确内容应为①独立自主、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对外开放、④全球治理体系,排除ABD项。故选
C项。23.关于古希腊罗马政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雅典是古典民主城邦的代表,王位世袭,国王垄断了军事统率权B.罗马共和国的国家权力由元首、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掌握C.希腊城邦和罗马共和国,公民都包括成年男性和妇女,都有资格参与政治D.雅典公民大会由城邦
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希腊罗马。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雅典公民大会由城邦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是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D项正确;雅典是民主政治,公民集体是城邦的主人,没有国王,排除A项;罗马共和国的权力由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掌握,排除B项;希腊城邦和罗马共和国,公民是本邦籍贯的成年男性,妇女不属于公民,排除C项。故选D项。24.从14世纪英语版《威克里夫圣经》开始,西欧各国出现了使
用本民族语言翻译《圣经》的浪潮。1525年马丁·路德的德语版《圣经》出版,1541年瑞典语版《圣经》出版1550年丹麦语版《圣经》出版。这()A.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B.缓解了王权与教权之间的矛盾C.摧毁了天主教会的信仰基础D.加速了文艺复兴的进一步扩展【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
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此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14-16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可知,14-16世纪欧洲,使用民族语言的《圣经》出版传播,推动了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王权,无法反映王权与教权之间的矛盾,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宗教改
革主张因信称义和动摇天主教会的权威,排除C项;使用民族语言的《圣经》出版传播,推动了宗教改革而非文艺复兴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25.1764年,意大利人贝卡里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中提出:“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定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
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这体现了()A.分权制衡原则B.契约自由原则C.无罪推定原则D.政治中立原则【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4年的意大利。材料表明一个人只要
不能断定他是有罪的,那么社会就应该对他有公共保护,可知这是无罪推定原则,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无罪推定,不涉及分权制衡,排除A项;材料没有契约的内容,不涉及契约自由原则,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一个人在断定他无罪之前,他是无罪的,不涉及政治中立原则,排除D项。故选
B项。26.戊戌变法时激烈批判科举制的梁启超,在1910年游历欧美后却说:“昔美国用选举官吏之制,不胜其弊,及一八九三年,始改用此种试验,美人颂为政治上一新纪元……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吾故悍然曰:复科举便!”其“科举观”改变是因为他关注到()①清末新政改
善了科举制的弊端②皇帝的选官和用人权得到加强③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借鉴科举④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吾故悍然曰:复科举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美的文官制度借鉴了科举制度,
科举制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③④正确,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新政废除了科举制,①错误,排除A项;欧美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皇帝,且材料没有体现皇帝用人权的加强,②错误,排除B、C两项。故选D项。27.英国人伯克·特伦德1936年毕业于牛津大学,后经过考试成为公务员。某校学生依据《内阁办公
厅:现代政府的诞生》一书编写了一段对话,如下栏所示。对话反映出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是()朋友:你在内阁秘书长职位上干了10年,经历了4任首相,这个职位你是实至名归啊!特伦德:这个位置可不太好坐啊。内阁秘书长可不是首相的私人仆从,我不能在部门的斗争中选边站,
又要确保每一个部门的立场都能获得平等的关注。A.考试择优录用B.保持政治中立C.晋升机制完善D.官僚习气深厚【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近代西方。材料“内阁秘书长可不是首相的私人仆从,我不能在部门的斗争中选边站,又要确保每一个部门的立场都能获得平等的关注”反映的是内阁秘书长不受首相左右,体现的是政治中立,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考试择优录用,排除A
项;材料未涉及晋升机制,完善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与官僚习气浓厚的说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8.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国际法基础的是()A.《战争与和平法》B.《威斯特伐利亚和约》C.维也纳会议D.华盛顿会议【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世界)。据本题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国际法基础的是《战争与和平法
》,A项正确;《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这一体系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这与材料不相符,排除B项;维也纳会议建立起了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
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华盛顿会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美国建议召开的国际会议,又称太平洋会议,这与材料内容不一致,排除D项。故选A项。29.下列对西方资本
主义政治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有()①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推动社会进步②完全实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理想③经过多次改革和革命逐渐走向稳定和成熟④在妇女和黑人权利问题上仍然存在局限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是组合
选择题。时空是近代西方。近代西方政治制度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①正确。近代西方政治制度部分而非完全实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理想,②错误。经过19—20世纪的多次改革和革命,西方政治制度逐渐走向稳定和成熟,③正确。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有历史局限,如英国妇女长期
没有选举权,美国宪法一度承认了黑人奴隶制的合法地位,④正确。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30.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列时间和历史事件对应准确的一组是()A.①全国普遍适用的法律在英国逐渐形成②近代律师制度建立的法律基础出台B.①英国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原则②西
欧的基督教分裂成天主教和新教C.①法国加快统一法律,法律体系日益成熟②美国黑人、原住民、妇女享有完全公民权D.①欧洲国家出现研究和宣传罗马法的运动②新教倡导积极入世,以图缓解宗教冲突【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
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至16世纪的欧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3世纪时,英国通过《自由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原则;16世纪时,欧洲进行宗教改革,西欧的基督教分裂成天主教和新教。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项正确;1878年德国颁布的《国家
律师法》奠定近代律师制度基础,排除A项;直到20世纪,黑人、原住民和妇女还在为享有完全的公民权积极斗争,排除C项;11世纪以后,欧洲国家出现了研究和宣传罗马法的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3
1.(12分)春秋战国时期形势图(1)比较图1、图2、图3,并结合所学指出春秋至战国时期形势图的主要变化及其反映的趋势。(6分)(2)结合图3和所学知识,以商鞅变法为例,分析战国时期诸侯国变法图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6分)【答案】(12分)(1)变化:诸侯国数量减少,三家分晋,北部出
现长城。(3分)趋势:由分裂走向统一,分封制进一步瓦解,匈奴政权逐渐成为北方边境的主要威胁。(3分)(2)关系: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小农经济的形成,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济条件;商鞅变法通过统一度量衡、奖励耕织、
进一步在法律上确认封建土地私有制等措施,推动了经济的发展。(6分)【解析】(1)变化:从诸侯国数量看,春秋到战国,诸侯国数量减少;从晋国的变化看,三家分晋;从北部边疆看,北部出现长城。趋势:根据三幅图可以看出,诸侯国数量减少,由分裂走向统一;三家分晋说明分封制进一步瓦解;北边修筑长城说
明匈奴政权逐渐成为北方边境的主要威胁。(2)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小农经济的形成,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济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通过统一度量衡、奖励耕织、进一步在法律上确认封建土地
私有制等措施,推动了经济的发展。32.(16分)政治制度与法治建设材料一图1图2——参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资料绘制(1)依据材料一,写出图1和图2行政区划示意图分别对应的朝代,(2分)选择其中一幅图,结合所学知识
,简述其反映的政治制度。(4分)材料二20世纪初,英、日、美等国表示,如果中国能改良法律,就放弃其在华领事裁判权。1902年,清政府任命沈家本(1840-1913)为修律大臣。1904年,修订法律馆正式开馆。沈家本提出“法立而不行,与无法等,世界未有无法之国而长治久安者”。北洋政
府频繁进行制宪活动,并大量援用清末法律。时间沈家本参与的重大修律事件(部分)1906年主持修订《大理院审判编制法》和《刑事民事诉讼法》1906年《破产律》等获准颁行1907年拟定《看守所规则》,提出改建新式监狱1905-1909年翻译《德意志刑法》《法典论》《西班牙国籍法》等几
十部法律文献1912年撰写的《汉律摭遗》定稿,此书全面记载和分析汉律,并且对比唐律(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沈家本为近代中国法治建设做出的贡献。(10分)【答案】(16分)(1)朝代:图1为西汉;
图2为元朝。(2分)任选其一,共4分:图1:西汉初期实行郡县与分封并行制度,在郡县制辖区内,中央机构实行内外朝制度,由皇帝实际控制,内朝由皇帝的亲信组成;地方设郡县,由中央任命官吏管理。在诸侯国领地内,大国下辖若干郡,诸侯享有任命官吏等大权。(4分)图2
: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直接管理大都附近地区;地方设置行中书省,作为中书省在地方的派出机构,掌管一省军政大权,形成省、府、州、县多级行政制度。在少数民族地区,一类设行省管辖,实施与内地一样的制度;另一类设专门机构管理,如由宣政院管理吐蕃地区。(4分)(2)
评析: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随着西方法治思想输入,中华法系面临向近代转型的问题,清政府希望通过变法修律等手段来探索中国的出路。沈家本临危受命,负责修订法律,提出健全法制,严格执法等法治思想。他整理
中国古代法律,翻译西方法典,关注社会经济发展,主持编订符合时代需要的一系列新法律。面对民族危机,以沈家本为代表的近代中国有识之士,为收回司法权而努力,将中华传统法治文明和世界优秀法律成果相结合,推动了中国法治近代化的进程。(10分)【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汉和元朝
时期的中国。朝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外朝制度是汉武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汉初在地方推行郡国并行制,因此图1是西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地方设置行省,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因此图2是元朝。简述:本题相对开放,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图1反映的是内外朝制度和郡国并行制,可结合两个制度的
含义及影响进行分析,如西汉初期实行郡县与分封并行制度,在郡县制辖区内,中央机构实行内外朝制度,由皇帝实际控制,内朝由皇帝的亲信组成;地方设郡县,由中央任命官吏管理。在诸侯国领地内,大国下辖若干郡,诸侯享有任命官吏等大权。又如图2反映
的是行省制,可结合行省制的含义、特点和影响进行分析,如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直接管理大都附近地区;地方设置行中书省,作为中书省在地方的派出机构,掌管一省军政大权,形成省、府、州、县多级行政制度。在少数民族地区,一类设行省管辖,实施与内地一样的制度;另一类设专门机
构管理,如由宣政院管理吐蕃地区。(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评析:根据材料“20世纪初,英、日、美等国表示,如果中国能改良法律,就放弃其在华领事裁判权”“清政府任命沈家本(1840-1913)为修律大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随着西方法治
思想输入,中华法系面临向近代转型的问题,清政府希望通过变法修律等手段来探索中国的出路;“沈家本提出‘法立而不行,与无法等,世界未有无法之国而长治久安者’”“北洋政府频繁进行制宪活动,并大量援用清末法律”和所学可知,沈家本临危受命,负责修订法律,提出健全法制,严格执法等法治思想。他
整理中国古代法律,翻译西方法典,关注社会经济发展,主持编订符合时代需要的一系列新法律;面对民族危机,以沈家本为代表的近代中国有识之士,为收回司法权而努力,将中华传统法治文明和世界优秀法律成果相结合,推动了中国法治近代化的进程。33.(12分)西方文官制度材料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
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美)玛格丽特·撒切尔著《唐宁街岁月》资产阶级立宪国家的历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表明
,更换部长意义极小,因为实际的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手中。这支官吏队伍浸透了反民主的意识,被资产阶级关系的气氛所笼罩,他们凝固了,变硬了,僵化了。对上司毕恭毕敬的习气和某些“公”务特权把他们拴住了,通过股票和银行,这支队伍的上层分子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
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摘编自(苏)列宁《革命的一个根本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对上述作者的观点(可任选一位或独立提出自己的观点)加以评析。(要求:观点正确、鲜明,史实
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案】(12分)参考示例:观点:二者观点均不够全面,我认为西方文官制度对资本主义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一定的局限。阐释:西方文官制度对稳定政局和社会管理、促进资本主义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文官为终身职业,任期有法律保障,谙熟政府内
情,精通业务管理,能持续稳定地治理社会,从整体上保证了资产阶级统治的连贯性;文官制度下,越来越多的专业科技人员进入文官队伍,他们在研究经济开发,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经济政策与法规,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但文官任期的
长期性,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容易形成上下依附关系,滋生腐败;而且,文官人数急剧膨胀,文官层次越来越多,也一定程度增加财政负担,影响政府工作效率,其本质是资产阶级维护统治的工具。因此,西方文官制度对资本
主义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其发展的同时又有着不可否认的阻碍作用,应全面客观的认识。(其他观点亦可,如:玛格丽特·撒切尔认为西方文官制度对资本主义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我表示赞同;列宁认为西方文官制度有较大的局限,一定程度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我表示赞同。)附评
分细则:项目层次1层次2层次3观点3分提炼和表达不够准确,没有明确表态。(1分)提炼和表达准确,但没有明确表态。(2分)提炼和表达准确,有明确表态。(3分)阐释8分能围绕观点分析,史实不准确,表达不流畅。(0—3分)能围绕观点分析,史实准确,表达不够流畅。
(4—6分)能围绕观点分析,史实准确,表达流畅。(7—8分)结论1分没有结论。(0分)有结论,且有对观点的升华。(1分)【解析】据材料“英国文官制度……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可知玛格丽特·撒切尔强调文官制度的优越性,英国文官制度是在工业革命之后
不断建立起来的,19世纪初,为了保证政府工作不受政党更替的影响,英国开始设立常务次官的职位,从而形成政务官和事务官两类官员,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区分,既维持了代议制下政党轮流执政的特点,又保证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从185
5年开始,英国建立了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1870年,英国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文官制度具有公开考试择优录取、政治中立、职务常任等特点,这使得文官能持续稳定地治理社会,从整
体上保证了资产阶级统治的连贯性;文官制度下,越来越多的专业科技人员进入文官队伍,他们在研究经济开发,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经济政策与法规,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据材料“这支官吏队伍浸透了反民主的意识……这支队伍的上层分子完全成了金融
资本的奴才……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可知列宁强调文官制度的局限性,他看到文官队伍的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结合所学可知文官的任期具有长期性,这会使制度逐渐僵化,且容易滋生腐败。此外随着文官队
伍的急剧膨胀,政府的财政压力逐渐增加,影响政府的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