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课时练 31.docx,共(9)页,34.89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05c73ff423114a5780fa33f1bdc483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时练31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狂刷小题·分层练————————————[基础·达标练]1.[2023·云南省昆明一中检测]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魏源“师夷长技”的具体建议是: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并由此提出“师夷长
技以制夷”的思想。魏源的观点()A.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B.是对民族危机加剧的反应C.意在抵制西方文明的侵略D.为中体西用思想做了准备2.[2023·贵港市监测]《环游地球新录》是迄今为止中国第一部以亲历者身份记述世博会(1876年)所见所
闻的著作。作者李奎是第一个以官方身份正式参加世博会的中国人。李鸿章读后十分赞赏,并上呈总理衙门,给资印行3000部。李鸿章的这一做法旨在()A.提高清廷国际地位B.宣传西方技术助力洋务企业C.传播西学开启民智D.鼓励学者发展新闻出版事业3.[2023·河南省名校
联盟联考]清朝道光年间的大理寺少卿金应麟认为,英国的坚船“乃中国之绪余”,中国之“师夷”不过是“礼失求诸野”;郑观应也认为西方之所以先进于我,是因为“我所固有者,西人特踵而行之,运心精心,持以定力,造诣精深”。因此他不无自信地说,“礼失求诸野者,此其时也”。这反映出
当时的中国()A.传统观念根深蒂固B.急切之要务是开启民智C.思想解放由浅入深D.统治阶级内部分化严重4.[2023·哈师大附中模拟]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冲击与回应》一书中谈到:中国17世纪学者的传统一度中断,并没有被晚清学者直接继承。相反,他们中的一些人几乎被遗忘,
直到中西交通之后,尤其在19世纪末,他们的思想才大放异彩。其中“大放异彩”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工业初步发展B.民族危机空前加强C.学者主张经世致用D.中国需要思想启蒙5.[2023·安徽省皖西南联盟期末]《
湘报》曾刊登1897~1898年湖湘地区的科举试题,如浏阳县试题为“伸民权可以尊君说”“罢谏官设议院”,宝庆府试题为“光武禁奴林肯禁黑奴论”,永州府试题为“君主民主君民共主说”等。材料信息反映出当时()A.士
子的社会角色重新定位B.读书人知识结构的新变化C.人才选拔制度发生了变化D.传统的知识环境开始改变6.王韬在《弢园文录》中曰:“机器固有局矣,方言固有馆矣,遣发子弟固往美洲攻西学矣,行阵用兵固熟练洋枪矣,而
何以萎靡不振者仍如故也。……是非西法之不善,效之者未至也,所谓变之之道未得焉。”这一认识()A.阐明了开放国门的紧迫性B.反思了洋务运动的不足C.强调了中西融合的重要性D.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7.[2023·天一大联考]189
7年12月,严复的《天演论》出版之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成为社会上流行的口头禅。据此可知,《天演论》()A.促进了救亡图存运动的兴起B.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C.顺应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D.推动了生
物科学的发展[高考·适应练]8.[2021·天津卷,5]1864年,李鸿章在一封信中谈到,西方船坚炮利,中国“若不及早自强,变易兵制,讲求军实,仍循数百年绿营相沿旧规,厝火积薪,可危之甚”。由此可见李鸿章()A
.深恶朝政腐败B.力图维新救国C.主张强兵御外D.开始了解西方9.[2021·湖北卷,6]晚清创办的福建船政学堂,其课程内容既有西方科学知识,也包括中国旧学。对此,船政大臣沈葆桢在奏折中说:“今日之事,以中国之心思通外国之技巧可也,以外国之习气变中国之性情不可也。”这体现的思想是()A.
君主立宪B.中体西用C.民主共和D.实业救国10.[2021·山东卷,5]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A.“西学东渐”的深入B.民族危机的加深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思想解放的推动11
.[2020·浙江卷1月,8]洋务派巨擘左宗棠主持重刻《海国图志》,在该书序中慨言:百余年来,中国“水陆战备少弛”,英吉利“蹈我之瑕,构兵思逞”,“廿余载,事局如故”,“然同、光间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
华匠制枪炮”,“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这一认识反映了()A.左宗棠、魏源顺乎世界之潮流迈出变法第一步B.“师夷长技以制之”是洋务派自强之道的思想先导C.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的变化D.以“中体西用”寻求变革,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12.[2020·
山东卷,6]1873年,华蘅芳等人翻译的《地学浅释》把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介绍到中国。赖尔认为,地质的进化过程,不是由超自然力量或者巨大灾变造成的,而是由自然力量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的。这一理论在当时受到中国进步思想家的欢迎,是因为它()A.对自然
演进规律进行了科学阐释B.传播了西方先进科学知识C.与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共鸣D.动摇了恪守祖训的陈旧观念13.[2019·海南卷,7]1863年,有官员上奏清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炮、铅药及一切军器之
法,期以十年而回……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据此可知,该官员()A.主张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B.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C.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体D.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14.[2019·江苏卷,6]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
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歌词体现的理念是()A.全面复兴旧学B.排斥西方新学C.新学消解旧学D.崇尚中体西用15.[2019·天津卷,6]据革命老人吴玉章回忆,1903年他在日本曾读过宣传社会主
义的书籍,“感到这种学说很新鲜,不过那时候一面在学校紧张地学习,一面着重从事革命的实际活动,对这种学说也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就放过去了”。这反映了()A.社会主义理论尚未成熟B.社会主义制度已成为青年追求目标C.中国革命理论已经形成D.先进理论付诸实践要适应时代要求[素
能·培优练]16.[2023·陕西省渭南市质检]鸦片战争以后,张穆、何秋涛、姚莹等人以“辨方纪事,考古镜今”“揽地利戎机之要”“于外国之事,不敢惮烦”为宗旨和目的展开了边疆历史地理研究。这反映出当时()A.民族意识的觉醒B.边疆危机的
出现C.史地研究的传承D.华夷观念的消失17.[2023·广西钦州市、崇左市监测]鸦片战争后,林则徐认识到,“洋面水战,系英夷长技”必须“另制坚厚战船,以资制胜”。主张建立“船炮水军”,“以为海疆久远之谋”。
这反映了()A.海防和塞防之争已有定论B.统治者放弃了天朝上国思想C.中国近代海防思想的萌芽D.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18.[2023·百师联盟联考]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上海人一般称租界为“夷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文人的笔下和官府的文书中,“夷场”逐渐变
成了“彝场”,音同而意转,更多的则称之为“租界”“英界”“法界”“沪北”“洋场”等。“租界”称谓的变化反映了当时()A.崇洋风气日益严重B.人们对西方认识的深化C.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D.东西方文化的剧烈冲突19.[2023·江西省九校联考]晚清以来,西方列强的侵略有力地
挑战着士大夫思想中的天朝意识与天下观念。一个“万国”竞逐的“国家体系”逐渐代“天下”而起——民族国家取代了帝制王权,国际法下的对等关系取代了朝贡制度,以“因力比拼”为核心的世界政治秩序取代了“怀柔远人”式的文明教化。这说明了晚清()A.天下观念开始受到西方思想的冲击B.仍满足于“天下一统”的政治理
想C.抛弃了夜郎自大的天朝上国思想D.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逐步形成20.[2023·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摸底]张謇在1901年初起草的《变法平议》中,主张“行百里而阻于五十,何如日行二、三十里之不至于阻而犹可达也”。
这表明他()A.主张实业救国的理念B.反对康梁的维新变法C.主张稳健理性的变革D.检讨变法失败的原因21.[2023·青海省海东市模拟]维新时期的“今古文之争”展现为“学术之争,延为政争”的多歧进程,这一进程与《新学伪经考》中反映的“政学多歧”现象互为
因果,非决然区分为学术与政治之别。这折射出当时()A.学术争论服务于政治变革B.维新派固守儒家伦理道德C.思想自由逐渐得到了恢复D.学术思想与政治互为补充22.[2023·江西省南昌市模拟]1895年四五月间,《马关条约》已经签订,但尚未批
准换约。消息传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动1300名上京赶考的举人“公车上书”,要求皇帝下“罪己之诏”“明罚之诏”“求才之诏”,拒和、迁都、变法。这表明,当时()A.变法的社会基础广泛B.革命成为了时代的主流C.救亡图存的呼声高涨D.封建正统思想地位动摇————————————课时
测评·提能力————————————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3·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模拟]魏源认为一个国家“开国之初,如有物本而无知,则延他国知识者以教习;或有知识而无物本,亦往别国运载”。这说明魏源这一
思想主张()A.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中西文化观B.继承发展了林则徐的开放思想C.极力宣扬向外国学习的重要性D.突破了传统经世致用的人才观2.[2023·吉林省白山市联考]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交给魏源的《四洲志》初
稿仅有1卷,简要介绍了30多个国家。1847年,魏源以此为蓝本编著的《海国图志》达到60卷,到1852年又扩充到100卷。这反映了当时()A.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成为时代潮流B.先进的中国人对世界知识的渴求C.传教士积极向中国输出西方文化D.洋务派迫切需要先进理论的指导3.[2023·江
西省五市九校联考]晚清第一任驻外公使郭嵩焘曾指出:“是所谓戎狄者,但据礼乐政教所及言之。其不服中国礼乐政教而以抄为事,谓之夷,为其倏盛倏衰,环起以立国者,宜以中国为宗也,非谓尽地球纵横九万里为夷狄,犹中土一隅,不问其政
教风俗何若,可以陵驾而出其上也”。郭嵩焘旨在说明()A.要平等看待西方国家B.儒家秩序观适用于欧洲C.要主动学习西方文明D.优秀传统文化利于救国4.[2023·四川省泸州市高中诊断性考试]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那个时候
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这体现了()A.中国近代国家民族意识萌发B.东西方文明结合的一种特殊形式C.时人“天朝上国
”观念瓦解D.洋务运动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5.1887年,刘铭传在台北大稻埕设立西学堂,聘请英国人布茂林、丹麦人辖制臣为学堂教习,讲授英法之文、地理、历史、测绘、算数、理化之学。另聘请汉教习两人,教授中国经史文字,并兼任学生监督
。据材料可知,当时()A.传统教育制度逐渐走向瓦解B.崇尚科学推动基础教育的普及C.中体西用思想成为时代主流D.办学思想体现中西结合的特点6.[2023·四川省广元市高考适应性统考]1874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提出,历代备边多在西
北,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列强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中国遇到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和强敌。这反映了()A.清政府认识到大变局的本质B.清边防开始从陆地转向海洋C.其经世致用和革
新图强意识D.李鸿章应对变局的正确方法7.[2023·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调研]阅读关于收录介绍近代西方译著方面的两本重要书籍统计信息表,该表反映出()书籍所收录书目出版时间外国学者译著中外学者合译中国学者译著《西学书目表》甲午战争以前139部123部38
部《译书经眼录》20世纪初年35部33部415部A.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民众思想B.向西方学习已成为社会思潮C.“中体西用”思想根深蒂固D.救亡图存运动助力社会转型8.[2023·玉林、柳州市模拟]有观点认为,“戊戌维新较同治维新(洋务运
动)进步者,在觉悟徒恃西技不足以图强,而提出借鉴西教,易法更制之主张。但其仍蹈同治维新之故辙者,则迷信清廷之足与有为,欲籍保皇以教国。”此观点强调戊戌维新()A.挽救了民族危亡B.秉承“中体西用”思想C.完成了政治改革D.兼具创
新与守旧的色彩9.[2023·西南三省三校诊断性联考]1891年,康有为应陈千秋、梁启超之请,在广州长兴里万木草堂讲学。讲学内容主要是“中国数千年来学术源流、历史政治沿革得失,取万国公法比例推断之”,“大发求仁之义,而讲中外之故,救
中国之法”。这反映了康有为主张()A.托古改制B.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C.中体西用D.西方政治学说和儒家思想相结合10.[2023·达州市诊断性测试]赫胥黎在《进化论与伦理学》中认为,人类社会伦理关系不同于自然法则。严复选译了其中的导言和第一部分,命名为
《天演论》,认为进化是生物界和人类社会共通的客观规律,“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材料旨在说明()A.严复选译存在断章取义B.严复赋予了进化论特殊的政治色彩C.赫胥黎的研究有待深入D.《天演论》未改变赫胥黎原著本意11.[2023·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高三模拟]谭嗣同把民主
主义、人道主义和世界大同的理想作为一种最高的价值目标来追求,即便在实践中尚无实现这一价值目标的客观力量和现实可能,也决不在精神上放弃对这一目标的追求,他主张贵知不贵行、行有限而知无限。这反映出谭嗣同()A.力求冲破旧思想观念的牢笼B.试图用改良政体来解放思想C
.用唯物论来进行反封建斗争D.找到了维新改良的现实力量12.[2023·四川省雅安市诊断性考试]1896年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刊文指出,汉代有与西方议会相似的制度。汉制议员多至数十人,其数与西国同;“
不属署,不直事”,其职与西国同;国有大事,乃承问会议,则其开院之例与西国同。这一言论()A.推崇了西方民主共和政体B.分析了中西方政治优劣C.固守了中国传统政治制度D.迎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
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人无弃材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法苟不善,虽古先吾斥之;法苟善,虽蛮貊吾师之。尝博览夷书而得二事焉,不可以夷故而弃之也。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摘编自冯桂芬《校邠庐抗议》
材料二1895年,康有为得中进士,授官工部主事。5月29日,在《上清帝第三书》中,再次阐述变法的理由和步骤,提出富国、养兵、养士、练兵的自强雪耻之策。接着,又上《第四书》,正式提出“设议院以通下情”的主张。8月17日,创《万国公报》,宣传“新法之益”。—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1)根据材料一,概括冯桂芬的思想主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12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冯桂芬
与康有为二者思想间的联系。(7分)14.[2023·江西省新余市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与森有礼,双方就辫发衣冠的问题展开了一场辩论。辩论内容如下:李鸿章:贵国近来所举行之事几乎无一不应表示赞赏,而唯独对贵国改变旧有服制、模仿欧洲习俗一事不以为然。森有礼:我国旧
有服制宽松爽快,极为适合无事安逸度日之人,但完全不适合忙碌勤劳之人。虽能适应过去的事态,但时至今日,已觉得其甚为不便。今改旧制为新制,我国从中获益不菲。李鸿章:衣服制度,乃人们追怀祖先遗愿的一种体现。作为子孙,应该
对其表示尊重,并让其万世传承才对。……阁下对贵国舍弃旧有服制,模仿欧洲风俗,将贵国独立的精神委诸欧洲的支配,难道一点也不感到羞耻?森有礼:不仅丝毫不感到可耻,而且我们反而以此变革为骄傲。此变革绝非外部强加给我们的,完全是根据我国自己的喜好作出的决定……李鸿章:我国决不会实行这样的变革。只是诸如武
器、铁路、电信以及其他器械等,为必要之器物,他人最擅长之处,才不得不从国外引进。——木村匡:《森先生传》,摘编周程《中日现代化进程中观念冲突之一斑》根据上述辩论场景,结合时局,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分析阐述。(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