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苏省扬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精准解析】.doc,共(32)页,513.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03710f7a6597a4f673da6a0cb8943e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高一生物一、选择题:1.下列细胞中属于成熟生殖细胞的是()A.人的肝细胞B.桃的叶肉细胞C.果蝇的受精卵D.水稻的精子【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在进行有性生殖时,产生生殖细胞,常见的生殖细胞有:精子、卵子。精子和
卵细胞融合后形成的受精卵是新生命的开始。【详解】ABC、肝细胞、叶肉细胞、受精卵都属于体细胞,不属于生殖细胞,ABC错误;D、水稻的精子属于生殖细胞,D正确。故选D。【点睛】考查考生对生殖细胞的理解和认识,结
合选项进行正确解答。2.下图表示某动物的精子形成过程,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①过程为精原细胞的有丝分裂B.②过程中进行了染色体复制C.③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加倍D.④过程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流程图:①表示有丝分裂产生精原细胞;②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主要完
成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③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④减数第二次分裂。【详解】A、①过程为精原细胞的有丝分裂,增加精原细胞数量,A正确;B、②过程是分裂间期,完成了染色体复制,B正确;C、③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C错误;D、④过程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姐
妹染色单体分开进入到子细胞,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精子的形成过程,要求考生识记精子形成的场所、精子的发生过程;识记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某动物卵细胞核中DNA含量为n,则该动物初级卵母细
胞的细胞核中DNA的含量为()A.nB.2nC.3nD.4n【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2n2n2nnnn2nnDN
A数目4n4n4n2n2n2n2nn染色单体4n4n4n2n2n2n00【详解】(1)卵细胞是减数分裂形成的,其细胞核中的DNA含量是体细胞的一半,因此该动物体细胞核中DNA含量为2n;(2)经过减数第一次
分裂间期DNA的复制,初级卵母细胞中DNA含量是体细胞的2倍,因此该动物初级卵母细胞核中DNA含量为4n。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
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结合题中数据做出准确的判断。4.对于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相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要经过染色体复制B.都形成四分体C.都有细胞质的不均等分配D.都有同源染色体分离【答案】C【解析】【分析】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不同点形成部位精巢卵巢过程变形期无变形期性细胞数一个精母细胞形成四个精子一个卵母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细胞质的分配均等分裂不均的分裂相同点成熟期都经过减数分裂,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详解】A、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
,都要经过染色体复制,A正确;B、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都形成四分体,B正确;C、只有卵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出现不均等分裂,C错误;D、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都有同源染色体分离,D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能根据题干要求准确判断各选项。5.与有丝分裂相比,下列过程只发生在减数分裂中的是()A.染色体复制B.着丝点分裂C.同源染色体联会D.形成纺锤体【答案】C【解析】【分析】1、有丝分裂不
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
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
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详解】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进行染色体复制,A错误;B、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着
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B错误;C、同源染色体联会、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正确;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发生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对有丝分裂
和减数分裂进行比较,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6.下图为某个哺乳动物体内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①为有丝分裂中期B.图中②为有丝分裂后期C.图中③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D.图中④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答案】A【解析】【分析】该题主要
考察了哺乳动物细胞的不同分裂方式,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若含有同源染色体,但没有同源染色体的特殊行为,则为有丝分裂,若存在同源染色体的特殊行为例如联会、分离等,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①为有丝分裂中期,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③为减数第二次分裂
中期,④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①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可判定为有丝分裂中期,A正确;B、②中同源染色体排在赤道板两侧,应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B错误;C、③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应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
错误;D、④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应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错误;故选A。7.下列各组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绵羊的白毛和家兔的灰毛B.果蝇的红眼和果蝇的残翅C.豌豆的高茎和豌豆的矮茎D.小麦的抗病和小麦的早熟【答案】C【解析】【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
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详解】A、绵羊的白毛和家兔的灰毛不符合“同种生物”,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B、果蝇的红眼和果蝇的残翅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
误;C、豌豆的高茎与黄豆的矮茎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C正确;D、小麦的抗病和小麦的早熟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故选C。8.下列有关某生物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精作用过程中精子全部进入卵细胞B.受精卵中的染色
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C.受精作用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无需相互识别D.受精卵中的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答案】B【解析】【分析】受精作用:1、概念: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作用。2、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紧接着,在卵细胞细胞膜的外面出现一层
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里面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3、结果:(1)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亲),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亲)。(2)细胞
质主要来自卵细胞。4、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详解】A、受精作用过程中精子只有头部进入卵细胞,A错误;B、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使精子与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因此经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又恢
复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B正确;C、受精作用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需要相互识别,C错误;D、受精卵中的核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细胞质中的DNA主要来自母方,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受精作用的实质,受精卵内的遗传物质的来源,减数
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对受精作用基本概念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D选项往往因忽略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而出现分析错误。9.由二倍体蜂王产生的卵细胞可直接发育成雄蜂,该雄蜂个体是()A.单倍体B.二倍体C.四倍体D.多倍体【答案】A【解析】【分析】1.雄蜂是由蜂王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
而来的,属于单倍体,由此说明蜂王的卵细胞具有全能性。2.雄蜂可进行假减数分裂,能形成2个正常的精子,且精子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蜂王通过真正的减数分裂产生正常的卵细胞(含一个染色体组)。3.蜜蜂的雌雄是由单倍体(雄性)和二倍体(雌性)决定的,和性
染色体无关,因而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性染色体。【详解】由二倍体蜂王产生的卵细胞可直接发育成雄蜂,该雄蜂个体没有经过受精作用,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属于单倍体。即A正确。故选A。10.某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图中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柱形图是()A.
①B.②C.③D.④【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①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2,不存在该种情况;②中没有染色体单体,染色体数目:DNA数目=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的相等,处于有丝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中没有染色
体单体,染色体数目:DNA数目=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④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此时染色
体:染色单体:DNA=1:2:2,对应于图中④。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组
代表的时期,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11.关于人体染色体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B.正常精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C.正常卵细胞中一定有一条X染色体D.正常精细胞中一定有一条Y染色体【答案】D【解析】【分析】人类女
性个体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为XX,两条X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男性个体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为XY,属于一对异型的同源染色体,其中X来自母方,Y染色体来自父方。【详解】A、人体正常体
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A正确;B、正常精细胞中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有23条染色体,B正确;C、正常卵细胞中一定有一条X染色体,C正确;D、正常精细胞中有一条X或Y染色体,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人体染色体组成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12.甲乙两细胞分裂图像来自同一个哺乳动物,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有8条染色体B.图乙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C.图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D.图中细胞来自雌性个体【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甲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
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详解】A、图甲着丝点分裂,有8条染色体,A正确;B、图乙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B正确;C、图甲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正确;D、图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质均等分裂,来自雄性个体,D错误。故
选D。【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3.下列有关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选取豌豆作试验材料B.运用假说-演绎法进行研究C.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D.采用从多对相对性状到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方法【答案】D【解析】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选取豌豆作试验材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A正确;孟德尔采用了科学的实验
程序和方法,运用假说-演绎法进行研究,B正确;孟德尔应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C正确;采用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从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方法,D错误。14.下图为某遗传过程图解,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过程①和②代表减数分裂B.图中过程③代表受精作用C.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①②过程中D.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③过程中【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图中过程①和②代表减数分裂产生雌雄配子的过程,A正确;③表示受精作用,B正确;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
一次分裂过程中,即图中的①②过程中,C正确;基因的自由组合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即图中的①②过程中,D错误。15.在遗传实验中,测交是指A.F1与双亲杂交B.F1与显性亲本杂交C.F1与隐性个体杂交D.F1与杂合个体杂交【答案】C【解析】【分析】测
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详解】F1与双亲之一杂交,称
之为回交,其中与显性亲本杂交不是测交,而与隐性亲本杂交可以看作测交,AB错误;测交是指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F1)与隐性个体交配的方式,用以测验子一代个体的基因型,C正确;F1与杂合个体杂交,相当于杂合子的自交实验,D错误。【点
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测交的概念,明确测交是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注意与自交等其他交配类型相区分。16.根据下列个体的基因型判断,属于纯合子的是()A.AABbB.AaXHYC.AAXHXHD.aaBBXHXh【答案】C【解析】【分析】纯合子是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遗传因子
组成相同的基因型个体,如AA(aa)。杂合子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遗传因子组成不相同的个体,如Aa。【详解】A、AABb中一对基因纯合一对基因杂合,所以仍是杂合子,A错误;B、AaXHY中一对基因杂合一对基因纯合,所以仍是杂合子,B错误;C、AAXHXH中两对基因都纯合,所以
是纯合子,C正确;D、aaBBXHXh中两对基因纯合一对基因杂合,所以仍是杂合子,D错误。故选C。17.白化病是一种由隐性基因(aa)控制的遗传病。如果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患病女儿和一个正常儿子,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母亲基因型为AaB.父亲基因型为AAC.女儿基因型为aaD.儿子基因型为AA或Aa【答案】B【解析】【分析】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如果一对正常夫妇(A_×A_)生下了
一个有病的女儿(aa),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详解】A、由分析可知:母亲基因型为Aa,A正确;B、由分析可知:父亲基因型为Aa,B错误;C、患病女儿基因型为aa,C正确;D、儿子正常,基因型为AA或Aa,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特
点,能根据题中信息判断这对夫妇的基因型,进而判断子代基因型。18.下列系谱图表示单基因遗传病,其中肯定属于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是(图中深色表示患者)()A.B.C.D.【答案】D【解析】【分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
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
代连续得病。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详解】A、双亲均正常生下患病女儿,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
;B、双亲均正常生下患病儿子,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B错误;C、图中只有亲代女性患病,则该病可能是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隐性遗传病,C错误;D、双亲皆患病,生下正常儿女,
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熟练运用遗传病特征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19.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具有1:1:1:1比例的是()A.F1表现型
的比例B.F2表现型的比例C.F2基因型的比例D.F1产生配子的比例【答案】D【解析】【详解】A、在孟德尔所做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的表现型只有1种,A错误。B、F2表现型有4种,比例是9:3:3:1,B错误。C、F2的基因型有9种,C错误。D、F1产生的配子有4种,比
例为1:1:1:1,D正确。故选D20.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如果F2有512株,从理论上推出其中黄色皱粒的纯种应约有A.128株B.48株C.32株D.64株【答案】C【解析】【详解】黄色圆粒
豌豆(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F1黄色圆粒豌豆(YyRr),F2中黄色圆粒占9/16,黄色皱粒占3/16(黄色皱粒纯种占1/16),绿色圆粒占3/16,绿色皱粒占1/16,所以,512×1/16=32,C正确。21.下列有
关生物性別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B.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不同C.性染色体组成为ZW的个体是雌性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1.生物界的性别决定类
型很多:①性染色体决定性别:性染色体类型XY型、ZW型,前者雄性的染色体组成常染色体+XY,后者雄性常染色体+ZZ;前者雌性的染色体组成常染色体+XX,后者常染色体+ZW,人和大部分动物为XY型;鳞翅目昆虫、鸟类为ZW型。②染色体组的倍数决
定性别,例如蜜蜂,单倍体的蜜蜂是雄蜂,二倍体的蜜蜂是雌蜂和工蜂;③环境因素决定性别等,例如温度影响性别,当温度达23~27℃时,绝大部分稚龟呈雄性;而当温度在30~33℃时,绝大部分稚龟呈雌性。2.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
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决定性别,性染色体上的遗传方式都与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详解】A、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均含有性染色体,A错误;B、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都是XY型性别决定,B错误;C、由分
析可知,性染色体组成为ZW的个体是雌性,C正确;D、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是性染色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其与性别决定无关,D错误。故选C。22.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下列关于相关个体基因型的判断,错误的...是()A.XDXd——女性患者B.XdXd——女性患者C.XDY——男性患者D.XdY——男性正常【答案】B【解析】【分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
染色体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其特点是:(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3)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女性正常个体的父亲和儿子都正常。【详解】A、XDXd属于女性患者,症状相对于XDXD的女性患者,症状较轻,A正确;B、X
dXd属于正常女性,B错误;C、XDY属于男性患者,C正确;D、XdY的男性表现为正常,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方式,要求考生识记伴X显性遗传病的特点和实例,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23.下列有关红绿色盲
的叙述,错误的...是()A.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C.父亲正常,女儿一定正常D.母亲患病,儿子不一定患病【答案】D【解析】【分析】红绿色盲病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有:(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女患者的父亲和
儿子都是患者,男患者的致病基因只能母亲并且只能把致病基因传给女儿,即交叉遗传;(3)具有隔代遗传的特性。【详解】红绿色盲病是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设受B、b这对基因控制:A、红绿色盲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控制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正确;B、X
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的特点之一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B正确;C、父亲正常基因型为XBY,父亲将XB传给女儿,女儿均正常,即女儿患病的概率为0,C正确;D、母亲患病基因型为XbXb,儿子基因型为XbY,一定患病,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
知识,对于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的理解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24.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单基因遗传病是受单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B.遗传病患者一定带有致
病基因C.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D.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白化病的发病率【答案】C【解析】【详解】A、单基因遗传病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A错误;B、遗传病患者变异一定带有致病基因,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B错误;C、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且易受环境影响,C正确;D、调查白化病的发病率,应该在人群中随机进行调查,D错误。故选C25.当人类染色体发生异常时,会引起相应的遗传病。下图所示的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为()A.倒位B.缺失C.
易位D.重复【答案】B【解析】【分析】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1)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例如,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因为患病儿童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而得名。猫叫综合征患者的
两眼距离较远,耳位低下,生长发育迟缓,而且存在严重的智力障碍;果蝇的缺刻翅的形成也是由于一段染色体缺失造成的。(2)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果蝇的棒眼现象就是X染色体上的部分重复引起的。(3)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如女性
习惯性流产(第9号染色体长臂倒置)。(4)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域。如惯性粒白血病(第14号与第22号染色体部分易位,夜来香也经常发生这样的变异。【详解】一条染色体上,正常的染色体片段上基因排列顺序为abcdef,发
生染色体结构变异后是abef,少了基因cd,说明是染色体的某一片段发生了缺失。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要求考生识记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6.玉米幼苗绿色与白色是1对相对性状(基因用E和e表示)。现用
两个杂合子杂交所产生的的种子作为实验种子,将其中的400粒播种后置于黑暗处,另外400粒播种后置于有光处,统计种子萌发后幼苗的表现型,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中,错误的...是()环境绿色幼苗数白色幼苗数黑暗0387有光29889A.绿色幼苗的基因型都是EEB.光是叶绿
素形成的必要条件C.光照下有叶绿素的性状是显性性状D.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亲本为Ee,子代EE:Ee:ee=1:2:1,表现型比为绿色:白色=3:1,但在
黑暗下只有白色,说明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详解】A、亲本是Ee,后代基因型是EE:Ee:ee=1:2:1,绿色幼苗的基因型是EE或Ee,A错误;B、黑暗下全为白色,说明光是叶绿素形成的必要条件,B正确;C、有光条件下,子代绿色:白色=299
:88=3:1,说明绿色为显性,C正确;D、同一亲本后代在光下能形成绿色幼苗,而在黑暗中不能,说明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
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27.在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下列对T2噬菌体外壳蛋白质合成的描述,错误的...是()A.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B.氨基酸原料来自T2噬菌体C.需要的核糖核苷酸由细菌提供D.需要
的酶由细菌提供【答案】B【解析】【分析】1、噬菌体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
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合成,而DNA复制和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合成所需的原料、能
量、酶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明确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均来自细菌,再作出准确的判断。28.下列有关探索遗传物质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B.艾弗里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C.格里菲思的实验结论是DNA是遗传物质D.艾弗里的实验结论是转化因子是DNA【答案】D【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
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格里菲思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体内外转化实验,A错误;B、艾弗里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B错误
;C、格里菲思的实验结论是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C错误;D、艾弗里的通过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是DNA,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要求考生识记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现象及实验结论,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
确判断各选项。29.如图为某DNA分子片段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是磷酸,②是核糖B.T为胸腺嘧啶,C为胞嘧啶C.细胞中DNA复制时,需要用解旋酶将④断开D.①和②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答案】A【解析】【分析】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
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
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题图分析:①磷酸、②脱氧核糖、③胞嘧啶、④氢键。【详解】A、①磷酸、②脱氧核糖,A错误;B、T为胸腺嘧啶,C为
胞嘧啶,B正确;C、细胞中DNA复制时,需要用解旋酶将④氢键断开,C正确;D、①磷酸、②脱氧核糖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D正确。故选A。30.某双链DNA分子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30%,则此DNA分子中,胞嘧啶占全部碱基的A.20%B.30%C.40%D.60%【答
案】A【解析】【详解】在DNA分子中,A等于T,G等于C,所以C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为:(1-30%×2)÷2=20%,故A正确。31.具有200个碱基的一个DNA分子片段,内含60个腺嘌呤,如果连续复制2次,则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A.60个B.80个C.120个D.180个【答
案】C【解析】【分析】已知具有200个碱基的一个DNA分子片段,共有200个碱基,其中含有腺嘌呤(A)60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60个,则C=G=100-60=40个。【详解】该DNA片段复制2次形成的DNA分子数是22=4个,
相当于新合成了3个DNA分子,因此该过程中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分子是:40×3=120个。即C正确。故选C。32.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B.基因是具
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一个DNA分子中只有一个基因D.基因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脱氧核苷酸【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
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详解】A、基因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A正确;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正确;C、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许多个基因,一个基因含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C错误;D、基
因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脱氧核苷酸,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与DNA、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3.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
,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B.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C.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D.基因突变一定能遗传给后代【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
新基因。【详解】A、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A正确;B、基因突变的结果形成等位基因,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B正确;C、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C正确;D、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变异,体细胞中
某基因发生改变,一般不能传递给后代,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类型、特点、发生的时期、原因及意义等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4
.研究人员对数千种生物的DNA碱基序列进行测定,发现没有任何两个物种的DNA序列是一样的。与DNA分子多样性无关的...是()A.碱基对的数量B.碱基对的比例C.碱基对的排列顺序D.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答案】D【解析】【分析】DNA分子的多样性:构成DNA分
子的脱氧核苷酸虽只有4种,配对方式仅2种,但其数目却可以成千上万,更重要的是形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从而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详解】DNA分子多样性与碱基对的数量、比例和排列顺序有关,与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无关。故选D。35.一段原核生物的mRNA通过翻译可合成一条含有11个肽键
的多肽链,则此mRNA分子至少含有的碱基个数及合成这段多肽需要的氨基酸数,分别为()A.33和11B.36和12C.12和36D.11和36【答案】B【解析】【分析】题意分析,一条多肽链含有11个肽键,是由12个氨基酸合成的
。翻译是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详解】据题意可知,该多肽的氨基酸数=肽键数+肽链数=11+1=12个,氨基酸通过转
运RNA的运输进入核糖体,则所以翻译时需12个tRNA。mRNA中三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则mRNA中至少含有的碱基数=氨基酸数×3=12×3=36个。即B正确。故选B。36.我国科学家将含有人凝血因子基因的DNA片段注射到羊的受精卵中,由该受精卵发育而成的羊,分泌
的乳汁中含有人的凝血因子,可治疗血友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这项研究说明人和羊共用一套遗传密码B.该羊的乳腺细胞中含有人的凝血因子基因C.该羊分泌的乳汁中含有人的凝血因子基因D.该羊的后代也可能含有人的凝血因子基因【答案】C【解析】【
分析】将人的凝血因子基因转移到羊的受精卵中,运用了基因工程技术,羊能分泌含人的凝血因子的乳汁,说明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涉及到遗传信息的传递、转录和翻译。【详解】A、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共用同一套遗传密码,所
以人的凝血因子基因能在羊的乳腺细胞中表达,A正确;B、因为该羊分泌的乳汁中含有人的凝血因子,说明该羊的乳腺细胞中含有人的凝血因子基因,B正确;C、该受精卵发育的羊的乳汁中不含有人的凝血因子基因,C错误;D、由于将人凝血因子基因的DNA片段注射到羊的受
精卵中,该羊性腺细胞含有该基因,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可能含有该基因,其后代也可能含有人的凝血因子基因,D正确。故选C。37.以下对可遗传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发生在间期,频率较高B.亲子代之间的变异主要来源于基因重组C.
长期的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
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详解】A、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过程中要
解旋,其结构稳定性降低,容易发生基因突变,但具有低频性,A错误;B、减数分裂过程中进行了基因重组,亲子代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基因重组造成的,B正确;C、长期的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C错误;D、物种之间的共同
进化除了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还可以通过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时间和特点,了解基因重组发生的时间,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8.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B、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但不是进化的实质,AB错误;CD、现代进化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错误,D正确。故选D。39.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C.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答案】A【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
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
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错误;B、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正确;C、自然选择淘汰不适应个体,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正确;D、突变和基因重组属于可遗传变异
,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D正确。故选A。40.生物进化导致了生物多样性,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是()A.遗传多样性B.种群多样性C.物种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详解】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CD正确;B、生物多样性不包含种群多样性,B错误。故选B。【点睛】
本题为基础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只要考生识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三个层次即可正确答题。二、非选择题:41.下图为二倍体高等雄性动物某细胞处于细胞分裂某时期的部分染色体组成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细胞正处于________分裂的四分
体时期,细胞名称为_______。(2)图中染色体①和②互为_______,图中a和b互为_______,图中c和d在此时期可能发生_______。(3)图中细胞的DNA分子数、四分体数依次为_______(数字间用顿号隔开)。(4)若a与c出现在该细胞产生的一个精子中,是因为非
同源染色体间发生了_______。【答案】(1).减数第一次(2).初级精母细胞(3).同源染色体(4).姐妹染色单体(5).交叉互换(6).12、3(7).自由组合【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细胞含有三对同源染色体,且同源
染色体正在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因此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详解】(1)由于图示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由于该二倍体为高等雄性动物,所以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2)图中染色体①和②大小
性状形同,来源不同,互为同源染色体;图中a和b由一个着丝点连接,互为姐妹染色单体;图中c和d为相邻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在四分体时期可能发生交叉互换。(3)图中细胞共有6条染色体,DNA分子数为12,3个四分体数。(4)a与c所在的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在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若a与c出现在该细胞产生的一个精子中,是因为非同源染色体间发生了自由组合。【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
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42.牵牛花的花色由基因A、a控制,下表是三组不同亲本的杂交结果,请分析回答:杂交组合亲本的表现型F1的表现型及数量红色白色①白色×红色403397②红色×红色
430140③白色×红色4130(1)根据第_______组可判断牵牛花花色中_______为显性性状。(2)杂交组合②后代中发生了_______现象,杂交组合②后代红花的基因型为_______,为纯合子的概
率是_______。(3)杂交组合①产生的F1红花植株与杂交组合③产生的F1红花植株杂交,后代出现白花的概率是_______。(4)杂交组合②产生的F1中的红花植株随机传粉,F2红花植株中纯合子占_______。【答案】(1).②③(2).红色(3).性状分离(4).
AA或Aa(5).1/3(6).1/4(7).1/2【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
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题表分析:杂交组合②中,亲代全为红色,子代红:白=3:1,说明红色为显性性状,亲本基因型为Aa。杂交组合③中:白色与红色杂交,子代全为红色,说明红色为显性性状,亲本基因型为AA和aa。
【详解】(1)由分析可知,根据第②③组可判断,牵牛花红色为显性性状。(2)杂交组合②亲本基因型为Aa,杂交后代同时出现了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属于性状分离;杂交组合②后代红花的基因型为AA或Aa,比例为1:2,
可见后代红花为纯合子的概率是1/3。(3)杂交组合①(测交)产生的F1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与杂交组合③产生的F1红花植株Aa杂交,后代出现白花的概率是1/4。(4)杂交组合②后代红花的基因型为AA或Aa,比例为1:2,随机传粉,A%=2/3,a%=
1/3,子代AA占2/3×2/3=4/9,Aa占2×1/3×3=4/9,显然,F2红花植株中纯合子占1/2。【点睛】熟知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其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够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来确定亲本的基因型及显隐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前提。43.下图
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相关系谱图,相应基因用D、d表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可判断,该单基因遗传病为______性遗传。(2)若I1无该遗传病致病基因,则该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Ⅱ6基因型为_______。(3)若I1为该遗传病致病基因携
带者,则Ⅱ8的基因型是_______,Ⅱ7是携带者的概率是_______,Ⅱ7与Ⅱ8再生一个患病儿子的概率是_______。【答案】(1).隐(2).X(3).XDXD或XDXd(4).Dd(5).2/3(6).1
/12【解析】【分析】分析题图:1、2正常,生下患病儿子,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1)由分析可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2)若Ⅰ1无该遗传病致病基因,说明该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6正常,但有患病的哥哥5号,故基因型为
XDXD或XDXd。(3)若Ⅰ1为该遗传病致病基因携带者,则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8的父亲患病,故Ⅱ8基因型是Dd,7号正常,但有患病的哥哥5号,故7号的基因型为1/3DD或2/3Dd,故Ⅱ7与Ⅱ8再生一个患病儿子的概率是
2/3×1/4×1/2=1/12。【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及伴性遗传,要求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特点,能利用口诀,根据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进而判断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同时能利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44.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
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对噬菌体进行标记。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_______。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_______。(2)该实验包括以下四个过程:①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②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③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检测;④保温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其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_______。(3)按下图步骤完成实验后,实验结果是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则可推断实验中用标
记的元素是_______(填“32P”或“35S”),说明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_______(填“进入”或“未进入”)细菌体内。(4)假设亲代噬菌体进入细菌体内,繁殖4代后,含亲代DNA的噬菌体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比例是_______。【答案】(1).
DNA(2).蛋白质(3).②①④③(4).35S(5).未进入(6).1/8【解析】【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
→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1)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对噬菌体进行标记。由于P是DNA的特征元素、
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所以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四个过程为:②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①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④保温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③上清
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检测。(3)按如图步骤完成实验后,实验结果是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则可推断实验中用标记的元素是35S,说明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未进入细菌体内。(4)假设亲代噬菌体进入细菌体内,繁殖4代后,子代噬菌体为
24=16个,含亲代DNA的噬菌体2个,比例是2/16=1/8。【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及噬菌体的繁殖过程,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
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45.下图是人体细胞中胰岛素基因控制合成胰岛素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①过程称为______,若胰岛素基因的模板链上部分碱基序列为—ACATGC—,经①过程后得到的mRNA的碱基排列顺序是_______,催化该过程的酶是______
_。(2)图中②过程称为_______,发生在_______(填写细胞器名称)中,从图中可知决定丙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__。(3)图中②过程与①过程相比,其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_______。【答案】(1).转录(2).—UGUACG—(3).RNA聚合酶(4).翻译(5).核糖体(6
).GCU(7).U--A【解析】【分析】1、分析图题:①过程为转录,②过程为翻译。2、转录:(1)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2)条件:模板(DNA的一条链)、原料(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酶(解旋酶和RNA聚合酶)、能量;(3)产物:RNA,分为mR
NA、rRNA和tRNA。3、翻译是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4、密码子:mRNA上编码一个氨基酸的3各相邻的碱基。【详解】(1)图
中①过程以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称为转录。若胰岛素基因的模板链上部分碱基序列为-ACATGC-,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转录后得到的mRNA的碱基排列顺序是-UGUACG-,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催化。(2)过程②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
白质的过程,称为翻译,场所是核糖体。从图中可知转运丙氨酸的反密码子是CGA,决定丙氨酸的密码子是GCU。(3)图中②翻译过程是mRNA与tRNA碱基互补配对,过程①转录过程是DNA与RNA碱基互补配对,②过程与
①过程相比,其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U-A。【点睛】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概念、场所、过程、条件及产物等,明确转录的产物是三种RNA;识记密码子的概念,明确密码子在mRNA上。46.下图表示用某种农作物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育出④、⑤
、⑥三个品种的过程,其中Ⅰ~Ⅴ为育种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1)通过方法Ⅰ和Ⅱ培育出品种⑤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其育种原理是_______。(2)方法Ⅲ是_______,方法Ⅳ和Ⅴ常采用_______(化学药品)处理幼苗,使染色体加倍
,其作用原理是_______。⑥个体中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3)从农作物种群中随机选取250株个体,如果测得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是80株、150株、20株。则该农作物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答案
】(1).杂交育种(2).基因重组(3).花药离体培养(4).秋水仙素(5).抑制纺锤体形成(6).4(7).62%【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题中所涉及的育种方式有杂交育种(Ⅰ→Ⅱ)、单倍体育种(Ⅰ→Ⅲ→Ⅴ)和多倍体育种(Ⅰ→Ⅳ),原理分别
是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变异。【详解】(1)通过方法Ⅰ和Ⅱ培育出品种⑤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所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2)用Ⅲ培育④的常用方法Ⅲ是花药离体培养;方法Ⅳ和Ⅴ常采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所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加
倍;⑥个体是由③二倍体经秋水仙素处理形成的四倍体,含有4个染色体组。(3)从农作物种群中随机选取250株个体,如果测得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是80株、150株、20株。则该农作物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80×2+150)/(250×2)×100%=62%。【
点睛】本题考查常见的几种育种方式,考生需要结合图形分析出育种的方法,理解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