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2021高考地理湘教版:核心素养测评+二十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高考】.docx,共(13)页,425.95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02213e6d4e8396aca360966d72b935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核心素养测评二十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建议用时:45分钟(2020·娄底模拟)2022年冬奥会将在北京
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举行,据报道,为满足冬奥会需求,延庆小海坨山区将依托现有山体地形修建临时场地设施。小海坨山区坐落于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有多种国家级保护动植物,其中大花杓兰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数量不多,且因花大、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倍遭采摘、盗挖,其种群逐年减小
,有学者担心冬奥会场地建设会进一步破坏动植物生存坏境。据此完成1、2题。1.大花杓兰成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这是哪种生态环境问题的体现()A.森林资源匮乏B.草场退化C.水土流失D.生物多样性减少2.大花杓兰种群数量极少的主要原因
是()①大花杓兰生长环境的破坏②水土流失③土地退化④人类高强度的采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1选D,2选D。第1题,大花杓兰成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是因其数量不多,种群逐年减小,这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体现。第2题,材料“数量不多,且因花大、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倍遭采摘、盗挖,其种群
逐年减小”“有学者担心冬奥会场地建设会进一步破坏动植物生存坏境”说明大花杓兰种群数量极少与人类高强度的采挖、生长环境的破坏有关。(2020·南昌模拟)近地面大气中CO2的浓度变化是自然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受到大气运动、植被状况、地形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时空差异。下图是北京市大气中C
O2的浓度年变化(a)及4月日均变化(b)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3.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冬季的主要原因是()A.植物光合作用弱,吸收CO2少B.气候寒冷,降水少,CO2稀释少C.季风受地形的阻挡,CO2扩散慢D.人类生活取暖,工业能耗的增加
4.关于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一天中出现在最低值时刻的原因,描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的光合作用强B.大气的对流运动显著C.交通工具、餐饮耗能少D.人类生活取暖耗能少【解析】3选D,4选C。第3题,冬季是北方的取暖季,燃烧矿物燃料多,因而排
放CO2增多,使CO2浓度最高。第4题,图示一天中最低值出现在17时左右,正是下班时间,交通工具使用量应较大。下图为自然界碳、水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人类对碳循环过程的影响是造成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其中最主要的环节是()A.①②B.②③C
.③④D.②④6.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是()①全球海平面上升②两极地区及陆地上高山冰雪消融③城市形成光化学烟雾④短期内,全球河流径流量减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5选C,6选A。第5题,①为火山喷发释放二氧化碳,②为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③为
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④为化石燃料燃烧排放二氧化碳。目前人类影响到的环节主要是植被破坏,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以及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第6题,光化学烟雾主要是交通工具向大气排放的废弃物在强烈光照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的;短期内,“温室效应”加剧将导致大量冰川融化,以冰雪补给
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增加。“地球工程”包括:发射反光板到地球运动轨道、人工造云、人工制造巨型“树木”、人造“火山”向空中释放硫化物等。联合国宣布在全球延缓实施“地球工程”。据此完成7、8题。7.“地球工程”
旨在遏制哪种环境问题恶化的趋势()A.大气污染B.湿地丧失C.物种灭绝D.全球变暖8.依据整体性原理,联合国延缓实施“地球工程”的理由不可能是()A.影响生物多样性B.增强太阳辐射强度C.影响气候及生态系统D.增强自然灾害风险【解
析】7选D,8选B。第7题,从材料中“反光板”可以看出,“地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遏制全球变暖。第8题,实施“地球工程”可能会影响气候及生态系统,影响生物多样性,增加自然灾害发生概率。【加固训练】由于枯干的芦苇容易引发火患且消耗养分,宁夏沙湖景区往年多采用放火烧的方式来清除。今年景区摈
弃了以往火烧的做法,组织400余人对15000亩芦苇进行人工或简单的机械收割。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1)沙湖景区15000亩芦苇的价值主要体现在()A.增加景区经济收入B.防治景区沙漠化
C.美化景区环境D.净化空气、改变景区气候(2)相对往年,沙湖景区今年对芦苇的处理方式,将()A.增加土壤肥力B.杜绝废弃物排放C.减轻大气污染D.不利于来年芦苇生长【解析】(1)选C,(2)选C。第(1)题,结合材料信息,可以判断景区内植被的主要作用在于美化环
境。第(2)题,景区对芦苇进行收割,使芦苇能被循环利用,可以减少火烧芦苇带来的烟尘,从而减轻大气污染。(2019·邯郸模拟)下图为大西洋西部某岛屿略图,该岛人口约2000人;气候寒湿,为纯牧业区。读图完成1、2题。1.该岛居民最担心的环境问题是()A.淡水枯竭B.酸
雨危害C.臭氧层破坏D.气候变暖2.该岛发展耕作业的制约条件主要是()A.劳动力过少B.热量过低C.地表过湿D.地势过低【解析】1选D,2选B。第1题,结合图例可知:该岛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米以下,地势低平;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该岛地势较低的大
部分地区可能被淹没,居民居住环境受限,因此该岛居民最担心的环境问题是气候变暖。该岛受海洋影响深刻,气候寒湿,淡水资源丰富;该岛地域狭小,缺乏现代工业,受酸雨危害程度低;臭氧层破坏对两极地区及我国青藏地区影响深刻
。第2题,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该岛纬度较高,气候寒湿,因此热量过低是制约耕作业发展的主要条件。2017年12月26日,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了《2016年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公报》,首次公布了2016年度各省份绿色发展指数,构成绿色发展指数的6项分类指数分别为:资
源利用指数、环境治理指数、环境质量指数、生态保护指数、增长质量指数和绿色生活指数。综合排名前5位的地区分别为北京、福建、浙江、上海、重庆。据此完成3、4题。3.北京的绿色发展指数综合排名第一,下列分类指数对北
京综合排名贡献最小的可能是()A.环境治理指数B.环境质量指数C.增长质量指数D.绿色生活指数4.与福建省相比,河北省最可能在以下哪项分类指数中排名靠前()A.资源利用指数B.环境治理指数C.环境质量指数D.增长质量指数
【解析】3选B,4选B。第3题,北京、福建、浙江、上海、重庆等地区中北京污染严重,因此对北京绿色发展综合排名贡献最小的可能是环境质量指数。第4题,与福建省相比,河北省污染严重,近年环境治理成果显著,因此环境治理指数排名靠前。【加固训练】下表是寒潮、酸雨、水
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在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危害程度的相关统计资料(·越多,表示危害越严重),据此完成(1)、(2)题。环境问题省级行政区ⅠⅡⅢⅣ广东·········四川········新疆········M···········(1)寒潮、酸雨、水土
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分别对应的类别是()A.ⅠⅡⅢⅣB.ⅡⅣⅠⅢC.ⅡⅠⅣⅢD.ⅣⅠⅡⅢ(2)M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可能是()A.西藏B.安徽C.山西D.黑龙江【解析】(1)选B,(2)选C。第(1)题,广东和四川
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酸雨严重,寒潮影响小。所以Ⅱ类为寒潮,Ⅳ类为酸雨;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所以Ⅲ类为土地荒漠化,则I类为水土流失。第(2)题,M受水土流失和寒潮影响大,应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我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M应位于黄土
高原。5.下图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环境问题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甲、乙、丙、丁图例各代表一类环境问题。请将甲、乙、丙、丁填入下列环境问题的括号内A.酸雨危害()B.森林锐减()C.水土流失()D.水体污染()(2
)环境问题乙在我国的______地区最为严重,产生的主要人为原因是_______。(3)甲、乙、丙、丁四类环境问题中,目前在欧洲表现最突出的是______,分析其多发的原因。(4)甲、乙、丙、丁四类环境问题中,对生物多样性威胁最大的是_________
___。【解析】第(1)题,甲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应是森林锐减;乙在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处,应是水土流失;丙分布在降水较多、经济较发达的东南地区,应是酸雨;丁主要在江淮下游地区,应是水体污染。第(2)题,水土流失在黄土高原最为严重,主要是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因素,植被破坏严重。第(3
)题,欧洲工业发达,能源消耗量大,排放酸性气体多,气候湿润,水汽充足,易形成酸雨。第(4)题,森林破坏,会使生物多样性锐减。答案:(1)丙甲乙丁(2)黄土高原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破坏植被(3)丙欧洲经济发达,能耗大,排放酸性气体(SO2)多,且降水丰富,多酸雨。(4)甲(2020·
成都模拟)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种数大增,有些物种在新环境中急剧繁殖扩散,严重危害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成为外来入侵物种。下图为“我国各省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1.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在我国的总体分布格局是()
①高寒及荒漠地区少②东部由低纬向高纬减少③面积大的省级行政区较多④边境省级行政区比较多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云南省和广东省成为我国入侵植物种数最多省份的原因是()①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达②地形复杂,环境多样③地处亚热带、热带,水热条件优越④交通方便,人口稠密A
.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1选A,2选C。第1题,读我国各省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分布图可知,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较少,可知①正确;读图可知我国东部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由低纬向高纬地区是不断减少的,可知②
正确;读图可知面积较大的西藏、青海等省级行政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分布较少,可知③错误;读图可知新疆、西藏、内蒙古、黑龙江等省区都属于边境地区,但是入侵植物种数较少,可知④错误。第2题,云南省并不临海,①错误;云南以山地、高
原为主,广东以山地、丘陵为主,两地均地形复杂,环境多样,适合多种外来物种的生存,②正确;两地均地处亚热带和热带的交界地区,该区域降水较多,水热条件好,适合多种生物的生存,可知③正确;云南的交通比较落后,可知④错误。3.(2019·唐山模拟)阅读图文
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水生植物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部分鱼类的繁殖及肥育场所。一般情况下,湖泊枯水季节的“露滩”和“晒滩”利于水生植物种子的萌发。某校地理实践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甲湖流域(下
图)历史上水旱灾害频发,部分地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甲湖蓝藻水华的发生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1962年湖口水闸建成后,湖中水生植物覆盖率和食藻鱼类比例大幅下降。20世纪80年代以来,甲湖蓝藻水华频发,富营
养化严重。2018年初,甲湖流域开始全面实施河长制和湖长制,统一规划综合整治流域水体。(1)遥感监测显示,甲湖蓝藻水华暴发集中在夏秋季且湖西部多于东部,说明其原因。(2)调查表明,在农业社会甲湖蓝藻水华往往发生在洪水年份,推测其可能原因。(3)分析半个多世纪以来
甲湖水生植物覆盖率大幅度下降的可能原因及不利影响。(4)说明甲湖流域全面实施河长制和湖长制的原因。【解析】第(1)题,注意问题是“夏秋季”且“西部多”的成因,夏秋季可从气温角度分析,西部多可从排放的区域
差异及风向(位于长江流域,夏季盛行东南风)影响角度分析。第(2)题,“含磷地层广泛出露”,说明主要是这些出露的磷等养分被带入湖泊,导致水华现象。第(3)题,材料中提及湖泊枯水季节的“露滩”和“晒滩”利于水生植物种子的萌发,湖口水闸建成后水生植物覆盖率大幅下降,据此分析原因;由“食藻鱼类比例大
幅下降”分析不利影响。第(4)题,原因可从“统一规划综合整治”角度分析。答案:(1)夏秋季水温较高,利于蓝藻生长繁殖;湖西部沿岸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较多),富含营养物质的废水随地表径流入
湖较多;当地夏秋季盛行偏南(东)风,蓝藻容易在湖西部堆积。(2)洪水年份流域内降水多,地表径流侵蚀和搬运能力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地区的物质被大量侵蚀后搬运至湖中(湖泊四周耕地及村庄富含养分的污水被带入湖中)。(3)原因:修建湖闸后,甲湖
在冬春季水位较高;“露滩”和“晒滩”存在时间缩短,水生植物种子难以萌发生长。不利影响:可能影响部分食藻鱼类的繁殖和生长,进而对蓝藻的直接摄食减少,增加蓝藻水华暴发的可能性。(4)甲湖流域涉及多个(级)行政区;政府统一规划整治才能协调各
(级)行政区、各部门利益;从流域整体进行综合整治,实现效益最大化(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保证水安全)。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