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生物试题 .docx,共(14)页,837.456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feec54d8100b6d6590f4fbdd714458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姓名准考证号绝密★启用前娄底市2024届高考仿真模拟考试生物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两者都是细胞中具有重要功能的大分子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组成核酸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B.有些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但是核酸不具有催化功能C.蛋白质在高温条件下失活,温度降低后活性不能恢复;核酸
在高温条件下也会失活,温度降低后活性也不能恢复D.由单体形成蛋白质和核酸时,都会发生脱水缩合反应,若由1000个单体分别形成蛋白质和核酸,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水分子数不一定相等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自然界中植
物颜色的千变万化与细胞中的液泡和叶绿体这两种细胞器中的色素有着密切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秋季来临时,气温下降和日照时间减少,枫叶中叶绿素分解大于合成,叶绿素减少,绿色逐渐褪去,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等
色素颜色逐渐显现出来,使枫叶呈现红色、橙色或黄色B.分离绿叶中的色素的方法是纸层析法,因为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C.花瓣、果实常显示出红色、蓝色、紫色等,它们大都是液泡中的色素所显示的颜色,这些色
素也可以参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D.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细胞中,液泡的大小、形状和数目相差很大,液泡膜内的液体称为细胞液3.细胞中的物质的输入和输出都必须经过细胞膜,细胞膜既是细胞内部与外界分隔开的屏障,也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门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顺浓
度梯度运输,都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和转运蛋白,因此属于被动运输B.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或转运蛋白空间结构的变化,对许多物质的跨膜运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C.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
,需要和通道蛋白结合D.在大分子或颗粒物的跨膜运输过程中,胞吞、胞吐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个过程是顺浓度梯度的运输,所以不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4.将灭活的白色葡萄球菌悬液与抗凝的新鲜血液混合,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温育30min,取培养液制作涂片并染色,然后在高倍
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有的嗜中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属于白细胞,具有趋化、吞噬和杀菌作用)内有被吞噬的白色葡萄球菌(如图)。发生炎症反应时,嗜中性粒细胞在血管内皮细胞处聚集,穿过血管壁进入感染组织,杀灭病原微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嗜中性粒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作用具有特异性B.淋巴细胞有T细胞、
B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等C.嗜中性粒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等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D.嗜中性粒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因此细胞表面无抗原受体5.假设某二倍体动物(2N=4)基因型为GGXEXe,图甲表示细胞分裂
过程中核DNA和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图。在图甲A点时用32P标记该动物性原细胞的所有核DNA的双链,然后置于只含31P的培养液中培养;图乙表示该动物体内一个分裂细胞的局部图像,除图中所示外,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图甲图乙A.GH段可检测到有放射性标记的染色单体的比例为1
/2B.图甲中,IJ段含32P的染色体可能有4条C.图乙所示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有8条染色单体,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不存在同源染色体D.正常情况下图乙细胞最终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的基因型为GXe6.下列有关
高中生物学实验或改进措施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在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红墨水,有利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的观察B.“脂肪的检测和观察”和“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均用到了酒精,其体积分数和作用均
不同C.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实验中,可向豚鼠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也可注射18O标记的亮氨酸D.可用小鼠的睾丸或植物的花药代替蝗虫精巢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7.造血干细胞内BCR基因
和ABL基因发生融合,表达的BCR-ABL蛋白能使与细胞异常增殖有关的蛋白质(CP)磷酸化并被激活,造成白细胞异常增殖,从而引发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其主要机理如图1所示。图2表示细胞生命活动的部分生理过程。以下说法错误()图1图2A.据图1分析,CML
患者的造血干细胞内变异的类型是易位,该变异只能发生在真核生物细胞内B.若某药物S能与ATP竞争性结合BCR-ABL蛋白,据图1推测,该药物可抑制CP与BCR-ABL蛋白结合,有利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治疗C.图2中细胞甲、乙、丙的形态结构不同,mRNA和蛋白质
种类不完全相同D.图2中表示基因转录过程的是②,若转录形成的mRNA中,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的比值为a,则对应的基因片段中模板链的该比值为1/a8.“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这是《岳阳楼记》中对八百里洞庭的一段精彩
描写。2022年的夏季,长江一带出现了百年难遇的旱灾,本该在汛期高涨的水面出现了严重的水位下降,湖心出现了沙洲甚至青青草原,很多鱼类、鸟类的生存面临挑战。有人分析,正是人类肆无忌惮的活动,使气候发生了这些反常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岸芷汀兰,郁郁青
青。”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随物种丰富度提高而更加显著B.浩瀚洞庭湖从岸边到湖心的动植物等的分布变化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旱灾中的水位下降,使水生动物的环境容纳量下降,生态位发生重叠,可能会导致某些物种濒临灭绝D.人类活
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应禁止开发利用活动9.某人头部受伤后出现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经检查后被诊断为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失调综合征,其部分化验结果见表。下列关于该患者的叙述,错误的是()项目名称结果参考值血ADH7.9pmol/L2.
3~7.4pmol/L血Na+125mmol/L137~147mmol/L血K+4.2mmol/L3.5~5.3mmol/LA.患者的下丘脑或垂体可能受到损伤B.血液中的红细胞出现吸水膨胀C.饮用清水能使尿液中Na+浓度恢复正常D.细胞外液感受
的渗透压刺激比受伤前减弱10.大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赤霉素诱导α-淀粉酶合成和分泌的示意图如下,其中甲~丁表示有关结构,①~④表示有关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注;GA-MYB蛋白启动α-淀粉酶基因的转录;GAI阻抑蛋白可以阻止GA-MYB基因的转录。A.结构甲是核糖体
,细胞核中的核仁与甲的形成有关B.图中决定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C,翻译的方向是从左往右C.大麦种子萌发时,赤霉素与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能活化赤霉素信号传递中间体,GAI阻抑蛋白与活化赤霉素信号传递中间体结合后,GA
I阻抑蛋白可能被激活D.图中过程①③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①②③④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11.生物学家达尔文曾指出,没有一个自然种群能无限制地增长。图中1、2代表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随种群密度的改变对
种群死亡率的影响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种群密度相对值A.图中的1代表密度制约因素,如自然灾害和气温等B.图中的2代表非密度制约因素,如食物、天敌、传染病等C.非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存在负反馈调节D.非密度制约因素可通过密度制约因素来影响种群数量
变化12.已知神经递质可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两种类型。下图中a、b、c三个神经元构成了1、2两个突触,曲线甲,乙、丙表示不同刺激条件下神经元c的轴突上发生的膜内电位变化(虚线表示零电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实验能确定1、2两个位置神经递质的类型B.甲表明只刺激
a时兴奋能从轴突传递给细胞体,不能从细胞体传递给轴突C.乙表明只刺激b时兴奋不能从b传递给a,故c处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D.乙也可表示只刺激b时,a神经元的电位变化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符合题意
的正确答案。每小题全部选对得4分,少选得2分,多选、错选、不选得0分。)13.福寿螺原产于巴西亚马逊河流域,引入我国后,在南方十多个省市大面积分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生态灾害和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为了实现“变害为宝”,有人设计了“水葫芦
—草鱼—福寿螺”的养殖新模式,下图为该模式部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假设福寿螺迁入某地区时呈“J”形增长,最初数量为3500个,每月增加1.23%,则半年后该地区福寿螺的种群数量为3500×1.01236B.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
率为(G+F)/A×100%C.过程①②③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D.调查福寿螺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14.取长势相同且直立生长的燕麦胚芽鞘若干,切去尖端,分组进行实验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组别处理条件现象I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黑
暗胚芽鞘朝对侧弯曲生长,弯曲角度是10.3度II将含有与I组相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光照胚芽鞘朝对侧弯曲生长,弯曲角度是8.6度III切去尖端的燕变胚芽鞘光照直立生长A生长素主要
促进细胞质的分裂,而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核的分裂,二者协调促进分裂的完成,表现出协同作用B.组III切去尖端后仍能直立生长的原因可能是胚芽鞘内残留的生长素促进尖端下部生长C.结合组I和组II可知,光照导致生长素发生了横向运输,使得弯曲角度低于黑暗情况D.植物
具有能接受光信号的分子,光敏色素就是其中一种,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主要吸收红外光和远红光15.某地某种蟹的体色有三种:浅体色、中间体色和深体色,研究发现体色与其产生的色素化合物有关.该种蟹的体色与基因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蟹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体
色由位于某常染色体上的一组等位基因TS、TZ、TQ决定,其显隐性关系是TS>TZ>TQ,还与另一对等位基因B,b有关,B对b为显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S、TZ和TQ这组等位基因控制螃蟹的体色,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的特点
B.若B、b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那么成年中间色蟹的基因型有10种C.若B、b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成年个体与体色相关的基因型有3种D.若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与另一对基因自由组合,那么深色蟹的基因型有8种16.生物技术是应用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
,对生物或生物的成分、产物进行改造和利用的技术。下列有关生物技术相关操作的描述,不合理的是()A.在透明带和卵细胞膜之间观察到两个第二极体是受精的标志B.为了获得数量较多的卵母细胞,可以对雌性供卵生物进行相应雌性激素处理C.在分割囊胚阶段的胚胎时,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并对其取样做DNA
分析,进行性别鉴定D.农杆菌转化法中一般会涉及两次DNA片段拼接和两次基因导入三、非选择题(5个小题,共60分)17.(12分)为探索翅茎白粉藤的耐旱性,为矿山修复,石质边坡绿化及屋顶绿化等恶劣环境选择植物提供科学依据。现
以翅茎白粉藤为实验材料,研究人员设置了正常供水(CK)、中度干旱(MD)和重度干旱(SD)三个组别,研究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其他生理特性,实验结果见下表:表1干旱胁迫对翅茎白粉藤叶片光合色素的影响(单位:mg/g)处理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类胡萝卜
素含量叶绿素总量CK0.5350.2600.0990.795MD0.7220.3440.1401.066SD0.6360.2990.1280.935表2干旱胁迫对翅茎白粉藤叶片光合作用参数日均值的影响处理21
)Pn/(molms21)Gs/(molms21)Ci/(molms21)Tr/(molmsCK1.960.16302.001.09MD2.070.09297.000.90SD0.220.
02279.000.17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及蒸腾速率(Tr)(1)叶绿素分布在叶绿体的上。光合色素吸收并转化光能,用于生成,由表1可知,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植株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呈现出的趋势
。(2)植物光合作用的抑制因素包括气孔因素限制和非气孔因素限制,分别由气孔关闭和光合器官自身活性下降引起。由表2可知重度干旱胁迫时,主要是(填“气孔”或“非气孔”)因素限制净光合速率,理由是。(3)研究还发现,随
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植株中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逐渐增加,这对植物抵御干旱胁迫的意义是。18.(10分)β-地中海贫血病人由于H基因发生突变(如h1、h2等),导致β链的生成受到抑制,无法与α链结合产生
足量的血红蛋白A。纯合突变体或双重杂合突变体会表现为重型贫血,而单杂合子病症轻微或无症状。很多重型地中海贫血病人由于携带DNA甲基转移酶1(DNMT1)的突变基因而造成γ链基因(HBG基因)甲基化程度改变被激活,高表达的γ链能替代缺失的β链与α链形成血红蛋白F,从而
明显减轻症状。下图1表示对患者家系进行基因测序后获得的结果(不同区域涂黑代表携带相应的突变基因,不考虑交换),图2是正常人和图1中“某个体”体内相关蛋白的电泳图谱。请回答问题:图1图2(1)图2中的“某个体”可能对应图1中的个体;DNMT1基因控
制贫血性状发生的方式为。(2)根据图1分析:①H基因和DNMT1基因都位于(填“常”“X”或“Y”)染色体上。②H基因和DNMT1基因位于对同源染色体上,判断的理由是。(3)I-1和I-2再生育一个与II-2基因型相同孩子的概率是。19.(12分)科研人员在转入光敏蛋白基
因的小鼠下丘脑中埋置光纤,通过特定的光刺激下丘脑CRH神经元,在脾神经纤维上记录到相应的电信号,从而发现下丘脑CRH神经元与脾脏之间存在神经联系,即脑—脾神经通路。该脑—脾神经通路可调节体液免疫,调节过程如图1所示;图2为该小鼠CRH神经元细胞膜相
关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图1图2(1)图1中,兴奋由下丘脑CRH神经元传递到脾神经元的过程中,兴奋在相邻神经元之间传递时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T细胞的原因是T细胞膜上有。(2)图1中T细胞为辅助性T细胞,可分泌作用于B细胞,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3)
据图2写出特定的光刺激使CRH神经元产生兴奋的过程:。(4)已知切断脾神经可以破坏脑—脾神经通路,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验证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请设计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实验材料及用具:小鼠、N抗原、注射器、抗体定量检测仪等。实验设计思路:。
预期实验结果:。20.(12分)岳阳市王家河曾经由于污水排放等原因,导致水体出现严重有机污染以及水华现象。科研人员创建了三个样池并标号1、2、3,除养分浓度不同(3>2>1)外,其余初始条件均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统计了各样池中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GPP)及呼
吸散失量(R)与水层深度(Z)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1)控制污染源若干年后,王家河重新回到原有的生态平衡,这依赖于生态系统具有性。(2)图中Zeu的含义是。长期处于该点状态时生态系统(填“能”或“不能”)维持稳态。
(3)治理水华修复水体可以建立生态浮岛(一种像筏子似的人工浮体,上面栽有芦苇、睡莲、菖蒲等水生植物)及放养滤食性鱼类(以浮游生物为食),这些措施成效明显,既净化了水体,又为当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这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中的原理(答1点)。捕食者的存在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的原因是。
治理后的河流碧波荡漾,岸边花草生长,为了更好地研究河岸边的益母草,还需要了解其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们(答2点)。(4)浮床上的芦苇在适当光照和适宜的温度下才能开花,从信息传递的作用角度分析,说明。21.(12分)农业生产中除草剂的有效成分草甘膦能够专一性抑制EPSP合酶的活性,从
而使植物体内多种代谢途径受到影响而导致植物死亡。草甘膦没有选择性,它在除掉杂草的同时也会使农作物受损。现以矮牵牛为实验材料,以EPSP合酶基因为目的基因探究利用转基因技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方法:限制酶名称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Sau3AI↓GATCBamHIG↓GATCCEcoRIG↓AATTCSm
aICCC↓GGGHindIIGTT↓AACKpnIGGTAC↓C说明:供体DNA中的EPSP基因以β链为转录模板链(1)某种限制酶是从肺炎链球菌(Steptococcuspneumoniae)的R型菌株中分离出来的第二种限制酶,则命名为。(2)综
合以上描述,用一句话概括该探究实验的名称:。(3)分别选用限制酶和处理含有目的基因的DNA和质粒,再用(填“E.coliDNA连接酶”或“T4DNA连接酶”)处理并构建重组质粒。(4)将目的基因导入矮牵牛体细胞内一般采
用农杆菌转化法,其中转化是指。娄底市2024届高考仿真模拟考试生物学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
DCBCBCBDCCDA1.D【解析】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A项错误;有些RNA具有催化功能,B项错误;核酸在高温条件下会失活,当温度降低后活性可以恢复,C项错误;由单体形成蛋白质和核酸时,都会发生脱水缩合反应,100个氨基酸形成蛋白质时,如
果蛋白质含有1条肽链,产生的水分子数为999个,1000个核苷酸形成DNA时,产生的水分子数为998个,不一定相等,D项正确。2.C【解析】液泡中的色素不参与光合作用的过程,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是叶绿体中的色素,C项错误。3.B【解析】协助扩
散是顺浓度梯度运输,运输物质时需要转运蛋白,A项错误;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和通道蛋白结合,C项错误;胞吞、胞吐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D项错误。4.C【解析】嗜中性粒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作用不具有
特异性,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嗜中性粒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B错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C正确;嗜中性粒细胞有抗原受体,D错误。5.B【解析】图甲中①②阶段分别表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的变化,A点时用32P标记该动物细胞的所有核DNA的双
链,然后置于只含31P的培养液中培养,则GH段含32P的染色单体比例为1/2,IJ段含32P的染色体为2条,A正确,B错误;由图乙可看出,该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有8条染色单体。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不存在同源染色体,C正确;由该动物的基因型为GGXEXe可知,图乙细胞仅发生
了基因突变,正常情况下图乙细胞最终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的基因型为GXe,D正确。6.C【解析】在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红墨水,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之间的溶液呈红色,有利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的观察,A正确;“脂肪的检测和观察”和“观察根尖分生
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均用到了酒精,前者体积分数为50%,作用为洗去浮色;后者体积分数为95%,和15%盐酸(1∶1)混合作为解离液,使细胞分散开来,B正确;18O为稳定的同位素,无放射性,不适合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C错误。7.B【解析】据图1分析,CML患者造血干细胞内
的变异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是易位,该变异只能发生在真核生物细胞内,A正确;若某药物S能与ATP竞争性结合BCR-ABL蛋白,则与细胞异常增殖有关的蛋白质(CP)不能被磷酸化激活,有利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治疗,错在
原因描述不准确,B错误;图2中细胞甲、乙、丙的形态结构不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mRNA和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C正确;图2中表示基因转录过程的是②,若转录形成的mRNA中,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的比值为a,因对应的基因片段中模板链与mRNA是碱基互补配对的关系,则嘌吟碱基和嘧啶碱基的比
值为1/a,D正确。8.D【解析】物种丰富度提高,群落的垂直分层会更明显,例如由草本阶段到灌木阶段的变化,A正确;从岸边到湖心动植物等的分布变化属于水平结构,B正确;旱灾使水位下降,生物的栖息地、食物都面临挑战,环境容纳
量下降,生态位发生重叠,可能导致生物濒临灭绝,C正确;合理的开发利用是对生态环境最好的保护,并不是禁止开发利用,D错误。9.C【解析】下丘脑是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且可以合成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头部受伤可能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A正确;该患者血液中Na+浓度低于正常值,说
明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红细胞可能会吸水膨胀,B正确;由于患者受伤部位可能为下丘脑或垂体。饮用清水不能使尿液中Na+浓度恢复正常,C错误;该患者血液中Na+浓度低于正常值,说明其受伤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细胞外液感受的渗透压刺激较受伤前减
弱,D正确。10.C【解析】甲是核糖体。细胞核中的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A正确;图中决定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C,翻译的方向是从左往右,B正确;大麦种子萌发时,赤霉素与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能活化赤霉素信号传递中间体,G
AI阻抑蛋白与活化的赤霉素信号传递中间体结合后,GAI阻抑蛋白可能被抑制,从而开启GA-MYB基因的转录,诱导α-淀粉酶的合成,C错误;过程①③是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①②③④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正确。11.D【解析】曲线1随种群密度增大,死亡率
升高,代表密度制约因素,如食物、天敌和传染病等,这些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会随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A项错误;曲线2死亡率不受种群密度影响,代表非密度制约因素,如自然灾害和气温等,B项错误;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实现的;当
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时,密度制约因素的作用增强,使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从而使种群增长受到抑制;当种群数量降低到环境容纳量以下时,密度制约因素的作用减弱,从而使种群增长加快。非密度制约因素没有这个特点,C项错误;非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可通过密度制约因素来调节
,例如,当由于某种自然灾害使种群数量下降时,食物等密度制约因素的作用就会减弱,从而使种群的出生率上升,种群数量还可以恢复到原来的水平,D项正确。12.A【解析】突触是两个神经元相互建立联系的结构,据图可知,b和a能够形成突
触2,a和c能够形成突触1。分析题图,单独刺激a时,c能形成动作电位,说明a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只刺激b时,c没有任何变化,说明b没有使a释放神经递质;同时刺激a,b,结果c产生了电位变化,但是与单独
刺激a相比减弱了,说明刺激b抑制了a向c传递兴奋,进而推断b神经元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A正确;甲表明只刺激a时兴奋能从a的轴突传递给c的细胞体,进而从c的细胞体传递给轴突,若要证明兴奋不能从c的细胞体
传递给a的轴突,还需要设置刺激c检测a的对照。B错误;乙表明只刺激b时,b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a受抑制(可能是Cl−内流,a神经元会发生负向的电位变化),不会引发a中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故a神经元会有负向的
电位变化,只是兴奋不能从a传递给c,使c处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CD错误。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每小题全部选对得4分。少选得2分。多选、错选、不选得0分。题号13141516答
案ADACDBABC13.AD【解析】A项中若呈“J”形增长,最初数量为3500个,每月增加1.23%,是增长率,则每月增长倍数为1.0123,半年后该地区福寿螺的种群数量为3500×1.01236,A正确;B项的第二营养级包括福寿螺和草鱼,F是草鱼的摄入量,第一营养级传递
给草鱼的同化量为H,则传递效率不是(G+F)/A×100%,而是(G+H)/A×100%,B错误;C项②③是传给脐橙的无机盐,能量不能传递给生产者,没有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C错误;D项福寿螺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调查其种群密度适合用样方法,D正确。14.ACD【
解析】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核的分裂,而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二者协调促进分裂的完成,表现出协同作用,A错误;组III切去尖端后仍能直立生长的原因可能是胚芽鞘内微量残留的生长素促进尖端下部生长,B正确;结合组I和组II可知,光照可能导致生长素分解,使得弯曲角度低于
黑暗情况,C错误;植物具有能接受光信号的分子,光敏色素就是其中一种,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D错误。15.B【解析】复等位基因的出现体现的是不定向性,随机性分析的是突变的时期和位置,A错误;由题意可
知,不考虑B、b基因,中间色蟹的基因型有2种(TZTZ,TZTQ),又由于B、b位于X和Y的同源区,成年个体基因型有5种,所以基因型共有10种,B正确;由题意可知,不考虑B、b基因,蟹体色的基因型共有6种,又由于B、b只位于X染色体上,成年个体基因型有3种,所以基因型
共有18种,C错误;由题意可,不考虑B、b基因,深色蟹基因型共有3种,又由于B、b只位于常染色体上,成年个体基因型有2种且与体色基因自由组合,所以基因型共有6种,D错误。16.ABC【解析】A选项错在不是两个第二极体,应为
一个第一极体和一个第二极体;B选项错在不是相应雌性激素处理,应为促性腺激素处理;C选项应取样滋养层细胞进行DNA分析和性别鉴定;D选项农杆菌转化法包括将目的基因拼接到Ti质粒的T-DNA上并导入农杆菌,然后农杆菌感染植物并将T-DNA整合到植物细胞染色体DNA上。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5小题,共60分。17.(12分,每空2分)(1)类囊体薄膜ATP和NADPH(答对一点给1分)先上升,后下降(2)气孔相比对照组,气孔导度下降,胞间CO2浓度下降(1分),净光合速率降低(1分)(3)增大细胞内渗透压,防止细胞渗透失水,适应干旱环
境(“渗透压”1分,“细胞失水”1分)【解析】(1)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有光合色素,光合色素吸收、传递并转化光能,可生成ATP和NADPH。由题中表格数据分析可知,与对照组相比,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先上升后下降。(2)据表格可知,在重度干旱胁迫下植物的气孔导度下降,胞间CO
2浓度下降,净光合速率降低,因此限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为气孔因素。(3)植株中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则植物细胞内的渗透压增加,可防止细胞渗透失水,适应干旱环境。18.(10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1)II-1、II-4、II-6D
NMT1基因通过控制DNA甲基转移酶1的合成控制HBG基因的甲基化代谢过程,进而间接控制贫血性状(2)①常(1分)②两(1分)I-1将h1基因和DNMT1突变基因传递给第II代时,第II代中是否携带h1和DNMT1突变基因表现出自由组合的现象(或I-1将h1基因和DNMT1突变基因传递给
第II代时,并未表现出连锁现象)(3)1/8【解析】(1)由题干信息可知,H基因发生突变(如h1、h2等),导致3链的生成受到抑制,无法与α链结合产生足量的血红蛋白A。但当个体携带DNA甲基转移酶1(DNMT1)的突变基因可造成γ链基因
(HBG基因)被激活,高表达的γ链能替代缺失的β链与α链形成血红蛋白F,从而明显减轻症状。图2中的“某个体”含有血红蛋白F和血红蛋白A,且DNMT1酶的含量低于正常个体,说明其含有突变基因h1或(和)h2,且携带DNA甲基转移酶1(DNMT1)的突变基因
(即杂合子),即可能对应于图1中的II-1、II-4,II-6。DNMT1基因控制贫血性状发生的方式为:DNMT1基因通过控制DNA甲基转移酶1的形成间接控制生物性状。(2)①根据图1分析:I-1的DNMT1基因可以传给女儿也可以传给儿子,说明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II-6的基因
型为h1h2,因此其基园位于常染色体上,综上可推知,H基因和DNMT1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②根据图1分析:I-1的h1基因和DNA甲基转移酶1(DNMT1)的突变基因可分开独立遗传,说明H基因和DNMT1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3)若DNMTI基因用D表示,突变基因
用d表示,I-1的基因型为Hh1Dd,I-2的基因型为Hh2DD,II-2基因型是HHDd,因此I-1和I-2再生育一个与II-2基因型相同孩子的概率是1/4×1/2=1/8。19.(14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1)电信号→化学信号→
电信号去甲肾上腺素受体(答“特异性受体”也给分,只答“受体”不给分)(1分)(2)细胞因子(1分)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3)特定的光刺激使光敏蛋白的空间结构改变(而被激活),引发Na+通道打开,Na+内流使CRH神经元产生兴奋(4)实验设计思路:取生理状况
相同的健康小鼠若干只,平均分为两组,编号为甲、乙(1分);将甲组小鼠切断脾神经(作为实验组),乙组小鼠做假手术处理(作为对照组)(1分);分别给两组小鼠注射相同剂量的N抗原,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饲养一段时间后(1分),检测两组
小鼠血液中抗N抗原的抗体的含量(1分)(共4分)预期实验结果:甲组(实验组)小鼠血液中的抗N抗体的含量低于乙组(对照组)20.(12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1)恢复力稳定(1分)(2)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和呼吸散失量相等时所对应的水
深不能(3)整体(1分)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在研究区域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答出2点给2分)(4)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解析】(1
)河流重新回到原有的生态平衡,依赖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注意区分抵抗力稳定性。(2)据图分析,GPP3(或GPP1/GPP2)与R3(或R1/R2)的交点是二者相等,对应的水深是Zeu3(或Zcul/Zeu2),则Zeu的含义是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和呼吸散失
量相等时所对应的水深;长期处于该点状态时生态系统不能维持稳态。(3)关键信息是既净化了水体,又为当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原理。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
间(来自救材必修二协同进化)。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们在研究区域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4)适当光照和温度下植物开花,是利用物理信息,说明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21.(12分,每空2分)(1)SpnRII(
2)探究转入外源EPSP合酶基因能否使矮牵牛抗草甘膦(3)SmaI、Sau3AIHindII、BamHIT4DNA连接酶(4)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解析】(1)限制酶是用生物属
名的头一个字母与种加词的头两个字母,组成3个字母的略语,后面标明是该微生物R型菌株中分离出的第二种限制酶。(2)从题意看该实验属于探究实验,并强调以外源EPSP合酶基因为目的基因对矮牵牛进行转基因操作,探究其能否抗
草甘膦。(3)如图,应将目的基因插到质粒的启动子与终止子之间,为避免反向连接,根据已知目的基固以β链为转录模板链,其3'端应与质粒的启动子端相邻,考虑用同一种限制酶或同尾酶处理质粒和供体DNA的相应部住,同理β链5'端应与质粒的终止
子端相邻,考虑用同一种限制酶或同尾酶处理,根据实际情况,都只具备同尾酶可选(注意平末端即同尾)。平末端只能用T4DNA连接酶处理连接,黏性末端两种连接酶都可催化连接。(4)转化的概念:目的基因进入受体
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