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 历史 PDF版试题 .pdf,共(7)页,846.709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fda969c7fc74241cea619283132de5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沈阳二中22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学科试题命题人:高三备课组校审人:高三备课组说明:1.测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第Ⅰ卷(满分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
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据研究,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头像双耳所饰的云纹、青铜神树的夔龙纹等,都是当时中原青铜器常见的纹饰类型。据此可知,该时期A.手工业生产趋于标准化B.中外之间交流频繁C.已出现跨区域文
化交流D.经济重心不断南移2.下表为汉武帝铸币制度调整表,该制度调整年份铸币重量相关规制公元前118年(武帝元狩5年)废三铢钱,铸五铢钱钱文首创“五铢”,令郡国铸造。公元前115年(武帝元鼎2年)铸赤仄钱,一枚当5个普通五铢钱令京师造,国家赋税收入均使用此钱。公元前113年(武帝
元鼎4年)铸造五铢钱。标准重量3.26克,实测3.10克。钱文“五铢”,重如其文。将郡国铸币权收归中央,专令上林三官铸造,五铢钱制度建立。A.平抑了汉初的物价飞涨B.契合了积极有为的时代主题C.强化了货币的经济功能D.加剧了地区间经济的不平衡3.唐建中元年(780年),“两税法”改革开始推行,内容
包括:选取该州课税钱谷量最多一年的额数,作为该州的两税定额,再将这个定额划分成上供(上缴国库),送使(节度使留用),留州(州财政留用)三个份额,史称“两税三分”。这一改革A.强化了唐朝中央集权制度B.
激化了政府与藩镇的矛盾C.实现了财政资源重新配置D.严重削弱了州县财政实力4.关于古礼与现实社会的关系问题,朱熹认为“古今异便,风俗不同,虽有崇儒重道之君,知经好学之士,亦不得尽由古礼以复于三代之盛,共因时述作,随事讨论,以为一国一家之制者,固未必皆得先王义起之意”。朱熹的这一论述意在
A.改变儒学的社会功能B.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C.推动儒学的顺时更新D.摒弃儒家的礼制传统25.有学者指出,清代地方的保正、甲长不在编制,但却是“在官人役”“以供县吏之役使”。时人言保甲称“保甲……从而闻于州县,平其是非,则里党得治,而州县亦无
不得其治……天下无一家一人不治焉。”据此可知,清代A.地方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基础B.保甲制承载了政府基层社会的治理C.州县长官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D.地方监察系统逐渐趋于严密和完善6.1907年,哈尔滨“同记”创业之初就采取前店后厂的模式:前边卖什么,后边就加工什
么;前边什么好卖,后边就加工什么。这种模式使“同记”的生意越做越大,到1928年其下辖的企业有10余家,是当地最大的商工联合企业。据此可知,哈尔滨“同记”的成功主要在于A.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B.注重创新商业经营方式C.哈尔滨边贸经济较活跃D.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7.“国力荼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1917年毛泽东在《新青年》上发表《体育之研究》面对羸弱的国家“国力”和人民“体力”,年轻的毛泽东喊出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时代强音。材料表明A.毛泽东主张重塑民族精神B.新文化
运动主要内容有所变化C.青年要担负起救国的重任D.西方体育思想对中国影响巨大8.辛亥革命后,劝禁缠足的工作从未停止,1928年时,湖北59%、河北50%、山西18%的妇女仍缠足。而且此时婚俗虽出现了“允婚”,即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外,须男女双方同意,但新的婚姻观念
亦未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即使像杭州这样的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与当时的政治变革相比所表现出的滞后性特征主要是由于A.西方列强侵略的破坏B.政府基层管理能力差C.社会思想近代化滞后D.各地社会习俗不平衡9.19
56年下半年至1957年上半年,我国文坛打破了以往以战争为主题或以歌颂为主调的文学创作模式,出现了一批内容活泼、形式多样、关注人性的新作品。此时期文学创作模式的转变A.推动了“双百”方针的提出B.适应了国家文化建设需要C.促进了文学领域“大跃进”D.加速了“左”倾思想的泛滥10
.1982年宪法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首次将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写入宪法;恢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原则;承认国营、集体、个体3三种经济都不可缺少。这些变化A.适应新时期政治经济建设的需求B.从法律上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
.巩固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D.旨在确立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11.《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法官审理案件,宣告裁判,并交付判决书后,经证明该案件为不成立而法官又经判决确定犯有误判之罪者,处该案中刑罚之十二倍。该法官并应于公众集会中被推出审判席,永久不得复职。”这一规定
旨在A.保证司法公平B.解决社会纠纷C.规范司法程序D.完善法律体系12.“西欧人急于寻求由海洋上直达远东的航路……土耳其人想要继续维持旧商路。”意大利人也想继续与阿拉伯商人做生意,双方都“颇称心如意”,但一些欧洲人深感不满,他们想自己另寻一条到东方的航路,“以分享厚利
”。由此,可以推测出A.土耳其人维护了旧商路的畅通B.意大利最先开辟远东的航路C.西欧人热衷开辟新航路的意图D.阿拉伯商人做生意获利最多13.光荣革命后,英国国民总体上认可贵族阶层。18世纪后期,自由主义者对贵族进行大规模的批
判和嘲讽。19世纪30年代之后,贵族又获得民众的一定尊重。英国民众对贵族持不同看法的共因是A.英国社会不断转型B.自由主义影响C.贵族垄断社会资源D.工业革命发展14.19世纪早期的一些思想家疾呼:“表面
富裕、生气勃勃、欣欣向荣的社会中,却有这么一人群贫穷的同胞臣民,他们是用双手创造社会财富的工具,本身毫无过失,却注定要遭受沉重的苦难”。该观点表明A.启蒙思想家构建理想社会的愿望B.私有制是社会不平等的
根源C.工人运动兴起具有时代的必然性D.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广泛传播15.当帝国列强试图重新统治其战前的殖民地时,遭到了愈加强烈的反对。这些殖民地大多数处于亚洲,对恢复主权的要求更加强烈,美国支持非殖民地化这一举动更是促进了殖民地夺回主权。这一局面A.反映了
战后民主力量的极大增强B.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必然结果C.加速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D.充分体现了美国想独霸世界的野心16.冷战结束后,北约在对原华约成员国敞开大门的同时,制定了相应的准入标准,明确
表明候选国必须实行民主制度,确立自由市场经济地位,建设有利于集体防御的军队等。4这说明A.两极对峙的局面日趋激化B.国际关系中的冷战思维依然存在C.北约试图主导欧洲的发展D.冷战后欧洲的社会局势更加动荡第Ⅱ卷(满分52分)二、材料题(本大题共4小题,17题12分,18题16分,19题12分,20
题12分,共52分)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古代《周易》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做人不可不讲正气、气节;认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栽物”。《尚书》主张“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孔子把为真理、为国家、为民族牺牲视为最大的“
仁”,即所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同时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北宋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叹,南宋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
青”的千古名句。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诸原则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摘编自朱西周《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演变与时代价值》材料二孔子周游列国,为实现其政治理念和治国方略四处奔走,其所关怀之核心。乃是现实政治,而非纯粹的
知识。而汉代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以后,大多读书人积极入世,奉行“学而优则仕”的原则,以期通过对知识资源的掌握谋取仕途,参与政权建构,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这就直接产生了大量以服务现实政治为目的的知识分子——士大夫。在先秦,中国尚未形成规范
的选拔机制,选拔士人参与政治及士人的进阶,主要依靠诸侯的赏识。但是,这种人才选拔制度并不成熟和规范,而统治者也一直在主动地进行制度设计,促使士人与权力进一步结合。直到隋朝创立的科举制,成为往后中国政治吸收、笼络士人的常规机制,并越来越成熟,知识分子与政治权力的结合趋于制度化、规模化。——据刘广莉《
依附与独立:中西古代知识分子与政治权力的面向》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与政治权力不断融合的阶段性特征及影响。
(9分)18.(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江南地区土壤肥沃,气候温暖,雨水充沛,劳动力充足,适宜种植桑,棉等经济作物。明代,长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主要的产棉基地。全国各地前往江南收购棉花、棉纱、棉5织品的商人云集,如松江和嘉定所属的枫泾镇、朱泾镇、新泾镇、罗店镇、朱家角镇等,都是棉布业中
心和棉花集散地。当时“民间赋税,公私之费,亦赖以济”,甚至“家之租庸、服食、器用、交际、养生、送死之费,骨(都)从此出”。棉花之外,江南许多地区“乡间隙地,无不栽桑”,“桑拓遍野,无人不习蚕矣”,“蚕桑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蚕不稔,则公
私俱困,为苦百倍”。杭嘉湖不少地区,出现了植桑农户,专以桑叶出卖,形成了桑叶专业市场,被称为“叶市”。——摘编自朱子彦《论明代江南农业与商品经济》材料二19世纪末,清政府大面积放垦官荒,将大面积的生熟官荒地贱价出售,鼓励民间开垦,移民大
量涌入东北开荒种地。大批地主、资本家、商人等纷纷筹款贱价领荒,并组织农场型经济实体——农垦公司。1912年4月,奉天省(今辽宁省)清室三陵衙门委托崔洵生等人组织溥丰农场公司,承租奉天昭陵(今沈阳北陵)余地及昭陵私垦地亩“倡办稻田,种植果木”。1913年,辽中县参事
会参事员李文华等在辽中县设立试办稻田事务所,招股2万余元,承租县境辽河退地两块,引水种稻。1928年,有关统计数据表明,辽宁省经营土地6公顷以上的“大农”有258264户,占农户总数的19.4%,有的组织承领荒地达16000亩
。——摘编自衣保中《论近代东北地区的“大农”规模经济》(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江南地区农村经济领域的变化。(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辽宁“大农”发展的特点及其成因。(10
分)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石油安全的国际向度深深影响着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关系和对外政策,甚至国际体系的结构等问题。“石油因素对苏联的经济有非常大的意义”,二战结束后到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与西欧间的石油贸
易逐步发展起来。苏联国家石油公司除向欧洲国家施展石油外交,埃及、印度、巴西、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也成为苏联石油和石油产品最大的进口国,在苏联看来,苏联有责任帮助这些国家打破束缚,使它们与社会主义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在1976年至1980年间,经互会国家从苏联进口了3亿78
00万吨石油、900多亿立方米天然气”。20世纪80年代末,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政策”下,松动了石油外交政策,苏联利用东西方“缓和”的有利时机加强油气外交攻势。——摘编自于春苓《苏联石油公司与能源外交》6(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时期苏联加强石油安全的举措。(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冷战时期苏联加强石油安全的影响。(6分)20.(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国际环境与中国外交材料以图中的时间尺度为基点,指出给中国外交发展空间带来变化的国际环境因素,并结合史实
说明相关变化给中国带来的积极影响。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