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模块检测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1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4 页
  • 大小 131.500 KB
  • 2024-09-1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模块检测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模块检测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模块检测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1 已有1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模块检测历史试题【精准解析】.doc,共(14)页,131.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f7880a0e6c282b5b024641adbe518b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长郡中学2019-2020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第二次模块检测历史第Ⅰ卷选择题(共8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每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明清时期不少地

已出现了永佃制,即许多地主迁居城镇从事工商业,无法直接经营土地,把土地租给佃农后,佃农有相对的退佃、转租或者典卖佃权的自由。在法律和实际生活中,佃农和田主“平等相称”,田主不得随意役使佃客抬轿、佃户对田主只行“以少事长”之礼。由此可见A.有利于提高佃农的社

会地位B.瓦解了农村的封建生产关系C.一定程度抑制了土地兼并D.资本主义性质的租佃关系产生【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永佃制之下佃农和佃主之间的关系,佃农和田主“平等相称”,佃户对田主只行“以少事长”之礼,由此可知佃农的社会地位得到

提高,故A项正确;农村的封建生产关系依然顽固,故B项错误;租佃制是土地兼并的结果,材料反映不出抑制土地兼并,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是封建租佃关系,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租佃关系,故D项错误。2.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农具较少改进,有所创新的多是适应个体农户小规模经营的细小农具。

元代,王祯在《农书》中早有记载的一些大型高效农具十分罕见,失去两汉或唐宋那种新器迭出的蓬勃发展气象。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工商业发展的冲击B.精耕细作不被重视C.自耕农经济占主导地位D.劳动力的密集投入【答案】D【解析】【详解】明清时期出现的农具多是为了适应个体农户小规模经营的细小农具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当时人口众多,在农业上投入了密集的人力,由此导致农具创新的不足,故选D项;工商业冲击的说法与明清时期史实不符,排除A;我国小农经济的特点即为精耕细作,B项排除;农具创新不足与自耕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没有必然联系,主要是人力的大量投入影响了农具的创新,排除C。故选D

。3.12世纪,富庶的南方省份福建主要进口稻米,而在当地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和甘蔗,在北方市场上高价出售。以至于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尽管此举收效甚微。材料反映了()A.区域间长途贩运较发达B.市场为导向的农业发展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趋势D.粮食供给

危机日益显现【答案】B【解析】【详解】稻米是粮食作物,茘枝、柑橘和甘蔗等是经济作物,而茘枝等经济作物的价格要比稻米高,所以福建人选择种植经济作物,即使政府提倡种植粮食也收效甚微,这说明农业的种植受市场的影响,也就是市场为导向的农业发展,故选B;材料没有体现区域间长途贩运发达,

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经济重心南移,C错误;南方虽然粮食作物种植少了,但是靠进口稻米,不能说粮食供给危机,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的特点。侧重点考查的是福建地区选择种植茘枝、柑桔而

进口稻米的原因。4.19世纪六七年代,除欧洲外其他独立国家很少受到自由贸易政策的影响。相反,贸易保护主义的主张在美国和德国却找到了市场。这反映出A.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激烈B.自由贸易政策超越了时代潮流C.经济实力影响国家外贸政策D.美、德挑战英国

的业霸主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除欧洲外其他独立国家很少受到自由贸易政策的影响”,说明受自由贸易政策影响的国家较少,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还不够激烈,故A错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自由贸易政策顺应了当时时代的潮流,并非超越时代潮流,故B错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美

国和德国尚不能挑战英国工业霸主的地位,故D错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主张自由贸易主义,因为英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其工业产品非常具有竞争力;而“贸易保护主义主张在美国和德国找到了市场”,是因为此时美国、德国的经济实力相对落后于英国,因此用贸易保护主义

来抵制英国的产品竞争,故C正确。5.下表为世界史某一时间的经济统计数据1820-1900年各国GDP在世界所占份额(百分比,世界总量=100%)下列叙述符合表格内容的是A.19世纪中期,中国经济占有明显的优势B.19世纪末,

美国综合国力已经超越英国C.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经济开始迅速发展D.较19世纪初,到19世纪末,日本经济发生倒退【答案】C【解析】【详解】表格中能看出19世纪末,美国经济迅速发展,GDP占世界比重开始迅速上升,故选C项;中国仅仅是GDP所占比重大,并不能反映当时中国的

经济具有优势,中国的自然经济日益衰退,面对西方的工业文明没有优势,排除A项;19世纪末,美国GDP所占比重超过英国,无法证明综合国力超过英国,排除B项;日本GDP占世界比重下降的原因是西方国家在工业革命

中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日本,导致日本所占比重下降,无法说明“倒退”,排除D项。故选C。6.孙中山作1891年(上李鸿章书》中说,“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小,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

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者,徒惟船坚炮利是务,是舍本而图术也。”意在A.拓展洋务领域,推进洋务运动B.否定洋务运动,主张全盘西化C.用西方生产技术来维护封建统治D.希望李鸿章支持资产阶级革命派【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

力。材料“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说明孙中山认为洋务运动单纯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不能使中国富强,需要进一步的改革;B在题干中并没有体现;C与孙中山的观点不符;这段材料中孙中山并没有提出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D也与题干不符。所以答案选A。考点: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孙中山的思想7.从货币流通的角度来看,“吾国实不啻久已分为十百千小国”。1935年11月,国民政府规定:“以中央、中国、交通(次年1月增加中国农民银行)三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其他银行不再有货币发行权,流通中的纸币逐渐收回,停止使用。

这一举措A.推动实现国家政治统一B.加剧了经济形势的持续恶化C.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说明政府为抗战做了充分准备【答案】C【解析】【详解】国民政府通过“三银行”收回货币发行权,有利于国内金融的稳定和统一,从而

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C项;此时国民政府已经实现了国家政治的统一,排除A项;国民政府的做法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而不是加剧经济形势恶化,排除B项;国民政府的做法有利于稳定金融秩序,无法体现是为抗战做准备,排除D项。8

.古之四民,士农工商,士为首,商为末。清末新政时期,大量士子从事其他行业,“弃儒就贾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社会运动”。导致当时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读书人价值观的改变B.个人创业的障碍消除C.制度变革的进程加快D.实业救国思潮的出现

【答案】C【解析】【详解】从“清末新政时期”,“弃儒就贾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社会运动”可知“新政”废除科举制度,使得传统“重农抑商”的价值观和择业观发生变化,知识分子从事商业活动增加,所以正确答案是C项。A项是直接原因,B项“障碍消除”说法绝对,当时半殖

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变,个人创业的大障碍依然存在;D项是推动士子经商的原因之一,但却不是“新政”使然,不符合题意。【点睛】清末新政是晚清政府进行的最后一次自救,虽然没能挽救清政府的命运,但是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为中国宪政、教育、社会阶层和中

国革命的发展,创造了一些条件。9.1956年,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应该允许私有制经济存在”的思想,“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计划经济与市

场经济是互为补充的,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手段“,这一思想A.符合当时经济体制的走向B.指导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C.反思苏联经济模式的弊端D.肯定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成果【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

里,国家市场是主体,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互为补充的,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手段”表明这一思想反思苏联经济模式的弊端,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当时中国的经济体制是计划经济体制,陈云的思想与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不符

;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这一思想是否指导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陈云对三大改造的态度。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0.1985年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在请示中引用了中国的一

句谚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火计划”由此诞生。“星火计划”的寓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该计划的提出是为了A.适应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B.改变农村经济建设粗放式经营的状况C.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D.配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答案】B【解析】“科

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说明该计划有利于改进当时农村经济粗放型特点,故B正确;A不符合现代化战略思想特点;C属于1992年以后;D是1995年以后。11.20世纪初,《女界钟》登载文章:“夫二十世纪专制国之民,无日不以

夺自由为目的。曾是区区婚姻之自由而不能夺,而乃对万象以言革命,吾知其必无成……吾今敢昌言以告我女子曰:‘婚姻自由’”。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普遍时尚B.婚姻礼俗删繁就简仿效西式婚礼C.民权主义开始影响到妇女界D.将“婚姻自由”与革命要求密切结合【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信息“

区区婚姻之自由而不能夺,而乃对万象以言革命,吾知其必无成”说明,20世纪初,有识之士已经将“婚姻自由”与革命要求密切结合,故D项正确;A项错在“普遍时尚”,故错误;材料未涉及婚姻礼俗删繁就简,故B项错误;C项错在“开始”,故错误

。12.20世纪30年代初,据对美国匹兹堡白领阶层和专业人员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家庭白天娱乐活动明显增多:打乒乓球、拼板子、下跳棋、客厅游戏、打桥牌,尤其突出的是听广播。这些现象A.说明当时美国民众生活悠闲B.表明新政已使美国重新繁荣C.反映出美国家庭观念的重塑D.折射出美国失业现象的普遍【答案

】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美国1929年经济危机的影响,材料“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大多数家庭白天娱乐活动明显增多……尤其突出的是听广播”反映了经济危机导致美国失业现象的普遍,故大多数家庭白天娱乐活动明显增多,故D正确;经济危机时期美国民众生活并不悠闲,故A排除;当时美国

仍然处于经济危机时期,并没有重新繁荣,故B排除;材料主旨不是说明美国家庭观念的重塑,而是说明经济危机导致失业现象的普遍,故C排除。13.20世纪70~90年代,美国和欧共体贸易争端最突出的是农产品出口补贴问题;日本和欧共体的贸易摩擦表现为欧共体指责日本销往欧洲汽车超过允许

配额;美日之间的贸易战焦点是关税与汇率。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发达国家经济开始衰退B.国际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C.区域集团化阻碍全球化D.各国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美

国、欧共体、日本之间的贸易争端不断,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各国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美国、欧共体、日本之间的贸易争端,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故A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国际贸易问题,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区域集团化与全球化之

间的关系,故C项排除。14.1923年5月,苏维埃政府规定,将农民担负的各种税务改为“统一的农业税”,并将其中一半左右由实物税改征货币税。此规定A.促进了苏联农产品商品化B.体现了苏联农业税制度的成熟C.体

现了苏联政策的长期性D.有利于工农联盟和苏联的建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将农民担负的各种税务改为‘统一的农业税’,并将其中一半左右由实物税改征货币税”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新经济政策实施,促进农产品走向市场,促进了苏联农产品商品化,A项

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苏联农业税制度的影响,而是强调该规定有利于促进了苏联农产品商品化,排除B。这种税收政策仅在新经济政策时期适用,实施农业集体化后该政策被取消了,排除C。该政策出台时,工农联盟已经联合,苏联已经成立,排除D。【点睛】本题以新经济政策为切入点,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将农民担

负的各种税务改为‘统一的农业税’,并将其中一半左右由实物税改征货币税”,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分析即可知道答案。15.1933年,苏联规定农庄的首要义务是每年向国家交售规定数量的农产品,其中粮食的交售额占到产量的32%—43

%,而国家给付的价格却低于成本,这就是苏联的“义务交售制”。这一制度A.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B.完全否定了市场的作用C.是社会主义改造的核心措施D.适应了生产力发展需要【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粮食的交售额占到产量的32%—43%”可知,尽管农业的发展为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做出了巨大

的牺牲,但也使得国家的粮食储备非常充足,可以较好地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故选A。对于上交的农产品国家尽管给付的价格非常低,但还是有给,这说明苏联还没有完全否定市场的作用,排除B;社会主义改造的核心措施是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并非“义务交售制”,排

除C;“义务交售制”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适应苏联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排除D。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合作组织纷纷建立,其中资源和原材料丰富的新兴发展中国家,为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而自发组织在一起。以下符合这一要求的组织

是A.亚太经合组织B.欧洲经济共同体C.北美自由贸易区D.石油输出国组织【答案】D【解析】【详解】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是亚、非、拉石油生产国为协调成员国石油政策、反对西方石油垄断资本的剥削和控制而建立的国际组织,1960年9月成立,其宗旨是协调和统一

成员国石油政策,维持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稳定,确保石油生产国获得稳定收入,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亚太经合组织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参与,故A项错误;欧洲经济共同体基本上是发达国家参与,且是全方位的合作,故B项错误;

北美自由贸易区有最发达国家一美国,也有发展中国家一墨西哥,故C项错误。故选D。17.20世纪90年代以前,世界仅有联合国大会、七国集团会议等少数多边峰会。今天各种多边峰会已纷纷涌现,如APEC峰会、G20峰会、“金砖国家”峰会等。多边峰会的大量涌现反映了A.各国经济相

互依赖程度的加深B.新兴国家努力构建经济新秩序C.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困境D.经济区域集团化突破地域限制【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出协调国际经济和其他问题的机构组织越来越多,国际峰会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多,体现了经济全球化下世界各国相互依赖性不断加强,A正确

;发展中国家努力构建经济新秩序,国际峰成员国并非都是发展中国家,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困境”,排除C;联合国大会、七国集团、“金砖国家”峰会等并非经济区域集团,排除D。18.老子是一个史官,生活在春秋

时代,当时周朝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正面临着全面瓦解。从《老子》产生的时代背景判断,《老子》第三章中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主张的合理解释是A.老子反对下层平民间的斗争B.老子反对墨子的“尚贤”C.老子主张奴隶社会的

“亲亲”D.老子主张世袭为官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老子提出“不尚贤,使民不争”,是在周朝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正面临着全面瓦解的背景下提出的,因此老子主张奴隶社会的“亲亲”,故C项正确;“不尚贤,使民不争”意思是:不提倡具体的贤能德行,才会避

免民众效仿形式而争夺贤名,人们才会各安其分,以利于选拔真正的贤能。由此可见,老子强调的是选贤,不是下层平民间的斗争,故A项错误;墨子生活在战国时代,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故B项错误;春秋时期实行的是世袭为官制度,老子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故D项错误。19.陆

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他认为做学问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这表明陆九渊A.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B.赞同朱熹格物致知的方法C.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D.否定传统儒学的权威地位【答案】A

【解析】【详解】根据“他认为做学问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可知,陆九渊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反对拘泥于古人经书,故A正确;陆九渊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反对朱熹格物致知的方法,B错误;陆九渊主张自身的修习与领悟,并非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排除C;陆九渊的心学思想

仍然属于传统儒家思想,D错误。20.董仲舒向汉武帝进言时说:“今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居得致之位,操可致之势,又有能致之资,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爱民而好士,可谓谊主矣。然而天地未应而美祥莫至者,何也?”按照这一思路,董仲舒最有可能给出的建议是A.提倡“大一统”,强化君主专制B.充分认识

天人感应理论的合理性C.减轻人民的负担,积极推行仁政D.以“三纲五常”的思想教化民众【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爱民而好士”可以看出,董仲舒认为天地没有感应到汉武帝的德行和功绩,是因为汉武帝并没

有把这种德行推广到百姓身上,因此董仲舒的建议应当是用伦理道德教化民众。故答案为D项。从材料信息来看,董仲舒的建议应该是思想道德方面的内容,排除A、C项;材料中说天地并没有因皇帝的德政而感应,因此后面董仲舒要论述的是为什么没有感应,也就是如何“感应”的行动,而不是论证感应的合理性,排除B项

。【点睛】本题属于文言文材料选择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读懂文言材料。我们可以从材料中的关键词出发,如本题中的“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爱民而好士”,这是对人的赞誉,所以前半部分内容是对君主的褒扬。从“天地未应而美祥莫至者”可以看出是一种转折,引起后文君主所做的不足之处,以此引发进言。把

握住这个逻辑顺序也就很容易找出进言的内容。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题28分,22题12分)21.公共卫生是指与公众有关的卫生问题。主要是指通过社会共同努力、改善公共环境卫生、公共食品卫生、公共饮水卫生、灌输个人卫生知识、促进医事发展以及对传

染病的防治。公共卫生问题与人类社会相始终,反映时代的发展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按照布罗代尔的研究,在前近代时期,欧洲城市,公共卫生情况大同小异,人们一般通过排放污水管道处理污水(主要是雨水),通过清洁工处理固体垃圾。直到18世纪,巴黎、伦敦的河畔依然成为人们自由大小

便的场所;城内街道无清扫街道章程,是以各街道泥淖拉杂,堆积甚多;饮水也成问题因为居民什么东西都往河里扔。糟糕的卫生状况导致疾病尤其是传染病极易流行。19世纪前后,欧洲城市近代公共卫生事业空前发展起来。伦敦、巴黎等城

市大型排污系统的建设、自来水的使用、室内抽水马桶的使用、对食品卫生的管理,使城市公共卫生得到很大改善。19世纪中叶细菌学和寄生虫学的建立,使人们开始对传染病的积极预防。公共卫生法规的制定,使得这些城市率先实现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材料二19世纪中叶,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才逐

渐酝酿、开展。这方面,传教士倡其先声,他们从母国和故乡的经验出发,呼吁中国改善卫生环境。中国出使人员有感于中国与欧美城市公共卫生的巨大差距,开始发出改善公共卫生的议论。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记载了西方自来水生产过程,称

之为“激水机”。中国早期改良派思想家,也对改善公共卫生问题发表许多真知灼见。郑观应对西方城市垃圾处理称道不已。近代中国,以上海为代表的25个租界,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近代化也领先全国。以上海为例,租界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近代公共卫生系统。而上海华界将租界的一套移植过去,并在

食品检疫、预防流行病等方面与租界合作。——以上材料根据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整理、改编(1)根据材料一概括,相比于前近代时期,19世纪欧洲公共卫生事业进步的表现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条件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结合中

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背景分析说明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意义。【答案】(1)表现:由初级排污设施到大型排污系统;由引用自然水到自来水;由卫生状况糟糕到有系统健全的公共卫生机制。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物质条件;民主政治的逐渐建立

提供制度保障;科技文化的进步;资产阶级、市民对文明生活的追求;社会文明的程度不断提高。(2)特点:起步晚;受西方文明或外来影响;地区发展不平衡,租界更先进;发展总体缓慢。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受到西方侵略;西方文明逐渐传入中国;社会经济进步尤其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观念、文化水平的

进步,都有利于近代公共事业的发展。意义:有利于防治疾病、健全体魄;有利于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有利于中国近代化。【解析】【详解】(1)表现:根据“人们一般通过排放污水管道处理污水”“伦敦、巴黎等

城市大型排污系统的建设”得出由初级排污设施到大型排污系统;根据“自来水的使用”得出由引用自然水到自来水;根据“糟糕的卫生状况导致疾病尤其是传染病极易流行”“欧洲城市近代公共卫生事业空前发展起来”得出由卫生状况糟糕到有系统健全的公共卫生机制。条件:根据“1

9世纪前后”,结合所学,可从工业革命的开展、民主政治的逐渐建立提供制度保障、科技文化的进步、社会文明的程度不断提高等方面分析总结。(2)特点:根据“19世纪中叶,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才逐渐酝酿、开展”得出起步晚;根据

“传教士倡其先声”得出受西方文明或外来影响;根据“以上海为代表的25个租界,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近代化也领先全国”得出地区发展不平衡,租界更先进。背景:根据材料和所学,可从西方侵略、西方文明逐渐传入中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观念、文化水平的进步等方面总结回答。意义:

可从防治疾病、健全体魄、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中国近代化等角度分析总结。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上图为1840—1990年中国茶叶生产和出口状况示意图。提取图中某一时期(或时间段)的相应

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答案】答案示例:论题:1840-1880年,中国茶叶产量和出口量迅猛增长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阐述:这一时期,欧美国家完成工业革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把中国变为原料产地。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使小农经

济逐渐解体;另一方面,使中国的茶叶生产依赖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日益殖民地化。总之,茶叶大量生产和出口,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中国经济日益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选做部分】【解析】本题是个开放型题目。从“184

0-1990年中国茶叶生产和出口状况示意图”中分析出每个阶段茶叶产量和出口量的变化,从而得出论点;根据中国近代历史来分析观点即可。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