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密云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3 页
  • 大小 854.000 KB
  • 2024-09-0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北京市密云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北京市密云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北京市密云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0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北京市密云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精准解析】.doc,共(23)页,854.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f2802b39c465838f5dd76de2367c2b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密云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几种物质与其功能的对应不正确...的是()A.RNA:携带遗传信息B.蛋白质:细胞内的储能物质C.神经递质:细胞间传递信息D.抗体:识别特定

抗原【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内和细胞合成分泌的多种物质的功能,需要准确辨析选项中各物质的本质及其功能然后进行判断。【详解】A、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

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核酸包括DNA和RNA,A正确;B、细胞内的储能物质是脂肪,蛋白质的主要功能是结构物质、催化、运输、传递信息和免疫,B错误;C、神经递质是一种由突触前膜释放,能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兴

奋或抑制的化学物质,即具有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作用,C正确;D、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由浆细胞产生,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D正确。故选B。2.选取体长、体重一致的斑马鱼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每天进行运动训练(持续不断被驱赶游动),对照组不进行。训练一段时

间后,分别测量两组斑马鱼在静止时及相同强度运动后的肌肉乳酸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乳酸是由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转化形成的B.斑马鱼静止时所需ATP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C.运动训练可升高无氧呼吸在运动中的供能比例D.运动训练对斑马鱼静止时的无氧呼吸无显著影响【

答案】D【解析】【分析】1、斑马鱼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主要呼吸方式是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2、分析柱形图可知,a、b对照,训练组斑马鱼在静止时产生的乳酸与对照组产生的乳酸基本相同,说明运动训练不能改变斑马鱼静止时无氧呼吸的强度;c、d对

照,训练组斑马鱼在运动时产生的乳酸比对照组运动时产生的乳酸少,说明运动训练可以降低斑马鱼运动时无氧呼吸的强度;a、c对照即b、d对照,运动时乳酸产生量增加,说明与静止相比,斑马鱼在运动时无氧呼吸强度增加。【详解】A、乳酸是无氧呼吸的产

物,是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转化形成的,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场所,A错误;B、静止时斑马鱼主要的呼吸方式是有氧呼吸,斑马鱼所需ATP主要在线粒体中生成,B错误;C、c、d对照,训练组斑马鱼在运动时产生的乳酸比对照组运动时产生的乳酸少,说明运动训练可以降低斑马鱼运动时无氧呼吸的强度,C错误

;D、a、b对照,训练组斑马鱼在静止时产生的乳酸与对照组产生的乳酸基本保持一致,说明运动训练不能降低马鱼静止时无氧呼吸的强度,D正确。故选D。3.幽门螺旋杆菌(Hp)是一种寄生在人体胃中的致病细菌。13C尿素呼气检测Hp的原理是:Hp有的脲酶(一种蛋白质)能把尿素

分解为NH3和CO2,受试者口服13C标记的尿素后被脲酶分解生成NH3和13CO2,定时收集受检者服药前后呼气样本进行对比,可快速、准确鉴定是否被感染及感染程度。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幽门螺旋杆菌的遗传物质可能是DNA也可能是RNAB.幽门

螺旋杆菌具有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的细胞膜C.脲酶合成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参与D.感染者呼出的13CO2由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答案】B【解析】【分析】Hp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比较项目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大小较小较大主要区别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拟核有以核膜

为界限的细胞核细胞壁有,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分为多糖生物膜系统无生物膜系统有生物膜系统细胞质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DNA存在形

式拟核中:大型环状、裸露;质粒中:小型环状、裸露细胞核中: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增殖方式二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可遗传变异方式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详解】A、幽门螺旋杆菌是原核生

物,其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B、幽门螺旋杆菌有细胞膜,其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B正确;C、根据题干信息脲酶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合成的,该菌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错误;D、感染者呼出的13CO2由幽门螺旋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后产生

,D错误。故选B。4.下图为二倍体植物百合(2n=24)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几幅细胞图像,叙述正确的是()A.百合进行减数分裂过程的顺序为①→⑤→③→④→②B.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图②所示细胞时期C.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图③所示细胞时期D.图⑤所示

细胞时期,移向细胞两极的基因组成一般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二倍体生物的一个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其中①细胞处于分裂间期;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⑤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①细胞处于分裂间期、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⑤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因此细胞分裂过程的正确排序为①→③→⑤→②→④,A错误;B、图②细胞处于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4,B错误;C、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为图⑤细胞,C错误;D、图⑤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所以移向两极的基因组成一般不同,D正确。故选D。5.下图表示真核细胞的翻译过程,据图分

析不正确...的是()A图中1、2、3依次表示mRNA、多肽链、核糖体B.相对于mRNA,核糖体的运动方向是从左向右C.一个mRNA可同时作为多种蛋白质合成的模板D.tRNA上的反密码子和mRNA上的密码子是互补的【答

案】C【解析】【分析】1、翻译: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场所:细胞质的核糖体上。本质:把DNA上的遗传信息通过mRNA转化成为蛋白质分子上氨基酸的特定排列顺序。2、分析题图:图表示真核细胞的翻译过程,1是mRNA,2是肽链

,3是核糖体。【详解】A、根据分析1是mRNA,2是肽链,3是核糖体,A正确;B、最右边的核糖体上肽链最长,是最先开始合成的,说明核糖体的运动方向是从左向右,B正确;C、图中过程以同一条mRNA为模板,所以只能合成1种蛋白质,C错误;D、tR

NA上的反密码子和mRNA上的密码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正确。故选C。6.孟买血型是由两对等位基因I/i(位于第9号染色体)和H/h(位于第19号染色体)相互作用产生的,使ABO血型的表型比例发生改变,其机理如下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

律B.H基因表达的产物是A、B血型表现的基础C.父母均为O型血时,不可能生出B型血的后代D.由于H的作用ABO血型无法明确判断亲子关系【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考查分离定律、自由

组合定律的应用。根据图示可以判断,不存在H基因时,IA和IB基因均不能表达,hh个体的血型表现为O型。【详解】A.两对等位基因I/i和H/h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据图可知,不存在H基因时,IA和IB基因均不能表达,H基因表达的产物是A、B血型表现的基础,B正确;C.父母基因型为IAIBhh和iiHH时,可生出基因型为IBiHh的个体,表现为B型血,C错误;D.由于H的作用使ABO血型的表型比例发生改变,仅根据AB

O血型不能准确判断亲子关系,D正确;故选C。7.褪黑素是由哺乳动物松果体产生的一种激素,具有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进而调整睡眠的作用。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不能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B.长时间光照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减少C

.该过程中褪黑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D.为改善睡眠,可长期大量使用褪黑素【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暗信号通过“视网膜→下丘脑→松果体”途径对生物褪黑素进行调控,该调控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为:视网膜为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或SCN)为神经中枢、传出

神经、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为效应器。该过程中有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详解】A、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的方式,常见的调控为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图中所示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其中下丘脑为神经中

枢,松果体为效应器,未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A正确;B、由图可知,暗信号可促使褪黑素增多,则光信号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导致褪黑素分泌减少,B正确;C、由图可知,褪黑素含量增多时,其抑制下丘脑向松果体传递兴奋,即存在反馈调节,C正确;D、由题意可知,褪黑素可促进动物睡眠,注射褪黑素,导致褪黑素含

量过高,抑制下丘脑的功能,从而导致自身分泌的褪黑素减少,不利于人体健康,D错误。故选D。8.作为一种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刺激突触后膜兴奋,进而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发病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a作

为抗原能激活T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B.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能被吞噬细胞清除C.物质a引发的特异性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D.患者体内,可与乙酰胆碱特异性结合的AChR减少【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

重症肌无力患者发病机理示意图,患者胸腺肌样细胞能分泌物质a,物质a能刺激机体产生抗a抗体,抗a抗体能与乙酰胆碱竞争乙酰胆碱受体(AChR),导致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进而引起重症肌无力。【详解】A、物质a能刺激机体产生抗a抗体,说明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

化为浆细胞,A错误;B、物质a是抗原,因此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而清除,B正确;C、物质a能刺激机体产生抗a抗体,只有体液免疫过程能产生抗体,说明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

免疫,C正确;D、抗a抗体能与乙酰胆碱竞争乙酰胆碱受体(AChR),从而导致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进而引起重症肌无力,D正确。故选A。9.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后,家兔会发生相应的

生理变化,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经过的生理变化正确的是()A.红细胞吸水增加B.胰岛素分泌降低C.血浆渗透压迅速下降D.肝糖原的分解减弱【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立即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从而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通过下丘脑调节水平衡

;同时注射后导致血糖含量升高,将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具有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促进葡萄糖氧化分解、促进合成糖原和转化成非糖物质的作用,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详解】A、由于葡萄糖渗透压较高,静脉注射后会导致红细胞失水皱缩,A错误;B、静脉注射

葡萄糖导致血浆中葡萄糖含量升高,此时胰岛素分泌量会增加,以降低血糖浓度,B错误;C、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立即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C错误;D、注射一定量的高浓度葡萄糖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胰

岛素分泌增加,将促进肝糖原的合成,抑制肝糖原的分解,D正确。故选D。10.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中两项指标。此人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项目测定值参考范围单位甲状腺激素10.03.1-6.8pmol/L胰鸟素1.75.0-20.0mlU/L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降低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细胞摄取更多葡萄糖【答案】C【解析】【分析】1、甲状腺激素对动物的作用:①促进动物个体的发育;②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2、胰岛素能够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详

解】A、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而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故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升高,A错误;B、图表中胰岛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而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故血糖含量高于正常,B错误;C、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甲状腺

激素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故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C正确;D、图表中胰岛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而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故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变慢,D错误。故选C。11.GA2氧化酶可以将活性赤霉素转化为非活性赤霉素,水稻茎秆基部节间缩短与之有关,下列相关分析

正确的是()A.GA2氧化酶使得茎秆基部活性赤霉素的含量升高B.赤霉素合成基因缺陷突变体可用于培育抗倒伏水稻C.GA2氧化酶基因在易倒伏水稻茎秆基部节间高表达D.敲除了GA2氧化酶基因的水稻可抗倒伏【答案】B【

解析】【分析】赤霉素可以促进细胞伸长,促使植物生长,GA2基因具有将活性赤霉素转化为非活性赤霉素的能力,表明该基因表达使得赤霉素活性降低,植物节间缩短,具有抗倒伏的能力。【详解】A、GA2氧化酶可以将活性赤霉素转化为非活性赤霉素,因此可以使得赤霉素的含量降低

,A错误;B、节间缩短的水稻较矮,具有较强的抗倒伏的能力,因此赤霉素合成基因缺陷突变体可以用于培育抗倒伏水稻,B正确;C、GA2氧化酶与水稻基部节间缩短有关,易倒伏个体中该基因的表达水平较低,C错误;D、敲出了GA2氧化酶基因的水稻赤霉素含量和活性较高,不具有抗倒伏性

,D错误;故选B。12.某富营养化河流生态修复工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曝气可增加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B.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表面积,提高了净化效果C.植物浮床能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减少水体富营养

化D.增加水体透明度,能进一步恢复水体中水草的生长【答案】A【解析】【分析】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的富集,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导致水体溶氧量下降,进而引起水生生物死亡、水质恶化的现象。利用需氧微生物与厌氧微

生物能够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作用、植物的根系能够从水体中吸收氮、磷等矿质营养的作用,依据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进行合理设计,对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从而达到改善和净化水质的目的。【详解】A、曝气可增加溶氧量,进而降

低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A错误;B、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面积,有利于微生物的生理活动,可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因此能够提高净化效果,B正确;CD、借助植物浮床,可使植物庞大的根系透过小孔牢牢的固定在水体中,植物的根系从水体中吸收氮、磷等物质,可减少水体

富营养化,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生植物生长,从而起到了改善和净化水质的效果,C、D正确。故选A。13.为探究大叶木姜子多糖的抑菌效果,研究人员将4种菌分别用无菌水稀释成菌悬液,在固体培养基上制成含菌平板,在平板上放置经不同浓度大叶木姜子多糖溶液浸

泡2~3h的滤纸片,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各供试菌的抑菌圈直径如下表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酵母菌灰绿曲霉黑曲霉10.02.83.32.61.25.02.73.11.80.92.52.32.71.00.31.01.40.3一-0.

51.2---A.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另外三种菌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核膜B.制备含菌平板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C.在每个多糖浓度、每种菌均重复多次,将数据取平均值D.大叶木姜子多糖对黑曲霉的抑制效果最差【答案】B【解析】【分析】据表分析:随着

大叶木姜子多糖的浓度的提高,其抑菌效果逐渐增强,不同浓度的大叶木姜子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菌效果,且抑菌效果最为显著。【详解】A、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细菌,原核生物,其余三种微生物都是真菌,真核生物,前者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后者都有,A正确;B、根据题干接种使用的是菌悬液

,最好应该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B错误;C、为避免实验误差,每个浓度每种菌重复多次实验,所得数据取平均值,C正确;D、黑曲霉在含有不同浓度的大叶木姜子多糖上产生的抑菌圈的直径最小,抑制效果最差,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接种、实验处理等知识,考生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出实验结

论。14.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动物细胞培养需要先分离出单个细胞,然后再进行培养和筛选。这样做的目的是()A.为了避免微生物污染B.保证获得细胞的遗传背景相同C.为了使细胞周期一致D.保证细胞得到充足的营养【答案】B【

解析】【分析】将已免疫的小鼠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能分泌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的过程中至少要进行两次筛选,一次是通过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另一次是通过专一抗体检测筛选出能分泌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详解】由于小鼠生活过程中存在多种抗原感染,所以小鼠体内存在多种B淋巴细胞,从小鼠体内获取的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会形成多种杂交瘤细胞,同时也存在未融合的细胞和同种细胞的融合体,将这些细胞放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上培养,可筛选出杂交瘤细胞,但这些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是多种,为

了筛选到能产生单一抗体的细胞群,可将上述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由于每个小孔内只有一个杂交瘤细胞,所以可筛选到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即两次筛选的目的是保证获得细胞的遗传背景相同。筛选的目的不是避免微生物污染,也不是使细胞周期一致和保证细胞得到充足的营养,综上分析,B正确,AC

D错误。故选B。15.科研人员借助现代生物技术培育的酵母菌细胞生产青蒿素过程如下图所示,下述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①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催化,②过程的场所在核糖体B.培育能合成青蒿素的酵母细胞需要导入ADS酶和CYP71AV1酶C.用酵母细胞生产青蒿素能较好解决从青

蒿中提取青蒿素产量低的难题D.通过基因改造降低ERG9酶活性可以提高酵母细胞合成青蒿素的产量【答案】B【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察了基因工程的相关问题,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产量较低,而酵母细胞中具有FPP合成的代谢途径,因此可以使用基因工程

的方法将ADS酶基因和CYP71AV1酶基因建构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到酵母细胞中,使其具有生产青蒿素的能力。【详解】A、由图可知,①过程由FPP合成酶基因转录合成mRNA,此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②过程由mRNA翻译

合成FPP合成酶,该过程发生的场所为核糖体,A正确;B、直接导入ADS酶和CYP71AV1酶并不能获得可以稳定产生青蒿素的酵母菌细胞,而是应该借助基因工程的技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导入ADS酶基因和CYP71AV1酶基因,B错误;C

、酵母细胞属于单细胞真菌,使用酵母细胞生成青蒿素可以实现大量繁殖和生产的目的,解决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产量低的难题,C正确;D、由流程图可以看出ERG9酶会竞争FPP产生其它代谢产物固醇,若使用基因改造降低该酶的活性可以使得更多的FPP用于生产青蒿素,提高青蒿素的产量,D正确;故

选B。二、非选择题16.番茄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33℃。研究人员为研究夜间低温条件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将实验室内白天保持25℃,每日16:00至次日6:00对番茄幼苗进行15℃(对照组)和6℃的降温

处理,在实验第0、3、6、9天的9:00进行相关指标测定,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问题:(1)由实验结果可知,夜间6℃低温处理导致净光合速率________,这是因为低温处理对光合作用的抑制强于对呼吸作用的抑制,低温还引起__________________,光合作用暗反应____供应不足,致

使光合作用受到抑制。(2)Rubisco是光合作用的关键酶。研究人员为研究低温处理番茄叶片内Rubisco含量下降的原因,首先提取番茄叶片细胞的总RNA,经___________过程获得总cDNA。然后根据番茄Rubisco合成基因的__________设计引物,再利用_____

__技术扩增Rubisco合成基因。研究结果发现,低温处理组mRNA的量第0天与对照组无差异,第9天则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说明低温可能抑制了Rubisco合成基因的______过程,使Rubisco含量下降。(3)研究发现,实验组番茄叶、茎、根的光合产物分

配比率高于对照组,而果实的光合产物分配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低温处理还改变了番茄体内__________的分配。(4)影响番茄光合作用的外界环境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个)。依据上述研究结果,可采用_______________等措施提高冬季温室大棚番茄产量。【

答案】(1).降低(2).气孔开放度下降(3).二氧化碳(4).逆转录(5).碱基序列(6).PCR(7).转录(8).光合产物向不同器官(9).温度、光照强度、CO2浓度(10).白天将温度维持在25℃,夜间将温度控制在15℃【解析】【分析】从图中看出夜间15

℃处理净光合速率、气孔开放程度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都增加,夜间6℃处理则都减少。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详解】(1)从图中看出夜间6℃低温处理导致净光合速率降低;低温不仅对光合作用的抑制强于对呼吸作用的抑制,还引起气孔

开放度下降,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导致光合作用受到抑制;(2)RNA需要经过逆转录过程获得总cDNA;根据目的基因的碱基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低温处理组第9天mRNA含量低于对照组,而mRNA的合成是由DNA经过转录

而来,说明了低温抑制了该基因的转录过程。(3)低夜温处理还改变了光合产物向不同器官的分配,使实验组番茄叶、茎、根的光合产物分配比率高于对照组,果实的光合产物分配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影响光合作用的

外界因素有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提高冬季温室大棚番茄产量可以白天将温度维持在25℃,夜间将温度控制在15℃。【点睛】本题考查了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影响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

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17.科研人员对猕猴(2n=42)的酒精代谢过程进行研究,发现乙醇进入机体内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缺乏酶1,喝酒脸色基本不变但易醉的

猕猴,称为“白脸猕猴”;缺乏酶2,喝酒后乙醛积累刺激血管引起脸红的猕猴,称为“红脸猕猴”;两种酶都有的猕猴,称为“不醉猕猴”。请回答问题:(1)乙醇进入猕猴机体内的代谢途径,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_____的合

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猕猴的乙醇代谢与性别关系不大,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基因b由基因B突变而来,基因B_______(可以/不可以)突变成其他多种形式的等位基

因,这是因为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的特点。(3)“红脸猕猴”的基因型有______种,“白脸猕猴”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___种。(4)完善如下实验设计和预期,以确定某只“白脸猕猴”雄猴的基因型。实验步骤

:①该“白脸猕猴”与多只纯合____________杂交,产生多只后代。②观察、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结果预测:Ⅰ若子代全为“红脸猕猴”,则该“白脸猕猴”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Ⅱ若子代“红脸猕猴”:“不醉猕猴”=1:1,则该“白脸猕猴”的基因

型为_________;Ⅲ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白脸猕猴”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答案】(1).酶(2).与酒精代谢有关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3).可以(4).不定向性(5).4(6).3(7).“不醉猕猴”(8).aaBB(9).aaBb(10

).全为“不醉猕猴”(11).aabb【解析】【分析】图示为乙醇进入机体的代谢途径,说明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其中“白脸猕猴”缺乏酶1,基因型为aa__;“红脸猕猴”缺乏酶2,基因型为A_B_,“不醉猕猴”具有酶1和酶2,基因

型为A_bb。【详解】(1)观察图中乙醇进入机体的代谢途径,说明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从以上资料可知控制酒量的基因位于4号和12号染色体上,因此猕猴的酒量大小与性别关系不

大,判断的理由是与酒精代谢有关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2)基因b由基因B突变形成,基因B也可以突变成其他多种形式的等位基因,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3)据分析可知“红脸猕猴”的基因型为A_B_,故共有AABB、AaBb、AaBB、AABb4种;“

白脸猕猴”缺乏酶1,基因型为aa__,故有aaBB、aaBb、aabb3种。(4)①该“白脸猕猴”的基因型为aa__,可能为aaBB,aaBb,aabb,预判断其基因型,可让该“白脸猕猴”与多只纯合的“不醉猕猴”(AAbb)交配。②该“白脸猕猴”(aa_

_)和纯合“不醉猕猴”(AAbb)交配,若子代全为“红脸猕猴”(基因型为AaBb),则该“白脸猕猴”的基因型为aaBB。该“白脸猕猴”(aa__)和纯合“不醉猕猴”(AAbb)交配,若子代“红脸猕猴”:“不醉猕猴”=1:1,即基因型为AaBb和Aab

b,则该“白脸猕猴”的基因型为aaBb。该“白脸猕猴”(aa__)和纯合“不醉猕猴”(AAbb)交配,若该“白脸猕猴”的基因型为aabb,则子代全为“不醉猕猴”(Aabb)。【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基因突变的特点、分离定律以及自

由组合定律相关知识,需要考生识记、理解并运用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其中根据题干分析出三种猕猴的基因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8.甲、乙、丙三人在一次社区健康日活动中检测出尿糖超标,为进一步弄清是否患糖尿病,三人又进行了血液检测。图1、图2所示为空腹及餐后测定的血糖及胰

岛素浓度。糖尿病血糖浓度标准为:空腹≥7.0mmol/L,餐后2h≥11.1mmol/L,请回答问题:(1)正常人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________分泌增多,通过____运输,促进组织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使血糖浓度下降。(2)据图初步判断_________是糖尿病患者,需进一步复查血糖。(3)人体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图3所示,胰岛素调节靶细胞摄取葡萄糖的机理如图4所示。由图3可知

,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β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β细胞)后引起胰岛素分泌的途径为: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β细胞)→_________________→引起胰岛素分泌。(4)综合图1、图2和图4,推测乙患糖尿病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

_________。【答案】(1).胰岛素(2).体液(血液)(3).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4).甲、乙(5).协助扩散(6).细胞呼吸生成ATP→ATP水解将K+通道磷酸化→K+外流受阻导致细胞膜电位

变化→引起Ca2+内流(7).胰岛素受体(蛋白M)异常导致胰岛素信号不能传递;胰岛素与受体(蛋白M)结合后,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异常;胰岛素靶细胞GLUT4储存囊泡转运至细胞膜受阻;胰岛素受体(蛋白M)抗体与胰岛素受体(蛋白M)结合,使胰

岛素不能与其受体结合。【解析】【分析】由图1可知,空腹时甲、乙血糖浓度偏高,丙的血糖浓度正常;餐后,甲、乙、丙的血糖浓度均有所上升,丙组餐后1h开始下降,甲乙两组餐后2h开始下降,但血糖浓度仍高于正常值;由图2可知,甲餐后胰岛素含量稍微有所升高,幅度较小;乙和丙的胰岛素含量先升高后下降,乙的

胰岛素含量高于甲和丙;综合分析,甲和乙患糖尿病,甲患者是因为缺乏胰岛素,胰岛素的合成出现问题,可以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而乙患者胰岛素含量高于正常值,是胰岛素无法发挥功能导致的,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

详解】(1)正常人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分泌增多,通过体液运输,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下降。(2)由图可知,甲和乙餐后的血糖浓度较高,餐后2h11.1mmol/L,因此可以初步判断甲和乙为糖尿病患者。(3)由图3可知,

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β细胞)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其运输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β细胞),细胞呼吸生成ATP,ATP水解将K+通道磷酸化,K+外流受阻导致细胞膜电位变化,引起Ca2+内流,从

而引起胰岛素分泌。(4)综合图1、图2和图4,推测乙患糖尿病的可能原因:胰岛素受体(蛋白M)异常导致胰岛素信号不能传递,胰岛素无法发挥功能;胰岛素与受体(蛋白M)结合后,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异常,没有引起GLUT4储存囊泡转运至细胞膜,影响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

;胰岛素靶细胞GLUT4储存囊泡转运至细胞膜受阻;胰岛素受体(蛋白M)抗体与胰岛素受体(蛋白M)结合,使胰岛素不能与其受体结合,胰岛素无法发挥功能。【点睛】本题考查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题中所给图像进行综合分析,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糖尿病的几种病

因并进行分析作答。19.某地一条河流常年被生活废水污染。生活废水的水质、水量不均,有机物、N、P含量高。为因地制宜探索治理河水污染的生态方法,研究人员将污染河水引入一个面积为33m×20m的人工实验湿地(

见下图)。在该人工实验湿地中引入满江红、芦苇、水芹和凤眼莲等水生植物,并暂时封闭出水口。一段时间后检测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水质,结果见下表参数入口处半均值出口处平均值国家排放标准总氮(mg/L)25915总磷(mg/L)2.40.81.0*BOD(mg/L)60820炎

便类大肠杆菌(细菌数目100mL)1.0X1071.9X105100一500*BOD表示污水中生物体在代谢中分解有机物消耗的氧气量,可间接反映出水质中有机物含量请回答问题:(1)组成该人工实验湿地的主要生物类群包括_____________

_,其中所有芦苇构成一个种群。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分析,该人工实验湿地中引入满江红、芦苇、水芹和凤眼莲等水生植物属于_________。(2)据表分析,流经人工实验湿地后,污水中氮、磷总量均呈现________趋势。引起

这种变化主要原因与研究人员__________________的措施有关。(3)污水流经人工实验湿地后,BOD值的变化表明水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减少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

保工作者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植物种类单位水体面积N吸收量(g/m2)单位水体面积P吸收量(g/m2)浮水植物a22.301.70浮水植物b8.510.72沉水植物c14.612.22结合上表数据,

投放___________两种植物可以达到降低该湿地中N、P的最佳效果。(5)为保持该湿地现有的净化能力并使水质进一步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请提出还能完善该治理方案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答案】(1).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生产者(3).下降(4).引种多种水生植物(5).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消耗了大量的氧气(6).浮水植物a、沉水植物c(7).①适量投放可取食或破坏大肠杆菌的

生物到湿地水体中②可增加出水口前的缓流区面积、降低流速、增加水生植物密度【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可以吸收无机盐,由图可知,水生植物可以净化水质,大大减少N、P等无机

盐的含量。【详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生物类群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所有芦苇是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构成一个种群。由图可知,满江红、芦苇、水芹和凤眼莲等水生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属于生产者。(2)封闭出水口一段时间后再测出水口的水质,可以反应植物的净化效果。由第一个表格可以看出,除了大肠杆菌数目外,N、P、有机物的含量都在下降,说明植物能吸收水中的N、P等无机盐,净化水质。引起这种变化

主要原因与研究人员引种多种水生植物的措施有关。(3)BOD值表示污水中生物体在代谢中分解有机物消耗的氧气量,该值越高,表明有机物的含量越高,污染越严重。污水流经人工实验湿地后BOD值下降,表明水体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消耗了大量的氧气。(4)由第二个表格可以

看出,三种水生植物相比,浮水植物a吸收N的能力最强,沉水植物c吸收P的能力最强,所以投放a、c两种植物可以达到降低该湿地中N、P的最佳效果。(5)虽然引入水生植物后总氮、总磷、有机物的值都在下降,但是大肠杆菌的数目却在上升,因此需要控制

大肠杆菌的数目。为保持该湿地现有的净化能力并使水质进一步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可以采取①适量投放可取食或破坏大肠杆菌的生物,如草履虫、噬菌体等到湿地水体中;②可增加出水口前的缓流区面积、降低流速、增加水生植物密度等。【

点睛】本题以人工湿地为背景,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从表格和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解题的关键。20.果醋是以水果为主要原料,利用

现代生物技术酿制成的一种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的酸性调味品,已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饮用。果醋的生产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某工厂山药胡萝卜果醋的制作流程如下图。请回答问题:山药汁、胡萝卜汁制备→成分调制→酒精发酵→醋酸发酵→过滤→调配→包装灭菌→成品果醋(1)在山药胡萝卜

果酒制作阶段有时出现酒变酸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发酵装置密闭不严,导致_____生长繁殖,产生了醋酸;也可能是发酵液中混有____发酵产生了乳酸。(2)研究小组通过实验发现,从28℃到32℃醋酸转化率越来越高,但无法确定发酵最佳

温度。为确定山药胡萝卜果醋发酵最佳温度,研究小组需要做的工作是继续___________,并检测___________,最终确定____________________的温度为最佳发酵温度。(3)根据果醋制作的原理和条件,若在家里自制不同风味类型的果醋,实际操作前需要考虑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写出2个)。【答案】(1).醋酸菌(2).乳酸菌(3).继续升高发酵温度(4).醋酸转化率(5).最高的醋酸转化率对应(6).果醋制作原料的种类、

发酵菌种的选择、果醋制作理化条件的控制等【解析】【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是: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为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为C6H1

2O6→2CO2+2C2H5OH+能量。(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是: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详解】(

1)根据题意分析,在果酒制作过程中出现酒变酸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发酵装置密闭不严,导致醋酸菌生长繁殖,产生醋酸;也可能是发酵液中混有乳酸菌发酵产生的乳酸。(2)根据题意分析,已知从28℃到32℃醋酸转化率越来越高,但仍然无法确定发酵最佳温度,则应该继续升高发酵温度,检测发酵醋

酸转化率,最高的醋酸转化率对应的温度即为最佳发酵温度。(3)若要在家庭制作不同风味类型的果醋,在实际操作前需要考虑果醋制作原料的种类(蔬菜水果的类型)、发酵菌种(酿酒酵母菌种和醋酸菌菌种)的选择(不同的果醋需要用不同的菌种)、果醋制作理化条件的控制(如发酵温度、pH、氧气条件等控制)、

果醋制作的成本、果醋制作的食品安全等。【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果酒发酵和果醋发酵的原理和过程,弄清楚两个过程所需菌种的种类和代谢类型,进而利用所学知识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21.马铃薯是一种分布广泛、适应性强、产量高、营养价值丰富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培育脱毒和抗毒的

马铃薯品种是解决马铃薯质量退化和产量下降的有效方法。(1)马铃薯茎尖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茎尖离体培养大致过程如图1所示,马铃薯茎尖外植体大小对苗的脱毒率和成活率的影响如图2所示。请回答问题:①依图1分析,马铃薯脱毒苗培养依

据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将微茎尖接种在添加有______________等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中,经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完成组织培养过程,获得试管苗。对脱毒苗进行病毒检测时

,可采用______________方法检测病毒的蛋白质,也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检测病毒的基因。②由图2可知,茎尖越小,_______________,因此大小为________mm的茎尖外植体适宜马铃薯脱毒苗的培养。(2)

研究表明将感染马铃薯的病毒(遗传物质是DNA)的蛋白质外壳基因导入马铃薯体内可以获得抗病毒的植株。①简述将马铃薯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基因转入马铃薯基因组中,获得抗病毒马铃薯的基本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个体水平鉴定马铃薯植株是否

具有抗病毒特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其生长状况。【答案】(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2).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3).脱分化(4).再分化(5).抗原——抗体杂交(6).DNA分子杂交(7).脱毒率越高,成苗率越低(8).0

.27(9).将马铃薯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基因导入马铃薯细胞内一般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先将目的基因插入到农杆菌Ti质粒的T-DNA上,构建出表达载体后,将其导入马铃薯受体细胞,筛选出抗病毒马铃薯细胞后,再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马铃薯细胞培养出

完整植株(10).将相应的马铃薯病毒接种到马铃薯植株上【解析】【分析】植物组织培养应用了细胞全能性的原理,过程: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胚状体→植株(新植体)。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1)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

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2)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1)①马铃薯脱毒苗培养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

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可诱导离体细胞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完成组织培养过程,从而形成脱毒苗。为检测脱毒苗的质量,可采用抗原——抗体杂交的方法检测病毒的蛋白质,也可以采用DNA分子杂交的方法检测病毒的基因。②由图2数据分析可知,茎尖越小,脱毒率越高,成苗率越低。当茎尖外植体的

大小为0.27mm时,脱毒率和成苗率均较高,因此马铃薯脱毒培养中茎尖外植体的适宜大小为0.27mm。(2)①将马铃薯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基因导入马铃薯细胞内一般采用农杆菌转化法,该方法先将目的基因插入到农杆菌T

i质粒的T-DNA上,然后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使目的基因进入植物细胞并插入到植物细胞的染色体上。导入农杆菌时,首先要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还要用Ca2+处理土壤农杆菌,使之转变为感受态,然后将它们在缓冲液中混合培养以完成

转化过程。构建出基因表达载体后,将其导入马铃薯受体细胞,筛选出成功转化的马铃薯细胞后,再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马铃薯细胞培养出完整植株。②在个体生物学水平鉴定马铃薯植株是否具有抗病毒特性的方法是将相应的马铃薯病毒接种到马铃薯植株上,观察其生长

状况。【点睛】答题关键在于掌握植物组织培养和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等相关知识。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