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新八省通用,第1_4章)(全解全析)(新八省通用).docx,共(23)页,4.805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ef1142b7458b1534d6191ee29d285f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模拟卷(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
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
围:人教版2019必修1第1~4章。5.难度系数:0.7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施莱登和施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观察了大量的动植物细胞并进行了理论概括,从而建立了细胞学说,恩
格斯把细胞学说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学说确立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的观点B.显微镜的使用为细胞学说的建立奠定了技术基础C.新细胞产生方式的发现是对细胞学说的修正D.细胞学说揭示了各种生物
彼此间存在着亲缘关系【答案】D【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
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详解】A、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观察到动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提出“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的观点,A正确;B、显微镜的使用使人们看到了细胞,
为细胞学说的建立奠定了技术基础,B正确;C、魏尔肖提出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是对初始细胞学说内容的补充,C正确;D、细胞学说没有涉及到病毒,因此没有揭示各种生物的关系,D错误。故选D。2.对下列图示的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图①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a转换成b,则视野
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B.若需放大观察图②中的c细胞,则只需向左方移动装片即可C.若图③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动,发现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顺时针,则实际上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D.若图④是在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下观察
的,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视野中可检测到分生组织细胞数为4个【答案】D【分析】1、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故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若在视野中
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质就是顺时针流动。2、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
加清晰。【详解】A、由图1观察可知,a、b表示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距离越近放大倍数越大,则b的放大倍数大于a,若图①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a转换成b,是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细胞变大,A错误;B、c细胞位于视野的左方
,若需放大观察图②中的c细胞,则需要先将玻片向左方移动,使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再换上高倍物镜,调节光圈增加视野亮度,转动细准焦螺旋使视野变清晰,B错误;C、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视野中看到的细胞质流动方向与实际细胞质流动方向相同,若图③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动,发现细胞
质的流动方向是顺时针,则实际上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顺时针,C错误;D、若图④是在显微镜下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放大倍数为原来的4倍,则视野中可检测到分生组织细胞数为64÷42=4个,D正确。故选D。3.下列关于蓝细菌
和菠菜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合色素的种类相同B.细胞膜的成分都有脂质和蛋白质C.DNA复制都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D.都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答案】B【分析】蓝藻属于原核生物,菠菜属于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相比,原核生物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有拟核。【详解】A、蓝藻为原核生物,其细胞内无叶绿体,含有光合色素叶绿素和藻蓝素;菠菜为真核生物,其叶绿体内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光合色素,两者种类和功能不同,A错误;B、蓝藻和菠菜都有细胞膜,且细胞膜的成分基本相似
,都有脂质和蛋白质,B正确;C、DNA复制不都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蓝细菌为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线粒体,C错误;D、蓝藻为原核生物,细胞内不含叶绿体,D错误。故选B。4.下列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探究实验设计,正确的是()选项探究主题实验试剂预期实验结果结论A某“色拉油
”是否含有脂肪苏丹Ⅲ染液被检测液体出现橘黄色不含有脂肪,但可能含有固醇B某“早餐奶”是否含有蛋白质双缩脲试剂被检测液体出现砖红色含有蛋白质,但含量少于淀粉C某“奶片”是否添加淀粉碘液被检测液体出现蓝色含有淀粉,不含有蛋白质D某“无糖”无色饮料中是否
含有葡萄糖斐林试剂被检测液体出现砖红色一定含有还原糖,但不一定是葡萄糖A.AB.BC.CD.D【答案】D【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
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详解】A、脂肪能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因
此实验结论为含有该“色拉油”含有脂肪,A错误;B、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错误;C、淀粉遇碘液变蓝,某“奶片”用碘液检测后出现蓝色,说明该“奶片”含有淀粉,该实验无法说明该“奶片”是否含蛋白质,C错
误;D、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出现砖红色沉淀,一定含有还原糖,但不一定是葡萄糖,D正确。故选D。5.黑龙江省作为中国最北的茶叶产区,黑龙江茶叶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品质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下列关于茶叶的叙述正确的是()A.采摘的新鲜茶叶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B
.茶叶和人体所含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但含量有差异C.制作好的成品茶比新鲜茶叶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低D.采摘的新鲜茶叶中的叶绿素中含有微量元素Mg【答案】B【分析】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
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2、在生物体内,占细胞鲜重比例最高的化合物是水,其次是蛋白质,因此占细胞干重比例最高的化合物是蛋白质。【详解】A、采摘
的新鲜茶叶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A错误;B、茶叶和人体所含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但含量有差异,B正确;C、制作好的成品茶叶比新鲜茶叶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高,C错误;D、采摘的新鲜茶叶的叶绿素中含有大量元素Mg,D错误。故选B。6.2022年“
世界水日”的主题为“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下列有关水对生命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晒干的小麦种子不含自由水,代谢强度低,便于贮藏B.植物幼嫩部位比衰老部位代谢旺盛是因为幼嫩部位自由水含量占比较高C.与未萌发的小麦种子相比,正在萌发的小麦种子中自由
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下降D.越冬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升高,有利于植物抵抗寒冷的环境【答案】B【分析】细胞中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
的介质,还参与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和物质运输。【详解】A、种子晾晒过程中失去的水主要是自由水,但晾晒后种子中仍含有少量自由水,故代谢强度降低,便于贮藏,A错误;B、自由水含量高,代谢旺盛,幼嫩部位比衰老部位自由水的
含量高,因而植物幼嫩部位代谢旺盛,B正确;C、与未萌发的种子相比,正在萌发的种子细胞代谢活动旺盛,自由水含量增加,则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升高,C错误;D、越冬的植物体内,自由水向结合水转化,自由水所占的比例逐
渐降低,结合水所占的比例逐渐升高,有利于植物抵抗寒冷的环境,即越冬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下降,D错误。故选B。7.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人体内缺少铁,则血红素不能合成B.细胞中
缺乏磷会影响核酸等物质的合成C.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如碳酸钙是构成骨骼、牙齿的主要成分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所以常在食盐中加碘【答案】C【分析】细胞内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有些无机盐是细
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的无机盐还参与维持细胞酸碱平衡和渗透压。【详解】A、铁是血红素的重要组成元素,缺铁血红蛋白不能合成,导致贫血,A正确;B、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
、N、P,故缺少P会影响其合成,B正确;C、细胞中的无机盐少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C错误;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食盐中加碘可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所以常在食盐中加碘,D正确。故选C。8.人体皮下的胆固醇经适度紫外线照射可
生成维生素D3,下列有关胆固醇和维生素D3的说法,错误的是()A.维生素D3、胆固醇都属于脂质B.胆固醇是动植物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C.胆固醇代谢障碍可能会导致血液中脂质不能及时运出D.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维生素D3缺乏引起的疾病【答案】B【分析】脂质存在于所有细胞中,是
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有机物,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胆固醇等。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具有保温、缓冲和减压的作用;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详解】A、胆固醇、维生素D都属于脂质
中的固醇类,A正确;B、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糖类是动植物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B错误;C、胆固醇能够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胆固醇代谢障碍可能会导致血液中脂质不能及时运出,血脂升高,C正确;D、维生素D3能够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预
防佝偻病,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室外的紫外线可使人体皮下的胆固醇生成维生素D3,从而缓解佝偻病,D正确。故选B。9.糖类是细胞内重要的有机物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识别只与糖蛋白中糖类有关B.单糖可以被进一步水解为更简单的糖类C.糖原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共有的能源物质D.几丁质广泛存在于
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答案】D【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形成的,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分子半乳糖形成的;多糖包括淀粉
、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详解】A、细胞识别与糖蛋白中蛋白质和糖链都有关,A错误;B、单糖不能再被水解,B错误;C、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能源物质,C错误;D、糖中
的几丁质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几丁质及其衍生物在医药、化工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D正确。故选D。10.蛋白质是决定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人体中,每一种蛋白质都含有21种氨基酸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可按不同的方式脱水缩合C.用双缩脲
试剂检测蛋白质时,经加热后可出现紫色反应D.细胞中蛋白质种类繁多的原因是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极其多样【答案】D【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
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2、蛋白质在高温、过酸或过碱等条件下其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而失活。【详解】A、在人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但并不是每一种蛋白质都含有21种氨基酸,A错误;B、氨基
酸之间的脱水缩合过程都是相同的,B错误;C、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不需要加热,C错误;D、细胞中蛋白质种类繁多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极其多样,D正确。故选D。11.人体血红蛋白由574个氨基酸组成,包括2条a链(各有141个氨基酸)和2条β链(各有146个氨基酸)。镰状细
胞贫血患者因血红蛋白功能异常,表现为贫血症状。下图为正常人和镰状细胞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部分氨基酸序列对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血红蛋白中至少各有4个游离的氨基和羧基B.2条α链和2条β链形成过程中共脱去了570个水分子C.4条多
肽链盘曲、折叠,进而形成具有复杂空间结构的血红蛋白D.异常血红蛋白的谷氨酸被替换成缬氨酸,导致氨基酸连接方式改变【答案】D【分析】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氨基
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详解】A、一个血红蛋白分子有4条肽链,每条肽链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故血红蛋白中至少各有4个游离的氨基和羧基,A正确;B、2条a链各有141个氨基酸和2条β链各有146个氨基酸,故2条α链和2条β链形成过程中脱水数=2×(
141-1)+2×(146-1)=570,B正确;C、4条多肽链盘曲、折叠,进而形成具有复杂空间结构的血红蛋白,C正确;D、氨基酸连接方式没有改变,都通过肽键连接,D错误。故选D。12.胶原三肽是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由
猪皮、鱼皮为原料制备的胶原蛋白的最小结构单位,其形成过程如图所示。由于胶原三肽的分子量很小,因此能够极有效的渗入角质层、真皮层和头发根部细胞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赖氨酸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B.胶原三肽由3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C.a和b为肽键,形成胶原三肽要产生2个水
分子D.由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结构多样,具有运输、防御等功能【答案】A【分析】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详解】A、由图可
知,赖氨酸有两个氨基和一个羧基,A错误;B、由图可知,胶原三肽由3种氨基酸(甘氨酸、脯氨酸以及赖氨酸)脱水缩合而成,B正确;C、a和b为肽键,需要形成两个肽键,因此要产生2个水分子,C正确;D、由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结构多样,具有运输、防御等功能,D正确。故选A。1
3.下图表示化合物a和m参与化合物b的构成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m为尿嘧啶,则b与细胞生物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唯一区别是a不同B.若m为鸟嘌呤,则由m参与构成的b有2种C.若b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则它可作为HIV病毒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D.在豌豆叶肉细胞中由b构成的
核酸,含有的m种类是4种,a种类为2种【答案】B【分析】题图是核苷酸的结构简图,分析可知a是五碳糖,b是核苷酸,m是含氮碱基。【详解】A、若m为尿嘧啶(U),则b为尿嘧啶核糖核苷酸,a为核糖,而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为DNA,其基本组成单位为4种脱氧核苷酸,因此b与4种脱氧核苷酸的区别是a和m
不同,A错误;B、若m为鸟嘌呤(G),则由m参与构成的b有2种,分别是鸟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B正确;C、HIV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若b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则它可作为DNA的基本单位,不可作为RNA的基本单位,C错误;D、在豌豆叶肉细胞中由b构成的核酸有DNA和
RNA2种,因此含有的m种类是5种(A、G、C、T、U),a种类为2种,D错误。故选B。14.下列有关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脂肪与糖原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B.多糖、蛋白质、核酸和脂肪都是由单体连接成的生物大分子C.胆固醇直接参与氨基酸的运
输D.乳酸菌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分子【答案】A【分析】病毒无细胞结构,故无细胞膜;组成多糖的单体是单糖,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脂肪无单体;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详解】A、脂肪与糖原
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脂肪是生物体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A正确;B、脂肪不属于生物大分子,多糖、蛋白质、核酸都是由单体连接成的生物大分子,B错误;C、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可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C错误;D、乳酸菌属
于原核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乳酸菌细胞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分子,D错误。故选A。15.研究发现,红细胞膜上胆固醇含量与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当血浆中胆固醇浓度升高时,会导致更多的胆固醇插入到红
细胞膜上,使细胞膜流动性降低,变得刚硬易破,红细胞破裂导致胆固醇沉积,加速了As斑块的生长。结合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质和糖类B.成熟红细胞膜
上的脂类物质可来自血浆C.物质③的结构特点决定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D.细胞膜的流动性只与物质②③有关【答案】B【分析】流动镶嵌模型:(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是可以流动的;(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
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3)在细胞膜的外表面,少数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详解】A、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为脂质和蛋白质,还含有少量糖类,A错误;B、成熟红细胞不
具有合成脂质的内质网,由题目“当血浆中胆固醇浓度升高时,会导致更多的胆固醇插入到红细胞膜上”可知,成熟红细胞膜上的脂类物质可来自血浆,B正确;C、物质③是磷脂双分子层,物质③的结构特点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而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主要与载体蛋
白有关,C错误;D、材料中提到当血浆中更多的胆固醇插入到红细胞膜上,会使细胞膜流动性降低,说明细胞膜的流动性与胆固醇有关,D错误。故选B。16.科学家们对细胞膜成分和结构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欧文顿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提出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B.罗伯
特森在光镜下看到细胞膜是清晰的暗—亮—暗结构,认为细胞膜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结构构成C.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体细胞融合实验的实验结果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提取人红细胞的脂质铺展成的单分子层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说明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排列为连续的
两层【答案】B【分析】有关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①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②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通过对脂质进行提取和测定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
为连续的两层。③1959年,罗伯特森根据电镜下看到的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提出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指出,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④1970
年,科学家通过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的融合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⑤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为流动镶嵌模型大多数人所接受。【详解】A、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
胞,根据相似相溶原理,他提出: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正确;B、罗伯特森在电镜下观察到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据此推测细胞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B错误;C、科学家通过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的融合
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正确;D、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只有细胞膜这一种膜结构,因此,根据提取人的红细胞的脂质铺展成的单分子层的面积是该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推测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D正确。故选B。17.图中①~④表示人体细胞的不同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A.①~④构成细胞完整的生物膜系统B.溶酶体能清除衰老或损伤的①②③C.③的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④转运分泌蛋白与细胞骨架密切相关【答案】A【分析】图中①是线粒体,②是内质网,③是高尔基体,④是囊泡。【详解】A、完整的生物膜系统
包括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而图中①是线粒体,②是内质网,③是高尔基体,④是囊泡,故①~④不能构成细胞完整的生物膜系统,A错误;B、溶酶体能够清除衰老、受损的细胞器,所以能够清除衰老或损伤的①②③,B正确;C、③高尔基体能够产生囊
泡,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D、细胞骨架与物质运输有关,所以④囊泡转运分泌蛋白与细胞骨架密切相关,D正确。故选A。18.图1表示某细胞在电子显微镜视野下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1~7表示细胞结构;图2表示该细胞的甲、乙、丙三种细胞器中三种有机物的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图1中3、4、5、6的细胞器中的膜结构构成了生物膜系统B.图2中的丙是酵母菌细胞和颤蓝细菌细胞共有的唯一细胞器C.破伤风杆菌没有图1细胞中的6结构,不能进行有氧呼吸D.分泌蛋白利用囊泡运输过程中,通常由细胞骨架提供运输轨道【答
案】A【分析】图1分析:1表示细胞膜,2表示核糖体,3表示中心体,4表示内质网,5表示高尔基体,6表示线粒体,7表示核膜,该细胞为动物细胞。图2分析:甲含有蛋白质、脂质、核酸,故甲为线粒体;乙含有蛋白质、脂质,故乙可能为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丙含有蛋白质、
核酸,不含脂质,说明没有膜结构,说明丙可能为核糖体。【详解】A、生物膜系统是指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图1中3表示中心体、4表示内质网,5表示高尔基体,6表示线粒体,所以3、4、5、6的细胞器中的膜结构不能构成生物膜系统,A错误;B、丙含有蛋白质、核酸,不含脂质,
说明没有膜结构,说明丙可能为核糖体,真核和原核细胞中共同的唯一细胞器是核糖体,故图2中的丙是真核和原核细胞共有的唯一细胞器,B正确;C、破伤风杆菌是原核生物,代谢类型是厌氧性,原核生物中只含有唯一的一种细胞器核糖体,不具有线粒体,即破伤风杆菌没有图1细胞中的6结构——线粒体,不
能进行有氧呼吸,C正确;D、分泌蛋白利用囊泡运输过程中,通常由细胞骨架提供运输轨道,D正确。故选A。19.图A是将菠菜叶肉细胞进行差速离心的过程,图B是细胞中部分结构的图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A的P2、P3、P4中均含图B中⑥结构B
.图A的P2中含图B中④,④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C.图A的P1中细胞壁的形成与图B中③、⑤有关D.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图B中的②,且存在于图A中的S1、S2、S3中【答案】B【分析】题图分析,图A表示的是利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各种细胞器的过程,图B表示的是细胞中的各种结构,其中①为高尔
基体,②为线粒体,③为内质网,④为叶绿体,⑤为核糖体,⑥为细胞膜结构模式图。【详解】A、图A的P2含有的结构主要是叶绿体,P3含有的结构主要是线粒体,P4中含有的结构是核糖体,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即不具有图B中⑥结构,A错误;B、图A的P2中含有的结构是叶绿体,对应图B中的④,④是进行光合作用
的场所,B正确;C、图A的P1中细胞壁的形成与图B中①高尔基体有关,该过程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③线粒体,⑤是核糖体,其与蛋白质的形成有关,与细胞壁的形成无关,C错误;D、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即图
B中的②,其存在于图A中的S1、S2、P3中,D错误。故选B。20.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细胞核的结构模型如图所示,①~④表示相关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的成熟红细胞中,细胞的生命活动由细胞核控制B.①
在细胞分裂时将解螺旋化变成另外一种不同物质C.③含四层磷脂分子,使细胞核内环境稳定有利于核内化学反应高效有序的进行D.④是DNA和蛋白质的运输通道,数目较多有利于核质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答案】C【分析】分析题图:表示细胞核的结构模型图,图中①为染色质,②为核仁,③为核
膜,④为核孔。【详解】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A错误;B、①染色质在细胞分裂时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分裂过程中同一种物质的两种不同形态,B错误;C、③为核膜,双层膜结构,由4层磷脂分子构成,使细胞核内环境稳定有利于核内化学反应高效有序进行,
C正确;D、④是核孔,具有选择透过性,DNA不能通过,D错误。故选C。21.核孔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进行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下图表示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行定向转运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RNA聚合酶不能直接经中央栓蛋白进入细胞核B.核输出受体可往返核孔,以提高该
受体的利用率C.细胞核内的大分子物质,有的不能经核孔运出D.破坏中央栓蛋白,核与质之间物质交换就会停止【答案】D【分析】由图可知,大分子物质可与核输入受体(或核输出受体)结合,通过核孔中的中央栓蛋白大分子物质入核(或出核),从而实现定向转运。【详解】A、RNA聚合酶首先与核输
入受体结合,然后才能经中央栓蛋白进入细胞核,A正确;B、据图可知,核输出受体可以往返核孔,这样可提高该受体的利用率,B正确;C、细胞核内的DNA不能经核孔运出,C正确;D、破坏中央栓蛋白,核与质之间大分子物质的交换会停止,但一些小分子物质,还可能通过核膜继续进行物质交
换,D错误。故选D。22.甲、乙、丙三种溶液中,洋葱外表皮细胞的吸水能力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假设这些洋葱细胞的初始生理状态一致且良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三种溶液的初始浓度大小为甲>乙>丙B.在P点对应的时间,洋葱外表皮细胞开始主动吸收乙溶
液中的溶质C.当细胞吸水能力稳定时,甲溶液的浓度比其初始浓度要高D.t1时,甲溶液中的水分子不会进入洋葱外表皮细胞【答案】A【分析】1、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中央大液泡,能形成原生质层,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细胞液浓度越大,细胞吸水能力越强。2、题图分析:由图
中曲线变化趋势推断,甲曲线细胞吸水能力先增大后保持相对稳定,说明甲溶液中洋葱细胞在失水且失水后保持活性;乙溶液中细胞吸水能力先增大后减小,说明细胞先失水后吸水,该细胞会吸收溶液中溶质;丙溶液中细胞吸水能力为负值,说明细胞在吸水直到细胞膨胀到最大。【详解】A、甲
乙溶液中细胞起始失水,且在甲溶液比在乙溶液失水多,丙细胞起始吸水,洋葱细胞的初始生理状态一致且良好,所以三种溶液的初始浓度大小为甲>乙>丙,A正确;B、P点之前乙溶液中的细胞逐渐停止失水,说明在P点之前洋葱外表皮细胞就已
开始主动吸收乙溶液中的溶质,B错误;C、甲溶液中的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直至稳定,说明甲溶液中的细胞发生了失水,因此当细胞吸水能力稳定时,甲溶液的浓度比其初始浓度要低,C错误;D、在质壁分离期间,水分子在外界溶液和细胞之间是双向运输的,D错
误。故选A。23.溶酶体具有溶解或消化的功能,已发现溶酶体内有60余种酸性水解酶。溶酶体内pH约维持在4.6,与V型质子泵(V-ATPase)、H+通道有关,作用机制如图所示。V-ATPase可使AT
P水解,为H+进入溶酶体提供能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溶酶体须先将内部的水解酶释放到细胞质基质再分解细胞成分B.溶酶体内水解酶的合成,需要在核糖体上发生脱水缩合反应C.V-ATPase将H+从细胞质基质运入溶酶体内时发挥着转运和催化作用D.推测当溶酶
体内外H+浓度差增大,H+经H+通道顺浓度梯度的运输速率可能加快【答案】A【分析】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人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
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详解】A、溶酶体与包裹着细胞成分的囊泡融合,水解酶在溶酶体内发挥催化作用,分解细胞成分,A错误;B、溶酶体内的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因此,溶酶体中水解酶的合成,需要在核糖体上发生脱水缩合反应,B正确;C、V-ATPase将H+运入溶酶体内时,既起着转运蛋白的作用,也具有酶的催化作用,催化ATP水解释放能量,为H+通过主动运输进入溶酶体提供能量,C正确;D、为了维持pH的相对稳定,当溶酶体内
外H+浓度差增大,H+经H+通道顺浓度梯度的协助扩散速率加快,D正确。故选A。24.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上有多种载体蛋白,如肠腔侧膜上的载体为钠依赖的葡萄糖转运体(SGLT),基底侧膜上的载体分别为葡萄糖转运体(GLUT-2)和Na+-K+泵。
如图为小肠上皮细胞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SGLT逆浓度梯度将葡萄糖从肠腔侧转运进小肠上皮细胞B.SGLT顺浓度梯度将Na+从肠腔侧转运进小肠上皮细胞C.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有关D.Na+进出该细胞的运输速率均不受氧气浓度的影响【答案】D【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自由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耗能,例如气体、小分子脂质;(2)协助扩散:物质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膜转运蛋白的协助,不耗能,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3)主动运输:物质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
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耗能,如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等。【详解】A、由图可知,即SGLT逆浓度梯度将葡萄糖从肠腔侧转运进小肠上皮细胞,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的驱动力是利用了Na+浓度梯度所蕴含的势能,其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A正确;B、由图可知,SGLT顺浓度梯度将Na+从肠腔侧转运进小肠上皮细胞,该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B正确;C、一种载体蛋白往往只适合转运特定的物质,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数量、载体蛋白空间结构的变化对许多物质的跨膜运输起着决定性
的作用,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有关,C正确;D、Na+进细胞的运输方式是顺浓度进行的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运输速率不受氧气浓度的影响,Na+出细胞的运输方式是逆浓度进行的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运输速率会受氧气浓度的影响,D错误。故选D。25.蛋白质和多糖等生物大分子通
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下列关于胞吞和胞吐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的物质运输中胞吞和胞吐是普遍存在的现象B.胞吞和胞吐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C.胞吞和胞吐过程不需要膜上蛋白质的参与D.胞吞和胞吐与主动运输一样也需要消耗能量【答案】C【分析】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
胞吞或胞吐,不需要载体、但需要能量,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详解】A、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主要是胞吞和胞吐,细胞的物质运输中胞吞和胞吐是普遍存在的现象,A正确;B、胞吞和胞吐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
点,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正确;C、蛋白质通过胞吞或胞吐进出细胞需要膜上蛋白质参与,如需要借助糖蛋白的识别,C错误;D、胞吞和胞吐需要消耗能量,与主动运输一样,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5题,共计50分。26.下图是几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
,回答下列问题:(1)科学家依据,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图中(填序号)属于真核生物。(2)图中④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的异养型生物,而图中的(填图中标号)是自养型原核生物。(3)各种细胞在结构上的差异性
体现了细胞的。几种细胞的结构统一性可表现为都具有(答出2点)。(4)用显微镜观察图像4时,在视野中央出现—污物,移动装片和转动目镜,污物均不动,说明污物可能在上。【答案】(1)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①②③(2)⑤(3)多样性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
A(4)物镜【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中生物依次为①眼虫、②草履虫、③变形虫、④细菌、⑤蓝细菌,其中①眼虫、②草履虫、③变形虫属于真核生物,④细菌和⑤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详解】(1)据图分析可知,科学家依据有
无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而真核细胞具有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图中①眼虫、②草履虫、③变形虫属于真核生物。(2)图中④细菌中绝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型生物,均需要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因而为异养型生物,而图中⑤蓝细菌
细胞中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因而是自养型原核生物。(3)图①~⑤中的各种生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这是细胞结构具有统一性的体现。各种细胞结构上的差异性是细胞结构和形态上具有多样性的体现。
(4)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图像4时,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不动,说明没在装片上,转动目镜,异物不动,说明目镜上没有,换上高倍物镜后,异物不见了,说明异物在物镜上。27.图1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甲代表图中有机物共有
的元素,Ⅱ、Ⅲ、Ⅳ、Ⅴ是生物大分子,X、Y、Z、Q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图2为核酸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甲中含量(干重)最多的元素是。(2)脂质中除Ⅰ外,还包括;若Ⅴ存在于动物肝细胞中,且与淀粉功能相似,则Ⅴ是。若相同质量的Ⅴ和Ⅰ彻底氧化分解,(填“Ⅴ”或
“Ⅰ”)消耗更少的氧气。(3)若图2为Ⅲ的部分结构,则⑤的中文名称是。烟草的遗传信息储存在中(填“Ⅱ”或“Ⅲ”),其彻底水解的产物是。(4)图3是免疫球蛋白(IgG)的结构图(—SH+—SH→—S—S—+
2H)。科学家发现,IgG可以与不同的抗原结合,其原因主要是IgG的Ⅴ区变化很大。从氨基酸的角度考虑,Ⅴ区不同的原因是。若IgG由n个氨基酸构成,则形成IgG后,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答案】(1)C/碳(2)磷脂和固醇肝糖原Ⅴ(3)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Ⅱ磷酸、脱氧核
糖、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胞嘧啶(C)(4)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及排列顺序不同(n-4)×18+8【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Ⅰ为细胞内的良好的储能物质,为脂肪;Ⅱ、Ⅲ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其中Ⅱ主
要分布在细胞核,为DNA,Y则为单体脱氧核苷酸;Ⅲ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为RNA,Z则为单体核糖核苷酸;Ⅳ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为蛋白质,则P为氨基酸。细胞内的有机物共有的元素为C、H、O,因此甲代表的元素为C、H、O;根据淀粉和纤维素,可知X代表多糖,Ⅴ代表糖原。【详解】(1
)分析题图可知,Ⅰ为细胞内的良好的储能物质,为脂肪;Ⅱ、Ⅲ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其中Ⅱ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为DNA,Y则为单体脱氧核苷酸;Ⅲ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为RNA,Z则为单体核糖核苷酸;Ⅳ是生命活动的承担
者,为蛋白质,则P为氨基酸。细胞内的有机物共有的元素为C、H、O,因此甲代表的元素为C、H、O;图1中甲中含量(干重)最多的元素是C。(2)I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脂肪,脂质中除I脂肪外,还包括磷脂和固醇。由图1中的淀粉和纤维素,可知X代表多糖,Ⅴ代表糖原。若
Ⅴ存在于动物肝细胞中,且与淀粉功能相似,则Ⅴ是肝糖原。若相同质量的Ⅴ(糖原)和Ⅰ(脂肪)彻底氧化分解,Ⅴ消耗的氧气更少,所释放的能量也少。(3)由小问1分析可知,Ⅱ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为DNA;Ⅲ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为RNA,则⑤的中文名称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烟草的遗传物质是DNA,烟草的遗传信息储存在Ⅱ中,其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磷酸、脱氧核糖、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胞嘧啶(C)。(4)从氨基酸的角度考虑,V区不同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
量和排列顺序不同。若IgG由n个氨基酸构成,共4条链,则形成IgG后,脱去的水分子数为n-4个,形成—S—S—时脱去的H的个数为8个,因此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n-4)×18+8。28.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当线粒体发生损伤时,其质量控制
系统会根据受损程度,通过不同途径清除受损线粒体。(1)通常线粒体受到高强度损伤会发生外围分裂,产生大小不一的两个子线粒体,其中较小的子线粒体不包含复制性DNA(mtDNA),被自噬泡包裹形成自噬体后与来自(填细胞器名称)的溶酶体融合,再
被(填细胞器名称)合成的水解酶分解,发生线粒体自噬(图1)。外围分裂可使线粒体数量(填“增加”或“减少”或“不变”)。(2)科研人员发现正常细胞中轻度损伤的线粒体,还可通过进入迁移体(细胞移动过程中由细胞膜参与,在尾部形成的一些未脱落的小囊泡)释放到细胞外,并将该过程命名为线粒体
胞吐(图2)。①迁移体膜的基本支架是,形成过程依赖生物膜的性,迁移体膜(填“属于”或“不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②受损的线粒体可在马达蛋白的协助下沿锚定、支撑细胞器的运往迁移体,已知马达蛋白包括驱动线粒体向细胞内侧运动的蛋白和向外侧运动的蛋白,用药物CCCP处理细胞使线粒体受损,得到两种马
达蛋白的蛋白电泳图(图3),可知增强蛋白(填“KIF5B”或“DYNLL1”)的表达量可以加强线粒体胞吐。③某研究小组想验证线粒体胞吐现象,利用绿色荧光标记迁移体,红色荧光标记线粒体,用药物CCCP处理细胞后,观察到,则可初步验证。【答案】(1)高尔基体
核糖体不变(2)磷脂双分子层(一定的)流动性/结构特性属于细胞骨架KIF5B红色荧光、绿色荧光重叠【分析】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对于维持细胞的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以
及细胞的运动、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细胞骨架就像细胞的“骨骼”和“肌肉”,为细胞提供了结构支持和功能保障。【详解】(1)图中显示,线粒体受到高强度损伤会发生外围分裂,产生大小不一的两个子线粒体,其中较小的子线粒体不包含复制性DNA(mtDNA
),被自噬泡包裹形成自噬体后与来自高尔基体的溶酶体融合,再被核糖体合成的水解酶分解,发生线粒体自噬,该过程说明溶酶体是细胞中的消化车间,能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同时,外围分裂不会引起线粒体数量“增加”或“减少,而使线粒体保持不变。(2)①迁移体是细胞移动过程中由细胞膜参与,在尾部形成的一些未脱落的小
囊泡,可见迁移体的膜属于生物膜,其膜结构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形成过程依赖生物膜的流动性,迁移体膜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②受损的线粒体可在马达蛋白的协助下沿锚定、支撑细胞器的细胞骨架运往迁移体,已知马达蛋白包括驱动线粒体向细胞内侧运动的蛋白和向外侧运动的蛋
白,用药物CCCP处理细胞使线粒体受损,得到两种马达蛋白的蛋白电泳图,可知增强蛋白KIF5B的表达量可以加强线粒体胞吐,因为图中显示用药物CCCP处理线粒体后,KIF5B蛋白的合成量随着CCCP浓度的增加而增加。③某研究小组想验证线粒体胞吐现象,利用绿色荧光标记
迁移体,红色荧光标记线粒体,用药物CCCP处理细胞后,观察到红色荧光、绿色荧光重叠,说明受损的线粒体进入到迁移体内,则可初步验证。29.图甲、图乙分别是两类高等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图甲和图乙中的细胞,它们共有的细胞器是[]、[]
、[]、[]。菠菜叶肉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液泡;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2)若图乙所示的细胞为胰岛B细胞,可产生胰岛素,将3H标记的氨基酸注入该细胞,在该细胞的结构中,3H出现的先后顺
序是(用箭头和序号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过程中通过囊泡在不同细胞器之间进行运输,(填序号)在其中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3)细胞质中,支持细胞器的结构是,它是由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4)细菌
中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生活的异养生物。当水质富营养化时,生活在湖水中的蓝细菌会造成现象。(5)临床上常用青霉素治疗肺炎,青霉素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裂解,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能否用青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呢?。【答案】(1)②高尔基体④线粒体
⑤内质网⑦核糖体⑨叶绿体⑧中心体(2)⑦→⑤→②→①②(3)细胞骨架蛋白质纤维(4)腐生或寄生水华(5)不能,支原体没有细胞壁,青霉素对其不起作用【分析】分析图甲:图甲是高等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中结构依次是①细胞膜、②高尔基体
、③细胞核、④线粒体、⑤内质网、⑥细胞质基质、⑦核糖体、⑨叶绿体、⑩液泡。分析图乙:图乙是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中结构依次是①细胞膜、②高尔基体、③细胞核、④线粒体、⑤内质网、⑥细胞质基质、⑦核糖体、⑧中心体。【详解】(1)高等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有:②高尔基体、④线粒
体、⑤内质网、⑦核糖体;菠菜叶肉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有⑩液泡、⑨叶绿体;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⑧中心体。(2)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与分泌的过程大致为: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
,并且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内,再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膜鼓出形成囊泡,包裹着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还能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
由高尔基体膜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囊泡转运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因此,3H依次出现的结构是⑦核糖体、⑤内质网、②高尔基体、①细胞膜。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中通过囊泡在不同细胞器之间进行物质运输,②高尔基体在其中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3)细胞质中
细胞骨架起到支持细胞器的作用,它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4)蓝细菌细胞内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细菌中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
当水质富营养化时,生活在湖水中的蓝细菌会大量繁殖,造成水华现象。(5)青霉素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裂解,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但支原体没有细胞壁,青霉素对它不起作用,故不能用青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30.液泡是植物细胞中储存Ca2+的主要细胞器,Ca2+进入液泡的机理如图1
所示。取某一植物的两个大小相同、生理状态相似的花瓣细胞,将它们分别放置在甲、乙两种溶液中,测得液泡直径的变化如图2。(1)图1中载体蛋白CAX既能运输H+也能运输Ca2+,则载体蛋白CAX(填“具有”或“不具有”)特异性,生物体内的
蛋白质除了具有上述功能以外,还具有哪些功能(说出两点即可)。(2)液泡膜上的H+焦磷酸酶可利用水解无机焦磷酸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H+,建立液泡膜两侧的H+浓度梯度。若加入H+焦磷酸酶抑制剂,则Ca2+通过CAX跨膜运输的速率将
会,原因是。(3)由图可知,H+进出液泡的跨膜运输方式分别是、。(4)图2中0-4分钟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造成两曲线差异的原因最可能是,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答案】(1)具有催化、调节、免疫、结构蛋白(2)变慢液泡中的H+浓度降低,液泡膜两侧的H+浓度梯度差减小,为Ca2+通过CA
X的运输提供的能量减少(3)主动运输协助扩散(4)增强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不同选择透过性【分析】由图1可知,H+通过液泡膜上的H+载体完成跨膜运输进入细胞,且该过程需要能量,故H+跨膜运输进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Ca2+通过CAX进行进入液泡并储存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反向协助扩
散)。【详解】(1)图1中载体蛋白CAX既能运输H+也能运输Ca2+,但是是在不同的结合部位结合H+和Ca2+,因此载体蛋白CAX具有特异性;生物体内的蛋白质除了具有上述功能以外,还具有催化、调节、免疫、信息传递等功能。(2)Ca2
+通过CAX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所需要的能量由H+顺浓度梯度产生的势能提供,加入H+焦磷酸酶抑制剂,影响H+通过主动运输进入液泡,则液泡中的H+浓度降低,液泡膜两侧的H+浓度梯度差减小,为Ca2+通过CAX的运输提供的能量减少,Ca2+通过CAX的运输速率会变慢。
(3)由图可知,H+进入液泡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为主动运输,出液泡不需要能量但需要载体蛋白,为协助扩散。(4)由图可知,0-4分钟液泡的直径逐渐变小,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其吸水能力逐渐增强。I曲线液泡先变小后恢复到原样,Ⅱ曲线液泡先变小后维持不变,其原因可能是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不同,即甲溶液可以
让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不能自动复原,而乙溶液可以让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