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34讲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合成有机高分子(解析版)-2021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学与练.doc,共(11)页,329.16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edc97962f7c7ca3ecdcfe4b7214607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1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学与练第34练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合成有机高分子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石油分馏、煤的干馏均是物理变化B.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延缓海水中钢闸门腐蚀,
该方法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C.可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潮汐能、风能来发电D.糖类、油脂、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答案】C【解析】A.石油分馏利用沸点不同进行分离,为物理变化;煤的干馏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分解,生成焦炭(或半焦)、煤焦油、粗苯
、煤气等产物的过程,是化学变化,A说法错误;B.钢闸门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则电池负极失电子,而钢闸门只起导电的作用,可延缓海水中钢闸门腐蚀,该方法为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B说法错误;C.太阳能、潮汐能、风能均为清洁能源,则可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潮汐能、风能来发电,C说法正确;D.糖类中单糖
、二糖及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而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说法错误;答案为C。2.下列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淀粉水解制葡萄糖B.油脂与浓NaOH反应制肥皂C.乙醇与乙酸反应制乙酸乙酯D.乙烯使溴水褪色
【答案】D【解析】A.淀粉水解制葡萄糖,为水解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故A不选;B.油脂与浓NaOH反应制高级脂肪酸钠,为油脂的水解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故B不选;C.乙醇与乙酸反应制乙酸乙酯,为酯化反应,也属
于取代反应,故C不选;D.乙烯使溴水褪色是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故D选;故选D。3.2020年新冠肺炎来势汹汹,肆虐全球。采取以下措施可以有效防治新冠病毒传染的是()A.平时教室要紧闭门窗,防止新冠病毒进入B.大量饮用白酒达到杀灭新冠病
毒的目的C.“84”消毒液稀释后可用于室内外环境消毒,杀灭新冠病毒在内的多种病毒D.注射流感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新冠肺炎的传染【答案】C【解析】A.平时教室要开窗通风,保证空气流通,防止长期处在含有病毒的空气中,故A错误;B.医疗上用体积分数为75%左右的酒精杀菌消毒效果最好,白酒
中酒精的含量较低,起不到杀菌效果,故B错误;C.病毒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84”消毒液中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从而杀死病毒,稀释后可用于室内外环境消毒,杀灭新冠病毒在内的多种病毒,故C正确;D.注射流感疫苗可以有效预
防流行性感冒,预防流感病毒的传染,不能预防新冠肺炎的传染,故D错误;答案选C。4.中华诗词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关于诗词的分析错误的是()A.“手如柔荑,肤如凝脂”中的“脂”能够水解B.“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中的“翠色”来自Cu2OC.“铁盂汤雪早,石炭煮茶迟”中的“
石炭”指的是煤D.“嫘祖栽桑蚕吐丝,抽丝织作绣神奇”中的“丝”不耐酸碱【答案】B【解析】A.诗句中的“脂”是脂肪,属于酯,能水解,故A正确;B.氧化亚铜是红色,而翠色是绿色,故B错误;C.诗句中的石炭指
的是煤炭,故C正确;D.蚕丝的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具有两性,能与酸和碱反应,故D正确。故答案为:B5.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大量使用薪柴为燃料,践行低碳生活B.用填
埋法处理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C.含PM2.5(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的空气属于胶体D.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后可用来制生物柴油和肥皂【答案】D【解析】A.薪柴为燃料能产生大量烟尘,容易造成空气污染,能产生
大量二氧化碳,不能体现低碳思想,故A错误;B.使用填埋法处理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会污染土壤和水资源,故B错误;C.胶体的微粒直径应该在1-100nm之间,PM2.5不一定形成胶体,如粒子直径大于100nm
,则不能形成胶体,故C错误;D.地沟油是对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的统称,长期食用可能会引发癌症,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其主要成分仍然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经加工处理后,可用来制肥皂和生物柴油,可以实现厨余废物合理利用,故D正确;故答案选D。6.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A.淀粉和纤维素都可以用(C6H10O5)n表示,所以二者属于同分异构体,均可用来生产乙醇B.蔗糖、淀粉、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C.用燃烧法鉴别毛织品和棉织品,用纯碱洗涤餐具上的油污D.油脂可以用来制取甘
油、肥皂、高级脂肪酸、汽油等矿物油【答案】C【解析】A.淀粉和纤维素均可用来生产乙醇,虽然都可以用(C6H10O5)n表示,但由于n不同,所以二者不属于同分异构体,故A错误;B.淀粉、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蔗糖水解的最终产物
是葡萄糖和果糖,故B错误;C.毛织品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织品灼烧时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以用燃烧法鉴别毛织品和棉织品,纯碱溶液呈碱性,油脂在碱性溶液中发生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可以用纯碱洗涤餐具上的
油污,故C正确;D.油脂可以用来制取甘油、肥皂、高级脂肪酸,但不能生产汽油等矿物油,故D错误;故选C。7.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也帮助人类实现“上九天揽月、下五洋采‘冰’”。下列没有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BCD厨余污油裂化为航空燃油粮食酿醋开采得到可燃冰以“煤”代“油”生产低
碳烯烃A.AB.BC.CD.D【答案】C【解析】A.厨余污油裂化为航空燃油,则有机物发生了裂化反应,A不符合题意;B.粮食酿醋,是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分解为乙醇,乙醇催化氧化为乙酸,B不符合题意;C.开采得到可燃冰,是利用物理方法,将可燃冰从海底
开采出来,C符合题意;D.以“煤”代“油”生产低碳烯烃,是先与水蒸气反应制得水煤气,然后合成烯烃,或将煤干馏制得的焦炉煤气分离,以获得烯烃,D不符合题意;故选C。8.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B.食用花生油和鸡
蛋清都能发生水解反应C.油脂皂化反应得到高级脂肪酸与甘油D.棉花中的纤维素和土豆中的淀粉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答案】C【解析】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具有烧焦的羽毛气味,而人造纤维没有,故A正确;B.在一定条件下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油脂水解生成硬脂酸和甘油,食用花生油属于
油脂,鸡蛋清属于蛋白质,二者都能发生水解反应,故B正确;C.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属于皂化反应,油脂皂化反应得到高级脂肪酸盐与甘油,故C错误;D.纤维素和淀粉分子式不相同,均是高分子化合物,不属于同分异构体
,故D正确;故选C。9.下列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用溴化银制变色镜片B.生活中用明矾净水C.工业上用高粱、玉米等酿酒D.《抱朴子》载:“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答案】B【解析】A.溴
化银光照分解,镜片颜色变深,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B.明矾净水时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l(OH)3胶体,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选B;C.高粱、玉米中的多糖水解生成的葡萄糖发酵生成酒精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C
不选;D.“丹砂(HgS)烧之成水银”涉及有Hg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积变又还成丹砂”涉及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答案选B。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纤维素能与硝酸发生酯化反应,得到硝化纤维,含氮量高的硝化纤维俗称火棉,是一种烈性炸药B.硬脂酸甘油酯在氢氧
化钠溶液中水解得到硬脂酸钠和丙醇的反应叫皂化反应,其中硬脂酸钠是肥皂的有效成分C.根据纤维在火焰上燃烧产生的气味,可以鉴别蚕丝与棉花D.淀粉、纤维素、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它们都能发生水
解反应【答案】B【解析】A.纤维素能与硝酸发生酯化反应,得到硝化纤维,含氮量高的硝化纤维俗称火棉,是一种烈性炸药,一般含氮量大于12.3%,故A正确;B.硬脂酸甘油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得到硬脂酸钠和丙三醇,不是丙醇,故B错误;C.根据纤维在火焰上燃烧
产生的气味,可以鉴别蚕丝与棉花,蚕丝是蛋白质,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故C正确;D.淀粉、纤维素、蛋白质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淀粉、纤维素最终水解产物为葡萄糖,蛋白质最终水解为氨基酸,因此一定条件下它们都能发生水解反应,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11.据报道,新冠肺炎传播途径包括飞沫和气溶胶传播。在新冠肺炎防疫中普遍使用的医用外科口罩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耳带的主要材料为聚氨酯类纤维和聚酯类纤维,这些都为合成高分子材料B.鼻夹可以采用
过胶铝条,主要体现了铝的硬度适中和延展性好C.过滤层由于缝隙小和静电作用,可以过滤吸附气溶胶中的颗粒和病毒D.口罩在使用后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外层,要随手丢弃避免被感染【答案】D【解析】A.聚氨酯类纤维和聚酯类纤维均为高分子化
合物,A项不符合题意;B.相对于其他金属,金素铝密度不大,具有良好延展性,硬度适中,价格合理,所以可以用来制作口罩的鼻夹,B项不符合题意;C.过滤层缝隙小,气溶胶不能通过,而且静电作用会使携带病毒的气溶胶颗粒沉降,从而可以避免病毒进入人体,C项不符合题意;D.使用后的口罩需要进行必要的消毒和分
类回收处理,避免污染环境,D项符合题意;故选D。12.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易降解为小分子B.标准状况下0.1mol该物质完全燃烧,生成17.92LCO2C.该物质可由和乙二醇为原料制备D.该物质的单体易发生
1,4一加成反应【答案】C【解析】A.该物质降解生成乙二醇和高分子碳链,只有乙二醇为小分子,A说法错误;B.该物质为高分化合物,1mol该物质含有n个碳原子,完全燃烧,不能确定生成CO2的量,B说法错误;C.该物质的单体为和乙二醇
,可由和乙二醇为原料制备,C说法正确;D.该物质的单体为和乙二醇,易发生加成反应,D说法错误;答案为C。13.下列关于聚氯乙烯塑料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下水管道B.塑料雨披C.食品容器D.衣物包装袋【答案】C【解析】聚氯乙烯塑料受热时会生
成具有毒性的物质,不能作为食品容器使用,C不正确,故选C。14.维通橡胶是一种耐腐蚀、耐油、耐高温、耐寒性能都特别好的氟橡胶。它的结构简式为,合成它的单体为()A.CF2=CF2和CF3CF=CF2B.CH2=CF2和CF3CF=CF2C.CH2=CF-CF=CF-C
F3D.CH2=CF2-CF2=CF-CF3【答案】B【解析】根据该高聚物的结构简式可知,它是由两种乙烯型单体发生加聚反应而成的,相应的单体是CH2=CF2和CF3CF=CF2,答案选B;15.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化学知识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自古书契多编以竹
简,其用缣帛者(丝质品)谓之为纸”,这里的“纸”主要成分为纤维素B.有机玻璃和高温结构陶瓷都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这里的黄
芽是指硫D.生产口罩所用的无纺熔喷布的主要材料为聚丙烯,其结构简式为【答案】C【解析】A.缣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A错误;B.有机玻璃是由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而成的,是有机高分子材料,故B错误;C.液态的金属汞,受热易变成汞蒸气,常温下能与硫反应生成硫化汞,从而防止其变成汞蒸气,
这里的黄芽是指淡黄色的硫磺,故C正确;D.聚丙烯为丙烯通过加聚反应生成的,聚丙烯的链节中主链含有2个碳原子,聚丙烯正确的结构简式为,故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16.下列6种与生产、生活相关的有机化合物:①HCHO(防腐剂)②(车身亮光剂)③(香料原料)④(杀
虫剂原料)⑤CH3CH2CH2OH(有机溶剂)⑥CH3CHO(制塑料原料)(1)属于高分子的是_______(填序号)。(2)与①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填序号)。(3)与③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填序号)。【答案】②⑥④【解析
】(1)相对分子质量在一万以上的是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答案为:②;(2)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互为同系物,①⑥的结构相似,均属于饱和一元醛,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故互为同系物,故答案为:⑥;(3)分子
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间互为同分异构体,④和③的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故互为同分异构体,故答案为:④。17.从下列六种有机物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标号填在横线上。A.甲醛B.乙烯C.乙酸D.油脂E.葡萄糖
F.蛋白质(1)蚕丝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2)可用于生产肥皂的原料是________;(3)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________;(4)纤维素在一定条件下最终水解生成________;(5)用于制造
食物保鲜膜的聚乙烯的原料是________;(6)可用来浸制生物标本的是________的水溶液。【答案】FDCEBA【解析】(1)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答案为:F;(2)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即肥皂的主要成分),故油脂可用于生产肥皂,故答案为:D;(3)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红的说明是酸性溶液,故只有乙酸溶液呈酸性,故答案为:C;(4)纤维素在一定条件下最终水解生成葡萄糖,故答案为:E;(5)乙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用于制造食物保鲜膜的聚乙烯,故答案为:B;(6)35%~40%的甲醛水溶液也称为福尔马林溶液,常用来浸制生物标
本,故答案为:A。18.“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回答下列问题:(1)猪肉、牛肉、羊肉中均含有脂肪、胆固醇和蛋白质。①脂肪在人体中完全水解的产物是高级脂肪酸和___________。②蛋白质水解
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___。甘氨酸是最简单的天然氨基酸,其中含有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填名称)。③猪肉中的维生素B1含量远超其他肉类,维生素B1是一种___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为了避免浪费食物,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A.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B.饭店提供餐盒、打包袋等方便顾客打包C.加强立法,倡导将盘中餐吃光喝净的“光盘”运动D.企业可以使用过期的冷冻肉品加工成
肉饼(3)我国是“世界第一粮食进口国”,相对于大米和麦子而言,其实我国真正的粮食进口主要是大豆和蔗糖。①大豆中含有植物性蛋白质,和动植物蛋白质混合摄入,能_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蛋白质的营养作用。②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白糖是指____
____________,它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这是一种___________(填“单糖”或“二糖”)。【答案】甘油或丙三醇氨基酸氨基羧基有机物D增强蔗糖C12H22On二糖【解析】(1)①脂肪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在人体中完全水解的产物是
高级脂肪酸和甘油(或丙三醇);②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甘氨酸是最简单的天然氨基酸,其中含有的官能团是氨基和羧基;③维生素B1是一种有机物;(2)A.勤俭节约,可避免浪费食物,故A正确;B.打包剩余可继续食用的饭菜,能避免浪费食物
,故B正确;C.将盘中餐吃光喝净,可最大限度避免浪费食物,故C正确;D.使用过期的冷冻肉品加工成肉饼,有损健康,则不可行,故D错误;故答案为D;(3)①植物性蛋白质和动植物蛋白质混合摄入,能增强蛋白质的营养作用;②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白糖是指蔗糖,它的分子式是C12H22On,一分子蔗糖能水解生成
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则蔗糖是二糖。19.(1)将淀粉水解并用新制Cu(OH)2悬浊液检验水解产物的实验中,要进行的主要操作有:①加热;②滴入稀硫酸;③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④加入NaOH溶液中和。以上
各步操作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________。A.②③④①B.②④③①C.②①④③D.④③②①(2)若某学生称取9g淀粉溶于水,按以下步骤做淀粉水解实验,回答下列问题。①写出淀粉水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___。②沉淀的单质是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③填写所加试剂名称及其作用:A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
当析出3.24g单质沉淀时,淀粉的水解率为________(已知1mol醛基发生银镜反应时生成2molAg)。【答案】B6105n26126CHOnHOnH(CO)⎯⎯⎯⎯+→稀硫酸淀粉葡萄糖Ag稀硫酸作淀粉水解的催化剂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稀硫酸,提供碱性环境27%【
解析】(1)解答本题时必须明确各步操作的目的和各步反应的条件。滴入稀硫酸用来催化淀粉水解;加入NaOH溶液是为了中和作催化剂的稀硫酸,再加热以使葡萄糖与新制2Cu(OH)悬浊液的反应能够进行。因此验证淀
粉水解产物可以表示为淀粉溶液⎯⎯⎯→稀硫酸水解液⎯⎯⎯⎯⎯→加碱溶液中和液22Cu(COH)uO⎯⎯⎯⎯⎯⎯⎯⎯⎯⎯⎯→加新制悬浊液加热,故正确的排序为②④③①;答案为B。(2)①淀粉在稀硫酸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水解,水解产物葡萄糖,故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6105n261
26CHOnHOnH(CO)⎯⎯⎯⎯+→稀硫酸淀粉葡萄糖;答案为:6105n26126CHOnHOnH(CO)⎯⎯⎯⎯+→稀硫酸淀粉葡萄糖;②葡萄糖发生银镜反应,故沉淀的单质是Ag;答案为:Ag;③稀硫酸在淀粉水解时作催化剂,故流程图中A为稀硫酸;答案为:稀硫酸;作淀粉水解的催化
剂;由流程图知:用银氨溶液检验水解产物葡萄糖,该反应在碱性下发生,故B物质为NaOH溶液,其作用为中和稀硫酸并使水解液呈碱性;答案为: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稀硫酸,提供碱性环境;④由淀粉水解反应式可知,61
05n6126CHOnC()~~HO2nAg,则淀粉的水解率为13.24g1622n108g/mol100%9gn=27%;答案为: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