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高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精英对抗赛生物试题(二)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0 页
  • 大小 1.636 MB
  • 2024-09-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河南省鹤壁高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精英对抗赛生物试题(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鹤壁高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精英对抗赛生物试题(二)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鹤壁高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精英对抗赛生物试题(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7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5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河南省鹤壁高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精英对抗赛生物试题(二).doc,共(50)页,1.636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d9faf4f1cd312ff0b488500863a6f0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鹤壁高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精英对抗赛生物试题(二)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1.如图为一种溶质分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载体①逆浓度运输溶质分子B.载体②具有ATP酶活性C.载体①和②转运方式不同D.载体②转运溶质分子的速

率比自由扩散快2.下列实验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处理后被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其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B.取一张新鲜菠菜叶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叶绿体的结构和细胞质的流动C.用KNO3取代蔗糖处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可观

察到细胞先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D.植物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时,往往在细胞的角隅处先出现质壁分离3.如图为渗透装置示意图,a、b分别为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c为一层纱布,则也会发生此现

象B.当漏斗管内的液面停止上升时,c两侧的溶液浓度大小是b>aC.实验过程中水分子进入漏斗的速率是先增大后减小D.当漏斗管内的液面停止上升时,不再有水分子进出漏斗4.由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甘油和乙醇均可以通过方式a运输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

覆盖于细胞膜表面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种类有关D.方式b需要消耗能量5.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先准备好含有Mg2+、Ca2+、Si044﹣的一定量培养液两等份,再将水稻和番茄分别放在上述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两种培养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

如图所示。依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Mg2+、Ca2+、Si044﹣是顺相对浓度梯度跨膜运输B.水稻培养液中的Mg2+和Ca2+浓度升高是由于水稻吸收水分的相对速率大于吸收Mg2+和Ca2+的相对速率C.同种作物对不种离子的吸收有

差异D.不同作物对同种离子的吸收有差异6.如图表示动物某组织细胞膜转运部分物质示意图,与图中信息不相符的是()A.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细胞吸收甘油的方式相同B.Na+既可顺浓度梯度运输也可逆浓度梯度运输C.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的直接驱动力不是ATPD.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7.如图

为神经细胞细胞膜部分结构与功能的示意图。依据此图作出的判断错误的是()A.钠一钾泵具有载体的运输作用与酶的催化作用B.K+以协助扩散的方式由内环境进入组织细胞C.膜两侧Na+浓度差的维持与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D.Na+通道打开时可使细胞膜由静息电位变

为动作电位8.如图表示渗透作用装置图,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允许单糖透过不允许二糖及多糖透过),装置溶液A、B、a、b浓度分别用MA、MB、Ma、Mb表示,图2、图4分别表示达到平衡后,图1、图3液面上升的高度h1、h2.如果A

、B、a、b均为蔗糖溶液,且MA>MB,Ma=Mb>MA,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平衡后,漏斗内溶液浓度Ma大于MbB.平衡后,漏斗内液面上升高度h1>h2C.平衡后,膜两侧水分子进出速度相等,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D.

若再向a、b中加入等量的蔗糖酶,漏斗内外液面最终会齐平9.如图中纵坐标表示植物某种气体吸收量或释放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不考虑横坐标和纵坐标单位的具体表示形式,单位的表示方法相同。)A.若A代表O2吸收量

,D点时,叶肉细胞既不吸收O2也不释放O2B.影响EF段光合速率的因素是光照强度C.C点时,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D.若A代表CO2释放量,适当提高大气中的CO2浓度,E点向右下移动10.将某植物的叶片放在特定的密闭容器中(有足够的氧气

),在一定条件下,给与充足的光照,容器内的二氧化碳每小时减少44mg。如果将其放在黑暗的条件下,二氧化碳每小时增加8.8mg。如果在充足的光照下,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最后都转变为葡萄糖,这些植物的叶片每小时制造的葡萄糖为()A.180mgB.

72mgC.36mgD.24mg11.甲、乙两图分别代表细胞中某一生理过程,丙、丁两图分别代表与此有关物质的局部结构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甲图代表的过程与丁图⑤形成有关,则甲图过程在乙图中的结构完成B.乙图和丙图中的①②③含义不同,乙图和丁图中的④含义也不同C.丙图中的

虚线,不会出现在乙图的③中D.若用35S标记丁图的大肠杆菌相应物质,用无放射性噬菌体侵染离心后沉淀中出现大量放射性12.对甲~丁图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图甲是生活在适宜环境中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部分过程图解,A、B、

C表示化合物,a、b表示生理过程,则C能为b过程提供还原剂,但不能提供能量B.图乙曲线表示水稻叶片多云天气时光合作用的强度.如果该图表示在晴天时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则b点应向右上方移动C.图丙中,外部环境因素处于适宜的条件下,如果A、B

曲线分别代表喜阴和喜阳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那么曲线B应代表喜阳植物D.图丁表示用相同培养液在相同光下分别培养小球藻,则一定时间内B试管中小球藻繁殖速度加快、而C试管中小球藻繁殖速度逐渐减慢13.在同一天时间里,从经过饥饿

处理的植物的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相同的叶圆片,称取其质量,实验情况如图所示.在不考虑叶片内有机物向其他部位转移的情况下进行分析,其中错误的是()A.叶圆片y比叶圆片x重B.(y﹣x)g可代表从上午10时到下午4时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净增加量C

.在下午4时至晚上10时这段时间内,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可表示为(y﹣z)gD.假使全天温度保持不变,则从上午10时到下午4时,一个叶圆片制造的有机物为(y﹣x)g14.图中①~③表示的是生物体内3种有机分子的结构.其中①仅存在于植物细胞中,有关说法

正确的是()A.①存在于所有植物细胞B.②中也含有与a类似的结构,且参与转录的过程C.细胞中没有①就不能产生③D.没有③时,细胞不能合成②15.研究小组从池塘不同深度采集水样,分别装入大小相同的黑白瓶中(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包裹的玻璃瓶)并封闭.然后将黑白瓶对应悬挂于原水样采集位

置.24h后,测定各黑白瓶中溶氧量.若测得白瓶溶氧量为Amg•L﹣1,黑瓶溶氧量为Bmg•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方法可以在未测得呼吸作用的条件下,测得实际光合作用的强度B.B可表示在24h内黑

瓶呼吸作用强度的大小C.(A﹣B)可表示24h内白瓶中的净光合作用强度的大小D.该实验设计缺少对照组,无法测得光合作用的强度16.如图所示,在图甲装置A与装置B中敞口培养相同数量的小球藻,以研究光照强度对小球藻产生氧气的影响。装置A

的曲线如图乙。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P点处产生的ATP可用于暗反应B.适当降低温度,P点将下移C.在图乙上绘制装置B的曲线,Q点应右移D.降低CO2浓度时,在图乙上绘制装置A的曲线,R点应右移1

7.如图表示酵母菌随着氧气浓度的变化释放CO2(曲线axbc)和消耗O2(曲线oybc)的变化,试比较酵母菌与乳酸菌的有关问题,其中错误的叙述是()A.此图不适合乳酸菌,因为乳酸菌无氧呼吸不产生CO2B.酵母菌的生物膜系统比乳酸菌更发达C.当

xy:yz=3:1时,酵母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之比为9:1D.酵母菌有性生殖过程中细胞中的基因都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而乳酸菌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18.RuBP羧化酶是植物体内催化CO2固定的酶,由8个大亚基和8个小亚基

构成.大亚基由叶绿体基因编码,小亚基由核基因编码.将豌豆根、茎、叶的一部分置于光下12h,另一部分置于黑暗中12h.然后从这些材料中分别提取RuBP羧化酶的mRNA,进行分子杂交.用于杂交的探针是四种不同基因片段(已标记).结果如下(“+”表示杂

交带):探针叶茎根叶卷须光暗光暗光暗光暗1+++++﹣﹣﹣﹣+++++2++++++++++﹣++++++3+++++++++++++++4++++++﹣﹣﹣++++如果用RuBP羧化酶的小亚基基因为探针,得到的结果是()A.1B.2C.3D.

419.小麦籽粒成熟过程中积累的糖类,主要是依靠穗下第一张叶片(旗叶)的光合作用供给的.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图甲),将旗叶包在一透明的袋中,袋中始终保持25℃及充足的CO2,在旗叶基部安装一个可调节温度的套环.实验开始时,套环温度调到20℃,测定30min内透明袋

中的CO2吸收量、叶片水分散失量.然后将基部套环温度调节到5℃时,发现葡萄糖从旗叶向穗运输的过程被抑制,继续测定30min内透明袋中的CO2吸收量、叶片水分散失量,测得的结果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叶片基部温度变化对袋内叶片蒸腾作用有明显影响B.叶片基部处于5℃状态

时,袋内CO2的吸收速率下降与叶片气孔开闭状态无关C.叶片基部处于5℃状态时,袋内细胞光合作用强度减弱D.叶片基部处于5℃状态时,基部细胞呼吸作用强度减弱20.如图是酵母菌呼吸作用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条

件X下葡萄糖中的能量大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B.条件Y下物质b在线粒体内膜产生,且该过程释放大量的能量C.试剂甲为溴香草酚蓝水溶液,现象Z是出现灰绿色D.物质a的产生可作为判断乳酸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依据21.大棚中种植的植物其光合作用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曲线

图中,有M、N、O、P、Q五个点,对它们的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有()①M点时,植物叶肉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只有线粒体②O点时,限制植物体的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③P点时,若想提高作物产量可以适当补充光照,绿光灯效果最

好④Q点光照强度时,适当使用二氧化碳发生器可以提高作物产量.A.①④B.②④C.①②D.②③④22.如图,从没有经过饥饿处理的植物的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厚薄相同的叶圆片,称其干重。假定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温度不变,叶片内有机物不向其他部位转移。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三个叶圆

片的质量大小关系一定是z>x>yB.叶圆片Z在4小时内的有机物积累量为(z﹣x﹣2y)gC.叶圆片Z在后2小时内的有机物制造量为(z+x﹣2y)gD.整个实验过程中呼吸速率可表示为23.下列对细胞生命历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癌变与细胞凋亡都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前者是异常表达,后者是正常表达B.从细胞器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细胞器的种类、数目均改变的结果C.对多细胞生物,细胞分裂、分化和凋亡是对生物体有益的,细胞衰老和

癌变是对生物体有害的D.细胞一定要经过衰老才会凋亡24.在含有BrdU的培养液中进行DNA复制时,BrdU会取代胸苷掺入到新合成的链中,形成BrdU标记链。当用某种荧光染料对复制后的染色体进行染色,发现含半标记DNA(一条链被标记)的染

色单体发出明亮荧光,含全标记DNA(两条链均被标记)的染色单体荧光被抑制(无明亮荧光)。若将一个细胞置于含BrdU的培养液中,培养到第三个细胞周期的中期进行染色并观察。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的染色体荧光被抑制B.的染色单体发出明亮荧光C.全部DNA分子被BrdU

标记D.的DNA单链被BrdU标记25.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M、m(常染色体上)都被标记为黄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A.若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则在赤道板附近会出现4个黄色荧光点B.

若观察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则某条染色体上一定有2个黄色点C.若观察处于四分体时期的细胞,则所有四分体都有4个黄色荧光点D.若观察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则一定会出现含2个黄色荧光点的染色体26.下列与细胞增殖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细胞繁殖的观点来看,细胞周期间期中最重要事件是DNA复制B.着丝点分裂和核仁重现通常发生于细胞周期中的同一时期C.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的重要区别仅在于没有染色体的变化D.高等动物器官的大小主要决

定于细胞体积大小而不是数量多少27.下列关于雄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间期发生DNA复制,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后期,细胞的每一极通常含有2条性色体C.末期形成的囊泡会聚集成一个细胞板,以后再发展成为新的

细胞壁D.分裂期为细胞分裂间期提供物质基础28.下列有关某生物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联会不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只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B.初级精母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以增加自身数量,又可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C.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

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目都相同D.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和卵细胞可以随机结合形成受精卵,此过程不能体现基因重组29.如图为某高等动物细胞分裂图象及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细胞甲、乙、丙、丁均来自该动物的同一器官,此器官是睾丸B.睾丸

(精巢)丙曲线图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的是FGFG段,曲线AG段对应细胞甲、乙、丙C.细胞甲、乙、丙、丁内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比值是1:1的有甲、乙,具有4个染色体组的有甲、乙、丙D.CD段着丝点分裂

,染色体加倍,所以对应于甲细胞30.某实验室进行如图实验研究,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肝细胞、神经细胞、上皮细胞等细胞中遗传物质不同B.小鼠的纤维母细胞比诱导干细胞的全能性高C.过程b是诱导干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D.上述细胞中具有细胞周期的是诱导干细胞和神经

细胞31.如图为动物细胞分裂中某时期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在分裂前期倍增并移向细胞两极B.该时期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的物质减少C.乙和丙在组成成分上相差不大D.组成乙的蛋白质包括组蛋白和非组蛋白32.甲、乙、丙、丁是某二倍体动物的4种细胞,其染色体数分别为0、N、2N、

4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乙、丙、丁可能具有细胞周期B.甲、乙、丙、丁可能存在于同一个器官中C.甲、乙、丙、丁的核DNA分子之比可以是0:1:2:2D.甲、乙、丙、丁的核DNA分子之比可能是0:1:1:233.下列对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

是()A.动物的受精卵具有细胞全能性B.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C.生物体多种多样的细胞是细胞分化的结果D.细胞凋亡是生物体对不正常发育的适应34.下列对细胞分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从细胞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时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改变B.从细胞

器水平分析,细胞器的种类、数目发生了改变C.从分化的根本原因分析,细胞分化是蛋白质种类、数量改变的结果D.从遗传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35.在人体内,下列哪一组物质可以在同一个细胞中产生()A.胰岛素和胰蛋白酶B.甲状腺激

素和呼吸酶C.雄性激素和促性腺激素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36.下列为卵巢中一些细胞图象,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图中所示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则顺序依次为甲→丙→乙→丁B.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所有细胞的分裂并不均为均等分裂C.与乙相比丁细胞染色体数减半,所以它

一定为卵细胞D.甲、乙、丙细胞中含有的染色单体数依次为8、8、437.干细胞移植现已成为治疗糖尿病的一种临床新技术。自体骨髓干细胞植入胰腺组织后可分化为胰岛样细胞,以替代损伤的胰岛细胞,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骨髓干细胞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只有细胞分化过程B.骨

髓干细胞与胰岛样细胞部分基因相同,所以可以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C.胰腺组织微环境造成骨髓干细胞基因丢失,分化成为胰岛样细胞D.骨髓干细胞比胰岛样细胞全能性高,分化程度低38.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A.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B.原代培养过程中小部分细胞会发生细胞核型改变而获得不死性C.传代培养时需要用胃蛋白酶处理贴壁生长的细胞D.培养过程中细胞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会停止分裂增值39.下列关于哺乳

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卵裂期细胞数目增多,胚胎的总体积增加B.卵裂期是在透明带内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C.桑椹胚以前的细胞均未分化,都是全能干细胞D.囊胚期细胞开始分化,其中的内细胞团将来发育

成胎儿的各种组织40.下列关于生物工程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基因工程中为了获得重组质粒,必须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黏性末端可不相同B.若要生产转基因抗病水稻,可将目的基因先导入到大肠杆菌中,再转入水稻细胞C.用人工薄膜将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分别包装可制成人工种子D.用小鼠不同器

官和组织构建的cDNA文库相同二.解答题(共40分)41.图a是某植物的温度对光合作用速率与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脱落酸是一种植物激素,能促进叶片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研究发现植物叶片的气孔开闭也与脱落酸有关,图b是脱落酸对植物气孔的开度调节机制。已知植物的一个气孔是由两个保卫细胞构成。

(1)由a可知,连续光照下该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是℃,判断的依据是。(2)由b可知,脱落酸与植物叶片气孔的关闭有关,细胞液由于K+通道开放而外流,导致细胞液渗透压(填“增大”、“减小”、“基本不变”),保卫细胞会(填“失水”或“吸水”),气孔会关闭。根据图中脱落酸的功能分析,在的环境条件下,脱落酸含

量会增加。(3)给该植物叶片喷洒脱落酸,短时间内叶绿体内的的比值变化为(填“增大”、“减小”、“不变”)。42.图甲表示在光照充足、CO2浓度适宜的条件下,温度对某植物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其中实线表示光合作用速率,虚线表示呼吸作用速率.图乙为该植物在适宜条件下,光

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由图甲可知,与作用有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温度会影响光合作用的阶段.(2)当环境温度为40℃时,该植物的有机物净积累量为mg/h.理论上预计,在温度为条件下,植物生长

状况达到最佳,已知乙图是在此温度条件下绘制而成的曲线,理论上分析,如果温度改变为45℃,图中b点将向移.(3)乙图中用的量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图中c点表示.43.如图一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是横跨细胞膜的亲水

性通道,允许适当大小的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①②③④代表不同的运输方式。图二表示物质通过膜的运输速率(纵坐标)随环境中O2浓度的变化。请仔细观察图示并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甲代表;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膜。(2)鲨鱼体内能积累大量的盐,盐分过高时就要及时将

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经研究,鲨鱼体内多余的盐分是经②途径排出的,那么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3)图二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与图一中的(填序号)一致。图中曲线出现BC段的主要原因是。(4)柽柳是泌盐植物,其叶子和嫩枝可以将植物体内的盐分排出,是强耐盐植物。为探究柽柳从土壤中吸收盐分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

运输,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实验步骤:a.取甲、乙两组生长发育基本相同的柽柳幼苗植株,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Ca2+、K+、C6H12O6的溶液中进行培养。b.甲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c.。②实验结果及

结论:结果结论乙组吸收速率明显小于甲组吸收速率柽柳从土壤中吸收盐分的方式是被动运输44.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分为G1期、S期、和G2期)和分裂期(M期)。如图标注了甲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2)肠上皮细胞的细胞

周期各阶段的时长及DNA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DNA复制的原料之一)短期培养甲动物肠上皮细胞后,处于S期的细胞都会被标记。洗脱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换用无放射性的新鲜培养液培

养,定期检测。预计最快约h后会检测到被标记的M期细胞。(2)从被标记的M期细胞开始出现到其所占M期细胞总数的比例达到最大值时,所经历的时间为期的时间,处于该期的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是。(3)若向甲动物肠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过量胸苷,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即停止分裂,

停留在S期),而处于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预计加入过量胸苷约h后,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4)乙动物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长为24h,M期时长为l.9h。若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的变化,

选用(填“甲”或“乙”)动物肠上皮细胞更合适。为什么?。(5)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同处于分裂末期的动物肠上皮细胞与洋葱根尖细胞,形态上最主要的区别是。鹤壁高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精英对抗赛生物试题(二)(解析版)一.选择题1.图为一种溶质分子跨膜运输

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载体①逆浓度运输溶质分子B.载体②具有ATP酶活性C.载体①和②转运方式不同D.载体②转运溶质分子的速率比自由扩散快【答案】B【解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包括主动运输(需载体需能量)、自由扩散(不需载体,不需能量)、协助扩散(需

载体,不需能量)、胞吐和胞吐(利用生物膜的流动性)。【详解】由图可知载体①逆浓度梯度运输溶质分子,A正确;载体②顺浓度梯度运输溶质分子,不消耗ATP,不具有ATP酶活性,B错误;载体①和②运转方式不同,前者是主动运输,后者是协助扩散

,C正确;协助扩散有载体协助,自由扩散没有,前者快,D正确。2.下列实验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处理后被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其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B.取一张新鲜菠菜叶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叶绿体的结构和细胞质的流动C.用KNO3取代蔗糖处理洋葱鳞

片叶表皮细胞,可观察到细胞先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D.植物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时,往往在细胞的角隅处先出现质壁分离【答案】B【解析】【分析】1.根据甲基绿吡罗红与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可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

分布,甲基绿使DNA呈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红色。2.质壁分离的原理是渗透作用,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可以发生质壁分离现象。【详解】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因此用甲基绿吡罗红

对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其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A正确。叶绿体的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光镜下只能观察到叶绿体的形状,不能看到结构,B错误。当外界KNO3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

度时,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随着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进入细胞,最终会使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出现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C正确。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一般是在细胞的角隅处先出现的,D正确。【点睛】本题易错项是C,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原因没有理解透彻

,只要出现自动复原一定是外界溶液进入了细胞液,导致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3.如图为渗透装置示意图,a、b分别为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c为一层纱布,则也会发生此现象B.当漏斗管内的液面停止上升时,c

两侧的溶液浓度大小是b>aC.实验过程中水分子进入漏斗的速率是先增大后减小D.当漏斗管内的液面停止上升时,不再有水分子进出漏斗【答案】B【解析】【分析】实验过程中漏斗管内的溶液浓度较大,水分子进入漏斗内的多余从漏斗出

来的,液面先上升,达到一定高度,当上升的液柱产生的静水压=水分子进入漏斗的渗透压时,液面不再上升,此时水分子进出漏斗达到动态平衡。【详解】A、如果c为纱布,漏斗内的蔗糖会扩散到外界溶液中,浓度差无法维持,液面不会上升,A错误;B、当漏斗管内的液面停止

上升时,上升的液柱产生的静水压=水分子进入漏斗的渗透压,半透膜两侧仍然有浓度差,c两侧的溶液浓度大小是b>a,B正确;C、实验开始时半透膜两侧浓度差最大,水分子进入漏斗的速率最大,随着水分子进入,半透膜两侧浓度差逐渐减小,水分子进入漏斗的速率也随之减小,实

验过程中水分子进入漏斗的速率是一直在减小,C错误;D、当漏斗管内的液面停止上升时,水分子进出漏斗达到动态平衡,D错误。故选B。【点睛】理解渗透装置的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由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甘油和乙醇均可以通过方式a运输B.与

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种类有关D.方式b需要消耗能量【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甘油和乙醇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即方式a,A正确;B、方式a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B错误;C、方式b是协助扩散或主

动运输,其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C错误;D、方式b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不一定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故选A【点睛】5.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先准备好含有Mg2+、Ca2+、Si044-的一定量培养液两等份,再将水稻和番茄分别放在上述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

两种培养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依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Mg2+、Ca2+、Si044-是顺相对浓度梯度跨膜运输B.水稻培养液中的Mg2+和Ca2+浓度升高是由于水稻吸收水分的相对速率大于吸收Mg2+和Ca2+的相对速率C.

同种作物对不种离子的吸收有差异D.不同作物对同种离子的吸收有差异【答案】A【解析】Ca2+、Mg2+和SiO44-的跨膜运输方式都是主动运输,都是逆相对含量梯度的,A错误;水稻培养液中的Mg2+和Ca2+浓度升高是由于水稻吸收水分的

相对速率大于吸收Mg2+和Ca2+的相对速率,B正确;据图分析可知,将水稻和番茄分别放在含Mg2+、Ca2+、和SiO44-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番茄培养液中的Mg2+和Ca2+浓度下降,水稻培养液中的Mg2+

和Ca2+浓度增高。SiO44-的情况刚好相反:水稻吸收大量的SiO44-,而番茄几乎不吸收SiO44-,说明番茄吸收了Mg2+和Ca2+,几乎不吸收SiO44-,而水稻正好相反,C、D正确;6.如图表示动物某组织细胞膜转运部分物质示意图,与图中

信息不相符的是()A.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细胞吸收甘油的方式相同B.Na+既可顺浓度梯度运输也可逆浓度梯度运输C.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的直接驱动力不是ATPD.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动物的组织

细胞需要吸收葡萄糖,因此图中甲侧为细胞膜的外侧,乙侧为细胞膜的内侧;图中葡萄糖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还需要钠离子浓度驱动提供能量,属于主动运输;Na+可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Na+和K+离子通过钠钾泵出细胞和进细胞的过程需

要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葡萄糖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而细胞吸收甘油的方式是自由扩散,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钠离子可顺浓度运输,属于协助扩散,也可逆浓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B正确;图中葡萄糖跨

膜运输的直接驱动力是钠离子浓度差,而不是ATP,C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加测为细胞膜外,乙侧为细胞膜内,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即自由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

的特点是需要载体和能量。7.下图为神经细胞细胞膜部分结构与功能的示意图。依据此图做出的判断错误的是A.钠-钾泵具有载体的运输作用与酶的催化作用B.K+以协助扩散的方式由内环境进入组织细胞C.膜两侧Na+浓度差的维持与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D.Na+通道打开时可使细胞膜由静息电位变为

动作电位【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详解】分析图示可知:钠-钾泵可同时转运Na+和K+,此过程消耗的能量来源于钠-钾泵催化ATP水解释

放的能量,说明钠-钾泵具有载体的运输作用与酶的催化作用,A正确;K+以协助扩散的方式由组织细胞内进入到细胞外的内环境,B错误;膜两侧Na+浓度差的维持主要与钠-钾泵主动转运Na+有关,即与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C正确;Na+通道打开时导致Na

+内流,使细胞膜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D正确。8.如图表示渗透作用装置图,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允许单糖透过不允许二糖及多糖透过),装置溶液A、B、a、b浓度分别用MA、MB、Ma、Mb表示,图2、图4分别表示达到平衡后,图1、图3液面上升的高度h1、

h2.如果A、B、a、b均为蔗糖溶液,且MA>MB,Ma=Mb>MA,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平衡后,漏斗内溶液浓度Ma大于MbB.平衡后,漏斗内液面上升高度h1>h2C.平衡后,膜两侧水分子进出速度相等,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D.若再向a、b中加入等量的蔗糖酶,漏斗内外液面最终

会齐平【答案】A【解析】【分析】水分子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其动力是浓度差,且总是由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运输。渗透发生的原理是:(1)具有半透膜;(2)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根据题干信息“MA>MB、Ma=Mb>MA”,推测出Ma=Mb>MA>MB,图甲漏斗两侧的浓度差较小,液面上

升高度较小,则漏斗内溶液浓度较大,所以达到平衡后hl<h2,Ma>Mb。【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甲漏斗两侧的浓度差较小,液面上升高度较小,因此平衡后,漏斗内溶液浓度Ma>Mb,A正确;图甲漏斗两侧的浓度差较小,液面上升高度较小,因此平衡后,漏斗内液面上升高度h

1<h2,B错误;平衡后,膜两侧水分子进出速度相等,但是膜两侧溶液浓度不相等,C错误;若再向a、b中加入等量的蔗糖酶,则漏斗内的蔗糖被水解成单糖,可以移动到漏斗外,而漏斗外的蔗糖不能被水解,所以漏斗内外溶液浓度难以相等

,因此漏斗内外液面不会齐平,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渗透作用的原理,了解细胞失水和吸水的过程,明确水分子总是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运输,再结合题干信息“MA>MB、Ma=Mb>MA”答题。9.图中纵坐标表示植物某种气体

吸收量或释放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不考虑横坐标和纵坐标单位的具体表示形式,单位的表示方法相同。)A.若A代表2O吸收量,D点时,叶肉细胞既不吸收2O也不释放2OB.影响EF段光合速率的因素是光照强度C.C点时,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

基质、线粒体、叶绿体D.若A代表2CO释放量,适当提高大气中的2CO浓度,E点向右下移动【答案】D【解析】【分析】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没有光照的条件下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随着光照增强,光合作用不断增强,而呼吸作用保持不变。【详解】A、若A代

表2O吸收量,D点时,植物既不吸收2O也不释放2O,而此时叶肉细胞中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才能保证植物在D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A错误;B、EF段,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说明影响EF段光合速率的因素不

再是光照强度,可能是2CO浓度、温度,B错误;C、C点时,光照强度为0,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C错误;D、若A代表2CO释放量,适当提高大气中的2CO浓度,光合速率增大,所以E点向

下移动,需要光照强度增大,E点向右下移动,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的难点是A选项中区分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叶肉细胞,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等时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10.将某植物的叶片放在

特定的密闭容器中(有足够的氧气),在一定的条件下,给予充足的光照,容器内的二氧化碳每小时减少44mg。如果将其放在黑暗的条件下,二氧化碳每小时增加8.8mg。如果在充足的光照下,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最后都转变为

葡萄糖,这些植物的叶片每小时制造的葡萄糖为A.180mgB.72mgC.24mgD.36mg【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可知植物的净积累葡萄糖量=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葡萄糖量.

题中已经给出了二氧化碳的量,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方程式分别计算即可。【详解】已知植物的净积累葡萄糖量=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葡萄糖量。每小时葡萄糖净积累量可以通过二氧化碳净消耗量来计算,为44×180÷(44×6)=30mg;呼吸作用速率不受光照或黑暗影响,每小时释放8.8mg

CO2,换算成葡萄糖的消耗量为8.8×180÷(44×6)=6mg,所以光合作用中葡萄糖的总产量=光合作用的净积累葡萄糖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葡萄糖量=30+6=36mg。故选:D。11.甲、乙两图分别代表细胞中某一生理过程,丙、丁两图分

别代表与此有关物质的局部结构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甲图代表的过程与丁图⑤形成有关,则甲图过程在乙图中的结构完成B.乙图和丙图中的①②③含义不同,乙图和丁图中的④含义也不同C.丙图中的虚线,不会

出现在乙图的③中D若用35S标记丁图的大肠杆菌相应物质,用无放射性噬菌体侵染离心后沉淀中出现大量放射性【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由于⑤是肽键,若甲图代表的过程与⑤形成有关,则A是酶,属于蛋白质,因而A代表的物质是通过乙图过程合成的,A正确;B、乙图

中的①②③分别是mRNA、核糖体和tRNA,而丙图中的①②③分别是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乙图和丁图中的④含义也不同,分别是多肽和R基,B正确;C、丙图中的虚线表示碱基对形成的氢键,在乙图的③tRNA中也会

出现,C错误;D、蛋白质中含有S,若用35S标记丁图的大肠杆菌的蛋白质,用无放射性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由于噬菌体合成子代的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所用原料都来自宿主细胞,被侵入的细菌用35S标记,在下层沉淀物中应该很强的放射性,D正确。故选C【点睛】

12.对下列甲~丁图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图甲是生活在适宜环境中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部分过程图解,A、B、C表示化合物,a、b表示生理过程,则C能为b过程提供还原剂,但不能提供能量B.图乙曲线表示水稻叶片多云天气时光合作用的强度。如果该图表示在晴天时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

,则b点应向右上方移动C.图丙中,外部环境因素处于适宜的条件下,如果A、B曲线分别代表喜阴和喜阳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那么曲线B应代表喜阳植物D.图丁表示用相同培养液在相同光下分别培养小球藻,则一定

时间内B试管中小球藻繁殖速度加快、而C试管中小球藻繁殖速度逐渐减慢【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根据光合作用的过程可知,A是C5,B是C3,C是[H],故A错;B、若该图表示晴天时,说明光照强度增加,则达到最大光合作

用速率所需要的二氧化碳较低,因此b点应该往左移动,故B错;C、阳生植物达到最大光合作用速率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阴生植物高,故A代表阳生植物,B代表阴生植物,故C错;D、A装置中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释放二氧

化碳,而乳酸菌的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小球藻C的繁殖速率比B低,故D正确。故选D【点睛】13.在同一天时间里,从经过饥饿处理的植物的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相同的叶圆片,称取其质量,实验情况如图所示。在不考虑叶片内有机物向其他部位转移的情

况下进行分析,其中错误的是()A.叶圆片y比叶圆片x重B.(y﹣x)g可代表从上午10时到下午4时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净增加量C.在下午4时至晚上10时这段时间内,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可表示为(y﹣z)gD.假使全天温度保持不变,则从上午10

时到下午4时,一个叶圆片制造的有机物为(y﹣x)g【答案】D【解析】【分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绿色植物的两项重要的生理活动;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

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详解】A、y经过了光合作用,比在饥饿处理下的叶片多积累了一些有机物,因此y比x重,A正确;B、(y-x)g可代表从上午10时到下午4时光

合作用中有机物的净增加量,B正确;C、下午4:00到晚上10:00都在黑暗中,植物叶片只进行呼吸作用,(y-z)g表示这6个小时呼吸消耗的有机物的量,C正确;D、(y-x)g可代表从上午10时到下午4时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净增加量,(y-z)g表示这6个小时呼吸消耗的有机

物的量,所以从上午10时到下午4时,一个叶圆片制造的有机物=6个小时内有机物的净增加量+6个小时呼吸消耗的有机物的量=(y-x)+(y-z)=2y-x-z,D错误。故选D。14.图中①~③表示的是生物体内

3种有机分子的结构.其中①仅存在于植物细胞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①存在于所有植物细胞B.②中也含有与a类似的结构,且参与转录的过程C.细胞中没有①就不能产生③D.没有③时,细胞不能合成②【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①是叶绿素分子,主要存在位于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②

是转运RNA分子,能在翻译过程中转运氨基酸,③是ATP分子,是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在真核细胞中,其合成场所为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中。【详解】A、①是叶绿素分子,叶绿素分子只存在于叶肉细胞和幼茎的皮层细胞中的叶绿体中,并不存在于所有植物细胞

,A错误;B、②为tRNA,其中也含有与③中a类似的结构,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其参与的是翻译过程,B错误;C、ATP的合成可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中,细胞中没有①仍能产生③,C错误;D、细胞合成②的过程为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消耗ATP,

故没有③时,细胞不能合成②,D正确。故选D。【点睛】15.研究小组从池塘不同深度采集水样,分别装入大小相同的黑白瓶中(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包裹的玻璃瓶)并封闭。然后将黑白瓶对应悬挂于原水样采集位置。24h后,测定各黑白瓶中溶氧量。若测得白瓶溶氧

量为Amg•L﹣1,黑瓶溶氧量为Bmg•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方法可以在未测得呼吸作用的条件下,测得实际光合作用的强度B.B可表示在24h内黑瓶呼吸作用强度的大小C.(A﹣B)可表示24h内白瓶中的净光合作用强度的大小D.该实验设计缺少对照组,

无法测得光合作用的强度【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黑瓶只进行呼吸作用,白瓶同时进行了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假设瓶中初始溶氧量为X,则A-X=净光合作用强度,X-B=呼吸作用强度,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强度+呼

吸作用强度。【详解】A、假设瓶中初始溶氧量为X,则A-X=净光合作用强度,X-B=呼吸作用强度,(A-B)可以表示实际光合作用的强度,A正确;B、B与初始溶氧量的差值可表示在24h内黑瓶呼吸作用强度的

大小,B错误;C、(A﹣B)可表示24h内白瓶中的实际光合作用强度的大小,C错误;D、该实验黑瓶和白瓶相互对照,可以测出光合作用强度,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计算。要注意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之间的关系是: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强

度+呼吸作用强度,本题可以假设一个初始溶氧量来帮助建立等式关系,此为解题关键。16.如图所示,在图甲装置A与装置B中敞口培养相同数量的小球藻,以研究光照强度对小球藻产生氧气的影响。装置A的曲线如图乙。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P点处产生的ATP可用于暗反应B.适当降低温度

,P点将下移C.在图乙上绘制装置B的曲线,Q点应右移D.降低CO2浓度时,在图乙上绘制装置A的曲线,R点应右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乙,P点时光照强度为0,故此时植物只能进行细胞呼吸,而光

合作用暗反应所需的ATP来源于光反应过程,A项错误;温度影响酶的活性,故适当降低温度,将会使呼吸作用降低,P点将上移,B项错误;图甲中B条件下将影响叶绿素的合成进而影响光合作用,Q点表示光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等,故在B点条件下,达到光补偿点就要提高

光照强度,Q点将右移,C项正确;二氧化碳通过影响暗反应影响光合作用,故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将会使光合速率下降,即R点应左下移,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

断的能力。17.如图表示酵母菌随着氧气浓度的变化释放CO2(曲线axbc)和消耗O2(曲线oybc)的变化,试比较酵母菌与乳酸菌的有关问题,其中错误的叙述是()A.此图不适合乳酸菌,因为乳酸菌无氧呼吸不产生CO2B.酵母菌的生物膜系统比乳酸菌更发达C.当xy:yz=3:1时,酵母菌无氧呼

吸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之比为9:1D.酵母菌有性生殖过程中细胞中的基因都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而乳酸菌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a点表示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在一定O2浓度范围内,有氧呼吸速率随着O2浓度的升高而加快,无氧呼吸

强度随O2浓度升高而减弱,两曲线交于b点,b点表示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此时无氧呼吸完全被抑制。两线的差值表示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当氧气浓度为z点时,有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为zy,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为xy。【详解】A、乳酸菌只进行产

生乳酸的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A正确;B、生物膜系统由真核细胞中细胞膜、核膜和具膜的细胞器组成,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乳酸菌是原核生物,因此酵母菌的生物膜系统比乳酸菌更发达,B正确;C、当xy:yz=3:1时,酵母菌无氧

呼吸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之比为3/2:1/6=9:1,C正确;D、酵母菌有性生殖过程中细胞中核基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而质基因不遵循,乳酸菌是原核生物,也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D错误。故选D。18.R

uBP羧化酶是植物体内催化CO2固定的酶,由8个大亚基和8个小亚基构成。大亚基由叶绿体基因编码,小亚基由核基因编码。将豌豆根、茎、叶的一部分置于光下12h,另一部分置于黑暗中12h。然后从这些材料中分别提取mRNA,进行分子杂交。用于杂交的探针是四种不同基

因片段(已标记)。结果如下(“+”表示杂交带):探叶叶茎[根卷须光暗光暗光暗光暗1+++++----+++++2++++++++++-++++++3+++++++++++++++4++++++---++++如果用RuBP羧化酶的小亚基基因作为探针,得到的结果是()A.1B.2C.

3D.4【答案】D【解析】【分析】RuBP羧化酶是植物体内催化CO2固定的酶,只有在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内才能表达,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内不能表达。【详解】根据根中探针2和3出现杂交带可知,基因2和3在根中也会表

达可知,2和3不是RuBP羧化酶相关的基因。又根据探针1在光照条件下茎中未出现杂交带可知,基因1不是RuBP羧化酶相关的基因。而基因4在叶、茎中均有表达,且光照下的表达量大于黑暗下的表达量,故推测其可能是RuBP羧化酶相关的基因。故用RuBP羧化酶的小亚基基因作为探针,

得到的结果4。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19.小麦籽粒成熟过程中积累的糖类,主要是依靠穗下第一张叶片(旗叶)的光合作用供给的.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图甲),将旗叶包在一透明的袋中,袋中始终保持25℃及充足的CO2,在旗叶基部安装一个可调节温度的套

环。实验开始时,套环温度调到20℃,测定30min内透明袋中的CO2吸收量、叶片水分散失量。然后将基部套环温度调节到5℃时,发现葡萄糖从旗叶向穗运输的过程被抑制,继续测定30min内透明袋中的CO2吸收量、叶片水分散失量,测得的结

果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叶片基部温度变化对袋内叶片蒸腾作用有明显影响B.叶片基部处于5℃状态时,袋内CO2的吸收速率下降与叶片气孔开闭状态无关C.叶片基部处于5℃状态时,袋内细胞光合作用强度减弱D.叶片基部

处于5℃状态时,基部细胞呼吸作用强度减弱【答案】A【解析】【分析】从图乙中看出,当温度降到5℃时,植物水分的散失量基本不变,而CO2的吸收速率不断下降。【详解】A、由图示可知,叶片基部温度变化后,水分散失量

没有发生变化,A错误;B、叶片基部处于5℃状态时,袋内CO2的吸收速率下降的原因是温度降低,影响了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活性,导致CO2的利用率降低,与叶片气孔开闭状态无关,B正确;C、叶片基部处于5℃状态时,温度降低,影响了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活性,袋内细胞光合

作用强度减弱,C正确;D、叶片基部处于5℃状态时,不仅影响袋内细胞的光合作用,同时也影响其呼吸酶的活性,导致基部细胞呼吸作用强度减弱,D正确。故选A。20.下图是酵母菌呼吸作用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条件X下葡萄糖中的能量大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B.条件Y下物质b在

线粒体内膜产生,且该过程释放大量的能量C.试剂甲为溴香草酚蓝水溶液,现象Z是出现灰绿色D.物质a的产生可作为判断乳酸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依据【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条件X表示无氧条件,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物质a表示二氧化碳。条

件Y表示有氧条件,酵母菌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物质b表示水。检测酒精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详解】A、在无氧条件下葡萄糖中的能量大多储存在酒精中,A错误;B、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同时

释放大量的能量,该阶段发生场所是线粒体内膜,B正确;C、试剂甲是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C错误;D、乳酸菌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D错误。故选B。21.大棚中种植的植物其光合作用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曲线图中,有M、N、O、P、Q五个点,对它们的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有()①M点时,植物叶肉细

胞内合成ATP的场所只有线粒体②O点时,限制植物体的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③P点时,若想提高作物产量可以适当补充光照,绿光灯效果最好④Q点光照强度时,适当使用二氧化碳发生器可以提高作物产量A.

①④B.②④C.①②D.②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图中曲线体现的是光照强度与CO2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P点之前几条曲线汇聚在一起受光照强度的影响,PQ段既受光照强度限制也受二氧化碳浓度限制,Q点后受二氧化碳浓度限制。【详解】M点时,没有光照,因此植物

只有呼吸作用,合成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①错误。O点时,虽然几条曲线的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同,但光合速率相同,因此不是二氧化碳的缘故,主要受光照强度限制,②正确。植物吸收绿光最少,因此若想提高作物产量可以适

当补充光照,不能用绿光灯,③错误。Q点光照强度时,因为二氧化碳浓度不同,光合速率不同,因此可以适当使用二氧化碳发生器可以提高作物产量,④正确。综上分析,正确组合是B.②④,A、C、D错误。【点睛】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呼吸作用场所除了线粒体还有细

胞质基质。22.从没有经过饥饿处理的植物的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厚薄相同的叶圆片,称其干重。假定实验过程中温度不变,叶片内有机物不向其他部位转移。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整个实验过程中呼吸速率可表示为(x-y)g/4hB.三个叶圆片的质量大小关系一定是z>x>yC.叶圆片Z在4

小时内的有机物积累量为(z-x-2y)gD.叶圆片Z在后2小时内的有机物制造量为(z+x-2y)g【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实验装置,在上午10时移走的叶圆片可以作为后续的对比。上午10时取下的叶圆片重x,置于黑暗环境下,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要消耗有机物,因此x-y可表示呼吸作

用消耗量;在中午12时后装置又放在光照条件下,此时叶片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因此z-y可表示这段时间的净光合作用量。【详解】A、整个实验过程中呼吸速率可表示为(x-y)g/2h,A错误;B、上午10时取下的叶圆片重x,置于黑暗环境下,植物不进行

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要消耗有机物,所以x>y,12时-14时经2小时的光照,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且从上午10时至下午14时,经过4小时的呼吸消耗,2小时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不一定大于4小时消耗的有机物,因此不能确定z>x,B错误;C、4小时前叶圆

片重xg,4小时后叶圆片重zg,因此在4小时内的有机物积累量为(z-x)g,C错误;D、前两小时的(x-y)g可表示2小时的呼吸作用消耗量,后两小时的(z-y)g可表示这两小时的净光合作用量,而有机物制造量=净光合

作用量+呼吸作用量=(z-y)+(x-y)=(z+x-2y)g,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属于考纲中理解层次的要求,解题关键是考生能够分析不同条件下所进行的生理作用,从而判断物质的变化量为呼吸作用量还是净光合作用

量。23.下列对细胞生命历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癌变与细胞凋亡都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前者是异常表达,后者是正常表达B.从细胞器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细胞器的种类、数目均改变的结果C.对多细胞生物,细胞分裂、分化和凋亡是对生物体有益的,细胞衰老和癌变是对生物体有害

的D.细胞一定要经过衰老才会凋亡【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结果;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分化是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

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详解】A、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结果,A错误;B、细胞分化是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从细胞器水平分析,细胞器的种类、数目均改变,B正确;C、

对多细胞生物来说,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都是细胞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都是有利的,C错误;D、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没有经过衰老,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的生命历

程,要注意,多细胞生物的个别细胞的衰老不等同于个体的衰老,在多细胞生物中,分裂、分化、衰老、凋亡是细胞正常的生命历程,都是对生物体有利的。24.在含有BrdU的培养液中进行DNA复制时,BrdU会取代胸苷掺入到新合成的链中,形成Br

dU标记链。当用某种荧光染料对复制后的染色体进行染色,发现含半标记DNA(一条链被标记)的染色单体发出明亮荧光,含全标记DNA(两条链均被标记)的染色单体荧光被抑制(无明亮荧光)。若将一个细胞置于含BrdU的培养液中,培养

到第三个细胞周期的中期进行染色并观察。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1/2的染色体荧光被抑制B.1/4的染色单体发出明亮荧光C.全部DNA分子被BrdU标记D.3/4的DNA单链被BrdU标记【答案】D【解析】【分析】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根据题意分析,复制到第三个细

胞周期的中期时,共有4个细胞,以第一代细胞中的某一条染色体为参照,含半标记DNA的染色单体共有2条,含全标记DNA的染色单体共有6条。【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在第三个细胞周期中期时,含半标记DNA的染色单体分别在两个细胞中,故有两个细胞的两条染色

单体荧光全被抑制,有两个细胞中的一条染色单体发出明亮荧光,一条染色单体荧光被抑制,故A、B选项正确;一个DNA分子中有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由于DNA为半保留复制,故不含BrdU标记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分别位于两个DNA分子中,新复制得到的脱氧核苷酸链必然含BrdU标记,故所有D

NA分子都被BrdU标记,C选项正确;以第一代细胞中的某一条染色体为参照,在第三个细胞周期中期时一共有16条DNA单链,含BrdU标记的有14条,故有78的DNA单链被BrdU标记,D选项错误。【点睛】本题的易

错点是考查学生对DNA单链、DNA分子、染色单体、染色体数这几个概念之间的数量关系能够做到清晰的梳理。在两条DNA单链构成一个DNA分子,一个染色单体就是一个DNA分子,在有丝分裂中期一个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25.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

位基因M、m(常染色体上)都被标记为黄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A.若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则在赤道板附近会出现4个黄色荧光点B.若观察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则某条染色体上一定有2个黄色点C.若观察处于四分体时期的细胞,则所有四分体

都有4个黄色荧光点D.若观察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则一定会出现含2个黄色荧光点的染色体【答案】A【解析】【分析】DNA复制后基因数量也加倍,一个相应基因会出现一个黄点,没有该基因的位置不出现黄点,据此答题。【详解】由于染色体经过复制,基因也随之加倍

,使每个四分体(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含有4个,即2个M和2个m,有丝分裂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的细胞中均含2个M基因,2个m基因,故细胞中会出现4个黄点,但并不是所有四分体都有4个黄点,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若还没有进行DNA复制,则

含该基因的一条染色体上只有1个黄色点,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细胞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故含有该基因的染色体上只有一个黄点,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的相关知识以及对等位基因的理解,解题关键是理解有丝、减数分裂的过程,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26.下列与细胞增殖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细胞繁殖的观点来看,细胞周期间期中最重要事件是DNA复制B.着丝点分裂和核仁重现通常发生于细胞周期中的同一时期C.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的重要区别仅在于没有染色体的变化D.高等动物器官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体

积大小而不是数量多少【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周期可以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常常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体积会略微的增大,而分裂期则是对核中的染色体和DNA进行均等分配,实现核遗传物质均等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详解】A、间期最重要的过程是进行D

NA的复制,A正确;B、着丝点分裂发生于后期,而核仁重现通常发生于末期,B错误;C、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的重要区别还在于有无纺锤体的形成,C错误;D、细胞的体积不能无限长大,因此器官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数量的多少,D错误;故选A。27.下列关于雄果蝇体细胞有丝

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间期发生DNA复制,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后期,细胞的每一极通常含有2条性色体C.末期形成的囊泡会聚集成一个细胞板,以后再发展成为新的细胞壁D.分裂期为细胞分裂间期提供物质基础【答案】B【解析】【分析】有丝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出现染

色体和纺锤体,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的形态、数目较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质分裂,染色体解螺旋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现。【详解】A、间期发生DNA复制,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

目未加倍,A错误;B、后期,细胞的每一极通常含有2条性色体即X和Y染色体,B正确;C、细胞板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出现的结构,果蝇细胞分裂末期不会形成细胞板,C错误;D、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准备,D错误。故

选B。28.下列有关某生物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联会不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只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B.初级精母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以増加自身数量,又可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C.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

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目都相同D.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和卵细胞可以随机结合形成受精卵,此过程不能体现基因重组【答案】D【解析】【分析】有丝分裂一般发生在体细胞中,染色体复制一次,分裂一次,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子细胞,减数分裂发生在生殖细胞产生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

次,染色体数目减半,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着丝点分开,最终形成生殖细胞;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的随机结合,在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相同,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持子代和亲代的染

色体数目相同。【详解】A、联会不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A错误;B、初级精母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只能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B错误;C、对于二倍体生物来说有丝分裂中期期染色体数目2n,核DNA数目为4n,减数第二次

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为2n,核DNA数目为2n,C错误;D、基因重组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没有发生在受精作用中,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异同,对三者进行比较,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

选项。29.如图为某高等动物细胞分裂图象及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细胞甲、乙、丙、丁均来自该动物的同一器官,此器官是睾丸B.睾丸(精巢)丙曲线图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的是FG段,曲线AG段对应细胞甲

、乙、丙C.细胞甲、乙、丙、丁内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比值是1:1的有甲、乙,具有4个染色体组的有甲、乙、丙D.CD段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所以对应于甲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图中甲为有丝分裂后期图,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图,丙

为减一后期图,丁为减二中期图。分析曲线图:由于有丝分裂过程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图中ABCDE属于有丝分裂;而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同源染色体分离,减二时期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FGHI属于减数分裂。【详解

】A、观察题图可知甲→乙是有丝分裂,乙→丙→丁属于减数分裂,且丙的细胞质分配是均匀的,所以此器官是睾丸(精巢),A正确;B、对曲线进行解读可知,图中甲为有丝分裂后期图,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图,丙为减一后期图,丁为减二中期

图,ABCDE属于有丝分裂,FGHI属于减数分裂,所以细胞甲、乙、丙都在AG段。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即FG段,B正确;C、细胞内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比值是1:1,说明着丝点已经分裂,无染色单体,甲、乙、丙、丁中符合条件的是甲、乙;由题图可知甲含4

个染色体组,乙、丙具有2个染色体组,丁中只有1个染色体组,C错误;D、曲线中ABCDE属于有丝分裂,CD段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为有丝分裂后期,因此对应于甲细胞,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有丝分裂

和减数过程的过程及其过程中相应的物质变化规律。30.某实验室进行如图实验研究,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肝细胞、神经细胞、上皮细胞等细胞中遗传物质不同B.小鼠的纤维母细胞比诱导干细胞的全能性高C.过程b是诱导干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D.上述细胞中具有细胞周期的是诱

导干细胞和神经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a表示将诱导基因导入小鼠的纤维母细胞,使之成为诱导干细胞;b表示细胞分化过程,即诱导干细胞分化形成肝细胞、神经细胞、上皮细胞等。【详解】A.肝细胞、神经细胞、

上皮细胞等细胞中遗传物质相同,A错误;B.纤维母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全能性低,而诱导形成的干细胞能分化成多种细胞,全能性较高,B错误;C.过程b为细胞分化,诱导干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C正确;D.神经细胞一般不具有分裂能力,故没有细胞周期,D错误。故选C。【点睛】本

题考查细胞分化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1.如图为动物细胞分裂中某时期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在分裂前期倍增并移向细胞两极B.该时期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的物质减少C.乙和丙在组成成分上相差不大D.

组成乙的蛋白质包括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中着丝点没有分裂,排列在赤道板上,所以处于细胞分裂的中期,图中甲为中心体,乙为染色体,丙为纺锤体。【详解】A、甲中心体在分裂间期倍增,并在分裂前期移向细胞两极,A错误;B、该时期是中

期,核膜在分裂前期已经解体,没有核膜了,也就没有核孔了,B错误;C、乙中含有DNA而丙中不含,所以乙和丙在组成成分上差异很大,C错误;D、组成乙染色体的蛋白质包括组蛋白和非组蛋白,D正确。故选D。32.甲、乙、丙、丁是某二倍体动物的4种细胞,其染色体数分别为0、N、2N、4N,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乙、丙、丁可能具有细胞周期B.甲、乙、丙、丁可能存在于同一个器官中C.甲、乙、丙、丁的核DNA分子之比可以是0∶1∶2∶2D.甲、乙、丙、丁的核DNA分子之比可能是0∶1∶1∶2【答案】A【解析】【分析】甲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0,可能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或末期;丙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应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末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丁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应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详解】A、乙细胞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中期或末期,而减数分裂不具有细胞周期,A错误;B、乙细胞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丁细胞应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原始的生殖细胞可同时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因此甲、乙、丙、丁可能存在于同一个生殖器官中,B正确;C、若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则甲、乙、丙、丁的核DNA分子之比可以是0∶1∶2∶2,C正确;D、若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则甲、乙、丙、丁的核DNA分子之比可以是0∶1∶1∶2,

D正确。故选A。33.下列对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动物的受精卵具有细胞全能性B.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C.生物体多种多样的细胞是细胞分化的结果D.细胞凋亡是生物体对不正常发育的适应【答案】D【解

析】【分析】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结果;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分化是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

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详解】A、动物的受精卵能发育成完整个体,具有细胞全能性,A正确;B、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B正确;C、生物体多种多样的细胞是细胞分化的结果,C正确;D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发育,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细胞的全能性、分化、癌变、凋亡等概念的理解能力。34.下列对细胞分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从细胞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时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改

变B.从细胞器水平分析,细胞器的种类、数目发生了改变C.从分化的根本原因分析,细胞分化是蛋白质种类、数量改变的结果D.从遗传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

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详解】A、从细胞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时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改变,A正确;B、从细胞器水平分析,细胞器的种类、数目发生了改变,B正确;C、从分化的根本原因分析,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错误;D

、从遗传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对细胞分化概念的理解能力。35.在人体内,下面哪一组物质可以在同一个细胞中产生()A.胰岛素和胰蛋白酶B.甲状腺激素和呼吸酶C.雄性激素和促性腺激素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答案】B【解析】【分析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内基因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1)管家基因:指所有细胞均要表达的一类基因,其产物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如呼吸酶基因、A

TP酶基因。(2)奢侈基因:指不同类型细胞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其产物赋予不同细胞特异的生理功能,如血红蛋白基因、胰岛素基因等。【详解】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蛋白酶由胰腺外分泌部细胞分泌,它们不在同一个细胞中产生,A错误。甲状

腺激素由甲状腺细胞分泌,甲状腺细胞是活细胞,进行细胞呼吸有呼吸酶,B正确。雄性激素主要由睾丸细胞产生,促性腺激素由垂体分泌,C错误。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D错误。【点睛】本题

以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为背景综合考查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分化等相关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36.下列为卵巢中一些细胞图象,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图中所示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则顺序依次为甲→丙→乙→丁B.在卵

细胞形成过程中所有细胞的分裂并不均为均等分裂C.与乙相比丁细胞染色体数减半,所以它一定为卵细胞D.甲、乙、丙细胞中含有的染色单体数依次为8、8、4【答案】B【解析】【分析】甲是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卵母细胞,丙是次级卵母细胞

,丁细胞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完毕的子细胞,从染色体组成上看,是第二极体。【详解】A、若图中所示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则顺序依次为甲→乙→丙→丁,A错误;B、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都不均等分裂,B正确;C、与乙相比丁细胞染色体数减半,观察染色体,丁是第二极体,C错误;D、甲细胞

的染色单体数是0,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重点考查了减数分裂的细胞图像及细胞分裂过程中的物质变化。37.干细胞移植现已成为治疗糖尿病的一种临床新技术.自体骨髓干细胞植入胰腺组织后可分化为胰岛样细胞,以替代损伤的胰岛细胞,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A.骨髓干细胞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只有细胞分化过程B.骨髓干细胞与胰岛样细胞部分基因相同,所以可以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C.胰腺组织微环境造成骨髓干细胞基因丢失,分化成为胰岛样细胞D.骨髓干细胞比胰岛样细胞全能性高,

分化程度低【答案】D【解析】【分析】干细胞是指在人体内仍然保留着少数具有分裂分化能力的细胞。细胞分化是在细胞分裂的基础上完成的,遗传物质不会改变。【详解】骨髓干细胞分化为胰岛样细胞的过程既有细胞分裂也有细胞分化,A错误。分化过程遗

传物质不变,骨髓干细胞与胰岛样细胞细胞核中的基因都相同,B错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出特定的蛋白质,不会导致基因丢失,C错误。胰岛样细胞是由骨髓干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因此骨髓干细胞比胰岛样细胞分化程度低,全能

性高,D正确。【点睛】1.细胞分化是一个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此过程遗传物质不变,只是基因选择性表达出的特定蛋白质不同。2.一般情况下,细胞分裂能力越强,分化程度越低,全能性越高。38.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

确的是A.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B.原代培养过程中小部分细胞会发生细胞核型改变而获得不死性C.传代培养时需要用胃蛋白酶处理贴壁生长的细胞D.培养过程中细胞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会停止分裂增殖【答

案】D【解析】【详解】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原理是细胞增殖,A错误;传代培养过程中小部分细胞会发生细胞核型改变而获得不死性,B错误;传代培养时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贴壁生长的细胞,C错误;培养过程中细胞表面相互接

触时,细胞会停止分裂增殖,D正确。39.下列关于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卵裂期细胞数目增多,胚胎的总体积增加B.卵裂期是在透明带内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C.桑椹胚以前的细

胞均未分化,都是全能干细胞D.囊胚期细胞开始分化,其中的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答案】A【解析】【分析】胚胎发育过程:(1)卵裂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数量增加,胚胎总体积不增加;(2)桑椹胚:32

个细胞左右的胚胎[之前所有细胞都能发育成完整胚胎的潜能属全能细胞];(3)囊胚:细胞开始分化,其中个体较大的细胞叫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而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胚胎内部逐渐出现囊胚腔[注:囊胚的扩大会导致透明带的破裂,胚胎

伸展出来,这一过程叫孵化];(4)原肠胚:内细胞团表层形成外胚层,下方细胞形成内胚层,由内胚层包围的囊腔叫原肠腔。[细胞分化在胚胎期达到最大限度]【详解】A、卵裂期细胞数目增多,胚胎的总体积不变甚至略微减小,A错误;

B、卵裂期是在透明带内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B正确;C、桑椹胚以前的细胞均未分化,都是全能干细胞,C正确;D、囊胚期细胞开始分化,其中的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D正确。故选A。40

.下列关于生物工程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基因工程中为了获得重组质粒,必须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黏性末端可不相同B.若要生产转基因抗病水稻,可将目的基因先导入到大肠杆菌中,再转入水稻细胞C.用人工薄膜将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分别包装可制成人工种子D.用小鼠不同器官和组织构建的cDN

A文库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1、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

态细胞法。【详解】A、为了获得重组质粒,一般使用同一种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从而露出相同的黏性末端,A错误;B、基因枪法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单子叶植物的常用方法,水稻是单子叶植物,因此,利用基因枪法将目的基因直接导入到

水稻细胞,B错误;C、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材料,包裹着人工薄膜可制成神奇的人工种子,C正确;D、cDNA文库相同的前提是mRNA相同,但不同器官和组织中基因发生了选择性表达,产生的mRNA不同,因此,用小鼠不同器官和组织构

建的cDNA文库不完全相同,D错误。故选C。【点睛】二.解答题41.图a是某植物的温度对光合作用速率与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脱落酸是一种植物激素,能促进叶片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研究发现植物叶片的气孔开闭也与脱落酸

有关,图b是脱落酸对植物气孔的开度调节机制。已知植物的一个气孔是由两个保卫细胞构成。(1)由a可知,连续光照下该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是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2)由b可知,脱落酸与植物叶片气孔的关闭有关,细胞液由于K+通道开放而外流

,导致细胞液渗透压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保卫细胞会__________(填“失水”或“吸水”),气孔会关闭。根据图中脱落酸的功能分析,在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条件

下,脱落酸含量会增加。(3)给该植物叶片喷洒脱落酸,短时间内叶绿体内的C3/C5的比值变化为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答案】(1).35℃(2).35℃时光照下的产氧量与呼吸的耗氧量之差最大,表明此温度下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

最多,生长状态最好(3).减小(4).失水(5).干旱、缺水(6).减小【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图a中,35℃时光照下总光合作用速率最大,约43℃时呼吸速率最大,40℃时总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图b显示,脱落酸能通过促进细胞

内H2O2的增加,进而激活细胞膜上的K+离子通道,促进K+离子外流,从而导致气孔关闭。【详解】(1)据图a可知,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应该是净光合速率最大时的温度,此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生长状态最好,净光合速率等于总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差,则为图a两条曲线相距最

远时的温度,即为35℃。(2)细胞内的K+外流,引发细胞内的离子浓度降低,则渗透压减小,由于保卫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减小,则细胞内的水分会通过渗透作用流向细胞外,保卫细胞会失水,使气孔关闭;据图b分析可知,脱落酸会引发细胞的气孔关闭,气孔关闭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植物水分的

散失,起到保水的作用。因此,当植物处于干旱、缺水的状态下,会关闭气孔,此时细胞内的脱落酸的分泌量会有所增加。(3)给植物喷洒脱落酸,会导致气孔的关闭,使得CO2的吸收量降低,影响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短时间内,细胞内的C3减少、C5的含量增加,则比值会减小。【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光合作用和呼

吸作用以及植物激素的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对不同模块的知识进行关联分析以及识图辨析能力,理解脱落酸对气孔产生影响的机理是解题关键。42.图甲表示在光照充足、CO2浓度适宜的条件下,温度对某植物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其中

实线表示光合作用速率,虚线表示呼吸作用速率.图乙为该植物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由图甲可知,与_____作用有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温度会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阶段。(2)当环境温度为40℃时,该植物的有机物净积累量为_____mg/h。理论

上预计,在温度为_____条件下,植物生长状况达到最佳,已知乙图是在此温度条件下绘制而成的曲线,理论上分析,如果温度改变为45℃,图中b点将向_____移。(3)乙图中用_____的量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速

率,图中c点表示_____。【答案】(1).光合(2).光反应和暗反应(3).0(4).30℃(5).右(6).单位时间O2释放(7).在此光照强度下,植物光合速率达到最大【解析】【分析】图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由甲图可知,在高温时

,真正光合作用速率曲线比呼吸作用速率曲线下降的快,说明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并且在温度为30℃条件下,真正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的差值最大;当环境温度为40℃时,真正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只有净光合作用速率大于

零时,植物才能生长。【详解】(1)由甲图可知,在高温时,真正光合作用速率曲线比呼吸作用速率曲线下降的快,说明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都需要酶参与,所以都会受到温度的影响。(2)由甲图可知,当环境温度为40℃时,真正光合

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所以该植物的有机物净积累量=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0mg/h.在温度为30℃条件下,真正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的差值最大,即植物的有机物净积累量最多,理论上,此时的植物生长状况达到最佳

.乙图b点代表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若将乙图从30℃改变为45℃,从甲图可知,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加快,要使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应增大光照强度,所以乙图中的b点应向右移。(3)从乙图纵坐标可知,此图中用单位时间氧气

释放量(或氧气释放速率)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图中c点光照强度增强后,氧气的释放量不再变化,说明光合作用达到了光饱和点。【点睛】本题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为核心考点,着重考查温度影响呼吸作用的曲线,温度、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的曲线,其中温度是通过影响相关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

作用速率的,意在考查考生的审图能力和理解能力。43.如图一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是横跨细胞膜的亲水性通道,允许适当大小的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①②③④代表不同的运输方式。

图二表示物质通过膜的运输速率(纵坐标)随环境中O2浓度的变化。请仔细观察图示并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甲代表_____;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_____膜。(2)鲨鱼体内能积累大量的盐,盐分过高时就要及时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经研究,鲨鱼体内多余的盐分是经②途径排出的,那么其跨膜运输的方

式是_____。(3)图二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与图一中的_____(填序号)一致。图中曲线出现BC段的主要原因是_____。(4)柽柳是泌盐植物,其叶子和嫩枝可以将植物体内的盐分排出,是强耐盐植物。为探究柽柳从土壤中吸收盐分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实验步骤:a.取甲、乙

两组生长发育基本相同的柽柳幼苗植株,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Ca2+、K+、C6H12O6的溶液中进行培养。b.甲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_____。c._____。②实验结果及结论:结果结论乙组吸收速率明显小于甲组吸收速率柽柳从土壤

中吸收盐分的方式是被动运输_____【答案】(1).磷脂双分子层(2).选择透过性(3).协助扩散(4).④(5).载体蛋白的数量是有限的(6).完全抑制呼吸(7).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根系对Ca2+、K+、C6H12O6的吸收速率(8).柽柳从土壤中吸收盐分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两组植株对

Ca2+、K+、C6H12O6的吸收速率相同【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考查对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特点的理解。图一中①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代表自由扩散,②③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且不消耗能量,代表协助扩散,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代表主动运输

方式。【详解】(1)识图分析可知,图一中甲是组成生物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乙是蛋白质,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2)鲨鱼体内多余的盐分是经②途径排出的,那么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因为据图知其运输过程需要蛋白质,但不需要能量。(3)图二的运输方式中需要能量,表示主动运输;与图一中④

的代表的方式一致。图中曲线出现BC段氧气浓度增加,物质跨膜运输速率不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数量有限。(4)①根据实验目的,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区别是否需要ATP,故ATP(细胞呼吸条件)为自变量,吸收速率为因变量。故

甲组甲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抑制细胞呼吸。c.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根系对Ca2+、Na+、C6H12O6的吸收速率。②若两组植株对Ca2+、Na+、C6H12O6的吸收速率相同,说明都不需要ATP

,为被动运输。若两组植株对Ca2+、Na+、C6H12O6的吸收速率表现为甲组明显大于乙组,则说明需要ATP,为主动运输。【点睛】本题考查了生物膜的结构组成以及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要求学生掌握生物膜

的流动镶嵌模型的组成以及特点,能够判断图中生物膜的结构组成,根据所学的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判断图中物质运输的方式,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同时要求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原则,根据题意正确判断实验的目的和变量,对实验步骤进行

补充,根据所学的知识对实验结果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分析是该题的难点。44.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分为G1期、S期、和G2期)和分裂期(M期)。下图标注了甲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2)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时长及DNA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

(DNA复制的原料之一)短期培养甲动物肠上皮细胞后,处于S期的细胞都会被标记。洗脱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换用无放射性的新鲜培养液培养,定期检测。预计最快约________h后会检测到被标记的M期细胞。(2)从被标记的M期细胞开始出现到其所占M期细胞总数的比例达到最大

值时,所经历的时间为_______期的时间,处于该期的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向甲动物肠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过量胸苷,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即停止分裂,停留在S期),而处于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预计加

入过量胸苷约___________h后,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4)乙动物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长为24h,M期时长为l.9h。若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的变化,选用_______(填“甲”或“乙”)动物肠上皮细胞更合适。为什么?__________

_。(5)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同处于分裂末期的动物肠上皮细胞与洋葱根尖细胞,形态上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2.2(2)M12→24→12(3)7.4(4)甲(5)分裂期时间相对较长(分裂期/细胞周期)的实验

材料可在视野中观察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量相对较多(6)动物肠上皮细胞膜凹陷,细胞缢裂;洋葱根尖细胞形成细胞板【解析】【分析】【详解】(1)从曲线图中读出:处于S期末的细胞最快要经过G2期所需的时间,即2.2h后能够进入M期;(

2)被标记且刚刚进入M期的细胞历经M期完成分裂时,所有未被标记的细胞全部退出M期,此时被标记的细胞比例达到最大值;M期包括前中后末四个时期,染色体数目变化是12→24→12;(3)加入过量的胸苷后,只有S期的细胞受到抑制,其他时期的变化不受影响,要使所有细胞都停留在S期,需要所有的细

胞全部到达S期,经历时间应该是细胞历经G2、M、G1三时期所需要的总时间,即7.4h;(4)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实验中,选择分裂期时间相对较长(分裂期/细胞周期)的实验材料可在视野中观察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量相对较多;故选甲;(5)在有丝分裂末期,动物细胞膜向

内凹陷,将细胞质缢裂成两部分,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赤道板附近形成细胞板,将细胞质分开。【点睛】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786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