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新高考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二)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2 页
  • 大小 35.012 KB
  • 2024-10-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陕西省新高考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二)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陕西省新高考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二)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陕西省新高考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二)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9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陕西省新高考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二)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共(12)页,35.01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d4afad0b6560d6bfa43cec3cb88cff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5届陕西省教育联盟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

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高考范围。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公共考古是查尔斯·麦克基姆西在其同名专著中最早提出的,用以定义考古学家代表公众并在公众的支持下记录并保存受到开发工程威胁的考古遗存的相关工作。这个观

点在美国大受欢迎,但在世界其他地区却并未得到广泛认同。在我国,同样存在着到底是“公共考古学”抑或是“公众考古学”的讨论。不过,这种讨论并不影响公共考古是为了让考古学可持续发展以及考古成果惠及更多民众的终极目标。讨论公共考古的内涵和外延,必然会涉及对这一考古学分支的特征认知。公共性是公共考古

最核心的特征,它强调的是作为全人类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回归“公共领域”,成为具有社会公共属性并且能够被公开、共有和共享的资源。公共性体现得越充分,就越能促进政府、机构、专家和民众之间的共赢,也越能实现公共考古实践的初衷。在当代中国,公众对于考古本身的学科价值没有什么质疑,甚至还表现

出异乎寻常的热情。然而,公共考古各方对于涉及教育性的具体问题的讨论并不热烈。公共考古教育性之所以重要,部分与公共性相关联,部分则与考古学科本身的专业性及复杂的术语系统有关,再有就是很多考古发现与现代生活缺乏直接联系,让人们缺乏理解这些物件功能和内涵的具体情境。毫无疑问

,文博机构和考古专家应该是公共考古教育的主要组织方。然而,他们在这方面的主体责任履行却并不乐观。不少考古专家会认为发现古代遗存并进行研究、阐释才是他们的核心任务,公共考古只是顺手而为或者可为可不为之事。考古学不可避免地要与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多维联系,绝不仅仅是考古学家的

事。变考古学家的“他们的公共考古学”为公众的“我们的公共考古学”,支持具有一定考古基础知识的媒体、社会团体和民众开展公共考古活动,才能让考古学获得坚实的公众基础和广泛的社会支持,也才能真正实现公共考古的终极目

标。相比于博物馆多样而丰富的对公众进行研究的成果,公共考古领域对于公众本身的研究要薄弱得多,这一点,从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贫乏的情况中不难获知。不能透彻了解公众,公共考古就无法形成准确的“客户”画像,当然也就无法做到有的放矢。公众的广泛参与是公共考古更好实现目标的基础,因此需

要采取多种方式吸引和鼓励方方面面的力量为公共考古作出贡献。(摘编自魏峻《公共考古:关键特征与未来发展》)材料二:夏文化考古融入近现代普通公众的视线中,经历了一段丰富的变迁过程,夏文化公共考古的传播实践,至今仍处于进行

时。夏代长期作为学者和公众对信史、神话分析认知的关键点,相信夏王朝的存在,相信夏文化可以寻找,“夏王朝信史说”成为学者、广大群众共同的重要认识基础。自2000年《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发表后,无论是学界还是社

会公众,都意识到了夏文化探索尚处在一个争论的阶段。夏商周断代工程中研究了近四十年的二里头文化仍是一大焦点,而二里头遗址作为目前为止夏文化探索中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出土遗物最丰富、等级最高、生产力水平最先进、时代特征最明显、性质最明确的都邑遗址,是夏文化少康中兴至商汤灭桀时期的

重要代表,在社会公众面前基本成为了夏文化代名词。近十年来,新兴的媒体如微博、微信、短视频给夏文化公共考古提供了传播的良好平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项目处于进行时,国家经济文化水平以及对文化遗产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夏文化研究也在公共考古领域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当下的夏文化

公共考古实践,都有向受众传播信息的目的,夏文化公共考古传播的一个显要作用就是用历史叙事唤醒了公众对夏王朝的“历史记忆”,历史叙事的方式又分为两种:文学叙事与考古叙事。文学叙事也可以称为文献叙事,文献史料被当做一种“文本”,以强

调其背后的社会情景与个人感情。这种文献叙事可让后人得到相对完整的历史记忆。考古叙事则是公共考古传播的最直接叙事手段:具体的考古遗址、物质遗存,它们出土的样貌指向某个瞬间,相对于文学叙事,它没有连续性,因而如果仅以考古叙事去描绘一段历史,它所唤来的“历史记忆”

是破碎的。公共考古中的考古叙事还有一个特点——指向性。可以说,公众关注考古的最直接需求就是它的指向性。因为出土遗物可以作为历史问题的直接解释。夏代作为一个历史难辨的时期,它神秘莫测,需要一种拨云见日的指向:二里头遗址就是夏王

朝的遗址,绿松石龙、青铜爵是遥远的夏王朝产物……这种指向性是公共考古的一个前提。既然学界探索夏文化仍在进行中,二里头等考古学文化和夏文化的关系尚有争议,文学叙事夹杂了浪漫主义民间传说,考古叙事又要确切的指向性,那么该如何保证“文学叙事

”以及“考古叙事”下公共考古的科学性呢?笔者认为,我们不应该将叙事内容与考古科学性先置于二元对立的状态,必要的科学性是公共考古传播的一个特征,而且很多时候,它们并不冲突,考古学本身也是一门“解释”的学问。事实上,遍迹中国的大

禹陵、禹碑、禹迹,如果都需要考古学解释,这的确是学术求真严谨的显现,但对于公共考古这一社会事业却是无味的。公共考古事业更需要一种人文关怀,尤其对于夏文化这一特殊的存在,夏文化公共考古就是要去唤醒民众对夏代的“历史记忆”,将

其以文学叙事呈现出来,更能使夏文化升华出人文情怀下的意义与价值取向。夏文化作为民族的宝贵遗产,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加大夏文化公共考古传播,有利于构建接地气的中国上古史。(摘编自黄乐天、侯卫东《公共考古视野下的夏文化传播》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共考古学”和“公众考古学”虽是考古学的不同分支,但其终极目标之一都是要让考古学得以可持续发展。B.虽然公共考古教育性是重要的,但涉及公共考古教育性的具体问题并没有引发公共考古相关方面的热烈讨论。C.从夏商周断代工程到中华文明探源工

程、考古中国项目,这些科研项目对夏文化的探索研究都具有重大意义。D.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加大夏文化公共考古的传播,不仅有利于我国民众,还可以惠及世界民众。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

项是()A.公共性一旦得到充分体现,就能促进多方的共赢,实现公共考古实践的初衷,所以公共性成为公共考古最核心的特征。B.不断提高我国的经济文化水平和对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就能保持夏文化研究高速发展的态势,使夏文化成为宝贵遗产。C.考古叙事是公共考古传播最直接的叙事手段,但以它来描绘历史只能唤

来破碎的“历史记忆”,因而它是缺乏连续性的。D.只有避免将叙事内容与考古科学性置于二元对立的状态,才能使公共考古在保证学术真实、严谨的同时,也具有趣味性。3.下列选项,最能体现材料二“文学叙事”特征的一项是()A.首都博物馆在妇好墓复原沙盘前配备11台“VR眼镜”,帮

助参观者清楚地观察妇好墓上下6层、深达7.5米的虚拟考古发掘现场。B.《海昏侯刘贺》一书以文献记载的刘贺生平为线索,结合出土的文物,详细解说了汉武帝晚年至汉宣的帝时期的诸多重大历史事件。C.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还原了高县半边寺摩

崖石刻等考古现场,并在游戏体验区设置了文物归宗、文物探踪和文物复原等游戏。D.央视纪录片《殷墟嵌绿松石甲骨》让殷墟甲骨上文字“跑”了出来,成了会活动的动画小人,演示了商人一天的生活劳作场景。4.二里头遗址“是夏文化少康中兴至商汤灭桀时期的重要代表”这一研究结论,对夏文化

公共考古传播有什么意义?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5.对考古专家来说,如何推动考古成果惠及更多的公众?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茶香岳承贵赶到暮色下的老屋,车在高速县

道环山路上整整奔驰了三个多小时。跨下车,朝屋里喊一声“娘”,喊亮屋里的灯光,迎出母亲惊喜的笑脸,带着一句话:“还没吃晚饭吧?”后面跟着父亲清瘦的身影做陪衬点缀。他提起手里的茶叶袋,晃晃,老惯例,是送新茶回来,父母都懂茶爱喝茶。“我和你大不喝茶了。”①母亲看过一眼包装精美的茶叶袋,淡淡地说,似

乎毫无兴趣,仿佛未曾是茶癖。他迟疑片刻,问:“医生说的?”父母都没接话也没接茶。“怕……怕喝茶睡不着觉。”父亲看着他把茶袋放桌上,好像怕他尴尬,消除他的担心和猜测,一带而过敷衍地说。半信半疑的他跟母亲身后走进厨房

。想起大学毕业去单位报到的早上。母亲送他出门,又在村口追上,向他只装几件换洗衣服的旧帆布包里塞进个小牛皮纸包。他知道,那是家里留作过年招待亲戚的明前茶,自家种父母焙制的。母亲轻声说:“请同事们尝尝,自家

的。”眼里躲闪着内疚和无奈,语气却自信。家里为供他们兄弟姐妹读书,如今已是家徒四壁,负债累累,这包茶叶是家里唯一能拿出手的东西。果然,领导和同事喝后对茶香和汤汁赞不绝口。之后,每年他都要请领导和同事品尝家乡的新茶。吃过晚饭,母亲边收拾碗筷,边问孙子

和媳妇怎么没回。他说是临时起意,明天早上就要赶回单位,有个重要的会。和父母聊天时,母亲突然想起什么,给父亲一个眼神。很快,父亲从房间拎来一盒茶叶。是他年前送回家的其中一盒。的“昨天早上拆盒才发现,正想送还给你,你回来正好。这茶不能喝!”父亲把茶袋放到他面前的桌上。

“你得想办法……”母亲连忙地帮腔。“茶叶怎么会变成这样?口还封得好好的。”疑惑中,他取出茶罐,打开,傻眼,整整齐齐崭新的人民币,赶紧又取出一罐,拆封,还是。②一时,他失语了,像儿时犯错站到父母面前那般窘。父母看着他和茶,不说话,但脸色的态度毫不含糊。当晚

失眠。儿时兄弟姐妹起早跟父母采茶,月光下给焙茶的父母打下手的往事,如放电影样一一闪过。也正是靠茶叶,父母供他们读完书。其间,从喝夏季大片茶的父母处得知茶的好处,更听到许多家乡与茶有关的传奇故事。他忘不了上班后第一次送茶回来,父母的兴奋和欣慰,在灯光下左右打量的眼光和表情,

说包装都这么漂亮,茶叶品相肯定不孬。打听价格,说没想到这辈子还能喝上耳闻的名茶。他渐渐成为家乡大山里冉冉升起的一颗明星,官越做越大。愧疚的是,自那次还茶之后,父母就不再喝茶了。他记得,小时候,父母一年忙到头。得空闲时就泡杯

茶,两人默默喝上几口,脸上又泛起幸福的笑容。有茶相伴的知足,用父亲的话叫“喝茶是苦中闻香品日子”,所以再苦再累咬咬牙过去。他又接连主政几地,不再送茶给父母,他也就很少回家。偶尔一次路过回家,母亲却认不出他。父亲说母

亲已患老年痴呆,怕干扰他工作,没跟他说。在他的诧异中,父亲说出一件事。几年前,在他刚调任邻县一把手,家里的茶叶被几位老板高价抢购,母亲很高兴,认为时来运转,撞上财运。后来被大姐看出,购茶的几位老板,是常找他的人,悄悄跟母亲一说,母亲吓得不轻,说干脆不喝也不种不做吧。

可看着自家高山上大片的茶树荒芜,母亲想不通,无所事事时总爱自言自语:怎么会是这样?他更加谨慎勤勉从政,直到安全着地,坚持裸退。办完手续,直奔藏在深山里的老家,要与父母一起种茶,家乡的茶香清汤纯,他想做名传承人,③因为他没有玷污家乡的茶。第二年的春天,他邀请兄弟姐妹团

聚,一起陪父母品新茶,喝着议着品着,母亲像突然回忆起来,看着他,问:④“老大,你退休了吧?阿弥陀佛,总算放心。”他喉咙发酸,禁不住潸然泪下,忙给母亲续上沸腾的山泉水,端起茶杯,嗯一声,说敬娘一口新茶。家人们起身呼应。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母亲将家里唯一能拿出手的东西给儿子让其带给同事们尝尝,是希望儿子能做像“茶”一样的“清官”。B.从家里带茶叶到回家给父母拿茶叶再到不送茶给父母的每次变化,都因为儿子身份地位发

生了变动。C.父母不再喝茶,是因为他们怕儿子不能及时发现茶叶里的人民币,从而给他的工作带来困扰。D.“喝茶是苦中闻香品日子”这句话,是父亲在喝茶和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信条,对儿子有较大影响。7.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①用“似乎”“仿佛”等词语设置悬念,更能激发读者

去探究母亲变化的深层原因。B.句②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写出了“他”拆开茶罐看到钱时的窘迫和不知所措。C.句③表意很丰富,既暗示了家乡茶的品质之高,也透露出家人具有质朴、高洁的美德。D.句④运用语言描写,反映了“母亲”对儿子一直担忧,怕他

走上邪路的真实内心世界。8.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反映了母亲哪些内心情感?试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9.本文以“家人们起身呼应”的场景收尾,这样写有何好处?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子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

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容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节

选自《韩诗外传》)材料二: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病矣,渍甚,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属.国?”管仲对曰:“昔者臣尽力竭智犹未足以知之也今病在于朝夕之中臣奚能言?”桓公曰:“此大事也,愿仲父之教寡人也。”管仲敬诺,曰:“公谁欲相?”公曰:“鲍叔牙可乎?”管仲对曰:“不可。夷吾善鲍叔牙

。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已若者,不比于人;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勿已,则朋其可乎?”“隰朋之为人也,上志而下求,丑不若黄帝,而哀不已若者。其于国也,有不闻也;其于物也,有不知也;其于人也,有不见也。勿已乎,则隰朋可也。”夫相,大官也。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故曰:大匠不斫

,大庖不豆,大勇不斗,大兵不寇。桓公行公去私恶,用管子而为.五伯长;行私阿所爱,用竖刁而虫出于户。人之少也愚,其长也智。故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日醉而饰服,私利而立公,贪戾而求王,舜弗能为。(节选自《吕氏春秋·贵公》)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的答案标号涂黑。昔者臣尽力A竭智B犹未足以C知之也D今病在于朝夕之E中F臣G奚能言?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轻,文中指轻视,瞧不起,与成语“掉以轻心”的“轻”意思相同。B.闻,文中指见识、见闻,与李

密《陈情表》中“谨拜表以闻”的“闻”意思不同。C.属,文中指托付,与白居易《琵琶行》中“名属教坊第一部”的“属”的意思不同。D.为,文中意思是成为,与《鸿门宴》中“窃为大王不取也”的“为”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

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公礼贤下士,并以此来教育儿子。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伯禽:你前往鲁国去,不要在人才面前表现得很骄横。B.周公总结了六种谦虚的德行,指出它们带来的好处;同时从正面以桀、纣为例,说明不谦虚会导致自身的灭亡,更可能失去天下。

C.相国是个大官,不应拘泥于细节,不能要小聪明;管仲认为,隰朋在这方面处理得还算可以,如果不得已的话,隰朋可以继承相位。D.桀、纣对待贤才不谦虚谨慎,但是桓公却不同。桓公对待管仲时表现得很恭敬,他称管仲为仲父,求助时说:“这是大事,希望仲父指教我。”1

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2)日醉而饰服,私利而立公,贪戾而求王,舜弗能为。14.管仲说自己和鲍叔牙关系很好,但是他为什么没有推荐鲍叔牙为相?(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

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寄隐居士谢逸①先生骨相不封侯,卜居但得林塘幽。家藏玉唾几千卷,手校韦编三十秋。相知四海孰青眼②,高卧一庵今白头。襄阳耆旧③节独苦,只有庞公④不入州。[注

]①谢逸:字无逸,屡举进士不第,后隐居乡间。②青眼:正眼相看,意为对人重视。③襄阳耆旧:泛指襄阳隐士。④庞公:即东汉庞德公,居襄阳岘山,足不入州县。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生择清幽而居,可见已无封侯

之图,开篇隐含对隐居士绝意仕进的赞颂。B.本诗数量词有表现力,如“几千卷”言藏书之富,“三十秋”言治学之勤。。C.虽然四海之内不乏相知之辈,但他们多汲汲于功名富贵,隐居士并不欣赏。D.全诗多方面展现了隐居士风采,巧用典故,融议论又寄感慨,直接而贴切。16.有评论家认为,尾联中“苦”字意蕴

丰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古代诗歌中常通过脸色的变化来表达情意,如《蜀道难》中人们听闻蜀道之难的反应“____________”和《琵琶行》中琵琶女自叙身世时“

____________”。(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练、含蓄隐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草木是古诗词常用意象,它的荣枯容易引发人们的感慨,诗人往往借其寄寓作者复杂的情感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编钟演奏、昆曲展示、古诗朗诵、太极教学,瑞典民谣、希腊与波兰民族舞表演等东西方节目;《老照片中的京剧人物》和《中国之窗》图片展充分展现传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与现代中国发展的伟大成就……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21日举办的“粽香曲韵话端午”活动饱含中国元素,同时兼具国际审美,(),也增进了彼此友谊。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向来宾介绍了端午民俗来历,以划龙舟为喻,讲述国

与国之间只有,才能互利共赢,希望各界友人为中瑞友好交往贡献力量。扎香囊、制作龙舟模型、听中国文化讲座……端午节到来之际,中建三局联合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孔子学院走进智慧巢中学,(),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中华文化魅力。“今天我自己扎了一个代表吉祥健康的香

囊,准备把它送给我的妈妈。”柬埔寨磅通省智慧巢中学学生艾丽娅说,“我很喜欢中国文化,很高兴能通过这次活动了解中国的端午节。”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王丰表示,“中国传统节日是促进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我们想通过这样常态化的文化交流活动,帮助柬埔寨人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独

特韵味。”21日,巴西里约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通过制作宣传片、举办文化展示等活动,让巴西学生们了解到,端午文化不仅仅只是吃粽子、赛龙舟。里约天主教大学设计系学生玛利亚·路易莎对文化展示台上的五彩绳颇有兴趣。“我一直以为这些五彩绳只是一种美丽的装饰,今天

听孔院的老师们讲解才知道,这些丝线制成的手环寓意驱邪避灾,是吉祥平安的祝福。”①编织中国结、体会中国茶艺、画脸谱、写毛笔字,②布加勒斯特中国文化中心文化体验区内,③罗马的的尼亚民众通过“端午文化节”充分感受中国文化独特魅力;④“英国媒体城”广场上,⑤中国特色民乐演奏、舞龙舞狮

和武术表演吸引众多民众驻足……⑥端午节已经成为让世界感受中国传统节日韵味、体验华夏文明之美。正如巴西里约州教育厅代表吉尼萨·洛伦索所言,“不同文明的交流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文化不分等级的世界观,尊重差异、理解历史,人类文明才能以和谐和合作的方式向前发展”。18.文章第二段中崔爱民大使

用比喻的方式生动形象的讲述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比喻是人们常用修辞之一,包含明喻、暗喻、借喻等。请以“水滴”为本体,分别用明喻、暗喻、借喻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比喻贴切,表达流畅。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写恰当的成语。20.文中倒数第二段标序

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本文节选自新华社《万水千山“粽”是情——端午节活动在全球多地举行》,节选部分小标题为《古风新韵感知文化魅力

》。在另一段题为《龙舟竞渡传递中华文明》文字中,有如下描述:在印度洋岛国毛里求斯,第15届龙舟节在首都路易港举行。“龙舟节已经成为毛里求斯人每年都期待的重要节日。”毛里求斯艺术和文化遗产部文化局长阿尔温德·柏德文表示,龙舟节为当地人提供了了解

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有人认为,应将文章中的“龙舟节”更改为“端午节”,也有人认为“龙舟节”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人说“能说服一个人的,从来不是道理,而是南墙;能点醒一个人的,从来不是说教,而

是磨难”,而我们的高中生活中似乎除了听课作业考试外,大多就是老师家长的道理和说教了,谈何成长呢?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角度自选。②明确文体,不要写成诗歌。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2025届陕西

省教育联盟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

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高考范围。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小题,19分)【1~5题答案】【答案】1.A2.D3.B4.①可夯实“夏王朝信史说”这一共同认识基础,使夏文化公共考古传播内容更具科学。②可唤醒公众对夏王朝的“历史记忆”,推进夏文化公共考古传播。5.①改变

不重视公共考古的态度,提升公共考古教育的自觉性。②加强对公众的了解、研究,提高公共考古传播的针对性。③通过新兴媒体的传播平台,吸引更多公众参与公共考古。(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9题答案】【答案】6.D7.B8.(1)痛心,看着自家高

山上大片茶树的荒芜而毫无办法;(2)困惑,对社会上部分人无孔不入谋取利益、搞坏社会风气的不解;(3)无奈,自己爱茶却不能喝茶。9.(1)以场景收尾,留下广阔的思考和想象空间,给人以意犹未尽之感;(2)表现了家人对母亲能够放心喝茶的喜悦;(3)表达了家人对母亲做出巨大牺牲的感激;(4)含

蓄表达了家人对清白家风的认可的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10~14题答案】【答案】10.BDF11.A12.B13.(1)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

着自己已散的头发,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唯恐(因怠慢)失去人才。(2)每天喝醉还整饰衣服,有私利之心却要谋取公正,贪婪残暴却要当君王,就是舜也无能为力。14.①鲍叔牙自身有不足——高傲、不宽容。鲍叔牙认为对方不及自己时,就不与之交往,一听说别人的过错就终身不忘;②管仲

如此做,表现了自己实事求是,用人不唯亲而唯贤的高贵品质。(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16题答案】【答案】15.D16.①与襄阳高士不同,庞德公孤志清行归隐山林,苦守处士节操;②与四海世人不同,

隐居士不慕功名高卧茅庵,苦守高洁襟怀;③诗人与隐居士声气相通,自励苦守清操品格。(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题答案】【答案】①.使人听此凋朱颜②.整顿衣裳起敛容③.其文约④.其辞微⑤.惟草木之零落兮⑥.恐美人之迟暮(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三

、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18~22题答案】【答案】18.(明喻)荷叶上的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晶莹剔透。(暗喻)荷叶上的水滴是一粒粒晶莹的珍珠,光彩夺目。(借喻)雨过天晴,荷叶上那一颗颗珍珠光彩夺目。19.异彩纷呈同舟共济20.①“体会”改为

“体验”⑥句后加“的契机”21.既加深了人们对不同文化的认知与当地学生们一起过端午22.示例一:可以使用。第15届龙舟节的描述更能接近实际节日活动内容,有助于读者理解。且“龙舟节”更符合当地人们的认知特点,有助于传播中国文化

。因此,使用龙舟节是合理的。示例二:应更改为“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包括包粽子、吃鸡蛋、寄五彩绳等诸多民俗活动,划龙舟仅为其中一,单纯以龙舟节命名,以偏概全。另一方面,文本的阅读对象是中国读者,故而应尊

重读者的认知和文化认同感。此外,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我们也应注意文化的“原汁原味”。四、写作(60分)【23题答案】【答案】例文:在风雨中不断成长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花朵的美丽与骄艳,需要经历风雨的磨砺。同样地,

人生的成长,也需要经历南墙的考验和困难的磨砺。能说服一个人的,从来不是道理,而是南墙。撞上坚硬无比的南墙,遭遇困境与挫折,才能让我们认识自我,了解人生的本质。我们常常在平坦的道路上悠然自得,当遇到南墙时,

我们才会真正地审视自己,反思自己的行为和选择。南墙的考验,正是了解生活的磨刀石。能点醒一个人的,从来不是说教,而是磨难。磨难就像那深深的烙印,唤醒我们的灵魂。如同那句俗语所说:“人在福中不知福,人在苦中才知苦。”磨难,正是让我们从混沌中走向清醒的催化剂。生

命的花园,需要我们精心呵护和打理。而磨难就像那狂风暴雨,它让我们的花园在大自然的洗礼下更加坚韧和美丽。人生如同一座山峰,需要我们不断攀登和征服。而南墙就像那陡峭的山壁,它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机会,辨明前进的方向。“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人生需要经历

风雨和淬炼。古语有云:“吃一堑,长一智。”正是这些曲折的经历让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正如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只有经历了磨难,我们才能真正成为更好的自己。海伦·凯勒曾说过:“苦难是激励我前进的动力。”磨难对一个人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她尽管自幼残疾,却在挫折中不

断奋发向前,成为杰出的作家和演说家。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并未被磨难击垮,反而借此不断成长。他在一次采访中曾说:“我相信,唯一让我继续前进的动力,就是磨难。”正是凭借着这种信念,乔布斯带领苹果公司走向了辉

煌。他们的经历都告诉我们,只有勇敢地面对磨难,我们才能真正成长,真正成功。面对南墙和磨难,我们该如何应对呢?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正视困难,勇敢地去突破。也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从挫折中汲取经验教训,为下一次挑战做好准备。

每一道南墙,每一次磨难,都是我们成长的机会。同时要在行动上坚持不懈,坚信雨后总会见到彩虹,未来会看到曙光。高中生身处安宁的校园,有老师的谆谆教诲,好像不会经受磨砺。实际上,在成长过程中,学习之路也并不会一帆风顺,既有挫折失意,也有艰难险阻,由此

我们变得更加坚韧和清醒,更加自信和自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不断探索、成长,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