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辽宋夏金元:民族并立与元朝统一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6 页
  • 大小 190.382 KB
  • 2024-10-1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专题03 辽宋夏金元:民族并立与元朝统一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专题03 辽宋夏金元:民族并立与元朝统一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专题03 辽宋夏金元:民族并立与元朝统一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3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4.00 元
/ 1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专题03 辽宋夏金元:民族并立与元朝统一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6)页,190.38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d28db0306a044f5cc9ec7c8f3caf5f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专题03辽宋夏金元:民族并立与元朝统一内容概览A·高考真题争满分【命题点01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政治统治与社会治理】【命题点02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社会的变革】【命题点03辽宋夏金元的思想嬗变与文化繁荣】

B·核心素养拿高分【命题点01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政治统治与社会治理】1.(2023·湖南高考·4)宋仁宗下诏废郭皇后。御史中丞孔道辅、谏官范仲淹等以“后无过不可废”,跪求奏对。仁宗遣宰相吕夷简告知他们皇后应废的理由。事后,孔道辅等遭贬

黜,朝廷诏令御史、谏官不得“相率请对”。这反映了宋代()A.皇帝家事不容外朝官员置疑B.士大夫政治降低了皇帝权威C.御史与谏官职能有混通趋势D.宰相已沦为君主专制的工具【答案】C【解析】宋朝之前御史台主要负责纠举官邪,是监督官吏的官员;谏

院的主要职责是规谏,为讽谏君主的官员;而就郭皇后被废一事,御史、谏官联合跪求宋仁宗给明理由,事后宋仁宗“诏令御史、谏官不得‘相率请对’”得出宋朝御史台、谏官职权有合一的趋势,故选C项;皇后被称为“国母”,其废立是皇帝家事也是国家大事

,且御史、谏官要求奏对后,宋仁宗被迫给出郭皇后被废的理由,排除A项;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度,削弱了相权,皇权得到加强,排除B项;宰相在宋代虽遭到削弱,但仍对皇权有制约作用,排除D项。2.(2023·山东高考·4)北宋理学家张载认为:“封建者

,天下之事,分得简则治之精,不简则不精,故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为天下者,奚为纷纷必亲天下之事?”这表明张载主张()A.扩大地方权力B.恢复郡国并行制度C.健全中央机构D.简化官员选任程序【答案】A【解析】据题干“分得简则治之精”、“圣人

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等内容可知,张载主张要实行“封建”,进行合理分权,循礼实现各层次的社会自治,据此可知,其主张扩大地方权力,故选A项;郡国并行制度指的是既存在分封制,又有郡县制,但是题干仅述及了张载主张实行分封制,并没有述及郡县制,排除B项;据题干可知,张载主张权力下放,与健全中央

机构无关,排除C项;题干述及的是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分配,与选官制度无关,排除D项。3.(2022·江苏高考·4)元朝创建行御史台“主察行省”。至元二十年,江淮行省“有欲专肆而忌廉察官者”,建议行御史台隶属行省。经重臣董文用

据理力争,该图谋未能得逞。至元二十八年,行御史台不受行省节制在法令上被确认。这说明元代()A.行省长官的特权受到否定B.地方权力的监督机制得到改善C.地方的吏治问题得以解决D.行省事务最终由朝廷大臣决定【答案】B【解析】据材料

“行御史台不受行省节制在法令上被确认”,可知元代监察行省的行御史台在法令上被确认,地方权力受到节制,说明地方权力的监督机制得到改善,故选B项;材料主旨是行御史台权力的变化,行省长官特权并未被否定,排除A项;行御史

台监察行省,可以起到制约行省长官的作用,但无法解决吏治问题,排除C项;行省事务由行省长官决定,排除D项。4.(2022·辽宁高考·4)金朝海陵王前期,宰执中女真宗室出身的大贵族占据重要地位,他们议国事、治国政。正隆元年(1156年),海陵王改革中央官制,宰执中没有

宗室大贵族。这一变化反映了()A.官僚体系完善B.宗室素质下降C.吏治腐败严重D.君主专制加强【答案】D【解析】材料重在通过对比得出结论:即海陵王前期大贵族在军国事务处理方面影响很大,而改革后的宰执中则没有宗室大贵族,从而减少了宗室大贵族

对皇权的制约,所以答案选D项。材料意在强调由于宗室大贵族“议国事治国政”才在改制后取消其宰执地位的,没有涉及宗室素质或腐败等信息,故排除BC两项;宗室大贵族退出宰执,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官僚体系发展,但就这一条信息

无法得出完善的结论,所以排除A项。5.(2022·北京高考·3)北宋中期,各地知州积极修建亭台馆榭以供民众游玩,甚至将其作为一项重要政务。欧阳修《丰乐亭记》载:“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范仲淹曾在名胜“严子陵钓台”边修建先贤祠堂以“咏其风”,认为这样“有大功于名教”。上

述材料佐证了北宋()A.注重推行社会教化B.放松了对经济的控制C.鼓励文学艺术创作D.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答案】A【解析】据材料“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有大功于名教”可知,北宋士大夫积极修建亭台馆榭以供民众游玩,引导民众走

近他们的生活方式与审美趣味,最终起到儒家化移风俗效用的场所,即注重推行社会教化,故选A项;材料强调北宋士大夫积极修建亭台馆榭以推行社会教化,不涉及经济控制问题,得不出“放松”的结论,排除B项;修建亭台馆榭与鼓励文学艺术创作无关,排除C项;崇文抑武指在地位上、工资待遇上以及文化宣传上,抬举(尊

崇)文官,贬低(抑制)武将,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6.(2022·天津高考·4)辽都上京城由北部的皇城和南部的汉城组成,皇城是契丹皇帝和贵族理政、生活之地,皇城内除宫城外还有官署、孔庙和佛寺;汉城为汉人、商人、使节等居住之所。这样的都城布局体现了(

)A.因俗而治的统治思想B.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C.儒家文化的全面影响D.称霸中原的强盛国力【答案】A【解析】皇城是契丹皇帝和贵族理政、生活之地,汉城为汉人、商人、使节等居住之所,这适应了当时辽朝契丹族和汉族共治天下的国情,也是

南北面官制在都城布局中的表现,属于因俗而治统治思想的体现,故选A项;题干体现的是辽朝都城上京城的布局特征,与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无直接关联,二者不属于同一范畴,排除B项;由“皇城内除宫城外还有官署、孔庙和佛寺”可以

得出,辽朝不仅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也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所以不能据此得出儒家文化全面影响的结论,排除C项;题干所述为辽朝都城的布局特征,与称霸中原的强盛国力不属于同一范畴,排除D项。7.(2021·海南高考·5)元延祐元年(1314年)恢复开科取士,

规定凡考经问或明经的人,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课本,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参考书。由此,科举再次成为思想与权力之间的制度化链接。此举意在()A.尊重前朝传统文化信仰B.争取汉族士人的政治认同C.缓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D.恢复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答案】B【解析】据题干“元延祐元年(13

14年)恢复开科取士”“科举再次成为思想与权力之间的制度化链接”并结合选必一第5课所学可知,元代恢复科举制为知识分子参与到政权中来提供了渠道,有利于争取汉族知识分子拥护元朝政权,故选B项;“尊重前朝传统文化信仰”不合逻辑,与题干中“科举再次成为思想与权力之间的制度化链接”

相悖,排除A项;“中央与地方”不合题意,应为“元朝与士子”,排除C项;“恢复”不合史实,应为“确立”,排除D项。【命题点02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社会的变革】1.(2023·辽宁高考·4)绍兴和议之后,金人所需茶叶“自宋人岁供之外,皆贸易于宋界之榷场”。1

198年,金朝认为向南宋购茶“费国用而资敌”,次年在今山东、河南等地设坊制茶。然其茶叶价高味差,售卖不畅,遂“罢造茶之坊”,继续向南宋购茶。这表明()A.金朝辖境内不适宜茶树的种植B.金朝财政负担沉重C.茶在金人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答案】C【解析】据材料“‘费国用而资

敌’……继续向南宋购茶”可知,哪怕“费国用而资敌”,金朝仍然继续向南宋购茶,表明茶在金人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故选C项;“罢造茶之坊”说明金朝尝试茶叶加工,而不是茶树种植,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强调购买茶叶花费如何巨大或在金朝财政支出中占有较大比重,得不出“财

政负担沉重”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强调茶在金人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无关,排除D项。2.(2022·重庆高考·6)王祯《农书》记载:“中国自桑土既蚕之后,惟以茧纩为务,殊不知木棉之为用。夫木棉产自海南,诸种艺制作之法,骎骎北来,江淮川蜀既获其利。至南北混一

之后,商贩于此,服被渐广。”由此可知,元朝时()A.木棉开始向北传播B.商贾对外出口大宗棉布C.丝绸产量不及棉布D.国家统一促进棉布流行【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元代棉种植业及棉纺织业的发展。材料中没有体现棉花北

传的确切时间,无法反映开始,故而排除A选项。B选项材料未涉及海外贸易,无法得知棉布在进出口贸易中的地位,所以排除B选项。C选项丝绸与棉布的产量,材料中无直观体现,排除。元代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时期,随着国家统

一以及交通发展,南北经济联系进一步密切,带动棉纺织业在全国的发展,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3.(2022·全国甲卷·26)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A.进口

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答案】D【解析】由材料“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可知宋代主要出口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手工业制成品,由材料“政府每年从海

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可知手工业发达,产品享誉海外,故选D项;由材料“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可知输入的主要是奢侈品或装饰品,不是基本的生产资料,排除A项;汉代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排除B项;材料没有

海外贸易税收与其他税收的对比,不能得出“主要来源”的结论,排除C项。4.(2022·天津高考·3)北宋以紫色为尊贵颜色,宋太宗曾下诏禁止民间服紫,然“冒法者众”。当时的人们以“巧制新妆,竞夸华丽”、“愈厌而好新,月异而岁殊”为荣。这种好新求奇的风尚主要得益于宋代()A.中央集权日益加强B.

社会环境相对宽松C.海外贸易繁荣发展D.封建等级不复存在【答案】B【解析】虽然“宋太宗曾下诏禁止民间服紫”,但是“冒法者众”,这说明当时的统治者统治政策相对不那么专制,使得社会环境与之前的朝代相比也相对宽松,才出现了好新求奇的社会风尚,故选B项;中央集权日益加强会导致地方严格听从中央,属于中央和地

方的行政关系,与民间好新求奇的风尚形成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海外贸易繁荣发展有可能导致国内出现好新求奇的风气出现,但是如果社会环境不相对宽松,统治者的要求非常严格且专制,也是不可能出现上述风尚的,所以海外贸易繁荣发展不是其主要原因,排除C项;宋代封建等级还是比较严格的,封建

等级不复存在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5.(2022·湖北高考·4)宋初《百家姓》以“赵钱孙李”为首,而唐末五代河西节度使张议潮割据敦煌时期形成的《敦煌百家姓》写本以“张王李赵”为首。二者排序不同体现了()A.地域文化

观念的差异B.崇文抑武政策的实施C.社会流动的日渐固化D.门第观念的历史遗留【答案】D【解析】唐末五代河西节度使张议潮割据敦煌时期形成的《敦煌百家姓》以“张”为第一姓;赵匡胤建立宋朝,国姓“赵”为宋初《百家姓》第一姓,这说明《百家姓》中姓氏排列体现了封建社会的门第观念,故选D项;“

地域文化观念的差异”就要存在不同地域的比较,而宋初《百家姓》只是一个时间的界定,“唐末五代……《敦煌百家姓》”既有时间的界定、又有空间的界定,两者无法进行空间上的对比,排除A项;崇文抑武政策指重视文官及文教事业,倾向于以儒家思想治理国家,抑制武将势力膨胀,与材料无关,排除

B项;宋代科举制日益完善,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社会流动日渐加快,“固化”说法错误,排除C项。6.(2021·湖南高考·5)宋孝宗时绍兴府赈灾,有人户状告“检放秋苗不尽不实”。朱熹受命调查后发现确实存在不实,但是当时田土大多

已经种麦,没有稻根可据以核查受灾面积。这反映了()A.绍兴府行政效率低下B.理学强调实事求是的精神C.宋代赈灾方式不合理D.绍兴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答案】D【解析】据材料“田土大多已经种麦”可以看出,绍兴当地实行稻麦轮作,“没有稻根可据以核查”可以看出当

地清除了稻根,以便小麦的种植,由此可知,绍兴农业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故选D项;检放秋苗不实,与绍兴农业农业精耕细作特点有关,不能说绍兴府行政效率低下,且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理学强调格物致知,“实事求是”是顾炎武“实学”的特点,排除B项;绍兴赈灾过程中存在问

题,与绍兴农业精耕细作有关,不能说明宋代赈灾方式不合理,排除C项。7.(2021·福建高考·4)北宋中期以后乡村出现了受雇于富豪之家的代役人,顶替雇主到地方官府当差。募役法实行后,这一类代役人大部分被国家认可,南宋时渐成常态。代役人现象的普及()A.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B.加剧了乡村阶

层对立C.削弱了基层治理能力D.加速了农村人口流动【答案】A【解析】据材料“受雇……的代役人……国家认可,南宋时渐成常态”并结合所学知识雇佣关系的出现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故选A项;雇佣关系不一定带来阶层对立,排除B项;代役人受国家认可,且地方官府人员没有减少

,没有削弱地方基层治理能力,排除C项;据材料“乡村……代役人……到地方官府当差”可知人口流动局限于地区,排除D项。8.(2021·全国乙卷·26)宋代,官府强调“民生性命在农,国家根本在农,天下事莫重于农”,“毋舍本逐末”。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

为士者也。”郑至道说,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从中可以看出宋代()A.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C.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D.四民社会地位相同【答案】C【解析】宋代官府强调“毋

舍本逐末”,说明当时存在舍本逐末的现象,这体现了农商之间的流动,苏辙所说“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体现了科举制发展背景下农工商与士之间的阶层流动,郑至道所强调“皆百姓之本业”从侧面反映百姓有存在不务本的现象,也体现了不同群体间的流动是存在的,故选C项;宋代是我国商品经济发展极为发

达的时期,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官府也减少了对商业活动的直接监管,这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排除A项;重农抑商的政策从战国时期开始一直持续到中国古代史结束,没有瓦解,排除B项;士农工商四民社会本身是一种身份地位不平等的体现,所以其社会地位相同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9.(2023·北京高

考·20)(10分)【柑橘与《橘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是最早栽培柑橘类果树的国家之一。宋代,柑橘的产销扩大。南方出现了温州、苏州、荆州和福州等多个柑橘生产中心,有众多专门贩运柑橘的商人。开封的酒肆内有温

柑、金橘等多个品种,临安有专门售卖柑橘的市场“柑子团”。士大夫喜爱歌咏“橙黄橘绿”,苏轼自称“能手自接果木,尤好栽橘”。南宋韩彦直总结了柑橘栽培技术,撰成世界第一部柑橘专著《橘录》。该书将柑橘类果树分为3大类27种,分述植株、果实、食味和产地等,并介绍了栽培、去病、浇灌、采摘、收

藏和入药等各项环节。材料二15世纪以后,中国的甜橙传入欧洲,哥伦布将其带到美洲。在甜橙基础上培育出的脐橙成为美洲重要品种。18世纪,瑞典植物学家奥斯贝克在广州记录了当地柑橘品种,并把标本带回国。19世纪初,英国从广州引进宽皮柑橘。中国

良种的引进,使欧美柑橘从药用、装饰转向食用为主,并形成商品化消费。西班牙在18世纪末就出现了商业化柑橘种植园。20世纪初,美国植物学家施永格在中国发现了宜昌橙等耐寒柑橘品种,将其引入美洲,用于改良品种。《橘录》在欧、美、日均有流传。1923年,《橘录》英文版在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汉学杂志《通报

》上发表,法国汉学家伯希和为其撰写引言。世界柑橘业权威著作《柑橘产业》也多次引用《橘录》。(1)概述宋代柑橘产销扩大的历史条件。(4分)(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简述中国柑橘品种和《橘录》在世界传播的影响。(6分)【答案】(10分)(1)出现柑橘生产中心、专门贩运柑橘的商人和专售柑橘的市场

,酒肆等商业场所的推广;受到士大夫阶层的喜爱;柑橘栽培技术进步,撰成柑橘专著。(2)促进柑橘品种的交流与改良,推动世界物种多样化;增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欧美地区的食物种类;推动农产品商品化,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传播了中

国农业技术,促进世界农业技术发展;提高了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解析】(1)据材料一“南方出现了温州……生产中心”得出出现柑橘生产中心;据材料一“专门贩运柑橘的商人”“专门售卖柑橘的市场‘柑子团’”得出专门贩运柑橘的商人和专售柑橘的市场;据材料一“开封的酒肆内

有温柑、金橘等多个品种”得出酒肆等商业场所的推广;据材料一“士大夫喜爱……苏轼自称‘能手自接果木,尤好栽橘’”得出受到士大夫阶层的喜爱;据材料一“总结了柑橘栽培技术……专著《橘录》”得出柑橘栽培技术进步,撰成柑橘专著。(2)据材料二“中国

的甜橙传入欧洲……脐橙成为美洲重要品种”“用于改良品种”结合所学得出促进柑橘品种的交流与改良,推动世界物种多样化;据材料二“中国的甜橙传入欧洲……美洲……英国从广州引进宽皮柑橘”结合所学得出增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欧美地

区的食物种类;据材料二“中国良种的引进……形成商品化消费……商业化柑橘种植园”结合所学得出推动农产品商品化,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据材料二“发现了宜昌橙……用于改良品种”“《橘录》在欧、美、日均有流传”结合所学得出传

播了中国农业技术,促进世界农业技术发展;据材料二“《橘录》在欧、美、日均有流传……《柑橘产业》也多次引用《橘录》”结合所学得出提高了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命题点03辽宋夏金元的思想嬗变与文化繁荣】1.(202

3·山东高考·4)北宋理学家张载认为:“封建者,天下之事,分得简则治之精,不简则不精,故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为天下者,奚为纷纷必亲天下之事?”这表明张载主张()A.扩大地方权力B.恢复郡国并行制度C.健全中央机构D.简化官员选任程序【答案】A【解析】据题干“分得

简则治之精”、“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等内容可知,张载主张要实行“封建”,进行合理分权,循礼实现各层次的社会自治,据此可知,其主张扩大地方权力,故选A项;郡国并行制度指的是既存在分封制,又有郡县制,但是题干仅述及了张载主张实行分封制,并没有述及郡县制,排除B项

;据题干可知,张载主张权力下放,与健全中央机构无关,排除C项;题干述及的是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分配,与选官制度无关,排除D项。2.(2022·湖南高考·4)南宋画家李唐感叹:“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这反映当时()A.艺术水准下降B.绘画题材集中C

.画家地位不高D.世俗文化兴盛【答案】D【解析】由题干可知,南宋时期绘画时选择“云里烟村雨里滩”是“不入时人眼”的,而当时“入时人眼”的是“多买胭脂画牡丹”,这反映了当时由于商品经济发展,人们对于象征富贵的牡丹是很推崇的,所以绘画如果选择“画牡丹”,会更有市场,故选D项;由

“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可知,当时的绘画水准并没有下降,而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世人更欣赏牡丹、追求富贵,排除A项;题干体现的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其他绘画题材“不入时人眼”,世人对绘画主题的关注多在“牡丹”上,而不是当时绘画题材集中于“牡丹”,排除B项;题干体现的是南宋商品

经济发展背景下,时人对绘画作品的主题关注的是与富贵相关的“牡丹”,而不是体现画家的地位问题,排除C项。3.(2022·广东高考·4)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宋人李觏认为原因在于“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张载认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幻

的,与“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觏,张载主张()A.儒法并用以维护君权B.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C.复兴儒学以回应挑战D.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答案】C【解析】据材料“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可知宋代李靓认为儒学教化功能下降;据材料“与吾儒水火不容”可知,张

载认为佛道的追求与儒学截然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佛道冲击,宋代儒学家主张通过改造儒学来达到复兴儒学、回应佛道挑战的目的,C项正确;宋代儒学并没有吸收法家思想,排除A项;立足考据是明清时期出现的学术特征,排除B项;张载认为佛道思想“与‘吾儒’水火不容”,因此不是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排

除D项。4.(2021·全国甲卷·26)宋代盛行婚姻论财,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批评。南宋理学家张栻认为,“婚姻结好,岂为财物?”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还有理学家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这反映了当时

理学家()A.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B.意图维护礼教纲常C.背离政府对民俗的引导D.促成婚姻习俗变革【答案】B【解析】从“以正风俗”、“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可知,当时的理学家是反对婚姻论财的社会现象,主张维护以往的传统纲常礼教,故选B项;由“二姓之好”、“上能事先

祖,下可继后世”可知,理学家们并没有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排除A项;宋代政府并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所以在民俗方面也反对婚姻论财,理学家的主张也是对这一现象的反对,所以理学家是维护政府的政策导向的,而

不是背离,排除C项;宋代婚姻习俗变革表现为婚姻论财,而题干中理学家们是反对这一现象的,所以他们的主张并不是促成婚俗变革,排除D项。5.(2021·广东高考·5)在明代,庶民袖小衣短,“去地五寸”;生员袖大衣长,“去地一寸”,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比德

于玉”“规言矩行”等意。这反映了当时()A.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B.科举制度限制社会流动C.社会等级结构日益固化D.市民文化突破礼制限定【答案】A【解析】材料中“比德于玉”是指君子(即品德高尚的人)应该具有玉一样的品德,材料中“规言矩行”是指说话赶路不离规

矩,比喻言行谨遵法度。这反映了明代生员的穿衣风格深受儒家道德伦理的影响,故选A项;材料中并没有涉及明代八股取士的影响,并且科举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排除B项;题干比较的是庶民和生员的服饰,和社会等级有关,但只从这两类人,无法得

出明代整个社会结构日益固化,排除C项;中国古代市民阶层审美文化的主体是市民,其构成主要是小商贩、雇员、艺人等中下层城市居民,与材料中的“生员”身份不一致,排除D项。一、选择题1.(2024·福建莆田高三上期中·11)1279年,宋元崖山之战,宋朝大臣陆秀夫背起

年幼的皇帝投海自尽,其他忠臣、将兵、家眷、随皇帝一起逃命的百姓等共10万余人一起投江殉国。这反映出当时()A.君主专制的强化B.崇文抑武方针的实施C.理学影响的扩大D.经世致用思想的流行【答案】C【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儒学的复兴-理学。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

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养【解析】据题干可知,宋朝大臣陆秀夫背着年幼的皇帝投海自尽,同时还有十余万人(忠臣、将兵、家眷、随皇帝一起逃命的百姓等)一起陪同投江殉国,这体现出其强烈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感,而宋明理学强调人的历史使命

和责任感,培养了人们的忠君爱国意识,题干所述史实反映出理学影响的扩大,故选C项;君主专制主要涉及皇权与相权之间的关系,而题干主要述及南宋皇帝与随行忠臣、将兵、家眷、随皇帝一起逃命的百姓等,排除A项;崇文抑武指的是宋

朝政府重用文官、贬抑武官,但是题干并没有述及文官、武官,排除B项;经世致用指的是研究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但是题干并没有述及研究学问的相关问题,排除D项。2.(2024·广西高三11月联考·5)宋代无论是范宽《溪山行旅图》的立轴构图,还是米友仁《潇湘奇观图》的横卷或者扇面构图均遵循着一定的

客观自然规律,试图真实表现出北方壮阔的山水和江南地区的秀丽烟雨等自然美景,营造“万扬静观皆自得”的意境。据此可知,这一创作手法()A.成为两宋绘画的主要风格B.具有格物穷理的认识特征C.遵循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D.旨在展现艺术的科学价值【答案】B【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宋元文学

艺术的发展。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养【解析】据题干“均遵循着一定的客观自然规律”“试图真实表现出……自然美景,营造‘万扬静观皆自得’的意

境”及所学(程朱理学)可知,二者的绘画作品都符合程朱理学所倡导的格物致知,据此可知,该创作手法具有格物穷理的认识特征,故选B项;题干仅是述及了范宽和米友仁的绘画风格,并不能据此推断为该风格是两宋绘画的主要风格,并且,宋朝时期的花鸟画、人物画成就也很高,排除A项;题干所述

表明二者的绘画风格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真实地展现自然美景,与“道法自然”无关,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二者的绘画风格主要是表达文人意趣,并不是“展现艺术的科学价值”,排除D项。3.(2024·河北廊坊高三上期中·4)宋代第一次把城镇坊郭户从乡村主客户中分离出来,另行编制户籍。坊郭户

成了户籍制度中与“乡村户”相对应的、府州县治以及镇区等城居人口的专用名称。由此可知,宋代()A.户籍管理制度松弛B.商品经济得到发展C.城乡二元对立缓和D.坊市制度走向崩溃【答案】B【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宋户籍制度的发展。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

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历史核心素养【解析】据材料“把城镇坊郭户从乡村主客户中分离出来”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第一次把城镇坊郭户从乡村主客户中分离出来,另行编制户籍,显示了城镇化

进程的加速,进而说明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故选B项;据材料“另行编制户籍”可知,宋代把城镇坊郭户从乡村主客户中分离出来,另行编制户籍,说明户籍管理更为严密,而非松弛,排除A项;宋代把城镇坊郭户从乡村主客户中分离出来,另行编制户籍,削弱了乡村户和城镇户之间的联系,说明城乡二元对立更为明显,排除C项;据

材料“府州县治以及镇区等城居人口的专用名称”可知,坊郭户的产生,说明宋代坊市制度并没有走向崩溃,反而获得了发展,排除D项。4.(2024·广东调研二·3)下表是北宋至南宋初年女性地位考证材料。据此可知,北宋至南宋初年()表1北宋至南宋初年女性地位考证材料材料出处“若夫妻不相安谐

而和离者,不坐。”“彼此情不相得,两愿离者,不坐(处罚)。”【宋】窦仪等撰《宋刑统·户婚律》“夫天也,妻地也;夫日也,妻月也;夫阳也,妻阴也。天尊而处上,地卑而处下。”【北宋】司马光《训子孙文》北宋张择端所作《清明上河图》中几乎看不到女性的摘编自【日】佐竹靖彦《(清明上河图)为何千

男一女》南宋孝宗年间,有位妇女先嫁单氏,生单夔,又嫁耿氏,生耿延年。“及死,二子争葬其母。”宋孝宗出面调停,“二子无争,朕为葬之”。皇帝出面为再嫁之妇主持葬礼,至南宋后期仍传为美谈据【南宋】张端义《贵耳集》整理A

.妇女社会地位异常低下B.法律强调男女地位平等C.理学尚未成为官方哲学D.艺术创作背离社会现实【答案】C【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儒学的理学、宋代门第观念淡化。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等历史核心素养【解析】据表格中“若夫妻不相安谐

而和离者,不坐(处罚)”“彼此情不相得,两愿离者,不坐(处罚)”“皇帝(宋孝宗)出面为再嫁之妇主持葬礼”等内容可知,在北宋至南宋初年,女性在婚姻方面,有一定的自由,说明理学在该时期尚未成为官方哲学,故选C项;据表格内容可知,妇女可以离婚和再婚,说明该时期妇女的社会地位并不是“异常低下”,排除A项;

据表格“天(男性)尊而处上,地(女性)卑而处下”可知此时期的男女地位并不平等,排除B项;据表格内容可知,艺术创作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而不是“背离”,排除D项。5.(2024·广东韶关一模·4)宋代《书林清话》记载:“宋刻经、子,开始使用纂图、互注、重言、重意等编辑出版方式

,丰富了出版编辑语言,使得出版内容更加明晰,且在这一编校方法中,坊刻书占有大多数,大都供士人贴括(科举应考)之用”。这说明当时()A.科举考试选拔范围扩大B.理学已经成为官方哲学C.刻书行业商业意识增强D.活字印刷术

日益普及化【答案】C【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商业和城市的繁荣。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历史核心素养【解析】据材料“出版方式......更加明晰......供士人贴括”可知,宋代刻书行业注重迎合社会需求,改进了出版方式和编辑语

言,说明当时商业意识增强,故选C项;科举考试选拔范围扩大指的是参加科举的社会阶层增加,刻书的流行与选拔范围扩大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项;《书林清话》的内容体现了排版印书的方式,未涉及书籍的内容,不能得出理学已经成为官方哲学的结论,排除B项;宋代既有雕版印刷也有

活字印刷,且活字印刷术在北宋发明并未普及,排除D项。6.(2024·重庆巴蜀中学月考四·4)宋真宗时期,朝廷在门下省基础之上改设谏院,规定台谏官员由皇帝任命,不由中书,这使台谏势力猛增。苏轼曾在奏章中评论说:“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宰相但奉行

台谏风旨而已”。由此可知,台谏制度可能导致的不利影响是()A.降低宰执的行政能力B.造成枝弱干强的局面C.出现冗官冗员的弊病D.加剧积贫积弱的状况【答案】A【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

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历史核心素养【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宋真宗时期台谏官员由皇帝任命,不经中书,权势猛增,能起到制约宰相的作用,据材料“宰相但奉行台谏风旨而已”可知台谏制度降低了宰执的行政能力,故选

A项;枝弱干强的局面指中央强地方弱,是隶属于中央集权体系下的,材料强调的是中枢行政,隶属于君主专制体系下,排除B项;冗官冗员指官员数量多,与材料台谏对宰相的监督无关,排除C项;积贫积弱指宋代国家贫穷和国力

弱小,材料并无相关信息,排除D项。7.(2024·天一大联考阶段测试三·3)北宋时,很多州县官为诉讼之务缠身,成群百姓聚于州县治所,呈牒投诉,或“狱讼尤多”,或“诉者纷然”,或“讼坌入”,以至“讼牒日日堆几案,索裁决”。南宋时,官员难以应付的“滞讼如山

”,“或继以烛,事犹不决者”。这反映出,两宋时期()A.法制体系相当完善B.民众法律观念增强C.官民法律素养较高D.契约关系不断弱化【答案】B【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两宋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法律和教化。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等历史核心素养【解析】据

材料“北宋…县官为诉讼之务缠身……南宋官员…‘滞讼如山’”、“成群百姓……呈牒投诉”可知,两宋时期民众经常通过诉讼解决社会纠纷,说明人民法律观念增强,故选B项;据所学,中国古代为君主专制而非法制国家,中华法系特点主要为法律儒家化,尚未形成完善的法制体系

,排除A项;据材料“县官……‘讼牒日日堆几案’”、“官员难以应付‘滞讼如山’……‘事犹不决’”可知,两宋官员难以应对大量诉讼案件,不能体现官员法律素养高,排除C项;据所学,契约关系是平等的双方通过自由订立协约建立的关系,两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社会成员间平等观念增强,

契约理念逐渐强化,排除D项。8.(2024·福建高三11月质量检测·4)辽代的上京、中京、西京均设有国子监,其旁所建的孔庙均有祭祀先圣孔子的规例。女真族建立的金朝,设立孔庙,世世代代以祭祀孔子为礼制;蒙古族建立的元代,在大都

设立孔庙,以空前至高的谥号“大成至圣文宣王”追封孔子。这反映出当时这些少数民族政权()A.普遍尊崇程朱理学B.借鉴了中原政治体制C.深受中原文化影响D.形成相同的社会习俗【答案】C【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辽政权封建化进程。考查获取和

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等历史核心素养【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辽、金、元三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都建孔庙、祭祀孔子,推崇、尊崇儒家文化,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不涉及三个政

权推崇程朱理学和借鉴中原政治体制的信息,排除A.B两项;三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在文化与社会习俗上有同有异,D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9.(2024·山东潍坊期中·16)(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宋代婚姻观(1)分析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反映的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8分)(2)若进一步探究影响宋

代婚姻观念的因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6分)【答案】(14分)(1)现象:材料一反映了宋代婚姻重视资财,婚姻观念较为开放;材料二反映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发展。(4分)联系: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社会流动性加强,冲击了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导致婚姻重视资财,并促使人

们婚姻观更加开放。(4分)(2)示例一:宋代科举制发展的相关材料。(2分)理由:宋朝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推动科举制不断发展与完善,科举取士的规模扩大,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门第观念日益淡薄,择婿更加重

视才能。(4分)示例二:宋代理学发展的相关材料。(2分)理由:宋代理学兴起,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强调贞洁观念,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婚姻观趋于保守。(4分)【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人门第观念淡化。考查时

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养以及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解析】(1)材料一“携资再嫁”可知反映了宋代婚姻重视资财,婚姻观念较为开放;材料二“汴京地图”可知反映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结合所学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与社会风气变化的史实可知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社会流动性加强,冲击了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导致婚姻重视资财,并促使人们婚姻观更加开放。(2)第一小问补充材料,结合科举制的史实可以举宋代科举制发展的相关材料。第二小问理由,结合宋代科举

制的影响可知宋朝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推动科举制不断发展与完善,科举取士的规模扩大,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门第观念日益淡薄,择婿更加重视才能。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