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广西百色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pdf,共(6)页,490.794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d18ef6f47961107497214571088413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62019年百色市普通高中秋季学期期末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高二化学(一)选择题:本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CBACABDCDADBDDAB1
.解析:选CA项,通讯领域中的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能够与强碱性溶液反应,正确;B项,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可以转化为无害的氮气和二氧化碳,正确;C项,二氧化硫有漂白性,用于漂白纸浆,不是利用氧化性,错误。D项
,铁在常温下在浓硫酸中钝化,正确;2.解析:升高温度、增大浓度、增大锌的表面积、形成原电池均能加快反应速率;锌粒是固体,增加质量不影响反应速率。B正确。3.解析:选A该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由+3价、-3价变为0价,所以亚硝酸钠是氧化剂,氯化铵是还原剂,B项正确;A项,该反应中NH4Cl中的
氮元素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错误;C项,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正确;D项,该反应每生成2molN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2mol×(3-0)=6mol,正确。4.选C.A项反应有误,电荷不平;B项生成物还有氢氧化铜沉淀,反应物还有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D项
电荷不平。5.选A。B项含有4种官能团;C项2mol-COOH与2molNaOH发生中和反应;D项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发生加成反应、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发生氧化反应,原理不同。6.解析:选BA项,使用的条件不是标准状况下,错误;B项,N=8.4÷84×NA=
0.1NA,正确;C项,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使用N=nNA=VVmNA计算,错误;D项,根据N=nNA=cVNA,需知道溶液体积才能计算,错误。7.解析:选DA项,浓盐酸和MnO2制备氯气需要加热,试管中NaOH溶液不能作为收集氯气,只能用作尾气处理。B项,硝酸具有挥
发性,会和生成的二氧化碳一起进入③的Na2SiO3溶液,不能判断,错误。C项,利用硝酸钡与生成的二氧化硫反应,由于酸性环境下硝酸根的强氧化性,生成的是高价的硫酸钡沉淀,错误;D项,浓硫酸有吸水、脱水、氧化性和高沸点性,当浓硫酸遇到蔗糖,使
蔗糖脱水并炭化,同时脱水生成的炭可以与浓硫酸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同时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以使溴水褪色,故D选项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8.选C。X的L层电子数是K层的3倍,X是O,W所在族序数是周期数的2倍,且W的原子序数
大于O,则W是S,Y、Z、W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则Y和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4,结合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知,Y、Z分别是Na和Al。Na在水溶液中是不能置换出其他金属单质的,A选项错误;单核离子半径:W>X>Y>Z,B选项错误;Y、Z、W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分别是NaOH、Al(OH)3和H2SO4,两两之间可以反应,C选项正确。X和W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SO2,也可能是SO3,其2/6水化物不一定是强电解质,D选项错误;9.选D。A项乙醇和乙酸互溶,分液不能乙酸;B项酒精不是电解质,不能形成原电池;C项右边试管口
不用胶塞。10.选A,经计算V(NO)=0.3÷5÷30=0.002molL-1·s-1,再根据反应式化学计量数比可知,V(NH3)=0.002molL-1·s-1。11.选DA.Fe2+为有色离子,故A错误;B.NH4+和OH−之间发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
大量共存,故B错误;C.HCO3−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在强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项K+、Fe2+、Cl−、SO42−不与氢离子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D正确。12.选B解析中子数为10的
氧原子为188O,A错误;Mg2+质子数为12,核外电子数为10,B正确;Na2S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C错误;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为HCOOCH3,D错误。13.选D。解析:由图像知,0~t2时间内N的浓度的变化量是M浓度的变化量的2倍,
可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M;t2时刻体系并未达到平衡,故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不相等;t3时刻反应已达到平衡,此时v(正)=v(逆),因此选项A、B、C的说法都是错误的。14.选DX是CO2和SO2的混合气体,Y是
NO2气体。在BaCl2溶液中,NO2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HNO3将SO2氧化。15选A.A.常温下,NaHCO3溶解度比Na2CO3小,往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是因为反应会消耗水,同时碳酸钠溶解度大于碳
酸氢钠的原因,故A正确;B.SiO2与氢氟酸反应不生成盐和水,虽然SiO2既能与氢氟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但是SiO2不是两性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C.SO2气体通入Ba(NO3)2溶液中产生沉淀是硫酸钡不是亚硫酸钡,是二
氧化硫与水反应产生亚硫酸显酸性,溶液中又有硝酸根离子会氧化亚硫酸为硫酸根离子,故C错误;D.非金属性:Cl>S,可比较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陈述Ⅰ正确,Ⅱ错,且不存在因果关系,故D错误。16.选B【解析】①铝盐中滴入稀氨水生成沉淀氢
氧化铝,氢氧化铝不溶于弱碱氨水,铝盐反应完后沉淀量不再变化,c符合;②明矾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铝沉淀,铝离子反应完后,继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铝沉淀溶解而硫酸钡不溶,最后剩余硫酸钡,b符合;③在含少量氢氧化钠的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
碳直至过量,二氧化碳先与氢氧化钠反应,不产生沉淀,反应完后再与偏铝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至达到最大值后不再变化,d符合;④在少量盐酸的氯化铝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至过量,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无沉淀生成,后与氯化铝溶液反应完后,生成沉
淀达最大值后又逐渐溶解,a不符合。17.(共14分)(1)①直形冷凝管(或冷凝管)(1分)除去Cl2中混有的HCl杂质(1分)②AFCBE(完全正确得2分,顺序错、多写、漏写均不得分)3/6③将装置内的氯气排入D内吸收以免污染空气,并将B中
残留的S2Cl2排入E中收集(2分)④控制反应的温度、控制滴入浓盐酸的速率(其他合理答案均得分)(2分)(2)S2Cl2+2H2O=4HCl+SO2+3S(2分)(3)①AC(完全正确得2分,只写一个且正确得1分,多写、写错一个均不得分)②22.4m233V×100%或2
240m233V%或9.6mV%或9.61mV%(2分)【解析:(1)装置A为氯气的发生装置,经过饱和食盐水吸收氯化氢、浓硫酸干燥后,纯净的Cl2在装置B中与S进行S2Cl2的合成,S2Cl2蒸汽经冷凝在装置E中收集,
尾气在装置D中处理。(2)S2Cl2遇水放出腐蚀性烟气,其中气体为SO2、HCl,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变化规律可知生成了固体S。(3)过氧化氢溶液和氯水均可以将SO32−氧化为SO42−,形成的BaSO4不溶于稀盐酸,KMnO4溶液(硫酸酸化)引
入了SO42−,不可选。根据硫元素守恒SO2~BaSO4可计算得到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出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硫的体积分数】。18.(共12分)(1)C(1分)(2)4FeS+3O2+6H2SO4=2Fe2(SO4)3+6H2O+4S(2分,化学式写错
或者不配平给0分)(3)Fe(或铁)(1分)2Fe3++Fe=3Fe2+(2分),化学式写错或者不配平给0分)(4)取少量的溶液Y于试管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若溶液变红,则含有Fe3+,若溶液不变红,则不含有Fe3+。(2分)
(5)蒸发结晶(2分)(6)25.0%(2分)【(1)过程②产生的气体为SO2,因具有漂白性而使品红褪色,因具有还原性而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褪色,SO2是酸性氧化物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故答案为:C;(2)过程①中,FeS和O2、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S+3O2+6H
2SO4=2Fe2(SO4)3+6H2O+4S。(3)由产物绿矾逆推可知过程③是将硫酸铁转化为硫酸亚铁的过程,应加入铁粉还原硫酸铁,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4)检验硫酸亚铁溶液中是否含有Fe3+,可用含SCN-的溶液检验,若溶液变为红色,证明溶液中含有Fe3+,若溶液不变
色,证明溶液中不含Fe3+。(5)由硫酸亚铁溶液制绿矾,应使用蒸发结晶的方法。(6)2.330g的BaSO4为0.010mol,铁元素的质量为56g·mol-1×0.010mol=0.560g,所以该聚铁样品中铁元素的
质量分数为(0.560/2.240)×100%=25.0%。】19.(1)放热(1分)(2)BCF(2分)(有错选,不给分,无错选但漏选得1分)(3)0.225mol/(L·min)(2分,不加单位扣1
分)5:8(2分)(4)CH3OH-6e-+H2O=6H++CO2(2分)19.4(2分)(1)由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2)A.v(H2)=3v(CO2),始终存在,不能判断正逆反应速率关系,不能判定平衡状态,A错误;4/6B.该反应为气体体积不
等的反应,则容器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达到平衡状态,B正确;C.v逆(CO2)=v正(CH3OH),可知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能判定平衡状态,C正确;D.混合气体的质量、体积不变,则容器内气体密度始终保持不变,
不能判定平衡状态,D错误;E.2molC=O键断裂的同时甲醇中1molH-O键形成,描述的都是正反应速率,不能判定平衡状态,E错误;F.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混合气的质量和混合气的总的物质的量的比值,质量不变,但物质的量是变化的,所以混合气体
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F正确;答案选BCEF;(3)CO2(g)+3H2(g)CH3OH(g)+H2O(g)开始1300转化0.752.250.750.75平衡0.250.750.750.75从反应开始到
平衡,用氢气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H2)=2.25mol/L÷10min=0.225mol/(L·min);达平衡时容器内平衡时与起始时的压强之比为(0.25+0.75+0.75+0.75):(1+3)=5:8;(4)由图可知,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H2O=6H++
CO2;铅蓄电池中负极材料为Pb,氧化为PbSO4,甲醇燃料电池中负极通入甲醇,氧化生成CO2,相同质量提供电子数目之比为112:620732=32:621,则甲醇燃料电池的理论放电量是铅蓄电池的621/32=19.4倍。20.答案.(15分)(1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或[Ar]3d104s24p5(2分)(2)氢键(1分)(3)a(2分)(小写a给分大写A不给分)(4)<(2分);正四面体(2分)(5)①CuCl(2分)②Cu2O中C
u+3d轨道电子处于全充满状态。(2分)③3499.5AN×1010(2分)21.(共15分)(1)①>(1分)②6.25×10-3mol·L-1·min-1(2分)③60%(2分)(2)①A(2分)②4(2分)(3)①2H2(g)
+SO2(g)=S(g)+2H2O(g)△H=+90.4kJ/mol(2分)②NH3·H2O+SO2=NH4++HSO3-(2分)5(2分)【(1)①甲和乙初始时的组分的量相同,甲容器到达平衡的时间短,甲中反应速率快,所以反应温度T℃>400℃;②乙中,v(N2)=v(NO)÷2=(2-1.5
)mol÷1L÷40min÷2=6.25×10-3mol·L-1·min-1;③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所以温度相同时,乙容器和丙容器的NO的转化率相同,平衡时,乙中NO的转化率为(2-0.8)÷2×100%=60%,故丙中平衡后N
O的转化率为60%。(2)反应2NO2(g)+2C(s)N2(g)+2CO2(g)中,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分子数增加,体系总压强增大,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O2转化率降低,即压强低时NO2转化率大,故选A点;②由方程式列三段式计算可得:C点,n(NO2)=n(CO2)=2n(N2)=
0.5mol,根据分压计算公式分别求出NO2、5/6N2、CO2的分压,代入Kp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为4MPa。(3)①H2(g)还原SO2(g)生成S(g)和H2O(g)的反应方程式为2H2(g)+SO2(g)=S(g)+2H2O(g),该反应可由①−②+③得到,根据盖斯定律,△H=+90.4
kJ/mol,故答案为2H2(g)+SO2(g)=S(g)+2H2O(g)△H=+90.4kJ/mol。②氨水将SO2转化为NH4HS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3·H2O+SO2=NH4++HSO3-;NH4HSO3溶液中2323cSOcHSO=15,根据H2SO3的电离平衡常数可
得,Ka1·Ka2=c2(H+)·c(SO32-)/C(H2SO3)=c2(H+)×15=1.5×10-2×1.0×10-7,c(H+)=10-5mol/L,故pH为5。】22.[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
础](15分)(1)醛基(1分)4-硝基甲苯(对硝基甲苯)(2分)(2)(2分)(3)取代反应(2分)加成反应(2分)(4)(2分)(5)14(2分)或(2分)解析:由A、B的分子式和反应条件易推知A为乙醛、B为乙酸中;根据题中所
给反应原理可知G中含氨基,再由G的分子式和J的结构式可推知G的结构为,逆推可得F的结构为、D的结构为,顺推可得H的结构为;结合H和J的结构可推知E的结构为,根据C的结构可得D的结构为。(5)由题意,K含一个苯
环、一个醛基、两个烷烃碳,可写出14个结构(括号内为等效氢数):(6)、(6)、(7)、(7)、(5)、(7)、(6)、(6)、(7)、(4)、(6)、(4)、(5)、(6)。CH3NH2CHOCH3CH3CH3CH3OHCH2NCH3O2NCH3CH3NCH3CHH
3COH2CH2CCHOHCCH3CHOH2CCH3CHOH2CCH3CHOH2CCH3CHOCH2CH3CHOCH3CH3CHOCH3CH3CHOCH2CH3CHOCH3CH3CHOCH3CH3CHOCH3CH3OHCCH2CH3CHOCH3C
H3CHO6/6